① 林權澤導演的以舊社會民間藝人為主角的電影有哪些
《悲歌一曲》、《醉畫仙》
1、《悲歌一曲》是由韓國Taehung Pictures出品,林權澤執導,金明坤、吳貞孩、金圭哲主演的劇情片,於1993年4月10日在韓國首映。
該片改編自李清俊同名小說,講述了二戰後一名「潘索里」演唱藝人收留了一對兒女,並傳授他們「潘索里」藝術的故事。
2、《醉畫仙》是由林權澤執導,崔岷植、安聖基、孫藝珍主演的一部韓國傳記電影。
影片講述了朝鮮十九世紀著名的山水畫家張承業恣意浪盪的一生。該片於2002年5月10日在韓國上映。林權澤憑該片獲得了第55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1)西便制電影資源擴展閱讀
林權澤,1936年5月2日出生於韓國全羅南道長興縣,韓國導演,編劇。
1962年,因處女作《再見了豆滿江》成名,後以古裝、戰爭、武打等商業電影為主。1973年,拍攝影片《雜草》,風格趨於古樸和滄然。1981年,憑借《曼陀羅》入圍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1987年,憑借《種女》再次入圍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1993年,拍攝歌舞片《悲歌一曲》 。1994年,憑借戰爭片《太白山脈》獲得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2000年,憑借愛情片《春香傳》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韓國電影。
② 求2015年10月份釜山電影節評出的「亞洲電影百強榜」完整榜單,謝謝!
復制粘貼一個貼 ,並列的好多。釜山電影節選出的100部亞洲電影轉微信:虹膜
文 | magasa
1《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1953)
2. 《羅生門》(黑澤明,1950)
3. 《花樣年華》(王家衛,2000)
4. 《阿普三部曲》(薩蒂亞吉·雷伊,1955-1959)
5. 《悲情城市》(侯孝賢,1989)
6. 《七武士》(黑澤明,1954)
7.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楊德昌, 1991)
8. 《小城之春》(費穆,1948)
8.(並列)《三峽好人》(賈樟柯,2006)
10. 《下女》(金綺泳,1960)
10.(並列)《特寫》(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0)
12. 《一一》(楊德昌,2000)
12.(並列)《春夏秋冬又一春》(金基德,2003)
12.(並列)《老男孩》(朴贊郁,2003)
15. 《晚春》(小津安二郎,1949)
15.(並列)《櫻桃的滋味》(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97)
15.(並列)《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10)
18. 《雨月物語》(溝口健二,1953)
18.(並列)《音樂室》(薩蒂亞吉·雷伊,1958)
18.(並列)《雲遮星》(李維克·伽塔克,1960)
18.(並列)《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7)
18.(並列)《大紅燈籠高高掛》(張藝謀,1991)
18.(並列)《西便制》(林權澤,1993)
18.(並列)《卧虎藏龍》(李安,2000)
18.(並列)《千與千尋》(宮崎駿,2001)
18.(並列)《熱帶病》(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4)
18.(並列)《母親》(奉俊昊,2008)
18.(並列)《詩》(李滄東,2010)
18.(並列)《一次別離》(阿斯哈·法哈蒂,2011)
30. 《俠女》(胡金銓,1969)
30.(並列)《馬尼拉:在霓虹燈的魔爪下》(利諾·布羅卡,1975)
