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影評 » 政治課中如何電影資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政治課中如何電影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7-02 05:22:49

㈠ 如何做課題 政治課堂生成性資源

1.生成性資源
生成性資源這一表述包含有以下兩個方面的潛在意義:
1)一方面:資源形成的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即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是在教學動態進行的過程中才生成的,它不是預先計劃和設定的產物: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既不是教學前就安排好的,也不能夠預先安排。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區別於教學中的傳統資源如各種教學物質資源,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資源是可以在教學前安排選定並明確用途的。這體現了人們在面對課程資源的開放性時所持有的創造性思維。
2)另一方面:資源作用的結果是生成性的、有生命力的,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能夠轉化為課程的因素來源,而最終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如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由於自身的理解而產生的新知識,師生的體驗,師生的行為,師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等都可以成為課程的素材或來源。對之加以合理的利用有利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有利於創造良好教學氣氛,從而有利於教學生動活潑地展開,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注重通過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發展過程,體現了課程的實踐性質和創生取向,不僅僅關注知識和技能的習得,更重要的是使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創造知識,獲得發展。
2.課堂生成性資源
課堂生成性資源是指在課堂教學現場伴隨著教學過程而產生的能推動教學進程得各種教學條件和因素。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生成的,能夠推動教學的課程資源,主要是指學生的各種狀態和表現。
3.課堂生成性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國教學史上有關「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探究由來已久,在記錄孔子教育思想的《論語·述而》一篇中就有這樣的話:「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學生處於求懂而未懂透、想說而說不出的積極思維狀態中時,教師才給予啟發開導,教師舉其一,學生應該「反」其三。這里已經蘊涵了教師在「動態生成資源」中的作用,體現了「教學過程要注重動態生成資源」的觀念。而真正提出課堂生成理論的是華東師范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葉瀾教授。她在《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從更高的層次——生命的層次,用動態生成的觀念,重新全面地認識課堂教學,構建新的課堂教學觀,它所期望的實踐效應就是: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這一理論的提出,目的是為突破傳統教學「特殊認識活動論」的框架。雖然在此文中並沒有對「課堂生成性資源」做出一個具體的定義,但是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我們可以把生成性資源理解為:在課堂教學情境中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共同思考與共同發展中產生的超出教師教案設計的新問題、新情況,即表現在言語、行為、情緒方式表達中出現的「節外生枝」的情況。它具有動態性,是稍縱即逝的。准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生成性資源並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將使課堂不斷涌現精彩、鮮活的畫卷。

