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葉爾馬克電影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葉爾馬克電影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28 06:17:34

⑴ 歷史問題,急啊!

俄羅斯領土擴張史
在16世紀末以前,今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還不是俄國的領土。這一時期,俄羅斯剛剛形成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其領土面積僅為280
萬平方公里,地處東北歐一角,與西伯利亞相距遙遠。從16世紀中葉沙皇伊凡四世執政,俄國才開始向東方擴張,逐步吞並了西伯利亞與遠東的大片領土,將疆域擴展到太平洋岸邊。在沙俄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首先遇到的障礙是與俄國毗鄰的西伯利亞汗國。
1556年,沙皇召見了與西伯利亞汗國毗連的斯特羅甘諾夫家族,詢問邊境形勢,並授權他們抵擋西伯利亞汗國。令他們在西伯利亞汗國近處構築工事堡壘,招募軍隊,添置武器,伺機侵佔西伯利亞汗國。1574年,沙皇再次下令,准許斯特羅甘諾夫家族在烏拉爾山東側-鄂畢河及其支流圖拉河、托博爾河和額爾齊斯河等地建城募兵,就此俄國將其勢力直接擴張到西伯利亞汗國境內。斯特羅甘諾家族秉承沙皇旨意,多次進犯西伯利亞汗國,與汗國的人民發生了激烈的沖突。1579年,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派人與曾被沙皇處以重刑的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聯系,鼓動他入伙,去征服西伯利亞汗國,為沙皇拓殖疆土效勞。
1581 年,經過長期准備後,葉爾馬克率領840
人的隊伍,在斯特羅甘諾夫家族武器下,前去征討西伯利亞。沙俄軍隊沿水路前進,經過楚索瓦亞河,翻越烏拉爾山,跨越謝列布良卡河、塔吉爾河、圖拉河、托博爾河,最後侵入額爾齊斯河。1581年10月26日,攻佔了西伯利亞汗國首府卡什雷克。葉爾馬克一夥為俄國擴張立了下戰功。沙皇政府決定赦免葉爾馬克等人,表彰他們的行動並頒發了大量薪餉。斯特羅甘諾夫家族也受到鼓勵,得到兩座城池的獎賞。沙俄軍隊的侵略暴行,激起了西伯利亞汗國人民的極大憤努,他們奮力抵抗俄侵略者,一直堅持了20多年。1598年,俄軍打敗了庫楚姆汗,庫楚姆汗逃到大草原後不久身亡。至此,沙俄最後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其侵略勢力越過了烏拉爾山,葉爾馬克的遠征揭開了俄國向西伯利亞大規模擴張的序幕,到17世紀30-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跨越了葉尼塞河,到達勒拿河、楚科奇半島和鄂霍次克海。
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以後,派遣重兵,興建城堡,把持軍事據點,以鞏固新佔領的地區。並以這些據點為大本營進一步染指巴拉賓大草原。沙俄為佔領鄂畢河中下游地區,還揮師北大,相繼滅了彼雷姆酋長國和葉潘恰酋長國,在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圖林斯克城。烏拉爾山脈北部和鄂畢河下游地區,俄國歷史上稱之為"尤格拉"和"伯紹拉"地區。這里長期居住著薩莫耶德人、漢特人和楚德人等,他們的水產業和毛皮業非常出名,俄國人對這里的財富覬覦已久。沙俄滅掉西伯利亞汗國後,為徹底征服鄂畢河下游地區鋪平了道路。1593年,戰勝了治特人以後,沙俄在漢特人蘇格穆特瓦什城的舊址上,建立了別列佐夫城,並以此為根據地繼續向塔扎河流進軍,於1601年在塔軋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結亞城,這標志著俄國已基本上佔領了鄂畢河下游地區。與此同時,沙俄又加緊了向鄂畢河上游的推進,於托木河口建立了托木斯克城。在這一帶,俄軍又同當地蒙古和吉爾吉斯等民族發生了激烈斗爭,並開始逼進中國西北邊疆。
從17世紀初,沙俄又繼續東擴,在20年代佔領了葉尼塞河地區。沙俄東進主要是靠著西伯利亞的長川巨流,沿著縱橫交錯的大河小溪,從一條流駛入另一條河。在兩條相近的水、河流中間的地帶,俄國人稱之為"連水陸路"。冬季則可涉冰而行。"連水陸路"可以縮短許多路程。到17世紀30年代初,俄國人已經占據了葉尼塞河中、下游和上游部分地區。 在哥薩克的殖民過程中,已經探聽到了有關勒拿河的消息。並獲得了一些前往勒拿河的路線資料。沙俄政府在佔領了西伯利亞的兩大水系之後,還想佔領第三大水系勒拿河。於是,他們從北方的曼加結亞和南方的葉尼塞斯克兩地同時派兵前去占據勒拿河。哥薩克軍隊主要是通過下通古斯卡河的北路、上通古斯卡河的南路和古代埃文基人所經常使用的古道,沿連水陸路,越過大小眾多河流來到勒拿河流域的。他們沿河上下掠奪財物,建立據點。先後建立了中維柳伊斯克、下維柳伊斯克和上維柳伊斯克。1638年,俄國政府下令成立雅庫茨克督軍府,把勒拿河地區大片信封強行並入俄國版圖。雅庫茨克最初建於勒拿河右岸,1643年督軍戈洛文下令遷城於河的左岸。此後雅庫茨克成了沙俄進一步向東北亞地區遠征的指揮中心。
東北亞的地理條件更為復雜,除了高山縱橫、河流密布外,還瀕臨北冰洋和鄂霍次克海。從17世紀30年代末,俄國哥薩克開始了向東北亞的遠征。他信主要是從勒拿河口入北冰洋走海路、利用勒拿河及其支流或走旱路到達東北亞各地、或者是通過幾條不同的路線到達鄂霍次克海。在逐步向東推進的過程中,沙俄殖民主義在這一地區建立了不少城堡和冬營地。例如,1638年在雅納河建立了維爾霍揚斯克,1642年建立了尼日涅揚斯克;在印迪吉爾卡河上建立了彼德什維爾斯克等。1645年,米哈伊爾斯塔杜欣等人到達科雷馬河,並先後建立了上、中、下科雷馬斯克3 個冬營地。1647年鄂霍次克堡建立。
至17世紀50-60年代,哥薩克的足跡已遍及東北亞各地。接著,他們開始向堪察加半島挺進。這時的堪察加半島住著伊傑爾門人、科里亞克人、愛斯基摩人、受奴人等。他們在這里從事捕鮃業和狩獵業,過著原始生活。1695年雅庫茨在督軍派哥薩克到阿納得爾堡。其中一部分人於次年到過堪察加半島。1697年初,哥薩克五十人長阿特拉索夫集結120人的隊伍前去征服堪察加半島,在這里與當地人進行了激烈的戰斗,之後建立了上堪察加等城堡,並派人守衛。到1711年,整個堪察加半島被征服,並入俄國版圖。俄國在佔領了東北亞和堪察加半島以後,又加緊了向北太平洋的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島挺進。
在俄國向西伯利亞與遠東的擴張過程中,也把侵略觸角伸到了貝加爾湖和黑龍江地區。17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俄國以葉尼塞斯克和雅庫茨克為中心,分別從西部和北部兩個方向入侵貝加爾湖地區。哥薩克在安加拉河流域建立了巴拉干斯克(1654年)和伊爾庫茨克(1652年),在勒拿河上游建立了維爾霍連斯克(1642年)。在貝加爾湖東北角由哥薩克建立了上安加爾斯克(1647年)和巴爾古津堡(1648年),於1652年又建立了巴翁托夫斯克堡。這樣,俄國軍隊大體上從北部用據點包圍了貝加爾湖,為進一步南下和東進打下了基礎。
從貝加爾湖南岸,俄羅斯軍隊一路南下直逼中國的蒙古地區,一種東進抵達黑龍江上游的石勒喀河,進而入侵黑龍江。俄國人在向東、向南的道路上,擇水陸要沖建若干城鎮堡。例如,1658
年建立了涅爾琴斯克(尼布楚),1658 年建立了捷連賓斯克,1665年建立了色楞格斯克,1666
年建立了烏丁斯克等。這些城堡對此後俄國的軍事、外交、經濟活動,以及與中國的通商交往起到了重要作用。
17世紀40-50年代,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1643年哥薩克波雅爾科無走勒拿河支流阿爾丹河,再沿烏楚爾河流進入紐約姆卡河,然後翻越外興安嶺,走連山陸路,最後進入黑龍江支流精奇里江(結雅河)。另一條路線是,從奧廖克馬河起,沿其支流圖吉爾河到達黑龍江。哈巴羅夫遠征黑龍江走的就是這條路。為了加強管理,1656年俄政府在奧廖克馬河口設立了奧廖克明斯克堡。

