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最後的細節電影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最後的細節電影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9-14 15:59:20

1. 最後的細節的介紹

《最後的細節》是由Hal Ashby執導的一部喜劇電影。

2. 「人脈」對於從事電影行業的人,有多重要

很重要,人脈多了,消息就廣,在娛樂圈機會是最重要的,如果得不到消息,即使本身再有實力也是白搭。

李安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畢業以後,在好萊塢混了好幾年都沒有什麼起色,正如他自己所言,這一段日子是極為苦悶的。他倒是從來不缺人脈,因為他的畢業作品《分界線》從一開始就獲得了好萊塢最大的經紀人公司的金牌經紀人的青睞,他們將李安的檔案復制了許多份,送往各大製片公司:環球、二十世紀福克斯、米拉麥克斯等等,這是因為美國是完全市場經濟體制國家,社會對於人才的渴求達到極致。在美國,電影院是完全私人所有的,隸屬各大製片發行公司,比如索尼哥倫比亞、時代華納等等。在這種背景下,任何一部電影面臨的挑戰是相對公平的,不會有一個「廣電總局」來發話:你們都要上映XX電影,這是XX任務……一類的。所以,在美國,任何一部電影都要面臨嚴重的市場選擇,沒有任何一個電影院會賠錢放映一部電影,更不會為了你而放棄別的賺錢電影同期上映。
所以,李安的奮斗,從一開始就比我國電影人要容易的多,因為這種體制帶來的公平競爭會大浪淘沙。而,完全市場經濟體制下,正規的電影工業體制,也會幫助優秀的新人成功地邁過所謂的「人脈掣肘」,因為他們需要最好的作品來牟利。

