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外創意哲理微電影鏡子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外創意哲理微電影鏡子

發布時間: 2022-04-15 15:37:17

『壹』 微電影《鏡子》是怎麼拍出來的

‍‍

製作花絮里交待了不少內容,看一看就知道了。可能有的朋友覺得眼花繚亂,我把一些關鍵信息解釋一下。首先,關於長鏡頭,這個其實是最容易的部分,鏡頭運動中留了很多剪輯點,一彎腰,一看手,就可以輕松切鏡頭了。最玄妙的地方,在於玩「鏡子」這個電影魔術。首先,如果你仔細觀看,會發現鏡子外和鏡子里的動作其實是不同步的,比如,青年戴戒指的時候,鏡子里已經戴到手指根部了,鏡子外戒指才碰到手指頭。中年去拿安眠葯的時候,鏡子內外手形不同。跟食指比較,中指的位置有明顯區別。鏡子外,中指內收;鏡子內,中指外伸。所以,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鏡子里的」其實是「洞里的」。那個位置並沒有鏡子,成片里,是角色扶牆。實拍時,布景是這樣的:中間一堵牆,在應該是鏡子的位置,挖出一個洞,以牆為鏡象對稱軸,牆兩邊的布景是一模一樣的。反而是拍攝測試的畫面更容易說明布景的方法……拍攝的時候,若牆算中間,出鏡演員在牆左邊,則牆右邊有一名(手的樣子和出鏡演員的手比較像的)演員跟出鏡演員做同步的動作(如上所述,其實也不是那麼同步)。對了,抱嬰兒的時候,鏡中人,也就是洞後面的人,也就是出鏡演員,抱的其實是一個假人。拍電影有時候真的是像在玩魔術。每一個鏡頭都需要仔細琢磨。

‍‍

『貳』 發點小電影看看吧

微電影強推《鏡子》法國的 很有意思和哲理

『叄』 美國恐怖片:關於一面鏡子的,忘記前面情節了,好像那面鏡子可以流很多血,甚至淹沒房間,

《鬼鏡》

劇情介紹

警探本•卡森(Kiefer Sutherland 基弗•薩瑟蘭 飾)因槍殺同事被迫從紐約警察局提前退休,他的婚姻也隨之破裂。落魄的本暫住在妹妹安琪(Amy Smart 飾)的公寓里,終日借酒澆愁。

一段時間沉淪過後,本重抖精神,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他所供職的五月花購物商場五年前曾被大火毀於一旦,令他倍感奇怪的是,在這座焦黑的建築物中,那一面面鏡子卻格外明亮。

數日後,本在商場的鏡子上發現奇怪的手印,而次日亦在妹妹家的鏡子上見到恐怖的景象。接下來的日子裡,恐怖事件接連發生。

(3)國外創意哲理微電影鏡子擴展閱讀

角色介紹

1、本·卡森

曾經是一位警察,後來因為在解救人質的行動中意外殺死同事而離開工作。迫於生計,他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而他的任務就是在夜間看管那座燒毀的商場。

然而,本卻漸漸發現了這里異常恐怖的一個現象,大火燒毀了一切,可是所有的鏡子卻安然無恙,不僅如此,任何一個照過鏡子的人,都會以極其可怕的方式死去。

2、艾米·卡森

本·卡森的妻子,與本育有兩個孩子。在本因為誤殺同事而失業並一蹶不振後,對本的「無能」忍無可忍,最終將其趕出了家門。

3、安吉拉·卡森

安吉拉·卡森是本·卡森的妹妹,在本·卡森被妻子趕出家門後,安吉拉收留了無處可去的本在她那裡暫住。當「殺人」鏡子開始在整個城市蔓延後,安吉拉受到了牽連。

『肆』 鏡子內涵的人生哲理

關於鏡子的人生哲學哲理

心正了,世界都美好;心偏了,這個世界就都不好。

蘇東坡與僧人佛印是好朋友,一天,蘇東坡對佛印說:「以大師慧眼看來,吾乃何物?」佛印說:「貧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來金身。」蘇東坡聽朋友說自己是佛,自然很高興。可他見佛印胖胖堆堆,卻想打趣他一下,笑曰:「然以吾觀之,大師乃牛屎一堆。」佛印聽蘇東坡說自己是「牛屎一堆」,並未感到不快,只是說:「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見萬物皆是佛;心中是牛屎,所見皆化為牛屎。」消息傳到他妹妹蘇小妹的耳中,蘇小妹聽了之後,嘆一口氣說:「哥哥呀,你已經輸了。禪師心中是佛,所以他看你就像尊佛;你心中是牛糞,所以你看禪師才會像牛糞。」

