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代名臣范仲淹生於蘇州,死於徐州,為什麼卻葬於洛陽
時光匆匆,在幾百年前范公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向世人傳達至理名言。有生之年要懷憂患意識,戰爭年代要積極面對世態,勇敢參與國家的號詔。在和平年代要珍惜和平,多關心時事的勢態,政策的實施,捅沃參加社會有益的活動,使自己活得有價值和有意義。小到愛家敬老,珍惜友情這才是充實的人生。到老時覺得自己對得起自己和社會,那便是無憾了。當然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會有不同的見解。這是我作為普普通通的社會一員當下的見解,有不當之處望見諒。
㈡ 憂樂天下的一代名臣范仲淹在慶州知州任上多有建樹充分展現了不凡的政治和軍事
范仲淹是中國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和軍事家,被譽為「憂樂天下的一代名臣」。他的確在慶州知州任上有不少建樹,充分展現了他不凡的政治孫並和軍事才能。
作為慶州知州,范仲淹主持修建了一條長達300多里的灌溉渠道——龍泉渠,解決了慶州地區的水利問題,使當地農業生產得到極大的發展。他還加強了當地的防禦力量,採取措施加強城防,並且組建了擾洞一支由當地百姓組成的民兵力量,為慶州地區的安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除此之外,范仲淹還在慶州地區推廣文化教育,修繕慶州的學校,並且邀請當時著名的教育家程顥來慶州講則李跡學,推廣儒家思想。
總的來說,范仲淹在慶州知州任上展現了出色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對當地的經濟、文化和安寧穩定都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㈢ 探尋一代名臣范仲淹為官的心路歷程,以觀宋朝士大夫的精神世界
導語 唐宋之際正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政局的變化對士大夫官員們的政治主體性影響特別大,他們以撰寫家訓、創辦義庄等行動來反映其內心世界,一生顛沛流離、行貶官之路的一代名臣范仲淹亦是如此。所以,小呆君決定以范仲淹一生心路歷程的變化這個全新的視角,來與大家探討一下宋朝士大夫們的精神世界。 范仲淹 范仲淹的「 」三光」之行 范仲淹兩歲而孤,隨著母親改嫁,而繼父對范仲淹視為己出,支持他讀書志學。范仲淹在山東醴泉寺讀書時「 」斷齏畫粥」、以苦立志;在負有盛名的睢陽書院念書時,深受戚同文的精神感召力,逐漸形成一種「 」以天下為己任」的文化自覺。隨著范仲淹步入朝堂,不斷實踐這種理想,帶動了一大批的士大夫們,從而將這種文化自覺升華為一種時代精神。 「 」斷齏畫粥」 范仲淹終其一生都在為實現理想而奮斗著,但是正是因為他對理想的過於執滲虧著,在實踐中往往會因此碰壁到頭破血流。范仲淹為官言事就曾遭三次罷黜,而且一次比一次慘。 「 」初為校理,忤章獻太後旨,貶倅河中。後為司諫,因廢郭後,率諫官、御史伏閣爭之不勝,貶睦州。後為天章閣、知開封府,撰《百官圖》進呈,丞相怒,奏曰:今仲淹盡自掄擢,安用彼相?臣等乞罷。仁宗怒,落職貶饒州」——《湘山野錄·續錄》 這就是范仲淹的三次遭貶,而這三次都受到了當時少數有氣節的官員的褒揚。第一次被貶,僚友稱「 」此行極光」,第二次被貶,僚友稱「 」此行愈光」,第三次被貶,僚友稱「 」此行尤光」,史稱「 」三光」。每次范仲淹都會予之一笑,只是這「 」三光」之笑實為苦笑,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當人落難之時,感觸極深。在最後一次遭貶時,踐送之人寥寥無幾,即使前往送別之人也多為應景而言,真心以欽佩之心惜別的只有王質而已。在前往饒州的途中,「 」泊水道之官,歷十餘州,無一人出迎者」。但范仲淹還在堅持理想,在貶途中應好友滕子京之約,赴岳州會友,寫下名篇《岳陽樓記》以此明志:「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盡管如此,此時的范仲淹已經不再是年少氣盛的歲月,已值暮年,被貶「 」三光」之行的官宦生涯,越來越使其心境回歸理性與現實。 仲淹創辦義庄的思想寄託 一生顛沛流離的范仲淹,在晚年之時回到了家鄉姑蘇當官,在此他做了一個驚世之舉,在蘇州首創了「 」義庄」。 「 」及歸姑蘇日,有絹三千匹,盡散與閭里、親族、朋舊,......乃置天數千畝為義庄,贍貧族。」——《清夜錄》 范仲淹辦義庄之舉,歷來為史家所樂道,不吝美辭以褒揚。信喊廳其實,范仲淹辦義庄僅僅只是為了資贍族人嗎,為何到了晚年才想到做這件事呢?聯想范仲淹的身世,對其有深厚恩情的並非是祖家,而是其繼父朱氏。可貴的是,范仲淹始終像親父兄一樣事養父兄。先祖范氏宗親雖然對其施恩不多,但是范仲淹將自己發達歸因於祖宗百餘年的積德。因此,我們可以看出范仲淹辦義庄之舉是在為後世子孫積德,寄託著對子孫後代的祝願,之後其子范純仁、其四世孫范成大為宰相的事實,似乎都在印證著這種邏輯。 但是,朝廷士大夫紛紛效仿創辦義庄,但他們大多數人並不能為後世贏得顯達,反而後世愈加貧困。其實,范仲淹辦義庄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就是為蘇州范氏一族的後人創造基本讀書條件,因為科舉制的出現為這些出身基層卻志向報國的人提供了一個快速通道,打破了士大夫對國家權力的壟斷。