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高加索戰爭電影冬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高加索戰爭電影冬季

發布時間: 2022-01-23 19:05:53

⑴ 俄羅斯的冬天,是戰爭史上bug 級的存在嗎

就是這樣的,想要征服俄羅斯,就要征服俄羅斯的天氣。冬天的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除了在這里祖祖輩輩生活的民眾之外,其他人一般是無法生活的。例如,一般情況下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一月的平均氣溫在零下20℃左右,這還是首都地區,其他地區的氣溫就更讓人難以接受了。

而對於已經適應了嚴寒的俄羅斯民族,則畫著雪橇穿著皮襖,來去如飛,將侵略者圍起來打成了兔子。在缺乏戰略物資的條件下,德國盡管將士素質一等一,但是沒用。很快就陷入了戰略僵持與失敗中,最後被英雄的蘇聯紅軍一碾而過。

⑵ 我以前看過的一部俄羅斯電影,應該講的是車臣戰爭。一個年輕士兵因為救戰友,敵人將一個手榴彈扔進帳篷。

《高加索俘虜》 影片細致地展示了兩個俄國兵在特殊環境中的互相了解,以及他們跟叛軍的逐漸溝通。不可避免的悲慘結局讓人思索戰爭的荒謬。(由於手機原因,只能寫這么多了!你可以在網路中搜更詳細的資料)

⑶ 冬季戰爭講的是什麼時候的

冬季戰爭(也稱為蘇芬戰爭、蘇芬冬季戰爭、蘇芬冬戰),於1939年11月30日爆發,也就是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三個月。當時蘇聯軍隊入侵芬蘭,同時蘇聯於同年12月14日應芬蘭要求被國聯開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結束戰斗,但由於芬蘭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簽署停戰協定,最終蘇聯付出巨大軍事損失打敗了芬蘭,芬蘭將10%的國土割讓給蘇聯。芬蘭有2.2萬人陣亡,而蘇聯則付出了4.8萬人陣亡的慘痛代價。1938年4月納粹德國合並奧地利後,蘇聯多次以維護西北邊界和列寧格勒的安全為由,要求同芬蘭交換領土和租借軍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談判徹底破裂。11月28日,蘇聯單方面廢除《蘇芬互不侵犯條約》,次日中斷了兩國外交關系。11月30日,蘇聯紅軍以20個師(45萬人)、2000輛戰車和1000餘架作戰飛機向芬蘭發起全線進攻,宣布在其佔領區帖里約基成立了以O.V.庫西寧(1881~1964)為首的芬蘭民主政府,聲稱紅軍是應該政府要求越過邊界的。芬蘭軍隊憑借在卡累利阿地峽修建的曼納海姆防線的堅固工事,利用嚴寒和沼澤森林的有利地形,展開反擊,蘇聯紅軍除在北冰洋的貝柴摩和薩拉地區展開交戰外,在卡累利阿地峽和拉多加湖一帶傷亡較大,對芬蘭軍隊主陣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蘇聯紅軍重新組織攻勢,總兵力增加到46個師,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峽發動總攻,空軍對芬後方城市和交通線狂轟猛炸,突破曼納海姆防線,芬蘭軍隊於2月26日退守維堡一線。3月13日兩國簽定了和平協定,芬蘭將其東南部包括維堡(芬蘭第三大城市,重要工業中心和塞馬運河出海口)在內的卡累利阿地峽、薩拉地區和芬蘭灣的大部島嶼割讓給蘇聯,並把漢科港租給蘇30年。
這次戰爭中蘇聯紅軍損失慘重。蘇聯人民委員會議主席