㈡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資源,提高政治

提高政治課教學效率是教學質量提高的內在需要,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源泉。高中政治課教學由於對新理念存在理解上的差別,不少教師在新課程的實施中存在認識和實踐上的誤區,給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帶來阻力。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渠道,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實效是政治學科實施新課程的中心環節。要擺脫政治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五多五少」現象,即教師講的多,導的少;死記硬背多,獨立思考少;淺層次說明多,深層次研究少;講解結論多,分析過程少;動口多,動手少。那麼,怎樣優化新課程背景下的政治課課堂提高實效呢? 一、創設教學情境,引發學習政治興趣
高中政治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有新的改變,增加了許多新鮮的、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與內容。教師應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掌握知識。課堂上教學可以為學生搜集包括新聞、時事、焦點等時事,加以分析,使學生深刻體會到這些話題的含義,消除了學生的心理障礙,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處於最佳的學習狀態,當堂記住了所學內容,教學效果極佳。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有一些模塊我都圍繞中心話題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情景中進行交流,在交流中獲得知識。創設情景教學不但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交流的能力和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課堂教學淺顯化,理解政治課基本內涵
高中政治課淺顯化是指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背景出發,聯系生活講政治,把生活經驗政治化,便於學生理解記憶的教學觀念。生活是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生活是要與人的需要、願望、情感和體驗相聯系的。同時,生活中又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因素。因此,我們可以理解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教育只有滿足了生活的需要,才有意義。課堂教學過程也是師生的生活過程,課堂教學是個體生命歷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必須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課堂教學只有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世界,從關照現實生活世界中的學生出發,才會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價值和意義。所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就是要貼近學生生活,應用於學生的生活,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三、適應學生主體發展,提供學生能力發展的動力
學生能根據教學要求比較穩定地、長時間地觀察某種對象和現象,開始用批評的辯證觀點看待周圍的事物,喜歡獨立地尋求事物現象的原因和規律。因此,他們喜歡爭論、探討追問,喜歡獨立活動、獨立完成任務。政治課堂是一門生活的科學,而生活則是真實的、具體的。作為社會人文科學的思想政治課,其本質也是對生活真知的體現。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感受了許多政治現象,為政治課堂教學聯系日常生活提供了可能。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課程生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的生活經歷成了教育的起點,學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學生的生活本身和學生的經驗是實施教育的基礎,同時也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
四、開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共同進步提高
在政治課堂教學中,自主學習階段要結合上環節問題情境中產生的疑惑,學習新知識。老師應根據知識體系和課程需要有預見性地提出指導性問題,引導學生自學。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了疑問,教師不要急於講解,而是圍繞著學生已經、可能產生的疑問,提出自學的具體要求或設置一些自學思考題,創造一種思維的情境。在學生自學的同時,教師也要發揮主導作用,巡迴輔導,一方面便於組織教學,另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問題,回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特別是對那些學習基礎差、自學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加強幫助,做到因材施教。通過自學,學生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可以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個人所得。學生只有通過與他人進行經驗交流,才能形成自己對知識概念的正確理解,從而科學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自主學習下的協作學習、合作學習以及討論式學習等等都是比較有效的合作交流的方法。
五、教師注意點撥,解難釋疑
在自學和討論後教師還要進行講解。一堂課的各個環節幾乎都離不開老師的講,但是,精講點撥和過去的「滿堂灌」、「一言堂」不同,不是什麼都從頭講起,而是有目的、有計劃的講解。講那些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仍然不清楚、不懂得的問題,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對教材的歸納和概括,使之更系統化。當學生通過自學和討論,對有些問題似懂非懂、欲明未明之時,通過教師的精講和點撥,使學生豁然開朗。所以教師的精講要做到畫龍點睛,一語破的。教師要精講准確、點撥到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吃透大綱和教材。准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用較少的語言就能澄清學生的模糊認識,把重點交代得明明白白。要充分地理解教材,靈活地把握教材,大力地挖掘教材,有效的利用教材。其次要認真研究學生,備課時要周密思考、根據學生的特點與想好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上課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課堂自主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從而明確學生哪些東西通過自學能夠解決,哪些東西自學解決不了,學生會了哪些東西,不會哪些東西。學生自己能夠學會的東西教師就不要講。教師精講點撥時,只重點分析判斷行為是非善惡的標准,其他內容由學生自己完成即可。教師不要一次把所有的問題都講透,要學會「留白」,給學生留有思考、回味的餘地。在課堂上講得少了,才能節省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去思考、體驗、感悟。當然,少講不等於精講,但精講必須少講。
總之,要建立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融合的課堂教學,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不僅樂於探究,學會自主構建知識,而且更深刻地感知生活,在實實在在的事實中理解並接受理論。在此過程中,切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這樣才能提高政治教學的高效率。

㈢ 思想政治課是講什麼的

思想政治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國家在軍隊以及國家教育系統中所進行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教育,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教育,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使學生了解並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內容,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並轉化為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的實際行動,培養現代社會的公民意識。

