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柏拉圖《理想國》的誰能介紹一下,謝謝
這是一部震古爍今的不朽經典,是對話式問答體裁的哲學傑作。柏拉圖生於-427到-347年。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也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著有二十五篇對話。《理想國》成於壯年(是在蘇格拉底被民主政治判死後),影響深遠。
他生於雅典城邦衰落時期,那時瘟癘流行,伯里克利染疾而死後,群龍無首,伯羅奔尼撒戰爭爆發,危機四伏。他出自名門,關心政治,他痛心疾首雅典(最好的)貴族政治墮落為(最壞的)寡頭政治,《理想國》(王政或貴族政治)堅信哲學家兼政治家才能治理好這個城邦。
著文形式:
採用對話的方式體現思辨的邏輯和自己的思想,文中主要對話者都是蘇格拉底。
著文內容:
如果說亞里士多德的學問是分科性的,那麼柏拉圖的學問是綜合性的。正義問題的探討貫穿整個著作,書中一直以某種方式,各個角度來談論這個東西。從第一卷的正義是什麼開始談起,旁涉諸如教育、婚姻、政制、音樂等等,最後建構了完整的理想國模型,也回答了正義的諸問題——定義,正義與非正義何者
書中主要人物關系:
阿里斯同之子——格老孔以及格老孔的弟弟阿德斯曼托斯
詭辯派哲學家色拉敘馬霍斯(也譯為斯拉斯馬寇)
讀本書常識:
古希臘稱知識,代表全部真理;
古希臘音樂包括音樂、文學等義,相當於現在的「文化」。
城邦、國家、世界同意。如中國人常用天下,實指國家;
美德基本是在廣義上使用的,即各種不同的優越;
慣用的思為方式是目的倫的,認為萬物都有其目的,每種技藝都有自己的利益;
經常引用《荷馬史詩(《奧德賽〉和〈伊里亞特〉)》和各種悲劇。
B. 跪求丹麥視頻在線,【在線觀看】免費百度雲資源
鏈接: https://pan..com/s/1eaTYcwlhso_-T8e9ojtV6g?pwd=687u
在一個明媚的日子裡,同在一所大學的荷登(傑西·威廉姆斯 Jesse Williams 飾)、馬提(弗蘭·克朗茨 Fran Kranz 飾)、茱爾絲(安娜·哈徹森 Anna Hutchison 飾)、戴娜(克里斯汀·康奈利 Kristen Connolly 飾)以及科特(克里斯·海姆斯沃斯 Chris Hemsworth 飾)等5人驅車前往位於深山老林的小木屋中度假。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一個神秘機構的監視之下,甚至會自覺不自覺按照那群人的引導進入圈套。「無意」之中,戴娜用拉丁文念出一段咒語,在此之後,長眠泥土之下的喪屍爬了出來,對年輕人們展開血腥大屠殺。而鏡頭的另一邊,神秘機構的成員喜滋滋看著鏡頭前的一切。
C. 求《地下理想國》2009年免費高清百度雲資源,Vincent Gallo主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X1XksIMx6bXlRPVzeZWQOA
提取碼: g4w1
《地下理想國 Metropia》
導演: 塔里克·薩利赫
編劇: Fredrik Edin、Martin Hultman、Stig Larsson、塔里克·薩利赫
主演: Vincent Gallo、朱麗葉特·劉易斯、烏多·基爾
類型: 科幻、動畫、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瑞典、丹麥、挪威、芬蘭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9-11-27(瑞典)
片長: 86分鍾
在並不遙遠的2024年,人類社會危機重重。地球能源日漸枯竭,世界經濟開始崩潰。Trexx集團將地鐵連接成巨大的網路,名之為Metro。在這個網路具象化的世界裡,人們躲在地下,如同工蟻一般奔忙勞碌,無欲無求。
羅格(文森特·加洛 Vincent Gallo 配音)是一名電話接待員,與其他人相比,他似乎顯得過於孤僻。在人們都習慣了地鐵生活之時,只有羅格每天騎著單車上下班,穿梭於充滿污染和破敗的城市街頭,孤獨無助。直到某天早晨,羅格的自行車被人毀壞,他不得不乘坐地鐵上班。一段奇妙的經歷就此展開……
D. 柏拉圖《理想國》的主要內容
柏拉圖拉圖的《理想國》主要內容是以故事為題材,敘述蘇格拉底到貝爾斯禱神,歸途被派拉麥克邀往家中,賓主滔滔談論起來。
兩人的辯論從各個角度暴露奴隸主階級的哲學思想、政治思想、藝術思想及教育思想。故事中的蘇格拉底是虛擬的、假託的,實際上就是柏拉圖的代言人。
文中借蘇格拉底之口和人討論正義,分析個人正義與城邦正義之間的互通性,系統地闡述了正義的概念。柏拉圖設計並展望著心目中理想國度的藍圖,提出在「理想國」中才能真正實現正義。