所以,小呆君認為范仲淹創辦義庄,是寄託了對其數十年官場生活的感悟,也正是因為數十年的顛沛流離,才讓他萌生了義庄的想法。 范仲淹對朝廷為官的心路歷程變化 范仲淹一生無不因言而顛沛流離,從犯顏頂頭上司知州到反對主政之章獻太後、抗辯仁宗皇帝,直至與當朝宰相作對,可以說每一次言事都做到驚天動地,每一次都不惜將自己置之死地,而在這一次一次的「 」置之死地」中,對為官言事的心態逐漸發生變化。 范仲淹是滑隱當時官場中的異類。當時的官場和所有時代的官場一樣充滿著爾虞我詐,充斥著明爭暗鬥。我們相信大部分讀書人在初入官場後還是充滿一顆事業心,但漸漸熟悉了官場規則後,會慢慢消磨稜角變得圓滑世故。誠如范仲淹問時任宰相呂夷簡明知韓琦進攻西夏必敗無疑,為何不加以制止?呂丞相答道,韓將軍年少氣盛,只有當他不斷碰壁直到頭破血流之時,自然就安穩了。果然,後來韓琦就成為了王安石變法的強烈反對者。但范仲淹並未體會到呂夷簡以韓琦一事對其的告誡,做事依舊鋒芒畢露。寫下萬言書,不斷地挑戰朝廷各方勢力的利益,因朝廷既得利益者的不斷誣陷,范仲淹再次遭到貶黜,為官言事的心境開始動搖,從他晚年的各項舉動來看,「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是對自己理想的堅定,更像是對後世之人的勉勵格言。 范仲淹在《漁家傲》中也曾表露心跡:「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其中透露的應當是人之常情——思鄉之情,而不是宣傳作品所鼓吹的報國之情。當時范仲淹與好友韓琦一同在西近御夏,韓琦因力主不當的進攻策略打敗,而范仲淹力主積極防禦戰略,頗有成效,但是因為私與西夏主元昊通書,被人誣陷,再受重則,後來雖再被起用,但其時心境已經不再平靜。在范仲淹給韓琦一封信寫到:「 」......又今將佐不思報國,惟望僥恩,吾輩頻時進改,豈能伏其心......?」從此信中不難體會到,此時范仲淹對朝廷雖然有微辭,但仍以進取為念。 之後從戰場回調京城,拜樞密副使,但因為建言《條陳十事》,倡行新政,再次侵犯到了朝廷士大夫階層的既得利益,因反對勢力的不斷阻撓,「 」慶歷新政」無疾而終。此事對范仲淹的打擊甚大,同樣在與韓琦的通信中表露道:「 」已乞罷使名,改蒲、同、襄、鄧以郡,必有諭旨。孤品蹇剝,所得已多,須求便安,以全衰晚。」失落、消極情緒躍然紙上。在這之前范仲淹雖然也屢遭貶放,但胸懷天下之志卻依然堅定。但這一次的失敗,徹底改變了范仲淹對於為官言事的心境與態度,對官場的失落、對理想志向的消極不斷充斥著范仲淹的心中。 范仲淹並不如世人所認為的那樣堅定理想、不食人間煙火的聖人,而是一個被官場現實不斷消磨掉做官為民言事的積極從而走向歸鄉逃避的常人。其實范仲淹的境遇與心態變化不是偶然的,和他同時代或者後時代的士大夫如歐陽修、王安石等人,也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范仲淹首創「 」義庄」後,士大夫們紛紛效仿,加之家訓和鄉約現象的出現與普及,無不體現出唐宋時期以皇權至上為基礎,以科舉考試為手段所形成的士大夫政治下的君臣關系新特點,這樣一種政治格局對士大夫精神世界的構建與變化產生著重要影響。 結語 專制集權的不斷強化,使得士大夫政治不斷背離北宋名臣文彥博所言的」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的初衷,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皇帝與大臣們的離心離德,從權力與勢力層面形成國家與社會的分野。兩宋期間大部分官員幾乎都經歷了上上下下的宦海沉浮,上文所提的范仲淹也是其中的一位。 正因為唐宋政局的不斷變化,士大夫官員們才會發出「 」伴君如伴虎」之嘆,而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也在自身起伏不斷的為官生涯中逐步構成,宋朝家訓的普遍性與創辦義庄、制定鄉約等舉動中無不體現著當時士大夫對仕途堪憂、為官言事卻憂患自身結局的精神世界。 參考書籍:《湘山野錄·續錄》《清夜錄》《範文正公尺牘》《宋史·范仲淹傳》等 【本文原創首發,請勿轉載!!!因小呆君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處,歡迎批評指正,謝謝。】
㈣ 《岳陽樓記》范仲淹
范仲淹洞破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重視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張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關繫到社會風俗的醇厚訛薄、國家的興衰成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岳陽樓記》范仲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岳陽樓記》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百廢具興 通:百廢俱興)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慎喊,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御衫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概述】
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
這篇記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後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所有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把唐代好的和現代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銜接著遠山,吞吐著長江,浩浩盪盪,寬闊無邊,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景色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敘(已經)很詳盡了。既然如此,那麼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峽,南面到達到瀟水和湘水,被貶官的詩人和不得志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的時候,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波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哀啼,登上這座樓,就會有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一眼望去,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鎮孝腔慨極了,內心十分悲傷。
至於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暢游,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烈,花葉茂盛。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子般的光點,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此唱彼和,這種樂趣哪有窮盡!(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會有一種心胸開闊、精神愉快,光榮和屈辱一並忘了,舉起酒杯麵對清風而喜氣洋洋的感覺。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時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和上面兩種人的心情不同,這是為什麼呢?(他們)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們在朝廷做官就為黎民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王擔憂。由此看來在朝廷做官擔憂,不在朝廷做官也擔憂。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慮之前先憂慮,在天下人快樂之後才快樂」。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呢?
寫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 理解 】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八百里洞庭湖,南接湘、資、沅、澧,北分松滋、太平等長江支流,煙波浩淼,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於洞庭湖與長江匯合之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於是誕生。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2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何等的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後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3~4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並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奔涌跳躍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嶽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怎能不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呢?