30.(並列)《曼陀羅》(林權澤,1981)
30.(並列)《無知時刻》(莫森·馬克馬巴夫,1996)
30.(並列)《春光乍泄》(王家衛,1997)
30.(並列)《河流》(蔡明亮,1997)
30.(並列)《祝福》(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2002)
37. 《流浪者》(拉茲·卡普爾,1951)
37.(並列)《浮雲》(成瀨巳喜男,1955)
37.(並列)《詩人悲歌》(古魯·杜特,1957)
37.(並列)《孤獨的妻子》(薩蒂亞吉,雷伊,1964)
37.(並列)《奶牛》(達瑞許·邁赫爾朱伊,1969)
37.(並列)《紅高粱》(張藝謀,1987)
37.(並列)《阿飛正傳》(王家衛,1990)
37.(並列)《霸王別姬》(陳凱歌,1993)
37.(並列)《愛情萬歲》(蔡明亮,1994)
37.(並列)《吉爾吉斯少年行》(Aktan Abdykalykov,1998)
37.(並列)《薄荷糖》(李滄東,1999)
48. 《我出生了,但……》(小津安二郎,1932)
48.(並列)《殘菊物語》(溝口健二,1939)
48.(並列)《生之欲》(黑澤明,1952)
48.(並列)《山椒大夫》(溝口健二,1954)
48.(並列)《房屋是黑的》(芙茹弗·法洛克扎德,1963)
48.(並列)《砂之女》(敕使河原宏,1964)
48.(並列)《亂雲》(成瀨巳喜男,1967)
48.(並列)《兒媳》(Khodzhakuli Narliyev,1972)
48.(並列)《德爾蘇·烏扎拉》(黑澤明,1975)
48.(並列)《感官王國》(大島渚,1976)
48.(並列)《童年往事》(侯孝賢,1985)
48.(並列)《橄欖樹之下》(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5)
48.(並列)《小鞋子》(馬基德·馬基迪,1997)
48.(並列)《奧薩瑪》(斯迪克·巴爾馬克,2003)
48.(並列)《鐵西區》(王兵,2003)
48.(並列)《天堂此時》(漢尼·阿布-阿薩德,2005)
48.(並列)《木星的初戀》(雅絲敏·阿莫,2006)
48.(並列)《密陽》(李滄東,2007)
66. 《神女》(吳永剛,1934)
66.(並列)《人情紙風船》(山中貞雄,1937)
66.(並列)《馬路天使》(袁牧之,1937)
66.(並列)《西鶴一代女》(溝口健二,1952)
66.(並列)《印度母親》(Mehboob Khan,1957)
66.(並列)《浮草》(小津安二郎,1958)
66.(並列)《早安》(小津安二郎,1959)
66.(並列)《紙花》(古魯·杜特,1959)
66.(並列)《裸島》(新藤兼人,1960)
66.(並列)《赤色殺機》(今村昌平,1964)
66.(並列)《人間蒸發》(今村昌平,1967)
66.(並列)《休日》(李晚熙,1968)
66.(並列)《殘酷的海》(Khaled Al Siddiq,1972)
66.(並列)《英桑》(利諾·布羅卡,1976)
66.(並列)《復仇在我》(今村昌平,1979)66.(並列)《Batch '81》(Mike De Leon,1982)
66.(並列)《青梅竹馬》(楊德昌,1984)
66.(並列)《追火車的街童》(阿米爾·納得瑞,1984)
66.(並列)《龍貓》(宮崎駿,1988)
66.(並列)《菊豆》(張藝謀,1990)
66.(並列)《生生長流》(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1982)
66.(並列)《戲夢人生》(侯孝賢,1993)
66.(並列)《重慶森林》(王家衛,1994)
66.(並列)《青木瓜之味》(陳英雄,1994)
66.(並列)《魔毯》(莫森·馬克馬巴夫,1996)
66.(並列)《白氣球》(賈法·潘納西,1995)
66.(並列)《豬墮井的那天》(洪常秀,1996)
66.(並列)《花火》(北野武,1997)
66.(並列)《海上花》(侯孝賢,1998)
66.(並列)《春香傳》(林權澤,1999)
66.(並列)《天堂的顏色》(馬基德·馬基迪,1999)
66.(並列)《詩人》(加林·努格羅,1999)
