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李保國電影迅雷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李保國電影迅雷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1-22 21:55:09

❶ 李保國的個人簡介

李保國(1958年2月-2016年4月10日),男,漢族,中共黨員,河北省武邑縣人,中國知名經濟林專家,山區治理專家。

1981年2月畢業於河北林業專科學校,2005年1月獲得中南林學院森林培育學博士學位。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時代楷模、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河北農業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保國先後出版專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示範推廣總面積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

他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被村民譽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2018年11月,入選100名改革開放傑出貢獻對象。

(1)李保國電影迅雷資源擴展閱讀

李保國主要從事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先後培育了「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典型——邢台縣前南峪村、全國科教興村先進典型——內丘縣崗底村和全國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等先進典型。

打造了「漿水」牌板栗、「富崗」牌蘋果和「綠嶺」牌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產品,他所推行的「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被認定為國內首創。

他主持了「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太行山核桃優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技術開發」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

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9項,其中2014年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❷ 《人民的名義》中丁義珍的扮演者是誰

丁義珍扮演者是許文廣,國家一級演員、製片人,中國國家話劇院國話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吉林藝術學院戲劇表演本科班。

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朗誦研究會會員,中國話劇研究會會員。

許文廣憑借電視劇《羋月傳》中穆監一角色還曾榮獲第三屆「文榮獎」最佳男配角。和《人民的名義》中的腐敗分子丁義珍不同,許文廣在《羋月傳》中飾演的穆監深明大義,在劇中的戲份雖然不多卻也舉足輕重。據了解,在《人民的名義》小說最後,丁義珍被捕落網,也終於供出了幕後的大老虎。



(2)李保國電影迅雷資源擴展閱讀:

從一名影視劇演員到一位大型影視劇的製片人,許文廣和中國的影視行業一起成長。一直以來,他在演員與製片人的身份中游刃有餘地轉換著。作為一名演員,只需要鑽研自己的戲,只需要了解自己設定的表演是否符合角色的需要,但作為製片人,就需要用全局的角度去審視劇本、審視市場,這樣才能使投資立於不敗之地。

迄今為止,許文廣擔綱製作的影視劇作為主要有:《民選村官》、《美麗的田野》、《女子戲班》、《幸福來了你就喊》、《娶你不後悔》、《大風唱盡漢時歌》、《中國機長》、《新三國》、《天地姻緣七仙女》、《成長不煩惱》、《雲水謠》、《最長的擁抱》、《辛亥革命》、《大太陽》。

❸ 請問大佬有太行赤子2018年上映的由張國強主演的百度網盤資源嗎

《太行赤子-2018》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ui9pWG2aUX4ZTOybBuVsAQ

提取碼:t471

《太行赤子-2018》

導演:牛建榮

主演:張國強、徐百慧、褚栓忠、劉家良

類型: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8-06-13(中國大陸)

集數:26

單集片長:45分鍾

又名:太行赤子李保國、TheSonofTaiHang

《太行赤子李保國》講述了李保國從一個學農愛農、積極要求進步的青年教師,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山區綜合治理專家的心路歷程,展現了他一心為民、無私奉獻的報國情懷的故事。

❹ 誰有李保國電影資源

使用網路網盤免費分享給你,

提取碼:k28p

該片根據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代楷模、全國優秀教師李保國的事跡改編,講述了中國知名林業專家、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三十五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用盡一生把科技和富裕帶給農民的故事

