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電影活著真好在線觀看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電影活著真好在線觀看

發布時間: 2022-12-29 01:36:51

① 導演管虎他所有的作品(電影和電視劇)都有哪些啊

電影作品
1992《頭發亂了》 1996《浪漫街頭》 1999《再見,我們的1948》 2002《西施眼》 2009《鬥牛》 2009年《誰動了我的幸福》 2011《殺生》 2011年《八百壯士》 2012年《虎烈拉》
電視電影
1997《超級城市》之《夜行人》 2000《上車,走吧!》 2008《誰動了我的幸福》 2012《殺生》
電視作品
1995《牌坊之南方女人》 (上,下) 1996《咱老百姓》——《昨天的哨音》(上,中,下) 2001《黑洞》30集 2003《7日》28集 2003《冬至》36集 2005《生存之民工》32集 《黑洞》
2005 《卧薪嘗膽》41集 2007《第二面》26集 2008《活著,真好》44集 2009《沂蒙》42集 2009《外鄉人》43集 2011《女子軍魂》32集 2012《火線三兄弟》40集

② 讀余華——《活著》真好

再讀余華,突覺:《活著》真好。

封面是黑色的,標題「活著」是白色的,而作者「余華」是紅色的。也許生活非黑即白,而生命的熱血註定鮮紅。

如果不是因為友人賜書,我也不知我何時才會捧起這本義大利格林扎納. 卡佛文學獎的名著《活著》。

擇一個內心清凈得一塌糊塗的周末下午,花上五個小時的專注,去凝聽這個滄桑男人對於生命最質朴和原始的解讀。縱是淚滿襟,縱是沉溺在這痛苦卻又悲壯的漩渦里無法自拔,以至於直至看完它的電影版,才覺心願已了。當夜色拉開帷幕,當百家燈火點亮,才恍如從夢中驚醒和透了一把氣。

一部貧農的血淚史,即使沒有太多刻意煽情,可戳心戳肺得教人難以自拔。福貴在他扮演的一生的角色里經歷各種變遷,隨著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革,他也在不停經歷著親人的生死離別。第一人稱的簡單質朴描述,故事的代入感,讓人身臨其境。有慶、鳳霞、家珍、二喜、苦根的接二連三的意外死亡。每一次生死交織,簡單深刻,悲愴激勵。在如此悲慘的故事下,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境界或奇跡。

通篇血與飢的元素,顯得有些暴力和殘忍。戰場上的血與犧牲、有慶的獻血身亡、鳳霞的產後大出血、二喜的工地流血致死......可能這就是命運賦予福貴一生的色彩。「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以後啊,就是共產主義啦,就天天吃餃子,天天吃肉啦。」福貴跟有慶的這一段對話,也是仍然讓人回味且心顫。如果我出生在那個大時代背景,可能我就是那個天天惦記吃餃子吃肉的有慶。

相信,閱過此書的人,都會從故事中窺見自己的世界,而我從福貴和那個時代中,卻看到了任何困難都壓不倒的中國人民的精神,一種知足,一種隨遇而安。大紅綢布的拉起,皮影戲背後的微笑,煉鋼房下的吶喊,戰場上的取巧與對於生存的追逐。相比之下,當代人在錦衣玉食的高樓大廈里,則顯得多麼渺小。

看完小說,再看了一遍電影版,各有優好,各有遺憾。小說最後淪為了福貴一個人的孤獨終老,電影仍然擁有一家四口活著的希望。但個人覺得,小說更寫實,更直逼人心,更有時代階級感。也難怪,這部電影曾被淪為禁片。張藝謀執導的精華也許我並未能參透,被刪減的一些橋段,於我,是遺憾。

余華曾寫到:「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縱使,註定了在旁人眼裡,福貴的活著,本身就是一個悲劇。而從福貴的角度,他確是當之無愧的人生贏家。文末,他與一頭叫福貴的老黃牛收場相互作陪,許是看盡這世態炎涼,但卻早已活出人生的光榮和高尚。「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著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似懂非懂卻又意境悠遠,這樣一派安詳和諧的環境、絕望中透露出生活的勇氣及依然於世的喜悅,讓人堅信,黎明的光終會到來。

生活本就是一趟平淡的取經之旅。從來沒有不仁的天地,從來沒有無知的過客。世界對我們從無背叛或有失公允。該來的依然會來。我們不因當下的不滿或不快而去對這個世界加以抱怨,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比我們仍不幸的人,無可計數。

