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陝西文化資源的電影化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陝西文化資源的電影化

發布時間: 2022-07-17 21:22:11

Ⅰ 陝西有哪些特色的傳統文化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八大怪「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益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五、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六、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七、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八、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Ⅱ 陝西省文化資源優勢是什麼

這個題目看得讓我一頭霧水。
建設核電站必須有幾個前提條件:
1、該地區電力短缺。同時水電、電煤匱乏。在建設核電站之前,電力相當大一部分要從外省調入。
2、有大量的、足夠的水資源作為反應堆冷卻用水。即便是將來若干年之後因經濟發展消耗大量水資源也不存在影響到核電站的正常運行的問題。
3、有穩固的地基,即便該地區將來發生破壞性地震,這個穩固的地基完全可以保證核電站不受影響。當然這個地方最好是遠離地震多發區,必定沒有地震影響總比有強出無數倍。
4、這個地基最好幾十公里范圍內沒有什麼城市,以防萬一發生非常嚴重的核事故,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
而有沒有鈾礦,那個無關緊要。中國鈾礦資源匱乏,核電站所需的鈾資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而且也不是你什麼地方發現了鈾礦就可以在那個地方建設核電站的。

Ⅲ 陝西特色文化

陝西歷史文化悠久,具體特色文化如下:

1、陝西方言

受地理、歷史、政治及遷徙等因素影響,陝西各地方言從語音到詞語都有很大差異。從整體語感看,陝西方言分為關中話、陝北話、陝南話三部分。秦嶺以南除洛南、商州、丹鳳外是陝南方言區,延長、甘泉、延安以北除定邊外是陝北方言區,陝南、陝北方言區以外的地域是關中方言區。

關中方言曾經是周秦漢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語言。漢代的大一統格局和民族大融合更促使了西安話影響全國各地的方言,唐代達到鼎盛。

2、革命聖地

近代的陝西是現代中國革命的聖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吳起鎮,從此,中共中央在陝北戰斗、生活了13個春秋。延安成為中國革命聖地,中國共產黨在這里領導了全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3、歷史文物遺存相當豐富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和華夏文化的重要發祥地。1963年發現的「藍田猿人」,是全國發現的時間最早、最為完整的猿人頭蓋骨化石。約三四萬年前,關中地區的原始人類逐步進入氏族公社時期。1953年發現的西安半坡村遺址,就是六七千年前母系氏族公社的一座定居村落。

陝西曾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西周到唐朝有14個王朝在這里建都,長達1100多年,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境內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文物點密度之大,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均居中國之首。

秦阿房宮、秦始皇陵、漢陽陵、乾陵、橋陵等都記錄印證了陝西古代文化,其中已開發的秦始皇兵馬俑坑,就展現了一個巨大地下雕塑藝術寶庫,反映出當時高超的藝術水平,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光輝篇章,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

4、歷史名城

陝西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個):西安、延安、韓城、榆林、咸陽、漢中。

陝西的省級歷史文化名城(11個):黃陵、鳳翔、乾縣、三原、蒲城、華陰、城固、勉縣、府谷、神木、佳縣。

(3)陝西文化資源的電影化擴展閱讀:

陝西的秦始皇兵馬俑

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人類古代精神文明的瑰寶」。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秦始皇兵馬俑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千米處的兵馬俑坑內。秦俑豐富而生動地塑造了多種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風格渾厚、洗練,富於感人的藝術魅力,是中國古代塑造藝術臻於成熟的標志。它既繼承了戰國以來中國的陶塑傳統,又為唐代塑造藝術的繁榮奠定了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Ⅳ 誰知道陝西方言電影都有哪些

最早的應該是《三滴血》,秦腔戲劇電影,唱的是秦腔,對白全是陝西話。
再後來,《西安事變》中守城管防備遊行大學生時,有一段方言對白。
張藝謀的《有話好好說》中張藝謀扮演的收廢品的,也有陝西話的場景。
最多的是《秋菊打官司》,裡面只有村長和秋菊的妹妹說的是陝西方言,其他人明顯是硬學的陝西話,酸了吧唧的。這個片子很怪,演繹的故事是西府寶雞地區的岐山鳳翔的事,但村長說的確實西安地區的方言。
再就是《武林外傳》中的佟掌櫃,佟掌櫃是漢中人,說的卻是西安話。

