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影海報項目需要哪些資源
摘要 1、電影海報設計的主題。
⑵ 國外的電影基金投資並運作國內電影,難點主要在哪裡
外商投資中國的電影,目前是受到國家政策限制的。這也是目前中國電影市場如此火熱,許多外資熱錢卻被阻擋在外的根本原因。但即便國家政策有所放開,國外的電影基金要投資運作國內電影仍然難度重重。我僅依據個人的淺見總結了以下幾點:
首先, 電影的盈利渠道不夠豐富。目前在中國,電影的主要盈利渠道仍然是票房,這一數字占絕大多數電影收入的90%以上。如諸位所知,一部投資1000萬美金的電影,在中國,沒有2億人民幣的票房是很難盈利的。但是2億票房的國產電影,即使在當下這個市場,對於大部分中國電影,仍然是不容易達到的數字。
而除了票房之外呢,在線視頻能夠有少許收入(比起電視劇來卻是差之甚遠),電視頻道(主要是CCTV 6)的播放權銷售也算貢獻綿力;在之外,美國電影產業中收入佔比很大的部分,音像銷售、付費點播、付費和免費電視、海外版權銷售以及衍生產品收入等,在中國都還沒有真正成規模化。這些,都無疑會加大基金投資的風險。
其次,電影製作的標准化和規范化問題:其實本質上是人的問題。我很不喜歡的一個論調是,討論中國電影人的無能和無恥。中國的電影人普遍落後於好萊塢是肯定的,但中國電影人中也不乏有識和有才之士。而中國電影從業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太喜歡通過傳統的、相對「圈子化」的人際關系,以及偏向人治和作坊化的方式來進行製片管理。而這種傳統思路已經形成一種壁壘和保護膜,即任何試圖破壞現有體系的人,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說國內主要影視機構中,最專業化的、相對與好萊塢標准離的最近的是華誼兄弟,甚至在北美上市的博納影業,都並非令人滿意。
目前國內的投資者,甚至國內部分已經成立的電影基金,為了追求高額的利潤,似乎都對這樣的現象有一定的包容度。當然,我所了解的情況,他們更相信品牌、團隊、Track Records。但是,中國目前真正具有穩定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不超過5位,而即使投資他們的電影,亦很難保證部部盈利(金陵十三釵、1942等),更毋寧說其他的導演和團隊了。一個健康的電影基金,要不要對團隊有所選擇,當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打造一個完善的體系,在保證創作團隊的自由度的同時,通過嚴格的監督和保障機制,健全製片人責任制(而不是導演責任制)以及完善的財務體系,以確保每一分錢花在合適的地方。而這個體系,與目前壁壘中的模式有太多溝壑需要填補,這就需要新的一批有識之士來解決問題。
我經常和別人說,最理想的投資電影製作流程應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但是,在這過程中,一定需要有既懂電影又懂金融的人,作為其中的橋梁和渠道,在製片方和投資人中間進行溝通,去磨合目前兩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如果把這個放在中國,問題就來了;中國不缺懂電影的,亦不缺懂金融的,但是兩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同時又願意干這行的少之又少。何況,要改變早已習慣傳統流程的電影工作者們的思路,並非容易的事情。如果生硬的在其中復制西方的規范化體系,勢必會造成很大的摩擦;而培養一批熟悉西方模式的電影工作者,並真正在電影圈中形成主流的操作模式,暫時還需要時間。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正在這么做,但遠未到相對成熟的階段,更別說收成季節了。
再次,是電影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和政策配套的問題。當然,這方面已經有很大的進步,比如,中國目前已經不缺乏院線資源,亦有很多專業化的發行和行銷團隊。但是這還不夠。
舉個例子,這幾年國內業界一直在討論的完片擔保或者說電影完工險的可行性。關於電影完工險(Completion Bonds)可以參見電影的完工保險在中國怎麼實現?其中Raymond Wang律師和易筱昭的答案,在此就不再贅述。而電影完工險的重要性在於,該制度能夠對於投資者和製片方的利益同時有極大的保障。該制度在國外已經成為許多電影製作公司和投資人默認的規則,以至於很多導演團隊或者投資人在製片方沒有確認購買電影完工險之前,都不會簽署協議。而對於習慣了該模式的國外電影基金而言,驀然到中國這個相對不規范的市場,是很有難度的。而要電影完工險體制的建立,除了保險公司方面需要配合之外,更需要的是國內的製片方對於電影完工險或者說完片擔保的概念有透徹的理解。這又回到第二點所提到的規范化和人的問題上了。
而第一點提到的盈利渠道的問題,又哪裡單是電影行業的問題。目前國人願意為在線影視付費的人群占互聯網用戶的比重很低(百萬級別的規模對數以億計的網民)。昨天在和一些朋友聊天的時候還提到,或者大家願意為《一路向西》這樣有爆點的電影付費,但如果把范疇再擴大一些,願意付費的人群就少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更多的時候在線視頻公司和電影的版權方談的是買斷費用,而不是利潤分成。而買斷的費用呢?大部分電影的在線視頻版權賣價多在六位數,可能只是一些熱門劇集一集或者兩集的價格(因為在對視頻網站的點擊量幫助上,電視劇明顯要給力很多),遠不如一些熱門綜藝節目的售價。而對於成本動輒數千萬的電影項目而言,這樣的回報只是杯水車薪。至於付費電影頻道、海外版權銷售、衍生品和衍生產業的發展、版權保護等等諸多方面,亦都有太多需要其他行業配合解決之處。甚至提到電影媒體和影評人體系,不要說把好萊塢拿來做比較,真是連我們的近鄰日本和韓國,都領先我們不少。
