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偽裝催眠師電影在線播放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偽裝催眠師電影在線播放

發布時間: 2022-09-25 08:54:48

Ⅰ 哪裡可以看電影催眠大師呢

《催眠大師》帶領人們進入催眠這個神秘的行業,徐崢扮演的心理醫生其實自己酒駕害死朋友得了心理疾病,莫文蔚飾演的更為厲害的催眠

師偽裝女病人接近徐錚,對徐崢清醒催眠治好了徐崢。

Ⅱ 《催眠大師》︱誰是真正的大師

題記:

除非你自己,願意被治療,否則,誰也治不了你的心病。

(一)

在聊這部電影之前,先來說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有一個心理治療師,他給每個來看病的患者都說,你不是親生的。所以,你才有這么多心理障礙。

有的人,會相信。有的人,會懷疑。

後來,這個心理治療師碰到一個較真的人。他不相信自己是領養的,他堅信他是親生的。

為此,還專門去醫院做了親子鑒定。並把親子鑒定表拿給心理治療師看。

結果,讓人非常意外。原來,這個心理治療師自己不是親生的。

聰明的你,可能猜到了,我今天所要介紹的電影,與心理治療師有關,與原生家庭傷害有關,與創傷應急症有關,與反治療反催眠有關。

也算老電影了,2014年4月29日上映。由徐崢和莫文蔚主演。兩位主演,大家都太熟悉了,這里就不浪費筆墨來介紹了。

倒是導演陳正道需要說說,他是台灣人,著名導演,製片人,編劇,藝術指導。

他拍的懸疑恐怖片較多,比如,《秘密訪客》,《摩天大樓》《記憶大師》等。

而,他憑借這部懸疑恐怖片《催眠大師》獲得第十五屆華語傳媒大獎最佳導演提名、最佳編劇提名。

那麼,這部電影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非常簡單,不過是講一個心理治療師和美女病人「治療」的經過。

只是,在這個「治療」過程中,增加了很多不堪回首的往事。心理治療師深刻剖析病因,用一些療愈語言與畫面,卸下病人「偽裝」與「重負」,走出悲傷的故事。

電影開場,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專家徐瑞寧(徐崢飾演)在某高校講課。

他講了一個生動悲催的案例,把一個母親從痛苦的往事拯救了出來。

他用的就是恍惚催眠,無疑,他就是催眠大師。對下面學生的問題,也解答的妙趣橫生。

然後,鏡頭一轉,他曾經的導師方教授(呂中飾演)來找他。交給他,一個特別「棘手」的病人任小妍(莫文蔚飾演)。他非常自信,毫不推辭接受了挑戰。

電影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兩人的談話,也可以說是心理博弈。

因為,增加了一些恐怖元素,第一遍看的時候,有點怕。第二遍看的時候,已經知道了結局,可,還是怕。

怕什麼呢?這就要說到電影色彩運用。這部電影色彩是偏冷色調的,灰暗,黯淡。再加上一些刻意「製造緊張」氛圍的音樂,讓你很快被帶入劇情,別說看兩遍,每次看都怕啊。

敢把男女主角談話拍成一場電影,還拍出創意的,除了西班牙電影《看不見的客人》,就屬這部了。

在《看不見的客人》中,是女律師和犯罪嫌疑人談話。

在這部電影中,則是心理治療師和病人的「較量」,一來一往,不亞於「刀槍劍戟」的激烈碰撞。

(二)

病人任小妍,是孤兒,六歲被一對夫婦領養。清高,聰慧,孤傲。

看過很多心理醫生,對心理醫生的治療套路,極為熟悉。

她的問題是能看到「死去的人」。

這個世界,就沒有鬼,這是常識。那,她為什麼會看到鬼?是幻想?是妄想?

我們的心理治療師徐醫生對病人開始了啟發式談話與傾聽,也可以說是恍惚催眠。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鏡頭不斷閃回,來復原病人任小妍所遭遇的「奇葩」故事。

由玻璃彈珠到鄰居死去的老人,坐公交車遇到詭異司機及穿紅衣女孩,由孤單女孩到她被父母領養,後又遺棄的遭遇,等等。錯綜復雜。

故事,前四十分鍾,造成一種「迷霧」,使得我們觀眾都以為病人是任小妍。

其實,則相反。

真正的催眠大師是任小妍,她的真名是顧潔,她根本就是一個假扮的「病人」。

電影開場,我說了徐瑞寧醫生擅長恍惚催眠。而,這個顧潔,則對清醒催眠非常有研究。

在徐醫生對病人任小妍催眠治療過程中,徐醫生的恍惚催眠並沒有使任小妍說出自己真正身份。

而,顧醫生的清醒催眠,使得徐瑞寧回到了過去,不堪回首,痛如刀絞的往事中。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無法訴說的辛酸與痛苦。或者不會表達,或者不想表達,或者不知在什麼地方表達。長久淤積在心,不就有問題嗎?手機都有隨時清理空間,何況人心?

大約電影進行到四十七分鍾時,任小妍開始「反催眠」。在不斷閃回鏡頭中,我們看到徐瑞寧被任小妍推進湖水中。

清醒之後,徐瑞寧怒火中燒,沖任小妍大喊:你到底在搞什麼鬼?

所有的劇情反轉,前面一定會有鋪墊,不然,我們觀眾會覺得莫名其妙。

下面,我們來捋一捋細節:

第一,電影開始13分鍾,方教授打開車門坐到徐醫生的副駕駛座時,徐醫生有點遲疑不決,心裡似乎有什麼顧慮。

後,下車步行。其實,這里暗示他曾經出過車禍。自己一個人開車,無所謂。可,一旦有重要人物坐著,就產生心理恐慌。

第二,在開始給病人任小妍治療之前,徐醫生助理綠衣女給他端了一杯咖啡。這個咖啡是做了手腳的,摻了某一種東西,他當場喝了一口。

病人任小妍,其實,和他是朋友,還都是方教授學生。他們非常熟悉,見面之後,竟然不認識,是不是咖啡中的「某葯」起了作用?