3. 傑克·尼科爾森的個人經歷

尼科爾森是美國影壇上富有個性的演員,他飾演的角色總顯得那麼疲倦、邪惡,甚至叛逆不羈;但又是那麼凝重、豐滿和耐人尋味。憑著其老辣的演技,在好萊塢引領風騷近30年。自1969年因影片《逍遙騎士》(Easy Rider)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提名至今,他已先後12次獲奧斯卡獎提名(7次男主角、4次男配角),3次捧得金像獎(1976年和1998年2次獲得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1984年獲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是奧斯卡獎歷史上獲提名最多的男演員,堪稱奧斯卡之王。
1937年4月22日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內普丘思(Neptune,NJ)。父親嗜酒成性,後棄家出走,尼克爾遜是由外祖母撫養長大。說起來,他也是到了自己37歲時才搞清自己的身世。之前,他一直以為外祖父約翰·尼科爾森(John Nicholson)是他的父親;他的做美容師的外祖母埃斯爾·梅·尼科爾森(Ethel May Nicholson)就是他的母親;而他真正的母親瓊·尼科爾森(June Nicholson),他一直以為是他的姐姐。1974年,《時代雜志》8月12日刊登了他的明星傳記後,傑克·尼科爾森才知道了真相。 1954年,傑克·尼科爾森從馬納斯克中學(Manasquan High School)畢業後立即來到了洛杉磯,當時他的母親瓊(他還把她當成姐姐呢)已在洛杉磯定居。他在米高梅影片公司動畫部的辦公室找到了個打雜的工作,於是便留在了洛杉磯,目的是想看到那些只是在銀幕上見過的電影明星。不久,尼科爾森加入了著名的傑夫-柯瑞(Jeff Corey)開設的表演班學習表演。期間他被B級影片鼻祖羅吉-考曼(Roger Corman)所發現,並在1958年青少年問題為題材的影片《吶喊的小殺手》(The Cry Baby Killer)中出演主角。緊接著尼科爾森又出演了三部恐怖片:《恐怖的小店》(Little Shop of Horrors,1960年)、《烏鴉》(The Raven,1963年)和《恐懼》(The Terror,1963年)。尼科爾森在60年代還拍過許多影片,但大都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龍套,出演一些小角色,沒有給人們留下什麼印象。1969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被邀請在《逍遙騎士》中飾演一位律師,影片中的他不安於安定的生活,酗酒成性,與二個留著長發的摩托車手一起,騎著摩托車在全國流浪,享受自由。在這部影片中,尼科爾森成功地刻畫了60年代迷惘的美國青年形象,受到了男女影迷們的青睞。尼科爾森也因此片首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提名,躋身於好萊塢的名演員行列,從此便開始了他一帆風順的星途。
進入70年代,尼科爾森先是在1970年出演了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的音樂片《在晴朗的日子裡你永遠能看見》(On a Clear Day You Can See Forever),同年接著主演了拉費爾森(Rafelson)的經典影片《五部輕松的戲劇》(Five Easy Pieces),描繪了一位反叛的心靈發出的吶喊,抨擊了那種沒有意義、缺乏愛情的生活。影片中,尼科爾森的表演極其自然,雖然偶爾也發發脾氣,卻一點也不做作。他的表演確立了70年代的憤世嫉俗的銀幕風格,進一步鞏固了他在影壇的地位,也為他首次贏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70年代是一個真正屬於尼科爾森的時代。這段時間里他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並在每一部影片中嘗試著不同的表演風格,而結果都無一例外地證明了他的成功。在1972年的影片《馬文花園的帝王》(King of Marvin Gardens)中,他一改《五部輕松的戲劇》中披著長發的形象,變成了一個瘦瘦的中年知識分子;1973年在《最後的細節》(The Last Detail)他又留著一個平頭出現在觀眾面前。《最後的細節》這部影片改編自達里爾·波尼克森(Darryl Ponicsan)的小說,由哈爾·阿什比(Hal Ashby)執導。影片中,他飾演一位海岸巡邏隊的士兵布迪斯基(Budsky)奉押送命一位涉世未深的海軍士兵去海軍監獄。一路上,他十分同情這個孩子,不忍再讓那孩子受死板軍規的折磨。尼科爾森憑著此片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27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在1974年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執導的黑色片《唐人街》(Chinatown)中,他又梳成一個大分頭,出演私人偵探傑克·吉特斯(Jake Gittes)。《唐人街》以30年代的洛杉磯為背景,尼科爾森受雇尋人,卻捲入了一個大漩渦,最後他終於揭發了一個大陰謀。影片反映了洛杉磯這個國際大都市在那個年代的黑暗面,這個題材在1990年他拍攝的《唐人街續集》(Two Jakes)再次得到了反映。1975年尼科爾森因《唐人街》獲第32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獲得了奧斯卡獎最佳男演員提名。