❺ 李保國同志的事跡簡介

李保國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知為人師者,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堅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項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李保國同志 事跡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李保國同志的事跡簡介 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多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他的先進事跡經中央和省內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李保國去世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表達深切哀悼。省委書記、省人大會主任趙克志作出批示:李保國同志不幸逝世,感到十分悲痛,表示深痛哀悼,並向其親人表示親切慰問。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30多年紮根太行山,研究推廣農業科技事業,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去世,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損失。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 總結 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 教育 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也作出批示:李保國教授的去世,是河北科教戰線、農林事業的重大損失,倍感悲痛,深切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慰問。李保國同志多年紮根山區,研發林果品種,推廣科學技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把才學抱負根植於燕趙大地,把畢生心血揮灑在太行山上。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胸懷群眾、一心為民的宗旨觀念,彰顯了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的崇高品格。全省科技、教育、農林戰線,要學習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傳承他的優良作風,弘揚他的奉獻精神,在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新征程上,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我們追憶李保國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一生,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在當前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把李保國先進事跡作為生動教材,學習他的忠誠品格、為民情懷、創新意識、務實作風和奉獻精神,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2年4月13日,在臨城縣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科技園,李保國教授為群眾現場演示薄皮核桃高接換優技術。 崗底村漫山的蘋果花開了。 葫蘆峪成片的核桃林綠了。 而他,卻走了。 2016年4月10日凌晨,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年僅58歲。 在我省臨城、內丘、平山、阜平、唐縣等地,農民自發在村裡設置靈堂為他守靈。 在網路上,上百萬人懷念祭奠他,29萬多網友在手機微信中為他點亮燭光。 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老鄉們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土地上。 老鄉們說,秋天到來的時候,碩果結滿枝頭,他會含笑看到。 為什麼,他讓無數農民如此信賴、如此尊崇? 為什麼,他讓老師學生這么不舍、這么愛戴? 為什麼,他讓社會各界深受感動、為其點贊? 巍巍太行,為他作出回答! 太行山作證——他一心讓這里的父老鄉親都富起來 內丘縣崗底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李老師是我們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崗底的今天。」李保國20年的老朋友、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話間掉下了眼淚。「4月6日中午,我們還在一起謀劃崗底的美麗生態大花園建設,探討蘋果深加工項目……」 平山縣李家莊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這是民俗一條街、休閑廣場、觀景平台,這是櫻桃、紅樹莓產業園……」4月12日上午,站在村莊規劃圖前,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樹彥難掩悲痛。「沒想到,產業剛剛起步,給俺村做規劃的李保國教授卻永遠地走了……」 青龍滿族自治縣干溝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國到干溝村指導「國光森林 文化 觀光園」建設,這是他生前幫扶的最後一個項目。「4月8日晚上,我還就蘋果樹苗的事向李老師電話咨詢……」省委宣傳部駐村幹部、干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趙鴻頗哽咽著說。 采訪中,一個細節讓我們眼含淚水。 在李保國離去後的兩天里,他的手機還不時地傳出淳厚的鄉音:「李老師啥時來俺們村作指導啊?」那些深山裡不知噩耗的農民兄弟,還在期盼著他的幫助。 山區百姓盼李保國,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李保國沒架子,是個「農民教授」。 ——他穿不講究、吃不挑剔,像農民。 臉龐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塵土、兩腳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國和農民沒啥兩樣。 「李老師穿的衣服還沒有一些農民的好。有人說他不會講究,開始我也這樣認為。」楊雙牛講到,一次下地,李保國的衣服被樹枝劃了個口子,「我想給他換件新衣服,問他穿多大號。他說‘你省點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講堂的教授模樣,我咋和農民打交道?’我問這有關系嗎?他說‘農民不認可你這個人,技術傳授就會打折扣。’」 ——他說話直白、通俗易懂,像農民。 「給農民講課,不能把給碩士生、博士生上課那一套搬來,得把你的技術變成農民能理解的、能記住的、能做到的東西。」李保國常說。 教農民疏花,他講得很形象:「一棵果樹所供給的營養有一定的限量,打個比方,10個饅頭10個人吃,一人只能吃一個,誰也吃不飽。如果10個饅頭5個人吃,一個人就能吃兩個,大家都能吃得飽。」 教農民剪枝,他總結的口訣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去掉直立條,不留扇子面」「見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 贊皇縣寺峪村有上千畝蘋果園,產量一直上不去。村裡請一位專家來講修剪技術,講了一天,名詞術語一大堆,農民聽得直撓頭。後來李保國去講課,只教大家認識兩種枝,一種是「結果枝」,一種是「不結果枝」,半個小時講完。鄉親們高興地說:「原來這么簡單!」 山區百姓盼李保國,更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李保國是個「科技財神」。 邢台縣前南峪村的板栗,曾因管理滯後,產量很低。 對照、改進、嫁接、示範……李保國用三年時間研究出板栗「雙枝更新修剪法」。採用新修剪技術的第二年,前南峪村的板栗產值翻了兩番。 崗底村的蘋果,曾是小黑蛋子,一咬一層皮。 套袋、去袋、轉果、施肥……李保國獨創了128道蘋果標准化生產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產的蘋果,果型、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上了市場,自然賣出了好價錢。 「農民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接受新技術,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李保國說。 2007年,他對蘋果修剪技術進行更新。用不用新技術,農民猶豫不決。 「今年先試一根條子行不行?」在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蘋果樹上,李保國做起試驗。一根兩米多長的枝條拉下來,第二年結了76個大蘋果,沒一個小於半斤的。現場觀摩後,農民對新技術心服口服。 「要讓農民把技術落實到位,必須對農民死盯、盯死。」李保國說。 那一年,疏果的時節到了。李保國在崗底村搞培訓,要求一條枝上每隔25厘米留一個蘋果。村民楊海堂卻打了一個小折扣,每10厘米留一個,為的是一條枝上能多留三到五個果。沒料到第二年,蘋果樹開花少了,結果少了,收入自然也少了。 「俺心裡明白,這是疏果不到位造成樹負擔過大的緣故。不相信科學真是瞎忙。」打那以後,楊海堂老漢嚴格按要求管理蘋果樹,再也不敢自作主張。 長年累月,李保國和農民摸爬滾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 推行蘋果套袋技術時,許多村民掌握不好技術要領。李保國要拽住他們的胳膊找角度,捏著他們的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個多小時才能教會一個人,他從來沒有嫌麻煩。 「李老師不僅是我們的‘科技財神’,他還為我們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土專家。」楊雙牛告訴我們,因為有了李保國手把手的「傳幫帶」,目前,崗底已有191名果農獲得農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中級果樹工證書。他們不僅自己能致富,還活躍在山區傳授技術。 「去年一年,一面管理自家的果園,一面出去指導別人管理果樹,加起來一共掙了9萬多塊錢。」村民王群書說。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許多果農成了「技術把式」。 多年來,經他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四十多個,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有百餘個。 「井陘核桃」「曲陽核桃」「欒城楊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蘋果」……年前一次采訪中,我們發現,在李保國的手機通訊錄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 對此,李保國解釋說:「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農民打電話來咨詢事情,又沒說清楚他們的姓名,我就這么先存起來,方便隨時指導。」 2013年4月19日,蘋果樹正開花,下了場 大雪 ,當年很多地方的蘋果絕收,但凡是經他電話指導過的農戶,減產都不大。 李保國的手機中有將近900個電話號碼,其中農民的有三四百個。無論何時何地,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農民打來電話,他都會耐心地接聽解答。 李保國事跡 心得體會 篇1 邢台縣前南峪村的板栗,曾因管理滯後,產量很低。 對照、改進、嫁接、示範李保國用三年時間研究出板栗雙枝更新修剪法。採用新修剪技術的第二年,前南峪村的板栗產值翻了兩番。 崗底村的蘋果,曾是小黑蛋子,一咬一層皮。 套袋、去袋、轉果、施肥李保國獨創了128道蘋果標准化生產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產的蘋果,果型、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上了市場,自然賣出了好價錢。 農民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接受新技術,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李保國說。 2007年,他對蘋果修剪技術進行更新。用不用新技術,農民猶豫不決。 今年先試一根條子行不行?在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蘋果樹上,李保國做起試驗。一根兩米多長的枝條拉下來,第二年結了76個大蘋果,沒一個小於半斤的。現場觀摩後,農民對新技術心服口服。 要讓農民把技術落實到位,必須對農民死盯、盯死。李保國說。 那一年,疏果的時節到了。李保國在崗底村搞培訓,要求一條枝上每隔25厘米留一個蘋果。村民楊海堂卻打了一個小折扣,每10厘米留一個,為的是一條枝上能多留三到五個果。沒料到第二年,蘋果樹開花少了,結果少了,收入自然也少了。 俺心裡明白,這是疏果不到位造成樹負擔過大的緣故。不相信科學真是瞎忙。打那以後,楊海堂老漢嚴格按要求管理蘋果樹,再也不敢自作主張。 長年累月,李保國和農民摸爬滾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 推行蘋果套袋技術時,許多村民掌握不好技術要領。李保國要拽住他們的胳膊找角度,捏著他們的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個多小時才能教會一個人,他從來沒有嫌麻煩。 李老師不僅是我們的‘科技財神’,他還為我們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土專家。楊雙牛告訴我們,因為有了李保國手把手的傳幫帶,目前,崗底已有191名果農獲得農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中級果樹工證書。他們不僅自己能致富,還活躍在山區傳授技術。 去年一年,一面管理自家的果園,一面出去指導別人管理果樹,加起來一共掙了9萬多塊錢。村民王群書說。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許多果農成了技術把式。 多年來,經他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四十多個,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有百餘個。 井陘核桃曲陽核桃欒城楊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蘋果年前一次采訪中,我們發現,在李保國的手機通訊錄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 對此,李保國解釋說: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農民打電話來咨詢事情,又沒說清楚他們的姓名,我就這么先存起來,方便隨時指導。 2013年4月19日,蘋果樹正開花,下了場大雪,當年很多地方的蘋果絕收,但凡是經他電話指導過的農戶,減產都不大。 李保國的手機中有將近900個電話號碼,其中農民的有三四百個。無論何時何地,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農民打來電話,他都會耐心地接聽解答。 回憶往事,河北農大教授陸秀君唏噓不已。4月8日,李老師和我同車去石家莊,途中接到一位素不相識的農民電話,慕名請他推薦樹苗。李老師詢問了具體情況後,馬上把一位可靠的銷售商的聯系方式告訴了他,還囑咐了若干注意事項。 回憶往事,楊雙牛涕淚交加。200多戶的崗底,180戶村民種了大小350多個果園,面積3500畝。哪個果園是誰家的,果樹管得怎麼樣,他都了如指掌。 我是農民的兒子,見不得窮。還有許多山區農民在過苦日子,我必須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全部貢獻出來。太行山的父老鄉親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從武邑縣一個農民家庭走出來的李保國,一直有著濃濃的三農情結。 他像一把火炬,點亮了貧困群眾希望,每年在山裡務農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幫助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帶領10萬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有人問我你們一年給李保國多少錢?他們覺得不給李老師錢,他不會這么在村裡搞服務。實際上,他不僅不拿錢,有時還貼上了自己的課題經費。楊雙牛說。 在付出與回報傾斜的天平上,李保國有著自己的平衡砝碼。 去年冬天,他主持召開了首屆崗底果農專家論壇,11位農民登台演講,他一一點評。結束後,他高興地對楊雙牛說,這些農民真可稱得上專家了。楊雙牛說,那還不是你成就了他們?李保國搖搖頭,老兄你說顛倒了,沒有他們我哪來的科研成果,不是我成就了他們,而是他們成就了我。 當我們發現,前南峪人把他的事跡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當我們知道,崗底村改革開放30周年成果展示廳里,一共五個部分的展板,四個部分里有他的身影;當我們聽說,一次在山區路遇交通阻塞,村民二話不說,拆掉自家土坯壘成的院牆,為他辟出道路;當我們看到,他走後,許多百姓帶著自家的蘋果、雞蛋送他最後一程,李老師給我們指導,從沒收過我們一分錢,現在他走了,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我們的心,被一種熱辣辣的東西漲得滿滿的。 在李保國心中,農民給予的這些回報,猶如腳下的太行山般沉重。35年,鬢染霜花,百姓的笑臉和認可成了他最大的財富。 這位太行新愚公,用35年如一日的赤誠,寫下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知識分子,對太行山區人民那種綠葉對根的情意。 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篇2 --「李老師是我們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崗底的今天。」李保國20年的老朋友、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話間掉下了眼淚。「4月6日中午,我們還在一起謀劃崗底的美麗生態大花園建設,探討蘋果深加工項目……」 平山縣李家莊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這是民俗一條街、休閑廣場、觀景平台,這是櫻桃、紅樹莓產業園……」4月12日上午,站在村莊規劃圖前,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樹彥難掩悲痛。「沒想到,產業剛剛起步,給俺村做規劃的李保國教授卻永遠地走了……」 青龍滿族自治縣干溝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國到干溝村指導「國光森林文化觀光園」建設,這是他生前幫扶的最後一個項目。「4月8日晚上,我還就蘋果樹苗的事向李老師電話咨詢……」省委宣傳部駐村幹部、干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趙鴻頗哽咽著說。 采訪中,一個細節讓我們眼含淚水。 在李保國離去後的兩天里,他的手機還不時地傳出淳厚的鄉音:「李老師啥時來俺們村作指導啊?」那些深山裡不知噩耗的農民兄弟,還在期盼著他的幫助。 山區百姓盼李保國,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李保國沒架子,是個「農民教授」。 --他穿不講究、吃不挑剔,像農民。 臉龐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塵土、兩腳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國和農民沒啥兩樣。 「李老師穿的衣服還沒有一些農民的好。有人說他不會講究,開始我也這樣認為。」楊雙牛講到,一次下地,李保國的衣服被樹枝劃了個口子,「我想給他換件新衣服,問他穿多大號。他說‘你省點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講堂的教授模樣,我咋和農民打交道?’我問這有關系嗎?他說‘農民不認可你這個人,技術傳授就會打折扣。’」 --他說話直白、通俗易懂,像農民。 「給農民講課,不能把給碩士生、博士生上課那一套搬來,得把你的技術變成農民能理解的、能記住的、能做到的東西。」李保國常說。 教農民疏花,他講得很形象:「一棵果樹所供給的營養有一定的限量,打個比方,10個饅頭10個人吃,一人只能吃一個,誰也吃不飽。如果10個饅頭5個人吃,一個人就能吃兩個,大家都能吃得飽。」 教農民剪枝,他總結的口訣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去掉直立條,不留扇子面」「見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 贊皇縣寺峪村有上千畝蘋果園,產量一直上不去。村裡請一位專家來講修剪技術,講了一天,名詞術語一大堆,農民聽得直撓頭。後來李保國去講課,只教大家認識兩種枝,一種是「結果枝」,一種是「不結果枝」,半個小時講完。鄉親們高興地說:「原來這么簡單!」 看了「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 」的人還看了: 1. 河北農大李保國簡歷個人資料 李保國生平簡歷先進事跡 2. 黨員學習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6篇 3. 黨員幹部學習李保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4篇 4. 學習李保國事跡的感想 5. 黨員學習李保國事跡心得體會6篇