第三,給病人治病,尤其是心理疾病,療程時間長。一般准備病人資料時,照片是必備的。可,這個病人任小妍,照片是缺失的。這也是鋪墊。預示著「來者不善」。

第四,病人任小妍的出場是背對著房間里的一口掛鍾。她對徐醫生說,鍾表時間不準確。並打開鍾表盒蓋,把指針撥正確。

這個細節,告訴我們「清醒催眠」已經開始。這個時候,徐瑞寧已經進入被「催眠」狀態,否則,他不會認不出這個特殊的病人。

第五,徐醫生在衛生間打電話,為了防止外面人聽到。特意開了水龍頭。結果,水溢出來,快沒過腳面了。

他才發現,這個時候,他似乎非常惶恐。呼吸粗重,甚至電話里的人問,你怎麼了?他還打開了襯衣最上面的一粒紐扣。

這個細節,說明,他怕水。

又怕水,又怕車,為後面他醉酒駕駛掉進湖水,埋下伏筆。

電影進行到57分鍾時,因為,任小妍指出徐醫生怕水。他非常惱火,說,今天治療結束。任小妍拿著包,剛要走。忽然,停電了。過了一會兒,電又來了。

我沒有學過心理學,我估計這也是一種催眠。因為,從這里開始,任小妍就主導了談話現場,一步一步佔了上風。

從堅定指出徐醫生身後跟著兩個人,到推到桌上裝水的玻璃杯,到「船長」的稱呼,到房間忽然下雨。徹底讓徐醫生,回到過去,並說出錐心往事。

這里,蒙太奇手法運用的嫻熟而高妙。記憶和夢一樣,都是恍惚的,朦朧的。

我覺得,電影啊哈時刻,就是這個時候。當痛苦說出來了,人,心裡就會立馬輕松許多。

像下面的台詞,其實,是心理醫生專用療愈語言。

比如:

男的說,他早就原諒你了。

女的說,她的愛從來就沒有變。

徐醫生哭著說:我愛她。

她說,她都聽到了。

當把心裡的話,都說出來時。房間里下的雨,戛然而止。

這個時候,徐醫生徹底清醒,他叫了一聲:顧潔…

轟然倒地。

自己建的心牆,只能自己拆除。

曾經看過一些資料,有的越戰老兵,因為不能忘記死去的戰友。雖然,現在歲月靜好,他們依舊過得很痛苦。

他們固執的認為,過得太幸福是對死去戰友的背叛。於是,硬生生把自己活成了「紀念碑」。

人生的路,很長。誰還不摔跤呢?跌倒了,爬起來,繼續前行。難道,還戀戀不舍待在「坑」里,欣賞「坑」周圍的環境?

(三)

好了,我們還是回到電影。原來,這是一場特殊治療。

徐瑞寧醫生多年前,因為醉酒駕駛,使得自己的愛人和顧潔的男朋友同時死亡。

愧疚與遺憾,折磨的他,夜不能寐。雖然,他知道,人死不能復生。

可,他就是不能原諒自己,也不願意原諒自己。甚至到了自殘的程度。

所有愛他的人,都不忍他這樣下去。可,他又是心理治療師。只能出「奇招」來,治療他的心病。

在治療開始,方教授對顧潔,也進行了一場「催眠」,怕顧潔不小心「露出馬腳」。

顧潔,就沒有痛苦嗎?不,她也有。她的男友是因為徐醫生而離開這個世界的。

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彼此之間,情感張力極強,看著非常過癮。

不過,在顧潔治癒「徐醫生」的心病的同時,是不是也治癒了自己呢?

之前,我不太關注懸疑恐怖片。最近一段時間,看了幾部,竟然覺得非常有意思。越害怕,還越愛看。

一層一層鋪墊,最後來個意想不到的反轉。讓人直呼「高級」,這腦洞,簡直讓人給跪了。

豆瓣評分7.6分。在國產懸疑恐怖片中,應該屬於爆款。

最後,想說,學點心理學,對於寫作太有幫助了。看完,這部電影,我後悔年輕時,自己怎麼不知道選修心理學呢?

文學,就是人學。電影,也是拍給人看的。如果,你懂心理學,你寫的文章,似乎更能深入人心。

我喜歡好萊塢大片,這是真的。這部國產電影《催眠大師》極其精彩,這也是真的!

錯過的話,就有點可惜,如同錯過了一場視覺盛宴。

Ⅲ 關於催眠你想了解的問題都在這里~

艾催眠學堂之艾瑞克森催眠故事集系列已出到40期了。期間感受到小夥伴們對於催眠的熱愛與熱情。同時也有好多關於催眠的疑問,經歸納後,整理出以下一些常見問題。與大家共同探討與學習。

(所有問答版權皆歸艾催眠學堂所有,如有抄襲,必究!!!)

問題回答:劉蓓蓉、金焰、楊麗萍

文案修改:瓦瓦、兔大王、琪琪格、小文

文案編輯:Eyvonne

什麼是催眠?

關於催眠的定義,業界有很多的說法。但是迄今為止人們進行了包括神經造影在內的不少實驗,卻始終無法催眠與某種改變的意識狀態之間劃上等號。

我們可以假想:當某人報告自己進入了催眠狀態時,心理學家可以對其進行神經造影,了解在這種狀態下神經活動有什麼改變,但心理學家做不到反向驗證,即只要發生了這種神經活動的改變,就可以預測當事人進入了催眠狀態。

或者只要不發生這種神經活動的改變,就可以預測當事人不會進入了催眠狀態。

因為報告自己是否進入催眠狀態本身是一種基於情境和人際關系的主觀體驗和信念。

催眠首先是一種人際關系的互動。這裡面有兩層含義:

第一,催眠是一種人際互動。因此,催眠就與自我催眠、冥想、正念、放鬆、想像訓練等單獨一人就可以進行的類催眠現象區別了開來。

第二,取決於人際關系的意思是,無論是催眠還是非催眠,一個人能否對另外一個人施加影響,能施加多大的影響等等,歸根結底,取決於這兩個人之間的人際關系(當下的,或者一直以來的)。

其次,催眠是一種內部定向的聚焦狀態。這里也有兩層含義:

第一,所謂的內部定向,意味著並非通常情況下的外部定向。外部定向是指:人們通常情況下的狀態,即人們將感知覺察到的信息與觀察到的外部現實進行校準,從而識別出錯誤信息。相反,處在催眠狀態下的人對於外部現實基本不關注或者減少關注,而會將注意力聚焦在內部現實或者特定刺激上,例如催眠師的話語。