1976年,尼科爾森在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豪華陣容打造的《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中表演不負眾望,獲第3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終於首次捧回了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小金人。在這部影片中,他飾演蘭德爾·P·麥克墨菲(Randall P McMurphy),為逃避苦役而假裝神經失常,可沒想到卻被送進了一家精神病院進行觀察。由於不滿精神病院中的行為,他與護士長發生了沖突,最後他被護士長切除了腦白質,變成了白痴。本片成為第48屆奧斯卡獎的大贏家,共獲得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女主角等5項大獎。尼科爾森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成為好萊塢最搶手的男演員。隨後他還相繼拍攝了影片《密蘇里山口》(The Missouri Breaks,1976年)、《最後大亨》(The Last Tycoon,1976年)和《飛越溫柔窩》(Goin' South,1978年)等,只是這些影片相較之下,都沒有那麼出彩。
80年代尼科爾森繼續譜寫著他在影壇的輝煌,多次獲得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80年,尼科爾森在影片《閃靈》飾演一位沒有什麼名氣的作家,因大雪封山,帶著妻兒來看守旅店,終因精神崩潰而成為殺手。1981年,在沃倫·比蒂(Warren Beatty)執導的史詩巨片《赤色分子》(Reds)中,出演美國名記者約翰·雷德,並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提名。緊接著他又出演了《飛越邊境線》(The Border,1982年),雖然他在影片的表演低於觀眾和評論界的期望,但是他們,甚至他的同行,都沒指責他。1983年,他在詹姆斯·L·布魯克斯(James L. Brooks)執導的《母女情深》(Terms of Endearment)中,出演了一位玩世不恭的宇航員加勒特。他將這位多情男子的復雜內心世界演繹得淋漓盡致,榮獲了第41屆金球獎及第56屆奧斯卡獎最佳男配角。至此,他已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繼傑克·萊蒙(Jack Lemmon)和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之後第三個一人兼獲最佳男演員和最佳男配角兩個項獎的演員。2年後,他參加了約翰·休斯頓(JohnHuston)的超級黑色劇情片《普里奇家族的榮譽》(Prizzi's Honor)的拍攝,他因在片中的表演,獲第43屆金球獎最佳男演員,並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的提名。1987年,傑克先是在影片《東鎮女巫》(The Witches of Eastwick)中飾演一個魔鬼,影片的反響一般。後來,他又參加了阿根廷名導赫克托·巴本索(Hector Babenco)的反映大蕭條時代的影片《離離原上草》(Ironweed)的拍攝,並因此片第9次獲得奧斯卡提名。這一個數字也只有著名影人斯潘塞·特雷西(Spencer Tracy)達到過。拍完這部影片後,傑克·尼科爾森息影了2年,直到1989年才在影片《蝙蝠俠》(Batman)中露面。
進入90年代,尼科爾森主演的第一部主打影片,就是人們盼望已久的《唐人街續集》(The Two Jakes),他在這部影片中還擔任了導演。繼鮑勃·拉菲爾遜(Bob Rafelson)執導的《情逢敵手》(Man Trouble)和《最後巨人》(Hoffa)二部平淡之作以後,1992年尼科爾森在《好人寥寥》(A Few Good Men)中,又一次以精湛的演技征服了影壇,第10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1997年更是憑借影片《盡善盡美》第2次成為了奧斯卡影帝。1999年又被第56屆金球獎授予終身成就獎。
進入新千年,尼科爾森先是在影片《誓言》(The Pledge)中出演老探長一角,隨後又主演了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執導的老年題材劇情片《關於施密特》(About Schmidt)。在《關於施密特》中,尼科爾森飾演一位66歲的老人,在妻子去世後尋求自身生命意義。他因在這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2002年獲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並第12次榮獲了奧斯卡獎的提名。2003年他與亞當·桑德勒(Adam Sandler)出演了大衛·多爾夫曼(David Dorfman(Anger Management),影片由彼德·西格(Peter Segal)執導、蒂姆·赫利什(Tim Hurlihy)製片。
除了表演以外,尼科爾森還導演過4部影片,第一部是1963年的《恐 懼》,第二部是1971年票房黯淡的《他說,開車》(Drive,He Said),這部片子中他還擔任了編劇之一;第三部是1978年自己主演的《飛越溫柔窩》;最後一部是《唐人街續集》。盡管作為一個演員他很成功,但是執導影片看來並不是他的強項。他還做過編劇工作,得到或分享了這方面的榮譽,其中包括低成本製作的《孤島雷鳴》(Thunder Island,1963年)和《受驚女神》(Flight to Fury,1964年),以及《旋風騎士》(Ride in the Whirlwind,1965年)。在60年代後期,他還創作了影片《旅行》(The Trip,1967年)和《頭》(Head,1968年)。