Ⅳ 陝西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十大陝西風俗習慣
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蓋、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陝西十大怪其實是一種獨特的生活。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陝西這塊黃土地上,由於氣候、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陝西人(關中人)在衣、食、住、行、東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方式。外地人對此十分好奇,經過匯集稱之為「陝西十大怪」(即「關中十大怪」):面條像腰帶、鍋盔像鍋益、辣子是道菜、泡饃大碗賣、碗盆難分開、帕帕頭上戴、房子半邊蓋、姑娘不對外、不坐蹲起來、唱戲吼起來等。

一、面條像腰帶

「扯麵寬得像褲帶」。扯麵也叫冰冰(讀biang--biang,現代漢語字典上沒有這個字)面,正宗的關中人所做的冰冰面和通常城裡人所吃的扯麵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正宗的冰冰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8 兩、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

關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擀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後,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飢。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肚裡,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二、鍋盔像鍋蓋

相傳在唐代修乾陵時,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受到懲罰。於是,有一士兵在焦急之中便把面團放進頭盔里,把頭盔放到火中去烤,而烙成餅。現在算起來鍋盔在陝西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做鍋盔,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杠來壓揉,然後放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烤制而成。這樣,烙成的鍋盔外脆晨酥,清香可口,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鍋盔要數「乾州(今乾縣)鍋盔」好。

三、辣子是道菜

至於說辣子,一般人都以為是湖南人、四川人能吃辣椒。其實四川人只是把辣子當成一種調料,而在陝西「沒潑辣子」卻是一道正經八百的菜餚。就連西安城裡家家戶戶前也是掛滿一串串喜人的紅辣椒。

「油潑辣子」看著紅、聞著香、吃著辣,既能用來調面,又能夾饃吃。人們常說「油潑辣子冰冰面吃著燎(好)乍咧!」

四、泡饃大碗賣

「牛羊肉泡饃大碗賣」可稱上是「陝西第一泡」、「西安第一碗」。到西安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是白來一趟。而牛羊肉泡饃要數回民食品了。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梆梆的死面托托饃,碗是能盛6兩8兩的大老碗。剛端上來的羊肉泡饃很燙,呼呼地直冒熱氣,吃時用筷子從貼碗的四周往嘴邊撥,邊撥邊吃。

羊肉泡的作法主要分煮肉、烙饃、熬湯、掰饃和煮饃。肉要煮得又酥又爛。饃要烙得又硬又黃,還要遇水不化、百煮不爛。湯用牛羊肉骨髓熬成。饃要掰得越碎越勻越好,然後將饃、肉、粉絲、蔥、鹽、味精等調料加入,在炒瓢內旺火爆煮。

由於烹煮的方法不同,羊肉泡饃為煮饃和小炒。加湯的多少不同,分為干泡(湯少)和水圍城(湯多),吃得自有分寸。這種泡饃有干有湯,又熱又香,很叫人開胃口。所以泡饃館,便選用一種耀州(耀縣)產的大瓷碗來裝盛泡饃。

五、碗盆難分開

陝西人(老陝)吃飯,喜歡用一種耀州產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當地人稱為「老碗」。這種老碗甚至比小盆還大,所以往往碗盆難分。

在關中農村,每到吃飯時,村頭、庄前、樹下,男人們就端著大老碗(一碗湯飯外加兩塊饃足有六七兩),蹲在一起,津津有味地邊吃飯邊啦著話,這就是有名的「老碗會」。

在農村,人們勞動強度大,幹活出力多,吃飯也多,所以出門用老碗盛一下就夠了,不用再回家去盛飯,省了不少麻煩。

六、帕帕頭上戴

以前在反映陝西人生活的「西部片」中,經常看到戴羊肚毛巾、身穿對襟夾襖的老漢及老年婦女頭上都戴著(頂著)一塊黑色或白色的帕帕(手帕)。你如有幸到關中農村,這里的形,和你在電影里看到的一模一樣的。