俄羅斯征服人遼闊的西伯利亞與遠東地區,隨即建立了行政、軍事機構加以控制,實施殖民統治。整個西伯利亞由中央的西伯利亞衙門管理。各地區分設督軍轄區和縣。督軍轄區共有4
個,即托搏爾斯克、托木斯克、雅庫茨克和葉尼塞斯克,每個轄區下隸屬幾個縣。17世紀西伯利亞共有圖林斯克、秋明、塔拉等19個縣。各轄區和縣均置督軍,總攬所屬地區的軍事、行政、司法和經濟等一切權力。
1850年以後,趁中國清朝衰微,武力侵略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一帶,俄寇甚至拿索倫人當食物,真是吃人的惡魔;尼古拉耶夫攻佔廟街,殘酷殺害當地的赫哲族和鄂溫克族居民,製造廟街慘案,並改名為尼古拉耶夫斯克;同時強迫清王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搶佔了黑龍江流域的100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包括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烏蘇里江以東至庫頁島的大片領土。這片領土內居住的赫哲族被屠戮殆盡,結雅河的鄂倫春族被迫遷入大興安嶺,女真族被迫遷入黑龍江以南烏蘇里江以西,最後俄羅斯移民成了當地的主體民族,不知道貝加爾湖以東的布里亞特蒙古族被同化沒有?

