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國電影史 | 電影眼睛派&真實電影
| | 電影眼睛派 | |
是1923年,蘇聯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首創的電影理論、創作方法和審美體系。他們把電影攝像機比作人的眼睛,主張電影工作者手持攝影機「出其不意的捕捉生活」,反對敘事性影片,反對人為的搬演,排斥演員、化妝、布景、照明和攝影棚中的藝術加工。
維爾托夫認為必須有一種電影能夠擺脫人為情節,將真實的戰爭場面和社會現實記錄下來,於是他從電影紀錄本性出發,提出「攝影機——眼睛」理論,開創了非常著名的「電影眼睛派」,所謂「電影眼睛」指的是攝影機就是人的肉眼,攝影機看到的世界就是人的世界,攝影機甚至比肉眼更加強大,即 「攝影機是人眼的延伸」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攝影機眼睛對世界進行探究,藉助攝影機這個工具幫助受壓迫的無產階級了解現狀。「電影眼睛」的理論被庫里肖夫等人追隨和效仿,影響了之後蒙太奇的發展。
《帶攝影機的人》
是蘇聯著名導演維爾托夫於1929年創作的影片。影片呈現了一個縝密的套層結構:表層上是一部紀錄蘇聯勞動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響曲,其內層則講述了攝影機如何紀錄生活、攝影師如何進行拍攝和剪輯。
在這部影片中,維爾托夫富於創造性地採用了「實景拍攝」、偷拍、強拍等方法,竭力排斥傳統的場面調度、電影劇本、演員和攝影棚的使用,踐行了他的「電影眼睛派理論」。
在技術方面,本片還創造了分割畫面、二次曝光等剪輯手法;在理論上創造了「自我暴露」的拍攝手法,即攝影者出現在影片中。該片最大的意義不僅在於紀錄下了一個時代一個城市的現實生活場景,更多地在於其理論與技術相結合所實現的價值,所以本片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真實電影
是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的一個以直接紀錄手法為基本特徵的電影創作流派。包括法國的真實電影運動和美國的直接電影運動。其靈感來源於蘇聯導演吉加·維爾托夫的「電影眼睛派」理論和實踐。
| 真實電影 |
真實電影主張:(1).直接拍攝真實生活,排斥虛構;(2).不要事先編寫劇本,不用職業演員;(3).影片的攝制組只有三個人組成,即導演、攝影師和錄音師,由導演親自剪輯底片。在這一電影流派內部,法國真實電影和美國直接電影的唯一不同之處在於:法國人主張導演可以介入拍攝過程,而美國人則力求避免干涉事件的過程,要求導演採取嚴格的客觀立場,以免破壞對象的自然傾向。
真實電影的拍攝方法要求導演能夠准確地發現事件和預測其戲劇性過程,要求攝制組動作敏捷,當機立斷。這種方法必然給影片的題材造成很大的限制,因此,純粹意義上的真實電影作品為數很少。真實電影作為一個流派的更大意義在於它為一般的故事片創作提供了一個保證最大限度的真實性的拍攝方法,在這一點上,其影響是深遠的。真實電影的代表人物及作品有:法國的讓·魯時《一個夏天的故事》、美國的理查德·利科克的《大衛》等。
(源自筆記整理)更多內容請見公號自習室Share
⑵ MIT推薦提高審美必看的150部電影
2001 Kubrick, Stanley 1968(《漫遊太空2001,庫布利克》)
Pasolini, Pier Paolo 1961(《乞丐》,帕索里尼)
Babette's Feast Axel, Gabriel 1987(《芭貝特的盛宴》)
Battleship Potemkin, The Eisenstein, Sergei 1925(《戰艦波將金號》,愛森斯坦)
Bicycle Thieves, The De Sica, Vittorio 1949(《偷自行車的人》,德-西卡)
Blade Runner: The Director's Cut Scott, Ridley 1991(《銀翼殺手》,雷德利-斯科特)
Blue Velvet Lynch, David 1986(《藍絲絨》,大衛-林奇)
Chronicle of a Summer Rouch, Jean 1960(《夏日紀事》,讓-魯什)
Clockwork Orange Kubrick, Stanley 1971(《發條橙子》,庫布利克)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and Her Lover, the Greenaway, Peter 1989 (《情慾色香味》,格林納威)
