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影美國人在線觀看哪裡有的看
彎刀在線觀看 彎刀電影 高清
據新華社電 美國勞工節假期期間,三部面向不同觀眾群體的新片在北美地區上映。其中,奧斯卡影帝喬治克魯尼主演的新作《美國人》憑借極高人氣,以1300萬美元的票房成績令其他影片望塵莫及。
《美國人》根據馬丁布斯的小說《一位非常低調的紳士》改編而成,由安東寇班導演,是一部反映美國殺手在義大利藏匿經歷的驚悚片,也是年近五旬的克魯尼繼主演影片《在雲端》後推出的又一部新作。
前一周的冠軍影片《劫匪》上周下滑到第二位,而剛上映的新片《彎刀》則搶佔了第三名的位置。
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美國人的勞動節。在暑期檔默默地結束之後,9月好歹有一個還算OK的開局。在這個勞動節周末,一共有3部新片登場,雖然票房都沒超過1500萬美元,但好歹使得票房榜上前12名電影票房總和加起來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其中喬治·克魯尼主演的驚悚動作片《美國人》取得1296萬美元,登上票房榜冠軍寶座。這一票房乍看之下沒有任何亮點,不過這也是近幾年來勞動節周末中開畫票房數一數二的電影了,別要求太高。
《美國人》:克魯尼的正常發揮
《美國人》其實上周三就首映了,焦點影業當天在美國2823家影院投放該片,周末票房1296萬美元,單館票房4594美元,而總共5天票房為1611萬美元。出品方沒公布該片的製作費,不過從該片的格局來看應該也就2000萬美元左右,所以《美國人》應該能盈利的。
近年來,喬治·克魯尼老演這些有點政治色彩的電影,而他的這些片似乎也吸引到一定量的觀眾,人數不多,但很穩定,所以《美國人》的開畫票房與之前他演的電影,如《以眼殺人》、《愛情達陣》、《邁克爾·克萊頓》等成績差不多。
另外,近年來好萊塢片商都喜歡安排這類涉及政治的驚悚動作片在勞動節周末上映,諸如拉爾夫·范恩斯主演的《不朽的園丁》(首映周末票房867萬美元)、唐·錢德勒和蓋·皮爾斯主演的《叛國者》(首映周末票房786萬美元)都是在這一檔期上映的,不過這兩部電影的首映周末票房,都沒有《美國人》好。這一對比,就能看出《美國人》在商業上的表現還算可以的了。
不過,喬治·克魯尼要想像當年演《邁克爾·克萊頓》那樣,憑借《美國人》在接下來的頒獎季中有所斬獲的想法,可能不太現實。雖然《美國人》還算不錯,但並沒有很出色。Boxofficemojo上的觀眾評分為C,而Metacritic上35家媒體所給的評分為62分。2006年《不朽的園丁》為蕾切爾·薇姿奪取一個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這片當年的媒體評分為82分。相比之下,《美國人》的質量就要差一個等級了。
不過還是有不少大媒體為《美國人》加好的。《芝加哥太陽報》的羅傑·艾伯特給了該片滿分100。他認為這片就像日本片一樣很能吸引人注意力,而且喬治·克魯尼塑造的角色,讓人想起讓-皮埃爾·梅爾維爾導演的《獨行殺手》中阿蘭·德龍扮演的經典角色。《Movieline》給了90分,認為這片很有上世紀70年代電影的范兒。不過,《滾石》認為這片只值63分,因為故事很老套。《紐約時報》也給了60分,認為導演在將該片打造出風格化和類型化時展現的技術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不過這只是一個空殼,裡面一點特別的內容都沒有。《基督教箴言報》給了42分,評語是:大多數男演員在職業生涯中都有兩個想要扮演的角色,(a)哈姆雷特,(b)殺手,不過我希望喬治·克魯尼還是把(b)選項剔除好了。最狠的是《紐約郵報》,給了25分,認為這拍得跟沉悶的歐洲片似的,如果出品方敢把這片當成驚悚片宣傳
B. 盤點2021好看的美國電影,【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2021好看的美國電影,免費高清資源在線觀看
劇名:21座橋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五尺天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絲綢之路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生日蛋糕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領袖水準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身在高地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真情七日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殺手柔情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致所有我曾愛過的男孩2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劇名:窗里的女人 網路網盤下載觀看鏈接:
C. 滾石移動和滾石唱片的區別
滾石移動是滾石唱片的字公司,從屬於滾石唱片,主導的業務不同。滾石移動發源於華人世界最大的唱片業者——滾石唱片,擁有二十年的音樂素養積淀,深諳華語音樂產業。滾石移動憑借自身豐富的娛樂資源,統合國際級唱片公司的音樂內容,加上多年來深耕此一領域所累積的豐厚經驗與產業知識,公司已具備了強大的品牌優勢和資源實力,建構出大中華地區具領先地位的數字音樂服務及銷售平台。滾石移動由多家著名的風險投資商共同注資,包括:滾石唱片、宏基技術投資、德國西門子移動投資、華登國際投資、聯想投資等。
滾石移動通過與電信運營商、終端設備廠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等相關業者的合作,為有線及無線互聯網用戶提供一系列的數字音樂產品及服務,發展出適合各種不同載體的娛樂商品,達到將娛樂數字化、移動化及寬頻化的目標。
滾石移動主要業務內容為無線數字娛樂內容、產品和服務平台的開發與運營,並全力配合電信業者拓展3G市場及Internet服務,目前市場版圖已跨足整個大中華地區。
滾石移動作為最早進入數字音樂領域的公司,致力於傳播最優秀的音樂給消費者,做音樂產業中最有價值的公司
D. 滾石樂隊有什麼經典作品樂隊成員的近況如何
滾石樂隊是一支來自英國的經典搖滾樂隊,出道將近50年,為我們帶來了不少經典音樂作品。其中包括《You Can』t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在拇指下》等。現在樂隊的不少成員已經退休開始在家養老,而樂隊的鼓手查理沃茲已經去世,享年80歲。
滾石樂隊成員現狀
1969年,布萊恩瓊斯因為和其他隊員不合,離開了樂隊,開啟了滾石樂隊的四人時期。他們在1971年的時候,曾經舉辦過一場告別演唱會,2010年完成全球演唱會之後,也曾經宣布過退休。但是如今滾石樂隊仍然活躍在人們的視線當中,2020年滾石樂隊還曾經參加過慈善音樂會的直播,給人們開啟了一場回憶殺。
滾石樂隊出道40多年,專輯銷售量超過兩億張,除了已經去世的鼓手之外,其他人都在安享晚年。希望這些老搖滾成員能夠有一個安寧祥和的晚年。
E. 求百度雲免費滾石愛情故事
鏈接: https://pan..com/s/1KTfvPjHUx-MD7jqzfJXtqA
F. 求電影《滾石風雲》高清版……
鏈接:https://pan..com/s/1B3Qc-8qAxklK4btT6uVCFg
影片聚焦於上世紀60年代登峰造極的英國音樂人布萊恩·瓊斯,當時的他不僅是名聲響徹世界樂壇的搖滾巨星,還是標新立異的時尚青年和花花公子。在最輝煌的7年間,他組建了世界最偉大的搖滾樂隊「滾石」,不過,影片故事並非關於滾石樂隊,而是向世人撥開布賴恩·瓊斯神秘死因的重重疑團。
G. 人類移居外星的電影
人類移民外星經典電影:
《深空失憶》
影片講述遺棄飛船上一群醒來後完全沒有記憶的宇航員們的故事,被形容是《異形》和《太陽浩劫》的結合體,同時又融合了封閉空間內你死我活的血腥元素。這部風格另類,彰顯著神秘色彩的科幻恐怖電影,在2009年秋季掀動一場科幻熱潮。http://ke..com/view/2284921.htm
H. 盤點甜甜的愛情電影或電視劇,【免費高清】在線觀看百度網盤資源
https://pan..com/s/110S4glpgE8cLIY6LjPp1UA?pwd=76hf
愛情的來臨總在最不經意的時愛情到底是兩人相愛?還是互相傷害。
I. 有一部電影是一個巨人和山腳的城堡還有滾石電影叫啥
動量和慣性的故事 / 本性與人性的故事 A Tale of Momentum & Inertia (2014)
導演: Kameron Gates / Kirk Kelly
類型: 動畫 / 短片
語言: 無對白
上映日期: 2014-04-01(美國)
片長: 1分16秒
J. 台灣滾石唱片(回看滾石唱片由盛轉衰的三個拐點)
犀牛娛樂原創
這兩天的音樂行業熱鬧非凡,一個大名鼎鼎的廠牌被反復提及:滾石唱片。
樂迷們如果年齡曾經覆蓋過唱片時代,沒有人會不記得那個小小的黃色箭靶logo,即使錯過了唱片和磁帶,後來在KTV唱老歌也大概率會看到。上世紀90年代,滾石唱片占據華語音樂半壁江山。
齊豫、李宗盛、娃娃、潘越雲、張震岳、任賢齊、徐懷鈺、無印良品、梁靜茹、劉若英、萬芳、趙詠華、周華健、趙傳、莫文蔚、張洪量、五月天……這些名字串聯起來的,是一串輝煌到無法復制的歌單,以及背後的傳奇故事。
但在滾石唱片40歲這年,要講的似乎是個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的故事。上述藝人紛紛出走,唱片業務一落千丈,如今的滾石,到底該如何衡量價值?