清朝末年,漢民族大量移民東北,成為東北的主體民族,這保證了東北對中國的向心力,成為鞏固東北邊防的最強的力量。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因為已經被漢人屯墾多年,故在璦琿條約中特別聲明保留為中國領土,成為中國在黑龍江北唯一的領土。清末時俄人違約將該地漢族、鄂倫春族居民趕進黑龍江淹死或殺死,此乃海蘭泡慘案!
江東64屯的被侵佔,歷經清朝、袁世凱、北洋軍閥與國民黨政權均拒絕承認,並堅持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沙俄趁火打劫,佔領東北全境,實行殖民統治。1905年日本擊敗沙俄,奪取庫頁島南段、千島群島南部和海參崴並控制吉林和遼寧。再後來黑龍江以南進入張作霖時期,黑龍江以北1917年遠東共和國成立,日本控制整個千島群島。
1931年日本佔領東北,成立偽"滿洲國",與蘇聯在黑龍江相對峙。蘇聯將遠東的漢族趕走或殺死,將遠東的朝鮮族強行遷到中亞。1945年,蘇聯從日本手中重新奪取庫頁島南部和海參崴,並佔領整個千島群島(包括日本北方四島)

⑵ 什麼是葉爾馬克遠征西伯利亞

葉爾馬克遠征西伯利亞指哥薩克首領葉爾馬克·季莫費耶維奇率領的一支俄羅斯部隊為使俄國東部邊境免遭游牧民族侵襲的一次遠征。這次遠征為俄國兼並和開發西伯利亞奠定了基礎。

伊凡三世時期,東至鄂畢河的大片土地和卡馬河上游及其支流的烏拉爾北部地區,都並入了俄羅斯國家版圖。為鼓勵商賈在這些地區拓荒和發展工業,俄國政府以優惠條件把土地交給他們,允許他們建造設防城堡,保護開拓的土地不受鄰近游牧民族侵襲。1577年前後,斯特羅甘諾夫家族的烏拉爾商人和企業主們為保衛其領地不受西伯利亞汗庫丘姆侵犯,僱傭了哥薩克人。1578年9月,葉爾馬克率領的一支哥薩克部隊對錫爾瓦河上游地區作了軍事勘察。這次勘察為後來的遠征做了重要准備。此外,由於從居民那裡徵收了貢賦,從而得到了遠征所必需的補充物資。

葉爾馬克的部隊共約1650人,組成5個團,於1579年夏開始向西伯利亞腹地進發。他的兩個隨身副手是科利佐和格羅扎;各團由大尉統領;每連有1名中尉;2名50人長和數名10人長。部隊裝備有3門火炮、300支舊式火槍,還有霰彈槍、前膛火槍以及弩、弓、馬刀、矛、斧和匕首。部隊的紀律靠同夥相互擔保的方法維持。重要事宜要由哥薩克全體會議決定。部隊乘船沿河移動,每船約載20人。他們十分注意選擇行進路線、挑選向導和翻譯。葉爾馬克的部隊一步一步地向前推進,溯楚索瓦亞河和謝列布良卡河而上,通過連水陸路把船拖進扎羅夫利亞河,然後沿塔吉爾河、圖拉河和托博爾河航行,一路上度過3個冬天,擊敗了隸屬於西伯利亞汗庫丘姆的當地幾個王公的部隊,於1582年9月深入到西伯利亞汗國腹地。

在這里最初的幾次戰斗中,葉爾馬克就打敗了王子馬梅特庫爾指揮的韃靼部隊,以後又在額爾齊斯河岸的3天交戰中擊潰庫丘姆主力,於10月26日佔領西伯利亞汗國首都卡什雷克(距托波爾斯克17公里)。隨後幾年又佔領了額爾齊斯河和鄂畢河流域的許多地區。