㈣ 結合政治教學課,談談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應該注意哪些原則

從課程實施的活動空間來看,課堂是最主要的基地。課堂教學中最重要、最直接的資源是課堂資源。課堂主要是由教師、學生、教材和環境四要素整合起來的生態環境,課堂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指對以上四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把握政治科課堂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原則
新課程賦予課堂教學資源以豐富、廣延和開放的特點。 面對諸多可利用的資源,我們首先面臨的是如何選擇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的內容。在選擇課堂教學資源時,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一)興趣性原則。任何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都必須考慮是否能激發學生內驅力,產生學習興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一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思維就會激烈沖盪,產生難以想像的創造力。
(二)廣泛性原則。新課程為我們開發課堂教學資源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除了依託教科書、發掘學生、教師等資源外,我們還應以整合的大課程資源觀,廣泛開發其他課程資源,互相配合。如今,現代視聽技術、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等也已整裝待發,可以便捷、高效地為課堂教學提供了開放的資源。
(三)開放性原則。課堂教學資源開發與利用要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盡可能開發與利用有益於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切可能的課程資源,不論以什麼類型、形式存在的課程資源,不論是校內的、校外的,城市的、農村的,中國的、外國的,只要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都應是開發與利用的對象。
二、政治科課堂教學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
(一)大力開發教師自身資源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組織者和促進者,是課程的開發和研究者,因此大力開發教師自身資源是課堂教學資源開發的題中之義。
1、更新傳統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
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仍存在著「重知識內容和結論,輕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重認識教學輕情感、意志和價值觀的培養」的現象。而新一輪課改則強調要求學生在經歷和實踐中自我領悟,在反思學習中重構自己的經驗,從而形成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與此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的自我探索及學習能力。長期以來,政治課遠離學生實際,使學生普遍失去了學習政治的興趣,從教學效果看也不盡如人意,往往出現政治科考試成績與學生實際政治思想水平相脫節的現象。諸如此類現象,歸根到底都是因為我們的高中政治教學指導思想偏頗所致。這就迫切要求我們政治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樹立現代教育理念。政治課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還應該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轉化主自己的信念,轉化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培養學生養成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標准和良好行為習慣。也就是說,不但要讓學生學到政治理論知識,還要教會學生用這些知識認識和分析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讓他們面對紛繁復雜的現實生活,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問題,用自己的頭腦去思索問題,用自己的實踐去改變行為。
2、改革教學方式方法,豐富課堂教學
傳統的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滿四十分鍾,不留給學生充分的主動學習和消化時間,這種教學方式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從而失去學習政治的興趣。其實,這種陳舊的教學方法實質上具有「重教師主導作用、輕學生主體作用,重知識灌輸、輕養成教育,重群體教育、輕個體教育,重課堂教育、輕社會實踐,重學校教育、輕社會教育」等諸多特徵。因此,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必須改革高中政治課教學方式和方法,打破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教學模式。一要,結合政治新教材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分析現實社會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於將當今國內外發生的重大事件、時政熱點與書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結合起來。二要,在政治課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想方設法讓他們動起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鼓勵學生在同學面前談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讓大家一起討論研究問題之所在,並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三要,將群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結合起來,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內容和事例的設置強調體現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就要求在政治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生活經歷、性格氣質、興趣愛好的學生,進行多側面、多樣化的個別教育,以此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政治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個人的進步。
3、發揮自身特長,重視對教學活動的總結和反思
在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教師要最大程度地發揮自己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根據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專長,挖掘自己的潛能,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注意學習其他教師好的教學經驗,分享他人的教學成果,做到取長補短和精益求精,注意發揮群體合力。同時,高中政治課時效性強,教材與時俱進,教學經驗以及教學新技能、新方法、新策略和新理念等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和學習,教學中的不當或有待改進之處要通過總結和反思加以完善。