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書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學、教育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個領域,思想博大精深,幾乎代表了整個希臘的文化。2015年11月,《理想國》在英國「學術圖書周」中,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4)理想國沒有悲傷的世界電影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理想國》是柏拉圖的正義宣言。提出正義就是國家中每一階層人盡其才、 各司其職、互不逾越。要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能力,使每個人都在最適合自己能力的崗位上工作是社會組織的最高原則,它關繫到全體社會成員的整體利益,這就是社會的最大正義。
「我們建立這個國家的目標並不是為了某一階級的單獨突出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
「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柏拉圖認為,人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慾望。《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的政體。
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
「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哲學家是愛智慧的人,只有熱忱於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
教育只是使這種能力掌握正確的方向,使它從黑暗轉向光明,從現象的世界走向真實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國》的重要主題之一。柏拉圖設計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課程,將靈魂從可見世界逐步引向哲學,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國家統治人才,促成他們的靈魂轉向。
E. 想看理想國2019年上映的由吳綺莉主演的免費高清資源
《理想國》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oDPJD3nW_Uf1qcgNAS2hDQ
13個關於未來的故事《苟延殘喘》、《愛的替身》、《後美好時代》、《極樂太平山》、《春日裡的溫妮莎》、《1.2米的距離》、《千針百孔》、《機械人三原則》、《BFGF》、《堅尼地公審》、《沒有悲傷的世界》、《裂縫》及《聲音監獄》,透過不同單元,探討人性與科技之間的關系。
F. 柏拉圖的《理想國》主要內容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裡「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是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於國家理念的認識,知道「理想國」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治理。這樣,所謂哲學家執政,就被柏拉圖理解為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理想國必然的統治者。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並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著多麼強烈的憧憬與嚮往!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裡,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為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的正義表現在愛情上就是節制。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
G. 柏拉圖的《理想國》講的是什麼,為啥很多人都說那是烏托邦呢
<<理想國》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柏拉圖(Plato,公元前427~347年)重要的對話體著作之一。一般認為屬於柏拉圖的中期對話。本書分為十卷,在柏拉圖的著作中,不僅篇幅最長,而且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其哲學的各個方面,尤其對他的政治哲學、認識論等有詳細的討論