、蘇聯外交人民委員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蘇聯紅軍最高蘇維埃提交的報告中提到了紅軍在冬季戰爭中的傷亡數字為:死亡48745人,傷158863人。這個報告由於是對外公開的,所以一直被視為是蘇聯的宣傳手段,並不反映蘇聯紅軍當時的實際傷亡,而是大大縮水後的數據。1970年,已經卸任的前蘇共中央總書記赫魯曉夫在其秘密出版的個人回憶錄《赫魯曉夫回憶錄》中提到了蘇聯紅軍在冬季戰爭中的損失時說「我們損失了上百萬人」。根據更近一些的俄羅斯軍事歷史學家的說法,如索科洛夫在《影響世界的100場戰役》里說:「據偉大衛國戰爭後統計的名單,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沒有從芬蘭戰場上回來,據其它資料顯示,有大約20%~25%的人沒有統計在內,因此確切數字可能為17萬人」,「紅軍的傷病員很可能超過50萬」,蘇聯紅軍的損失約為近20萬,傷亡合計70萬以上。之所以沒有準確的數字一是因為蘇聯紅軍在統計傷亡時准確率一向較差,「統計只能精確到百萬位」(索科洛夫在《二戰秘密檔案》中語)。芬蘭老兵經常誇口說一名芬蘭士兵倒下去,要換取10名蘇聯士兵的生命。此外蘇聯還喪失了2千輛坦克。紅軍的將軍說在這次戰爭中「我們獲得了足夠埋葬陣亡將士們的土地」。

⑷ 有什麼好看的俄羅斯戰爭片和動作片

敢死連,電影頻道放過,其中一個女狙擊手印象很深刻。
(轉載)
◆ 俄羅斯歷史上最大投資的新型戰爭影片、藉以恢復其戰爭影片生產強國地位的重點影片。壯烈再現二戰最後的大反擊中最為悲壯慘烈的「高加索平原」大血戰。

◆ 俄羅斯政府投四億巨資全力支持!俄羅斯政府動用了兩個師的軍隊5000名軍人,300百輛坦克,200架飛機參與拍攝,傾國力投入巨資,最大還原了發生在高加索的大戰役。該片一舉奪得俄羅斯奧斯卡金鷹獎,俄羅斯尼卡國際影展大獎

◆ 影片演員陣容強大,有《守夜人》、《土耳其開局》、《血影迷城》等眾多俄羅斯巨星加盟浴血演繹。

劇情簡介:

1944年,白俄羅斯西部,紅軍已經推進到蘇聯國界線。蘇德雙方生死對決,戰場是白俄羅斯森林中的一個無名高地...蘇軍為打破德軍大規模進攻粉碎德軍戰略集團而在北高加索平原的一個無名高地實施了一次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戰! 蘇德雙方百萬大軍,動用數以千計的輛坦克和作戰飛機,上萬門火炮和迫擊炮對壘,展開了蘇德間最大的一次會戰!為了以最快的時間佔領高地,紅軍指揮部派出了一支軍中罪犯和受處分士兵組成的敢死連隊,並讓他們沖在正規軍的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來減少正規軍的傷亡……盡管這支敢死連當中盡是精兵強將,連長也深知他們將有去無回………等待他們的將是勝利的曙光。

⑸ 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

俄蘇戰爭電影漫談
內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羅斯電影誕生;蘇聯蒙太奇學派崛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
1908年俄羅斯電影誕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月革命後的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1917年十月革命, 電影產業國有化,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鼓動電影」
20年代蘇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形成,三位大師的先鋒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作:
愛森斯坦 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 《戰艦波將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敘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
杜甫仁科 銀幕上的詩 《兵工廠》
聲音的出現與「音畫對位法」
1934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陽》(1934)
30年代中後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高潮:
《馬克辛三部曲》
《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帶槍的人》
蒙太奇大師將藝術探索精神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相結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電影;戰後初期的戰爭題材電影
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電影製片廠遷移,電影工作者的艱苦勞動,鼓舞鬥志的「戰斗電影」
戰役紀錄片--《戰時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爾孟克的宴會》
紀錄片《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
《在蘇聯的24小時戰斗》
《烏克蘭保衛戰》
戰略反攻階段的紀錄片
戰爭故事長片 《她在保衛祖國》
戰後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蘇聯戰爭電影:英雄主義主題「紀念碑」電影
《青年近衛軍》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紀念碑」電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凍」時期的蘇聯電影「新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電影傑作
1954年「解凍」,1957年蘇聯戰爭文學第二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
「蘇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飛》 燦爛奪目的「銀幕上的詩」
《一個人的遭遇》從肖洛霍夫到邦達尓丘克
《士兵之歌》 純潔清澈的心靈,人道主義的悲歌
《伊萬的童年》 被炮火摧毀的童年的夢
其它優秀作品:
《臨風而立》
《生者與死者》
《士兵的父親》
60年代後期--「停滯」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蘇聯「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的出現;七、八十年代繁榮多樣的蘇聯戰爭電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蘇聯軍事題材文藝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戰爭文學「第三浪潮」與「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
「全景戰爭」電影
《解放》
《圍困》
《莫斯科保衛戰》
「戰壕真實」電影
《一寸土》/《永遠19歲》
婦女與戰爭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記著的和我熱愛的》
《狙擊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作家及小說創作背景,導演及其獨特的電影語言
兒童與戰爭
《受傷的小鳥》
《幼兒園》
《自己去看》 蘇聯最後一部戰爭題材「詩電影」,詩的藝術與紀實內容完美結合