4. 求最後的旗幟2017年網盤在線觀看資源,布萊恩·科蘭斯頓主演的

《最後的旗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NatoNv1eb8Zg6V_KU_U0rw

提取碼:VDTN
導演: 理查德·林克萊特
編劇: 理查德·林克萊特、達里爾·波尼克森
主演: 布萊恩·科蘭斯頓、勞倫斯·菲什伯恩、史蒂夫·卡瑞爾、J·昆頓·約翰遜、迪安娜·里德-福斯特、尤爾·瓦斯克斯、格雷厄姆·沃爾夫、傑夫·莫納漢、多泰斯·詹姆斯、塔米·蔡、理查德·巴洛、凱希·奧德爾、簡·莫德、理查德·羅比查烏克斯、傑瑞·李·塔克、凱特·伊斯頓、西西莉·泰森、小特德·瓦特斯、李·哈林頓、塞繆爾·戴維斯
類型: 劇情、喜劇、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7-09-28(紐約電影節)、2017-11-03(美國)
片長: 125分鍾
又名: 老爸出任務(台)、三個小生去送殯(港)、特殊任務2、最後的細節2
2003年,前海軍陸戰隊軍醫拉里「博士」(史蒂夫.卡瑞爾),重新集結30年前曾與他一同參加越南戰爭的前海軍陸戰隊的薩爾(布萊恩特.藍斯頓)和理查德.穆勒(勞倫斯.菲什博恩)去執行一項不同以往的任務:去埋葬博士的兒子,一位在伊拉克戰爭中犧牲的年輕海軍。博士拒絕了在阿靈頓公墓的軍隊安葬儀式,在他的老朋友們的幫助下,將棺木在這個喜憂參半的旅程中沿著東海岸移至新罕布希爾州郊區的家。在路上,博士,薩爾和穆勒追憶並分享了有關這場至今仍在影響他們生活的戰爭的記憶。導演理查德.林克萊特和編劇達里爾.伯尼克森在三部曲之後再次合作,因為他們無論過去和現在都在與戰爭的痛苦搏鬥。


5. 銷售信的打造形式

銷售信的內在邏輯,也就是5步方程式,分別是:抓住注意力,激發興趣,讓對方相信我,勾起慾望,促進行動。剛開始寫銷售信,最好按照這個邏輯開始,如果等你很熟練的掌控了內在的秘訣,你是可以隨心所欲。

銷售信,不一定就是信,也可以是ppt,也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對話。內在的原理是一樣,就是逐步催眠,讓用戶成交。

那麼什麼是抓住注意力呢?

一封銷售信,從大的模塊,其實就是分為,標題+正文。抓住注意力分兩步,第一步是標題抓住注意力,因為網路上傳播,用戶最開始看到的是標題。標題無法讓對方打開,你的內容再牛逼,也是蛋疼!

寫一封信之前,最重要的是寫一個好的標題,標題的學問很大,因為字數是有限的,所以你不能什麼都想說,你要用最少的字數,發揮極致的誘惑,更多是對公開角度比較大的廣告。

我們先從標題開始說,一個好的標題,要有4個功能:

1、 抓住注意力

2、 篩選讀者和受眾

3、 傳達完整的信息

4、 讓讀者閱讀正文

抓住注意力和篩選讀者是同步發生的,抓住注意力在於抓住誰的注意力!這個誰,就是你想篩選的讀者。

ok,例如你的用戶是開淘寶店的,那麼淘寶店主最在意的是什麼呢?是如何打爆款,刷單,直通車,鑽展,干貨,潛規則,等等...這些是他們在意的。

那麼挑一個點來抓住注意力的核心原理,也就是讀者在意的內容,然後用文案優化。例如:鮮為人知的打爆款秘訣,讓你獲利翻10倍以上。

打爆款是淘寶店主需要的,那麼,鮮為人知的打爆款秘訣,用「鮮為人知」來描述這個,用戶的注意力就來了。也就是極少數人知道的秘訣,慾望就來了,好奇心就來了,同時篩選了聽眾,因為你不做電商,你不會關心打爆款這種事情。

然後,傳達完整的信息+讓讀者閱讀正文,又是分不開的,也接近是同時發生。鮮為人知的打爆款秘訣,讓你獲利翻10倍以上。整個標題傳達的是:一個牛逼,極少數人知道的打爆款秘訣,可以讓我的利潤翻10倍以上。同時激起了慾望,很想點擊進去看看,這樣一個標題就基本概括了4個重點,然後可以擴展。

《鮮為人知的打爆款秘訣,讓你獲利翻10倍以上》《為什麼大部分人打爆款都以失敗收場?我們提供破解之道》《聽起來難以置信,14天引爆單品!》《請看具體步驟:使用垃圾刷單資源造成的浪費,超過你打爆款的3倍成本》這樣的4個標題是我7月布局課程的時候,准備寫的4篇文章。銷售信不一定要看起來像銷售信,可以是文章,然後轉變。

ok,我們來看看,標題的一些通用形式,這樣方便大家,最開始快速上手。不然講了,感覺是懂了,動手的時候,就一片空白,給大家分享一下19種銷售信的標題方式。

一、利益型標題

如:1、免費體驗

2、快速成功

3、老天爺!