1585年前後,葉爾馬克為了消滅布加勒斯特商隊通路上的韃靼人阻截隊,率領一支由150名哥薩克組成的隊伍乘船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但沒有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同年8月5日夜,庫丘姆的1000人的隊伍偷襲並殲滅了葉爾馬克的哥薩克部隊。身披鎧甲的葉爾馬克負傷後,在企圖渡過額爾齊斯河支流——瓦蓋河時溺死。僅有一名哥薩克人倖存,輾轉回到卡什雷克。

葉爾馬克的西伯利亞遠征為開發西伯利亞開辟了道路。遠征勝利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汗國在政治、軍事上的軟弱和封建割據。俄軍士兵擁有對方從未見過的火器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為對付數量眾多的敵騎兵,哥薩克採用方陣,火槍兵配置在方陣之中作為總預備隊。由於士兵具有堅強戰斗團結和互救精神,葉爾馬克部隊在被敵圍困的戰斗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

葉爾馬克及其戰友建樹的愛國主義功勛在俄羅斯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有所反映。

⑶ 破冰船究竟是怎麼工作的,5米厚冰層怎麼破

人類探索自然的腳步一直沒有停下,即使在遙遠的北極和南極,海面上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我們人類也會想盡辦法去一探究竟,剛開始人類只能用徒步的方式探索北極,後來人類發明了破冰船,可以在北極破冰前行,同時還能起到開辟航道的作用,是人類最有用的發明之一。破冰船發展至今也有100多年的歷史了,世界上最早的破冰船由俄國人在1899年建造,名為葉爾馬克號,看到這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破冰船究竟是怎麼工作的呢?遇到5米厚的冰層怎麼破,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⑷ 伊凡大帝的三重疑雲