我的生活中也經歷過這樣的翻版福貴。一位叔叔,幼年出生失去雙親成為孤兒寄人籬下,中年娶妻生子原以為會過上好生活,殊不知妻子突然身患精神病失散多年如今不知生死,唯一的兒子也在11歲時不幸溺水身亡。他辛勤養牛耕田,我也從不見他的生活有多悲愴。如今,老年的自己,開起了加工廠,仍是積極的樂天派。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活的選擇權在於你,你既可以把它變為故事,也可以把他變為事故。人為什麼而活著,不是為了其他活著之外的事物,而是為了活著本身。福貴的堅韌意志從未被世俗與不幸所剝奪,他時而臉上的一臉傻笑,這給予了我一個對於生活意義最樸素的答案。人生沒有那麼多結果和意義,而還是那句,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經歷和意義,這就很好。

在漫長的生命中,我們除了過好自己的人生,其餘一切皆為背景。在真正星辰下流出的光芒,遠多於這世間的凡塵。

作為這凡塵中的一粒,我會依然帶著對這個世界的一些奢望、一些享受、 努力而豐富地,活著並發光。

③ 蔣小涵演過什麼電視劇

蔣小涵演過的電視劇有如下列表:
《七年之癢》
飾演韓冰
導演
張軒南
主演
李好, 華少, 文清

《青海花兒》
飾演童素雲
導演
安戰軍
主演
何琳, 果靜林, 張璇

《特殊使命》
飾演余雪瑤
導演
彥少追
主演
李光潔, 周揚, 張靜

《超臨界》
飾演袁童芳
導演
潘欣欣
主演
劉曉慶, 劉詩詩, 王茜華

《畢業時刻》
飾演劉美曦
導演王靜
主演
舒硯, 張默, 王學圻

《女人之家》
飾演紅紅
主演
張凱麗, 陳寶國, 劉蓓
演員介紹:
蔣小涵,1982年2月14日生於北京,中國內地女演員、主持人,畢業於曼徹斯特大學。
1989年出版第一張演唱合輯《進軍90》,之後共發行了8張個人演唱專輯。1991年參加歌劇《黨的女兒》演出。1993年和1998年參加了兩次中央台春節聯歡晚會。1999年拍攝情感電視劇《女人之家》。2007年拍攝諜戰劇《特殊使命》和青春劇《青春節拍》等電視劇。2010年7月9日蔣小涵獲得了「海龜環保大使」榮譽稱號 。2011年出演愛情電影《搖擺de婚約》 。2013年出演青春電影《青春派》。

④ 交通警察里的吳小麗伴演者李婷還演過哪些電視電影還有她的簡介,詳細點

人群中,如果你與李婷擦肩而過,幾乎不會意識到她是一個演過數十部電視劇的女演員。她不屬於那種嬌艷動人、柔情百媚的女人,生活中的她很朴實,常常素麵朝天,內在的安靜讓她透露出一種簡單的明媚。她與蔣雯麗、許晴是大學同班同學,她現在是六歲孩子的媽媽,歲月帶給她成長的陣痛與喜悅,然而,眼前的她神情依然清澈、透明。若不是內心平靜若水的女子,不會擁有這般的淡定。

初識李婷,如幽蘭綻放。

河流中的魚兒

生命猶如一條奔涌不息的河流,我們彷彿是河水中隨波逐流的魚兒,不知道下一站會飄向何方(blog)。

李婷出生在湖南,父母都是省委領導,從小在省委家屬大院長大,她的家庭是一個相當傳統的家庭。年少的她心中從來就沒有想到長大後會做演員,她夢想成為一名記者或者是律師。後來陰錯陽差來到了北京電影學院(blog)表演系,踏入影視圈。

大二的時候,《外來妹》劇組來學院挑選演員,導演被眼前這個有點倔強、有點脾氣的女孩子吸引了,這部戲也成為李婷演的第一部戲。在劇中,她扮演扮演阿芳,一個被貧困折磨得狡猾、勢力而潑辣的女孩子。以李婷當時的人生閱歷要想真正駕馭這個角色還是有很大難度的,畢竟當時她剛剛20歲,阿芳的人生是她從來就沒有感受過的。也許,真的是老天對她的偏愛,她遇到了一個好導演,還遇到一個好姐妹——陳小藝(blog)。李婷說,小藝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員,臉上永遠是幸福的表情,和她在一起合作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她感覺當時完全是導演推著往前走,忘記了是怎麼超越自己的,就在那種艱難的表演中,阿芳在她的表情中居然獲得了生命。阿芳這個角色在當時也獲得觀眾的認可,在社會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李婷也因此開始被更多的人關注。後來有了《英雄無悔》中端莊的舒月,《大江東去》中自尊的蘇婷,《血濃於水》中個性極強的於思華,《利益與代價》中忍讓平靜的曹思琪……每一個人物都是如此的迥異卻又充滿了悲情,她在不同的人生中穿梭往來。