(二)充分挖掘學生資源
「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政治課堂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學生資源對於踐行「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本身是課堂生態環境構建的主體,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至少表現為三種教學資源:一是基礎性資源,二是差異性資資源,三是動態生成性資源。
1、開發利用學生的基礎性資源
基礎性資源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所表現出來的一般水平信息,指大部分學生所有的生活經驗積累,這是順利開展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共同發展不可缺少的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建立「全體」和「主體」意識,「面向一切學生」,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採取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誘導學生在學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談談自己的想法,源源不斷地反饋信息,促進學生之間產生積極有效的、高質量的互動,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2、開發利用學生的差異性資源
學生是獨特的人,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獨特性和差異性。不同學生由於遺傳素質和所受環境影響的不同,在個性方面也表現為個性差異,如有的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突出,有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突出,有的學生表達能力強,有的學生動手能力強。把學生差異作為一種教育資源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學價值,有利於多樣化、個性化人才培養。學生間的差異互動有利於生成合作交往、共生共長的教與學過程。教師作為學生差異資源的組織者、開發者和促進者有利於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樹立學生差異資源觀有利於促進每個人全面和諧發展。因此,課堂教學應卓有成效地開發和利用學生差異性資源。
3、開發利用課堂動態生成性資源
所謂課堂動態生成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它隨著教學環境、學習主體、學習方式的變化而變化,根據教師的不同處理而呈現出不同的價值,使課堂呈現出動態變化、生機勃勃的新特點。
著名教育家葉瀾教授指出:「要從生命的高度、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應被看作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要把個體精神生命發展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段話啟示我們: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按照預設的教學方案機械、僵化地傳授知識的單線性的過程,而應是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不斷調整,動態發展的過程。因此,我們在備課時要考慮不同的學生會有哪些不同的思考,可能會出現哪些解決方法,各種方法展現後怎樣促進學生與課堂各要素(不同學生、教師)的交互作用,幫助學生生成新經驗,即我們要把單線型備課變成多線型備課。這也就要求我們多一份對教學路徑的預設、多一份對教學的動態生成。因此我們的預設應該是空間型的,即預設應設置一定的空間,給予一定的彈性,而不應該把每一步都預設。只有這樣,才會使教師的教學既胸有成竹又不乏靈活機智。
(三)開發利用政治教材資源
教材是學校教育中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溝通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教材主要指文字型課本和輔助教材的總稱,狹義教材主要是指學校教學使用的教科書。本文指的教材是指狹義的教材。毋庸置疑,教材是至今使用范圍最廣泛、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課程內容載體。長期以來,人們把教材看成是匯集了人類知識精華的著作,在教學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教學的出發點、內容和依據,提倡課堂教學應「以本為本」、教師備課首要應「吃透教材」,學生學習應「圍繞教材」、學校考試應「緊扣教材」,試題答案要和教材「保持一致」。這種傳統教材觀顯然與新課改精神不相符。首先,教學的目標不僅是傳授知識,還包括學生對學習過程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的發展。教學的內容不僅是寫在書本上的知識,而且包括「蘊含書本知識後面的、在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活生生的問題和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其次,學生的學習不是簡單的接受,而是一種基於原有的思維框架的基礎上的有意義的重構,教學過程不應該只是一種從教材到教師再到學生的單向傳遞過程,而應該是學生、教師、教材以及環境之間的多向互動和探究的過程。第三,知識信息極度豐富的現狀使教材無法包容政治學科知識的全部,或甚至僅僅是主要部分。
(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資源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路技術的發展,網路為政治學習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和更豐富的信息來源,這是時代的新產物並很快地發展壯大,成為政治課程的重要的環境資源。教師通過計算機技術製作政治課件,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更多的資料。通過政治教學軟體,可以使學生更為直觀、迅速地了解政治,賦予政治課新的生命;通過網路,學生可以訪問全國各地的政治教育網站、政治資料資料庫、圖書館、檔案館等。充分利用政治學習資源,充分利用遠程教育中的政治課程,使政治課不僅僅局限於課堂、局限於學校,而是朝著更大的空間去發展。當然,對現代信息、網路技術的利用不能走死胡同,先進的技術只是我們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它從根本上不能取代教師地位,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條件和自身特點採取適當的多媒體、網路手段,為教學錦上添花,而不能喧賓奪主,更不能一味地追求課件的美觀、新奇而忽視其實用性。
教師擁有什麼才能教給學生什麼,教師擁有智慧才能給予學生智慧的啟迪。作為政治教師,面對課堂極富變化、充滿氣息的資源,必須因地制宜地進行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改革政治教學理念,提高政治課堂效率,才能真正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者。

