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作家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作家

發布時間: 2022-04-20 03:12:18

1. 蘇俄電影發展史

簡論蘇俄電影
--用影像記錄歷史
電影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進行藝術創作的一個重要手段。在世界電影史上,蘇俄電影一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前蘇聯電影是20世紀最重要的藝術現象之一,也是世界電影兩大學派之一。
世界電影創作的發展為前蘇聯蒙太奇學派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時代和任務要求創立一種新的電影語言。隨著1908年俄羅斯第一部長故事片《伏爾加河下流的自由民》拍攝成功,俄羅斯電影誕生。
俄羅斯電影誕生初期的迅猛發展,為世界電影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俄羅斯電影人就創造了俄羅斯電影的多個第一。1903年,建成了第一個公司,銷售電影器材和影棚;1908年,拍攝第一部長故事片;1912年,建成第一個攝影棚;1911年—1912年拍攝了世界上最早的立體動畫片;1919年,前蘇聯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電影學院。
在這一時期,電影成為了一種宣傳手段。20年代初,俄羅斯拍攝的宣傳鼓動電影在戰後建設及生產中起到了積極推動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前蘇聯電影在內容上,以紀錄片的形式表現前線戰爭,用故事片的方式再現革命斗爭。如影片《戰艦波將金號》、《母親》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表達革命主題成為了這一時期蘇俄電影的主要特點。
盡管創作題材比較狹隘,但是俄羅斯電影人對電影技術,尤其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發展卻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著名的「庫里肖夫理論」、「愛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論」等等都是這一時期提出來的。庫里肖夫效應講究不同的電影鏡頭組合可以得到不同的含義,單靠剪輯就能創造場景。愛森斯坦則強調節奏、音調蒙太奇。庫里肖夫、維爾托夫、愛森斯坦、普多夫金、杜甫仁科等電影大師極具實驗性的電影創作使得蒙太奇學派成為了電影理論的一個重要學派。
進入三四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蘇聯也從一個農業國家轉變成一個工業化國家。前蘇聯電影界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聲音進入電影,紀錄片《頓巴斯交響曲》、故事片《生路》成為了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1935年,前蘇聯召開了全蘇第一次電影創作會議,為電影發現提出了明顯規劃。一批表現生活現實的影片走上銀幕。《一個女性》、《金山》、《大地在渴望》、《事業與人們》無一不「真實的描寫生活的歷史的開放的體系」。
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確立,使得30年代現實主義電影創作進入了高潮。影片《夏伯陽》在現今看來仍具有借鑒意義。電影創作題材不僅限於革命主題,革命斗爭、領袖人物、普通人物、歷史人物等等大大豐富了創作題材。《帶槍的人》、《肖爾斯》、改編自高爾基「三部曲」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列寧在十月》、《女朋友》、《七勇士》這些影片都更具現實意義。這一期間的電影作品多採用現實題材,以敘事為主,手法比較樸素,注重突出人物形象,演員的作用大大提高。