第二,聚焦意味著,在催眠狀態下的人會聚精會神地投入和聚焦到其由催眠所引發的內部現實中。因此,人們常說催眠這個詞的中文翻譯,以及英文原意都很容易引起誤解。催眠並不是像字面上的那樣:幫助人們進入某種睡眠狀態,相反,催眠是將人「喚醒」,並進入一種積極、活躍的內部定向的聚焦狀態之中。

在生活中有許多符合這個定義的類催眠現象,例如當人們在專心致志地看書,聽講座,看電視,看電影時,或者在無聊之際發呆放空並浮想聯翩、愣神兒、做白日夢時,他們都會沉浸其中,忘了周圍的環境,忽略了身體的感覺,僵直在某種姿勢上,甚至聽不到別人在和他們說話。     

反之,我們生活過程中也會出現一些現象,比如我們專注於當下某一個動作,比如彈琴、舞蹈、投籃,或者是匠人專注於某一個手工製作,而忘記周圍發生的一切,部分或全部的丟失了對時間空間和身體的感知。

這類現象我們也可以稱作為類催眠現象。催眠需要專注,而專注不完全能夠達成催眠。                                                 

催眠是真的嗎?

問題有四個含義。

第一,實施催眠的人是否相信催眠;

第二,被催眠的對象是否相信催眠;

第三,某個催眠的觀察者是否相信催眠;

第四,大眾是否相信催眠。

對於第一個問題,回答是「當然」。

實施催眠的人對於被催眠對象施加了影響,並看到了催眠對象的反應,而他自然而然地將整個場景定義為催眠。

人們之所以懷疑催眠的真實性,是因為「假裝」催眠響應很容易,這種觀點也是正確的。

然而,從實施催眠的人的角度來看,會有多種方式來辨別出當前的催眠體驗是假裝還是真實的,例如催眠現象涉及眼皮的不隨意抖動,這不是能夠輕易偽裝的,因為無法監控自己的偽裝,也很難長時間惟妙惟肖地偽裝。

對於第二個問題,回答是「因人而異」。

通常情況下,當實施催眠的人將整個場景定義為催眠,而被催眠的對象明確感覺到(主觀)自己在催眠中,發生了與日常生活所不同的狀態改變時,被催眠的對象通常就會確認自己處在催眠中。

例如在催眠狀態中發生的解離式的手臂懸浮,被催眠對象會認為這與自己在平時的狀態不一樣。

其實,平時有大量類似的解離現象。例如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某個地方;或者滿腹心事到了家,不記得自己是怎麼騎車回家的。

或者在專心致志地與人聊天的時候,不自覺地喝過水,而完全不記得或者沒有注意到這個舉動;以及與人談話中,講到激動的時候,不自覺的手舞足蹈,當事人並沒有意識到這些現象不尋常。

因此,催眠是否真實發生,或者發生的現象是否是催眠,是當事人的一種主觀認定和信念。

同理可證,當被催眠的對象強烈地不相信自己曾經進入催眠時,你也的確很難說服他這件事情。

這就像你不能說服一個人接受完全的決定論一樣。

因為你的說服總要體現和落實為某項新的預測或闡釋,這就成了靶子,而他隨時可以對這個新的預測或闡釋進行逆反或者反對。

對於第三個問題,回答是「不一定」。

對於第三方觀察者而言,催眠師的催眠暗示能夠改變被催眠對象的感覺和知覺。

例如,當事人會報告產生了栩栩如生的幻覺或明顯扭曲或者有刪減的現實感知。

某些研究通過測量大腦活動發現,催眠和催眠暗示改變了大腦處理信息的方式。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表明,催眠是治療疼痛的有效方法。

然而,第三方觀察者不一定會將這種外在的表現或者現象定義為催眠。

例如,許多人對於在催眠中催眠師對於被催眠對象所施加的影響定義為:基於人際關系的一種來自催眠師的有意無意的操縱,以及來自被催眠對象有意無意的服從,配合和迎合(揣摩深意)。

要如何證明,催眠和上述的解釋是不一樣的事情呢,基本上,這個,很難。

對於第四個問題,回答是「沒有辦法回答。

因為有人會相信,有人會不相信」。

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

是的。

首先,催眠中的常見催眠現象,例如注意力的聚焦,解離現象,栩栩如生或者恍惚的體驗,以及對於催眠師不斷增強的內隱反應性等,都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其次,人對於另外一個人能夠施加某種程度的影響,這在生活中的例子也俯拾皆是。

因此,每個人當然都可以被催眠,每個人也一直在某種程度上被催眠過,只不過沒有一個正式的催眠儀式或者過程罷了。

當然,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或者更擅長產生某種或者某幾種催眠現象。與此同時,有些人也比其他人要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當然,視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而定)。

因此,總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被催眠,被影響,以及產生某些他自己定義為催眠的現象。

於是,人們發明了催眠敏感性量表來測試催眠敏感性。研究人員傾向於將測試結果分為「高」、「中」、「低」。

大約80%的人是「中等」水平,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體驗到許多催眠暗示的效果,且很有可能從催眠臨床應用中受益。

大約10%的人被認為是「高」水平,這意味著他們很容易在催眠狀態下體驗到感覺和知覺的巨大變化。

另有10%的人被歸類為「低」水平,這意味著他們對催眠並沒有強烈的響應(盡管有些旨在增加催眠敏感性的培訓項目)。

當然,這些量表也是僅供參考的。就像有些人對於安慰劑特別敏感,理論上只要能識別出這些人群,並將其排除在雙盲實驗之外,對於醫葯的發展將有很大的助益。

遺憾的是,這樣的測試目前尚難以實現。此外,一些臨床醫生,尤其是米爾頓 艾瑞克森(Milton Erickson),認為每個人都可以被催眠,並產生改變,前提是催眠師必須根據個體度身定製催眠的形式甚至內容。

催眠易感性可以增強嗎?

任何的行為如果長期訓練都會固化,成為潛意識或者習慣的一部分,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熟能生巧。

催眠也一樣。此外,催眠中的條件反射現象也非常常見。

經過多次催眠後,當事人坐特定的座椅,或者聽到特定的話語或者數數,甚至看到某個眼神就能很快進入催眠。

至於在催眠中當事人對於暗示的反應,已有一些旨在提高個體對於暗示響應度的訓練計劃。

當然,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通過這種方法產生的提高,只是參與者受到鼓勵後的結果,他們所體驗的並不是真正自發的(Weitzenhoffer將這個標准設定為對暗示的「真正」響應)。

然而另一些人反駁說,「經訓練後的高暗示性」參與者的主觀響應與「自然的高暗示性」參與者(未經訓練)的主觀響應,二者之間並無區別。

也發現一些葯物在增加受暗示性方面有效。

催眠危險嗎?