伊凡四世在對外擴張頻頻得分之際,國內政局出現動盪。宮廷內出現的事變使得伊凡四世的性格逐漸發生了變化。
自幼即養成意志堅強和冷酷無情的性格,有很強的猜忌心理,好激動,殘忍,對貴族們嚴厲鎮壓。13歲時就下令處死了反對他的世襲大領主,盛怒之下,竟然用手杖打死了長子伊凡太子,使人感到特別驚駭和恐怖。「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的外號由此而來。1553年,伊凡四世突然病倒,高燒不退。宮廷御醫束手無策,馬上就有消息說沙皇將不治身亡。沙皇病重的消息傳出宮去,大貴族們馬上就激烈的權力之爭,為日後權力劃分展開激烈爭奪。爭奪之激烈已經達到了公開程度。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伊凡四世竟奇跡般地復愈。從此就產生了有關伊凡四世的第一個傳說:據說伊凡四世當時確實不治身亡,此後代替他秉政的是另一個人;另一種說法是伊凡四世當時確實未死,但高燒導致發瘋,此後自稱瓦西里·勃拉仁內,流浪民間。但這兩種說法均未得到正史的認可。
為了爭奪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沙皇俄國同這一地區的鄰居們展開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伊凡四世時代,俄羅斯的邊境線是楚德湖北岸和拉多加湖西岸,邊境線與芬蘭灣平行,距俄境到芬蘭灣最近處僅70餘公里。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不僅僅是一般意義上的領土擴張,而是具有巨大的戰略和經濟利益。如果俄羅斯能夠在芬蘭灣建立一個港口,就可以貫通整個北方通商路線,自行出海,到英國、丹麥進行自由貿易,而不必途經波蘭立陶宛王國或者瑞典;其次,沒有港口城市,就無法建立起強大的海軍,也就無法保證俄國在這一地區的政治存在。
1556年,俄軍向瑞典發動了進攻。戰爭持續了一年,以雙方簽訂諾夫哥羅德和約而告終。這場戰爭沒有給伊凡四世帶來任何實際結果:雙方邊境線依舊,各自歸還了對方的俘虜。唯一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瑞典無條件放回了俄軍戰俘,而俄方只在收到瑞典的贖金後才歸還了戰俘。
1558年,伊凡四世向立窩尼亞發動進攻。戰爭開始後,俄軍節節勝利,連下四城,立窩尼亞騎士團遭到沉重打擊。戰爭持續到了1559年,立窩尼亞實際已經不復存在,其領土劃入波蘭立陶宛王國、瑞典和丹麥三國的勢力范圍。
當時的歐洲各國廣泛流傳著關於沙皇俄國的各種可怕的傳說,歐洲人,從平民百姓到王公君主們很少有人到過莫斯科,道聽途說的結果就是把俄羅斯想像成半開化的國家,把俄羅斯人想像成茹毛飲血的野蠻人。可以說,歐洲是把俄羅斯和韃靼人、奧斯曼土耳其相提並論的。
俄羅斯在波羅的海沿岸的軍事行動引發了歐洲的恐慌。接下來波蘭立陶宛王國、瑞典和俄羅斯之間的戰爭就不可避免了。原本即將以俄軍勝利告終的立窩尼亞戰爭變得長期化,參戰各方停停打打,不斷地和談、開戰,就這樣戰爭一直持續到了1583年。最終俄羅斯也沒能獲得波羅的海的出海口,持續25年的立窩尼亞戰爭不但沒能達到預期目標,反而以俄羅斯西北領土上的六座城市被瑞典佔領而告終。
1560年,伊凡四世的皇後阿娜斯塔西·格林斯卡婭暴病身亡。實際上皇後死於投毒。四百多年後的二十一世紀初,俄羅斯的科學家們打開了格林斯卡婭皇後的棺槨,采樣阿娜斯塔西的頭發進行了化學化驗,發現了體內大量的鉛、汞和砷,這就證明了伊凡四世的皇後確實是被投毒謀殺的。
在喪妻之後,伊凡四世的性格大變,日益變得多疑冷酷。伊凡四世對周圍近臣和貴族們的懷疑逐漸變為猜忌以致憎恨。本來就時時盤算如何鞏固君權、削弱貴族勢力的伊凡四世變得煩躁暴戾,開始對大臣們斧鉞相向。
1562年,伊凡四世宣布消藩,直接剝奪了所有貴族的領地,宣布所有俄羅斯的土地為沙皇一人所有,也大概就是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此時的沙皇俄國是典型的分封建制的君主集權國家,所有受分封的督軍、貴族各自代表沙皇統治自己的領地,也就是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樣一來,失去領地的貴族們變成了依靠國家俸祿生活的公務人員,不但權力遭到剝奪,在經濟上也陷入受制於沙皇的境地。
沙皇的舉動招致了眾多貴族們的齊聲反對,在遭到鎮壓後很多貴族暗中聯絡波蘭立陶宛王國,甚至個別激進的貴族們策劃推翻伊凡四世,另立沙皇。這使得伊凡四世開始對貴族們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
伊凡四世首先清洗了自己的近臣,提拔了一些本非貴族出身的大臣。正因為他們的非貴族出身,才獲得了沙皇的信任。而這批近臣也不遺餘力地依靠鏟除王公貴族和朝中大臣,來博得伊凡四世的信任與歡心。在這批近臣中,最出名的就是名為格里高利·斯庫拉托夫的御前侍臣,因其身材矮小,人送外號矮子斯庫拉托夫。
1564年12月3日,伊凡四世離開莫斯科,前往莫斯科附近的小城亞歷山德羅夫。在這里,伊凡四世向莫斯科的宮里發去手諭,指責莫斯科的主教和貴族們勾結波蘭立陶宛王國,指責他們叛國,伊凡四世稱自己因此深覺受辱,宣布退位,不再當沙皇。但同時伊凡四世有沒有指明誰來繼承皇位。手諭傳到莫斯科,朝中大臣們和主教均無言以對:眾人皆知,伊凡四世的所謂叛國指控純屬憑空捏造,宣布退位卻不指明繼承人,是明擺著在做出姿態。但這些大臣又不願做諂媚獻諛之徒,不願公開對伊凡四世歌功頌德,大表忠心,最後只好沉默,不做應對。