❻ 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會議記錄材料

李保國,男,46歲, 河北農業大學 教授。在多年的教學 實踐 中,李保國深知,為人師者,「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得有一桶、一缸」。他大學畢業20年後,為了不斷接受新的知識,毅然放下教授的架子去讀博士。他堅持根據生產實際需要開展科學技術研究,他主持的科研項目都取得了重要成果,分別獲得了國家、林業部、河北省的一系列獎項,如他主持的「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獲原林業部「國家七五重大攻關成果榮譽獎」,「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獲原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太行山低山片麻岩區『聚續』生態農業工程技術」中心試點的前南峪村獲得「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並獲得「河北省山區創業二等獎」,「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獲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保國每年在艱苦的農襲慶村工作超過200天。他帶領學生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邢台縣槳水試區,他們把一個窮山溝變成了花果山,成為太行山區最綠的地方,榮獲聯合國全球環境500佳提名獎。在內丘縣富崗村,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蘋果生產中,生產出的優質蘋果被評為A級綠色食品,創出了國內著名的「富崗」蘋果品牌,在99昆明世博會上獲得銀獎,極品果賣到100元一個。大量的實踐,使學生看到了學農也會大有作為;在與基層群眾的接觸中,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生了可喜變化,鞏固了專業思想,堅定了「學農愛農」的決心和信心。

長期的科研工作,大量的科研成果,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李保國最了解學科的前沿、農村的需要、果農的期盼。他及時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在實踐中獲得的經驗充實到教學內容中,把生產一線的信息作為自己調整教學內容的信號,更新教材,更新講授內容。他先後主講了《高級經濟林栽培專題》等9門課程,每年超額完成教搜禪鬧學工作量。主持完成了《北方經濟林栽培學總論》等9部教材的編寫,在全國性刊物發表論文40餘篇;教學研究成果先後獲省級二等獎一項、校級一等獎二項。他的進取精神激勵著學生。他教的畢業班,25%的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他帶的碩士研究生,70%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李保國講:「我自己就是農民出身,農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他自己出錢為貧困學生交學費。他主動和學習後進學生交朋友,使他們努力上進,完成學業。別人不願意上的課他去上,別人不願意管的班他去管,別人認為是「刺兒頭」的學生,在他的幫助下,不僅以優異成績完成學業,而且和他結下了深厚友誼。一些畢業十幾年的學生,有了困難他仍然一如既往給予幫助。

他曾榮獲「全國振華扶貧獎」,「全國科技興村先進個人」;先後6次被授予「河北省山區開發先進個人」,兩次被評為「河北省中青年骨幹教師」;還榮獲河北省「特等勞模」,保定市「勞動模範」,「保定市教育系統紅旗手」,「保定市生產建設紅旗手」,和「 河北農業大學 太行山道路先進個人」等榮譽和稱號。

李保國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河北農業大學 教授李保國35年如一日,紮根太行山,打造了「富崗」「綠嶺」等知名農產品品牌,帶動10萬多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被譽為「太行新愚公」。他的先進事跡經中央和省內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

李保國去世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表達深切哀悼。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克志作出批示:李保國同世罩志不幸逝世,感到十分悲痛,表示深痛哀悼,並向其親人表示親切慰問。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繫人民,艱苦奮斗,無私奉獻,30多年紮根太行山,研究推廣農業科技事業,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了卓越貢獻。他的去世,是黨和人民事業的損失。要在全省做好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 總結 和宣傳工作,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大力開展向李保國同志學習的活動。

省委副書記、省長張慶偉也作出批示:李保國教授的去世,是河北科教戰線、農林事業的重大損失,倍感悲痛,深切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慰問。李保國同志多年紮根山區,研發林果品種,推廣科學技術,幫助農民脫貧致富,把才學抱負根植於燕趙大地,把畢生心血揮灑在太行山上。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胸懷群眾、一心為民的宗旨觀念,彰顯了矢志不渝、艱苦奮斗的崇高品格。全省科技、教育、農林戰線,要學習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傳承他的優良作風,弘揚他的奉獻精神,在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新征程上,努力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天,我們追憶李保國辛勤耕耘、無私奉獻的一生,激勵全省廣大黨員幹部在當前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把李保國先進事跡作為生動教材,學習他的忠誠品格、為民情懷、創新意識、務實作風和奉獻精神,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2012年4月13日,在臨城縣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科技園,李保國教授為群眾現場演示薄皮核桃高接換優技術。河北日報記者趙永輝攝

崗底村漫山的蘋果花開了。

葫蘆峪成片的核桃林綠了。

而他,卻走了。

4月10日凌晨, 河北農業大學 教授李保國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去世,年僅58歲。

在我省臨城、內丘、平山、阜平、唐縣等地,農民自發在村裡設置靈堂為他守靈。

在網路上,上百萬人懷念祭奠他,29萬多網友在手機微信中為他點亮燭光。

他的骨灰,被太行山區不同地方的老鄉們帶走,撒在他生前為之奮斗、牽掛的土地上。

老鄉們說,秋天到來的時候,碩果結滿枝頭,他會含笑看到。

為什麼,他讓無數農民如此信賴、如此尊崇?

為什麼,他讓老師學生這么不舍、這么愛戴?

為什麼,他讓社會各界深受感動、為其點贊?

巍巍太行,為他作出回答!

太行山作證——他一心讓這里的父老鄉親都富起來

內丘縣崗底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李老師是我們村的大恩人,沒有他就沒有崗底的今天。」李保國20年的老朋友、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說話間掉下了眼淚。「4月6日中午,我們還在一起謀劃崗底的美麗生態大花園建設,探討蘋果深加工項目……」

平山縣李家莊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這是 民俗 一條街、休閑廣場、觀景平台,這是櫻桃、紅樹莓產業園……」4月12日上午,站在村莊規劃圖前,李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劉樹彥難掩悲痛。「沒想到,產業剛剛起步,給俺村做規劃的李保國教授卻永遠地走了……」

青龍滿族自治縣干溝村的村民再也等不到他們的李老師了!

——原定4月14日李保國到干溝村指導「國光森林文化觀光園」建設,這是他生前幫扶的最後一個項目。「4月8日晚上,我還就蘋果樹苗的事向李老師電話咨詢……」省委宣傳部駐村幹部、干溝村黨支部第一書記趙鴻頗哽咽著說。

采訪中,一個細節讓我們眼含淚水。

在李保國離去後的兩天里,他的手機還不時地傳出淳厚的鄉音:「李老師啥時來俺們村作指導啊?」那些深山裡不知噩耗的農民兄弟,還在期盼著他的幫助。

山區百姓盼李保國,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李保國沒架子,是個「農民教授」。

——他穿不講究、吃不挑剔,像農民。

臉龐黝黑、笑容憨厚,一身塵土、兩腳泥巴,扎在人堆里,李保國和農民沒啥兩樣。

「李老師穿的衣服還沒有一些農民的好。有人說他不會講究,開始我也這樣認為。」楊雙牛講到,一次下地,李保國的衣服被樹枝劃了個口子,「我想給他換件新衣服,問他穿多大號。他說『你省點心吧,你把我打扮成上講堂的教授模樣,我咋和農民打交道?』我問這有關系嗎?他說『農民不認可你這個人,技術傳授就會打折扣。』」