「改革」時代的喧囂與躁動;「改革」時期的蘇聯電影

插入語: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蘇聯戰爭電影
《苦難歷程》三部曲 知識分子與十月革命
《靜靜的頓河》 頓河悲歌 哥薩克農民與十月革命
《戰爭與和平》人民英雄史詩 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文學名著改編電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體後的「新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未完待續)
解體,電影體制變化,電影性質變化 泥沙中金光閃爍
(一) 對現實的思考:車臣戰爭
冷漠(《戰爭》)
沉痛(《高加索俘虜》)
現實(《急行軍》)
(二)對歷史的認識:
淡化(《太陽灼人》《小偷》)雖然不是軍事題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後期戰前蘇聯國內形勢,後者描寫戰後的艱難生活
寓言(《布穀鳥》)
顛覆(《無窮無盡》)
懷念(《我是一個俄羅斯士兵》-未列入名冊)
繼承(《星》)

參考書目:
《蘇聯電影史綱》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 編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第一、二、三、四編 俄蘇電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於培才,李小蒸,孟廣鈞,王德勝 等
《蘇聯戰爭文學評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敬詠
《世界電影史》 (法)喬治-薩杜爾
《電影藝術辭典》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主編:許南明 副主編:沈善
《泥沙中金光閃爍--近年來的俄羅斯電影掠影》 戴光晰
《外國電影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 鄭亞玲 胡濱
《戰火中永生--蘇聯戰爭影片賞析》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時光》 (俄)塔爾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選集》(蘇)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戰爭影片》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蘇聯部分撰槁人 連秀鳳
《俄羅斯藝術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任光宣
《俄羅斯文化一千年》 東方出版社 孫成木
《蘇聯網路辭典》等

⑹ 俄國最近最好的戰爭片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А (2015)
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Anastasia Mikulchina 飾)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腹地的軍事設施。瓦斯柯夫帶領一支小分隊去搜查敵軍,成員包括麗薩(索菲婭·列別傑娃 Sofya Lebedeva 飾)、迦爾卡(克里斯蒂娜·阿斯姆斯 Kristina Asmus 飾)、麗達、索妮婭(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Agniya Kuznetsova 飾)、冉妮婭(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Zhenya Malakhova 飾)等五個姑娘。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這些美麗的蘇聯女戰士,不得不在叢林中與人數眾多的敵軍反復周旋……
電影根據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代表作改編。

斯大林格勒 Сталинград (2013)
1942年秋天,人類史上最慘烈的一場戰爭在寒冷的土地上爆發。德國人穿越伏爾加河抵達對岸斯大林格勒設防固守,蘇聯紅軍與對手展開城市爭奪戰,雙方你來我往,城市化作廢墟焦土,成千上萬人死亡,放眼望去儼然人間地獄。在一次反攻行動中,蘇軍嚴重傷亡,僅有大尉格羅莫夫(彼得·費奧多羅夫 Pyotr Fyodorov 飾)率領的偵察小隊到達對岸,佔領了一棟破爛的建築。他們在建築內發現一名19歲少女卡嘉(瑪麗亞·斯莫爾尼科娃 Mariya Smolnikova 飾)。卡嘉的父母早已死於戰火,由於眷戀自由生長的城市和家園,女孩固守此地,麻木穿梭戰火之中。
鑒於建築的位置極其重要,極度厭戰的德國軍官彼得·卡恩(托馬斯·克萊舒曼 Thomas Kretschmann 飾)奉命奪回該據點。慘烈無情的修羅場,人性和獸性的角力永無休止……