Crash Cronenberg, David 1996(《撞車》,柯南博格)
Demon Seed Cammell, Donald 1977(《魔種》)
Desk Set Lang, Walter 1957
Draughtsman's Contract, The Greenaway, Peter 1982(《畫師的合約》,格林納威)
Dreamlife of Angels, The Zonca, Erick 1998(《兩極天使》,宗卡)
Early Works Richter, Hans 1927
Eraserhead Lynch, David 1977(《橡皮頭》,大衛-林奇)
Fifth Element, The Besson, Luc 1997(《第五元素》,呂克-貝松)
Film before Film Nekes, Werner 1986
Gattaca Niccol, Andrew 1997(《變種異煞/千鈞一發》安德魯-尼科爾)
Big Day, The Tati, Jacques 1947(《節日》,雅克-塔蒂)
Jules et Jim Truffaut, Francois 1962(《朱爾與吉姆》,特呂弗)
Beauty and the Beast Cocteau, Jean 1946(《美女與野獸》,讓-考科多)
Hate Kassoritz, Mathieu 1995(《仇恨/怒火青春》,卡索維茨)
Pier, The Marker, Chris 1962(《堤》,克里斯-馬克爾)
New Enchantment, The l'Herbier, Marcel 1924
La Magic Melies Meny, Jacques 1997
Films of Man Ray, The Man Ray 1998
400 Blows, The Truffaut, Francois 1957(《四百擊》,特呂弗)
Level Five Marker, Chris 1997
Man Bites Dog Belvaux, Remy 1992(《人咬狗》)
Man Ray Fargier, Jean Paul 1998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Vertov, Dziga 1929(《持攝影機的人》,維爾托夫)
Metropolis Lang, Fritz 1929(《大都會》,佛列茲-朗)
Mr Hulot's Holiday Tati, Jacques 1952(《於洛先生的假期》,雅克-塔蒂)
My Uncle Tati, Jacques 1958(《我的舅舅》,雅克-塔蒂)
Naked Leigh, Mike 1993(《赤裸》,邁克-雷)
Nosferatu Murnau, F.W. 1922(《吸血鬼》,茂瑙)
Cabinet of Dr Caligari, The Wiene, Robert 1919(《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維內)
Notorious Hitchcock, Alfred 1946(《美人計》,希區柯克)
Nuts in May Leigh, Mike 1976(《五月的堅果》,邁克-雷)
October Eisenstein, Sergei 1927(《十月》,愛森斯坦)
Paris, Texas Wenders, Wim 1984(《德州,巴黎》,文德斯)
Pillow Book, The Greenaway, Peter 1995(《枕邊書》,格林納威)
Playtime Tati, Jacques 1967(《游戲時間》,雅克-塔蒂)
Solaris Tarkovsky, Andrey 1972(《索拉里斯/飛向太空》,塔爾柯夫斯基)
Stalker Tarkovsky, Andrey 1979(《潛行者》,塔爾柯夫斯基)
Tampopo Itami, Juzo 1986(《蒲公英》,伊丹十三)
Tati Shorts Tati, Jacques 1930-67(雅克-塔蒂的短片)
Things to Come Menzies, William Cameron 1936(《科幻雙故事》)
Tokyo Story Ozu, Yasuijiro 1953(《東京物語》,小津安二郎)