催眠本身是人際互動的某種方式。

人際互動通常情況下並不是一個危險的過程。

但人們總是擔心,催眠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導致負面結果。

這個擔心的負面結果可以從生理和心理的兩方面進行討論。

從生理的方面來看,已證明催眠的相關生理風險(偶爾輕微的頭疼)與參加某個大學講座後引發的頭疼差別不大(Lynn, 2000)。

下面從三個層面分別進行討論:

第一層,催眠引發的風險可能源於催眠師的錯誤信念。

舉例而言,一個人得了癌症,經過數次催眠之後,癌症不治而愈。

催眠師會宣傳是催眠治好了癌症嗎?恐怕不會。

因為這是典型的後此謬誤或者聚焦謬誤。

後此謬誤是指,一件事發生在另外一件事之前,就武斷地認為之前發生的事情導致了之後發生的事情。

癌症涉及到很多的基因突變,這些都有著生理的證據。

但是,催眠如何影響當事人的生理並沒有充分的證據。

因此,催眠師知道虛假宣傳會存在倫理風險。

聚焦謬誤是指,人們傾向於把容易想到的因素的權重過於放大。

在生活中,人們把這種聚焦謬誤的特定表現稱為錘子精神,即當你有且只有一把錘子的時候,世界上所有的問題都成了釘子。

對此,有兩句話說得非常中肯:

第一句是:當你想到某個因素的時候,它已經沒有你想像得那麼重要了。

第二句是:如果某件事情牽涉到你的利益,那麼你是不可能把它徹底搞清楚的。

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對於好事,催眠師無需過於邀功,對於壞事,催眠師也不必過於攬責。

第二層,催眠引發的風險可能源於被催眠者對催眠的誤解。

如果被催眠者有強烈的信念認為催眠能夠操縱人的行為(違背其主觀意志),而且有強烈的動機把人生的各種不良後果歸因於催眠師的錯誤時,就會產生一種回溯性的建構,把催眠中發生的一切都建構為風險的來源。

第三層,太復雜,暫不討論。

更詳細的資料,可閱讀 Campbell Perry在網站(The False Memory Syndrome)上的討論。

催眠能讓我做我不願意做的事情嗎?

答案是「不能?能」。

不能:在催眠狀態下,你仍能控制和判斷是否要響應催眠師的暗示,當你允許自己響應暗示時,你可能會感覺行動是自己發生的。

因此,在催眠狀態下,原則上講,你不會做出任何你在催眠的當下不想做的事。

關鍵是,當你在說我不願意做的時候,你在說哪一個我。

假如你想通過催眠進行減肥,而催眠的過程設法讓你看到食物失去了原先的食慾,不再狼吞虎咽,津津有味。

而原先你是一個特別享受這種吃法的人,那麼催眠是否違背了愛吃的你的意願,而僅僅滿足了想要減肥的你的意願。

而且這里還不能排除,當初想要減肥的你將來會後悔沒有及時行樂,或者這種對食物的厭惡是否會逐漸演變成神經性厭食症的不良後果等各種可能性。

能:Orne & Evans進行了一項研究,以確定他們是否能讓被催眠的受試做出反社會的行為,比如向研究助理潑酸(為了安全起見,瓶子裡面並不含酸性物質,但實驗中的受試並不清楚這一點)。

6名高催眠易感性受試,有5名扔出了手中的瓶子,;6名低催眠易感性受試全都扔出了手中的瓶子。

這個實驗表明,不是催眠讓人做出反社會行為,而是與該實驗所處的情境(更多關於權威的實驗可以閱讀斯坦利 米爾格拉姆的著名實驗)有關。

這個實驗的邏輯是,當沒有催眠或沒進入催眠時人都做出了反社會行為,就不能認為單是催眠誘發了反社會行為。

然而,反過來看這樣的實驗的確引起了反社會行為,不管是通過催眠還是非催眠。

這說明人際影響的確能夠操縱一個人的行為。

既然催眠是人際影響的一種,催眠當然也能操縱人的行為。

是睡眠嗎?

答案是否定的。

盡管「催眠」一詞來自於希臘「睡眠之神」(Hypnos),但多項研究已表明催眠與睡眠不同。

對大腦活動的研究結果表明,一些在睡眠時呈現的大腦活動模式並未出現在催眠中下。

對觀察者來說,催眠可能看起來像睡眠,因為放鬆經常是催眠程序的一部分。

不過被催眠的人實際上處於一種更類似清醒的狀態中(可以引導騎動感單車運動的人進入催眠,這被稱為「主動警覺催眠」)。

更何況,在睡眠狀態中的你肯定聽不到催眠師說活,並對此有所反應,那麼就失去了催眠的機會。

因此,在很睏倦的情況下其實不適合做催眠。

催眠是什麼感覺?

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催眠體驗如果用語言描述,常常會造成經驗的窄化和聽者的誤讀,即語言會設定特定的框架和聚焦點,從而讓沒有被描述的體驗落於無形,而讀者對於文字的理解和聯想有著自己的獨有框架,又有可能由此產生理解偏差。

對於催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

許多催眠師(研究人員或臨床醫生)常使用放鬆程序,所以人們通常將催眠與放鬆的感覺聯系起來。

對於放鬆程序,不同的人有多樣的身體反應,有些人感覺自己身體很重,有些人感覺自己身體很輕,幾乎像漂浮著一樣,心理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反應。

人們通常報告說感覺到自己非常專注或投入,且毫不費力。

由於催眠暗示中通常包含想像,人們就會有非常生動的想像體驗,許多人報告感覺「好像自己就在那裡」。

Erika Fromm根據廣泛的研究結果寫了一本關於自我催眠的書,書中包含很多參與者的有趣描述。

我會不會無法從催眠中醒來?

沒有證據表明人會陷在催眠中無法醒來,或者會一直處在催眠的狀態里。

人畢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畢竟也要投入生活。

有時人會從催眠轉入睡眠,你睡著了,之後像平時一樣從睡眠中醒來!Orne & Evans進行了一項著名研究,在該研究中,參與者被催眠後,實驗者以必須處理某個問題為由離開了房間,然後躲在某處觀察參與者(在參與者不知情的情況下),看看會發生什麼。

結果參與者自發醒來,高催眠易感性受試醒來所需的時間稍長一些。

催眠能治療哪些症狀?