女狙擊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2015)
蘇聯女學生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在一次射擊游戲中無意間發現了自己的射擊天賦,1941年她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參軍。帕夫利琴科成長為全蘇聯最出色的狙擊手,同時她被德軍視為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除掉的巨大的威脅。柳德米拉遇到一名男子並墜入愛河。然而,好景不長,戰爭過去,厄運卻再次降臨……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Брестская Крепость (2010)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盪著歡聲笑語,就在一片歌舞昇平之際,幾架飛機飛過投下了炸彈,將一切摧毀殆盡,霎時間,河畔邊成為了鮮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國人的入侵讓位於華沙和莫斯科之間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動盪和戰爭之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八千名蘇維埃紅軍戰士們拿起了武 器,與親人告別,走上了戰場。
草草建立的軍隊中人員情況十分復雜,但是,每個人心中的信念卻是一致的,那就是頑強抵抗賊寇的入侵。糧食短缺,武器簡陋,裝備寒酸,在及其惡劣的條件之下,蘇維埃青年們和裝備精良的敵方展開了一場又一場險象環生的激烈戰斗,並且最終獲得了勝利。

五月的四天 4 Tage im Mai (2011)
德國,二戰結束前的四天。一位率領著他的部隊佔領海邊孤兒院的蘇聯軍官。一支在海灘駐扎的納粹德國國防軍部隊。一種反常的危險的愛。
所有人都對戰爭感到疲憊,只有十三歲的孤兒彼得,想要證明自己是一個英雄,千萬百計煽動兩支部隊。直到他意識到,真正的敵人早就潛伏在其他地方,而他所謂 的敵人,其實是如父親般的朋友。
這時劃清的不是敵與友之間的界線,而只是善與惡之間的界線。

⑺ 有沒有朋友可以介紹幾部有關俄羅斯車臣戰爭的電影,能免費提供下載的網址

www.xunlei.com
迅雷電影裡面有

⑻ 戰爭片里有個叫小拴子的小演員是在冬季雪地里拍的叫什麼電影

你說的應該是電影《智取威虎山》中的小栓子,拍攝場景是雪地,主演張涵予。

⑼ 高分!求一部俄羅斯關於高加索犬的電影…

上面的朋友提供的是暴風眼的預告片
在這里我提供此片的在線觀賞地址
暴風眼
是芬蘭出品的一部關於高加索犬的影片
影片全集在線觀賞地址
http://www.mqjd.com/thread-9069-1-1.html

⑽ 蘇聯的冬天很冷,德軍兵敗斯大林格勒是因為冬天嗎

1941年底的蘇德戰場,一場140年未遇的寒流將莫斯科郊外的德軍徹底「制服」,士兵大量非戰斗減員,飛機、坦克、大炮均不適應這樣的天氣,發揮不出應有的作用。終於在蘇軍的大反攻下,潰敗了200公里,損失了100多萬兵力。

1942年,不服氣的希特勒親自掛帥,發動夏季攻勢,旨在冬季來臨前一舉解決蘇德戰爭。為了體現此次戰役的重要性,他將自己的指揮部遷往靠近前線的烏克蘭。然而,這次他們依然在冬季以失敗而告終,難道天氣是他們的「剋星」嗎?



令德軍喪膽的「喀秋莎」火箭炮、T-34坦克,還有威力強大的「波波沙」沖鋒槍。這些先進的裝備已經讓蘇軍的實力大為增強,再加上人數上的優勢,完全可以和對手進行一場實力相當的拼殺。

當然,進入冬季,確實是加速了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的滅亡。但是,沒有冬季的「幫助」,他們一樣能獲得勝利。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第二次世界大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