文字中舞蹈

演則優,優則導的女演員在演藝圈往往被看成才女,前有徐靜蕾(聽歌,blog),後有導演系就讀碩士的趙薇(聽歌)。對於寧靜的李婷來講,她坦然她不適合做導演也從來沒有想過,但是她喜歡與文字打交道,喜歡在文字中靜靜地聽著心靈的跫音。她現在已經寫了兩個劇本,一個是《活著真好》,一個是《再見陽光》。《活著真好》是一個20集的電視劇,已經由管虎拍攝。講述了一個家庭中的三個女人,由於疾病家族史的遺傳,人近中年的時候,同時患了乳腺癌,演繹了她們在疾病面前的種種遭遇和各自不同的生命軌跡。。

寫這個劇本的時候,她自己剛剛經歷了一次很大的手術,在度過了人生中最寂靜的日子,對生命本身有了純粹的發自內心的感觸,於是她想寫一個關於人與疾病的題材。她想到了女人、癌症,於是女人與乳腺癌就這樣的牽連在一起了。原來這個本子叫《再見,醫院》,但是後來在拍攝中導演認為那樣太陰郁,改成了《活著真好》。

「每一個女人的心中都會想依賴一個男人,而失去乳房是很多女人不能接受的,她們的反應遠遠超過了男人對此的反應,她們感覺在老公面前失去了吸引力,甚至不敢面對原來的家庭生活。很多女人沒有意識到生活中還有很多更美好的事情。女人自己本身要自愛,男人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當時,她采訪了50多個患有乳腺癌的病人,在與她們的接觸中,她感到真正把她們打垮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內心的恐懼,這種恐懼不是來自死亡,而是來自女人的第二性特徵的喪失。

「我有一種很強的沖動,必須要寫一個女性題材的電視劇」。

李婷是一個很感性的人,從這樣一個題材的選擇上看,可以發現,她骨子裡又透著一種剛毅,「女人必須學會自愛,如果你自己都不會愛自己,你怎麼去愛別人?」經歷過情感挫折,疾病折磨的她對人生有著自己深刻的體會,這讓她對身邊的每一個女性朋友都格外的友好,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講,女人之間更應該學會互相愛護。

⑤ 張藝謀《活著》影評 快!!!!! 好的原版加分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陪伴下活著

福貴背著有慶說,雞長大了變羊,羊長大了變牛,牛長大了到共產主義了。。。。。。
這么滑稽的解釋,這么可愛的父子的對話,在《活著》里樸素地滲透出來,那麼真實地展現著那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的社會文化,時代印記。
福貴從一個上流的公子淪為下層的貧農的這一過程,所經歷的磨難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他看著自己的家人一個個離開自己,直到最後孤苦伶仃。
總覺得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烙印,更是一個人在經歷了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磨難後對生活,對生命的理解。就是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殘酷的現實,無奈的生活。 亦如余華在《活著》的自序中說的,「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無論生活給了我們多大的痛苦與磨難,都要以一顆平靜的心去對待,懂得享受生活,珍惜生活,用心的、努力的活著。
電影中反復提到兩個字「活著」,活著真好,人只要活著,對家人,對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影片給我們展現了一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那個時代的農民家庭。這里沒有控訴什麼,沒有要反抗什麼,沒有埋怨什麼,中國最被人看不起的農民默默地在那個時代里承受著一切,努力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福貴分不清自己的行為到底是在做什麼,什麼是革命,什麼是走資派,什麼是尊嚴,他都不知道,這個人,就只求生存。這個人,在歷史的巨變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
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么無聲無息地繼續活著。
生命只是活著,靜靜的活著…
《活著》就像一部史詩,訴說著在那個紅色文化大潮下的個人和家庭的命運,隱隱露出一絲悲憫情懷與傷感,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影片的結尾也許不像小說那般慘烈,但也頗引人深思。
福貴的一生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有如中國社會的變遷過程。影片中的絕望、無助、無力慢慢的轉變著,變為中國人在艱難生存狀態下的忍受。活著就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余華曾在小說的序言里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著。
「小雞長大了就是鵝,鵝長大了就是羊,羊長大了就是牛」「那我就可以騎牛了」「到那個時候饅頭就可以開上火車,飛機了」「到那時候,咱日子就會越來越好了。」饅頭長大了,就趕上好日子了。。。。。。

