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信條諾蘭電影在線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信條諾蘭電影在線

發布時間: 2022-08-24 22:14:35

A. 信條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電影《信條》是一部動作驚悚片。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邁克爾·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講述了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該影片對於時間別具一格地操作,構成了《信條》敘事上的多重復雜性:它有正敘,有倒敘,並且正敘與倒敘還可以匯合,從而實現「時間鉗形行動」。即,讓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抵達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同一個任務,非常的燒腦,對於觀眾來說,也非常的刺激。

B. 跪求好心人分享信條 Tenet2020年上映的由 約翰·大衛·華盛頓主演的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

鏈接:https://pan..com/s/1mKM6JQcEmzoNXDHnEZApcQ

提取碼:is8e

《信條》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編劇:克里斯托弗·諾蘭

主演: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茨基、肯尼思·布拉納、亞倫·泰勒-約翰遜、迪寶·卡帕蒂婭、克蕾曼絲·波西、希米什·帕特爾、安德魯·霍華德、尤里·科洛科利尼科夫、邁克爾·凱恩、馬丁·唐文、卡里娜·韋爾瓦、喬納森·坎普、凱蒂·麥克凱布、貝恩·科拉科、安東尼·莫利納利、特倫特·布克斯頓、英格麗·瑪格斯、瑞奇·切勞洛、勞里·謝潑德、馬克·克雷尼克、亞歷克斯·威克索、丹茲爾·史密斯、馬塞爾·薩巴特

類型:劇情、動作、科幻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英國

語言:英語、俄語、烏克蘭語、愛沙尼亞語、印地語、挪威語

上映日期:2020-09-04(中國大陸)、2020-08-26(英國)、2020-09-03(美國)

片長:150分鍾、144分鍾(中國大陸)

又名:TENET天能(港/台)、時空追捕、TENƎ⊥、Tempus、天吶天(豆友譯名)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C.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D. 諾蘭《信條》上映,你對票房有怎樣的預估

截止到2020年9月5日,諾蘭《信條》全球票房超過1億美金,但在我國的票房只有兩千萬美金,這顯然是低於華納兄弟的預期的。

這個數據對於諾蘭電影來說比較正常,比如之前的《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等,基本上都是這樣的美妙開局。但考慮到當前的國際局勢,票房的走向還不太明朗。

總的來說,在我國市場,華納兄弟的預期確實有些高了,諾蘭確實有一大批踏實的粉絲。但這些人對於整個電影市場來說並沒有多大的數字。電影的口碑也是兩極分化,有些一觀眾認為,一個看不懂的故事並沒有多大的意義。有些影迷還是會在IMAX影院多次觀看這部電影的,就算是再樂觀的估計,《信條》在我國的票房也不會超過《八佰》。

E. 《信條》這部最新燒腦大作你看懂了嗎劇情主要講述了啥

《信條》這部由諾蘭執導的電影又一次創造了既賣座又叫好的成果。不過很多人在觀看完這部電影後表示沒看明白,一頭霧水,這個也正常,因為這部電影中的時空關系就是一個123,321的關系。整部電影運用了很多的時空理論,還有經典的祖父悖論。主角在差點被大壯殺掉,不過尼爾救了他並且主角也明白了這一切是怎麼發生的。一行人回到倉庫進入了時光機回到之前,從印度軍火商那裡得到了很重要的情報,知道了大壯意圖毀滅世界。這個計劃是未來人為了殺掉21世紀的人類所做的。只要滅世武器被集齊就能讓人類都毀滅。因此主角和夥伴們准備阻止大壯,他們回到了過去,小美拖住大壯而主角和尼爾等人去解決滅世武器。在這個過程中主角等人經過了一番打鬥,就在主角即將被小BOSS給打死時有個屍體突然復活然後逆向幫主角擋了子彈。最後主角一行人成功阻止了大壯和未來人的滅世計劃。不過就在大家以為要結束的時候,尼爾突然說自己要逆向回到過去。主角才明白之前為自己擋子彈的人就是尼爾,而現在他要去赴死。並且尼爾還告訴主角,自己是未來的主角招募的人,主角未來會成為這次行動的創立者。到此,整個故事才呈現出來。

F. 《信條》觀後感 你看明白了么詳細解析

雖然之前做好了准備,但很多人看了《信條》還是被震的一臉懵逼的走出影院。信息量太大!