催眠自身並不是獨立的治療方法,獲取(醫師、心理學、牙科、護士等)資格的人可以使用催眠來治療:緩解疼痛、應對焦慮狀況(恐懼、恐慌、創傷後應激障礙)、應對抑鬱、減輕腸易激綜合症等等。

催眠比較適合治療人類由於自動化的內隱心理過程,所產生的心理問題,例如情緒問題。

而催眠的過程意在松動或者擱置人類舊有的意識參考框架,並且進一步引發對於這種心理問題同樣自動化的內隱處理和加工。

因此,艾瑞克森常常會建構對催眠過程的遺忘。

若我希望催眠成為治療的一部分,應該找誰?

不同國家對催眠和心理治療有不同的規范,在許多國家,稱自己為「催眠治療師」並不需要專門的訓練。

國際催眠學會(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nosis)認為,使用催眠技術的治療師應該首先必須取得某個專業領域(如醫學、牙科、心理學或心理治療)資格。

引用Martin Orne的話:如果一個人沒有專業治療資格,那麼他也沒有資格使用催眠治療。

首先,你要看看牆上掛的資格證書(內科醫生、牙醫、臨床心理學家),然後你再去查看他/她所參與的催眠培訓證書。

NLP和催眠一樣嗎?

區分於人工智慧領域的自然語言處理(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神經語言程序學(NLP, 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是一套旨在促進個體發展的技術。

NLP的創始人借鑒了一些成功的催眠治療師,特別是米爾頓 艾瑞克森的一些做法。

然而,神經語言程序學在科學上還未得到證實,也不是主流心理學的一部分。

在Skepdic字典里有關於NLP的詳細說明,更多關於對NLP的質疑可以查閱維基網路和Michael Heap的網站。

Ⅳ 催眠大師劇透

其實徐崢和莫文蔚都有心理疾病需要治療,因為徐崢酒駕落水害死了自己的愛人和莫文蔚的愛人,而他為了活命沒有救那兩人。莫文蔚雖然原諒了他,但他自己無法原諒自己,所以不斷自殘,於是院長安排莫文蔚給徐崢治療。但徐崢是個天才催眠師,常規催眠對他無效,所以莫文蔚偽裝身份裝成病人被他催眠從而催眠徐崢,因此我們能在電影中看見二人相互催眠。當然為了防止莫文蔚被徹底催眠,院長給她設計了蘇醒機關,影片中也有表現。最關鍵的,當莫文蔚第一次出場,在那撥弄時鍾的分針的時候,就是他對徐崢行使催眠的時刻,後面的情節,其實都是徐崢在被催眠狀態下的反應。

Ⅳ 日本血腥恐怖電影 非常冷門,原來看過後來找不到了。殺手的目的是要殺了主角身邊的女人。

日本 :催眠師 大逃殺 伊藤潤二系列 食死女(十分血腥很冷門)
台灣 :致命派對
泰國 :變鬼 鬼虐5 人體蜈蚣
韓國:老師的恩惠
美國:猛鬼街僵屍肖恩驚變28天

Ⅵ 催眠介紹

催眠

催眠(英文:hypnosis,源自於希臘神話中睡神Hypnos的名字),狹義是指對人或動物刺激視覺,聽覺或觸覺(對人還可以用言語的暗示)來引起半睡眠狀態。廣義是指對特殊的刺激產生的心理狀態的改變。催眠是一種高度受暗示性的狀態。並在知覺、記憶和控制中做出相應的反應。雖然催眠很像睡眠,但睡眠在催眠中是不扮演任何角色的,因為如果人要是真的睡著了,對任何的暗示就不會有反應了。

概念

催眠(hypnosism)(狹義):對人或動物刺激視覺,聽覺或觸覺來引起半睡眠狀態,對人還可以用言語的暗示引起。催眠(廣義): 對特殊的刺激產生的心理狀態的改變。

這種睡眠狀態跟普通睡眠不同。

其實,當一個人與自己的感覺進行溝通,或者正在做內心觀想工作,便是處在一定程度的催眠狀態了。催眠術是通過特殊的誘導使人進入類似睡眠而非睡眠的技術,在此種狀態下,人的意識進入一種相對削弱的狀態,潛意識開始活躍,因此其心理活動,包括感知覺、情感、思維、意志和行為等心理活動都和催眠師的言行保持密切的聯系,就象海綿一樣能充分汲取催眠師的指令,能導致這種狀態的技術就叫催眠術。催眠的深度因個體的催眠感受性、催眠師的威信與技巧等的差異而不同。

催眠原理

說到催眠原理,一定要從腦波開始講起。腦波有四種:β α θ δ波。 當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呈現的是β波,稱為一般狀態。 當人在心情平靜下,所呈現的是α波,稱為放鬆狀態。 θ是打盹波,稱為打盹狀態。 δ是酣睡波,稱為熟睡狀態。 而催眠就是在α波和θ波狀態下進行的。

基本形態

催眠有兩種基本形態,那就是母式催眠與父式催眠。所謂母式催眠就是用溫情去突破受術者的心理防線,也就是一種柔性攻勢;父式催眠就是以命令式的口吻發布指示,讓你感到不可抗拒,而不得不臣服。在催眠過程中,常常根據不同的對象,或同一對象在不同的時間、地點、條件下選擇使用不同的催眠方式。

催眠現象

其實催眠現象是人的一種自然適應的反應,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自然催眠現象。比如公路催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駕駛員長途駕駛,單調的汽車馬達聲會誘發催眠狀態容易發生事故,所以在修築公路時會在路旁設置一些醒目的標志,或者有意識地將公路築成彎道,避免誘發公路催眠。

      長途乘車旅行也是同樣。長途旅行中單調、刻板的車輪轉動聲也會成為催眠性刺激誘人進入催眠狀態,在催眠中似乎能聽到列車員報站的聲音,而對其他聲音則迷迷糊糊甚至一無所知。

      凡是單調、重復、刻板的刺激都能誘發不同程度的催眠,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方面的體會,這是人的正常反應功能;而催眠術則是幫助人們開發和利用自身的這些功能,為調整身心狀態,提高生活質量服務的。