66.(並列)《黑板》(莎米拉·馬克馬巴夫,2000)
66.(並列)《生命的圓圈》(賈法·潘納西,2000)
66.(並列)《女人三部曲》(Marzieh Meshkini,2000)
66.(並列)《鬼子來了》(姜文,2000)
66.(並列)《站台》(賈樟柯,2000)
66.(並列)《坎大哈》(莫森·馬克馬巴夫,2000)
66.(並列)《親切的金子》(朴贊郁,2002)
66.(並列)《隨風而逝》(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2002)
66.(並列)《殺人回憶》(奉俊昊,2003)
66.(並列)《世界》(賈樟柯,2003)
66.(並列)《光明的未來》(黑澤清,2003)
66.(並列)《怪物》(奉俊昊,2004)
66.(並列)《憂鬱症》(拉夫·迪亞茲,2008)
66.(並列)《瓦嘉達》(Haifaa Al-Mansourz,2012)
66.(並列)《爸媽不在家》(陳哲藝,2013)
66.(並列)《擁有者》(Adikhan Yerzhanov,2014)
從完整名單來看,因為後面的票數區分度不高,所以出現了大量的並列,導致上榜影片一共有113部,並列影片一律按年代順序排列。上篇文章已經分析了這次投票的一些特點,前十幾名由日本、華語、伊朗、韓國、印度等亞洲電影大國壟斷,而在完整名單上,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土庫曼、哈薩克這些我們平時不太熟悉的國家都有所體現。
從導演來看,阿巴斯入圍6部,小津安二郎5部,黑澤明4部,溝口健二4部,侯孝賢4部,王家衛4部,今村昌平3部,楊德昌3部,張藝謀3部,賈樟柯3部,林權澤、李滄東和奉俊昊各3部,阿彼察邦3部,雷伊3部(阿普三部曲合算一部)。另外莫森·馬卡馬巴夫4部,他女兒莎米拉也有1部。
我認為這個排名的具體順序一點都不重要,後面的全是平票,或只一票之差,但它提醒了我們關注一些亞洲小眾電影,這是它最大的價值。我估計沒人看全了上面列的所有電影吧,畢竟像提到的個別沙特電影和中亞電影,都還比較新,所以查漏補缺也是樂事一件。
③ 韓國電影的發展
韓國電影發展到今天的振興狀態,走過了漫長的歷史。1900年初,韓國電影主要以短片的形式上映,相應的短片影院也隨之形成。在這以後的50-60年代,以申星一、嚴鶯蘭等年輕影星為代表的「赤腳青春」等紅極一時的影片,是那個時代的標志。
70年代,電視走入尋常家庭,電影業進入衰退期。但這一時期仍出現了『星星的故鄉』 『冬女』等描繪年輕人愛情故事的暢銷電影。
80年代,韓國電影業開始復興。國際電影節上接連獲獎,韓國電影的國際聲譽得到提升。林權澤導演的《The Suppogate Womb》獲第4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ezia Film Festival)最佳女演員獎(姜受延),裴鏞均導演的「Why Has Bodhi-Dharma Left for the East?」獲第42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作品獎等。90年代林權澤導演的《西便制》又獲第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
90年代以後,韓國電影發展勢頭迅猛,出現了一大批高水準的佳作。
1996年的韓國電影《銀杏床》;
1999年韓國電影《生死諜變》;
2000年的韓國電影《共同警備區》;
2001年的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我的老婆是大佬》《朋友》;
2002年《回家》《醉畫仙》;
2003年《殺人回憶》等電影題材內容多樣,充分體現了韓國電影的百花齊放,興旺發達;
2005年一部《王的男人》刷新韓國電影觀影記錄;
2006年,韓國的電影終於往世界的方向走動,一部科幻電影《漢江怪物》在韓國人民的心中是不可缺少的,創下了2005-2006年韓國電影票房最高紀錄!也是奉俊昊導演的辛苦創作!
2007年—2009年可以說韓國電影已經成為世界流行史上不可磨滅的,因為韓國電影的驚捒片,科幻片,動作片,愛情片,喜劇片,恐怖片,已經達到了頂級的技術!