第4段以「至若」領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自由翱翔,魚兒在歡快游盪,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並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於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託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後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
《古文觀止》的作者總評本文說:「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後文憂樂一段正論。」這一評語確實道出了本文的精神實質。
㈤ 一代名臣范仲淹塗善妮是哪一集
第一集。《一代名虧蠢臣范仲淹》是中國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建會)與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廣電基金)公共電視節目制播組為配合1989年9月1日范仲淹誕辰一千周年而策劃、爛空旁中國電視公司(中視)製作的公共電視節目第飢橡一部連續劇,其田鵬飾演范仲淹與塗善妮飾演的范仲淹妻,在第一集就已相遇。
㈥ 有哪些好看的關於宋朝的電視劇
宋朝的典故有哪些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近年來,古裝劇以清宮劇居多,其次隋唐時期的故事也很多。在大家心目中,以宋朝為背景的電視劇 貌似並不多,今天,就跟大家一起來盤點有如些以宋朝為背景的電視劇。
1. 皇帝故事系列
說到古裝劇,當然免不到寫帝王將相的故事,關於宋朝皇帝的電視劇自然也不少。《大宋傳奇之趙匡胤》《大宋王朝趙匡胤》《問君能有幾多愁》《趙匡胤》《情劍山河》《大宋奇案之狸貓換太子傳奇》等等,都是講宋朝皇帝的故事。還有未上映的《孤城閉》和《大宋宮詞》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2.武俠小說系列:
金庸先生好幾部經典小說都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講述的都是宋代的故事。宋朝繁華,卻又衰敗,它強盛,卻又懦弱,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強大的矛盾體。再者敗裂,宋朝時期,宋、遼、金、西夏、蒙古、大理等多國並立,本身就有大量的民族矛盾和戰事產生,亂世出英雄,這當然也是蔽悉武俠們大展拳腳的舞台。金庸先生的「家國情懷」,正是在蕭峰、郭靖、楊過這種頂天立地的大英雄身上體現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這三部劇的版本也是非常之多,這里就不一一贅述了。
除了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還有《金台奇俠傳》 《四大名捕》等等,都是以宋朝為背景的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其中《四大名捕》改編的版本眾多,比如《四大名捕斗將軍》《名捕震關東》《四大名捕會京師》《少年四大名捕》等等。
3.武將系列(楊家將、岳飛等)
楊家將
關於楊家將的歷史故事,相信大部分人都略有耳聞。而知道楊家將的人,大部分是從電視上所播的電視劇所悉知的。像《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和《楊門女將》都是以破天門陣為故事內容,來展開敘述。而《楊門虎將》和《少年楊家將》都是以楊家一家在金沙灘一事的戰役作為主要內容情節進行敘述。香港拍攝於1985年的《楊家將》,堪稱香港電視史上的神話!該劇僅用一個星期就趕拍完成,導演是大名鼎鼎的杜琪峰,主題曲演唱張國榮,演出陣容則囊括了無線五虎將、周潤發、趙雅芝、萬梓良、張曼玉、鄭裕玲等數十位無線台前知名藝人!還有《火帥》,該劇講述了楊排風得勝還朝宏枯乎被仁宗皇帝封為「火帥」後,一波三折再立新功的報國故事。《碧血青天楊家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等等電視劇都是寫楊家將的故事。