第四點,是電影基金本身發展方向的問題。我此前在其他回答里(3D 武俠片會不會成為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片?)有提到過類似的話:
中國本土電影自九十年代後,除了馮小剛的喜劇片以外,本質上是缺乏類似的穩定輸出的電影品牌。這類電影品牌的好處是,藉助忠實的支持者和品牌效應,是極容易形成標准化和產業化的模式,形成穩定的商業價值;任一成熟電影市場都勢必有這樣的產品。而類似馮氏喜劇的壞處是,如果哪天馮小剛翹辮子了,這個品牌就結束了。而如007系列、漫威和DC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本的寵物小精靈\柯南\哆啦a夢等國民動漫系列這樣的品牌,即使整個創作團隊換個一干二凈,亦仍然不會影響他們的商業價值。徐老怪寧可部分放棄品質,徹底更改主演陣容,也要把《神都龍王》拍出來的原因;某種程度,也是在試探市場風向。一個成熟的電影基金,不應該是滿世界的去找好團隊,好項目;今天投一部小妞愛情片,明天參與一部3D科幻片,這樣可能會一時盈利,但勢必不會長久。健康的體系,應該是建立一系列的穩定輸出的類型片和電影品牌。最好的例子莫過於Tyler Perry的Madea系列電影。這位仁兄做的事情就是,每年定期產出一到兩部班底固定,講述黑人社區故事的偏喜劇類電影,投資成本在500萬美金至2000萬美金之間,品質相對穩定,票房產出恆定在4000萬~5000萬美金左右的范疇。當然也有大爆的時候,例如09年二月檔的「Tyler Perry's Madea Goes to Jail」票房就超過9000萬美金;也有不景氣的時候,例如今年暑期檔的「Tyler Perry Presents Peeples」只收了900萬美金。但是,自05年起,這一系列電影已經產出14部,早已建立了恆定的受眾群體,固定的院線資源,可靠的製作團隊和有效的宣發模式;這樣的電影項目,投資的盈利預測是不難估算的,也更易於在投資者方向上建立相對穩定的合作模式。類似的還有當年日本的「菊次郎系列」,獅門營業賴以成名的「電鋸驚魂」系列,馬上要出到第五部的「鬼影實錄」系列等等。
而我所了解的部分北美電影基金的運作模式,雖不至於投資固定的製片團隊,但他們會投資自己所熟悉的類型電影,驚悚片、動作片、喜劇片和愛情片都有一些專門的電影基金定向的投資和操作。因為這些電影的模式相對固定,成片質量有保證,預算可控性強,有穩定的受眾群,容易建立適合的分發渠道。
所以為什麼有許多電影產業的業界人士總是喊著,中國缺乏的並不是票房大片,也不是國內外屢屢獲獎的「藝術電影」,而是中小規模的類型片。因為,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他們才是電影業界主力軍團。他們是製片公司真正的運營基礎,因為這系列的片子能有穩定收益,亦能夠培養可擔當大任的合適人才。這兩年大熱的James Wan早年不正是電鋸驚魂的導演和製片。
回到中國,為什麼發展類型片在當下並不容易。一是缺錢,太多投資者要麼只願意投入小成本電影試圖再創一個泰囧或者北西,要麼則是盯著大導大團隊和大片,生怕沒個兩億成本就砸不出票房。既然國外有資金願意搞,又回到此前的問題,缺人。每一種類型片,導演以降,還需要大量的熟悉類型片的製作團隊和宣發團隊,如此就是一大波人的訓練和實踐。而再往下,就又提到中國的從業者的培養體系之問題了。(這一點我是真半句說不出,最好請教幾位真正的業內從業者)。
總結以上。為什麼國外電影基金在當下投資中國電影難度很大,一是中國電影市場盈利模式單一;二是中國電影製片體系還未規范化和標准化,說到底是電影業界人士的意識問題;三是電影之外其他行業的配套尚未成熟;四是電影基金的健康發展方向,定向的發展電影品牌和類型片在國內時機尚未成熟。當然還有其他原因,一時未能盡表。以上各大難題並非不能解決,甚至其中有很多已經在改進的路上;但凡事都還需要時間和積累。
身為非電影行業從業者,只是從圈外人士來說這些問題,我知道其中錯漏多多;但以上也是我個人這些年關注中國電影產業發展,以及近來工作中向諸位從業者老師們請教的些許總結。如其中有太多不足之處,還望各位老師們不吝賜教。
推薦閱讀好基友為夢而生老師的這篇:在電影技術方面,美國究竟比中國先進多久?
利益相關:本人及所在機構亦在運作一個定向投資好萊塢類型片的電影基金項目。
還是花點時間向大家介紹一些本人正在運作的電影基金項目吧,亦可作為答案的參考。(如果要轉載的各位可以不用復制以下內容)。知乎團隊如覺得以下內容不適宜,我亦會刪除配合。
該項目是與好萊塢專門從事動作片和驚悚片製作的電影公司合作的;因此,定向投資的亦是以上兩類影片。目前已經確定的參與該電影基金項目的團隊如下:
1. 300勇士的製片人Mark Canton將擔任首5部電影的製片人;
2. 好萊塢第二大經紀公司William Morris Endeavor Entertainment(WME,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將擔任電影的選角並提供部分主要製作團隊成員
3. 該製片公司兩大股東之一包括了盛智文先生,此人亦有「蘭桂坊之父」稱號,同時曾擔任香港海洋公園主席。
4. 該製作公司此前亦曾製作一系列包括傑森-斯坦森,傑夫-龍格爾,尚格雲頓等動作明星的系列動作片,及包括美國怪談在內的一系列中小成本驚悚片。