原來陝西地區盛產棉花,當地人習慣把用棉花織成的手帕戴在頭上,它既可防塵防雨防曬,還可以擦汁擦手和用來包東西,真可謂既經濟又實惠方便。

七、房子半邊蓋

無論是在西安城還是陝西農村,都隨處可見「一邊蓋」的房子。何為一邊蓋?一般的房子房頂為人字形,可是陝西的房子卻是人字的一撇。據說因為陝西干早少雨,所以這一邊蓋的房子能讓珍跺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

又因,在近百年來陝西農業發展緩慢,人口卻迅猛增加。農村中原來聚居生活的家庭,因土地面積有限,而人口眾多,住宅緊張,於是便形成了房子「半邊蓋」的歷史。

八、姑娘不對外

據說關中地區土地肥沃,所以極少有人為生存而奔波於他鄉異地。因而有「老不出關(潼關),少不下川(四川)」的諺語,久而久之,不僅男人們不外出遠行,就連姑娘們也不遠嫁他鄉。

九、不坐蹲起來

由於關中的男子們一日三餐都要蹲要一起開「老碗會」,賄一蹲就是一個多小時加之人們冬天喜歡蹲在背風向陽的地方「曬暖暖」或者「丟方」、下棋。於是,關中人就養成了「蹲」的習慣。外地人說這是「板凳不坐蹲起來」。實際上是人們勞累後歇息的一種習慣。

十、唱戲吼起來

唱戲,指秦腔。其特點是高昂激越、強烈急促。尤其是花臉的演唱,更是扯開嗓子大聲吼,當地人稱之為「掙破頭」,外地人開玩笑:「唱秦腔,一是舞台要結實,以免震垮了;二是演員身體要好,以免累病了;三是觀眾膽子要大,以免嚇壞了」。

吼戲者,臉紅脖子粗,吼得「走火入魔」,但只要觀眾叫聲「好」,這吼戲者的高興程度不亞於獲得什麼大獎,人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秦腔,聽起來「過癮」、「解饞」、「燎得太(好極了)」。

Ⅵ 陝文投影業公司是做什麼的有人知道么急。。。

陝西文投影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影業公司」)是由陝西文化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全額出資組建的下屬子公司,是陝文投集團院線項目的載體和具體執行機構。公司成立於2011年1月25日,注冊資本金1億元。經營范圍主要包括專業的電影院開發、建設、運營及電影相關產業的拓展,負責按照集團公司的戰略進行影院的布局選址、投資和並購,以及後續影院經營的人力資源配置、集團財務管控等,並負責對下屬的各影院經營進行統一的經營管理指導、營銷策劃宣傳和廣告招商跟進等。
陝文投按照「影視做亮、板塊做強」的戰略定位,將電影產業作為集團重點產業予以發展,公司以陝西為基點,一線城市為旗艦,以西北主要省市及國內其他經濟發達地區的二線城市為投資重點,快速擴張,建立覆蓋全省的現代化電影院體系,輻射西部地區,進而走向全國,同時向電影產業鏈的上游不斷延伸,逐步形成「製作-發行-院線-影院」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內容生產與渠道開發的垂直整合,發展、繁榮陝西電影文化產業,力爭在三年時間內打造全國電影院線強勢品牌——文投數字院線。

Ⅶ 求一部陝西方言的電影!!!

電視電影系列《關中刀客》
導演為黃建新、張建亞、王小列、孫皓,描寫的是過去年代關中地區十個性格迥異,類型不同的民間布衣豪俠「刀客」。
《關中刀客》以村童的野性嘶喊「糞操子、花翎子/ 手裡提著鋼刀子/ 踏遍溝溝坎坎/ 鋤盡惡鬼人渣子/ 七寸子、肉瓤子/ 剛板兒硬正真漢子/ 熱血奔淌胸腔子/ 拚死要活個人樣子/ 血脖子、馬駒子/ 好身好手耍家子/ 頭掛高桿為面子/ 子孫後代留名字」為引子,引出了《糞操子》、《花翎子》、《肉瓤子》、《董二伯》、《虎頭》、《拼橛子》、《鷂子龍五》、《人廚子》、《黑脊背》、《七寸子》十個既有聯系又個個獨立的電影故事。共十部二十集,有著濃郁的地域特點,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關中的眾多民俗活動、眾多禮儀和具有特色的關中戲劇、關中語言,充分展現關中人性格中的「生、冷、噌、倔」、「刁、野、狂、魯」,以及黃河、渭水養育的獨特地理風貌都將令人感到好奇和興奮;將令影片新穎好看;將令觀眾耳目一新。
http://ke..com/view/1585312.htm