4、彌天大謊

二、解決方案型標題

1、快速而簡單的····

2、可笑的傻瓜式的·····

3、白痴都可以的····

4、立馬見效的····

5、如何·····最快最簡單的方法

(這些你們可以去套用)

三、警告型標題

1、在你····之前,首先·····(例如:在你刷單之前,首先要看看這篇文章)

2、千萬別買·····直到你已經·······

四、客戶見證型標題

1、來自····客戶共同見證的····

2、一個·····的人如何通過···怎麼可以做到····

接下來,每種類型來一個例子。

解釋為什麼型標題: 為什麼你要購買定向標簽課程的7個理由;或者:28個要命的原因····。

成交主張型的標題: 100個籃球免費送,拿了不用還!

問題型標題(這種經常會用到): 為什麼····?你應該····?哪一個····?當····時候····,你····/

解答問題的問題型標題: 你的外貌正在讓你如此的不受歡迎?你還在為如何在互聯網上輕松賺錢而發愁嗎?

這種類型非常好,他在提供一個意識前瞻,這里我要重點說一下,大家知道什麼是:意識前瞻嗎?意識前瞻,是指,每個人其實是由潛意識驅動行動的。例如:今天來到這里,你們聽教主說,智多星會給大家分享銷售信。你的意識可能沒有感覺,但是你的潛意識知道8點這里會有智多星分享干貨。但是,如果8點開始,有個傢伙在這里給你們唱歌,請問你那一瞬間會如何?

「為什麼大部分人打爆款都以失敗收場?我們提供破解之道!」這個標題也是解決問題的問題型標題,你看了這個標題,請問你沒有點擊進入正文之前,你是不是已經知道,有個傢伙要分享如何破解打爆款失敗的問題對嗎?是的,你為什麼知道,因為標題已經有種感覺,承諾了你,進來我會告訴你破解的方法。

意思前瞻,這個很巧妙,可以正向用,也可以反向用。正向用的意思是:標題和內容是迎合的;反向的意思是,你不想讓用戶知道你的正文內容可能要干另一個事情,所以你要用一個他能接受的標題,讓他看到,並且點擊。例如:為什麼大部分人打爆款都以失敗收場?我們提供破解之道。這個標題,其實是讓進來的人報名一個YY課程。

但是用戶在點擊這個標題進入之前,並沒有任何的感覺我要讓他報名一個YY的課程,他只是認為有個傢伙要給他分享一個破解打爆款失敗的秘訣。這招叫:幹掉用戶的意識前瞻。這個源於生活,不知道你是否發現,特別在女生身上,他們經常是出來吃個飯,但是最後買了幾件衣服回去,但是出門的時候並沒有打算購買衣服。

用幹掉用戶的意識前瞻這招時,請注意!正文開頭是要迎合標題的,然後在70%左右的時候,巧妙逆轉目標。也就是說,他本來是來學破解之道的,你的正文開始也是告訴他大概如何破解,然後引導報名課程。迎合正文,是避免他會跳失,然後到70%的時候,他已經忘記了自己原本的目的。

就像女生經常無緣無故購買了些自己不太需要的東西回去,當她在買衣服的時候,她不會思考,我怎麼買起衣服了?直到回家才發現,今天不是去看電影的嗎!剛剛那個文章也一樣,等他報名完YY課程的時候!他不會感覺哪裡不對。這個就是7月的文章,12小時6000多人瀏覽1200人轉發,吸引新粉絲700人,1000人報名YY課程。

我們現在講用戶進入正文之後的問題,進入正文之後,最重要的是開頭的第一句話,可以起到抓住注意力+激發興趣的作用;抓住注意力的重點是:緊扣創意標題,也就是要迎合你剛剛標題所講的內容展開。不要讓目標客戶有種受騙的感覺,否則,用戶會跳失,也就是關閉你的文章。然後開頭的第一句話,還要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用戶很自然的閱讀第二段。

