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這部關於高爾夫的電影的名字
高爾夫電影:
片名:果嶺爭雄
英文名: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天賦、後天努力外加難得的機遇,一位執著的年輕人從此改變了美國公開賽的歷史。這是又一部勵志題材的《美國夢》,改編自馬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
20世紀初期,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還處於英國職業選手的壟斷之下,然而在1913年,一位傳奇的人物出現了。兩位英國名將哈利·瓦頓和愛德華·雷並列第一,觀眾開始揣測在兩人中的誰身上壓注會比較穩妥,誰也沒料到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奧密特的當地球童一鳴驚人,不但在第17洞抓下小鳥上升並列第一,而且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長賽中打敗了兩位英國高球紳士,一舉奪得冠軍。
為了紀念偉大的弗朗西斯·奧密特,電影保留了他的真實姓名,當20歲的他帶著一個還不到球包高度的10歲小球童緩步上場,觀眾看到的或許是一幅有趣甚至有些滑稽的畫面,但一桿之後他們就和「比賽現場」的一萬多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而這影片最後的決賽場面,也是經過從小攆著高爾夫長大的導演帕克斯頓的特別處理,一場安靜的對決被渲染得懸念十足,奧密特和瓦頓的終極PK拍攝出了西部牛仔對決的味道。
回到現實,球童奧密特一戰成名,成了國家英雄。他的勝利也破除了高爾夫在美國是「貴族運動」的理念和迷思,促進了它向平民大眾的方向發展,1913年美國只有35萬人打高爾夫,而10年後就增加到了200萬,正是有著這樣深厚的群眾基礎,才有了今天的泰格·伍茲。
片名:球場蠱惑仔
英文名:Happy Gilmore
在所有關於高爾夫電影的評選中,1996年亞當·桑德勒主演的《球場蠱惑仔》絕對是最受歡迎的。要知道,在伍茲出道前,桑德勒可是全美第一的高爾夫形象大使。即便在今天,他一踏進球場,粉絲也是無數。
與《果嶺爭雄》相同,《球場蠱惑仔》也是部勵志題材的電影,只是表達方式完全是喜劇的誇張。主人公基爾默有著一手「Slapshot(猛射技術)」的絕活兒,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NHL全明星隊,可惜現實中他連一個冰球隊都進不了。忽然有一天,命運將他推到了高爾夫球場,為了贖回奶奶的房子,基爾默不得不按照前職業球員彼得森的指示,參加高爾夫職業巡迴賽。
基爾默發現自己的猛射技術在高爾夫上也用得著,他的開球每次都能達到400碼,這可是職業選手都要妒忌的超遠距離啊!很快,基爾默成了一個奇跡,但他藍領階層的個性與貴族的高爾夫之間的沖突也很快顯現,在這片斯文之地,基爾默顯得格格不入。他打高爾夫就像在打冰球,根本不顧及高爾夫的禮儀與傳統。火暴脾氣的基爾默痛罵球童,挑釁球迷,詛咒小球,不爽了就把發球桿拋出很遠。更樂的是,他還不顧高爾夫規則潛入水中救援落水的小球,還與球場里的鱷魚大打出手。不過,這一系列的怪誕行徑都為高爾夫增添了許多新鮮空氣,當年此片上映時,許多不喜歡高爾夫的人也到電影院排隊觀看,30歲的桑德勒也憑藉此片一舉奠定了他好萊塢笑星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球場蠱惑仔》當年還力壓《斷箭》和《紅番區》,榮獲了當年MTV頒發的「最佳打鬥場面獎」。獲獎的打鬥場面是一場職業/業余配對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節目主持人鮑勃·巴克爾(Bob Barker)客串他本人,出席了這場職業/業余配對賽,正好與桑德勒扮演的基爾默分到了同一組。一番相互奚落之後,兩人拳腳相加。應該說,這段打鬥場面是勝在詼諧幽默。有趣的是,今年的索尼公開賽職業/業余配對賽上,魏聖美正好就和桑德勒配對參賽。「與亞當一起打球真的很逗樂。」
魏聖美笑著說,「我的目標是:在打球的時候忍住不笑。」
片名:球愛的天空
英文名:Tin Cup
這是有史以來排名第二的高爾夫電影,盡管它有個非常糟糕的結局。「TinCup(錫杯)」是主人公羅伊(Roy McAvoy)的綽號,也象徵著高爾夫球賽冠軍所得到的至高無上的那座獎杯。
羅伊曾經是一名高爾夫球好手,球場失意後在德克薩斯偏僻的小鎮開了一家快倒閉的高爾夫練習場,靠回憶昔日的輝煌和與老友調侃度日。直到競爭對手的女友前來學打球才重又喚起了他回到賽場的慾望。然而,在他重出江湖的美國公開賽中,為了追求完美的技術,他寧可犧牲掉贏取冠軍的機會。影片結束時,羅伊輸掉了比賽,但是他贏得了尊重,更贏得了愛情。
這是一部為很多高爾夫球迷奉為經典的影片,它使現實生活中還抱有一點點夢想的人在此得到了安慰和滿足。凱文·科斯特納的表演更令影片加分,個人非常喜歡羅伊在規定時間的最後幾秒鍾出現在美國公開賽的發球點時的一幕,前一夜的酒醉還未全部清醒,他向一個賽場官員說:「是打一籃快球的時候了。」
片名:球童小屋
英文名:Caddyshack
又一部以高爾夫為題材的喜劇電影,在《球場蠱惑仔》之前,《球童小屋》可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瘋狂無厘頭高爾夫電影。而跟大多數高爾夫電影一樣,他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球童,貴族運動中忙忙碌碌的小人物,更顯得可愛。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丹尼的年輕人,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其間俱樂部里暴發戶似的專橫老闆和蠢笨滑稽的雇員之間不斷產生著沖突,也碰出笑料不斷。影片情節非常簡單,品位也不高,還嚴重偏離了高爾夫的主題,卻受到很多高爾夫球迷的喜愛。影片中歇斯底里的園丁卡爾奮戰田鼠的一段就非常有趣,當卡爾為了消滅幾只小老鼠,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而渾然不覺時,那種沾沾自喜的表情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片名:重返榮耀