㈤ 如何優化整合時事政治資源

一、優化整合時事政治資源的現實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
學生對於時事政治都有較濃的興趣。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比較間接、抽象;而時事政治資源的內容比較直接、具體,是鮮活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對於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強的中學生來說,接受時事政治資源相對容易。發生的國內外時事政治身邊出現的鮮活事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課、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寶貴素材。時事政治形勢具有很強的新鮮感和吸引力,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把時事政治政治教育納入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視野之內,使之真正成為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在教學中引用時事政治政治,析理論理,事理交融,有利於學生積極探索,掌握理論知識,鍛煉分析能力,提高思想覺悟,既增強說服力,又活躍課堂氣氛,不但使學生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看報紙、電視,了解國家大事的學習興趣。
通過多種教學途徑、形式、方法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培養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喜愛之情,喚起他們對政治學科的濃厚興趣。這樣,既拓寬學生的視野,又提高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
2.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掌握,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學習效率。
當代高中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參與意識,強烈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關心時事政治,參與社會生活,因而充分利用時事政治課程資源有助於學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理論知識。時事政治材料與教材理論之間是相互統一的關系。時事政治材料體現著基本理論,基本理論寓於時事政治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論,就必須從具體材料出發,遵循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律。同時將時事政治材料引進課堂,化解了教學難點,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克服死記硬背、不求甚解、不善於把知識與實際問題相聯系的弊病。
實例分析:
新聞背景:2012年,一個又一個「最美」震撼著我們。「最美教師」,「最美司機」,「最美90後」,一個個鮮活的事例讓文明的春雨滋潤每一片空間,願道德的和風吹遍每顆心靈。利用這些「最美的人」的先進事跡滌盪學生心靈,同時也可以運用《文化生活》中的「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實例分析;結合《生活與哲學》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價值觀的相關知識分析這些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這樣的事例既形象又使學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內容,在教學中把時事政治新聞等有關內容引入課堂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3.拓寬學生的事業,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學以致用。
優化整合時事政治資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學生的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如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南海問題」,我國依法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當今世界,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分離聚合、親疏冷熱的變化,是由歷史、意識形態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從本質上看,國家利益是決定性因素。這樣有助於學生准確認識抽象概念,堅定理想信念,自覺擁護黨的領導,把理論教學與時事政治政治熱點問題有機結合起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察、分析國內外的熱點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
二、運用時事政治課程資源的特點,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性
1.運用時事政治資源的過程性,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愛國熱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時代的發展,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適時地引用典型生動或意義深遠、振奮人心的時事政治材料,創設一個與時事政治相關的教學情境。
如:「神九」飛天會「天宮」載人航天啟新程、香港回歸十五年紫荊花開更鮮艷等。
2.運用時事政治資源的時效性,發展教材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中政治教材闡述部分內容存在相對滯後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捕捉時事政治熱點資源,挖掘鮮活的時事政治資源與教材內容相結合。例如,當前的歐債危機、食品安全問題、國家的經濟政策等時事政治,可以很有效地融入高一的《經濟生活》教學中,這樣,利用時事政治資源的時效性,使學生既能用教材知識闡釋時事政治熱點,又能依託具體的時事政治熱點,理解教材抽象的原理,既能發展教材中相對滯後的內容,使教材內容鮮活起來,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3.運用時事政治資源的生活性,以熱點問題為背景,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社會。
教師作為新課程實施的主體,應當盡可能地進行「二次創作」,將思想政治課內容與時事政治教育聯系起來,引領學生由對自身的關注,拓展到對社會和時代的關注。時事政治教育緊貼時代的脈搏,突出國內國際重大的熱點問題,其內容正是每天發生在學生身邊「活生生」的事例,是成長中的高中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感興趣的諸如美國總統競選、殘酷的中東局勢、日本政局變幻等時事政治熱點有效地融入課堂教學,是貫徹落實「回歸生活」原則和要求的重要體現。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時,我們首先考慮的是「今天學生對什麼時事政治和社會問題最感興趣」,並以此作為教學的起點。
4.運用時事政治資源存在的時空性,延伸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考的習慣。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思想政治課堂將更加開放和多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時事政治資源存在時空性的特點,拓展政治課堂的時空范圍,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引導學生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做一個關注時事政治的有心人,隨時發表見解,評論時事政治要聞。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視野寬了,知識豐富了,課堂教學因此得以延伸,良好的思考習慣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了。
社會在發展,時事政治在變化,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更要與時俱進。所以,我們要對變化的時事政治進行優化整合,並與課堂教學充分結合,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㈥ 如何有效使用初中政治教材中的資源 (轉)

