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葯王孫思邈的作者簡介
張世英,號寒軒,陝西耀州人,副研究員,孫思邈研究所研究員,香港現代醫葯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陝西孫思邈研究會理事、副秘書長,國際衛生醫學研究院教授,中國科技史學會、中國醫葯學會、中國博物館學會會員。出版專著十餘部冊,如《葯王山醫碑錄釋一海上方》、《葯王山醫碑錄釋一千金寶要》、《孫思邈養生長壽集要》、《千古名勝葯王山》、《百歲壽星長壽之秘》、《葯王孫思邈醫葯方集》、《百歲壽星長壽奧秘》、《孫思邈傳奇故事》、《單方名方驗方祖傳方》等。其書已流傳到日本、新加坡、美國、德國、英國、韓國、台灣、香港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個人事跡被錄入《中國當代歷史學者辭典》、《中國大網路專家人物傳集》、《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共和國的脊樑》、《中國、名醫大辭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人才名典》(中華卷)等十餘部典書。榮獲紫荊花傑出醫學成就獎、世界文化名人成果獎和2l世紀創新醫葯學科技成果「醫壇傑出人物獎」等。
㈡ 有關葯王「孫思邈」的電影或電視劇
葯王孫思邈
㈢ 跪求百家講壇20080520_千古中醫故事11_孫思邈03:葯王著書之謎-紀連海種子下載,你懂的~~
百家講壇20080520_千古中醫故事11_孫思邈03:葯王著書之謎-紀連海種子下載地址:
㈣ 誰記得一個叫《葯王孫思邈》的老電視劇,求鏈接啊
1981年在紀念孫思邈逝世1300周年時,按中共陝西省委主管領導指示,蔣季成,金葳等創作了捌集電視連續劇《葯王孫思邈》由西安電影製片廠攝制。1988年攝制完成後曾在中央電視台,陝西電視台及其他省市電視台播出。文學劇本也曾在雜志上刊載。
本人存有原帶。
㈤ 葯王孫思邈的資料
孫思邈,世稱孫真人,後世尊之為葯王,唐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孫家塬人,約生於隋文帝開皇元年(581),卒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享年101 歲。也有人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分析,認為孫思邈大約生於公元542年,卒於公元682年,終年140歲左右(我們以為後者更為正確,故以之為准)。
由於孫思邈在醫學上的傑出成就及其崇高的醫德醫風,使之深受我國歷代人民的愛戴,其影響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千百年來,用來紀念他的廟宇遍布各地,尤其是在他的家鄉耀縣,早在唐朝後期就在城東葯王山為他立祠。此後宋、金、元、明、清各代在那裡陸續增建了葯王廟,並建有碑亭、石刻等。現在明朝建的葯王廟保存完好,廟內有「孫真人」居住過的石室太玄洞,洞外亭內有明刻《千金寶要》、《海上方》石碑。相傳當年孫思邈洗葯用的洗葯池和他親手種植的柏樹還完好無損。這些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海內外炎黃子孫的珍愛。每年二月,人們都在葯王廟舉行儀式,隆重紀念和緬懷這位名垂千古的偉大醫葯學家。
㈥ 求《葯王孫思邈》 張世英的電子書。謝謝各位網友啦!
葯王孫思邈道醫養生?還是其他的
㈦ 孫思邈的故事
懸絲診脈
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的長孫皇後懷孕已十多個月不能分娩,卧床不起。雖經不少太醫醫治,但病情一直不見好轉,大臣徐茂功便將孫思邈推薦給太宗。唐太宗便派遣使臣馬不停蹄,星夜奔赴華原縣,將孫思邈召進了皇宮。
在封建社會,由於有「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教束縛,醫生給宮內婦女看病,大都不能夠接近身邊,只能根據旁人的口述,診治處方。孫思邈一面叫來了皇後身邊的宮娥采女細問病情,一面要來了太醫的病歷處方認真審閱。
他根據這些情況,作了詳細的分析研究。然後,他取出一條紅線,叫采女把線系在皇後右手腕上,一端從竹簾拉出來,孫思邈捏著線的一端,在皇後房外開始「引線診脈」了。
沒有多大工夫,孫思邈便診完了皇後的脈。吩咐采采女將皇後左手扶近竹簾,孫思邈看準穴位猛扎了一針,皇後疼痛,渾身一顫抖。
不一會兒,只聽得嬰兒呱呱啼哭之聲。唐太宗大喜,欲留孫思邈在朝執掌太醫院,但他不願在朝為官,立志漂泊四方為廣大人民群眾舍葯治病,並撰寫《千金方》濟世活人。於是他向太宗陳述了自己的志願,婉絕了太宗賜給的官位。
太宗不好強求挽留,御賜「沖天冠」一頂、「赫黃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馬一匹和千兩黃金、綢緞百尺。並大擺宴席,一來歡送孫思邈,二來慶賀皇後病癒生下皇子。但孫思邈又拒絕了太宗賜給的黃金綢緞。
唐太宗十分欣賞孫思邈,後來還曾親臨華原縣五台山去拜訪孫思邈,並賜頌詞一首。今葯王山南庵內還留有唐太宗御道、「拜真台」、「唐太宗賜真人頌」古碑一通等。
(7)電影千古葯王孫思邈資源擴展閱讀:
孫思邈的醫學思想
孫思邈崇尚養生,並身體力行,正由於他通曉養生之術,才能年過百歲而視聽不衰。他將儒家、道家以及外來古印度佛家的養生思想與中醫學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的許多切實可行的養生方法。
時至今日,還在指導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如心態要保持平衡,不要一味追求名利;飲食應有所節制,不要過於暴飲暴食;氣血應注意流通,不要懶惰呆滯不動;生活要起居有常,不要違反自然規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