英文名: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比起上面四部高爾夫電影,這部該算是青春偶像劇。投資7000萬美元的影片,匯集了黑人帥哥威爾·史密斯、好男孩馬特·達蒙、大美女查莉茲·索隆,還有曾經是好萊塢白馬王子的演員出身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雖然影片公映後票房不甚理想,但花兩個小時看看明星還是值得的。
片中馬特·達蒙飾演的高爾夫金童在一戰結束後回到家鄉,戰爭的經歷令他一蹶不振,為了讓他重返賽場,女友找來了神秘的通靈人巴哲·文斯(威爾·史密斯)為他治療。於是,在空曠的原野上,一場心靈與身體溝通的游戲開始了,這里高爾夫只是一個工具,幫助失落的人找回了信心。可惜馬特·達蒙的擊球姿勢菜鳥得很,看得就是不如凱文·科斯特納爽,可能這就是片子不賣座的原因吧。
●《鮑比·瓊斯:天才的一擊》(Bobby Jones:Stoke of Genius)當你講述高爾夫電影的時候,你不得不提高爾夫神童鮑比·瓊斯(wiki),20世紀30年代他拍攝了系列電影和著作,《短距離》(Short)等幾部影片的放映都相當成功,但他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失去了業余選手資格。
但瓊斯在高爾夫球場上已經是一座豐碑。八十年來他的高爾夫紀錄還沒人能打破,在二十八歲時他奪得了所有賽事的冠軍,於是,他決定歸隱田園,和他嬌小、美麗的妻子過著遠離賽場的安靜生活。《天才一擊》就是講述他高爾夫生涯的傳記片。
在電影中再現真人的故事總難免要挨罵,就像當年奧利弗·斯通拍攝《尼克松》就曾引起極大爭議一樣,將20世紀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最富傳奇色彩的鮑比·瓊斯的故事改編成電影,當然也要冒一定的風險。影片描述了瓊斯從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如何成長為一名完美的紳士球手,但甫一上映遭到美國媒體「差勁之極」、「缺乏深度」的謾罵,認為演員的表演極其失敗。然而,就像當年人們無法阻止鮑比·瓊斯贏得比賽的勝利一樣,這部被影評家嗤之以鼻的影片大獲全勝,上映之初就突破1300場,收入絲毫不亞於同期上映的《特洛伊》和《怪物史瑞克2》。
雖然《天才一擊》算不上影史上經典的體育電影,但這為鮑比·瓊斯的偶像地位聚集了極大的人氣,不僅僅是高爾夫球迷,原本不熟悉瓊斯和高爾夫的人,也能通過這部影片,對這項運動產生一點興趣。
●《無懈可擊》(Dead Solid Perfect)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自然備受關注。據說在影片中飾演主角的男演員蘭迪·奎德本身就非常熱衷於高爾夫運動,一生都在不停地參加巡迴比賽,或許這個角色就像是他自己的寫照。
●《跟隨太陽》(Follow the Sun)高爾夫運動史上不朽的人物———本·霍根人生傳奇的精彩演繹,影片生動地反映了1951年高爾夫球的水準,但也有爭議說這其實是一部最糟糕的霍根傳記。霍根親自為這部電影擊球,你可以看到他的球技是多麼出色,而披頭士樂隊此後為這部影片作曲更使它身價陡增。
●《紳士的比賽》(A Gentlemans Game)你不但可以在看電影的同時學到很多技巧,還能真正了解高爾夫這項運動的真諦。年僅12歲的提米·普萊斯展示了在高爾夫運動上的過人天賦,他的父親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俱樂部學習。在那裡,一位高爾夫教練教給了他技術和很多東西,這部有著震撼視覺效果的電影,同時抓住了高爾夫運動的靈魂和奇妙所在,並告訴我們如何做出生命中的抉擇。
●《老虎伍茲的故事》(The Tiger Woods Story)
Ⅱ 關於高爾夫的外國電影
◎譯名那些最偉大的比賽/果嶺爭雄/果嶺奇跡(台)/贏盡我精彩(港)
◎片名TheGreatestGameEverPlayed
◎年代2005
◎國家美國
◎類別劇情/歷史/體育
◎語言英語/國語
◎IMDB評分7.3/10(6,325votes)
◎IMDB鏈接http://www.imdb.com/title/tt0388980/
◎片長120min32sec
◎導演比爾·帕克斯頓BillPaxton
◎主演斯蒂芬·迪蘭StephenDillane....HarryVardon
希亞·拉博夫ShiaLaBeouf....FrancisOuimet
彼得·弗斯PeterFirth....LordNorthcliffe
馬修·奈特MatthewKnight....YoungFrancisOuimet
伊萊亞斯·科泰斯EliasKoteas....ArthurOuimet
蘭·卡琉LenCariou....StedmanComstock
馬科斯·卡錫MaxKasch....FreddieWallis
喬什·佛雷特JoshFlitter....EddieLowery
丹尼斯·聖約翰DennisStJohn....Wallis'Butler(asDennisSt-John)
馬賽爾·金寧MarcelJeannin....OfficeWorker
劇情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桿弟的他,對於高爾夫球卻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十分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閑暇時當個業余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游戲規則。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著一位10歲的小跟班桿弟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眾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
幕後製作