莫斯科群臣的沉默激怒了伊凡四世,他把這種沉默看成是對其不忠的表現。伊凡四世宣布建立消藩區,並在消藩區屬地挑選精壯青年,嚴加訓練,建立了沙皇禁軍。所謂消藩區,就是沙皇直轄區,在行政上直接受沙皇管轄。消藩區覆蓋了莫斯科周圍的幾個城市,還有莫斯科城內的幾條街道。在消藩區內,執行沙皇意志的只有禁軍,禁軍集司法、審判和執法於一身,而且只向沙皇一人負責。這就使得伊凡四世可以隨時按照個人意願,逮捕任何一個人,不經任何司法程序隨意定罪,加以處置。
禁軍士兵們騎著馬,全副武裝,身後背著掃帚,象徵著要掃除一切叛國者;馬頸下掛著狗頭,象徵著對沙皇的忠心,隨時准備按照沙皇的意願咬死任何人。他們終日在消藩區內巡行,逮捕了大量叛國投敵的貴族,大多數被逮捕者很快就被處死,極少部分人僥幸得以全生,但被流放到北部高寒地區。據史書記載,有時在一天里處死的人之多,以致流經亞歷山德羅夫的舍爾納河被染成了紅色。
伊凡四世在基本清除了他認為的貳臣之後,回到了莫斯科。這時候伊凡四世的獨裁權力達到了頂峰,全俄羅斯上下噤若寒蟬,無人敢於發表任何與沙皇相左的言論。
在貴族們集體失聲之際,只有代表神權的教會,敢於公開反對沙皇。1568年,德高望重的都主教菲利普拒絕支持伊凡四世的消藩制度,並多次聲言沙皇的舉動是逆天而行,不符合基督教義。伊凡四世並未因為都主教德高望重、以上帝名義代言就有所忌憚,暴怒之中下令將菲利普都主教投入監獄,次年被矮子斯庫拉托夫扼死在獄中。
對貴族們大肆殺戮之後,伊凡四世並未罷手,清洗和鎮壓浪潮被沙皇禁軍進一步放大。根據密報,伊凡四世認為諾夫哥羅德暗中和波蘭立陶宛王國勾結,圖謀叛變,於是派禁軍前往該城,大肆進行逮捕和處決,諾夫哥羅德被禁軍血洗一空。
伊凡四世因消藩過程中展現出的恐怖手段,獲得了伊凡雷帝的稱號。
但另有史料表明,伊凡四世的獨裁有可能被誇大了,鎮壓和清洗沒有達到傳說中的規模,例如他就曾親自赦免了很多貴族,而且嚴格恪守基督教教義,清明行政。身為沙皇,每天清晨四時就起床處理政務,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教堂內做祈禱。以虔誠的東正教徒自居的伊凡四世,竭力展現寬宏仁慈的一面,但還是背負上了暴君的惡名。
現在有關消藩前後的歷史,大多出自外國駐俄羅斯使節們和反對伊凡四世的貴族們的記載。當時俄羅斯當時印刷出版遠不如歐洲不發達,俄羅斯宮廷史官記載的歷史傳播范圍遠遠不如前者。換句話說,伊凡四世喪失了話語權,在新聞戰中敗給了反對派。但在當時,伊凡四世並不關心自己的歷史名譽,他關心的只是如何鞏固君權。
國內政局的動盪不可避免地招致外敵的大舉入侵。南方一直尋隙覬覦俄羅斯的克里木汗國集結兵力,開始進攻俄羅斯。
此前克里木汗國一直沒有停止對沙皇俄國南部地區的侵襲,遠在伊凡四世消藩之前,克里木汗國就曾在1552年聯合土耳其盟軍,出動7千餘騎兵,打到圖拉附近,被當地守軍擊退;後又集合了6萬餘人的軍隊再度大舉入侵,但被舍列梅捷夫大公率領的7500人的精銳射擊軍再度擊退。
1571年,波蘭立陶宛國王西格蒙德-奧古斯特勸說克里木汗德夫列特一世進攻俄羅斯。德夫列特一世一直以韃靼人諸汗國之首自居,加之此前曾發誓要恢復喀山汗國和阿斯特拉罕汗國,故而作了充分准備,進軍北伐。這一年,德夫列特一世集合了汗國的4萬精兵,此外又徵集了大小諾蓋汗國、高加索的切爾克斯人,出兵北上。很快,克里木汗國的聯軍就抵達俄羅斯腹地,占據了莫斯科以南的大片土地。起初德夫列特一世並沒有計劃進攻兵精糧足的莫斯科,但在北伐途中,遇到少量背叛伊凡四世、前來投奔克里木汗的俄軍。據叛軍透露的情報,俄羅斯不但因消藩引發政局動盪,而且這一年又發生大面積飢荒,加之爆發瘟疫,因飢餓和瘟疫致死的人多達數十萬,莫斯科城內空虛,已經無力對抗克里木軍隊。德夫列特聞言,立即決定全力進攻莫斯科。
德夫列特一世是一個出色的軍事統帥。在力量對比懸殊之際仍未敢輕敵大意。他派出少量部隊佯攻俄軍防守嚴密的莫斯科南大門謝爾普霍夫要塞,自己率領主力繞過要塞,西進越過烏格拉河,從西南方向進攻莫斯科。莫斯科西南地區之有6千名守軍,很快就全軍覆沒。此後德夫列特的軍隊沒有遇到任何有效抵抗,直抵莫斯科城下。
伊凡四世曾有眾多妻子,史書上正式記載的就有七個或八個。按照東正教規定,沙皇只能三次成婚,其他的妻子均為非法,得不到教會的承認。在十月革命前,結婚生子等民政不是由行政部門來負責,而是教會才有權力承認婚姻是否合法和有效。伊凡四世的第一個妻子阿娜斯塔西在1560年夏被毒害致死後,伊凡四世於次年再婚,但很快第二個妻子也死掉了。此後伊凡四世的第三個妻子還未及成婚就死了,他就這樣頻繁再婚,直至第八個妻子。
教會只承認伊凡四世的前四個妻子是合法的。這四個妻子都是在教會承認後才正式被宣布為皇後。伊凡四世的頻繁再婚在當時是很不同尋常的。
伊凡四世是一個虔誠的東正教徒,一方面嚴格恪守教義,但另一方面在結發妻子被害後,性格變得多疑暴戾,續弦妻子中有幾個就是遭到伊凡四世猜忌,在暴怒中下令被毒死或是扔到河中溺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伊凡四世一直想生一個繼承人。