2009年末,韓國科幻大片《田禹治》在韓國聖誕節期間上映,相信2010年中國就能觀看這部大戲;
2010年,韓國一線明星河智苑在紐西蘭拍攝怪物片《第七礦區》還有,韓國成功舉辦了多次國際電影節,成為韓國電影興旺發達的基礎之一;
這就是以推出綜合電影為主的「釜山國際電影節」、以推出數碼影像為中心的「全州國際電影節」還有推出幻想電影為主的「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
4500萬人口的韓國,從2003至2004年觀看電影的人次幅度增長了13.9%,例如觀看韓國本國電影《太極旗飄揚》的觀眾,到達了1150萬人次之多。用韓國人自己的話講,除了走不動的老頭和吃奶的嬰兒,大家都為這部國產大片做出了貢獻。
韓國電影在國際舞台上的獲獎情況也可以看到韓國電影振興的足跡
2002年,韓國資深老導演林權澤憑《醉畫仙》,榮獲第五十五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打響了揚威國際的第一炮。同年9月,李滄東的《綠洲》,贏得第五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銀獅獎,成就了韓國電影在國際影壇的另一大壯舉。
2003年,《殺人回憶》被正式搬上銀幕,從此韓國電影在世界舞台上嶄露頭角。
2004年2月,韓國導演金基德,以《撒瑪利亞女孩》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下了最佳導演獎;同年5月,朴贊旭的《老男孩》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9月份,導演金基德的《空房間》在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摘取最佳導演銀獅獎。
2004年,韓國電影同時揚威柏林、戛納和威尼斯三大電影節,如此顯赫的驕人成績,使得韓國電影的振興達到了一個黃金時代。
2005年《哭泣的拳頭》獲得第5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大獎;
2006年《漢江怪物》此電影進入好萊塢;
2008年《舉起金剛》這部影評被認為韓國最勵志感人的影片之一;
2009年《十億韓元》與《母親》《海雲台》等眾多影片進入好萊塢。
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取而代之的電影分級制度是韓國電影振興的前提
電影《再見,列寧》中有這樣一個情節,柏林牆拆除後,無數東德人第一件事是沖向音像商店,購買他們未曾眼見的三級片,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取消電影審查制度的韓國。
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叫「電影剪閱制度」,當時的「剪閱」是非常挑剔和嚴格的。
主要剪閱對象是:暴力的,恐怖的,靈異的,給社會帶來不好影響的,或者是批評國家政府,批評其他國家的政府,還有出現色情的,出現性部位的電影……都是剪閱和限制的范圍。
引用韓國電影振興科科長金泰薰在「紀念韓國電影放映100周年」上的講話可以知道這段歷史:「……1950年的時候對電影還是一種限制,管理的比較嚴格,1990年開始更加註重電影的資源,而不是制裁和限制,此後這10年來對電影的支持是比較多的。1960年到1980年末,政府的軍事壓力比較大,影片更多地贊揚民主主義,而沒有重視自己文化方面的影片,象《生死諜變》是描寫朝鮮姑娘和韓國男孩的愛情,是反映韓國和朝鮮關系的,現在都能出現了……」「……1960年-1970年末,政府剪膠片的情況比較多,70年代末這個情況稍微寬鬆了一些,那個時候也是在分等級,現在的分等級是更加自由地表現導演自己想要表現的東西。」
④ 亞洲有哪些分量重的電影節
在2019亞洲電影展中,「亞洲經典」單元一定備受影迷矚目。
顧名思義,「亞洲經典」單元當然都是亞洲影史上的不朽之作。但本單元不僅挑選了《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小鞋子》等曾斬獲國際大獎的代表性亞洲電影,還包括具有極高史學價值的奇幻片鼻祖《盤絲洞》,以及在表現手法上有突破意義的《雅馬哈魚檔》等經典作品。
先跟大家聊聊《盤絲洞》和《雅馬哈魚檔》這兩部作品。
1927年2月2日在上海中央大戲院上映的《盤絲洞》,是中國現存第一部「神怪片」。 「神怪片」源於中國神魔小說,《西遊記》、《聊齋志異》所衍生的電影都屬於這個范疇。《盤絲洞》對原著故事的還原非常大膽,妖精們造型前衛而新潮。影片在上映之初曾「實創中國影片在上海開映之新紀錄」,造就萬人空巷的傳奇。不過,《盤絲洞》的價值還不止在於「神怪片」——中國1920年代電影作品存世極少,《盤絲洞》便是其一,這部影片曾在國內失傳80餘年,2013年拷貝才在挪威國家圖書館被發現。