本片改編自馬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優雅的高爾夫球英雄自然需要一位同樣優雅的演員去詮釋,主演過迪斯尼電影《別有洞天》的希亞·拉博夫不但有型有款還兼具紳士風度,自然成為了導演比爾·帕克斯頓心目中的上佳人選,舉賢不避親,年齡不大的拉博夫正是由迪斯尼頻道捧紅的。此外,拉博夫還參與了《查理天使2》、《機械公敵》、《地獄神探》等等熱門影片的演出,可謂未來星途一片璀璨,帕克斯頓最為中意拉博夫身上所具備的「成長中的大男孩」的感覺。後來擔任由邁克爾·貝執導的電影真人版《變形金剛》(2007)和《變形金剛2》(2009)的男主角。
對於弗朗西斯這位百年之前的運動英雄,拉博夫自言了解甚少。拍攝前,拉博夫接受了數月的高強度培訓,除了動作、技戰術方面的研習外,還專門學習了高爾夫球的發展歷史,通過這一學習過程,拉博夫不僅陶冶了自身的優雅氣質,同時也體味了高球運動優雅背後的艱辛。
Ⅲ 果嶺爭雄最重要的比賽是什麼比賽
高爾夫球比賽。《果嶺爭雄:一場最偉大的比賽》電影來源一本書,書名就叫《TheGreatestGameEverPlayed》,電影中最重要的比賽是高爾夫比賽。
Ⅳ 誰有果嶺爭雄/那些最偉大的比賽的電影請發到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我要視頻,不要下載地址。謝謝
已經發了
Ⅳ 一部高爾夫球的勵志電影!內容是男主角的爸爸是他的球童,這部電影是什麼名字
NO.10《跟隨太陽》1951
導演:Sidney Lanfield
主演:格倫·福特、安妮·巴克斯特
影片講述了極具勇氣的高爾夫球手本·侯根(Ben Hogan)傳奇的一生。這位戰爭英雄因為事故原本有可能永遠無法行走,結果他不但堅強地康復,更是成為了高爾夫運動史上最偉大的球手之一。該片由Sidney Lanfield執導,格倫·福特飾演本·侯根,女主角為安妮·巴克斯特。
NO.9《鮑比·瓊斯:天才一擊》2004年
導演:勞迪·海靈頓
主演:詹姆斯·卡維澤、傑瑞米·諾森、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克萊爾·弗蘭妮
影片是根據美國20年代傳奇高爾夫球選手鮑比·瓊斯的故事改編而成。由《耶穌受難記》主演詹姆斯·卡維澤飾演瓊斯。1925年瓊斯在參加美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時要求對自己加罰一桿,當時他是唯一看到自己的球在他准備擊球時移動的人,他因此失掉了本該屬於他的冠軍,但是他的體育精神卻成為所有球手的楷模。瓊斯於1926、1929和1930年均獲得公開賽冠軍,其後年僅28歲的他退出了比賽,從此職業球手取代了業余球手,到目前為止,幾乎沒有業余球手再贏得過美國公開賽。
NO.8《誰是你的球童?》2007年
導演:唐·邁克爾·保羅
主演:Big Boi、Lil' Wayne、Andy Milonakis、泰瑞·克魯斯、費松·拉夫、Tony Cox
俱樂部文化往往是一個人身份和等級的象徵,位於卡羅萊納州的松樹鄉村高爾夫俱樂部就聚集了這樣一群保守的吝嗇鬼,可他們同時也代表著當地的貴族階層和上流社會。所以不難想像,當他們看到嘻哈界的流行天王C-Note踮著腳在一大幫人的擁簇下,拿著一整公文箱足夠買下這間俱樂部的鈔票要求成為這里的會員時,是如何閉著眼睛感慨「世風日下」的……作為俱樂部的主席,迪克·卡明斯有責任維持會員制度的「清白」,他不顧一切地將C-Note和他的跟班們掃地出門,列為「拒絕往來戶」,原因很簡單,在迪克眼裡,C-Note的黑人身份就是成為新會員的最大禁忌。但是C-Note一定要成功,因為他已故的父親曾是這傢俱樂部的球童,但因為後來打破了俱樂部的高爾夫紀錄,於是被解僱了。C-Note此舉是為「報仇」……
1、FIR-你很愛他-4:42
NO.7《球童》1953年
導演:Norman Taurog
主演:迪恩·馬丁、傑瑞·劉易斯、唐娜·里德
迪恩·馬丁扮演一位高爾夫球手,而傑瑞·劉易斯則扮演他的教練兼球童,這對兩人組合參加了一個在Pebble海灘舉行的高爾夫巡迴賽,而他們最終將整個賽事變成了一次喧鬧的旅程。
NO.6《錫杯》1996年
導演:羅恩·謝爾頓
主演:凱文·科斯特納、蕾妮·羅素、唐·約翰遜
繼《百萬金臂》後主創人員再度合作,把場景轉移到高爾夫球場上。這種事情當然只有在電影里才會發生,但影片處理得輕松自然,如果你是高爾夫愛好者,那就更值得一看了。明星們打球可沒用替身哦。綽號「錫杯」的高爾夫球好手羅伊開了一所學校,心理學博士莫莉來報名學習。之後他們意識到可以換工:羅伊教莫莉打球,而莫莉可以給羅伊做心理輔導。在這個過程中,羅伊愛上莫莉,而莫莉現在的男朋友正是羅伊不服氣的競爭對手西姆斯。朋友向羅伊進言:只有在美國公開塞上取勝才能贏得莫莉的好感。但羅伊一上賽場,剛愎自用的毛病又犯了。他不聽勸告,非要選擇一條最困難的路線,冒著被取消比賽資格的危險,在觀眾瘋狂的鼓勵下,打出高爾夫球歷史上難度最大的球。
NO.5《那些最偉大的比賽》2005年
導演:比爾·帕克斯頓
主演:斯蒂芬·迪蘭、希亞·拉博夫、彼得·弗斯
故事發生在1910年代的美國,當時的高爾夫球根本就是一項有高度排他性、「高而富」的貴族運動,一位名叫Francis的年輕人,出身於經濟狀況不佳的勞工家庭,在球場擔任球童的他,對於高爾夫球有一種十分特別的熱情,而且還有難能可貴的天賦,可以說是天生的高爾夫球天才。但卻礙於出身,他只能在閑暇時當個業余高球愛好者,但不服輸的他卻決定改變游戲規則。他的天賦加上不斷的努力與嘗試,終於在1913年的高爾夫球比賽中改變了歷史。20歲的Francis帶著一位10歲的小跟班球童緩步上場,挑戰來自英國的高爾夫球世界冠軍Harry,觀眾無不驚異。這場絕世天才與冠軍好手的超級比賽,震撼了高爾夫球界。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
NO.4《帕特和麥克》1952年
導演:喬治·庫克
主演:斯賓塞·屈塞、凱瑟琳·赫本、奧爾多·雷、查爾斯·布朗森
凱瑟琳·赫本在片中飾演體育教師帕特,她同時也是勇氣十足的新晉運動員,但她的未婚夫卻一向反對她參加運動。在一次女子高爾夫錦標賽上,因為未婚夫的突然到場,心慌意亂的帕特最後一桿打得極為糟糕,從而失去了冠軍。帕特對此時耿耿於懷,於是她向體育經紀人米基的幫助下,米基決定用盡各種方法把柏特捧為體育皇後,中間自然產生了不少浪漫有趣的情節。
NO.3《重返榮耀》2000年
導演:羅伯特·雷德福