岳飛
以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為主線的電視劇也是非常多的,很多人知道岳飛也是來源於從小看與他有關的電視劇。 《盡忠報國》《岳飛》《精忠報國》《滿江紅》《岳飛傳》《精忠岳飛》等等, 都是講的岳飛抗金的故事。岳飛是南宋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結了「聯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民間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以收復失地;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雲、部將張憲一同遇害。
4.文臣系列(包青天、宋慈、范仲淹、王安石等)
包青天
說到宋朝,不得不提起包青天,與包青天有關的電視劇也是非常之多。《包青天》《七俠五義》《新包青天》《包公出巡》《包公奇案》《三俠五義》《俠義見青天》《新七俠五義》《五鼠鬧東京》《少年包青天》《開封奇談》《神探包青天》等等,版本也是非常的多。包青天原名包拯,是北宋名臣,他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宋慈
宋慈是南宋著名法醫學家,中外法醫界普遍認為是宋慈於公元1235年開創了「法醫鑒定學」,因此宋慈被尊為世界法醫學鼻祖。《大宋提刑官》《洗冤錄》(又名《法醫宋慈》)《陰陽鑒》等等,都是寫宋慈的。
其他
《范仲淹傳奇》《一代名臣范仲淹》《布衣宰相王安石》等等,宋朝人才輩出,名臣自然不少。
5.水滸傳系列
《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改編的電視劇版本自然也不少。單是以《水滸傳》命名的電視劇就有至少七八個,還有許多以《水滸傳》中個別人數為主線的電視劇,比如《武松》《情義英雄武二郎》《金瓶梅》《鼓上蚤時遷》《玉麒麟盧俊義》《金毛犬段景住》《林沖》《野豬林》《一枝花和尚》等等。
6.才子佳人系列
兩宋出了不少了大才了,唐宋八大家有六位都是宋朝人,所以宋朝才子佳人的故事自然不少。《蘇東坡》《河東獅吼》《書劍情俠柳三變》《風流千古》《李師師》《一代名妓李師師》等等,都是講述宋朝才子佳人的故事。
7.其他
此外,還有很多關於宋朝的電視劇,比如《天涯織女》《大宋少年志》《把酒問青天》《將軍在上》等等。
這些電視劇你看過幾部呢,又最喜歡哪一部呢?相信或多或少,總有一部劇是你的童年回憶吧。雖然看起來已經非常多關於宋朝的電視劇了,但其實宋朝還有很多人物故事可以拍攝,期待有更多符合史實的宋朝的故事被拍在電視劇,讓更多的人了解宋朝的這段歷史。
㈦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代名臣范仲淹(下)
接上文 寧死不默與不以利害為趨舍 范仲淹早年立志,敢說敢為,「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迅敬」斗差是他糾偏勘誤不辟禍患的信念。 范仲淹入仕後,清楚地看到了宋王朝安享太平下的體制弊端,他不斷向朝廷提出建議,這些建議,條條符合現實,條條都是治弊的猛葯,體現了范仲淹作為一個政治家的睿智目光和心憂天下的報國情懷。早在天聖三年(1025年),當還是小小的大理寺丞時,位卑言輕的范仲淹便給垂簾聽政的章獻太後呈上了一份《奏上時務書》,提出救文弊以厚風俗,整武備以御外患,重館選以養人才,賞台諫以開言路等建議;天聖五年(1027年),范仲淹在丁母憂期間,他「 」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憂」,冒哀給朝廷上了一份萬言書——《上執政書》,針對時弊,他提出了「 」固邦本,厚民力,備戎狄」等六條改革主張。據說,宰相王曾收到萬言書後,大為賞識,立即授意晏殊推薦范仲淹應學士院試。 景祐二年(1035年)冬,范仲淹由知蘇州提拔為禮部員外郎、天章閣待制、判國子監進京。歸來後的范仲淹,論事愈急。當時,呂夷簡任宰相,頗為專權。