——他說話直白、通俗易懂,像農民。

「給農民講課,不能把給碩士生、博士生上課那一套搬來,得把你的技術變成農民能理解的、能記住的、能做到的東西。」李保國常說。

教農民疏花,他講得很形象:「一棵果樹所供給的營養有一定的限量,打個比方,10個饅頭10個人吃,一人只能吃一個,誰也吃不飽。如果10個饅頭5個人吃,一個人就能吃兩個,大家都能吃得飽。」

教農民剪枝,他總結的口訣朗朗上口、簡單易記:「去掉直立條,不留扇子面」「見枝拉下垂,去枝就留橛」……

贊皇縣寺峪村有上千畝蘋果園,產量一直上不去。村裡請一位專家來講修剪技術,講了一天,名詞術語一大堆,農民聽得直撓頭。後來李保國去講課,只教大家認識兩種枝,一種是「結果枝」,一種是「不結果枝」,半個小時講完。鄉親們高興地說:「原來這么簡單!」

山區百姓盼李保國,更是因為在他們眼裡,李保國是個「科技財神」。

邢台縣前南峪村的板栗,曾因管理滯後,產量很低。

對照、改進、嫁接、示範……李保國用三年時間研究出板栗「雙枝更新修剪法」。採用新修剪技術的第二年,前南峪村的板栗產值翻了兩番。

崗底村的蘋果,曾是小黑蛋子,一咬一層皮。

套袋、去袋、轉果、施肥……李保國獨創了128道蘋果標准化生產管理工序。村民按工序生產的蘋果,果型、著色、個頭像一個模子脫出來的。上了市場,自然賣出了好價錢。

「農民講究眼見為實。要讓農民接受新技術,必須先做給他們看,再帶著他們干。」李保國說。

2007年,他對蘋果修剪技術進行更新。用不用新技術,農民猶豫不決。

「今年先試一根條子行不行?」在崗底村村民安小三家的一棵蘋果樹上,李保國做起試驗。一根兩米多長的枝條拉下來,第二年結了76個大蘋果,沒一個小於半斤的。現場觀摩後,農民對新技術心服口服。

「要讓農民把技術落實到位,必須對農民死盯、盯死。」李保國說。

那一年,疏果的時節到了。李保國在崗底村搞培訓,要求一條枝上每隔25厘米留一個蘋果。村民楊海堂卻打了一個小折扣,每10厘米留一個,為的是一條枝上能多留三到五個果。沒料到第二年,蘋果樹開花少了,結果少了,收入自然也少了。

「俺心裡明白,這是疏果不到位造成樹負擔過大的緣故。不相信科學真是瞎忙。」打那以後,楊海堂老漢嚴格按要求管理蘋果樹,再也不敢自作主張。

長年累月,李保國和農民摸爬滾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們操作。

推行蘋果套袋技術時,許多村民掌握不好技術要領。李保國要拽住他們的胳膊找角度,捏著他們的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個多小時才能教會一個人,他從來沒有嫌麻煩。

「李老師不僅是我們的『科技財神』,他還為我們培養了一批『永久牌』的土專家。」楊雙牛告訴我們,因為有了李保國手把手的「傳幫帶」,目前,崗底已有191名果農獲得農業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初、中級果樹工證書。他們不僅自己能致富,還活躍在山區傳授技術。

「去年一年,一面管理自家的果園,一面出去指導別人管理果樹,加起來一共掙了9萬多塊錢。」村民王群書說。

多年來,李保國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班800餘次,培訓人員9萬餘人次,許多果農成了「技術把式」。

多年來,經他直接幫扶的村莊已達到四十多個,間接帶動發展起來的村有百餘個。

「井陘核桃」「曲陽核桃」「欒城楊核桃」「平山西北焦核桃」「平山蘋果」……年前一次采訪中,我們發現,在李保國的手機通訊錄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

對此,李保國解釋說:「這些都是不同地方的農民打電話來咨詢事情,又沒說清楚他們的姓名,我就這么先存起來,方便隨時指導。」

2013年4月19日,蘋果樹正開花,下了場大雪,當年很多地方的蘋果絕收,但凡是經他電話指導過的農戶,減產都不大。

李保國的手機中有將近900個電話號碼,其中農民的有三四百個。無論何時何地,熟悉的還是不熟悉的農民打來電話,他都會耐心地接聽解答。

回憶往事,河北農大教授陸秀君唏噓不已。「4月8日,李老師和我同車去石家莊,途中接到一位素不相識的農民電話,慕名請他推薦樹苗。李老師詢問了具體情況後,馬上把一位可靠的銷售商的聯系方式告訴了他,還囑咐了若干注意事項。」

回憶往事,楊雙牛涕淚交加。「200多戶的崗底,180戶村民種了大小350多個果園,面積3500畝。哪個果園是誰家的,果樹管得怎麼樣,他都了如指掌。」

「我是農民的兒子,見不得窮。」「還有許多山區農民在過苦日子,我必須把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全部貢獻出來。」「太行山的父老鄉親富起來了,我的事業才算成功。」……從武邑縣一個農民家庭走出來的李保國,一直有著濃濃的「三農」情結。

他像一把火炬,點亮了貧困群眾希望,每年在山裡「務農」200多天,創新推廣36項農業實用技術,幫助山區農民實現增收28.5億元,帶領10萬多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

「有人問我你們一年給李保國多少錢?他們覺得不給李老師錢,他不會這么在村裡搞服務。實際上,他不僅不拿錢,有時還貼上了自己的課題經費。」楊雙牛說。

在付出與回報傾斜的天平上,李保國有著自己的平衡砝碼。

去年冬天,他主持召開了首屆崗底果農專家論壇,11位農民登台 演講 ,他一一點評。結束後,他高興地對楊雙牛說,這些農民真可稱得上專家了。楊雙牛說,那還不是你成就了他們?李保國搖搖頭,「老兄你說顛倒了,沒有他們我哪來的科研成果,不是我成就了他們,而是他們成就了我。」

當我們發現,前南峪人把他的事跡刻成碑文,矗立在村口;當我們知道,崗底村改革開放30周年成果展示廳里,一共五個部分的展板,四個部分里有他的身影;當我們聽說,一次在山區路遇交通阻塞,村民二話不說,拆掉自家土坯壘成的院牆,為他辟出道路;當我們看到,他走後,許多百姓帶著自家的蘋果、雞蛋送他最後一程,「李老師給我們指導,從沒收過我們一分錢,現在他走了,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我們的心,被一種熱辣辣的東西漲得滿滿的。

在李保國心中,農民給予的這些回報,猶如腳下的太行山般「沉重」。35年,鬢染霜花,百姓的笑臉和認可成了他最大的財富。

這位「太行新愚公」,用35年如一日的赤誠,寫下了一個共產黨員、一個知識分子,對太行山區人民那種綠葉對根的情意。如果太行山可以動情,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道嶺、每一棵樹、每一塊石頭,都會為他灑下感動的淚水!

和煦的陽光下,層層梯田纏山繞梁,蓄水塘壩泛著銀光。春日的平山縣葫蘆峪現代農業園區,一派勃勃生機。

沉睡千年的荒山被喚醒。李保國,就是喚醒荒山的關鍵人物。

憶起往事,園區負責人劉海濤發自肺腑地感激:「李老師可是我們的大救星!」

「大救星」「大恩人」。似乎只有這樣的詞彙,才能表達太行山區人民對李保國的信賴。

我們沿李保國生前的科技開發足跡一路走來。

富崗蘋果、綠嶺核桃、南和紅樹莓;邢台前南峪、平山葫蘆峪……他用科技之手,點亮了一連串閃光的名字。

李保國曾這樣說:「有人說我運氣好,干什麼成什麼。我覺得不是運氣,而是我這個人『安、專、迷』。安就是安下心來,專就是專心致志,迷就是痴迷其中。」

一部厚重的奮斗史,在現實的采訪中再現。

1981年,李保國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正逢學校決定在太行山區建立產學研基地,李保國作為首批課題攻關組最年輕的成員走進了太行山。

當年的邢台市西部山區,水災旱災頻繁,土層薄、不涵水,「有雨遍地流,無雨渴死牛」「年年種樹不見樹,歲歲造林不見林」。

留不住水土的土地,自然留不住收成。「那時的前南峪全村900多口人,就有100多個光棍漢。」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告訴我們。

在前南峪村,李保國和課題組的同事們苦研技術,跟石頭山「較起了勁兒」。

為摸清當地山區的「脾氣秉性」,他們起早貪黑,跑遍了山上的溝溝壑壑。

白天,幾個饅頭一瓶水,山當餐桌地當炕,躺在地上吃干糧。夜晚,煤油燈下分析數據,苦思冥想破解之道,鼻孔經常被油煙熏得黑黑的。

土壤瘠薄、乾旱缺水,那就在土和水上下功夫。李保國和同事們以「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為方向,展開對山區爆破整地技術的摸索。