法國電影新浪潮,日本電影新浪潮,香港電影新浪潮,電影新浪潮似乎成為了很多國家電影步入新高度的一個有力階梯。前蘇聯50-60年代,前蘇聯電影在經歷斯大林後期的低谷之後,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形成了新的創作高潮,掀起了前蘇聯電影的新浪潮。
寬松的政策和思想的一些松動為文藝創作發展提供了新的有力條件。首先在文學領域出現「解凍」文學,隨即這股風潮便漫延的電影創作中,電影界出現了「粉飾現實」的電影。這場「解凍」運動從胡齊耶夫和米隆涅爾的《濱河街的春天》開始,電影創作革新運動愈演愈烈。一批從戰爭中歸來的電影導演拍攝的戰爭題材電影獲得了巨大成功。新的創作力量推動了電影藝術走向變革,形成電影創作新高潮。這一其中的代表作品《雁南飛》、《士兵之歌》、《一個人的遭遇》、《伊萬的童年》、《給初生者以和平》、《我住過的房子》都體現出前蘇聯新浪潮電影導演都上過戰場,參加過戰爭和表現戰爭中的普通人這些特點。
前蘇聯電影的發展,歷經20年代的革命題材,30年代的現實題材,40年代遭遇戰爭,50-60年代的電影新浪潮,進入70-80年代後,社會生活穩定,創作平穩,各種流派,各種類型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題材探索也日漸多樣化。
當代前蘇聯電影流派主要包括:思想電影、散文電影、作者電影。
思想電影又稱為「思考電影」。以米哈伊爾、謝爾蓋為代表人物的導演拍攝出《列寧在1918》、《列寧在巴黎》等電影。
散文電影主要表現當代社會,代表人物胡齊耶夫。散文電影既有散文的風格,又有詩的韻味。散文電影的發展,又從中衍生出「小說電影」和「詩電影」,長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移拉西莫夫。中篇小說電影代表人物舒克申都創作出《有這樣一個小夥子》、《你的父親如兄弟》、《紅莓》等優秀作品。詩電影則以帕拉讓諾夫、阿布拉澤為代表人物,以《被遺忘的祖先的影子》、《祈求》為代表作品。
作者電影以塔爾科夫斯基尤為突出,他的代表作品《太陽系》、《鏡子》、《潛行者》、《懷鄉》、《犧牲》等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個人色彩。
拋開電影流派,當代前蘇聯電影創作的題材主要分為「四大題材」,即戰爭題材、政治題材、生產題材、道德題材。
戰爭題材的影片表現戰爭進程的全景式史詩電影,《解放》、《圍困》、《莫斯科保衛戰》、《他們為祖國而戰》等影片都突出了戰爭題材的影片規模大,事件多,人物多,戰斗場面多的特點。
政治題材和生產題材的電影以影片《外來人》、《獎金》、《伊萬的快艇》等為代表,其中一些作品不免有點應景之嫌。
道德題材的電影則是順應時代的要求。《戀人曲》、《個人問題采訪記》、《莫斯科不相信眼淚》,70年代以來,以「積極因素」為主。同時與之相對應的,又出現了以「批判因素」為主的影片,《辯護詞》、《沒有證人》、《出嫁》等。
「問題片」《秋天的馬拉松》、《個人生活》、《兩個人的車站》等也在這一時期大放異彩。
喜劇片在前蘇聯當代電影中得到了新的發展。涌現出《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辦公室的故事》等優秀影片。
如今,電影已成為一種「紀實美學」。回顧蘇俄電影的發展歷史,我們會發現,蘇俄電影的影像記錄不僅僅是一段段影像,更是一段段歷史。歷史深入到藝術創作中去,深深影響著藝術創作。中國近當代歷史與前蘇聯密不可分,中國電影的意識形態也深受其影響。學習回顧蘇俄歷史,對於把握現今中國電影創作也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世界電影的長廊藝苑奇葩數不勝數,蘇俄電影始終以它獨特的自身魅力為世界電影貢獻出一個又一個精品佳作。