主演:威爾·史密斯、馬特·達蒙、查理茲·塞隆
蘭納福·朱諾曾經是個著名的高爾夫球運動員,一戰爆發後參軍入伍,退伍後回到了家鄉。在人生十字路口倍感迷茫和失落的朱諾希望能和青梅竹馬的女友愛德麗再續情緣。而愛德麗的父親此時正面臨巨大的債務危機,他投資修建起來的高爾夫球場在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中即將破產。愛德麗為了挽救父親的球場和鼓舞朱諾重新自信起來,便邀請兩位高爾夫高手與朱諾舉行比賽。久未碰過球桿的朱諾面對兩位職業好手顯然力不從心,一直處於弱勢。幸虧一個名叫巴格·范斯的黑人球童的幫助,朱諾才超水平發揮出了自己戰前的水準。這位神秘的球童暗中向朱諾傳授打球秘訣,還告訴朱諾怎樣應對人生困境。朱諾在球童的幫助下,漸漸找回了自己曾經擁有的自信和樂觀。
NO.2《球場古惑仔》1996年
導演:丹尼斯·杜根
主演:亞當·桑德勒、凱文·尼龍、本·斯蒂勒、丹尼斯·杜根
Happy Gilmore是一名狂熱的冰球愛好者,從小由奶奶撫養大。由於他實在離一個冰球運動員的要求實在太遠——他有嚴重的暴力傾向,而且最要命是他不會滑冰——Gilmore被教練趕出了冰球隊,與此同時女朋友也離他而去,而Gilmore的奶奶因為無法承受高額稅款,住了幾十年的老房子被收回作抵押。一個偶然的機會,Gilmore發現自己在高爾夫球方面天賦異稟,在業余組比賽一鳴驚人後,Gilmore有機會參加有巨額獎金的大師賽,與此同時,Gilmore的火爆性格和球風也為他贏得了fans、愛情以及一位退休老球手的指點,自然也使一些對手產生了嫉恨……本片充斥著笨拙的爆笑橋段,正統的高爾夫球愛好者也許會反感其粗俗與高雅的高爾夫球運動形成巨大反差,但無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一點為本片贏得了廣大的觀眾。本片憑亞當·桑德勒與73高齡的體育節目解說員Bob Barker的打鬥場面贏得當年MTV電影最佳打鬥場面獎(Best Fight)。
NO.1《小小球童》1980年
導演:哈羅德·雷米斯
主演:切維·切斯、Rodney Dangerfield、Ted Knight、邁克爾·奧吉弗、比爾·默瑞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丹尼·諾能的年輕人,為了賺點錢來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球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情節並不復雜,但卻笑料百出。尤其是由比爾·默瑞飾演的園丁卡爾。這是個有點歇斯底里的老兵,他聲稱曾與西藏喇嘛打過一年半的交道。片中,他一直試圖用塑料炸葯來消滅討厭的田鼠。當卡爾為了消滅幾只小老鼠而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時,那種渾然不覺、沾沾自喜的表情更是令人忍俊不禁。難怪這部影片受到了廣泛的歡迎。比爾·默瑞在試戲中即興創作了一連串「灰姑娘」式的故事而被導演哈羅德·雷米斯選入劇組。出名的Ty Webb的高爾夫球撞進Carl Spackler搖搖欲墜的房子那場戲在原始腳本里並不存在。這是導演意識到全片中沒有兩位搞笑巨星切維·切斯和比爾·默瑞同時出現的戲而特意添加的,由三人在吃午飯時合寫。盡管似乎與整個構思無關,但這場戲被廣泛視為全片最搞笑的一段。
高爾夫電影:
片名:果嶺爭雄
英文名: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天賦、後天努力外加難得的機遇,一位執著的年輕人從此改變了美國公開賽的歷史。這是又一部勵志題材的《美國夢》,改編自馬克·弗羅斯特的同名暢銷小說,取材於高爾夫球界的真實故事。
20世紀初期,美國高爾夫公開賽還處於英國職業選手的壟斷之下,然而在1913年,一位傳奇的人物出現了。兩位英國名將哈利·瓦頓和愛德華·雷並列第一,觀眾開始揣測在兩人中的誰身上壓注會比較穩妥,誰也沒料到一個名叫弗朗西斯·奧密特的當地球童一鳴驚人,不但在第17洞抓下小鳥上升並列第一,而且在第二天的18洞延長賽中打敗了兩位英國高球紳士,一舉奪得冠軍。
為了紀念偉大的弗朗西斯·奧密特,電影保留了他的真實姓名,當20歲的他帶著一個還不到球包高度的10歲小球童緩步上場,觀眾看到的或許是一幅有趣甚至有些滑稽的畫面,但一桿之後他們就和「比賽現場」的一萬多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而這影片最後的決賽場面,也是經過從小攆著高爾夫長大的導演帕克斯頓的特別處理,一場安靜的對決被渲染得懸念十足,奧密特和瓦頓的終極PK拍攝出了西部牛仔對決的味道。
回到現實,球童奧密特一戰成名,成了國家英雄。他的勝利也破除了高爾夫在美國是「貴族運動」的理念和迷思,促進了它向平民大眾的方向發展,1913年美國只有35萬人打高爾夫,而10年後就增加到了200萬,正是有著這樣深厚的群眾基礎,才有了今天的泰格·伍茲。
片名:球場蠱惑仔
英文名:Happy Gilmore
在所有關於高爾夫電影的評選中,1996年亞當·桑德勒主演的《球場蠱惑仔》絕對是最受歡迎的。要知道,在伍茲出道前,桑德勒可是全美第一的高爾夫形象大使。即便在今天,他一踏進球場,粉絲也是無數。
與《果嶺爭雄》相同,《球場蠱惑仔》也是部勵志題材的電影,只是表達方式完全是喜劇的誇張。主人公基爾默有著一手「Slapshot(猛射技術)」的絕活兒,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NHL全明星隊,可惜現實中他連一個冰球隊都進不了。忽然有一天,命運將他推到了高爾夫球場,為了贖回奶奶的房子,基爾默不得不按照前職業球員彼得森的指示,參加高爾夫職業巡迴賽。