本書開篇就提出了這樣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什麼是正義?」,正義是「將他人的東西歸還給他嗎?」,正義是「將善給予朋友,把惡給予敵人嗎?」。蘇格拉底一詰問別人提出的關於正義的定義。更是詳細地批駁和討論了特拉敘馬庫提出的觀點,即「正義是強者的利益」。他認為,統治者有時是會犯錯誤的。只有當統治者具有了使他免於犯錯誤的知識時,他才能統治自己和他人,正義的人所關心的不只是他個人。統治是為了被統治者的利益,而不是為了統治者的利益。
為了證明正義的生活是有價值的生活,在第二卷中蘇格拉底開始討論城邦的正義,認為城邦的正義與個人的正義是一致的。在他看來,每個城邦都有管理者、守衛者和勞動者。這三個階層都各有其責,各有其美德。當這三個階層的人各司其職,協調一致時,這個城邦就是具有了「正義」美德的城邦。同城邦一樣,每個人的靈魂都具有理性、意志和情感三種因素,與此相應,也有智慧、勇敢和節制三種美德。當這三種因素在理性的支配下協調一致時,就成為一個正義的人。
柏拉圖認為,正義的城邦或理想國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統治者應從有才能的人中挑選出來,可以是男人,也可以是女人。第二,統治者階層應過公社生活。第三,國王應該是哲學家,或應該讓哲學家作國王,因為只有哲學家才具備治理國家應有的知識。
在第六、第七兩卷中,柏拉圖提出了他的理念論的形而上學和認識論學說,用三個著名的比喻解釋了他的思想。他認為每一類事物都有其共同的特性,如美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美」,紅的事物的共同特性是「紅」等。這些共同的特性是事物的「共相」或「理念」,理念是完美的,是感性事物的本質和存在根據。美的事物之所以是美的,是因為其分有了美的理念,善的事物之所以是善的,是因為其分有了善的理念。理念是在感性世界之上獨立存在的。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是分離的。
柏拉圖強調感覺和理性的區別及其在認識過程中的不同作用。感覺只能認識外部世界及其影子,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認識理念。他對人類的認識作了如下區分:對外部事物的影子的認識是「猜測」;對外部事物的認識是「信仰」,在理智階段,人們所認識的是較低的理念的認識,如對「圓」和「三角形」的理念等的認識。理性階段是人類精神活動的最高階段,在此階段,才能把握到最高的理念,獲得真理性的認識。猜測和信仰不是知識,是意見。對理念的認識才是知識。柏拉圖在著名的「洞穴」比喻中講了一個人如何經歷了猜測世界、信仰世界、和形式世界理念世界的過程。這個人獲得了關於理念的知識後,感到有責任教導那些還在洞穴中的人們。柏拉圖由此指出,在一個正義的國家裡,哲學家應該成為國王,憑責任治理好國家。
烏托邦是托馬斯·摩爾寫的一部拉丁語的書的名字,全名為《關於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它出版於約1516年。烏托邦的原詞來自兩個希臘語的詞根:ou是沒有的意思,另一個說法是eu是好的意思,topos是地方的意思,合在一起是「沒有的地方」或「好地方」的意思,是一種理想國,並非一個真實的國家,而是一個虛構的國度,有著至美的一齊,沒有糾紛。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
今天烏托邦往往有一個更加廣泛的意義。它一般用來描寫任何想像的、理想的社會。有時它也被用來描寫今天社會試圖將某些理論變成實現的嘗試。往往烏托邦也被用來表示某些好的,但是無法實現的(或幾乎無法實現的)建議。
摩爾本人的烏托邦是一個完全理性的共和國,在這個國家裡所有的財產都是共有的,在戰爭時期它僱傭臨近好戰國家的雇傭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爾本人是一個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經想過做牧師,他的小說可能受到耶穌會的影響。
廣義的烏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實際的,但一般來說這個詞更強調樂觀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
H. 誰看過柏拉圖的《理想國》啊
1、柏拉圖《理想國》的內容: 《理想國》討論的主題是正義問題,首先討論國家的正義。柏拉圖認為一個好的國家應該具備智慧、勇敢、自製、正義這4種德性。 國家的智慧要求它有治理整個國家的知識,只有少數人才具有這樣的智慧;國家的勇敢屬於保衛它的衛士;國家的自製是一種和諧,當統治者與被統治者能夠和諧一致,這個國家就達到了自製。若一個國家有了這三種德性,也就有了正義。哲學家是愛智慧的人,不過那種對任何事情都好奇的人還不是真正的哲學家,只有熱忱於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這就涉及到了真理問題。 柏拉圖把世界劃分為可感世界與理念,那些只愛好具體事物如美的聲調或形象的人只有意見而無知識,只有那些認識美自身即美的理念,而且將其與具體事物區分開,而不互相混淆的人才是有知識的人。柏拉圖通過「太陽」的比喻說明,正如太陽是可見世界之所以可見的原因,善乃是理念世界中一切理念的存在原因,它是最高的理念。他又通過「線」的比喻進一步將兩個世界劃分為4個部分:
第一,影象;
第二,影象所像的實物;
第三,數理對象。靈魂將影象的實物作為影象來研究,它只能從假設出發下降到結論;
第四,理念。靈魂從假設出發上推到第一原理,它不再使用影象而是使用理念來作系統研究。
前兩個部分屬於可見世界,後兩個部分組成了可知世界。與此相應,靈魂的狀態也可以分為4個階段,這就是想像或猜測、信念、理智和理性。柏拉圖通過「洞穴」的比喻指出,認識的4個階段並不是後天學習的發展過程,而是「靈魂的轉向」。因為靈魂本身具有一種認識能力,教育只是使這種能力掌握正確的方向,使它從黑暗轉向光明,從現象的世界走向真實的世界,因此教育也是《理想國》的重要主題之一。 柏拉圖設計了一套理想的教育課程,除了體育和音樂這兩門初等課程之外,必須學習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諧音學等5門課程,按照這個次序將靈魂從可見世界逐步引向哲學,其目的是為了培養國家統治人才,促成他們的靈魂轉向。 《理想國》 《理想國》涉及柏拉圖思想體系的各個方面,包括哲學、倫理、教育、文藝、政治等內容,主要是探討理想國家的問題。《理想國》一書是柏拉圖的一篇重要對話錄,對話錄里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通過與其他人對話的方式設計了一個真、善、美相統一的政體,即可以達到公正的理想國。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在他的理想國里統治者必須是哲學家,他認為現存的政治都是壞的,人類的真正出路在於哲學家掌握政權,也只有真正的哲學家才能拯救當時城邦所處的危機。這種信念構成了柏拉圖成熟的政治哲學體系的核心。在他的眼裡「哲學家」有著特殊的內涵。他認為哲學家是最高尚、最有學識的人,而這種賢人統治下的賢人政體就是最好是政體。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學家為國王的國家才是最理想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存在於天上的模範國家。 在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具有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也只能把握「意見」而已。治國作為一門知識,也只有哲學家才能掌握它,進而有資格執政,也就是說只有哲學家才能達到對於國家理念的認識,知道「理想國」應該怎樣組織、怎樣治理。這樣,所謂哲學家執政,就被柏拉圖理解為高超的智慧、真實的知識、完美的德行和絕對最高權力的結合。他堅信只有哲學家才可拯救城邦和人民,哲學家是理想國必然的統治者。 人類追求的正義與善就是柏拉圖理想國的主題,他認為國家、政治和法律要朝向真正的存在並與人的靈魂相關才有意義。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柏拉圖對正義有著多麼強烈的憧憬與嚮往!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裡,這正好印證了對話結尾的宣言,「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正義和智慧不僅是國家的主題,也可以說是整個宇宙存在的本質,因為國家的起點「就是永無止境的時間以及時間帶來的變化」。 柏拉圖的正義表現在愛情上就是節制。在我們很多人看來,柏拉圖式的愛情似乎是精神戀的代名詞,用來指稱那種超越時間、空間,不以佔有對方肉體為目的的只存在於靈魂間的愛情。而實際上柏拉圖式愛情的真諦指的是一種對節制的崇尚,對善和美的追求。2、讀《理想國》的益處: 讀讀這些西方經典的哲學著作,對提高自己的人生認識是大有好處的,不僅能擴大自己的理性認識和哲學認識,以及世界觀的思維空間,同時還能是自己的知識面和知識高度得以大大加強。
I. 求柏拉圖的《理想國》,謝謝
」《理想國》中的核心比喻是「洞穴比喻」,全文的開頭和結尾都在回應著它的隱喻。在《理想國》全書希臘文原本的第一個詞是「下降」。也就是說,柏拉圖筆下的蘇格拉底在一開始就是下降,從高於此處的「洞穴」之處下降。在蘇格拉底的談話中,構造了城邦的政體,從第一部分擺脫最低處,第二部分則開始上升到最好的政體,第三部分處於最高處,詳論最好政體的秘密,第四部分開始下降到最壞的政體乃至下降到地府。在幻里想國期狗「大洞穴」的建構之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洞穴比喻」不是柏拉圖一個簡單的文學意向,它是以現實世界為明確指歸的「隱喻」。「隱喻」是哲學的方法,它的意象的造就、運用可以視為哲學,而隱喻的指歸所體現的隱喻的製造者的現實維度,則是現實的生活,可以視為政治。所以,《理想國》的隱喻體現了柏拉圖的政治理想。