在詳細解析前,需要大家了解一個概念:莫比烏斯環


拿一張白的長紙條,把一面塗成黑色,把其中一端360度翻一個身,粘成一個雙側曲面。用剪刀沿紙帶的中央把它剪開。紙帶不僅沒有一分為二,反而剪出兩個環套環的雙側曲面,你會發現只有一個面,並且前進和後退都可以在一個平行點上,即影片所表達的正反時空, 即時間不是我所了解的平行線。

《信條》從故事上可以簡單總結為特工男主為了摧毀反派毀滅世界的計劃進行的一系列操作,最終達成拯救世界的目的。但如果僅僅從這個故事的維度去看影片,那真的只能說是太簡單。

電影僅僅是通過這樣一個故事來輸出諾蘭導演最新的各種理念,並極盡所能的用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從而達到向觀眾輸出自己對時空觀念的新的認知。

所以這部電影並不僅僅是一個特工題材的電影,相反,它承載了更多的前衛的理念。

前所未有的視效體驗 :一反常態,正逆時空同框!

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所有的視覺體驗都可以算是「正向」,但如果有一個逆向的時空,和我們所處的「正向」時空同時存在,並且相互交織,那麼會呈現出怎樣的碰撞呢?

在《信條》的世界中,正向時間線與逆向時間線首度銀幕合體同框,超級震撼令人驚嘆!比如在正向世界中人是向前移動的,但如果這個人體經過了逆向傳輸,他和正向的人同時處在一個時空之中,只不過他需要反向移動,即倒著走。

這種情況最突出體現在追車戲和戰斗戲中。

追車戲,一隊正向開車,正追的你死我活之時,另一隊有幾輛車是倒著開的也是追得難舍難分,而後兩隊產生各種碰撞,可以說是非常刺激的速度與激情。

如果說追車戲是小試牛刀,讓你大概體會到什麼是正向逆向共處一個時空產生了極具震撼力的效果,那麼戰爭場面將這種感覺放大為更宏大更激烈的體現。

紅藍兩組小隊成員,一組正向進入,一組反向作戰。一組子彈從槍膛射出,一組子彈從廢墟中回到槍膛;一組遇到爆炸是泥土飛濺然後上升為蘑菇雲,一組是蘑菇雲從最大迅速收緊泥土從散落到回到土地之中,兩種爆炸效果的展示,兩條時間線的戰士匯合在一起產生的順和逆同時存在的視覺刺激讓人大開眼界。不只是視覺的盛宴,更是思維的應接不暇的體驗!

看到這樣的視覺沖擊,當時腦子基本是不需要轉動的,只剩下單純的欣賞,我感覺自己的兩隻眼睛都不夠用,內心os: 太牛了!

「時空大師「諾蘭再次突破 時間成為未來最大武器

諾蘭導演對時空的把控是在是由來已久。從《盜夢空間》現實與夢境交織的 多重時間維度 ,到《星際穿越》五維空間顛覆認知的 時間流逝方式 ,再到《敦刻爾克》非同一般的 時間刻度 ,時間始終是諾蘭電影的經典元素, 只是在《信條》里,時間變成了最關鍵的武器, 用來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

在《信條》中,諾蘭導演又將自己的時空觀開辟了一個新的角度。這不是你以為的時空穿越,而是「時空逆轉」。

電影中可能存在現在和未來兩個獨立的世界,時間是逆反的,但卻互為鏡像,兩個世界都是合理的。

導演在采訪中談到自己曾經對「逆時空」觀的理念,以及到作品的成型,追溯逆時空的源頭。「子彈從牆壁里被吸出來彈回到一把槍里,這個念頭至少存在我腦海里超過20年了。」諾蘭導演的這個想法,是影片創作的原動力。

所以在整個行動之中隊員們從正時空變換為逆時空,又從逆時空再次逆轉為正時空,以及他們可以回到不同的時間點去進行行動,從而達成自己的目的,這點非常精彩,而這也是諸多影迷一直在探討的「捋清時間線」的問題。

當從正向時空逆轉到逆向時空後,氧氣變為逆熵物質,需要戴氧氣面罩維持呼吸;而再從逆向時空回轉到正向時空,則不需要再戴面罩。諸如此類,需要去分辨這個人到底是從哪個時間點逆轉而來,他的作用是什麼等等。

正時空和逆時空的相互交錯無論怎樣作用,最終的結果都不會被改變,這也是影片一直強調的觀念: 事實就是事實,不能改變

這與之前很多科幻電影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的觀念是相反的。

相互交錯的時空線索 每一條信息都是未來的伏筆

我們會隨著主人公一直在按照正序的時間線進行 探索 ,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時空的維度拓展開來,我們會發現,單一呈直線的時間觀念在影片中是被排斥的。

誠如主人公被隊長告知「如果你的時間觀念是一條直線,我不建議你上飛機(繼續戰斗)」。

因為在鉗形時空之中,每一個信息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有著非常明確的指向。而所有人也都可以藉助自己在今天留下的信息等待未來的自己或他人給自己一個反饋。