新課程改革後,新編的湘教版思想品德政治教材,沖破了原先的政治課理論性強,離學生的生活較遠,缺乏感性認識,深奧難懂,不易掌握的怪圈。具有科學性、思想性、實踐性。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國情和地區性特色充實了大量可感受性材料:圖片、圖表、故事、名人名言、社會新聞等。為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添了知識鏈接,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還設置了大量的議一議、想一想、說一說、探究、感悟、實踐等活動欄目。這些欄目的設置,增加了學生的體驗感,對學生學習知識,增強社會的責任感,增強愛國意識,培養高尚情操,樹立遠大理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也為教師的教學構建的廣闊的平台。那麼作為一名政治課老師如何適應新課程背景下的政治課教學,合理開發和利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呢?下面本人就九年級第二單元第一節《共同的問題 ,共同的選擇》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與大家共勉。 一、利用教材資料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學開始時,我投影趙名鳴家鄉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的文字資料,並自己配以圖片,同時,還配上趙名鳴與父親的對話的話外音。趙名鳴說:「小鎮這樣的繁華能維持多久?照此下去,二十年後的小鎮會是什麼樣子?古跡還會有嗎?樹木、小河還會有嗎?」父親樂呵呵地說:「孩子,那不是我們管的事情,掙錢才是最重要的.」看完後,拋出問題:趙名鳴的擔心是多餘的嗎?你能說一說如果照此下去小鎮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現實生活中,小鎮所反映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嗎?如果各個地方都像小鎮的那樣發展、人人的想法都像趙名鳴的父親那樣,我們生活的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引入了新課,既把學生引入了情境,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用材料承上啟下,引人入勝,環環相扣,步步深入 仍然利用導入材料,讓學生討論「小鎮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這樣就自然過渡到下文的學習,又引發學生對「生態危機危害」的深入思考,急於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就抓住了學生。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作深一步設問如:面對全球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我們有沒有什麼可行的解決辦法呢?啟發學生會主動學習,全心投入,教學就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用材料來印證知識,加深理解,提高運用能力 教學時我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材料:「竭澤而漁」、「焚林而獵」、「殺雞取卵」、「網開三面」、「里革斷罟」這幾個詞的含義是什麼?你看到過現實生活中與此類似的現象嗎?對這些現象你會提出什麼好建議?通過對材料的思考、問題的研討,學生對生態危機相關的知識加深了印象,更加認識到只有走可持續發展戰略之路,才能保護我們的共同家園——地球。同時通過材料的分析學生也學會了方法和技巧,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利用教材活動建議,培養自主探究 實踐性是《思想品德》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學生通過自主參與、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做中思考,在做中體驗,形成和發展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質。如我在講「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的危害時,為了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間,激發學生的主動研究、投入的慾望。我充分利用教材的「活動建議」。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收集的「世界上嚴重的環境破壞事故或公害事件」、交流「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與過去相比有了哪些變化。」通過實踐活動,學生體驗、感悟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危害性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五、適當拓寬課本資源,展示圖片材料,從感性上加深認識 教學中選取了一些生態環境破壞前後的對比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如水質變化資料:50時年代淘米洗菜,60時年代水質變化,70時年代魚蝦死光,80時年代洗馬桶蓋等材料進行投影展示,通過對比讓學生感受我們生活的生態環境的變化,樹立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當然,課本資料的運用要注意合理性。要經過認真的考慮,不是隨心所欲,想怎麼用就怎麼用,而要認真的組織,什麼材料有利於情境的創設,什麼材料有利於對舊知識的回顧,什麼材料有利於引出對課文的學習,什麼材料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心中要有數,要區別對待,要有周密的安排,要結合知識加以整合,要切合學生實際,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要為了使用材料而用材料,可以適當穿插課本外的資源,但不要去堆砌材料,充分發揮材料對學生情感、價值觀、態度的培養;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運用作用。要讓鮮活的材料充滿靈氣。另外,在使用材料的同時要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要把閱讀、交流、感悟、探究等活動結合起來,舉一反三。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材料的合理使用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法制觀念、道德品質、社會責任感的形成,能培養學生實踐精神和創新能力。有助於實現學科教學目標的多元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在參與中掌握知識,在體驗中培養情感,在探究中學會思考,在交流中展開個性的空間。讓我們的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品德,鍛煉意志,陶冶情操的樂園。這樣才不負教材編者的良苦用心,才能充分發揮課本資源的作用。