改造大山的每一個設想落地,都異常艱辛。

開溝需要爆破。當時條件有限,他們所用的炸葯得手工製作,不僅要自行確定原料配比,還要在農村殺豬用的大鍋里炒制。

炸葯用量多少,關系開溝深淺是否適宜。每放一炮,李保國都要仔細測量,記錄數據。

有一次,他和同事們在一片山地上安裝了幾十眼實驗炮,隨著一陣悶響,炸點連續按計劃成功爆破。在大家的歡呼聲中,細心的李保國發現有個炮眼沒響。「問題出在哪兒呢?得去看看!」他快步走出了掩體。

「危險!」同事們在他身後大聲呼叫。

已經走出老遠的他停下來,對大家擺擺手,然後繼續走向那枚啞炮。四周一片寂靜,大家目不轉睛地盯著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只見他時而扒開鬆土查看,時而在攜帶的數據本上記錄,直到他拆除了引信,用動作發出個安全信號。大家走過去發現,李保國後背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透了。

炮聲隆隆中,「山中造地」技術漸成體系:基於山勢,通過爆破,每隔4米開一條寬1.5米至2米、深1米的條狀溝,把周圍的土層集中充填到溝里。下雨時,雨水會匯流到溝中。

土加厚了,水留住了,樹木的成活率從原來的10%提高到90%。

1996年,50年罕見的暴雨重創太行山區許多地方,但前南峪村青蔥依舊。當年的荒山禿嶺,喜獲「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

「聚集土壤、聚集徑流」理論開創了太行山區綠色生態發展新模式。循此模式,140萬畝荒山披上綠裝。

山區治理行得通,乾旱丘陵地區又如何呢?

臨城縣治理乾旱丘陵崗地,曾幾十年不見成效。憶起當年開荒的艱難,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勝福說:「俺們就像老牛啃南瓜,無處下口。」

他們找到了李保國。

李保國一口答應下來。他每天起早趕晚,踏遍沒有道路、滿地亂石、荊棘叢生的荒崗,調查十幾萬畝荒崗的植被、土壤等情況。通過采樣他發現,表層是亂石灘,亂石灘不存水,下面是礓石層,礓石強鹼性,根本種不活樹。

「把礓石刨出來,換上土不就可以了嗎?」

他制訂了「挖走鵝卵石、打破礓石層、開溝建立保水層」的治理規劃,將省水、省肥、易管理的核桃作為當地主要種植品種。

「保國老師對我說,現在我們絕大多數地方種植的核桃品質差、品種雜,難以實現品種化種植推廣。就這樣,他開始了艱難的核桃新品種實驗攻關。」高勝福回憶道。

2000年,李保國引進19個核桃優良品種和11個山核桃品種,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嫁接組培實驗。

他一頭扎在核桃林,仔細觀察每一棵核桃樹的生長。為了掌握核桃開花授粉的第一手資料,從當年3月下旬開始,他每天背一個水壺,從上午10時一直盯到下午4時,中午就在現場啃兩個饅頭。

「我們不忍心,想替他,讓他回去吃個熱乎飯,他卻說果樹的花期一年只有一次,如果錯過了,至少要延誤一年時間,關鍵時期必須盯好,結果這一盯就是一個多月。」高勝福說。

有一次,李保國正在進行人工干預實驗,突降大雨,他用傘給核桃新苗遮住了雨,把自己晾在了大雨中。

經過五年不懈努力,他成功選育出中國獨一無二的核桃品種——綠嶺核桃,所推行的「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被認定為國內首創。

李保國先後用10年時間,研究形成了配套的優質薄皮核桃綠色高效栽培技術體系。

如今,這些技術成果被我省丘陵地區農民復制。僅邢台市,薄皮核桃年產值就超過20億元。

李保國用科技之手點石成金,使昔日的荒山禿嶺,不僅變成綠水青山,而且變成金山銀山。

「生產為科研出題,科研為生產解難。」

他一次次轉移「戰場」——

2009年開始,在平山縣葫蘆峪,他把山區「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技術做成了標准化模塊,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探索「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創建了我省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樣板。

,在南和縣,他開始了紅樹莓種植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全國第一家紅樹莓組培中心,打算用3年時間實現年產1000萬株幼苗。「發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健康一個民族。」他滿懷豪情。

「老百姓需要什麼,我就研究什麼。」

他一次次探索創新——

針對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務工、「老弱病殘」進行農業生產的現狀,他推出了省力化栽培技術,一次性整地、見枝拉下垂、架設黑光燈誘殺害蟲等省工省力的技術廣受農民歡迎。

瞄準太行山區乾旱陽坡充足的光熱資源和具有自然階梯的優勢,他開發了乾旱山區的高效循環利用技術,將平原日光溫室錯季栽培技術轉移到山區,使山地效益達到平原良田的1.4倍以上……

一區一地的成功效果有限,李保國的眼界更加高遠。

他奔波在全省各個重點產區和龍頭企業間,牽頭成立了河北省核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蘋果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盟的集中生產區域和大型龍頭企業總數均超50個。其中,覆蓋核桃產業面積100餘萬畝,佔全省總栽種面積的80%以上;覆蓋蘋果產業面積30餘萬畝,佔全省總栽種面積的60%左右。

「常年給這些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每年至少也得有幾百萬元的收入吧?」這些年,這樣的問題,李保國不知面對過多少次。

事實上,他既不拿工資,也沒有占股份。

他的話,發自肺腑,見心見肝——

「我始終認為,農業是公益事業。給農民服務是公益,給農業企業服務也是公益。農業企業發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時,還能夠輻射帶動周圍山區的發展,最終還是對農民有利。」

「國家給我發著工資,一個月八九千元,吃不清喝不清。這么多年,名、利,我沒追求過。我相信,你只要幹事就行了,終究會有人認可。」

他有自己的座右銘:時刻以善為本,尋找行善之地。

「前邊的善是完善的意思,後邊的行善是做事的意思,指的是要不斷完善自我,尋找能做事的地方。這輩子,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干成點有益於人民的事,什麼時候想起來,也是值得驕傲的。」

他像一棵大樹,紮根巍巍太行,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山區農業產業化發展新路子。

生前,李保國曾提到要成立河北省山區現代農業產業集團,把太行山區產業帶統一整合,串成一條線,給太行山繫上既有顯著生態效益、又有顯著經濟效益的「金腰帶」。如今,他雖然走了,但是我們相信,人們將循著他開拓的路徑繼續前進,他的夢想一定會實現!

太行山作證——他堅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我這兒有一片樹,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條就死了。是什麼原因啊?」

4月8日上午10時,阜平縣林業局的祁嬌嬌在「桃『李』之家」微信群里發圖片問大家。

「嬌嬌的樹是一年生枝條時的大綠浮塵子產卵造成的凍害。」

晚上9時9分,「老山人」回復。

「桃『李』之家是李老師弟子們建的微信群,你看這個『李』字是加引號的。『老山人』就是李老師。沒想到,只隔一天……」河北農大生命學院教授顧玉紅一邊掉眼淚一邊說。

李保國不僅是科技攻關的高手,也是甘為人梯的良師。

他常說:「一個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堅,力量也有限。我要讓更多學生成長為紮根山區、服務『三農』的有用之才。」

30多年來,李保國先後承擔了57項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大批學生被他「趕」到田間地頭,把所學知識與生產實踐結合。

在這種手把手、肩並肩的實踐教育中,許多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了驕人的科研成績。

學生湯軼偉,在讀研究生階段進行了核桃樹枝條傷流規律研究。以前核桃樹都是冬季修剪,但這樣刀口容易流失養分。在李保國的指導下,湯軼偉經過上千次實驗,顛覆了冬季修剪的傳統做法,將剪枝時間確定在春季發芽前的20天以內,避免了因剪枝時間不當造成營養流失。目前,這一創新成果寫進了教科書。