舉個例子:

親愛的朋友,你好:如果你想在一個月之內快速引爆一個店鋪單品·······並渴望在一年之內賺夠100萬的利潤,讓自己的人生來次顛覆性的改變······那麼,你現在正在讀的,將是你今生見過的,最激動人心的信件。

開頭的第一句話,盡量簡短,最好就一句搞定,我直接列出第一句的注意要點:

1、 緊扣創意標題,以免跳失;

2、 激起讀者的興趣

3、 激發讀者的好奇心,讓他們想知道為什麼

4、 製作懸念

5、 承上啟下

6、 簡短

7、 開門見山,不多廢話

給大家一些例子:

1、 5年之後你會······

2、 為什麼我要免費····

3、 這可能是你見過最糟糕的信,因為我要直接了當的告訴你···

這是最常用的一些,解決注意的同時,其實就要激發興趣。激發興趣的要領是:在對方大腦里撕開一個口子,這個是人類本身就有的機能,沒有人能避免,頂多是可以控制。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大家都有看過電視劇吧!每集結束的時候,會怎麼樣?留下一個疑問,更確切的說,是一個懸念!留下一個問題或者懸念的時候,大腦就等於被撕開了一個口子。人類必須要尋找一個答案把這個口子縫上,不然就會很難受。

例如:一個人對在主角開槍,突然這期結束了。你就會想,到底是會死,還是活?不死那會是誰來救他呢?等等疑問,在你的腦袋裡展開。口子被撕開,你要尋找答案,或者你要知道你想的答案是否對,那麼你必須要看下一集,不然你會很難受。當你看了電視劇下集後,結束又一個懸念,所以人們就會追劇。

比方說可以讓你賺100萬,而且說很簡單,你就會想如何賺,或者繼續看下去!

舉個例子:「我有個事情跟你說一下,恩····還是算了吧,過些時候再說"如果這樣的話,無忌哥會很難受,或許會想這傢伙有個事情跟我說,但是又收回去了,一個正常的人類是無法忍受這種感覺。

所以,你確定撕開了,中間就可以轉換節奏了,5步方程式的第三步還記得是什麼嗎?是讓用戶相信你說的都是真的。不管你寫銷售信,是為了抓潛,還是為了成交,都有兩個障礙要解決。一是信任問題,二是風險問題。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開始解決信任問題,解決信任的方式有兩種,在生活中一是花時間交朋友,二是激發情感共鳴點。激發情感共鳴點的最快方式,就是情景化映射,你要把用戶帶到你的世界裡,聽聽你的故事,然後用一些東西來論證你說的是真的。

例如用客戶見證,買你產品的人先是如何,後是如何,你為什麼做了這個事情,是怎麼過來的。故事是最快感染人的方式,需要從用戶的角度設計,要分析這群用戶他們的情感共鳴點是什麼。

所以慾望跟夢想掛鉤,剛剛那個小龍蝦就是勾起了他們很想吃的感覺。用了很多修飾詞語描繪,有慾望就會想行動。激發慾望的要領是:子彈頭。子彈頭是銷售信里的專業術語,給予對方跟夢想接近的東西。

最後一步,讓對方行動,行動在於設計一個無法拒絕的成交主張,目的是解決成交的第二個障礙:風險問題。成交主張方程式:核心產品+獨特賣點+超級贈品+零風險承諾+稀缺性+緊迫感+特別提醒。

核心產品不用說了,獨特賣點這個就是你產品的核心賣點。重點在後面,因為你單一的產品,用戶可以買你的,當然也可以買別人的。所以你的產品要跟別人不同,也就是獨特賣點,當然用戶不會因為你獨特一定要買你的,這個時候就送超級贈品。