1984年上映的《雅馬哈魚檔》在當時也是一部轟動之作。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內容非常具有現實意義,一是廣州的風土人情,二是改革開放後的個體戶生活。導演張良將故事片的戲劇性融入進了紀錄片的拍攝手法,運用了大量的偷拍、跟拍,在片中可以看到很多長鏡頭。《雅馬哈魚檔》還有一個在現在看來都不常見的創舉,那就是選用非職業演員。飾演「海仔」的是真正的個體戶黎志強,「珠珠」的飾演者則是商場售貨員楊麗儀。通過本片,既可以了解到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的故事,又可以欣賞到廣州的「市井風情畫」。
另外四部電影《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切腹》和《小鞋子》,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美譽的亞洲電影,想必影迷們一定如數家珍。
1987年上映的《紅高粱》,改編自莫言同名小說,是第一部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的亞洲電影,也是第五代導演張藝謀的代表作。《紅高粱》與1980年代的「尋根文學」關系緊密,拍攝的故事紮根於鄉土中國,表現出了人、民族、乃至整個中國土地的蓬勃生命力。張藝謀沉穩剛健的敘事風格,顧長衛敏銳大膽的色彩運用,鞏俐和姜文的出色演技,使本片足以成為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
1999年上映的《那人那山那狗》也是一部在國際上斬獲不少獎項的影片。影片講的是一對鄉間郵遞員父子之間的故事,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郵路,二人的心結在路途中慢慢打開。這部影片從內容到形式都很有中國傳統美學色彩,含蓄內斂,崇尚自然。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樣,片中沒有通過過多言語來表達感情,父子之情盡在不言之中;敘事也如行雲流水一般,毫無刻意用力之處,卻足以感動人心。湖南綏寧的自然景觀,與這種表達敘事風格相得益彰,給了影片山水畫般的清新影像風格。
《切腹》於1962年在日本上映,次年入圍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終導演小林正樹拿下了評審團特別獎。這部57年前的電影,在豆瓣評分高達9.2,被1萬多人標記過,足見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切腹》以武士階層為主人公,講述了兩個嚴格平行對應的切腹故事,畫面明朗,敘事凜冽,頗具極簡主義風格。這部電影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在張藝謀的武俠電影《英雄》中,也能看到本片的影子。它的意義不僅在於電影領域,對於想了解武士道精神及日本美學的觀眾,同樣是不二之選。
1993年的《西便制》也是一部大師之作,導演林權澤被視為韓國電影界教父級人物,曾把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入圍了個遍。《西便制》如同一首民間藝術的輓歌,在一個父親和一對兒女的悲劇故事裡,表現出了現代化進程中,傳統藝術無處安放的境遇。現代與傳統的沖突在影片的表達形式上也有所體現——用倒敘、插敘來打破傳統敘事結構,鏡頭語言中充滿了對傳統消亡的隱喻。這部電影是韓國電影復興的奠基石,它在當年激發了外國影片佔領韓國市場的環境中,韓國人的民族自尊心。本片最初只在首爾的三家影院上映,最終卻破了票房紀錄,令韓國進入了百萬票房時代。
《小鞋子》是部曾感動全球觀眾的伊朗電影,1998年它不僅在美國創下伊朗電影票房紀錄,還入圍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影片以一雙鞋為線索,講述了一對窮苦兄妹的感人故事,充滿現實主義人文關懷,被影評人評為「近乎完美的兒童電影」,「洋溢著單純的善良和純潔」,它還影響了包括新加坡導演梁智強在內的許多電影人的創作。在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既是票房的保障,又是影片水準的保障,他的作品兼具可看性和藝術性。展映期間,馬基德·馬基迪將攜《小鞋子》親臨北京,參加活動。
說了這么多,你該知道「亞洲經典」單元有多經典了吧?作為影迷的你,趕快挑選自己心水的電影,來2019亞洲電影展「一飽眼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