范仲淹便把一些要員的晉升情況繪製成《百官圖》上呈仁宗,指著上面開列的百官晉升順序說:「 」某為超遷,某為左遷,如是為公,如是為私,意在丞相。」(《範文正公年譜》),直言宰相用人不當,以權謀私。這把位極人臣的呂夷簡氣得七竅生煙,暴跳如雷,反在仁宗面前訴范仲淹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這次,他又落職饒州(今江西鄱陽)。 歷經三度貶職,范仲淹絲毫不見「 」收斂」他那近似固執的堅持,源於他特立獨行的性格,源於他憂國憂民的情懷,源於他許國忘身的精神。只是,不以他為迂闊而真正理解他的有幾人? 名利與氣節 范仲淹一生見賢思齊,不斷以往哲先賢的思想、品德和功績勉勵自己。他在《上資政晏侍郎書》中說:「 」信聖人之書,師古人之行。」又在《蒙以養正賦》中說:「 」學默默以存志,將乾乾而希聖。庶幾進退之間,保君子之中正。」表達了要像先聖一樣,在得失進退間,不失其高尚的情操。所以他始終「 」內守朴忠,外修景行」(《蘇州謝就除禮部員外郎充天章閣待製表》),以潔身自好和為國事功要求自己,企望在現實世界中成就最高的道德理想。然而,由於他竭力事功而諫言無忌,進退自如而操守過潔,使他在當時成了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王安石甚至指責他「 」好廣名譽,結游士以為黨助,甚壞風俗」(《續資治通鑒長編》)。 范仲淹確實愛名,但他愛的是竭誠報國之名,愛的是經綸濟世之名,愛的是心若介石之空昌皮名。正因為他愛名如寶,雪操冰心,註定了他無論是重用為股肱之臣,還是貶謫為偏遠小吏,始終「 」不以毀譽累其心,不以寵辱更其守」。 正因為對名節和操守的堅持,使他能始於潔行而不耽於憂戚,見於大節而不屈於名利,所以他忤逆天威依然諫諍於朝廷,「 」三黜專城」依然救民於水火,眾口鑠金依然矢志不渝,正如他自己所說:「 」素心直擬圭無玷,晚節當如竹有筠。」朱熹對他給當朝士風的精神影響和作用也給予了高度評價,說:「 」本朝忠義之風,卻是自範文正作成起來也。」 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64歲的范仲淹舊疾纏身,感覺大限將至,便向宋仁宗呈上《遺表》,念念不忘仍是社稷長遠,邦國興衰,他以將死之言規勸仁宗:「 」伏望陛下調和六氣,會聚百祥,上承天心,下徇人慾。明慎刑賞,而使之必當;精審號令,而期於必行。尊崇賢良,裁抑僥幸,制治於未亂,納民於大中。」還對「 」事久弊,則人憚於更張」深感憂慮,對自己「 」功未驗,則俗稱於迂闊」深表遺憾,至於自己身後之事,卻隻字未提,表現出他一生堅守的大忠和大節。 范仲淹經天緯地之才而用之未盡,憂國憂民之志屈而未伸,他的遺憾是泣血的遺憾,正如韓琦在《範文正公奏議序》中感嘆:「 」不幸經遠而責近,識大而合寡,故其言格而未行,或行而復沮者,幾十四五。」真是未了之英雄,至性之君子! 文化的理想國,有溫度的歷史,有態度的寫作。感謝您的關注!
㈧ 一代名臣范仲淹 生於蘇州,死於徐州,為何卻葬於洛陽
「先天下之憂而憂,咐尺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位范仲淹我們可以說是最為熟悉不過了,《岳陽樓記》更是千古名篇,絕對可以和王勃有一比,而且這個范仲淹不僅是作家,更是一代名臣。生活在宋朝的他死後沒有葬在家鄉,沒有埋在京城,卻跑到洛陽,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他的母親之前在洛陽安葬。
這個范仲淹之前不姓范,也不叫仲淹,因為范仲淹剛出生不久,他的父衡姿高親就去世了,而他的母親帶著他改嫁他人,所以就改了一個名字,之後,范仲淹出人頭地,所以就回鄉認祖歸宗,重新又入范氏。但是由於他母親改嫁,死後沒辦法跟他父親合葬,所以范仲淹就將他母親葬在洛陽,主要原因還是風景秀麗。
所以在他去世冊洞後,命人將他也葬在洛陽,這樣可以侍奉他的母親。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非常喜歡洛陽,認為洛陽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為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
㈨ 一代名臣范仲淹 生於蘇州,死於徐州,為何卻葬於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