❼ 李保國的代表論著

48. 王銘,李保國* 2009 非人靈長類動物睡眠地點的選擇與利用。人類學報,28(4)。(*通信作者)
49. 黎大勇,任寶平,Cyril C.Grueter,周岐海,彭正松,魏輔文,李保國* 2009白馬雪山自然保護區格花箐滇金絲猴夜宿地的季節性選擇。獸類學報,29(4):389-395。
50. 王程亮,齊曉光,郗文忠,朱紫瑞,邢連喜,李保國* 2008 非人靈長類個體的遷移與擴散。人類學報,27(3):256-263。(*通信作者)
51. 高翔,趙大鵬, 李保國* 2008 非人靈長類動物雌性攜抱嬰兒與嬰兒吸乳偏好的研究進展. 動物學雜志, 43: 158-164.(*通信作者)
52. 王曉衛,李保國*,馬軍正,吳曉民,肖紅,楊君英,劉宜平 2007秦嶺玉皇廟川金絲猴群2-3歲個體社會行為的性別差異。動物學報,53(6):939-946。(*通信作者)
53. 王曉衛,李保國*,吳曉民,何鵬舉,胡永樂 2007 依據取食優勢判斷秦嶺川金絲猴群OMU的等級地位。獸類學報,27(4):344-349。(*通信作者)
54. 高雲芳,王慧平,李保國 2007 秦嶺野生雌性川金絲猴糞便睾酮水平與邀配頻次的季節性變化。動物學報,52(5):783-790。
55. 齊曉光,李保國*,李銀華 2006 秦嶺川金絲猴的母系投入與生殖性別偏倚。動物學報,52(1):1-10。(*通信作者)
56. 李保國,李宏群,趙大鵬,張育輝,齊曉光 2006 秦嶺川金絲猴一個投食群等級關系的研究。獸類學報,26(1):18-25。
57. 呂九全,李保國* 2006 秦嶺川金絲猴晝夜活動時間分配。獸類學報,26(1):26-32。(*通信作者)
58. 胡松梅,李保國 2006 中國寶雞關桃圓新石器遺址中發現的金絲猴頭骨及其意義。獸類學報,26(4):417-420。
59. 李銀華,李保國*,Chia L.Tan 2005秦嶺川金絲猴一周歲內個體的行為發育。動物學報,51(6):953-960。(*通信作者)
60. 趙大鵬,李保國* 2005 川金絲猴射精標準的量化輔助。獸類學報,25(3):293-296。(*通信作者)
61. 王慧平,高雲芳,張新利,李保國 2005 川金絲猴糞尿中類固醇激素抽提方法比較。獸類學報,25(3):296-301。
62. 余曉玉,呂九全,李保國 2005 非人靈長類沖突後行為的研究進展。人類學報,24(3):249-257。(*通信作者)
63. 高雲芳、高更更、白緒祥、張新利、陳超、李保國 2005 雌性川金絲猴尿液中雌二醇與孕酮水平的季節性變化。西北大學學報,35(5):592-596。
64. 李銀華,李保國* 2004 靈長類相互理毛的影響因素、功能及其利益分析。人類學報,23:334-342。(*通信作者)
65. 齊曉光,李保國*,談家倫,高雲芳 2004 秦嶺川金絲猴群在非移動時的空間結構。動物學報,50:697-705。(*通信作者)
66. 李宏群,張育輝,李保國* 2004 非人靈長類和解行為的研究方法與內容。動物學雜志,39(3)109-114。(*通信作者)
67. 李宏群,張育輝,李保國* 2004 非人靈長類社會等級現象的研究進展。獸類學報,24(1)53-60。(*通信作者)
68. 高雲芳,王慧平,李保國 2004 秦嶺山中的川金絲猴。生物學通報,39(10):10-11.
69. 李保國,齊曉光,盧竹艷 2004 大自然的瑰寶—秦嶺金絲猴。野生動物,25(1):35-37。
70. 張鵬,李保國*,和田一雄,談家倫,渡邊邦夫 2003 秦嶺川金絲猴的一個群的社會結構。動物學報,49:727-735。(*通信作者)
71. 高雲芳,陳超,李保國*,張新利,盧新明,高更更,白緒祥,賈康社 2003 川金絲猴尿液中睾酮水平的季節性變化。動物學報,49:393-398。(*通信作者)
72. 郭松濤,余玉群,李保國*,顧正勤,吐遜江,王新軍 2003 天山盤羊秋季集群習性和日活動節律初步觀察。獸類學報,23:27-30。(*通信作者)
73. 李保國,張鵬,渡邊邦夫,談家倫 2002 川金絲猴的相互理毛行為是否具有衛生功能。動物學報,48:707-715。
74. 李保國, 張鵬 2002 中國秦嶺山脈金絲猴研究的現狀和未來目標。中國靈長類研究通訊,10(1):8-12。
75. 李艷秋,邰發道,李保國,王廷正 2002 親緣關系對棕色田鼠動情的影響。西北大學學報,32(2):207-210。
76. 李艷秋, 李保國, 孫文基 2001 龍膽苦甙的抗炎作用。西北大學學報,31:212-215。
77. 李艷秋,趙德化,潘伯榮,李保國, 孫文基,田瓊,賈敏 2001 龍膽苦甙抗鼠肝損傷的作用。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2:1645-1649。
78. 任青峰,韓淑芬,錢金財,李保國 2001 寧夏葯用脊椎動物資源的現狀、利用與保護。 西北大學學報,31(2):143-145。
79. 李保國,任保平,高雲芳,張樹義,梁冰 2000森林採伐導致秦嶺川金絲猴夏季活動范圍變化。動物學報,46(4):464-466。
80. 任保平,李保國,張樹義,李明,梁冰 2000 秦嶺金絲猴下地活動的初步調查。獸類學報,20(1):79-80。
81. 張樹義,任保平,李保國,梁冰, 王立新 1999川金絲猴群移動時的成員空間分布模式。科學通報,44(8):825-828。
82. 高雲芳,蒙世傑,劉詩峰,李保國,魏武科,何鵬舉,許振武,揚得夏 1998 川金絲猴血象和血液生物化學指標的研究。動物學報,44(2):190-194。
83. 李保國,何鵬舉,王景堂,郭斌,魏武科,胡永樂,司開闖,劉宜平 1997 秦嶺北坡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獸類區系分析。西北大學學報,27(3):235-238,252。
84. 李保國,劉建利 1996 川金絲猴體毛微元素的分析。獸類學報,16(3):188-193。
85. 李保國,李智軍,熊成培 1996 陝西獼猴的棲息地和食物組成。西北大學學報,26(1):87-92。
86. 賈志雲,李保國 1996 動物雌性個體的多次交配與適合度。西北大學學報,26:1048-1051。
87. 賈志雲,李保國 1996 動物避免近親交配的機制。西北大學學報,26:966-969。
88. 李保國,楊興中,李繼康 1996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Ⅰ 區系組成和地理分布特徵。跨世紀科學文集(姚遠,張惠民,廉振民 主編)。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pp: 332-336。
89. 楊興中,李保國, 李繼康 1996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Ⅲ 鳥類群落的組成與分布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6:1041-1047。
90. 李保國,閔芝蘭,楊興中 1995 化龍山獸類資源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5:751-754。
91. 楊興中,李保國, 李繼康 1995 華山地區脊椎動物資源特徵,Ⅱ 鳥類和獸類名錄及其資源特徵。西北大學學報,25:743-750。
92. 徐象平,李保國 1995 試論歷史時期陝西幾種珍稀動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西北大學學報,25:736-742。
93. 李保國,劉安宏 1994 靈長類家域的研究。生態學雜志,13(2):61-65。
94. 李保國,楊興中,王開峰,張小工 1992 朱鷺在陝西地理分布的變遷。生態學雜志,11(5):50-55。
95. 李保國,陳服官 1992 鼢鼠屬凸顱亞屬的分類整理。西北大學學報,22(3):339-344。
96. 陳服官,楊興中,劉詩峰,李保國 1992 陝西秦嶺西段3 種雉雞種群密度變化的研。西北大學學報,22(1):71-77。
97. 李保國,沈文君,陳服官 1989 金絲猴名稱考釋。金絲猴研究進展(陳服官,李保國 等著),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30-32。
98. 李保國,陳服官 1989 鼢鼠屬凸顱亞屬(Eospalax)的分類研究及一新亞種。動物學報,35(1):89-95。
99. 李保國,陳服官,紀維紅,肖紅 1989 中華鼢鼠和羅氏鼢鼠陰頂莖骨的比較。西北大學學報,19(1):73-76。
100. 李保國,陳服官 1987 幾種鼢鼠染色體和血清LDH同工酶電泳的比較研究。獸類學報,7(4): 275-282。
101. 李保國,陳服官 1986 鼢鼠屬Eospalax亞屬的系統發育關系及其物種形成和起源中心的研究。西北大學學報,16(3):59-65。
102. 李保國,黃洪富 1984 陝西蛇類新記錄。西北大學學報,14:125-126。 103. 李保國 2001キンシコウの野生生活。モンキー,441-442(291?292):12-15。
104. 李保國,熊成培, 李智軍 1995 中國產マヵヵ屬の分布·個體群動態,(2)秦嶺におけるキンシコゥとアヵゲザル。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報告書,4:125-137。
105. 李保國,熊成培, 李智軍 1995 中國產マヵヵ屬の分布·個體群動態,(4)陝西省におけるアヵゲザルの分布と變遷。プロ·ナトゥーラ·ファンド助成成果報告書,4:143-150。
106. 李保國,劉安宏 1994 中國秦嶺山脈北面の川金絲猴。モンキー,386(260):3-10。
107. Naoki Agetsuma, Kazuo Wada and Baoguo Li. 1994 Preliminary research of wild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 Res. 10: 49-56. (In Japa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108. Funio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1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Primate Research, 17:139.
109. Fumio Fukuda, Baoguo Li, Kazuo Wada, Onodera K. 2000 Present state of golden monkey research. Primate Research, 16:251. 1.Songtao Guo, Weihong Ji, Ming Li, Hongli Chang, Baoguo Li* 2010 The mating system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2:25-3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Xiaoguang Qi, Baoguo Li*, Paul A.Garber,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2009 Social dynamics of the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emale transfer and one-male unit success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1:670-67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3.Songtao Guo, Weihong Ji, Baoguo Li*, Ming Li 2008 Response of a group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to commercial logging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Conservation Biology,22:1055-10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4.Dapeng Zhao, Weihong Ji,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Mate competition and reproctive correlates of female dispersal in a polygynous primate specie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9:165-17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5.Dapeng Zh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evidence on foot preference ring locomotion in Old World monkeys: a study of quadrupedal and bipedal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imates,49:260-26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6.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Female social dynamic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1013-1022.(SCI)
7.Wenzhong Xi, Baoguo Li*, Dapeng Zhao, Weihong Ji, Peng Zhang 2008 Benefits to female helpers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9:593-600.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8.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Xiaoguang Qi 2008 Dominance relationships among one-male units in a provisioned free-ranging band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70:634-641.(SCI)
9.Dapeng Zhao, Weihong Ji,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Hand preference ring unimanual and bimanual reaching actions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500-504.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0.Dapeng Zhao, Xiang Ga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8 First wild evidence of neonate nipple preference and maternal cradling laterality in Old World monkeys: a preliminary study from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Behavioural Processes, 77:364-368.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1.Xiaoguang Qi, Baoguo Li*, Weihong Ji 2008 Reproctive parameters of wild female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70:311-319.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2.Dapeng Zhao, Baoguo Li*, Colin P. Grove, Kunio Watanabe 2008 Impact of male takeover on intra-unit sexual interactions and subsequent interbirth interval in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ogica, 79:93-102.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3.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7 Copulation behavior within one-male groups of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Primates, 48: 190-196.(SCI)