Ⅷ 關於陝西文化的電視劇有哪些

一代梟雄-西京故事

Ⅸ 陝西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目前情況是什麼

自2002年陝西省被文化部確定為文化共享工程全國首批試點省份以來,在文化部、國家中心的重視支持、關心幫助下,按照文化部和國家中心的統一部署與建設標准,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下面,就我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情況作以簡要匯報: 一、「十一五」工作回顧 「十一五」期間,中、省共計投入25415.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8650萬元,省財政投入4846.3萬元。工程進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網路建設持續推進。到「十一五」期末,我省已建成省級分中心1個,市級支中心6個,縣級支中心101個,省、市、縣圖書館已達到全覆蓋,鄉鎮基層服務點1054個,覆蓋率達到60%,村基層服務點27554個,覆蓋率達到100%,街道基層服務點70個,覆蓋率達到14%,社區基層服務點544個,覆蓋率達到35.5%。全省已搭建起省分中心,市、縣(區)支中心,鄉、村基層服務點相結合的文化共享工程網路框架和服務平台,實現省、市、縣、村服務網點全覆蓋。 (二)數字資源日益豐富。通過幾年的努力,省分中心已整合加工資源約14.8TB。作為服務窗口之一的「陝西文化信息網」,點擊率已達
174.98萬人次。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專題資源庫,共20個大類180個資料庫,如《西安事變》、《陝西帝王陵》、《秦聲秦韻》、《陝西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陝西省文史資料》、《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視資料庫》、《陝西民間美術》等資料庫。此外,還重點建設了一批能夠滿足農村群眾需要的講座、戲曲、圖書、電影、專題資源庫,特別是適合農民群眾急需的種植養殖技術等資源。 (三)培訓工作有序開展。省分中心依託省圖書館較強的技術力量、軟硬體和人才隊伍,加強組織各種培訓,開展對市縣支中心主任、鄉鎮基層服務點的設備安裝、維護、操作人員技術培訓等工作,目前我省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市、縣、鄉三級文化共享工程管理人員和服務隊伍,培養了一批從事資源建設、技術維護的專業隊伍。截至目前,全省已培訓基層管理技術人員92534人次。
(四)技術模式不斷創新。省分中心2004年設計研發的VPN專網解決方案,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來效果很好,使省分中心和省圖書館生產、購買、整合的大量數字資源,通過VPN專網傳輸到市、縣支中心,實現了數字資源和技術力量的共享,降低了基層服務成本,提高了整體服務水平和系統保障能力。目前,已建成的107個市、縣(區)支中心都已接入了VPN專網,實現了市、縣支中心共享省圖書館和省分中心的數字資源許可權。 (五)共建機制初步形成。為實現基層網點的進一步共建和擴大資源的共享范圍,加大向農村地區提供優質文化信息資源的力度,2008年,省文化廳與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和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聯合共建的通知》,明確由農黨負責村級基層點的建設工作,省分中心負責提供視頻資源,在陝西農黨網設置「文化共享工程」專欄,並舉行了共建基層點啟動儀式。截至目前,省分中心已向農黨提供視頻資源800GB。 (六)服務活動豐富多彩。近年來,各市、縣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充分利用共享工程搭建的網路平台,或開展館內陣地服務,或走出館門流動服務,積極主動地為當地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服務,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至「十一五」期未,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各級基層服務網點積極參與全省組織的大型活動20餘次,並結合本地實際,開展豐富多彩的本地特色服務,累計服務人次達300萬人次。 二、「十二五」工作規劃 「十二五」期間,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將建成為資源優質豐富、技術先進實用、傳播高效互動、服務便捷貼近、管理科學規范、體系完整可控的公共數字文化傳播服務體系,實現「時時可看,處處可學,人人可享」。「十二五」期間,中、省共計需投入111738萬元,其中中央轉移支付88590萬元,省財政支付23148萬元。