而與投資者的模式包括:
1. 固定的年收益率,及資金的優先收益權(亦有簡稱優先劣後);
2. 所有電影都將購買電影完工險;
3. 基於已獲得固定收益,投資者的後端收益相應比例較小;
4. 投資者如果不退出電影版權,將根據商定比例持續獲得電影此後的收益分成;如若選擇提前退出,亦可要求基金以合適價格買斷此後全部版權收益權;
5. 定期的財務報告以及關於電影項目的電話會議;隨時到片場監督拍攝的許可權;
6. 投資姓名將列入電影製作人名單中,投資人可對電影製作的重大決策有發言權,但避免涉足到具體的細節安排中。
我們在設計整個基金方案的時候,力圖將投資者的風險降低到最小;同時通過投資模式熟稔的電影類型片,以期更易控制電影製作過程,提供相對穩定的回報。同時,也盡可能的將投資人適度的從電影製作的流程中隔離出來。所期望的,依然是「電影的歸電影,財務的歸財務」。
又有一條分割線
最後說一些理想主義的話:我個人並不是學習電影專業出身;只是因為真心熱愛電影這件事情。從小到大看過的電影少說有大幾千部,大學時期也把圖書館能夠借閱的幾乎所有電影類相關書籍讀過一遍。這次電影基金項目,按說其實是我毛遂自薦才獲得參與的機會。從我個人的角度而言,我是希望能夠藉此機會,能夠更深入的接觸電影產業。也許有人會說,「拿著國人的錢,去投資洋人的電影,說甚英雄。」但是從這個項目開始談判至今,以及我與一些圈內人士接觸所獲知的一些行業情況,我深知好萊塢的這套成熟體系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有太多。我當然也期望著能夠通過這次的運作和學習,能夠真的熟悉這套體系;並且,或許在將來能夠回頭來為中國電影行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⑶ 結合選定的項目確定項目活動及整個項目資源需求計劃。
項目資源計劃,是指通過分析和識別項目的資源需求,確定出項目需要投入的資源種類(包括人力、設備、材料、資金等等)、項目資源投入的數量和項目資源投入的時間,從而制定出項目資源供應計劃的項目成本管理活動。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6-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全民電影的項目板塊分述
項目主要由電視節目、電影接龍、線下活動三部分構成。 分為季播和日播兩種形式。
季播節目以專業電影評論、選撥的形式,為社會大眾以及電影製作團隊提供才華展示的平台,選手在此經過多輪PK,與各路高手過招,盡情切磋;晉級者將獲得資金、設備、演員使用權以及導師的額外幫助。最終的幸運兒還將獲得200萬元的電影投拍基金大獎。
同時,配合季播節目的播出,黑龍江衛視每天還將推出一檔集脫口秀、真人秀、娛樂資訊為一體的日播節目,全程圍繞《全民電影》的進程和花絮,為觀眾呈現及時的精彩訊息播報。 電影接龍是《全民電影》中的主體部分。
第一段官方劇本將在官網公布,正式啟動全民拍攝。之後電影主角的命運,就將隨著分段劇本的公布,依次分5段接龍拍攝和製作,集合大家的力量生成民間版電影。導師團將借鑒優秀的作品和製作者,集結生成導師版電影。
在《全民電影》的節目中,網站上,導師會和公眾一起互動、選拔、比賽、交流,帶動大眾一起參與到接龍活動中來。在5段電影接龍結束後,《全民電影》導師團還會繼續完善拍攝導師版,從而最終生成一部完整的導師版電影,在全國院線上映,民間版將會同步公映。
總體流程:劇本接龍——電影拍攝——上傳官網——導師版電影上線
線下「零距離」活動共分為校園活動、電影大師班、演員海選、啟動盛典、頒獎禮五個部分。
項目組將在全國高校啟動校園活動,屆時邀請夢想導師團進校與高校學子進行零距離互動交流,並提供現場互動體驗,吸引選手現場報名。
針對社會上的電影發燒友,將開辦「電影大師班」為他們進行電影技巧解析及製作問題解答,助力大家實現電影夢。
同時,為了給懷有明星夢的電影愛好者一個平台展示他們的表演才華,《全民電影》還會在北京、上海、廣州、長沙、成都五個城市舉辦6場演員海選活動,最優秀的10名演員將參與拍攝導師版電影,離夢想更進一步。
2015年1月,《全民電影》頒獎禮將迎來更多的電影新星,他們將在中國電影的舞台上熠熠生輝。
⑸ 如何做好電影院活動營銷,活動策劃
你好
你要的文件如下
中國的電影院越來越多,可是新電影院如何才能夠盡快的開拓市場局面?老的電影院如何保持市場地位不動搖?
這兩者到底該如何做市場營銷呢?
有些電影院還會有這樣的困惑,我們做了很多市場活動,為什麼影城的市場並沒有想像中那樣理想呢?其實,關鍵所在就是,電影院要弄清楚為什麼要做活動,能做哪些活動還有怎麼做活動,只要能夠把關於市場營銷活動的這幾個問題弄清楚,相信電影院營銷中的很多困惑就都迎刃而解了。
中國目前的電影院,仍然大多數處於新舊交替的時期,老的電影院沒有新突破,新的電影院沒有老經驗,所謂的電影院營銷,到底能有哪些內容呢?據環球影業相關人員統計,環球平均每家影城每個月要舉辦3-4次市場營銷活動,一年下來,一家影城全年營銷活動不會少於30次,如果按照全國126家環球影城計算,那一年就要有不少於3780次的市場營銷活動,而這3780次市場活動通過30餘個城市覆蓋的數百家媒體進行連續的報道傳播,一年下來,單純媒體報道就要有十多萬次之多,再加上很多活動帶來的附加社會影響、團體票房收益等等,估算下來,效果著實可觀。環球影業將這種營銷活動體系架構總結為「泛營銷」體系,其實是一種院線統籌調配、影城跟進執行的規模營銷運作模式,結合環球影業的實戰案例,在這里將影城經營過程中的市場營銷活動進行梳理如下:
對於影院的活動,我們可以做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一、影院為什麼要做市場營銷活動?