所以,按照這樣的時間觀念,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出的每一段文字,打的每一個電話,都可以看作是某種意義上與未來的自己的對話,這都是我們留給未來的「麵包屑」,他們一點一滴的滲透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而這種時空線索一旦深入到生活之中,就會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驚喜。

或許你平時不注意留下的一個小小的筆記,一個隨手寫下的只言片語,到了未來的某一時刻就會成為啟迪他人或者自己的契機。

這對我們自身而言是如此,對整個世界和人類傳承也是如此。

我們人類在不斷的留下屬於自己的這個時代的痕跡,我們在當下留下的會為今後的未來的人類作為一個儲備,反觀我們的 歷史 ,那些曾經存在的悠久的文明的點點滴滴,不也是穿越了千年的 歷史 一直在為現在的我們提供信息嗎?

諾蘭導演用這樣的以小博大的表現方式,讓觀眾意識到萬物皆可聯系,從微小到宏觀的升華,最後乃至全世界和全人類的命運都如此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不由讓我熱淚盈眶。

《信條》是諾蘭寫給影迷的一封情書

真正考驗觀眾的是,反常的經驗和復雜的邏輯交織在一起時,人腦常常來不及處理當下湧入的全部信息。

再加上諾蘭快節奏的剪輯,能否「追趕」上情節,成為了《信條》對觀眾最大的考驗。不太誇張地說,大部分普通觀眾很難一遍就抓住影片全部值得回味的細節。

作為一個影迷,在觀看了《信條》之後,深深感覺到有一種驕傲和自豪感。這種感覺的來源不是說我一遍就看懂了這部電影。

相反,是我沒有完全看懂這部電影,但依然會沉浸在對電影的解讀之中不可自拔的感覺。

我和身邊的朋友們因為這樣一部更挑戰自我觀影體驗的作品而興奮!

我們會為時間線爭吵不停,不斷的討論、二刷三刷的極致體驗,成為了頭腦風暴最強有力的承載品!而這,或許就是最讓影迷興奮的事吧!

不得不說,諾蘭導演藉由這部電影提升了更多人的觀影層次。

看過這部電影之後,將有更多影迷進入到深層次的交流之中,會投入的討論交叉剪輯、非線性的時間、結構巧妙的劇本,並且延伸到時間存在方面的現在與未來的矛盾,以及時間是否可以獨立,是否可以分割等等問題,這是一次影迷的狂歡契機!

所以對影迷來說,這就是諾蘭導演給我們出的一道謎題,也是給我們的一封情書!

所以,大家明白了 么?

G. 《信條》首周三天賣2億,豆瓣評分跌破8分,是諾蘭近年評分最低電影嗎

9月4號,諾蘭導演的科幻動作片《信條》在電影院我們見面了。故事背景是世界已經處於滅亡的邊緣之際,男主人公為了拯救世界,在全球各地奔波,通過特工活動來揭開“信條”一詞的謎底,最終完成了一個任務,而這個任務並非時間旅遊一樣的玩玩鬧鬧,而是要逆轉時空的。


隨著這部電影播放的時間越來越久,如今它的口碑已經呈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愛它的人覺得他是諾蘭的又一水準製作,不喜歡它的人覺得整部片子就是刻意在炫技,最後的下場就是脫了群眾。確實,它的觀影門檻是有點高,它不像其它的爆米花電影就圖一個樂,你必須在觀看之前要先補一下理論知識。最後實在沒辦法了,網友們都開始自我調侃起來:“不能理解就別理解,感受一下就行了。”

H. 諾蘭的《信條》,為何在豆瓣評分不足8分

《信條》從上映最初的8.4分,到如今的7.8分,《信條》成為了諾蘭導演的所有作品中,評分倒數第二的作品。思考了很久,出於對諾蘭導演的喜愛,縱然離首映已經過了許多時間,還是打算說一說它。

7.8分不至於說是爛片級,然而對於觀眾的期待來說,這遠遠不夠。 片子里明明有大量時空變化、視覺語言等經典諾(xuan)蘭(ji)元素,觀眾卻依然不買賬,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裡?我認為懸念的缺失和情感的寡淡是最重要的原因。

關於這部影片

之所以影片在情感與敘事上會崩成這樣,究其根本,還在於這一次諾蘭導演炫技太過嚴重。由於「時間逆行」的概念設置的相當復雜,影片無法留出更多餘地去詮釋人物行為的內心動機,也無法找到一個更合適的鋪開懸念的方式。

同時,觀眾也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留在了研究影片的邏輯原理上,自然也沒有餘力去感受人物和故事。諾蘭卻沉迷於他創造出來的時間概念,無論是情緒還是敘事都鋪陳的太過空白,也難怪《信條》此次的評價不盡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