在犀牛娛樂看來,或許可以用三個拐點,來復盤滾石唱片四十年裡由極盛到衰落的過程。
極盛拐點:三代頂級製作人鎮場
華語樂壇半壁「滾石」
1989年,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了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成為台灣地區第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唱片,這被認為是華語樂壇進入唱片工業時代的標志,也可以被視作滾石進入極盛的第一個拐點。
此後一直到2000年,是滾石空前繁盛的時代。
周華健在《最近比較煩》里唱道:「女兒說六加六結果等於十三,我問老段說怎麼辦,老段說基本上,這個很難。」所謂「老段」,就是段鍾潭,1976年,他和兄弟段鍾沂在台灣地區創立音樂雜志《滾石》。要申明一點的是,這個「滾石」和滾石樂隊或者美國《滾石》雜志並無關系,只是對後兩者的致敬。
段氏兄弟
而到了1980年,辦雜志失敗的段氏兄弟下決心創立了滾石有聲出版社,親自下場推廣台灣原創音樂。1981年,滾石為潘越雲、吳楚楚和李麗芬發布了首張唱片《三人展》,被認為是滾石唱片進入市場的第一炮。
但滾石真正在台灣地區取得現象級反響,是靠1982年羅大佑的《之乎者也》。
這也是所謂三代製作人的第一位。在民謠大行其道的背景下,滾石和羅大佑對這張本土搖滾唱片的銷量預期是2000張,但最終銷量是14萬。此後羅大佑在台灣地區樂壇最鼎盛的時代,始終是滾石唱片作為推手。
初生的滾石與羅大佑,二者的關系很像嘉禾與李小龍,二者互相成就也理念相同。但羅大佑並非滾石旗下藝人,他和張艾嘉有自己的果實音樂。真正的滾石員工、甚至混成高管的,是後來的李宗盛和小蟲,前者一度做到滾石的副總裁。
據統計,李宗盛的前二十年寫了300多首歌,出一首紅一首,最出名的故事莫過於在吃牛肉麵的時候,聽娃娃(金智娟)講她異地戀的故事,靈感爆發在餐巾紙上寫了一首歌,這就是《漂洋過海來看你》。周華健曾開玩笑說,「好多同行都恨不得暗殺他。」
哪怕李宗盛自稱「小李」,但台灣地區歌手都叫他大哥,因為在滾石的時代,李宗盛的意義不止在於音樂,更為滾石挖掘和打造了大批頂級音樂人。「五迷」們不會陌生,五月天最早送去滾石的demo,就是李宗盛從垃圾桶里撿出來,進而一舉成名。
小蟲則是在90年代成名,打造了梅艷芳的《親密愛人》、任賢齊的《心太軟》等經典專輯。三代製作人,羅大佑深刻,李宗盛滄桑,小蟲纏綿,但都在滾石找到了舞台。
有人曾經問段鍾潭滾石培養過多少歌手,他說大大小小三四百位,但具體的統計比較難,因為分支很多,所以沒法考證。對原創音樂不遺餘力的培養,讓滾石能夠包容各種類型、各種價值觀的音樂人,而每個人的身上又都帶著對音樂執著的滾石色彩。
內地朋友更熟悉的,或許是滾石副經理張培仁成立的下屬公司魔岩唱片,發掘了唐朝、黑豹等國內搖滾的傳奇樂隊,更在1994年助推竇唯、張楚和何勇登上香港紅磡,也就是所謂「魔岩三傑」。
彼時的滾石唱片對於音樂人來說,是創作的天堂和溫暖的音樂之家。1995年,復出樂壇的張國榮選擇續簽滾石唱片,滾石給了他一張空白支票,讓他隨意填數字。張國榮二話沒說,只在支票上寫了兩個字:「情義」。
同年,全球五大唱片行進入台灣地區,通過收購並購大舉占據市場,滾石成為本土最大的獨立唱片廠牌,上演「五大派」圍攻光明頂的大戲。
此時的滾石,烈火烹油,鮮花似錦。
轉衰拐點:滾石的落寞新世紀
2000年12月31日,李宗盛與滾石17年合作告終,北上內地定居上海。在這前後,藝人紛紛出走,滾石的新世紀開端無比陰暗。
關於滾石的衰落,普遍的看法是20世紀末互聯網崛起和盜版盛行,是全球性實體唱片銷量下滑造成影響的一部分。這種說法並無問題,但滾石在這一過程中的應對,真正導致局勢不可收拾。
後來的專訪里,李宗盛曾經說他跟不上滾石的商業開發節奏:以前的開發是挖掘一個新人,盡可能讓他火的更長一點,但商業的唱片公司要讓新人盡快火起來,但是不希望他火的太長,這樣可以捧下一個新人,刺激唱片銷量。