中國的電影市場與國外不同。在海外國家的電影院,首先沒有團體票,其次不會有很多的市場營銷活動,特別是美國等電影大國,電影的群眾基礎非常好,如何更好的經營賣品才是這些國家影院的主要市場任務。對於中國,這個電影市場的發展中國家來說,電影院基本上都不能直接扮演「摘桃子」的角色,「種桃樹」才是第一要義,也就是大家都在說的培育市場。那麼市場怎麼培育呢?就是通過堅持不懈的市場營銷活動。市場營銷活動就是指以影院為陣地、以影片為焦點,衍生、設計、策劃的各種電影觀眾互動參與的市場群體活動。市場營銷活動是電影院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院所舉辦的各種花樣繁多活動,歸納起來,無外乎以下三個目的:
1、增加票房:做活動是為了讓觀眾從沒興趣到產生觀看的慾望,為影片宣傳造勢,或者通過各種團體組織性質的活動,為某些影片直接帶來票房收入。
2、增加人次:做活動是為了原本一個觀眾過來看,結果來了一家人,或來了一群朋友。這是真正的培育市場,雖然不能直接帶來票房收益,但是創造了歡快愉悅的活動氛圍,電影觀眾的參與互動,享受到了電影院帶來的最直接的快樂,通過人際之間的傳播,為將來的影院人次保障奠定了基礎。甚至可以通過豐富趣味的營銷活動,培養一批電影院的固定觀眾群,為電影院培養大批粉絲。
3、增加影響力:做活動可以進行媒體報道,讓宣傳范圍擴大到整個城市,讓更多的人知道影院,知道正在放映的電影,通過舉辦媒體感興趣的活動,也會拉近影院與媒體之間的親密關系,形成穩定的合作模式,有助於影城開拓媒體通路,形成穩定、長效的傳播渠道。
二、影院能做哪些市場營銷活動?
策劃設計影院市場營銷活動,基本上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就可以把一個活動策劃好了。
1、策劃思路來源:
策劃活動要將發散思維、減法思維、整合思維多種思維模式綜合運用,同時從影片、檔期節日、社會資源諸多方面進行深入挖掘,從中獲取策劃市場營銷活動的思路來源。
2、影院市場營銷活動具體樣式:
針對上面所說的思路來源,進行深入挖掘,就可以策劃出各種形式不同的活動,總結起來,電影院主要的活動形式包括以下幾種:
明星見面會、首映式:最常規,但是最有效果的影院活動。只要有明星到場,現場氣氛、觀眾反應、媒體報道,都能夠充分調動起來,但是中國的明星見面會資源存在著整體匱乏、分布不均的現實問題,不可能全國各地的影院都能夠在一年當中舉辦豐富多彩的明星見面會活動,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物以稀為貴,偶爾一次的有分量的明星見面會,往往才能夠產生真正的轟動效應。
新聞發布會:影院舉辦的較高規格的市場營銷活動,都會舉辦相應的新聞發布會,讓媒體在第一時間與活動主要人員進行深入溝通,得到影院市場營銷的豐富信息。
專題報告會:適合上映國產推薦影片時舉辦相關活動。由於此類國產影片較為正統,內容往往以英雄模範事跡為主,雖然缺乏商業性,但往往都能得到一些相關政府機關單位支持,因此,可以藉助契機,與相關機關單位深度合作,觀看主題影片,同時對觀眾進行某些方面的現場教育,舉辦類似報告會形式的正統儀式,將使組織團體觀影的活動取得較好效果。
媒體放映場:與媒體充分溝通的很好的一種方式,讓媒體在第一時間准確把握上影信息,可以以此為平台,與當地媒體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按照管理,一部新片大片上映前,每個城市只能有一家影院可以申請一場媒體場。這也是很多影院競爭的重要資源之一。牢牢把握住媒體場,很多時候也就意味著牢牢把握住了媒體。
觀眾體驗場:與觀眾充分溝通的一種方式,既可以做為前期預熱,讓媒體給以報道,也可以調查體驗場觀眾反應,得到對影片最准確的市場把握,及時驗證調整影片的宣傳推廣策略,保證影片吸引准確的觀眾群體。這在發行領域,被稱為「點映」,在很多中小成本的文藝影片中,得到很廣泛的運用。
影院場地展示:場地的布置,十分重要,觀眾進入影院後,把握影片的信息往往通過場地布置,場地布置可以使用與影片有關的圖片、實物、模型、模擬人物等等多種形式的擺放,為觀眾在影院大堂創造視覺奇觀,充分調動觀眾的胃口。
場地互動游戲:游戲往往是從電影相關內容衍生出來,參與性互動性強,可以吸引兒童觀眾和青年觀眾的興趣,讓大家感覺不僅僅看電影是一種放鬆,來電影院,本身就是一個輕松愉快的過程,那樣會會影城招攬更高的人氣,人氣旺了,看電影的人自然也就增加了。往往大堂寬敞的影院具有操作此類活動的優勢,可以充分發揮電影院大堂的作用,把電影院裝點成為電影的樂園。
戶外宣傳活動:根據各個影城情況的不同而定,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戶外資源,只要是有利於三個目的的活動,影院都可以主動出擊,把活動做好,做大。
相關產品促銷,聯合推廣:這類活動往往會與上面講述的幾種活動結合進行,具體的活動形式會與贊助客戶有一個商定的過程,具體與客戶聯合的推廣形式,由於設計商業推廣部分,作為第三點,詳細論述。
3、商家聯合推廣活動樣式:
活動推廣:與媒體、商家充分互動合作,如影院活動冠名、贊助、禮品、宣傳logo等等服務,在節省活動經費的情況下,也增加影片、影院的影響力。
套票推廣:幾部電影聯合推廣,或者一部電影同時出售幾張票。比如情侶套票,全家套票。這種合作模式,在很多電影院中廣泛被運用。
套餐推廣:在出售電影票的同時,與賣品相結合,刺激兩方收入的共同增長,特別適用於很多票房很高,但是賣品水平一般的影院,通過聯和促銷,在提升賣品的同時,對票房提升也會有促進作用。
團體推廣:通過團體客戶的需要,針對性開發市場營銷活動,吸引團體票客戶,直接購買大額團體票,實現票房的大額增長。這點對電影院來說,一定要轉變觀念,與團體客戶洽談業務,銷售的是一整套服務,包括為客戶提供的各種活動宣傳推廣,而不僅僅是賣電影票,這樣的聯和團體推廣,將會大幅提升團體銷售業績。
三、影院到底該怎麼做市場營銷活動?