關於鏡子的人生哲學哲理

閱讀配圖

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去生活,生活就會還給我們什麼樣的人生。這一切都猶如我們站在鏡子面前:當你對鏡子笑,會發現鏡子里的自己對你笑;當你對鏡子哭,自然鏡子里的自己會對你哭;當你對鏡子發脾氣,鏡子里的自己也會對你發脾氣。我們對待別人所表現出來的態度和行為,別人往往也會以同樣的態度和行為給予反應。

做人則如同照鏡子原理:你對人微笑,人家自然會對你微笑;你對人好,人會加倍的對你好;你對人不好,人家自然不會對你好;你對人誠懇,相信好人也會對你誠懇;你懂得尊重別人,別人自然會尊重你;你做事做得讓人信服,別人自然會信任你;正所謂種什麼花結什麼果!也就是說,人們怎樣對外部世界發生作用,外部世界也以同樣的方式對其施以反作用。如果你對眾生充滿摯愛,眾生也會回報愛給你。

照鏡子讓人得以自省,找回真實的力量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著名的「照鏡子」哲學家。李世民就很懂得照鏡子的作用,他把魏徵批評他的話寫在屏風上,當作「鏡子」,不但隨時對照,還總結出了「照鏡子」的心得:「以銅為鏡,可以正以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詩人艾青有一首題為《鏡子》的哲理小詩:僅只是一個平面,卻又是深不可測。它最愛真實,決不隱瞞缺點。它忠於尋找它的人,誰都能從它發現自己。或是醉後酡顏,或是鬢如霜雪。有人喜歡它,因為自己美。有人躲避它,因為它直率。甚至會有人,恨不得把它打碎。

『伍』 【哲理故事】鏡子人生 哲理是什麼先謝謝。【(字數下線:50)超過下線10個字(60)加5懸賞,以此類推】

即使我們是渺小的,不完整的,但是只要我們依然存在就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只要我們去發現那些有意義有價值的並且去折射他們,我們就能把美好的一切帶到任何地方。其實這樣,我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不用去在乎那些子虛烏有的,盡可能的去發現和發揮自己的長處,你就是某個黑暗角落的太陽。正視自己!相信自己!沒有什麼存在是無緣無故的。你認為你得存在是無用的碎片你就是,你認為你得存在是為了給某個黑暗點折射光明你也是,你認為早晚有一天你會為整個黑夜折射一點陽光你就會慢慢的變成月亮……直到永遠。

『陸』 蘇聯老電影「鏡子」到底在講什麼就是一開始催眠治結巴的,越看越難受

伊萬的童年you的呢,幫你找到了,你想要的電影,看看我ོ簡ོ戒ོ。~!就可以了

『柒』 有一部外國電影裡面鏡子會殺人叫什麼名字

《地獄神探》

『捌』 外國的一部恐怖電影,鏡子裡面有一個和自已一樣的人自殘吞玻璃,現實的人也會受傷,電影叫什麼

《鬼鏡1》人人都有過去,只是有的過去,耐人尋味,有的過去,卻不堪回首……本·卡森年輕那會兒曾是風光一時的優秀警官,可惜後來因為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誤傷同事而被踢出了警隊。如今的本全然不復當年的光彩,微禿的腦殼明示著他人到中年的力不從心,就連他的妻子也對他的"無能"忍無可忍,最終將他趕出了家門,無處可去的本只好去妹妹安吉拉·卡森那裡暫住。
本最近在一家曾經著過大火的商場謀到了一份夜間保安的工作,也許薪水不是那麼地理想,可是總算解決了溫飽問題……然而,本卻漸漸發現了這里異常恐怖的一個現象,大火燒毀了一切,可是所有的鏡子卻安然無恙、明亮如初,不僅如此,不知道是不是在大火中喪生的亡靈進駐到鏡子當中,任何一個照過鏡子的人,都會以極其可怕的方式死去,而且類似的靈異現象已經不僅局限在商店當中了,能夠"殺人"的鏡子,開始在整個城市中蔓延,就連安吉拉也沒辦法倖免於難,為了拯救自己其他的家人,本勢必要有所行動,否則只能坐以待斃了。
這個有兩部