㈦ 如何上好初一政治課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意識里認為思想政治課只是講大道理、說空話,沒有什麼實用價值,考試時背一背就行了,學不學無所謂觀念。基於以上各種原因,大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課並不重視。怎樣讓學生學好思想政治課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著名科學家、藝術大師們的傑出成就,大都來自於興趣。因此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讓學生由被動應付學習轉變為積極主動地學習就顯得非常重要。怎樣在初一培養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呢?一、用好教材,培養興趣新編教材改變了過去陳舊的編排模式,設置了「說一說」、「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欄目,改變了過去教師一講到底的格局。在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對教材中的觀點、內容進行探究,並發表他們自己的觀點、看法、認識。觀點可多元化,不必強求統一,只要言之有理就行。在課堂上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也讓他們感到自己有用武之地,有成就感,成就感又促進興趣的產生,這就達到了對學生興趣的培養。二、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根據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多結合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不是在說大道理,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是適應社會生活的需要。初一的思想政治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品質方面的教育,有一些心理學方面的名詞和屬語,對初一學生來說很抽象難以理解,即使教師口若懸河地講解學生也不易懂,並且還易產生疲勞,這時如果應用學生生活中的一件小事結合教材的內容來舉例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就會在平凡中見神奇,起到導想不到的效果。三、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有兩個誤區: 一是死記硬背,不善於通過進行分析理解加強記憶。二是臨時看復習,考試前來個集中突擊。因此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在七年級教學中,教學生根據不同的內容用分別用「對比記憶」、「化整為零」「理解記憶」等方法來學習讓學生覺得思想政治課並不是想像的哪樣難學,學習的興趣就油然而生。總之,強烈的學習興趣是學習成功的動力之一,它能使人熱愛自己的事業而樂此不疲,從初一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思想政治課的學習,這對教學獲得成功是十分重要的。

㈧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如何利用電影資源製作微課

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如何利用電影資源製作微課,這就需要您自己的剪輯能力了,選擇您所需要的相應的影片進行剪輯,然後在錄製成微課的時候作為素材來使用

㈨ 現在中學生政治課都看什麼電影

大國的崛起。建國大業。或什麼13全會的視屏都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