1、從數量上看
影院活動,多做?還是少做?這有一個度的問題。
影院的活動舉辦一定要根據各個影院的情況不同,把握一個度。過多或者不夠都會產生負面效果。
如果影院做的活動不夠,那麼只有從其他渠道了解到影片大致內容的觀眾,才會觀看這部電影,原本存在的潛在票房沒有去爭取,那樣的損失,將難以挽回。
如果影院的活動過於密集,工作疲於應付,不能准確預估能否產生上述三種效果,這樣的活動將存在著很大的人力物力的浪費,也對上述三個目標的實現難以產生作用。
2、從質量上看
什麼樣的活動有效果,什麼樣的活動沒有效果,這是一個評估的問題。
活動的執行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基本上是這樣一個鏈條:
影片信息到達——活動方案策劃——方案前期准備——活動執行——活動總結——活動評估——活動備案,用於下次活動的參考。
上面的鏈條當中,目前我們的方案策劃與執行都沒有太多的問題,關鍵出在活動的評估上,一個活動做完了就完了,沒有對效果進行充分的評估,下次操作類似活動的時候,從上一次活動中得不到任何經驗教訓,還是茫然進行的話,對影城來說,將是無形的損失。
3、對於大多數電影城,可以嘗試進行如下操作:
(1)、廣泛嘗試各種活動
影院可以多嘗試,廣泛策劃,看看到底哪些類型的活動是直接可以見到明顯票房效果的,哪些是有助於增加觀影人次的,哪些是會廣泛吸引媒體的,而哪些是沒有用的。
(2)、重視活動效果評估:
全國很多新影院,活動運作肯定都存在著方方面面的不成熟,在盡可能嘗試各種活動的前提下,對各種活動效果分別進行評估總結,將幫助我們的影院開速成長。活動效果評估可以大致可以從上文提到的三個目的是否能夠實現來進行,但具體的評估反饋方式,還要各個影院的市場人員進行探討摸索。
(3)、效果好的活動多搞
等到積累到一定階段後,就可以在眾多活動方案中,有所取捨,只做最可能達到上述三種目標的活動,把活動做好、做精,出精品,用活動的力量,推動整個影院票房、人氣、影響力的大幅增長。
請及時查收
如有疑問 請追問
滿意的話 望採納
謝謝
⑹ 請問一部電影的「出品方」「投資方」「發行方」分別是什麼意思他們分別負責什麼
電影的出品方即投資方,主要是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發行方就是電影拍好了需要向市場上推廣和宣傳的,以下是出品方和發行方具體的介紹:
影片的投資方,又稱出品方。出品人負責影片前期的市場調查,看類似的影片的電影市場是否有前景(比如說票房情況、受歡迎程度、續集的可能性等),通過調查來決定是否值得出品該影片。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他們就找到所屬的電影集團投資製片人及相關人員,開始選導演、劇本、演員、贊助商等。這部電影的版權、相應收益、周邊權益等都歸投資方所有,最主要的是票房的分成也是歸投資方所有。
2.發行方的工作就是去做拷貝、申請密鑰、排檔期、把拷貝寄發影院、做宣傳、購買廣告、談判分帳比例、跟院線簽合同(雖然這一部分很多是中數代簽)。還有體力活,放幾十號人去全國各地的影城做活動、做宣傳、定影城的廣告位、盯排場、做監票等等。這些工作都是專業活,一邊製片公司不做(製片公司有發行業務的除外,當然大的製片公司現在都有發行業務)。發行方就做這些工作,賺票房分賬的錢,最後片子賣完了,投資方應得部分裡面,分一部分給發行方作為代理費。
聯合出品則是表示有多個出品人,出品人表示只有一個出品人。
出品和發行也是不一樣的,出品指的是電影的製作和投資,影片完成後,製片公司還要進行影片的洗印,向市場進行宣傳和推銷,發行指的是將影片推向市場的公司
一部電影的過程大概是:策劃-劇本-籌備-拍攝-後期-發行-上映。但其中過程中有很多重疊,比如發行有時候甚至從劇本或籌備就開始了。其中的XX方很多,大概在這幾個過程中,有的只是某個過程細分的工作單位。
拓展資料:一部電影還有重要的一個人物——製片人
製片人是代表出品人負責具體的電影、電視劇項目策劃、生產、發行等一系列經營活動的負責人,是影片生產的主持者、投資者或其代理人,是決定一個項目成敗的關鍵人物。從尋找適合的劇本開始,之後確認導演、主要的演員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員,接著去找投資人或者電影公司哪裡尋找投資,隨後才能開始拍攝影視劇。發掘了劇本,對影視劇做了初步的構想,提供了影視劇開發和製作的環境和資源,甚至是選擇導演。因此,製片人保留有對影視劇的最後的審判權。
今天起,電影管理工作劃入中共中央宣傳部 - 中國電影網
⑺ 電影項目好做嗎如何加入
好做,但是要有一定的人脈。首先需要找一個安全可靠的影視投資平台,在選擇好靠譜的平台後就需要進行項目的挑選。在選擇好電影投資項目後,就可以與投資公司進行商務洽談,從而進行簽訂合同。
(7)電影項目關鍵資源和活動擴展閱讀
注意
每一電影投資項目計劃書上基本都會有一個預期收益,用來供各位投資人參考,但這些數據我們也是需要核實的,確定核實是否符合中國電影票房分賬原則。
收益來源是否符合中國電影投資回報現狀,當然,還有預測的收益比如票房收入海外收入外,是否具有可實現性以及有多大地可實現性,不可輕信。
⑻ 電影投資需要了解哪些
1、 項目開發籌備階段:相當於創業項目的天使輪。包括從劇本開發到主創團隊確實定、演員肯定等開機之前的環節。在這個階段里有可能之前開發劇本的影視公司就將本人的股權停止溢價賣出,到演員肯定後可能後來接盤的公司又會停止一輪溢價。不管怎樣,參與到這一輪的企業接受的風險和收益相比於各個環節中都是最大的。
2、 拍攝階段:開機後,假如項目預算花完,殺青前需求進入資金,這個階段也是比擬穩妥的。畢竟項目曾經拍攝,無論最終收益如何,都會完成這局部投資,而不是不斷等候項目籌備,或者項目組跑路。
3、 後期階段:投資封盤,普通經過幾輪溢價或者不溢價但是期初的投資方想要退出。這個階段介入就相當於創業公司IPO階段,只能等候項目上映看收益了。
4、 宣發階段:任何項目都是要給宣發留出一定的份額的,這就好比一個公司一定要保存一局部經費用於推行和銷售產品。這是一個特殊的范疇,宣發團隊有可能投資方很早就介入,也有可能在成片後介入。一些大型的項目,宣發公司為了爭搶項目的發行權,而投資20%左右的份額。
關於剛入行的投資人來說,二、三階段都屬於比擬穩妥的投資階段。風險性相對第一階段來說要小很多。假如投資公司不只著眼於投資收益,還想為公司發明業績的話就能夠針對性的選擇適宜的階段停止投資。