超級贈品盡量是虛擬價值大,但是成本低的東西。例如我最近賣籃球,送:打氣筒+打氣針+籃球袋子價值119元;然後再送:53G籃球教學,價值339元。

你送的贈品不要太高於產品本身的價格,高幾倍可以,不要高100倍,那樣用戶就不會相信,贈品一定要標價。標價的目的是:製造價格錨點!剛剛我說了,人的80%的行動是潛意識驅動的。當用戶看到那個價格的時候,大腦自然就會產生錨點,這叫價格錨點定律。

超級贈品完了,用戶還是會擔心,這個時候,你就要啟用0風險承諾,或者是負風險承諾。0風險的意思是:你如果購買了籃球,你只要一丁點不喜歡,你可以退回,贈品你任然保留。

負風險呢?收到籃球後,只要你有一丁點不滿意,籃球是139元,我願意花140元買回來,贈品你仍然可以保留,我讓你吃虧還賺錢,這就是0風險與負風險的區別。

然後稀缺性,例如這個產品就只做了100套,賣完就沒有了。當你的主產品無法稀缺的時候,那就把超級贈品稀缺性,例如:贈品只送給每天下單的前50名。緊迫感很容易理解,要給予一個活動的日期,這個優惠截止到什麼時候,不能是無休止的,這樣用戶就會有時間思考。最後是特別提醒,就是說明一些最後的細節等等,不能給用戶思考的空間,思考轉化率就會下降。

6. 求傑克尼克爾森的《最後的細節》的中文字幕

http://www.subom.com/sinfo/106340 下面這個就是 英簡的。下載後自己改下名字就可以了

7. 尋找電影 最後的細節

電驢下載http://www.verycd.com/groups/DVDRip/174034.topic

只要你夠堅持就絕對可以下完

8. 美國電影雜志《首映》(Premiere)評選的「銀幕史上100位最偉大角色」是那些啊

《首映》雜志100最偉大表演 (The 100 Greatest Performances of All Time)

1.彼得·奧圖爾《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

2.馬龍·白蘭度《碼頭風雲》(1954)

3.梅麗爾·斯特里普《蘇菲的抉擇》(1982)

4.阿爾·帕西諾《炎熱的午後》(1975)

5.貝蒂·戴維斯《彗星美人》(1950)

6.詹姆士·卡格尼《勝利之歌》(1942)

7.達斯汀·霍夫曼《午夜牛郎》(1969)

8.詹姆士·斯圖爾特《風雲人物》(1946)

9.吉恩·懷爾德《新科學怪人》(1974)

10.羅伯特·德尼羅《憤怒的公牛》(1980)

11.丹尼爾·戴·劉易斯《我的左腳》(1989)

12.傑克·尼科爾森《最後的細節》(1973)

13.凱瑟琳·赫本《冬獅》(1968)

14.羅伯特·杜瓦爾《溫柔的憐憫》(1983)

15.湯姆·漢克斯《飛向未來》(1988)

16.加里·格蘭特《美人計》(1946)

17.丹澤爾·華盛頓《馬爾科姆·X》(1992)

18.埃米莉·沃特森《破浪》(1996)

19.保羅·紐曼《大審判》(1982)

20.阿爾·帕西諾《教父2》(1974)

21.朱麗埃塔·瑪西娜《卡比里亞之夜》(1957)

22.強尼·德普《剪刀手愛德華》(1990)

23.拉塞爾·克羅《驚爆內幕》(1999)

24.亨弗萊·博加特《碧血金沙》(1948)

25.葛麗泰·嘉寶《異國鴛鴦》(1939)

26.瑪麗亞·法爾科內蒂《聖女貞德蒙難記》(1928)

27.馬龍·白蘭度《巴黎最後的探戈》(1972)

28.羅薩琳德·拉塞爾《女友禮拜五》(1940)

29.彼得·塞勒斯《富貴逼人來》(1979)

30.詹姆士·斯圖爾特《迷魂記》(1958)

31.傑米·福克斯《雷》(2004)

32.奧黛麗·赫本《第凡內早餐》(1961)

33.達斯汀·霍夫曼《窈窕淑男》(1982)

34.巴斯特·基頓《將軍號》(1927)

35.菲利普·西摩·霍夫曼《卡波特》(2005)