(一)加強數字資源建設。依託陝西豐富的革命歷史史料和民間藝術資源,建設紅色歷史文化資源庫、陝西民間藝術數據資源庫。重點建設《延安十三年》資料庫,會同寧夏圖書館、甘肅圖書館共建《陝甘寧革命邊區》資料庫。以及建設民間舞蹈、民間樂器、民間民俗、民間戲曲、民歌等數字資源庫。同時,對舞台劇目、音樂、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古籍資料和各類藝術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轉化。 (二)完善門戶網站建設。繼續完善陝西文化信息網作為陝西文化門戶網站的平台作用。將其建成「門類齊全、內容系統、載體多樣、特色突出,主題鮮明」的政府網站,為陝西各地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信息傳播、發布渠道,成為陝西的文化品牌。 (三)大力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完成已建市、縣級支中心、鄉(鎮)、村基層服務點的設施設備升級,進一步拓展各基層服務點的服務,增加計算機、伺服器等設備,開設免費的公益性電子閱覽室,使廣大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能夠享受到基本的網路文化權益。計劃「十二五」期間完成10個地市級支中心、107個縣級支中心、1750個鄉鎮基層服務點、28000個村基層服務點的公共電子閱覽室設備升級、文化共享工程進村入戶推廣以及保障公共電子閱覽室日常運營。 (四)拓展技術平台建設。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優勢,拓展我省VPN專網的網路功能。完善基層監控統計管理平台,加強基層設備維護及工作人員的管理。緊跟我省的電子政務外網建設進度,促進VPN專網與電子政務外網緊密結合,完善我省文化共享工程網路系統。結合VPN專網的優勢充分發揮各地存儲性能,實現我省分布式存儲功能。結合3G技術的應用,開發我省的移動設備互動平台,完善優化我省文化共享工程技術傳輸模式。
(五)進一步加強管理制度建設。在全省范圍內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實行規范的分級管理,實現由省分中心直管地市級支中心,由地市級支中心直管下轄縣(區)支中心,由縣(區)支中心直管下轄鄉(鎮)、村級基層服務點。
(六)突出特色服務建設。「十二五」期間,省中心將採取多種措施強化基層的服務管理,充分發揮省中心的管理指導作用、基層中心的服務紐帶作用,利用「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遠程視頻會議系統」、「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影視資料庫」、「陝西省文化共享工程播客平台」等定期組織策劃具有本省特色的大型服務活動,全省服務人次不低於300萬人次。
(七)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十二五」期間,培訓內容的重點由原來的技術操作培訓逐漸轉變為管理能力及基層服務的策劃與組織能力的培訓,分期分批對全省文化系統領導幹部和信息工作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努力造就一批全省文化系統信息化建設的骨幹力量,適應新時期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建設的需要。 三、2011年工作任務 今年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對於今後五年工作的順利開展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年文化共享工程的主要任務有: (一)網路建設方面。對去年已建成的36個市、縣支中心、372鄉鎮基層服務點進行驗收,完成今年下達的356個鄉鎮基層服務點建設任務。同時,積極爭取省財政的支持,對省分中心設備進行升級改造。
(二)資源建設方面。一是省分中心會同寧夏省分中心、甘肅省分中心啟動《陝甘寧革命邊區》資料庫共建工作。二是做好資源徵集工作。今年計劃徵集各類資源70部,同時,向基層徵集特色資源不少於25部。三是做好資源上繳工作。省分中心在4月底前計劃整理30部符合上繳要求的資源上報國家管理中心。 (三)服務開展方面。在全省分別開展以「服務農民工」、「關愛老年人」為主題的服務活動;面向全省未成人年開展以「公共電子閱覽室帶給我……」為題的有獎徵文活動;舉辦「頌歌獻給黨」—陝西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迎接建黨90周年群眾歌詠活動以及開展「文化共享農村實用人才大培訓」活動試點工作。 (四)人員培訓方面。加強「基層信息綜合管理平台」及「基層電子閱覽室管理軟體」的推廣安裝及培訓工作;邀請共享工程工作開展突出的市、縣、鄉鎮、村級管理人員在全省開展主題為「提高基層管理水平」的遠程培訓,今年計劃開展50期遠程視頻培訓;舉辦陝西省第二屆「共享杯」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知識與技能競賽;定期組織向全省各市、縣支中心工作人員開展相關專業知識培訓。 