基爾默發現自己的猛射技術在高爾夫上也用得著,他的開球每次都能達到400碼,這可是職業選手都要妒忌的超遠距離啊!很快,基爾默成了一個奇跡,但他藍領階層的個性與貴族的高爾夫之間的沖突也很快顯現,在這片斯文之地,基爾默顯得格格不入。他打高爾夫就像在打冰球,根本不顧及高爾夫的禮儀與傳統。火暴脾氣的基爾默痛罵球童,挑釁球迷,詛咒小球,不爽了就把發球桿拋出很遠。更樂的是,他還不顧高爾夫規則潛入水中救援落水的小球,還與球場里的鱷魚大打出手。不過,這一系列的怪誕行徑都為高爾夫增添了許多新鮮空氣,當年此片上映時,許多不喜歡高爾夫的人也到電影院排隊觀看,30歲的桑德勒也憑藉此片一舉奠定了他好萊塢笑星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球場蠱惑仔》當年還力壓《斷箭》和《紅番區》,榮獲了當年MTV頒發的「最佳打鬥場面獎」。獲獎的打鬥場面是一場職業/業余配對賽,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著名節目主持人鮑勃·巴克爾(Bob Barker)客串他本人,出席了這場職業/業余配對賽,正好與桑德勒扮演的基爾默分到了同一組。一番相互奚落之後,兩人拳腳相加。應該說,這段打鬥場面是勝在詼諧幽默。有趣的是,今年的索尼公開賽職業/業余配對賽上,魏聖美正好就和桑德勒配對參賽。「與亞當一起打球真的很逗樂。」
魏聖美笑著說,「我的目標是:在打球的時候忍住不笑。」
片名:球愛的天空
英文名:Tin Cup
這是有史以來排名第二的高爾夫電影,盡管它有個非常糟糕的結局。「TinCup(錫杯)」是主人公羅伊(Roy McAvoy)的綽號,也象徵著高爾夫球賽冠軍所得到的至高無上的那座獎杯。
羅伊曾經是一名高爾夫球好手,球場失意後在德克薩斯偏僻的小鎮開了一家快倒閉的高爾夫練習場,靠回憶昔日的輝煌和與老友調侃度日。直到競爭對手的女友前來學打球才重又喚起了他回到賽場的慾望。然而,在他重出江湖的美國公開賽中,為了追求完美的技術,他寧可犧牲掉贏取冠軍的機會。影片結束時,羅伊輸掉了比賽,但是他贏得了尊重,更贏得了愛情。
這是一部為很多高爾夫球迷奉為經典的影片,它使現實生活中還抱有一點點夢想的人在此得到了安慰和滿足。凱文·科斯特納的表演更令影片加分,個人非常喜歡羅伊在規定時間的最後幾秒鍾出現在美國公開賽的發球點時的一幕,前一夜的酒醉還未全部清醒,他向一個賽場官員說:「是打一籃快球的時候了。」
片名:球童小屋
英文名:Caddyshack
又一部以高爾夫為題材的喜劇電影,在《球場蠱惑仔》之前,《球童小屋》可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最受歡迎的瘋狂無厘頭高爾夫電影。而跟大多數高爾夫電影一樣,他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球童,貴族運動中忙忙碌碌的小人物,更顯得可愛。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叫丹尼的年輕人,為了賺錢貼補家用和上大學,到一家高爾夫俱樂部當球童的故事。其間俱樂部里暴發戶似的專橫老闆和蠢笨滑稽的雇員之間不斷產生著沖突,也碰出笑料不斷。影片情節非常簡單,品位也不高,還嚴重偏離了高爾夫的主題,卻受到很多高爾夫球迷的喜愛。影片中歇斯底里的園丁卡爾奮戰田鼠的一段就非常有趣,當卡爾為了消滅幾只小老鼠,親手毀掉了自己的花園而渾然不覺時,那種沾沾自喜的表情真是讓人忍俊不禁。
片名:重返榮耀
英文名: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
比起上面四部高爾夫電影,這部該算是青春偶像劇。投資7000萬美元的影片,匯集了黑人帥哥威爾·史密斯、好男孩馬特·達蒙、大美女查莉茲·索隆,還有曾經是好萊塢白馬王子的演員出身的導演羅伯特·雷德福。雖然影片公映後票房不甚理想,但花兩個小時看看明星還是值得的。
片中馬特·達蒙飾演的高爾夫金童在一戰結束後回到家鄉,戰爭的經歷令他一蹶不振,為了讓他重返賽場,女友找來了神秘的通靈人巴哲·文斯(威爾·史密斯)為他治療。於是,在空曠的原野上,一場心靈與身體溝通的游戲開始了,這里高爾夫只是一個工具,幫助失落的人找回了信心。可惜馬特·達蒙的擊球姿勢菜鳥得很,看得就是不如凱文·科斯特納爽,可能這就是片子不賣座的原因吧。
●《鮑比·瓊斯:天才的一擊》(Bobby Jones:Stoke of Genius)當你講述高爾夫電影的時候,你不得不提高爾夫神童鮑比·瓊斯(wiki),20世紀30年代他拍攝了系列電影和著作,《短距離》(Short)等幾部影片的放映都相當成功,但他也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失去了業余選手資格。
但瓊斯在高爾夫球場上已經是一座豐碑。八十年來他的高爾夫紀錄還沒人能打破,在二十八歲時他奪得了所有賽事的冠軍,於是,他決定歸隱田園,和他嬌小、美麗的妻子過著遠離賽場的安靜生活。《天才一擊》就是講述他高爾夫生涯的傳記片。
在電影中再現真人的故事總難免要挨罵,就像當年奧利弗·斯通拍攝《尼克松》就曾引起極大爭議一樣,將20世紀最偉大的高爾夫球手、最富傳奇色彩的鮑比·瓊斯的故事改編成電影,當然也要冒一定的風險。影片描述了瓊斯從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如何成長為一名完美的紳士球手,但甫一上映遭到美國媒體「差勁之極」、「缺乏深度」的謾罵,認為演員的表演極其失敗。然而,就像當年人們無法阻止鮑比·瓊斯贏得比賽的勝利一樣,這部被影評家嗤之以鼻的影片大獲全勝,上映之初就突破1300場,收入絲毫不亞於同期上映的《特洛伊》和《怪物史瑞克2》。
雖然《天才一擊》算不上影史上經典的體育電影,但這為鮑比·瓊斯的偶像地位聚集了極大的人氣,不僅僅是高爾夫球迷,原本不熟悉瓊斯和高爾夫的人,也能通過這部影片,對這項運動產生一點興趣。
●《無懈可擊》(Dead Solid Perfect)根據原著改編的電影自然備受關注。據說在影片中飾演主角的男演員蘭迪·奎德本身就非常熱衷於高爾夫運動,一生都在不停地參加巡迴比賽,或許這個角色就像是他自己的寫照。
●《跟隨太陽》(Follow the Sun)高爾夫運動史上不朽的人物———本·霍根人生傳奇的精彩演繹,影片生動地反映了1951年高爾夫球的水準,但也有爭議說這其實是一部最糟糕的霍根傳記。霍根親自為這部電影擊球,你可以看到他的球技是多麼出色,而披頭士樂隊此後為這部影片作曲更使它身價陡增。
●《紳士的比賽》(A Gentlemans Game)你不但可以在看電影的同時學到很多技巧,還能真正了解高爾夫這項運動的真諦。年僅12歲的提米·普萊斯展示了在高爾夫運動上的過人天賦,他的父親把他送到了當地的俱樂部學習。在那裡,一位高爾夫教練教給了他技術和很多東西,這部有著震撼視覺效果的電影,同時抓住了高爾夫運動的靈魂和奇妙所在,並告訴我們如何做出生命中的抉擇。
●《老虎伍茲的故事》(The Tiger Woods Story)
Ⅵ 有個電影講的是一個流浪漢和一隻貓,那隻貓還幫他賺錢的故事,那個電影名字叫啥