Man and a Woman, A Lelouch, Claude 1966(《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克勞德?勒魯什)
Wings of Desire Wenders, Wim 1987(《柏林蒼穹下》,文德斯)
Birth of a Nation, The Griffith, D.W. 1915(《一個國家的誕生》,格里菲斯)
Theorem Pasolini, Pier Paolo 1968(《定理》,帕索里尼)
Week-End Godard, Jean-Luc 1967(《周末》,戈達爾)
Brothers Quay, The Brothers Quay 1980s
Andalusian Dog, An Bunuel, Luis/Dali, Salvador 1928(《一條叫安德魯的狗》,達利,布努埃爾)
Rome, Open City Rossellini, Roberto 1945(《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羅西里尼)
Intruder, The Corman, Roger 1961(《入侵者》,羅傑科爾曼)
Visions of Light Glassman, Arnold 1992(《光影的美麗》,阿諾德格拉斯曼)
Svankmajer : vol 1 Svankmajer, Jan 1960s
Svankmajer : vol 2 Svankmajer, Jan 1960s
Contempt Godard, Jean-Luc 1963(《輕蔑》,戈達爾)
One plus One Godard, Jean-Luc 1968(《一加一》,戈達爾)
Night in Casablanca, A Mayo, Archie 1946(《卡薩布蘭卡之夜》,阿爾其?梅奧)
Rashomon Kurosawa, Akiro 1950(《羅生門》,黑澤明)
Yojimbo Kurosawa, Akiro 1961(《用心棒》,黑澤明)
Early Cinema : vol 1 BFI
Early Cinema : vol 2 BFI
Red Desert Antonioni, Michaelangelo 1964(《紅色沙漠》,安東尼奧尼)
Annie Hall Allen, Woody 1977(《安妮?荷爾》,伍迪?艾倫)
Brazil Gilliam, Terry 1985(《巴西》,特里?吉列姆)
After Hours Scorsese, Martin 1985(《下班之後》,斯科西斯)
Wizard of Oz, The Fleming, Victor 1939(《綠野仙蹤》,弗萊明)
Promise, The Von Trotter, Margarethe 1995(《許諾》,瑪格麗特?馮?特洛塔)
Hudsucker Proxy, The Coen, Joel 1994(《金錢帝國》,科恩兄弟)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A Powell, Michael 1946(《平步青雲》,邁克爾?鮑威爾)
Thelma and Louise Scott, Ridley 1991(《末路狂花》,雷德利?斯科特)
Antonia's Line Gorris, Marleen 1995(《不靠男人的女人》,瑪琳?格里斯)
Man Who Fell to Earth, The Roeg, Nic 1973
Wings of the Dove Softley, Iain 1997(《三顆翼動的心》,伊恩?索夫特雷)
Portrait of a Lady Campion, Jane 1996(《淑女本色》,簡?康萍)
Sense and Sensibility Lee, Ang 1995(《理智與情感》,李安)
Fanny and Alexander Bergman, Ingmar 1982(《芬尼與亞歷山大》,伯格曼)
Don't Look Now Roeg, Nic 1973
Blow Up Antonioni, Michaelangelo 1966(《放大》,安東尼奧尼)
Mrs Dalloway Gorris, Marleen 1997(《達洛威夫人》)
Orlando Potter, Sally 1992(《奧蘭多》,薩利?波特)
Colour of Pomegranates, The/Legend of the Suram Fortress, The Paradjanov, Sergo 1969 (《石榴的顏色/蘇拉姆城堡的傳說》,帕拉傑諾夫)