項目能否取得收益不在於本錢大小
有一些初入行業的投資公司由於想要試水,所以總會選擇一些小本錢項目投資,但最終收益狀況卻不容悲觀。這是由於很多小本錢影片的製片人和主創團隊的經歷和專業度有限,在項目運作和資金回收上都存在嚴重的問題。所以不一定小本錢影視項目的風險就小,有可能反正更大。 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影視行業的二八准繩是異常明顯的,每年上萬的項目中能賺錢的也就不超越百部,而這些項目通常都集中在業內知名的大型影視公司手中。若想取得這些項目的投資權,就需求和業內知名公司的擔任人搞好關系,拓展本人的影視人脈圈,多參與和這些行業精英接觸的活動。
⑼ 全民電影的項目整體介紹
創意基因,源自荷蘭
2014年,黑龍江電視台攜手創意之國荷蘭隆重推出大型全媒體電影項目——《全民電影》,該項目即是荷蘭《娛樂體驗Entertainment Experience》的中國版,已於2014年6月震撼推出。
《娛樂體驗Entertainment Experience》曾由好萊塢著名導演保羅.范霍文(代表作——《本能》)領銜操刀,帶領荷蘭電影愛好者共同完成了一個「由民眾生成的電影」。
《全民電影》主要延續全民製造互動大電影的思路,邀請吳宇森、章子怡、劉儀偉、束煥、何平、薛曉路等影視界一線導演及演員擔任導師,共同打造一場前所未有的全民電影嘉年華。
海選花樣集錦 導師化身一句話點評的「犀利哥」
本期節目,集合《全民電影》自開播以來所有的精彩選手,他們是熒幕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是「不瘋魔不成活」的戲痴,是不做花瓶的實力派,或者僅僅是一個「賣丑有罪」的配角,但他們都勇於堅持自己的夢想。也只有不甘於自己的人生的人,才有成為英雄的那天。
節目自開播以來,何平就以專業的水準和犀利的點評大受關注,劉儀偉更被網友冠以「毒舌」之名。本期集錦中,名導觀察員劉儀偉和何平老師化身一句話點評的「犀利哥」,或認同或否定或贊賞,指點江山總能一語中的,那架勢拼接起來相當過癮。快來好好享受這緊張殘酷之前最後的輕松時光。
片場探秘 「1萬元」的拍攝基金愁壞導演
進入「戰隊廝殺」環節,6支戰隊的新銳導演將作為領頭人帶領各自的隊員進行第一段作品的拍攝。拍攝腳本即以電影接龍的第一段劇本為主。比賽的規則是,首先每位新銳導演的團隊都將有1萬元的基礎拍攝基金。接下來他們要進行劇本改編、角色分配、前期拍攝、後期剪輯。在整個過程當中,會有何平和劉儀偉兩位導師去現場進行指導。接下來72小時的時間,他們必須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3分鍾以內非常簡潔精彩的短片。其中,獲得最高分的戰隊將會獲得額外1萬元的拍攝獎勵。
時間緊、任務重、演員不專業等已經是不小的挑戰,當聽說經費只有1萬元的時候,陳潔心裡「哇涼哇涼的」,雪濤認為勢必會限制很多創作的可能性,麥田則覺得預算的多少並不能最終決定一切,邢建導演也表示再多的預算對於一個劇組也不夠,就看你怎麼去拍。
幾家歡喜幾家憂啊~他們能否在有限的時間和資金下完成挑戰,又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視覺呈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吳宇森
原籍中國廣西省平南縣,1946年9月22日出生於中國廣東省廣州市。
中國香港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制。是一位在世界影壇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人物。1986年在香港執導《英雄本色》引起巨大轟動,成為當年度香港最賣座的電影,榮獲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由此開創了「吳氏暴力美學」的先河。1988年和1989年,吳宇森相繼拍攝了《英雄本色2》和《喋血雙雄》,票房與口碑雙贏的同時,將打著深刻「吳宇森烙印」的暴力美學電影推向巔峰,並正式奠定了自己「華語電影大師」的業界地位。1992年,吳宇森拍攝了警匪題材電影《辣手神探》,該片被認為是華語卧底警匪片的開山之作,成為了公認的經典,該片也是吳宇森進軍好萊塢之前在香港的最後一部作品。
1993年,吳宇森縱身好萊塢,憑借與約翰.特拉沃爾塔、尼古拉斯.凱奇、湯姆.克魯斯等好萊塢一線明星合作的《斷箭》、《變臉》、《碟中諜2》等商業大片,在全球樹立了無數票房豐碑的同時,也使吳宇森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確立了其國際頂級導演的地位。2010年,由於為世界影壇做出的突出貢獻,獲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013年,吳宇森正式開拍鴻篇巨制《太平輪》,這部以1949年由中國大陸駛往台灣的中聯輪船公司輪船意外沉沒事件為故事背景的電影,吸引了包括章子怡、金城武、宋慧喬、黃曉明等國內外一線明星的加盟,還未上映,便引起了萬眾矚目與期待。
2014年4月4日,吳宇森正式簽約《全民電影》,成為該項目的總導師,他的加盟,使《全民電影》迅速成為國內外電影界的焦點,為該項目走向成功填上了分量最重的一塊砝碼。
章子怡北京人,2000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她是華語電影史上首位囊括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華語電影五大獎最佳女主角獎的女演員。
1998年,章子怡主演張藝謀導演拍攝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該片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被國人熟知並喜愛。1999年,章子怡主演李安導演的影片《卧虎藏龍》進入國際影壇,該片斬獲中國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2005年章子怡主演由斯皮爾伯格監制的好萊塢影片《藝伎回憶錄》,成為首位擔任好萊塢A級製作大片女主角的華人影星,並獲得美國電影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影後提名,入選2005年《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100人」和「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2008年起章子怡擔任製片人,她製片並主演的《非常完美》系列電影在2009與2013年取得了優異的票房成績。