流浪貓鮑勃 A Street Cat Named Bob (2016)
導演: 羅傑·斯波蒂斯伍德
編劇: 詹姆斯·鮑恩 / 加里·詹金斯 / 提姆·約翰 / 瑪麗亞·內申
主演: 盧克·崔德威 / 貓鮑勃 / 露塔·格德米納斯 / 瓊安·弗洛加特 / 安東尼·海德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喜劇 /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8-11-02(中國大陸) / 2016-11-04(英國)
片長: 103分鍾
Ⅶ 電影《果嶺爭雄》中,弗朗西斯 奧密特真實人物的生平介紹
希安·拉博夫 個人檔案:
本名:Shia Saide LaBeouf
中文譯名:希安·拉博夫
出生日期:1986年6月11日
出生地:美國洛杉磯
星座:雙子座
身高:179cm
鞋號:11
視力:戴隱形眼鏡
愛好:拍攝短片、打鼓
最喜歡的電影:《阿獃與阿瓜》、《拯救希佛曼》
主要電影作品:
《變形金剛2》
《我愛你,紐約》(2009)
《鷹眼》(2008)
《印地安納瓊斯4》 (2008)
《變形金剛電影版》 (2007)
《沖浪企鵝》 (2007)(配音)
《後窗驚魂》 (2007)
《聖徒指南》 (2006)
《博比》 (2006)
《那些最偉大的比賽》(2005)
《放手一搏》 (2003)
《別有洞天》 (2003)
《咫尺逍遙島》 (2003)
《康斯坦丁》(2005年)
《機械公敵》(與威爾·史密斯合作)
《奪寶奇兵4》
相關貼吧:http://tieba..com/f?kw=%CF%A3%B0%B2%A1%A4%C0%AD%B2%A9%B7%F2
更多名字:
Shia La Beouf,nicknamed Rap Pi (hip-hop name)
[編輯本段]簡介
與許多稱進入演藝圈實屬偶然的年輕人不同,希安·拉博夫十歲前就發現了表演對於自己不同尋常的意義,並且是感謝是表演拯救了他的童年,他的家庭;而右手手腕上「1986-2004」字樣的文身則代表著他在成年前那段永遠也不想被忘記的孩童歲月。希安·拉博夫的全名是Shia Saide LaBeouf,1986年7月11日出生於美國洛杉磯迴音公園(Echo Park)地區,這里正是影片如同《Mi Vida Loca》和《成人禮》故事的發生地,這也就意味著希安是當地少數白人以及母語不是西班牙語的小孩之一。希安的名字來自他曾經是一位喜劇演員的祖父,母親的職業是跳舞,而他的父親越戰歸來後一直無法擺脫毒品,常常離家呆在治療所,這也是家庭關系緊張的原因。一半由於與生俱來的表演天賦,一半也了賺錢,希安開始在當地的咖啡廳、酒吧之類的地方參加暖場喜劇表演。當時這不能阻止父母的婚姻最終走到盡頭,作為獨子希安跟隨母親但和父親依然保持親密的聯系。此後當看到一位朋友在《Dr. Quinn, Medicine Woman》(CBS, 1993-98)上出鏡並且擁有很多令他羨慕的有趣玩意時,希安·拉博夫的表演慾望再一次被刺激。據說接下來的故事是:他直接拿起電話簿找到一位經紀人的號碼,給對方打去電話並裝作是大人一樣推銷自己,結果他的表現得到了賞識,對方在希安十二歲的時候簽下了他。正式的工作開始於1998年電視劇《Breakfast with Einstein》以及網路節目「The X-Files」 (Fox, 1993-2002) and 「Freaks and Geeks」 (NBC, 1999-2000)等等,2003年他加盟迪士尼製作精良的搞笑劇集《Even Stevens》,扮演「每個家庭都有那麼一個」的淘氣鬼Louis Stevens一角,和他乖巧的家姐形成鮮明對比。該劇在年輕人中很受歡迎,結果希安·拉博夫憑借最後一季的出色表演獲得日間艾美獎,作為童星迎來了演藝生涯的第一次高潮。此後希安·拉博夫再次和迪斯尼合作了該劇電影版《咫尺逍遙島》(2003),以及接下來根據路易斯·薩奇爾獲獎小說改編的《別有洞天》一片。後者中希安飾演來自一個全都是怪人的家庭的少年斯坦利,延續與生俱來的霉運,清白的他又被送進了一個叫做「綠湖營」的少教所進行「勞動改造」;在那裡他遇見了自己人生中第二個讓他感受到父親的力量的人——喬恩·沃伊特,喬恩也被肖恩稱作自己的表演導師,對方的名作《午夜牛郎》一片他曾經反復觀摩過不下六十遍。《別有洞天》中的表演讓希安·拉博夫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並獲得該年度MTV電影獎的突破男演員獎。
同期出演的其他一些影片中的希安·拉博夫則並非引人注目,《霹靂嬌娃2》中作為被保護人短暫出鏡,還有《綠燈計劃》的第二部《放手一搏》等,相比起這部片准備不足的導演和大腦短路的製片人們來說,希安的表演可稱做唯一的亮點。
2005年,希安·拉博夫回到了迪斯尼,在《那些最偉大的比賽》中飾演以真人為原型的高爾夫天才弗朗西斯,盡管票房成績並不理想,但是更多人注意到不到二十歲的希安已經開始獨自支撐一部影片。同年出演的威爾·史密斯領銜的科幻巨制《我,機器人》,可謂希安邁出的進入好萊塢大片製作人視野的第一步。此後他遊走在大片和獨立成本小片之間,漫畫改編的超自然英雄片《地獄神探》中,希安·拉博夫飾演基努·李維斯的司機和助手,並為動畫片「Nausicaä of the Valley of the Wind」(2005)配音。此外私下裡,希安·拉博常和朋友一起動手搗鼓拍電影,這一年他和Lorenzo Eardo攜手執導了首部作品《Let』s Love Hate》,這部關注狹隘種族主義的試驗短片還為他們贏回了一些地區性電影獎項。