14.Chia L. Tan, Songtao Guo, Baoguo Li 2007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ranging patterns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aanxi, Chin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8:577-591.(SCI)
15.Songtao Guo,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7 Diet and activity budget of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Primates, 48:268-2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16.Barnaby J.Dixson, Alan F.Dixson, Baoguo Li, M.J.Anderson 2007 Studies of human physique and sexual attractiveness: sexual preferences of men and women in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Biology, 19:88-95.(SCI)
17.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Chia L.Tan 2006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Primates, 47: 374-382.(SCI)
18.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5 Female multiple copulations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0: 942-944.(SCI)
19.Dapeng Zhao, Baoguo Li*, Yinhua Li, Kazuo Wada 2005 Extra-unit sexual behavior among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6:172-176.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0.Huiping Wang, Yunfang Gao, Baoguo Li 2005 Seasonal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proctive behaviors of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21.Yunfang Gao, Huiping Wang, Baoguo Li 2005 The change of fecal gonadal hormone contents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reproctive behaviors of fe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 Molecular & Integrative Physiology 140 (2):268.(SCI)
22.Songtao Guo, Baoguo Li*, Chia L.Tan 2004 Determinants of ranging behavior in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36.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3.Huiping Wang, Chia L.Tan, Baoguo Li, Yunfang Gao 2004 Resident-male replacemen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424.(SCI)
24.Yinhua Li, Chia L.Tan, Baoguo Li * 2004 Social play in infant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390. ( *Corresponding author)(SCI)
25.Chia L.Tan, Baoguo Li, Dapeng Zhao 2004 What』s sex got to do with it?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exual behavior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Folia Primatol 75(suppl):27.(SCI)
26.Chia L.Tan, Peng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Kazuo Wada 2003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Primatology, 60 (supplement 1):144. (SCI)
27.Baoguo Li, Ruliang Pan, Charles E. Oxnard. 2002 Extinction of snub-nosed monkeys in China ring the past 400 yea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imatology. 23:1227-1244. (SCI)
28.Baoping Ren, Shuyi Zhang, Lixin Wang, Bing Liang, Baoguo Li. 2001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age-sex classes in a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Folia Primatol 72:96-99. (SCI)
29.Baoguo Li, Pengju He, Xingzhong Yang, Wuke Wei, Baoping Ren, Junying Yang, Kaichuang Si and Yiping Liu. 2001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and a proposed conservation strategy for the species. Biosphere Conservation. 3 (2): 107-114. (SCI)
30.Baoguo Li, Chao Cheng, Weihong Ji and Baoping Ren. 2000 Seasonal home range changes of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Folia Primatol 71:375-386. (SCI)
31.Baoguo Li, Baoping Ren and Yunfang Gao. 1999 A change in the summer home range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in Yuhuangmiao,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269-273. (SCI)
32.Shuyi Zhang, Baoping Ren and Baoguo Li. 1999 A juvenile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predated by a Goshawk (Accipiter gentilis)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Folia Primatol 70: 175-176. (SCI)
33.Zhang Shuyi, Ren Baoping Li Baoguo, Liang Bing and Wang Lixin. 1999 Spatial pattern in the foraging group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44 (15): 1369-1372. (SCI)
34.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9 23 years research of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Zhou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China. Asian Primates Journal, 1(2):19-23.
35.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9 Do deposed alt mal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roam as solitary bachelors or continue to interact with former band members? Current Zoology, 55:235-237. (*Corresponding author)
36.Dapeng Zhao, Xiaowei Wang, Kunio Watanabe, Baoguo Li* 2008 Eurasian blackbird predated by the wild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Integrative Zoology, 3:176-179. (*Corresponding author)
37.Jiuquan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Prolonged carrying of a dead infant among the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3:175-178. (*Corresponding author)
38.Jiuquan Lv, Dapeng Zhao, Baoguo Li* 2007 Homosexual mounting within one all-male juvenile unit in wild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7:14-17. (*Corresponding author)
39.Peng Zhang, Baoguo Li*, Kunio Watanabe 2006 Use of forest strata by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spring and winter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Acta Zoologica Sinica, 52:429-436. (*Corresponding author)
40.Wang Huiping, Chia L.Tan, Gao Yunfang, Li Baoguo 2004 A Takeover of resident male in the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in Qinling Mountains. Acta Zoologica Sinica, 50:859-862.
41.Baoguo Li, Zhiyun Jia, Ruliang Pan, Baoping Ren. 2003 Changes in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in China. In: Primates in Fragments: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 (ed. by Laura K. Marsh). Kluwer Academic/ Plenum Publishers, N.Y., 29-51.
42.Baoguo Li, Peng Zhang, Kunio Watanabe, Chia L.Tan, Fumio Fukuda, Kazuo Wada 2003 A dietary shift in Sichuan snub-nosed monkeys.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23:358-360.
43.Baoguo Li, Ruliang Pan. 2002 Disappearance and diminishing distribution of the snub-nosed monkey (Rhinopithecus) in China. Australasian Primatology, 15:3-4.
44.Fumio Fukuda, Kazuo Wada, Baoguo Li. 2002 Social organization of golden monkeys (Rhinopithecus). Anthropological Science, 110:88.
45.Li Baoguo and Yang Xingzhong. 1994 Recent development in studies of Sichuan golden monkey in Qinling Mountains. Chines, e Primate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News, 12(3): 4.
46.Li Baoguo, Cheng Fuguan, Luo Shiyou and Xie Wen. 1993 Major categories of vocal behavior in wild Sichuan golden monkey (Rhinopithecus roxellana). Acta Theriologica Sinica, 13(3): 181-187.
47.Li Baoguo. 1992 On the wildlif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aanxi,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Symposium of Ecation and Science for Maintaining Biodiversity, Basel, Switzerland, pp:110-113. 李保國 何鵬舉 主編2007 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西安。
111. 鄭生武, 李保國 主編1999 中國西北地區脊椎動物系統檢索與分布。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
112. 陳服官,劉詩峰, 李保國, 楊興中, 羅時有, 解文治 1989金絲猴研究進展。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西安。
113. 鄭生武, 李保國 等編著 1994 中國西北地區珍稀瀕危動物志。 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北京。
114. 閔芝蘭, 姚建初, 許樹華, 李保國, 常秀雲 1991 陝西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 北京。
115. 張榮祖,陳立偉,瞿文元,Chris Coggins 主編,李保國等參編 2002 中國靈長類生物地理與自然保護: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北京。
116. 全國強, 謝家驊 主編,李保國等參編 2002 金絲猴研究。上海科技摙育出版社,上海。
王瑪麗、邢連喜、張國昌主編,楊茂生,李保國,王永智,張躍進副主編 2004 陝西化龍山自然保護去綜合科學考察報告。西安地圖出版社出版,西安。