伊凡和阿娜斯塔西一共生了五個孩子,長女安娜和次女瑪麗婭都在幼年夭折。此後伊凡又生了個兒子德米特里,本可立為王儲,但在德米特里兩歲的時候,被保姆失手墜入河中,溺水身亡。伊凡和阿娜斯塔西此後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做伊萬,另一個是弱智的幼子費奧多爾(歷史驚人地相似:當年伊凡四世的弟弟尤里也是弱智)。伊凡四世和其餘合法的三位妻子均無子嗣,這樣伊凡膝下只有伊萬和費奧多爾兩個兒子,費奧多爾弱智,不能繼承大統,伊萬就成了唯一的繼承人,遂被立為王儲。
1580年,伊凡四世最後一次結婚。末任妻子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伊凡給這個兒子起名為季米特里。因為這個婚姻為得到教會承認,季米特里被認為是非法所生的私生子。
就在這一年,在伊凡四世的住持下,弱智的兒子費奧多爾舉行大婚,新娘是消藩時期禁軍將領戈東諾夫的女兒伊琳娜。婚後,戈東諾夫家族成為皇親,故而全家被加官進爵,家族長子鮑里斯,也就是國舅,被冊封大貴族稱號。 1581(年另說1875年),伊凡四世在亞歷山德羅夫的行宮中意外發現王儲伊萬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兒媳)身穿單衣在公眾走動,穿著不符合禮儀規定,不禁勃然大怒,對兒媳大罵,並扔出權杖。此時兒媳已經懷孕,因驚嚇過度而流產。王儲伊萬趕到,上前想要保護妻子,拉開暴怒之中的伊凡四世,結果被伊凡四世用手中的權杖擊中頭部,頭破血流而死。
俄羅斯著名畫家伊利亞·列賓的經典傑作《伊凡四世殺子》,就是以這個歷史場景為題材創作的。畫中表現的是1581年11月16日那一天,伊凡四世在暴怒之中用沉重的權杖擊打兒子伊萬的頭部後,從狂躁中清醒過來,頭發蓬亂的伊凡雷帝跪坐在鋪滿了紅地毯的地上,右手把兒子摟在懷中,左手試圖捂住兒子頭上血如泉涌的傷口,眼中流露出驚惶恐懼和無助的神色。而王儲伊萬雙目無光,半躺在伊凡雷帝懷中,但仍然左手支地,似乎試圖掙扎著站起來。沉重的金屬權杖沾滿鮮血,被遺棄在一旁。這幅傑作至今仍收藏在莫斯科特列季亞科夫畫廊。
王儲伊萬死後,伊凡四世除了弱智的兒子費奧多爾以外,再沒有繼承人了。雖然伊凡的末任妻子給他生了兒子季米特里,但很多人認為他是非法所生,不能立為王儲。伊凡四世無可奈何,只好將費奧爾多立為王儲。正如列賓畫中描繪的那樣,沾滿鮮血的權杖被遺棄一旁,留里克王朝在伊凡雷帝之後,馬上就要皇權落地了。 1582年,以葉爾馬克為首的哥薩克人,為了獲取西伯利亞的廣闊土地和無盡資源,大舉入侵西伯利亞汗國。面對裝備了精良火器的哥薩克軍隊,尚處於冷兵器時代的西伯利亞汗國很快就陷落了。繼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之後,又一個韃靼汗國滅亡了。
盡管西伯利亞汗國滅亡後,廣闊的西伯利亞成為沙皇俄國的領地,但這樣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對年邁的伊凡雷帝已經不具有吸引力了。
晚年的伊凡逐漸陷入昏亂,終日不理政務,常常做出不可理喻的行為,以接見外賓,向客人炫耀所藏珍寶為樂。
1584年3月初,從威尼斯來了一位特使,前來莫斯科,要求覲見伊凡雷帝。當特使來到莫斯科地界時,被守城的衛兵攔下,通知他沙皇身體欠佳,暫不見客。3月10日宮中傳出消息說,伊凡雷帝病倒,16日,有消息說沙皇身體情況極劇惡化。18日午後,克里姆林宮里的喪鍾敲響,宣告伊凡雷帝病逝,時年54歲。
伊凡四世死後,醫生的結論是沙皇死於血感染。但沙皇被毒害的流言也同時不脛而走。百年後的一份歷史資料說,沙皇的近臣給他服下了含有毒葯的食物。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是大貴族鮑里斯·戈東諾夫和別利斯基大公兩人聯手,除掉了伊凡雷帝。
五個世紀以來,關於伊凡雷帝一生的功過一直爭論不休。他從1538年開始親政,在位時間接近半個世紀。雖然歷史上說伊凡四世視人命如草芥,殺人如麻,但他下令處死的人總計有3000多人,平均每年百人,其中包括各類刑事犯。這在當時的歐洲君主中也絕非殘暴,看來關於伊凡四世的描述不乏誇大成份。
伊凡四世親政之始,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包括沒有能力實際統治,但是建立了居民點的偏遠地區,一共280萬平方公里左右。在伊凡四世統治末期,俄羅斯的領土面積幾乎增長了一倍,達到了540萬平方公里。這已經比其他所有歐洲國家的總面積加起來還要大。和祖輩伊凡三世、父輩瓦西里三世相比,征服喀山汗國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當年的征服諾夫哥羅德和斯摩棱斯克,此外阿斯特拉罕汗國被征服,整個伏爾加河流域並入俄國版圖,南方的大小諾蓋汗國、東方的西伯利亞汗國在被擊敗後稱臣,南方草原上的哥薩克人也成為沙皇俄國的忠實保衛者。在伊凡四世統治時期,俄國的人口也快速增長,沙皇直接統治下的總人口達到1200萬人,無論領土面積,還是人口數量,都是歐洲的最大國家。
此外,伊凡四世還著手進行了一系列政治、軍事的重大改革,極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鞏固了俄羅斯國家的整體實力,對日後俄國的發展發揮了巨大作用。
盡管伊凡雷帝在消藩時期的大舉殺戮造成國內政局動盪,招致強敵入侵,造成慘重損失,但最終俄羅斯還是保持了獨立和完整,並很快地恢復了過來,在劣勢中頑強抗爭,憑借微弱的兵力一舉擊敗強大的克里木聯軍,使得克里木汗國一蹶不振。