具體分類

催眠術的種類劃分如下:

按施術者來分:

①自我催眠,即自己為自己進行催眠的方法;

②他人催眠,即由催眠師負責施行的催眠方法。

2.按暗示條件來分:

①言語催眠,即運用語言進行暗示的催眠法;

②操作催眠,即非言語性的催眠法,它是運用行為、動作、音樂或電流等作為暗示性刺激,達到催眠狀態。

3.按意識狀態來分:

①覺醒時催眠,即在意識清晰時進行暗示性催眠;

②睡眠時催眠,即在睡眠狀態下進行催眠。

4.按配合情況來分:

①合作者催眠,即對自願或合作者進行催眠;

②反抗性催眠,即對不合作者進行催眠。

5.按進入催眠的速度來分:

①快速催眠,即在瞬間進行催眠狀態的方法;

②慢速催眠,即逐漸使受術者進入催眠狀態的方法。

6.按受術的人數來分:

①個別催眠,即施術者對單一受術者進行催眠;

②集體催眠,又稱小組催眠,即對一群體同時進行催眠。

7.按距離來分:

①近體催眠,即面對面的為受術者催眠;

②遠離催眠,即施術者與受術者相距甚遠進行催眠,如電話催眠、書信催眠和遙控催眠等。

8.按客觀因素來分:

①自然催眠,即受客觀自然條件的影響產生的自然的催眠現象,如汽車駕駛員出現的公路催眠等;

②人工催眠,由施術者來進行的催眠,即他人催眠。

9.按催眠程度來分:

①深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深層催眠狀態,如呈僵直或夢行狀態;

②中度催眠,即受術者達到中層催眠狀態,如呈無力、迷茫狀態;

③淺度催眠,即受術者進入淺層催眠狀態,如呈寧靜,肌肉鬆弛狀態。

10.按催眠對象和手段來分:

①人的催眠,即使人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

②動物催眠,即使動物進入催眠狀態的催眠術;

③麻醉葯物催眠,即應用麻醉葯物,如阿米妥鈉、硫噴妥鈉等麻醉葯物,使人進人催眠狀態;

④非麻醉葯葯物催眠,即用無麻醉作用的葯物作為暗示性刺激,以達到催眠的方法,如使用葡萄糖酸鈣等葯物。

催眠歷史

催眠術是一項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心理調整技術。

在古代就有很多類似於催眠的記載,由於科學不發達,便藉助自身或者外界的力量來治療某些疾病。再如寺廟的僧侶或者教堂的神甫等進行講道、說法、告解等,都有類似於自我催眠的作用。這就是催眠的神學時代。

在18世紀,麥斯默提出「動物磁氣說」,認為生病是人體磁場流通的阻礙,需要藉助外力打通磁場,就能治療疾病。

1841年11月英國著名的外科醫生布雷德(G.Braid)在觀看一位瑞士醫師用催眠術治病表演時,他用挑剔的、蔑視的態度想從中找出欺詐騙局,結果未發現有任何破綻,於是他也開始了對催眠的研究和應用。由於催眠能改變人的感覺敏感性,1841年布雷德開始用催眠來麻醉、鎮痛。布雷德是用凝視水晶球的方法做催眠,他開始提出了眼神經疲勞學說,認為這是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這種使人進入清醒和睡眠之間的狀態的方法就是催眠術(布雷德首先提出來的)。

現在的催眠學理論的最新發展是二層次學說:

A 第一層次: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

腦神經接受心理暗示後,進行儲存、分析後通過神經生物的變化,影響生理活動功能,內分泌和植物神經系統發生相應的變化,誘導催眠狀態。

B 第二層次: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主要是心理功能的作用如:暗示。在催眠狀態下接受暗示性指示更具作用。

進入催眠狀態後,催眠師和受術者之間特殊的單線聯系,會使得受術者在生理功能和心理感受上發生積極的變化。腦內乙醯膽鹼(分泌越多活動越淺緩)、多巴胺(分泌越多越振奮)、疲勞素等分泌改變,影響交感、副交感神經的平衡,從而提高人的身體器官的功能;同時受術者對催眠師的指令願意接受而且能夠合作,在催眠師的幫助下改善情緒,調節壓力,解開心結,開發潛能。這就是為什麼催眠術能夠起到調節身心作用的原因。

催眠程序

催眠分成六個步驟,分別是:

一、詢問解疑(Diagnosis):了解被催眠者的動機與需求,詢問他對催眠既有的看法,答他有關催眠的疑惑,確定他知道等一下催眠時哪些事情會發生而沒有不合理的期待。很多時候,催眠師可能要花點時間做個催眠簡介,因為大多數人對催眠的了解很少,這很少的了解中又大部份是誤解。

二、誘導階段(Inction):催眠師運用語言引導,讓對方進入催眠狀態。一般而言,常用的誘導技巧有漸進放鬆法(progressive relaxation)、眼睛凝視法(eye fixation)、深呼吸法、想像引導、數數法、手臂上浮法,及其他變形與偽裝的方法。

三、深化階段(Deepening):引導被催眠者從輕度催眠狀態,進入更深的催眠狀態。常用的深化技巧有手臂下降法、數數法、下樓梯法、搭電梯法、過隧道法等等,除了這些常用技巧,這個階段常常隨機應變,即席創制新招。催眠師有多少想像力,就有多少新的技巧問世。

四、治療階段(Healing):視被催眠者的需求來治療,催眠師需要相當好的心理治療與精神病理學背景,最好在宗教、哲學層面也有所涉獵。

五、解除催眠(Ending):讓被催眠者從催眠狀態回到平常的意識狀態,確保他對整個治療過程保有清楚的記憶,適切給予催眠後暗示,幫助他在結束催眠後,感覺很好,並且強化療效,通常以數數法為主。

六、催眠後談話

注意事項

一 實施催眠的環境和時間設置

環境設置:最好選擇安靜、舒適、溫馨的環境,有利於放鬆心情的環境,使人能自然而然地感到輕松、舒適和安全。

時間設置:一般一次催眠一個小時左右,根據催眠中要解決的不同問題視具體情況調整。作為治療性的催眠最起碼5次治療,第一次為適應性治療,第二次才真正開始治療;一般每10次為1個療程。當然,由於個體差異有人並不一定需要做完整個療程就全面恢復。

二 接受催眠調整期間的生活習慣

每次治療前要排空大小便,不要吃得太多太飽;消除雜念,以平和的心態對待治療;絕對禁止飲酒(飲酒後會出現頭昏、頭痛、煩躁等反應),盡量不服用人參、激素等;盡量保持有規律的生活制度;向催眠師真實反映治療後的體驗和變化。

三 實施催眠的禁忌症

雖然至今未見催眠暗示伴發嚴重後果的實例報導,但實施催眠仍應注意選擇適應症,同時注意禁忌症,避免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禁忌症范圍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這類病人在催眠狀態下會促進病情惡化或誘發幻覺妄想。

2 腦器質性精神疾病伴有意識障礙的病人。催眠可使得症狀加重。

3 嚴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腦動脈硬化、心力衰竭等。

4 對催眠有嚴重的恐懼心理,經解釋後仍然持懷疑態度者。

對催眠術常見的誤解和擔心

1 問:催眠術是否就是會讓人睡覺?