自2005年起,章子怡擔任奧斯卡終身評委;2006、2009、2013年三次出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演藝事業外,章子怡積極參與推廣中國電影,擔任中國電影的海外推廣大使。在2014年遇到《全民電影》項目,章子怡受聘成為了《全民電影》的形象代言人,她將與所有電影愛好者共同分享自己在電影道路上的成長經驗。
何平電影導演、編劇、監制及製片人
1957年生於北京。
1979年開始擔任導演助理正式進入電影界,自學電影成才。
1987年在西安電影製片廠晉升為導演, 1988年獨立執導《川島芳子》。
1990年拍攝經典影片《雙旗鎮刀客》,獲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電影導演獎,日本夕張國際驚險與冒險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香港十大華語片等。
1993年拍攝《炮打雙燈》,獲得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及最佳女演員獎;夏威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第1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最佳合拍片獎等。
1995年拍攝《日光峽谷》,榮獲第46屆柏林電影節評委會特別提名獎及基督教精神獎。
1999年至2005年,何平出任美國索尼哥倫比亞電影製作(亞洲)高級顧問並主管中國辦公室的開發與製作。其間,成功的監制及參與策劃了多部中美合拍片。包括《卧虎藏龍》《大腕》《尋槍》《天地英雄》《手機》《可可西里》及《功夫》等。
2002年從執導筒,拍攝力作《天地英雄》,成為東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
2005年出任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2008年,拍攝與製作《麥田》,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及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
2004至2013年擔任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秘書長。
劉儀偉主持人、導演、編劇、製片,資深電影人。現任職中國導演協會秘書長。
1999年憑借主持中央電視台《天天飲食》一舉成名,之後在各大衛視平台主持了《東方夜譚》、《奧運在我家》、《喜劇之王》、《家庭幽默錄像》等多檔電視節目。其特立獨行的主持風格在主持屆獨樹一幟,數次受邀主持各種大型晚會,展現了其品味高雅的幽默詼諧和深厚的文化功底。
2007年在電影《愛情呼叫轉移》中擔任編劇、在電影《命運呼叫轉移》中擔任編劇及導演,2009年執導了電影《火星沒事》,為中國的喜劇電影事業增添了亮麗的色彩。
2012年在電影《泰囧》、《北京遇上西雅圖》擔任策劃。
2013年12月18日,《全民電影》項目落戶中國北京發布會上,劉儀偉被聘請為《全民電影》項目的編劇導師,將和另外一位編劇導師束煥共同打響官網電影劇本接龍活動的第一槍,通往編劇之路的大門將為所有電影愛好者打開。
束煥
束煥,中國著名編劇,現任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教師。
他的創作涉獵范圍極廣,電影、電視劇、情景喜劇、大型晚會小品及撰稿等各領域,隨處可見他的身影。
束煥編劇生涯起點很高,大學時就參與創作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畢業後第一部作品是李少紅版電視劇《雷雨》,2006年擔任電影《愛情呼叫轉移》編劇;2009年至2014年,其創作的小品《北京歡迎你》、《天網恢恢》等作品登上了春晚的舞台,尤其蔡明表演的系列毒舌小品《想跳就跳》、《擾民了您》備受廣大觀眾的喜愛和好評。
2012年電視劇作品《民兵葛二蛋》位居收視率榜首,電影作品《泰囧》則成為一匹黑馬,創造了13億票房的奇跡,束煥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喜劇編劇。
2013年12月18日,《全民電影》項目落戶中國北京發布會上,束煥被聘請為《全民電影》項目的編劇導師,將和另外一位編劇導師劉儀偉共同打響官網電影劇本接龍活動的第一槍,一起帶領大家走入喜劇電影的王國。
薛曉路
薛曉路,著名編劇、導演、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副教授。
1990年開始發表作品,2000年開始職業創作。著有影視劇本《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天堂鳥》、《孝子》、《和你在一起》(陳凱歌導演)等,成為了知名編劇。
2010年薛曉路的電影導演處女作《海洋天堂》公映,籌備四年之久、投資僅五百多萬的小製作影片引起了媒體的關注,並引發了社會聯動效應,薛曉路作為新人導演被公眾所熟知。影片獲得了第14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新人編劇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獎、上海國際電影節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等。