2006年,希安·拉博夫在明星扎堆的《博比》中飾演了肯尼迪的年輕支持者;《聖徒指南》(2006)描述的是八十年代出生於紐約皇後區的年輕人的真實生活,憑借它希安和其他合作演員一起獲得2006年聖丹斯電影節的特別評審大獎。盡管這些影片都不曾在票房上有大作為,但是希安·拉博夫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度過一段危險時期:對於一位童星出生的演員來說,當你不再是一副人見人愛的童稚外表,唯一的選擇也許就是更快地長大。在希安·拉博夫這里,要求更加嚴格,他不但已無法忍受再被別人當作只是一名男孩,而且告誡自己一旦被定型,自己的事業也就完蛋了;記得2003年艾美獎的獲獎感言里,希安曾經說過「人們把我歸類為招笑的迪斯尼小子那一類」。幸運的是度過2006年之後,成熟的表演技巧以及比起同年齡段的演員們較為「清白」的私生活狀態已經將希安·拉博夫推向了更加廣闊的水域。也許談起2007年夏天,人們會憶起好萊塢奉獻的大片狂潮,同樣也不會忘記《蜘蛛俠3》到來之前《後窗驚魂》帶來的驚喜,這部翻拍自希區柯克經典的後現代青春版《後窗》連續三周占據票房榜首,希安·拉博夫成了票房專家口中「現在最想成為的人」,同時也被開始譽為湯姆·漢克斯的接班人。而所謂的「希安之年」更大的原因來自於他在邁克爾·貝執導的《變形金剛電影版》中出演最重要的人類角色之一,這兩部作品和夢工廠的聯系揭示的似乎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對於他的賞識,而出演《奪寶奇兵4》的消息被證實之後人們也就更加這樣認為。此外動畫片《沖浪企鵝》中,希安·拉博夫為愛顯擺的沖浪小企鵝考迪配音,這一切都讓他在2007年成為最受矚目的好萊塢新世代男演員,距離大明星也僅是一步之遙。
好萊塢今年最亮新星——希安·拉博夫(摘自影迷)
2007年可以說是年輕的好萊塢新生代演員希安·拉博夫風頭最勁的一年。4月,主演的《後窗驚魂》在《蜘蛛俠3》上映之前占據北美電影票房冠軍達三周之久,而且深受好評,成績喜人。6月,為主要角色配音的《沖浪企鵝》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7月,則在真人版《變形金剛》中扮演主導劇情的人類男孩,同時也傳出了他將主演《奪寶奇兵4》的消息。作為一位年輕演員,能有這么令人羨慕的片約,不知令多少人紅煞眼球!
拉博夫長得有點娃娃臉,特別是有點大的鼻子更突出了他的孩子氣,加上瘦弱的身材,看似弱不禁風,彷彿在受著委屈。而實際上,他在電影中具有驚人的爆發力,無論是《博比》中的癮君子,還是《後窗驚魂》中的暴怒少年,都讓人無法簡單地被他的外表迷惑,也顯示了其無窮的表演空間。
拉博夫這種融多種氣質於一身的特點可能與他的家庭有關。他出生於洛杉磯一個以西班牙裔為主的社區,父親是移居美國的法國後裔,是一位馬戲團的喜劇演員,母親是猶太人,曾經是位芭蕾舞演員,外公也當過喜劇演員,表演的因子可能在小拉博夫出生的時候就潛伏在他體內了。他的雙親都過著「嬉皮士」式的生活,父親甚至還在拉博夫10歲的時候與他一起吸大麻。兩人最終還選擇了離婚,希安與母親一起相依為命。他後來表示,無論發生了什麼,他還是深愛著他的父母的,他並不認為這一切是什麼磨難。
拉博夫10歲的時候就開始在喜劇俱樂部里登台演出,在看到自己的朋友在電視上亮相時,少年老成的拉博夫就通過電話黃頁為自己找了位經紀人,在電視劇中扮演小角色。2000年起,他開始在迪士尼電視頻道每周播出的《咫尺逍遙島》中飾演路易斯·斯蒂文斯一角,深受觀眾的喜愛,並獲得了一次「日間艾美獎」。此後希安·拉博夫再次與迪士尼合作了該劇的電影版,並接著主演了根據路易斯·薩奇爾獲獎小說改編的《別有洞天》一片,開始在電影界嶄露頭角。在這部電影中,拉博夫與曾主演了60年代經典影片《午夜牛郎》的喬恩·沃伊特(即安吉利娜·朱莉之親)共同配戲,在對方身上受益不淺,他甚至還表示得到了父親般的力量。通過這部電影,拉博夫引起了評論界的注意,並獲得該年度MTV電影獎的突破男演員獎。
2005年,拉博夫再次與迪士尼合作,在《那些最偉大的比賽》中飾演一位高爾夫天才弗朗西斯,開始獨挑大樑。同時,他還在一些電影中出演配角,如《霹靂嬌娃2》、《我,機器人》、《地獄神探》等,有時默默無聞,有時留下驚鴻一瞥。2006年,希安·拉博夫在匯聚了眾多明星的群戲《博比》中飾演肯尼迪的年輕支持者,整天沉迷在毒品中,幼時的經歷對他扮演角色幫助不少。
今年則是拉博夫的爆發之年,特別是在票房、評論雙豐收的《後窗驚魂》中,拉博夫扮演一位被監禁在家的中學生,百無聊賴之餘偷窺鄰居家的生活,卻無意中發現了一起驚天大案件。這是一部向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後窗》致敬的電影,年輕的拉博夫取代了當年的戲骨詹姆斯·斯圖爾特,把《後窗》演繹成了青春版,難怪獲得了年輕觀眾的支持。
《變形金剛》的上映,更令人對拉博夫的前途產生無限遐想。相信假以時日,他也將成為好萊塢的中堅力量,我們有幸與他一起成長。
[編輯本段]趣聞瑣事
·最近在他發現自己的名字shia在其他語言中不好的意思時著實吃了一驚,開始責怪自己的祖母不應該在當初草率地改姓;據他自己所說,在法國人那裡,LaBeouf意味著「the beef」,而他全名的意思是「sh*t the beef out」。事實上Shia來自希伯來語,意思是「Gift From God」(上天的禮物),而他全名的意思就是「Thank God For Beef」,這是他在《holes》時期的一則采訪中曾經說過的。
·「我希望自己的演藝到道路可以和一些同齡人不同。我想要尼古拉斯·凱奇、肖恩·潘那樣的事業,而不是像林賽·羅漢那樣。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演員,但是做了一些非常糟糕的決定。」
·2003年憑借「Even Stevens」獲得日間艾美獎。
·曾經被考慮過出演《超人歸來》中的人氣角色吉米·奧森。
·同演員Bo Barrett是一起長大的朋友。
·在曾經就讀的一所社區學校里,希安是唯一的白人學生。他在那裡的第一個周全部用來打種族歧視引起的架,第二周則被停課。
·他既慶祝聖誕節,也慶祝光明節。
·(當被問起是否已經是一位名人):「當我是了的時候會通知你的。」
·(猶豫一番後,希安放棄了入讀耶魯大學的機會,他的說法是):「大學的問題在於,它似乎把為未來做好准備等同於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mistake preparation for proctivity )。你可以為一直准備,准備一切,但是總不敢放手一搏的話也許一輩子都不會成功。」
·2003年高中畢業於洛城著名的Hamilton Academy of Music學校,是自己樂隊的一名鼓手,喜歡的音樂人包括System of a Down, 50 Cent, Eminem, D12, Led Zeppelin, Jack Johnson, Ben Folds等等。2005年他曾和MC G-Money一同在好萊塢著名夜店Viper Room進行表演。此外希安還加入了Joe Torry的「Give Back to the Children」基金。
[編輯本段]主要作品
鄰家兇手/後窗驚魂/Disturbia(美國)(2007年).... Kale.(主演)