答:催眠術並不是催人入睡的技術,催眠狀態和睡眠狀態也有很多區別。雖然表面看起來好像睡著了一樣,但其實受術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他的潛意識活動在催眠師的引導和幫助下發揮積極的作用;雖然催眠狀態下也是在休息,但休息的深度和質量高於一般的睡眠,有時只睡了十多分鍾,感覺就象睡了很久。雖然催眠術對於治療睡眠問題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它不僅僅限於這一個方面的作用,而是可以對人的身心狀態進行全面的調整。

2 問:催眠中被催過去後會不會醒不過來了?

答:催眠過程中受術者和催眠師保持著密切的感應關系,所以看起來受術者好像什麼都不知道,但其實他在和催眠師進行潛意識的溝通,與外界保持著聯系,在催眠師的指令喚醒後就會醒來。當然,如果任其催眠狀態持續下去,則可進入自然的睡眠狀態,經過充分睡眠後受術者也會自然醒復。同樣,在正常的自然睡眠狀態中,也可以通過催眠術轉入到催眠狀態,這稱為睡眠性催眠術。

3 問:催眠就是要讓人什麼都不知道了,然後就會發生一些神奇的改變嗎?

答:催眠並不是要剝奪人心理活動的能力,雖然有意識活動的水平降低,但人的潛意識活動水平反而更加活躍,這時有的受術者會有迷迷糊糊意識不清的感覺,好像只能聽到催眠師的聲音;而有的受術者覺得自己很清醒,什麼都聽得見,甚至認為自己完全沒有被催眠,這些感覺在催眠狀態下都可能會出現,也都不會影響催眠的進行和治療效果。當然,受術者越是按催眠師的指令去感受和體驗(而不是去檢驗),就越有利於從催眠中獲得更多有益的東西。

4 問:在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看到被催眠後催眠師要人干什麼人就會去干,要人說什麼人就會說什麼,是真的嗎?這樣會不會被別人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隱私?

答:很多影視文學作品中關於催眠的描寫都有誇張和失實的成分。每個人的潛意識有一個堅守不移的任務,就是保護這個人。實際上,即便在催眠狀態中,人的潛意識也會象一個忠誠的衛士一樣保護自己。催眠能夠與潛意識更好地溝通,但不能驅使一個人做他的潛意識不認同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會被控制或者暴露自己的秘密。並且,即便不是屬於隱私,但作為催眠師來說,也應該對於催眠過程中的情況為受術者保密,這是基本的職業道德。

5 問:催眠就是被暗示,所以是不是只有那些沒有主見或者意志不堅定的人,或者那些文化水平素質低沒有檔次的人才會被催眠?

答:催眠現象產生的原因相當復雜,暗示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並不是全部內容。催眠感受性是正常人都具備的一種心理特徵,所以並不是說只有缺乏主見的人才會被催眠;同時,根據催眠學界目前最新的研究成果,催眠現象產生的第一層次是物質層次——腦神經系統功能;第二層次是個人心理活動的接受情況。由此看來,那些越容易接受催眠的人往往是那些腦神經系統功能狀態良好,心理活動功能強效率高而且敏銳的人,所以我們可以看見往往越是文化水平高、心理素質好、感受性敏銳的人越能夠從催眠中獲得好處,而過於年幼的兒童和過度衰老的老人以及生活中的低智能者因為腦神經系統功能狀態不佳而難於被催眠。

6 問:催眠對心理健康會不會有不良影響?

答:催眠術本身是一種非常安全的心理調整和治療技術,只要施術者規范操作,不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即便催眠後有感不適,也能在下一次催眠中得以解除,不會給受術者留下「後患」。當然,由於催眠術的特殊性,在實施催眠,特別是帶有心理治療和訓練內容的催眠時,應該由接受過專業訓練並有實踐經驗的催眠師實施催眠。

7問:如何選擇催眠治療師?

答:要選擇有相關的知識背景,經過嚴格專業訓練,有豐富實踐經驗,有高尚道德觀念的催眠師實施催眠才是安全的。

8、如何選擇催眠教育機構?

現在中國的催眠教育除了香港之外,內地尚未有合法注冊的催眠院校,內地的催眠教育多是一些國內外的催眠民間社會團體(比如協會、研究會、公會)。

9、問:催眠?那我的秘密不是都讓人知道了嗎?

答:這是很多人的疑慮,認為只要被催眠,就好像自己失去了意識,所有能講不能講的;通通講了出去……多難為情啊!這是因為一般人,有先入為主的觀念,以為催眠就彷佛被人點了穴,或是吃了迷幻葯般不省人事,這或許是被一些舞台催眠秀,以及電影、小說對催眠的誇張描述,所產生的誤解。其實被催眠時,人的意識是清醒的,有時甚至因為內心的雜念平息,所以感覺上比平常更清醒,況且你的潛意識,會保護著你,你可以選擇說與不說。

但是話又說回來,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你有的慾望;別人也有,你有的貪、嗔、痴、世俗人也都會有,雖然你自己可以選擇說與不說,但是以我的經驗,只要你很信得過你的催眠師,而你自己秉持著一顆開放的心,那麼你將是這個催眠過程中最大的受益者。

既然催眠的時候,當事人的意識是清醒的,而使得有些人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被催眠?不禁要問:這樣催眠會有效嗎?是的,會有效!幾乎所有的催眠治療,都可以在「感覺上很清醒」的催眠狀態下完成。

10、問:為什麼有些人容易被催眠而有些人卻很難被催眠?