1995年之後,以一己之力對抗五大的滾石,給市場講了一個足夠動人的故事,但也背上了沉重的盈利壓力。他們通過引進韓國和東南亞音樂,讓藝人翻唱快速變現,導致這期間出道的藝人普遍形象不明確,如杜德偉、辛曉琪、蘇慧倫等。這和滾石曾經的經營策略已經背道而馳。
李宗盛的文章《我的三個家》里是這樣寫的,「在滾石的最後兩年,我在組織里顯得格格不入。我並沒有被通知參與一些重要的會議,以避免製作案因為我的堅持被退回重整。在整個音樂行業被網路泡沫托高的時候,像我這樣的製作出身的老臣顯得不識時務而註定要被時代的大潮淹沒。」
而他所說的放棄老將,也是滾石在互聯網大潮下想通過粉絲變現的無奈之舉,這直接導致了2000年世紀之交大批音樂人離開,如陳綺貞、楊乃文、伍佰、張震岳、熱狗等,而正如我們所知,這些藝人後來明明有相當好的發展。2002年,滾石營收跌至低谷。
李宗盛在製作總監任上簽的最後兩份合約,是梁靜茹和五月天。
可以理解的是,此時滾石唱片背負著沉重的債務。2005年,段鍾潭在專訪中承認,2000年之後滾石已經陷入嚴重的財政危機,進而把重心從音樂製作業務轉移到更賺錢的產業,比如成立滾石移動做簡訊服務和彩鈴下載,2007年,趙傳曾經因這方面的版權分歧和滾石對簿公堂。
滾石的巨額虧損大概數額是1.5億人民幣,主要原因是經營失敗,包括進軍網路和海外市場等業務。例如滾石成立了網站「滾石可樂」,提供音樂購買和MP3付費下載,結果被盜版沖得七零八落;還有90年代後期,海外公司的普遍虧損,導致不得不收縮業務。兩方面的虧損分別達到千萬美元。
也就是段鍾潭接受專訪的2005年初,萬芳、任賢齊、小蟲、黃品源、光良等離開,公司一線藝人只剩五月天和梁靜茹。
次年,公司總經理陳勇志和製作人謝志芳,與五月天、梁靜茹、品冠出走成立相信音樂。曾經人才濟濟唱將如雲的滾石,離職和裁員之後員工還剩不到10%。
生存拐點:不復當年之勇
滾石的第三個拐點說來或許無奈。2012年,滾石還清了債務。
在前文顯得不那麼突出的段氏兄弟,在這期間展現了作為頂級營銷專家的功力。整個滾石唱片的發展歷程中,段氏兄弟已經將這個廠牌打造為一個音樂的伊甸園,讓無數樂迷產生了歸屬感。而對於歌手們,滾石這家老東家同樣有太多值得懷念的地方。
滾石30歲前後有兩件大事。第一,是為期兩年的縱貫線組合滿約:已經各奔東西的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張震岳回歸巡演兩年,打造兩張專輯,為老東家渡過難關。
第二,滾石三十年演唱會,80多位滾石歌手回歸助陣,北京鳥巢和台北小巨蛋各辦一場,票都是秒空。
這當然是令人感動的,也是滾石在黃金時代的付出收獲了回報。換個角度說,這也是滾石通過廠牌優勢成功推銷了情懷,終於實現了公司的財務健康。
但這之後,滾石也沒能重現往日的榮光。從音樂廠牌的角度說,經歷了整個製作團隊和歌手的人才斷檔之後,滾石的音樂傳承沒能留住,新人也無法如往日被前輩用作品和人氣保駕護航。這期間培養的歌手們或許作品得到好評,始終沒有獲得跨圈層的影響力。
從整個行業來說,整個市場也不再是以唱片公司為主導的行業生態。滾石目前的業務主要是線下場館演出和版權運營。但一個版權的常識是,如果沒有內容補新,版權庫的含金量始終是處於貶值狀態的,「吃老本」不是長久之計。
對音樂平台來說,販賣情懷和經典曲庫運營依然是好生意,新生代音樂人創作的缺位也在延緩版權庫的價值跌幅。至少當下,滾石的價值讓他們依然有反應時間。
回歸用內容說話的態度,滾石近年來還是吸引了不少新銳唱作人。前文提到的孫盛希、馬文、鞠起、陳零九、原子邦妮、小男孩樂團等,作品口碑在目前的傳播范圍內都很正面。通過和大音樂平台的全面合作,如果音樂人能獲得流量助推,滾石唱片的新時期轉型依然有其想像空間。
至少在樂迷這里,不希望滾石唱片的輝煌只停留在記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