『玖』 張愛玲《金鎖記》中:月亮,鏡子以及屏風中的鳥,分別有什麼含義

整體上看,張愛玲的意象體系完全樹立在日常生活世界(主要是女性生活空間),她的意象結構因而散射著更多的女性意識。盡管如此,由於作傢具有平等審視世俗男女的寬闊視野,她筆下的男與女呈現明顯的協商、互動關系,致使男性形象同樣涵容於意象敘事,獲得審美張力的貫透。張愛玲筆下的意象群具有很大的原創性。從范圍上看,它幾乎遍布日常生活的各種尋常物像:「蛀空了的牙齒」、淚珠、痣、手勢,衣飾、鏡子、茶具、花瓶、首飾、鍋、破鞋、刀子、煙盒,玫瑰花、蝴蝶、鳥、曲蟮、月亮、太陽……這個意象世界五光十色、林林總總,從肢體、日用品到花鳥蟲魚,再到自然景象,反映了張愛玲意象營構的攝取寬度。楊義認為,「意象作為審美單體,具有超越時空的特性。意象一旦成為一篇小說的結構焦點,就可能產生對時空順序靈活剪接的審美效應。隨著意象的多重意蘊以不同方式漸次顯現,小說的時空結構便會呈現前後錯綜、正反並置、或多維聚合等多種形態。」具體而言,對於張愛玲的意象敘事,上述意象的超時空性、結構性與審美性也不同深度地得到映現。意象敘事是張愛玲日常生活敘事趨向生命攀升的一種結構體制。從擴大文本「藝術至境」的層面看,意象敘事的形態與功能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作品高潮或結局等關鍵時刻的意象凍結,可以激活人類集體無意識層的記憶表象,將「女性形象——空洞能指」(孟悅、戴錦華語)轉變成語言「雕刻」,逼近人類(女性)的永恆處境與生命「原型」。此種意象系列具有「物化蒼涼」(許子東語)的審美境界。其中,「綉在屏風上的鳥」、「釘死的蝴蝶」、「蒼涼的手勢」……是這一類意象中最為典型的例子。《茉莉香片》中,「屏風上的鳥」出現在傳慶的意識流動中,一方面傳慶借用一個「定格」的物像壓縮了母親一生的命運圖式,另一方面,「屏風上又添上了一隻鳥」的意象又前後錯綜地交織起母子命運輪回的生命怪圈——母親的悲劇剛剛褪色,可是「在他母親心裡的一把刀」,卻又陰魂不散地在傳慶的「心裡絞動了」(《茉莉香片》)。透過「屏風上的鳥」這種多維聚合型意象,傳慶母子的命運圖式變得越來越哲理化、抽象化,從中既可看到葛薇龍、孟煙鸝、范柳原、佟振保們命運的影子,又可看到作家對整個日常生活悲劇性的生命詮釋,廣而言之,這個意象甚至具有涵蓋整個人類生命史的色彩,只是那屏風是不自由,鳥象徵自由。正如《浮出歷史地表》一書所評論的,「『綉在屏風上的鳥』,是張愛玲敘境中的核心隱喻。……這與其說是一個關於飛翔與逃遁的意象,不如說是一個關於死亡與囚禁的意象。」 其二,張愛玲意象敘事能夠凝固人的心理意緒,它既可構成小說的結構焦點,又能將文本中人物人格心理的分裂性類型化,完成人性普遍指涉的功能。《紅玫瑰與白玫瑰》中的玫瑰花意象最為典型。小說中,紅玫瑰與白玫瑰象徵伴隨男人生命流程的兩種女人類型。在以振保為敘述主體的「玫瑰之戀」中,振保與紅玫瑰、白玫瑰分別發生了各自獨立的人生故事,但是因為有玫瑰花意象作為小說的結構焦點,兩個分離的敘事環在情感意緒層面構成了正反並置的矛盾體,藉助內在的心理邏輯,張愛玲建構起文本的復調性與有機性。而從意象意蘊上看,「紅玫瑰與白玫瑰」意象深層次地隱喻了男人(其實也可以包括女人)在情感(婚姻)選擇上的困惑。正如文中所說的,「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因為這種生命困惑本質上是一種人性衍生物,所以具有不可避免性,雖然振保的「玫瑰之戀」囿於個體原因不見得蒼涼透骨,但張愛玲卻在玫瑰花意象隱喻的情感世界中看到了深深的絕望。 其三,張愛玲「以實寫虛」(王安憶語)的意象敘事,具有模糊外景與真實、人工與自然之間界線的傾向,在一種人文理念的泛化中,展示意象的陌生化、哲理化、悲劇化生命內涵。