Sunset Boulevard Wilder, Billy 1950(《日落大道》,比利?懷爾德)
Citizen Kane Welles, Orson 1941(《公民凱恩》,威爾斯)
Blood of a Poet, The Cocteau, Jean 1930(《詩人之血》,讓?考科多)
Crimes and Misdemeanors Allen, Woody 1989(《罪與罰》,伍迪?艾倫)
His Girl Friday Hawks, Howard 1940(《女友禮拜五》霍華德?霍克斯)
Batman Burton, Tim 1989(《蝙蝠俠》,提姆?波頓)
Strange Days Bigelow, Kathryn 1995(《世紀末暴潮》,凱瑟琳?碧羅格)
Age of Innocence, The Scorsese, Martin 1993(《純真的年代》,斯科西斯)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 The Reisz, Karel 1981(《法國中尉的女人》,卡爾?雷茲)
Little Dorrit : Part 1 Edzard, Christine 1988(《小杜瑞特》)
Little Dorrit : Part 2 Edzard, Christine 1988
Clueless Heckerling, Amy 1995(《獨領風騷》,艾米·海克林)
Third Man, The Reed, Carol 1949(《第三個人》,卡洛爾·里德)
Fellini's Roma Fellini, Frederico 1972(《羅馬》,費里尼)
It's A Wonderful Life Capra, Frank 1946(《美好人生》,卡普拉)
Edward Scissorhands Burton, Tim 1993(《剪刀手愛德華》,提姆·波頓)
Dracula - 1992 Coppola, Francis Ford 1992(《吸血驚情四百年》,科波拉)
Elephant Man, The Lynch, David 1980(《象人》,大衛·里恩)
Jane Eyre Stevenson, Robert 1943(《簡愛》,羅伯特·斯蒂文森)
Performance Roeg, Nic and Cammell, Donald 1970
Flash, The Iscove, Robert 1990(《閃電俠》,羅伯特·伊斯科夫)
Apartment, The Wilder, Billy 1960(《公寓》,比利·懷爾德)
My Girlfriend's Boyfriend Rohmer. Eric 1987(《我女朋友的男朋友》,侯麥)
Silences of the Palaces, The Tlatli, Moufida 1996(《沉默的宮殿》)
Oliver! Reed, Carol 1968(《奧利弗》,卡洛爾·里德)
Rope Hitchcock, Alfred 1948(《繩索》,希區柯克)
Apocalypse Now Coppola, Francis Ford 1979(《現代啟示錄》,科波拉)
I've Heard The Mermaids Singing Rozema, Patricia 1996(《我聽到美人魚在唱歌》)
Intimate Lighting Passer, Ivan 1965(《逝水年華》,伊萬·帕瑟)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Speilberg, Steven 1977(《第三類接觸》,斯皮爾博格)
Haunting, The Wise, Robert 1963(《猛鬼屋》,羅伯特·懷斯)
Short Cuts Altman, Robert 1993(《短片集》,羅伯特·阿爾特曼)
Yellow Submarine Dunning, George 1968(《黃色潛水艇》,喬治·唐寧)
8 1/2 Fellini, Federico 1968(《八又二分之一》,費里尼)
Mirror Tarkovsky, Andrei 1974(《鏡子》,塔爾柯夫斯基)
Dick Tracy Beatty, Warren 1990(《至尊神探》,沃倫·比蒂)
Lola Demy, Jacques 1960(《勞拉》,雅克·德米)
Fathers of Pop Arts Council ?