36.費伊·唐娜薇《唐人街》(1974)

37.吉恩·哈克曼《對話》(1974)

38.卡洛·隆巴德《你逃我也逃》(1942)

39.勞倫斯·奧利弗《理查三世》(1955)

40.妮可·基德曼《不惜一切》(1995)

41.賽繆爾·L.傑克遜《低俗小說》(1994)

42.羅伯特·德尼羅《計程車司機》(1976)

43.詹姆士·迪恩《無因的反抗》(1955)

44.查理·卓別林《城市之光》(1931)

45.里斯·威瑟斯龐《校園風雲》(1999)

46.湯姆·漢克斯《荒島求生》(2001)

47.傑克·尼科爾森《飛越瘋人院》(1975)

48.比爾·默里《土撥鼠日》(1993)

49.麗芙·厄爾曼《假面》(1966)

50.亨弗萊·博加特《馬爾他雄鷹》(1941)

51.亨利·方達《憤怒的葡萄》(1940)

52.艾瑪·湯普森《告別有情天》(1993)

53.丹尼爾·戴·劉易斯《紐約黑幫》(2002)

54.凱瑟琳·赫本《費城故事》(1940)

55.西德尼·波蒂埃《炎熱的夜晚》(1967)

56.朱迪·福斯特《被告》(1988)

57.麥克斯·馮·西多《征服者佩爾》(1987)

58.西戈尼·韋弗《異形》(1986)

59.凱瑟琳·德納芙《白日美人》(1967)

60.戴安·基頓《安妮·霍爾》(1977)

61.拉爾夫·法因斯《辛德勒名單》(1993)

62.加里·奧德曼《席德與南茜》(1986)

63.吉娜·羅蘭茲《權勢下的女人》(1974)

64.保羅·紐曼《江湖浪子》(1961)

65.傑克·萊蒙《熱情似火》(1959)

66.霍莉·亨特《富貴浮雲》(1987)

67.斯賓賽·特雷西《向上帝挑戰》(1960)

68.加里·格蘭特《育嬰奇譚》(1938)

69.葛洛麗婭·斯萬森《日落大道》(1950)

70.安東尼·霍普金斯《沉默的羔羊》(1991)

71.梅麗爾·斯特里普《斯克伍事件》(1983)

72.朱迪·嘉蘭德《一個明星的誕生》(1954)

73.約翰·屈伏塔《周末夜狂熱》(1977)

74.馬德琳·卡恩《灼熱的馬鞍》(1974)

75.朱麗·克里斯蒂《春花秋月不了情》(1965)

76.伯特·藍開斯特《成功的滋味》(1957)

77.摩根·弗里曼《花街傳奇》(1987)

78.三船敏郎《大鏢客》(1961)

79.強尼·德普《加勒比海盜》(2003)

80.讓娜·莫羅《朱爾與吉姆》(1962)

81.凱特·溫斯萊特《純潔心靈的永恆陽光》(2004)

82.喬治·C.斯科特《巴頓將軍》(1970)

83.希拉里·斯旺克《男孩不哭》(1999)

84.安吉麗卡·休斯頓《千網危情》(1990)

85.傑西卡·蘭格《紅伶劫》(1982)

86.羅伯特·沃爾克《火車怪客》(1951)

87.約翰·韋恩《搜索者》(1956)

88.克里斯托弗·沃爾肯《獵鹿人》(1978)

89.鞏俐《霸王別姬》(1993)

90.傑夫·布里奇斯《謀殺綠腳趾》(1998)

91.簡·方達《花街殺人案》(1971)

92.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骯臟的哈里》(1971)

93.瓊·克勞馥《慾海情魔》(1945)

94.彼得·洛《M》(1931)

95.安吉拉·巴塞特《與愛何干》(1993)

96.朱迪·荷利戴《絳帳海棠春》(1950)

97.本·金斯利《虎視眈眈》(2001)

98.芭芭拉·斯坦威克《雙重保險》(1944)

99.史蒂夫·馬丁《大笨蛋》(1979)

100.馬爾科姆·麥克道爾《發條橙》(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