四、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情況 (一)部署動員。去年,我省被文化部確定為全國九個試點省份之一,按照文化部的試點要求,省文化廳高度重視,立即召集省圖書館、共享工程省分中心研究部署此項工作,一方面將此項工作納入「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另一方面經過各地申報、省文化廳統籌評估、試點查看,確定5個縣、14個鄉鎮、6個社區、3個行政村進行試點。2011年在全省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工作會議上,余華青廳長就此項工作作出專門部署,鄭小明副省長鄭省長也做了重要強調。 (二)制定方案。按照《文化部辦公廳印發<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辦社文發〔2010〕31號),我省積極制定試點工作方案,在方案里明確工作時間、建設標准、試點時間、范圍、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2011年1月7日,鄭小明副省長在省圖書館親自主持召開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聯席會議,會上審議並原則通過了我省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試點方案。 (三)籌措資金。按照試點任務要求,經過測算我省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共需經費191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105萬元,運行經費86萬元,省文化廳在今年年初已向省財政申報該試點項目經費,近日,省財政廳在對設備配置和經費預算進行審核後將開始設備采購和運行經費下撥工作。 (四)落實責任。為確保各試點地區圓滿完成試點任務,省文化廳在2月25日召開的全省社會文化工作會上與5個試點地區分別簽定了《試點建設責任書》,從建設標准、管理規范、宣傳標識、銘牌製作等方面對試點工作進行了要求。會後,各試點地區積極行動,目前,已經按照所承擔的主要工作和責任做好了建設的有關准備工作。 公共電子閱覽室試點工作是今年我省的一項重要的文化工作,作為西部欠發達省份,我們一定按照文化部的有關要求,克服困難,加快推進,使試點工作在我省取得實效,為全國推開此項工作積累經驗和提供借鑒。 五、困難及建議 近年來,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在文化部以及國家中心的領導下,工程建設順利推進、成效顯著,但與中央領導、文化部以及國家中心的要求相比還有不足,與兄弟省市的發展相比還有差距,與我省提出的建設西部文化強省的目標相比還不相適應。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
(一)經費保障方面。「十二五」期間,隨著大規模的基層服務網點逐步建成,資源建設的任務將更加重要,文化部、國家中心在「十二五」規劃中多次明確陝西要做好紅色數字資源和傳統歷史文化資源建設,而且在資源建設總量上有明確的規定,但目前省分中心一直沒有落實資源建設專項經費。「十一五」,文化部、國家中心對陝西的資源建設給予過大力支持,希望文化部、國家中心「十二五」期間能夠繼續對陝西這樣一個革命老區、財力緊張的省加大傾斜的力度,在資源建設上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 (二)人才隊伍方面。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缺乏相應的技術和服務人員一直是制約我省共享工程發展的主要瓶頸,特別是隨著「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計劃」的實施,這個問題將更加凸顯。去年,文化部出台了《全省基層文化人才培訓意見》,希望國家中心能夠從國家層面加強對共享工程基層人員培訓,組織開展示範培訓,編寫培訓教材、建立師資隊伍、按區域設立培訓基地,通過培訓不斷提高共享工程基層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能力。 (三)資源整合方面。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已經整合加工了大量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但由於一些客觀原因,許多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還沒有完全進學校、進軍營、進工廠、進居民和農戶家,希望文化部、國家中心能夠從國家層面加強與有關部委的溝通,為文化共享工程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進學校、進軍營、進工廠、進居民和農戶家提供平台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