Conan the Barbarian Milius, John 1981(《霸王神劍》)
Piano, The Campion, Jane 1993(《鋼琴課》,簡·康萍)
Blade Runner: The Director's Cut Scott, Ridley 1991(《銀翼殺手導演版》,雷德利·斯科特)
Red Shoes, The Powell, Michael 1948(《紅菱艷》,邁克爾·鮑威爾)
Gormanghast: Episode 1 Wilson, Andy 2000
M Lang, Fritz 1931(《M》佛列茲·朗)
Gormanghast: Episode 2 Wilson, Andy 2000
Enigma of Kasper Hauser, The Herzog, Werner 1974(《加斯·荷伯之迷》,赫爾佐格)
Dark City Proyas, Alex 1998(《黑暗之城》)
Gormanghast: Episode 3 Wilson, Andy 2000
Fistful of Dollars, A Leone, Sergio 1964(《為了幾塊錢/荒原大鏢客》,萊昂內)
For a Few Dollars More Leone, Sergio 1965(《為了更多幾塊錢/黃昏雙鏢客》,萊昂內)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The Leone, Sergio 1966(《好的壞的和丑的/黃金三鏢客》,萊昂內)
L'Atalante Vigo, Jean 1934(《亞特蘭大號》,讓·維果)
Conformist, The Bertolucci, Bernardo 1970(《同流》,貝爾托魯奇)
Rear Window Hitchcock, Alfred 1954(《後窗》,希區柯克)
Kino-Eye Vertov, Dziga 1924(《電影眼》,維爾托夫)
A Nous La Liberte Clair, Rene 1931(《自由屬於我們》,雷內·克萊爾)
Alphaville Godard, Jean-Luc 1965(《阿爾法城》,戈達爾)
Touch of Evil Welles, Orson 1958(《歷劫佳人/邪惡的接觸》,奧遜·威爾斯)
Fat City Huston, John 1971(《富城》,約翰·休斯頓)
Under the Roofs of Paris Clair, Rene 1930(《巴黎屋檐下》,雷內·克萊爾)
⑶ 求1929蘇聯紀錄片電影《持攝影機的人》免費百度雲資源謝謝
《持攝影機的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鏈接: https://pan..com/s/1kyaSdJwyyI9nH50nZ1J9Eg
⑷ 給我推薦些歐洲或南美的好電影,不要復制的
像中央車站就不屬於小眾電影了.....屬於經典的 但是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的
小眾電影 比如 鐵男 下水道----人魚 索多()瑪120天 不可撤銷 粉紅_+火烈鳥 黑太陽717 .....我覺得你是不會喜歡看的
這些導演本身就比較怪癖 拍出來的東西很多都是社會邊緣人群 異類人群等等
給你推介一些經典的電影吧 但是也許不太小眾 但是你看懂了 證明你牛
大逃殺
為了培養出忠實效忠於成人、在逆境中堅忍不拔的青少年一代,日本政府出台《B()R》法案。(度娘和諧)
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麥克墨菲(傑克•尼科爾森 飾)為了逃避監獄里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沖擊。
麥克要求看棒球比賽的電視轉播,挑戰了醫院嚴格的管理制度,受到護士長瑞秋(路易絲•弗萊徹 飾)的百般阻撓;麥克帶領病人出海捕魚,振奮了他們的精神,卻讓院方頭痛不已。
院方為了懲處麥克膽大妄為、屢犯院規,決定將他永遠留在瘋人院。生性自由的麥克再也無法忍受瘋人院的生活,他聯合病友,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開始自己的計劃:飛越瘋人院。
本片獲1975年第4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五項大獎。主人公「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在當今社會仍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度娘和諧)
霸王別姬(這個你肯定知道)
段小樓(張豐毅)與程蝶衣(張國榮)是一對打小一起長大的師兄弟,兩人一個演生,一個飾旦,一向配合天衣無縫,尤其一出《霸王別姬》,更是譽滿京城,為此,兩人約定合演一輩子《霸王別姬》。但兩人對戲劇與人生關系的理解有本質不同,段小樓深知戲非人生,程蝶衣則是人戲不分。
段小樓在認為該成家立業之時迎娶了名妓菊仙(鞏俐),致使程蝶衣認定菊仙是可恥的第三者,使段小樓做了叛徒,自此,三人圍繞一出《霸王別姬》生出.......