⑥ 活著影評

活著 影評

從原著來講,作者是通過福貴的回憶來敘述的。作者在一個窮極無聊的下午,碰到了福貴和他的牛。然後一段段故事從這個看似平凡的老農嘴裡講出來。國民黨抓丁,文革,疾病,死亡。福貴的親人一次次離開他,最後只剩一頭老牛。鳳霞先聾啞,然後有慶獻血而死,鳳霞大出血死了。女婿也被砸死。老婆家珍等於被餓死的。孫子苦根是被豆子撐死的(太餓了)。經過一次次死亡的考驗,老人以一種超脫的姿態活在世上,沒有怨天尤人,沒有尋死覓活,他心裡的親人沒有死,都陪伴著他,他在回憶,繼續有努力快樂地活著。他把他的一生,講給作者聽,竟然有些像一個哲人,但他的的確確是一個普通再也不能普通的農民。
電影里的活著要比小說輕鬆些。張藝謀加了一些諷刺的東西。例如:救風霞的教授因為太餓被饅頭噎著,而不能去動手術,眼睜睜地看著鳳霞被紅小兵們弄得大出血死亡,還有加了福貴靠皮影吃飯的情節。導演完全理解了原著,並在影片中注入自己的東西。活著這部電影非常的長。整個看電影的過程我反反復復的咀嚼著兩個字「活著」,活著真好,人只要活著,對家人,對朋友就是安慰,就是支柱。
第一次感覺到活著好是在福貴被抓丁,國民黨大撤退。福貴的戰友都被打死了,沒有吃的,什麼都沒有。福貴只想跑回家,看看家珍和孩子。當福貴舉手向解放軍投降的時候,使人心裡喊出了「活著就好」。不管怎樣活著,都要回家看看。
第二次心裡喊出活著,是在龍二被槍斃的時候,福貴嚇得尿了褲子。葛優演得棒極了。真棒那一段聽到槍聲的時候。如果不是福貴賭輸了祖傳的房子,那槍斃的就是地主福貴了。能活著看到老婆孩子就是好。
第三次是有慶死了,被車撞死的(書上更慘,是輸血輸多了,輸死的,無辜的生命被愚蠢的官僚主義害了MD)福貴看到血肉模糊的有慶,家珍哭得死去活來。後來那個春生被打成反革命,要自殺,來找福貴道歉,福貴和家珍都原諒了春生。家珍最後沖春生喊「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令人感動的質朴的感情。心地善良的中國農民。他們沒有很好物質和精神生活,卻有最純朴和實在的心地。
第四次是鳳霞死了。導演在這里大大的諷刺了一下,竟然讓教授被饅頭噎著(真能想出來)電影沒有演到雙喜,苦根,家珍的死亡。導演在最後出現了一家人在一起的場面。
余華的《活著》通過福貴的敘述有些超脫的感覺;而電影則有種入世的味道,是張藝謀拿了一個諷刺的筆,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生離死別,風風雨雨的那個時代的農民家庭。這里沒有控訴什麼,沒有要反抗什麼,沒有埋怨什麼,中國最被人看不起的農民默默地在那個時代里承受著一切,努力地過著自己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嗜賭如命的紈絝子弟,把家底兒全輸光了,老爹也被氣死了,懷孕的妻子家珍帶著女兒鳳霞離家出走,一年之後又帶著新生的兒子有慶回來了。福貴重新開始了自己的生活,和同村的春生一起操起了皮影戲的營生,卻被國民黨軍隊拉了壯丁,後來又糊里糊塗的當了共產黨的俘虜。他們約定,一定要活著回去。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平安回到家中,母親卻已去逝,女兒鳳霞也因生病變啞了。
一家人繼續過著清貧而又幸福的日子。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說:「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文革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說「外面涼,屋裡坐吧。」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著!」
後來鳳霞認識了忠厚老實的二喜,兩人喜結良緣。然而不幸總是不肯放過福貴一家。不久鳳霞生下一子,自己卻因難產而死。鳳霞的兒子取名叫饅頭,聰明可愛。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福貴的妻子家珍在影片中始終是一個傳統婦女的形象——勤勞、善良。她的思想中的封建團圓觀念的根深蒂固程度更甚於福貴,她為了兒子的將來離開了好賭的福貴,卻也在得知丈夫改過自新後主動地歸來。這種行為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反映了家珍對丈夫及其家庭的忠誠,另一方面卻從她對福貴抱有依戀、不離不棄的單純想法中折射出封建觀念中「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盲從思想。
不過,在封建社會,婦女因為缺乏獨立的經濟來源,被迫困守夫家,也有迫於無奈的因素。家珍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於更好地配合福貴的良民形象,家珍與福貴的本性相似,思想覺悟也在同一水平,只是兩人一張一合,互為平衡、補充,構成一條有矛盾,得以推動情節發展,但沒有根本沖突,得以保留家庭溫馨的氛圍的線索。
電影《活著》場景
作為風雨同舟的妻子,家珍一直是福貴「活著」的一條重大精神支柱,有慶、鳳霞、饅頭都只是遠方的希望,但家珍這個相濡以沫的愛侶的位置卻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在小說原著中,作者最後還是無情地摧毀了這個福貴賴以慰藉的心靈港灣。
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就這么無聲無息地繼續活著。幕後資料這是一個非常美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觀,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小人物在巨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
雖然是大背景下小人物的平凡生活,但卻栩栩如生,將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生活及生存狀態表現的淋漓盡致,而主人公的命運最終讓是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