2. 找一位俄羅斯作家 黑澤明書中提到的他哥哥最喜歡的作家

俄羅斯作家-阿爾其巴綏夫

黑澤明的哥哥丙午從小就是個出類拔萃的天才,是黑澤明童年和少年的偶像,小學畢業時因意外沒有考上心目中的中學,便從此沉迷文學,並讓厭世哲學占據了他聰明的頭腦。他把俄羅斯作家阿爾其巴綏夫的《最後的一線》推崇為世界最高水平的文學,受書中主人公納烏莫夫"人生一切努力無非是在墳墓上跳舞"的虛無精神的影響,他經常口頭禪似的說:"我在30歲之前死掉,人一過30就只能變得丑惡。"當他27歲時,作為影片解說人的他因為有聲電影的出現而失業了,也就是這一年,丙午在伊豆溫泉旅館的一間廂房自殺了。

3. 誰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導演

十大:安德烈·阿爾謝耶維奇·塔爾科夫斯基(1932-1986)是俄羅斯電影導演、作家和電影理論家。他被廣泛認為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

Satyajit Ray(1921-1992)是印度電影製片人,編劇,音樂作曲家,平面藝術家,詞作者和作家,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電影人之一。雷出生在加爾各答的一個孟加拉家庭,這個家庭在藝術和文學領域很出名。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1912-2007)是義大利電影導演、編劇、編輯、畫家和短篇小說作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關於現代性及其不滿的三部曲」——《奇遇》、《諾丁山》和《月食》,以及英語電影《爆炸》和《乘客》。

卡爾·特奧多爾·德雷爾(1889-1968),丹麥電影導演。他被許多影評人和電影人視為電影界最偉大的導演之一。他最著名的電影包括《聖女貞德的激情》、《吸血鬼》、《憤怒的日子》、《奧德特》和《格特魯德》。

4. 俄羅斯的著名作家有那些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政治思想家[5]、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5. 俄羅斯名字中帶「斯基」的名人有哪些

1,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年11月11日-1881年2月9日),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於小貴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鄉間度過。1846年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窮人》,受到高度評價。1848年發表中篇小說《白夜》。

2,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yotr Ilyich Tchaikovsky,又譯為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3,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俄語:Николай Алексеевич Островский/英語:Nikolai Alexeevich Ostrovsky,1904年07月30日-1936年12月22日),前蘇聯著名無產階級革命家、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

4,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Alexander Nevsky,1220年5月30日-1263年11月14日),十三世紀俄羅斯人的領袖,諾夫哥羅德大公。因在涅瓦河打敗瑞典人被稱為涅瓦河英雄,在冰上之戰打敗立窩尼亞騎士團而名聲大振。

5,德米特里·魯多夫斯基

德米特里·魯多夫斯基,畢業於國立莫斯科外國語師范學院西班牙語系。2004-2012年《圖片藝術工作室》(Art Pictures Studio)電影製片廠總經理,俄羅斯影視製片人。

6. 誰有導演:謝爾蓋·波德羅夫 的詳細資料及他的電影作品

謝爾蓋•波德羅夫(Сергей Бодрóв),生於1948年6月28日,俄國著名的電影拍攝者,作家,製片人,導演。

謝爾蓋•波德羅夫生於哈巴羅夫斯克(即伯力,蘇聯城市)前蘇聯,他有個兒子叫Sergei Bodrov Jr,在2002年9月20日的北高加索山的雪崩中不行遇難身亡。謝爾蓋•波德羅夫與一名叫卡羅琳Carolyn Cavallaro的美國電影顧問結婚,他現在居住與美國洛杉磯的公寓中,他在亞利桑那州擁有一所大牧場。

作品:
法國男人 Frantsuz (1988)
自由是天堂Freedom Is Paradise (1989)
危險男女 Somebody to Love (1994)
高加索俘虜Prisoners of the Caucasus Mountains (1996) 最佳畫面與導演,最佳外語片
東方/西方 East-West (1999)
黑道小狂花 Syostry (2001)
速飲 The Quickie 2001
熊之吻 Bear's Kiss(2002)
斯佐的愛 Shiza(2004)
游牧部落The Nomad (2004)
酒醉的海員Drunken Sailor (2007)
蒙古王Mongol (2007) 最佳畫面與導演,最佳外語片
當地舞者 Baksy (2008)

7.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好像是俄羅斯電影,一個作家在一個偏僻的地方遭遇了車禍,被一個精神分裂患者救助

電影《危情十日》有這樣的情節

中文名: 危情十日
外文名: Misery
製片地區: 美國
導演: 羅伯·萊納
類型: 劇情,驚悚
主演: 詹姆斯·卡恩,凱茜·貝茨
片長: 107分鍾
上映時間: 1990年11月30日