。(度娘和諧)
末代獨裁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年輕的蘇格蘭醫生尼古拉斯•哥瑞肯(James McAvoy 詹姆斯•麥艾維 飾)躊躇滿志,懷著為窮苦人民救死扶傷的偉大理想來到了貧困的烏干達。在此他結識了醫學會的白人同事,美麗的莎拉(Gillian Anderson 吉莉•安德森 飾),深深為之所吸引。
某此集會上,尼古拉斯得以見到烏09干達總統安迪•阿明(Forest Whitaker 福里斯特•惠特克 飾),阿明的言論使尼古拉斯甚為著迷,甚至狂熱崇拜。集會之後,他救助了因事故受傷的阿明,並因其蘇格蘭人身份受到賞識。之後更以總統御用醫生的身份走近這位殘暴君主……
影片改編自Giles Foden的同名小說,男主角福里斯特•惠特克憑藉此片獲得第79屆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獎。 。(度娘和諧)
盧安達飯店 Hotel Rwanda
影片來源於一個真實的故事。保羅•盧斯賽伯吉納(唐•錢德爾 Don Cheadle 飾)在亂世中開了一家飯店,這家飯店在殺戮如麻的世界中,就像一個綠洲供人休憩,救人性命。事件源於兩國元首的罹難:他們分別是胡圖族和圖西族的首領,同乘一班機,卻被意外擊落。這樣一來,兩族人之間的猜忌和爭斗開始了,胡圖族人開始瘋狂殺戮圖西族人。
而保羅是一個胡...圖族人,他有著圖西族的妻子和朋友,為了挽救身邊的人,挽救一個民族,他在越來越嚴重的局勢中,奮力救活1000個難民性命,盧安達飯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黑皮書 Zwartboek
二()戰末期,荷蘭的猶太姑娘雷切爾(卡里斯·范·侯登 Carice van Houten 飾)和她家人剛剛逃過死神關口,來不及喘息又遭到德國軍船的掃射,只倖存下雷切爾一人。躲避在暗處的雷切爾把叛徒的樣子牢牢記在心上,她的一生都為尋找這個人而孤注一擲。
她為了隱藏身份,當了一名歌手,然而陰差陽錯竟讓她開始了另一條人生道路。游擊隊隊長讓雷切爾混進德國陣營中,去搭救他被逮捕的兒子。於是,美麗.......
理發師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受法官塔萍(阿倫`瑞克曼)陷害,被迫流放他鄉15年的陶德(約翰尼`德普)回到倫敦後,滿心的怒火,只想復仇。他的妻子露西(勞拉`凱利)已經不知所蹤,而女兒喬安娜(珍妮`懷森納)則被塔萍作為養女囚禁在深宅大院里。
陶德遇到了餡餅店老闆娘洛薇特夫人(海倫娜`卡特),也是一直愛戀他的女人。在餡餅店樓上,陶德重新開張了他的理發店。漸漸的餡餅的生意好了起來,只是煙筒里不斷冒出惡臭的黑煙。理發店的客人也很多,卻很少見到有人走出來。那裡,陶德一直在等著法官塔萍的到來。
廣()島之戀 Hiroshima mon amour
1957年,法國女演員(埃曼紐爾•莉娃)來到日本廣島拍攝一部宣傳和平的電影時,邂逅當地的建築工程師(岡田英次),兩人在短暫時間內忘記各自的有夫之婦、有婦....之夫身份,產生忘我戀情。
然而因為廣 島這塊土地的特殊性,兩人在......時,女演員腦海中總會閃現若干有關戰爭的殘酷畫面,建築工程師也常令她回憶起她在戰時於法國小城內韋爾與一名德國佔領軍的愛情。電影拍攝結束後,被糾纏的女演員感覺自己唯一能做的,是在有限的時間里,更加投入地把身體交於建築工程師。
情 人 L'amant
1929年的越南是法國殖民地,簡(珍瑪琪飾)是一個15歲的法國少女,在西貢女子寄宿學校讀書.每逢假期簡便回家,母親辦了一所很小的學校,收入甚少.簡有兩個哥哥,大哥比爾吸毒成癮且橫行霸道,二哥保羅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負.一天簡一如往常一樣告別母親乘上渡船回學校.在船上遇到一個坐黑色大轎車的闊少爺東尼(梁家輝飾).東尼是華僑富翁的獨生子.東尼喜歡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訕,倆人便搭上了.簡在寄宿學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她也想找個有錢人試試,因此很主動與東尼交談,上岸後兩人逛了西貢,還一起上館子吃中國飯菜.東尼並用汽車送她回學校.第二天剛放學,黑色汽車就等在校門口了.