❽ 2020年李保國先進事跡材料2篇

李保國事跡材料【篇1】

李保國,男,1958年生,河北武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81年2月,畢業於河北林業專科學校,2004年畢業於中南林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李保國是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技特派員、燕趙楷模、省管專家,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我國知名經濟林專家,山區治理專家。

4月10日凌晨4時,李保國心臟病突發,經搶救無效不幸去世,享年58歲。

1981年2月,李保國畢業於河北林業專科學校,畢業後留校任教。正逢學校決定在太行山區建立產學研基地,李保國作為首批課題攻關組最年輕的成員走進了太行山。李保國跟課題組的同事們選擇了極度貧困的邢台市前南峪村作為開發試點,前南峪村在李保國的指導下開始爆破整地嘗試。

1983年,他和妻子帶著不滿一周歲的兒子,離開大學校園走進太行山。

1986年,李保國隨國家重點攻關課題「太行山高效益造林綠化配套技術研究」,進入了人煙稀少的保定易縣望隆村。結合易縣望隆村與邢台縣前南峪村的情況,為了解決太行山低山區土層雹土壤瘠雹乾旱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年年造林不見林的重大難題,李保國在望隆村和前南峪村進行了爆破整地技術研究。

1990年,整套石質山地爆破整地技術體系完成。

從1999年開始,在最難開發的太行山乾旱丘陵崗地,李保國和課題組成員選取臨城縣的鳳凰嶺,確立了「聚土集水」的開發策略,選種薄皮核桃。李保國每天起早趕晚冒著隆冬寒冷的西北風,不顧滿身寒霜、泥土和掛衣服的鬼針刺,踏遍沒有道路、滿地亂石、荊棘叢生的荒崗,調查十幾萬畝荒崗的植被、土壤、地質等情況,並制訂了開發規劃,完成「乾旱丘陵崗地核桃高效栽植技術」、「優質薄皮核桃新品種——『綠嶺『選育」等研究課題,創造「一年栽樹,兩年結果,三年有產,五年豐產,畝產500斤優質核桃,畝純收益萬元以上」的奇跡。

2009年開始,在平山縣葫蘆峪,李保國把山區「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技術做成了標准化模塊,指導園區連片高規格治理荒山3萬多畝,探索「大園區、小業主」的園區經營機制,創建了我省山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樣板。

,在南和縣,他開始了紅樹莓種植技術的研究,建立了全國第一家紅樹莓組培中心。

紮根太行35年,李保國每年在山裡「務農」的時間超過200天,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示範推廣總面積達到了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3億元,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4月9日,李保國去世的前一天,他還在石家莊主持了河北省山區蘋果、核桃、特色雜果產業技術創新與示範體系建設3個項目的驗收會。

李保國主要從事山區開發治理和經濟林栽培技術研究,先後完成山區開發研究成果28項。他在當地推廣了36項林業技術,累計應用面積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產值35億元,純增收28.5億元,建立了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多個全國知名品牌,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先後培育了「全球生態環境建設五百佳」提名獎典型——邢台縣前南峪村、全國科教興村先進典型——內丘縣崗底村和全國農業標准化示範基地——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等先進典型,打造了「漿水」牌板栗、「富崗」牌蘋果和「綠嶺」牌核桃等全國知名品牌產品,他所推行的「綠嶺薄皮核桃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被認定為國內首創。他主持了「太行山石質山地爆破整地造林技術」、「太行山高效益綠化配套技術研究」、「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優質無公害紅富士蘋果配套栽培技術研究」、「太行山核桃優良品種選育及產業化技術開發」等國家、省部級科研課題,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9項,其中榮獲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李保國事跡材料【篇2】

4月12日,李保國遺體在保定火化。4月11日,河北省邢台市臨城縣、內丘縣分別設立分會場,為李保國召開追悼會。

內丘縣崗底村黨總支書記楊雙牛在崗底村追悼會上哽咽著為李保國致悼詞:

「我們不能忘記,李老師心系崗底村民,把他的畢生精力奉獻給了崗底人。我們的糧囤里、腰包里,都滲透著他的心血和汗水。

「不能忘記,您把自己變成農民、把農民變成了專家,崗底200多名果農成了您。您給了村民『金剛鑽』,使崗底人技術服務800里太行,吃上了科技飯。

「不能忘記,您是大學的教授,在崗底人眼裡您是老師,又像鄰居,吃百家飯、進百家園,20年和村民摸爬滾打在一起,您已變成了崗底的一個勞力。

「不能忘記,您一生惦記的是崗底人,唯獨沒有您自己。您走的前5天還在謀劃以崗底為核心的50平方公里太行生態大花園、蘋果袋、蘋果深加工項目。您天天超負荷工作,多少人看到您已體力不支,勸您注意休息,您總是說脫不開,還拚命把額外的責任扛在肩上。」

李保國突發心臟病離世,崗底村的代表第一時間在他的靈前放上5個最大最紅的「富崗」蘋果。他們告訴《中國綠色時報》記者,這是李教授帶領他們按照128道工序種出來的一級果。

在臨城縣的綠嶺山莊,年屆76歲的王大娘在4月12日凌晨早早起床,用長滿老繭的雙手掰開薄皮核桃,取出其中的「分心木」,用火在門前核桃樹下點燃。老人說:「李老師教會俺們全村人種核桃,讓俺們富了,我這白發人送黑發人,捨不得呀。老輩人說分心木可以安神,讓李老師好好安息吧。他對得起俺們太行老區的農民,俺們沒有照顧好他。」

如村代表、王大娘一般,太行山區的農民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來緬懷給他們帶來財富的「太行財神李保國」。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作為 河北農業大學 「太行精神」堅定的執行者,留校任教的李保國蹲點太行山,紮根太行山,一干就是30年。

30年來,他紮根太行山區,所有的論文都是出自太行的一手材料,探索出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山區脫貧新模式。他創新了太行山板栗、蘋果、核桃栽培等技術體系,培育出「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多個全國知名品牌,實現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走出了一條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貧新路。

30年來,他主要以太行山區的10多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為據點,累計培訓農民9萬餘人次,示範推廣種植面積1080萬畝。他獨創128道蘋果生產管理工序,讓村民像工人生產標准件一樣生產蘋果。他指導「富崗」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11個縣(市),帶動7萬多農民走上致富路。

在今天的太行山區,提起「李保國」3個字,萬千果農人人點贊。李保國的電話被農民們寫在牆上、記在心裡,技術不懂隨時說,家長里短啥都講,甚至有的農民家裡娶媳婦都要讓李教授給「掌掌眼」。

記者在20年間曾幾十次采訪李保國。從他2000年在臨城荒山上開山破土、掏石換土墊雞糞,到他把這里的薄皮核桃賣到每公斤128元;從他動員贊皇縣鮑家灘的農民給櫻桃疏花疏果,到他指導這里的農民把櫻桃園改成採摘園,畝收入過萬元;也曾陪同他到內丘的崗底村,拍過他教導農民進行蘋果樹下管理的照片,也看到他讓農民砍掉蘋果樹上的背生枝和農民吵起來的場面。2011年,《中國綠色時報》曾以半個版的篇幅以《財神教授走遍太行》為題對李保國的事跡進行重點報道。

李保國的認真、肯干、實干,在太行山區處處有名,得到了各方的認可。追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各級黨委、政府官員認可他,得到實惠的農民認可他,學到真本事的學生認可他。就如同 河北農業大學 校長、李保國的同學王志剛所言:「單是山區土質治理,保國同志和他的團隊就整整研究了十幾年。他起早貪黑,白天跑遍山上的溝溝坎坎,晚上挑燈夜讀、分析數據,尋求破解之道,使前南峪從荒山禿嶺變成了『太行山最綠的地方』之一。」

李保國長得像農民、穿著像農民,以農民為友、做事考慮的是農民利益,始終把服務農民、服務農業、服務企業作為公益事業來做,不但不從企業、農戶處拿錢,不佔一點股份,而且很多時候,下鄉往返的路費、請專家前來培訓的費用,他都是自掏腰包。

在聽到李保國去世的消息時,太行山區的許多農民都痛哭失聲。在他們心中,李保國早已是他們的親人。

李保國的夫人郭素萍說,「老李該得到的都得到了,得到了上級部門的榮譽,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得到了太行山區人民親人般的關懷,他雖然失去了生命,我希望他的笑留在太行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