⑸ 葉爾馬克的部隊組成是怎樣的

葉爾馬克的部隊共約1650人,組成5個團,於1579年夏開始向西伯利亞腹地進發。他的兩個隨身副手是科利佐和格羅扎;各團由大尉統領;每連有1名中尉;2名50人長和數名10人長。部隊裝備有3門火炮、300支舊式火槍,還有霰彈槍、前膛火槍以及弩、弓、馬刀、矛、斧和匕首。部隊的紀律靠同夥相互擔保的方法維持。重要事宜要由哥薩克全體會議決定。

部隊乘船沿河移動,每船約載20人。他們十分注意選擇行進路線、挑選向導和翻譯。

⑹ 俄羅斯的疆界是怎樣變化的

俄羅斯一直不斷擴張,在清朝時開始不斷蠶食我國北方,逐步佔領遠東地區。

⑺ 是什麼為葉爾馬克遠征西伯利亞打下了基礎

伊凡三世時期,東至鄂畢河的大片土地和卡馬河上游及其支流的烏拉爾北部地區,都並入了俄羅斯國家版圖。為鼓勵商賈在這些地區拓荒和發展工業,俄國政府以優惠條件把土地交給他們,允許他們建造設防城堡,保護開拓的土地不受鄰近游牧民族侵襲。1577年前後,斯特羅甘諾夫家族的烏拉爾商人和企業主們為保衛其領地不受西伯利亞汗庫丘姆侵犯,僱傭了哥薩克人。1578年9月,葉爾馬克率領的一支哥薩克部隊對錫爾瓦河上游地區作了軍事勘察。這次勘察為後來的遠征做了重要准備。此外,由於從居民那裡徵收了貢賦,從而得到了遠征所必需的補充物資。

⑻ 葉爾馬克遠征西伯利亞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葉爾馬克的西伯利亞遠征為開發西伯利亞開辟了道路。遠征勝利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亞汗國在政治、軍事上的軟弱和封建割據。俄軍士兵擁有對方從未見過的火器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為對付數量眾多的敵騎兵,哥薩克採用方陣,火槍兵配置在方陣之中作為總預備隊。由於士兵具有堅強戰斗團結和互救精神,葉爾馬克部隊在被敵圍困的戰斗中表現出了很強的戰鬥力。

葉爾馬克及其戰友建樹的愛國主義功勛在俄羅斯文學藝術作品中都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