沖浪季節/Surf's Up(美國)(2007年).... Cody Maverick (voice).(主演)
變形金剛/Transformers(美國)(2007年).... Sam Witwicky.(主演)
放下屠刀/A Guide to Recognizing Your Saints(美國)(2006年).... Young Dito.(主演)
康斯坦丁/地獄神探/Constantine(美國)(2005年).... Chas.(主演)
果嶺爭雄/那些最偉大的比賽/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美國)(2005年).... Francis Ouimet.(主演)
放手一搏/The Battle of Shaker Heights(美國)(2003年).... Kelly Ernswiler.(主演)
"Project Greenlight 2"/"Project Greenlight 2"(美國)(2003年).... Himself.(主演)
The Even Stevens Movie/The Even Stevens Movie(美國)(2003年).... Louis Stevens.(主演)
當阿獃遇上阿瓜/Dumb and Dumberer: When Harry Met Lloyd(美國)(2003年).... Lewis.(主演)
Beauty and the Beast: Disney's Animation Magic/Beauty and the Beast: Disney's Animation Magic(美國)(2002年).... Host.(主演)
Tru Confessions/Tru Confessions(美國)(2002年).... Eddie Walker.(主演)
Hounded/Hounded(美國)(2001年).... Ronny Van Dusen.(主演)
"Express Yourself"/"Express Yourself"(美國)(2001年).... Himself.(主演)
"Even Stevens"/"Even Stevens"(美國)(2000年).... Louis Anthony Stevens.(主演)
"Say What? Karaoke"/"Say What? Karaoke"(美國)(1999年).... Himself/Judge (2003).(主演)
Ⅷ 哪部電影里有高爾夫揮桿動作的鏡頭
《果嶺爭雄》(The Greatest Game Ever Played)
為了紀念偉大的弗朗西斯·奧密特,電影保留了他的真實姓名,當20歲的他帶著一個還不到球包高度的10歲小球童緩步上場,觀眾看到的或許是一幅有趣甚至有些滑稽的畫面,但一桿之後他們就和「比賽現場」的一萬多名觀眾共同見證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歷史時刻。而這影片最後的決賽場面,也是經過從小攆著高爾夫長大的導演帕克斯頓的特別處理,一場安靜的對決被渲染得懸念十足,奧密特和瓦頓的終極PK拍攝出了西部牛仔對決的味道。
回到現實,球童奧密特一戰成名,成了國家英雄。他的勝利也破除了高爾夫在美國是「貴族運動」的理念和迷思,促進了它向平民大眾的方向發展。這是一個勇氣、熱情與夢想實現的真實故事,一個有先天天賦加上後天努力的年輕人,從此改寫了歷史……
《球愛的天空》(Tin Cup)
這是一部為很多高爾夫球迷奉為經典的影片,羅伊曾經是一名高爾夫球好手,球場失意後在德克薩斯偏僻的小鎮開了一家快倒閉的高爾夫練習場,靠回憶昔日的輝煌和與老友調侃度日。直到競爭對手的女友前來學打球才重又喚起了他回到賽場的慾望。然而,在他重出江湖的美國公開賽中,為了追求完美的技術,他寧可犧牲掉贏取冠軍的機會。
《天才一擊》 (Stroke of Genius)
八十年來,鮑比·瓊斯的高爾夫紀錄還沒人能打破。電影中,為你盡現的是發生在八十年前的那一段真實故事。瓊斯無比熱愛他的高爾夫球運動,他天生就是一個高爾夫天才。他揮桿時光彩四射而又漫不經心,彷彿進球就是理所當然的事。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奪得了所有賽事的冠軍。於是,他決定歸隱田園,和他嬌小美麗的妻子過著遠離賽場的安靜生活。
《紳士的比賽》(A Gentleman's Game)
這並非一份高爾夫教材,有些是關於高爾夫,有些是關於人們的內心,還有些,是關於這項運動的靈魂。年僅十二歲的提米·普萊斯展示了在高爾夫運動上的過人天賦,他的父親把他送到了當地俱樂部學習,在那裡,一位高爾夫教練教給了他技術和很多東西,這部有著震撼視覺效果的電影同時抓住了高爾夫運動的靈魂和奇妙所在,並告訴我們如何做出生命中的抉擇。
《球場蠱惑仔》 (Happy Gilmore)
與《果嶺爭雄》相同,《球場蠱惑仔》也是部勵志題材的電影,只是表達方式完全採用了喜劇的誇張手法。主人公基爾默有著一手猛射的絕活兒,他最大的夢想就是進入NHL全明星隊,可惜現實中他連一個冰球隊都進不了。忽然有一天,命運將他推到了高爾夫球場,他發現自己的猛射技術在高爾夫上也用得著,他的開球每次都能達到400碼,這可是職業選手都要妒忌的超遠距離啊!很快,基爾默成了一個奇跡,他的一系列怪誕行徑也為高爾夫增添了許多新鮮的空氣。
《跟隨太陽》(Follow the Sun)
高爾夫運動史上不朽的人物——Ben Hogen人生傳奇的精彩演繹,影片生動地反映了1951年高爾夫球的水準。Hogen親自為這部電影擊球,你可以看到他的球技是多麼出色,而Beatles樂隊此後為這部影片作曲更使它身價陡增。1995年這部電影的DVD版在千呼萬喚之後終於推出。
除了以上六部電影之外,其他值得一看的高爾夫電影還有《球童小屋》(Caddyshack),又一部以高爾夫為題材的喜劇電影;《重返榮耀》(The Legend of Bagger Vance),高爾夫在片中幫助失落的人重拾信心;《無懈可擊》(dead solid perfect),一個運氣不好的高爾夫職業球員如何在球場內外找到自己;《老虎伍茲的故事》(The Tiger Woods Story),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高爾夫天才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