簡和東尼很快就墜入愛河.東尼把簡帶到他的公館,這是中國富人們常用來金屋藏嬌的地方.他倆在這里幽會、洗澡、玩耍.有時晚上也不回學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親,然而......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有一天父親(香川照之飾)突然來找阿笙(瑛太飾),告訴他有個素未謀面的姑姑死了,叫他去收拾下姑姑的房子。在河邊的破爛小屋裡,阿笙漸漸開始了解父親口中的姑姑,到底有著怎樣的一生。
小時候的姑姑川尻松子(中谷美紀飾)經常做著白雪公主似的美夢,她後來成為一名安分的中學教師,卻因百口莫辯的誤會被辭退了,之後和一作家同居,作家卻因為太愛她而選擇自殺,死前留下遺言:生而為人對不起。這件事對松子打擊極大;之後與該作家的事業敵人同居直至,又忍受不住去找對方妻子的誘惑,結果慘遭拋棄;又是當上浴室女郎,甚至還殺人入獄,然而不管有意無意,她從不放棄生活的希望。不管生活再怎樣破碎,她仍然本能地生存下去,這生存本身,足以打動任何人,包括阿笙。
綠里奇跡 The Green Mile
獄監保羅(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這天迎來了一位不平凡的殺人犯――約翰•考夫利(邁克•克拉克•鄧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飾)。約翰因殺了兩名幼女被判死刑來到了這座著名的冷山監獄,監獄里有一片稱為「綠里」的綠地,綠地那頭就是刑場。
約翰不僅不像想像中的兇殘,相反,他出奇的溫厚、機智。約翰的到來給獄中的各人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為老囚犯特里沃的小老鼠注入了生命的強度,給特里沃最後的人生帶來最後的慰籍;神奇的拯救了被病痛折磨的保羅和馬琳達;將金保斯從死神手中拉了回來……保羅這些天也從約翰身上看到了人生的真諦。
約翰行刑的那天終於到了。
我很喜歡看 南非 還有 德國二戰時期的影片
南非的上面2部已經介紹給你了
二戰 主要就是黑皮書 鋼琴家 辛德勒的名單 紅殷桃
劇情片我估計大多你看過了 像肖申克救贖
香水 也很好看
⑸ 《持攝影機的人》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持攝影機的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G9adS5TKavUTHVdmSI55aA
《持攝影機的人》
導演: 吉加·維爾托夫
編劇: 吉加·維爾托夫
主演: Mikhail Kaufman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蘇聯
語言: 無對白
上映日期: 1929-01-08(蘇聯)
片長: 68分鍾
又名: Man with a Movie Camera、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本片是蘇聯紀錄片導演,「電影眼」理論的創始人吉加?維爾托夫(Dziga Vertov)的代表作。電影主要拍攝於烏克蘭的敖德薩市,攝像師是維爾托夫的哥哥米凱爾?卡夫曼(Mikhail Kaufman)。影片主要分觀眾入席、城市黎明、人民的工作與休息、體育運動和藝術實踐幾部分,通過刻畫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來呈現蘇維埃新社會中的一個理想城市。攝影師米凱爾?卡夫曼在拍攝的同時也出現在電影畫面中,首創了「自我暴露」的電影形式。在這部具有里程碑性突破意義的紀錄片中,維爾托夫首次使用了二次曝光、快進、慢動作、畫面定格、跳躍剪輯、畫面分割等前衛剪輯手法,並採用了仰角、特寫、推拉鏡頭等新穎的拍攝手法,並製作了一段定格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