公民思想
「公民」一詞是個政治概念。公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德才兼備的具有理性的人,維護城邦穩定有序。《理想國》從討論「個人正義」開始,提出了「城邦的正義」,又討論了什麼是「不正義」。對於個人來說,正義是最大的善。在批判了幾種錯誤的正義觀點之後,柏拉圖認為,正義是最高的善,它不是某種外在的東西,而是靈魂自身的適當狀態。一個理想的國家就是要符合至善理念的、正義的國家。正義不僅是個人的德性,而且是國家和個人的共同德性,是國家和個人的雙向約束和互動,是對個人更是對國家的要求。正義是理想國的核心概念。
理念論
理念論是柏拉圖哲學的核心,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關系怎樣,是柏拉圖畢生探索的重要問題。
在《理想國》中,他把不變的理念看作唯一真實的原本,把變化的事物看作理念的摹本和消極的產物。為了說明這一觀點,他提出兩個著名的比喻:一個是床的比喻。他說理念的床是唯一的真實的床,是工匠製造的床的摹本,而藝術家畫出來的床則是摹本的摹本。另一個是洞穴的比喻。他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生活比作在陰暗洞穴里的居留。洞穴中的人們戴著鐐銬,背向出口,只能勉強看到被火光投射在洞壁上的東西的模糊的影子。在柏拉圖看來,感性實物只不過是變幻不定的影子,人們必須擺脫這些影子,走出洞穴。這兩個比喻說明,「永久不變」的理念是第一性的,生滅變化的事物則是第二性的。這是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理論。
靈魂論
柏拉圖的論述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柏拉圖賦予靈魂以人格化的神的意義。在《理想國》中,柏拉圖甚至花了近十頁的篇幅來描繪靈魂受審和輪回的情況。這顯露出強烈的宗教神話色彩,是柏拉圖靈魂論中的糟粕。
另一方面,柏拉圖同時又賦予靈魂以理性實質。他認為靈魂的意志及慾望部分和肉體是不可分離的。這說明靈魂不朽,實質是理性不朽。柏拉圖還進一步把靈魂的本質認作共相。他所說的靈魂不死,也就是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在它賴以存在的個別事物滅亡之後,它還能繼續保存下去。靈魂論的另一合理因素是強調人們在進行理性思維時,必須盡可能擺脫肉體的干擾。
回憶論
柏拉圖的回憶論一方面具有先驗主義的內容。他認為人的靈魂進入肉體之前就具有理念知識,因此,認識的過程也就是回憶這種先驗知識的過程。同時,他認為回憶是只有少數人才有的本領,這就給回憶塗上了一層濃厚的神秘主義色彩。另一方面,回憶也具有反省、類比、聯想、思考的涵義。
正義觀念
正義是智慧、勇敢、節制三種美德的統一,同時,也正是由於正義這種美德的存在,國家中才會產生智慧、勇敢、節制這三種德性,並使它們得以在國家中保持。正義是一種美德,也是建立理想國家的總的原則,正義是包括被統治者在內的國家全體公民的利益。柏拉圖在《理想國》里以相當大的篇幅試著反對別人提出的正義就是強者利益的觀點,他認為正義應該是包括被統治者在內的國家全體公民的利益。他說,「在任何政府里,一個統治者,當他是統治者的時候,他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不顧屬下老百姓的利益,他的一言一行都為了老百姓的利益。柏拉圖認為,正義就是只做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兼做他人的事,就是為了維持社會的普遍和諧。「正義就是在國家中做正當的事,當每一個個人只作一種對國家有關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又是最適合他的天性時,這個國家就有了正義。所以這樣一來,每個人不必兼做多種職業,而是各人做特殊適合的工作,不論老幼、男女、自由人、奴隸、手工人、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是這樣。」在國家一旦出現人們違反一人一事原則,國家的秩序便被打破。他認為,國家是由具有慾望的體力勞動者,具有意志的護衛者階級以及擁有理智的統治者階級所組成的,而這三個等級應該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只有各個等級保持分工合作的狀態時社會才能保持普遍的和諧。在柏拉圖這里,正義既是和其他美德並列的第四種美德,又是節制、勇敢、智慧的和諧統一。 」
就幫到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