8. 舒克申的人物簡介

瓦西里·馬卡羅維奇·舒克申,俄羅斯作家、電影導演、演員。 1929年7月25日出生於蘇聯阿爾泰邊疆區斯羅斯特基村一農戶。17歲離家謀生,當過鉗工,後在海軍服役。1955年加入蘇共。退伍後在農村任教師,當過夜校校長。1959年考入蘇聯國立電影學院導演系,並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61年畢業後任高爾基電影製片廠導演,並定居莫斯科。
舒克申從影後編導過許多電影,1957年第一次在影片《兩個費道爾》中扮演主要角色,獲得好評。他自編自導的第一部影片是在1964年《有這么一個小夥子》,並在其中扮演主角。該片不僅在全蘇電影節上獲獎,而且在第十六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獲金獅獎。1973年他再度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紅莓》,該片在全蘇電影節上又獲大獎。另外,他還在自導和其他人導演的電影中扮演過主要角色,1971年因在影片《湖畔》中飾演主角而獲蘇聯國家獎。1964年被授予「俄羅斯聯邦功勛藝術活動家」稱號。他主演的影片還有《阿廖卡》、《金色列車》、《普通的故事》和《他們為祖國而戰》等,他導演的影片還有《你的子弟》、《奇怪的人們》和《土炕上木凳》等。他參與演出的電影共有25部之多。
作為作家,舒克申也頗有成就。一生寫過兩部長篇小說;7部中篇小說(包括他獨創的電影小說和話劇小說);125篇短篇小說以及多部電影劇本。在眾多創作中,以短篇小說最具影響,也最能代表其藝術風格。在蘇聯批評界,他通常被稱作「農村作家」,因為他的創作題材主要源於農村,且多數作品都具有較廣闊的社會內涵,體現出主體對題材的超越,並顯示出一定的哲理性。他是一位風格獨特的作家,作品中常帶有喜劇色彩。但在滑稽可笑、乖訛被理的後面總是包含著十分嚴肅的內容,既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善良與真誠,又無情的諷刺和針砭了社會丑惡的一面。
舒克申的作品短小簡朴、線索單純、編排緊湊自然、情節發展迅速,富於外在行動和突然轉折;敘述上多採用客觀型,善於讓人物自我展示。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鄉村居民》、《在那遙遠的地方》、《有個性的人們》、《明月下的談話》等和長篇小說《柳巴文的一家》。他的劇本《您的兒子和弟弟》曾獲1967年俄羅斯聯邦國家獎金。1974年10月2日,當他在頓河拍攝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時猝然逝世,當時正值其創作的高峰期。死後,於1976年被追授列寧獎金。

9. 俄羅斯洛麗塔女演員名字有哪些

俄羅斯洛麗塔女演員名字有娜塔莉亞Natalia Belova和蘇·萊恩Sue Lyon。

蘇·萊恩(Sue Lyon,1946年7月10日-2019年12月26日),美國女演員、模特,出生於美國愛荷華州達文波特。1971年,蘇又嫁給了羅蘭哈里森,黑色攝影師和足球教練。

《俄羅斯洛麗塔》中扮演洛麗塔的,是演員娜塔莉亞Natalia Belova。這部電影2007年在俄羅斯上映,由導演Armen Oganezov所執導。《俄羅斯洛麗塔》是由俄羅斯作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所改編來的作品,在這本小說里有一位單身母親奧爾加,她自己一個人撫養著只有14歲的小女兒洛麗塔。

因為母女倆的生活過的不是很富裕,所以兩人對於金錢都是相當的渴望的。因為她們需要錢來生活,所以奧爾加決定將家中的一件房間出租給一名作家。但是在日後的相處過程中,洛麗塔發現自己的母親對這位作家產生了一些感情。

洛麗塔得知這件事後久久不能平靜,對他們的這段感情甚至產生出了一些嫉妒。於是在她的決定下,她打算要用自己的方式去引誘這個作家。作家其實對洛麗塔早就已經有感情,於是兩人開始發展了一段不可見光的感情。

電影在很簡單的背景音樂下,將少女的心思都給拍攝了出來。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不能對情節設置,有太苛刻的要求,因為一些設置本身就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洛麗塔扮演者的長相,大部分的觀眾都稱其十分的好看。

10. 俄羅斯的著名作家有那些

1、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5、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1837年2月10日),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