答:而一般來說;約有百分之90的人,都有相當程度的催眠敏感度,其中百分之5的人,非常容易被催眠,另外百分之5的人,很難被催眠。大部分的人都能夠被催眠,只是有些人,必須施以反覆、長時間的誘導,例如二、三個小時,才能進入催眠狀態,這樣就超過催眠師的正常負荷了。催眠大師密爾頓·艾力克森就經常使用無聊、重復的語言,經歷漫長的時間,成功的催眠了別的催眠師視為很難催眠的人。

而年紀越輕,也越容易被催眠,因為年輕人的腦細胞較有活力,而年紀越大者,腦細胞因為喪失了活力的關系,所以相對的較難被催眠。一般來說,有下面這些特質的人,他的催眠敏感度會比較高。

一、年紀輕

二、容易放鬆

三、對催眠師有安全感及信賴感

四、想像力豐富

五、專注力高

六、好奇心強

七、智商高

適應症  1、焦慮症,緊張症,恐懼症,口吃症,怯場症,自卑症,厭食症,固執症,恐病症,厭學症,疑病症,網癮症,神經官能症,妄自菲薄症,自我完美症,自毀自賤症,神經衰弱症,脾氣暴躁症,過度壓力症,惶恐不安症,自信缺乏症,書寫痙攣症,過度食慾症,食慾缺乏症,情感挫折症,失戀痛苦症,親子代溝症,擇業茫然症,精神緊張症,離休綜合症,抑鬱自閉症,社交恐怖症。2、生理障礙:過度自慰症,陽痿早泄症,異常性心理,性心理障礙,急慢性胃炎,潔癖,胃痛,神經性哮喘,神經性尿頻,遺尿,性慾缺乏症,性功能障礙,陽痿,早泄,夢精遺精,麻痹性癔病,舞蹈症,癲癇,面神經麻痹,神經性心臟病,月經閉止,痛經,經血過多。

3、兒童行為障礙:包括咬指甲,拔頭發,遺尿,口吃等兒童不良行為,兒童退縮行為,兒童多動症。

4,神經系統某些疾患:包括面神經麻痹,偏頭痛,神經病,失眠,先天性神經衰弱,神經性頭痛,更年期綜合症神經衰弱。

5,其他用途:增強自信心,增強行動力,提升銷售業績不良習慣的改變,提高記憶力,提高學習能力,克服恐懼,如戒酒,戒煙,減肥,減輕壓力,術後鎮痛,疼痛控制,無痛分娩,減輕癌和關節疼痛,改善肌體抵抗力,破壞或消除由於病毒引起的濕疣和其他疾病等等,年齡回溯,前世回溯。

催眠可以用來

(1) 催眠可以建立信心,肯定自我價值:改善你的自我觀感,導正負面行為。增進自信與自許,強化自尊,善處逆境心情。

(2) 催眠可以增加心靈財富:心靈財富豐富的人,是對自己滿足的,金錢無處不在,當你需要時,它自然能出現,讓我們時時刻刻豐富自己的心靈。

(3) 催眠可以控制體重與飲食問題:更新飲食習慣,促成體重增減,維持適當目標體重,增強體能與運動動機。

(4) 催眠可以消除睡眠困擾:脫離事務、職業煩惱。自我催眠帶來欲睡前奏,醒來有如充電飽滿。

(5) 催眠可以處理生活各式壓力:學習減壓或消除壓力技巧,改善特殊行為模式,降低血壓,放鬆身心。

(6) 催眠可以掌握演說能力:不再害臊,終止羞怯。獲得談話信心,消除面談緊張,降低演出、 演講或講課的恐懼。

(7) 催眠可以終止焦慮、恐慌、恐懼與恐怖症:消除對事務的恐懼,如登高、航空旅行、人群、蜘蛛、疾病等。學習面對事務之不同反應,以新的正確的態度克服恐懼。

(8) 催眠可以改善生活品質:以積極的動機,目標的設定及達成,實現個人的滿足。以成功般的滿足舒適心靈。

(9) 催眠可以克服學習困難:增強教學技巧,改善學習習慣,提升記憶力與集中力,導正學習態度,增強應試技巧。

(10) 催眠可以增強運動表現:強化運動成效,集中重點,啟發成功感、勝利感、成就感。增強毅力與協調性。增強全方位的意向態度。

(11) 催眠可以提升個人創造力:開啟寫作、繪畫、表演藝術潛能。啟動創作動機。增強洞察力,問題解決能力。

(12) 催眠可以促進健康身體:緩解及減低慢性病症狀,如結腸炎、肌肉痙攣和潰瘍。控制氣喘、偏頭痛等。緩解皮膚疾病。改善免疫系統與促進自然痊癒。

(13) 催眠可以疼痛控制:安全、自然的方法以替代麻醉,如外科手術止痛、燒傷止痛,牙醫止痛等。控制慢性病的病痛,如關節炎或背痛。

(14) 催眠可以革除壞習慣建立新習慣:增強積極動力,提升正面行為。消除負向思考,解脫忿怒、憂郁、挫折。

(15) 催眠可以協助自然生產:減低疼痛,輕松分娩,恢復迅速,建立親子親密關系。

(16) 催眠可以解除感情與肉體創傷:重現並去除人生創傷或悲劇事件。搜尋記憶,年齡回溯,時間回溯。

Ⅶ 如何學習催眠術

快速學會催眠術

做任何事情,自信是最基本的條件,催眠別人也是一樣。首先你要給對象一個暗示,告訴他你是一定能夠催眠他的,你學過某某催眠大師的課程,讓他充分相信你真的會催眠。

充滿自信激發想像將使催眠他人的機率提高,這種無法抗拒的自信非常重要,對象必須完相信,一旦你開始催眠,他便毫無抗拒的能力。如果你能夠讓對象完全的、絕對的相信你,催眠別人就成功了一半。

催眠術的原理

人類的思考分為兩個層面,意識和潛意識。意識就是人對事物的認知,你覺得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就屬於意識范疇。潛意識是無法做任何判斷的,它會好不批判的接受任何想法或觀念,催眠別人也就是跳過意識直接與潛意識溝通。

簡單的打個比方,你相信別人所說的話就是你被別人催眠了,你相信自己的話就是一種自我催眠。想學習催眠術,就要多練習,然後堅持下來,一定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