2013年薛曉路執導的第二部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上映,集結了湯唯、吳秀波、海清等眾多名星的浪漫愛情喜劇電影在電影界引起了不同凡響的轟動,其獨特的編劇思維和敏銳的女性導演視角,讓薛曉路導演至此修煉成名。影片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年度編劇獎、英國萬像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編劇獎、導演獎。
薛曉路導演在公益事業和教育事業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情感,在2014年遇到《全民電影》項目,就像北京遇上了西雅圖,薛曉路成為了《全民電影》的電影導師,她將與所有電影愛好者共同分享自己在電影道路上的成長經驗。 獨特定位:一檔全民互動參與製作電影的全媒體節目。
全民電影涉及電影製作的各門類(如編劇/攝像/導演/化妝/音效等),均由普通民眾參與完成,經過智慧的碰撞形成一部民間版電影;而導師團將在其中借鑒優秀的作品,集結生成導師版電影並最終在院線上映。
全名電影通過社區網站、門戶視頻網站、電視日播節目、電視季播節目、數十城市、近百所大學地面活動、演員海選、電影大師班,以及不同主題的電影活動吸引懷揣電影夢想的人加入《全民電影》。
推進時間:(實時更新)
2014年6月項目啟動
2014年6月 首輪校園宣講活動
官網開通用戶注冊
2014年6月項目啟動盛典
官方網站全面啟動
電視日播節目首播
2014年6月演員海選啟動
2014年6月電影大師班活動啟動
2014年8月導師第一段劇本發布
2014年9月電視季播節目首播
第一段導師版電影公布
2015年1月全民電影盛大頒獎禮
2015年6月導師版電影公映
⑽ 一部電影是怎樣營銷的從哪些點切入
1、電影本身永遠是最先考慮的。
說到營銷,總不免有些所謂的成功學灌輸類似於」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營銷與產品無關」這樣的論調,從道德層面講,這是很可惡的。把不好的產品賣給人們享用這種事本身就不僅僅是忽悠那麼簡單,那是實實在在的危害消費者。所以,在談到電影營銷時,作為產品的電影本身,永遠都應該放在首先要考慮的位置。我們在做電影營銷時,第一步不是談怎麼做,預算多少,而是在簡短寒暄後直接看電影成片。認真看完之後,不管客戶講得如何,心中都已經有個標尺,好與壞先做判斷,然後再決定是否進行營銷推廣。在這一點上,金錢誘惑往往起到很大阻礙的作用,但為了對觀眾負責,我們基本上只選電影質量至少合格的做,這是原則,對觀眾負責,很重要。
2、選擇營銷平台,主要以新媒體為主。
由於無法和4A公司競爭,也不好和公共機構拼,傳統的預告片和廣告鋪蓋以及發布會等公關活動都不參與,專注於新媒體領域,以微博、微信以及社交網路平台為主陣地,展開創意策劃,執行營銷戰略。目前選擇的主要平台為新浪微博、微信、豆瓣小站以及部分論壇。這些被稱為新媒體的平台很適合主體觀影人群的接受品味。
3、研究電影本身,挑亮點和槽點。
你經常在微博微信上看到的某部電影的精彩片段、台詞、幕後故事等之類的,都是有經過精心挑選和策劃的。比如我們在挖掘出一部好萊塢大片中諸多富有哲理的台詞後,通過製作話題以及長微博,集聚所有打動人心的台詞,在微博上擴散傳播。在影響力沒有到位的時候,通過微博意見領袖的輔助發聲,迅速讓話題得到迅速擴散,實現大量的曝光,增加了電影曝光後,直接讓票房大幅提升。當然,也不局限於亮點,電影不是十全十美,必然有不足之處,把它揪出來,通過策劃以及完美的文案表現,將槽點製作成全民討論和吐槽對象,輔之以微博大號的協助推廣,形成廣泛傳播。總之,所有的料都圍繞電影本身挖掘,不管電影內容還是主創還是幕後甚至競品,有料就有聊,策劃和創意跟進後,進行平台傳播。
4、事件營銷熱點跟進,讓電影大面積亮相。
微博上每天都有層出不窮的熱點事件,有正能量的有負能量的有無可奈何的有輕松搞笑的,這些熱點吸引著網友的眼球,是一個巨人。我們的工作就是巧妙的把自電影元素和熱點事件結合,站在巨人肩膀上。類似於郭美美這樣的娛樂事件,是電影最好結合的對象。站好位置取好角度後,積極參與到網友討論中,發出有特點的聲音,從而吸引眼球。實在沒有合適的事件結合時,那就創造事件,製造輿論討論。比如在推廣某大片時,同事模仿電影人物造型,形成有趣的模仿熱潮,再通過大號的助推,形成自製的微博熱點。
5、有節奏的配合電影上映和發行安排,藉助資源進行助推。
在關鍵節點,一定要配合電影整體的宣傳計劃,大量微博意見領袖和微博大帳號草根大號微博紅人等資源的運用,往往使營銷事半功倍,覆蓋粉絲比廣告位更具效果。
6、關於水軍和僵屍粉。
不是不用,但一定是有節操的使用,這是一種必需,微博和豆瓣等平台的屬性決定了某些策略的產生。當然,所有的前提都是電影本身質量過硬。如前所說,一切都要建立在電影本身。
先回答這么多吧,才疏學淺,資歷不深,不到位之處,請多拍磚指正!
【Ronnie Xiao的回答(5票)】:
我覺得電影營銷最有趣的地方在於營銷的產品本身,他是文化娛樂產品,但是他不同於類似唱片,書籍(不管是電子書亦或是實體書)或者影碟(影碟的營銷和電影營銷應該是區別開的)或者游戲,因為在影院看電影是一次性的消費,而上述的都還可以重復使用;同時他也不同於類似演唱會,話劇,音樂會或者戲曲等現場演出,因為除了首映會之外的多數演出都不具備在現場觀演所有的「看明星「或者是在演出同時你無法在其他演出場所看到的當下的專屬唯一性。
而電影產品一次性的消費特色,更讓購買沖動顯得重要,同時其中也暗藏著(只要把觀眾先騙進電影院,看過後悔不退票,錢也賺到的這種心態)。所以在做電影營銷的時候,就是要通過各種方式,將影片的賣點,關注度,話題性,粉絲效應(針對導演、原著和明星)以及優勢無限放大。
目前針對電影營銷的主要渠道無外乎傳統的預告片(但是預告片的播放媒介選擇很重要),一些片花和具備病毒效應的視頻(主要通過視頻和社交網站傳播),傳統的平媒以及戶外的平面宣傳(主要就是海報和各色物料),影片的首映會,合適的新聞點製造和媒體公關稿,通過負面新聞製造關注度(類似緋聞、不和、意外等)。隨著現在國內專業化影迷網站和電影網站的成熟(類似時光網、豆瓣),以及社交類網站產生的新型信息傳播方式,所謂口碑營銷(就是水軍)在現下的一段時間也將是各大片方需要攻克的重點,不過由於被開發過渡,目前口碑營銷的作用在網民群體里的引起的反抗效應也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