這樣的意象包括曲蟮、白鴿子、月亮、太陽等。如《封鎖》中的曲蟮意象。「在大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像兩條光瑩瑩的水裡鑽出來的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就這么樣往前移——柔滑的,老長老長的曲蟮,沒有完,沒有完……」依據上下文語境與曲蟮意象自身的審美結構,曲蟮意象可以包含以下三重意蘊:一、比較下文在「封鎖」——靜止、切割的時空內,女作家展現人類生命爆出的風流浪漫的火花,曲蟮意象的動態性構成對人的存在狀態的一種逆向書寫,它利用運動的特性,反襯出存在的單向性、重復性與靜止性,是生命僵化的寫照。二、獨立地看,曲蟮「沒有完」地抽長、縮短,如同西西弗斯滾動石頭一樣內含一種深深的哲理意味。三、曲蟮的動態性將日常物象陌生化、生命化了,從而使尋常的電車軌道在特有的審美張力中藝術化為具有自足特徵的審美對象。
=====================================================
(1) 自然界意象
張愛玲的小說作品中,成功靈活地運用自然界意象的例子俯拾皆是。這些意象都是人所共見的現象,符合日常生活的經驗,符合規定的情景,然而由於她能夠在意象的營造上別出心裁,以故為新,使大量散布於故事進程中的看似平常的意象變得不尋常,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豐富了小說的意蘊。同時又將小說的題旨和作者的情感委婉地曲曲逸出。
此類意象中以「月亮」意象的成功使用,最為人所稱道,張氏小說中意象種類繁多,色彩紛呈,但以「月亮」的出現頻率最多,最為典型,也最有特色。
《金鎖記》里多次寫到月亮。小說一開場,就有了這樣的一段: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象朵雲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帶點凄涼。」○2
「月亮」是一個「紅黃的濕暈」是「一滴淚珠」,小說一開始,就給了讀者一個傷感,凄涼的基調。「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三十年前的月亮與三十年後的月亮交叉重疊,有意造成時間上的虛幻迷朦,營造一種孤寂蒼涼的凄涼意境。而小說結束時又把「三十年前的月亮」復現了一次: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3
三十年前的曹七巧已經死去,三十年前的月亮已經沉下去,也只是沉下去而已,有沉下去的時候,就有浮上來的日子,浮出來的月亮依舊是那輪三十年前的月亮。姜家大院里的女人依舊演繹著月亮下的相同故事。推而廣之,世上又有哪個地方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姜家大院呢?
張愛玲常用的自然意象中,還不能不提到「霧」意象的使用。
在《沉香屑 第一爐香》中,主人公葛薇龍在決定進入粱宅後,向梁太太的家走去的路上,出現了這么一段:
「那是一個潮濕的春天的晚上,香港山上的霧是最有名的。梁家那白房子黏黏地融化在白霧里只看見綠玻璃窗里晃動著燈光,綠幽幽地,一方一方,像薄荷酒里的冰塊。漸漸的並塊也化了水——霧濃了,窗格子里的燈光也消失了。」○4

張愛玲特意把薇龍走進梁宅時的時間安排在黃昏,夕陽下的一切,都顯得夢幻般的不真實。隱在濃濃的白霧中梁宅,顯露出薇龍進入梁宅前對自己的前程拿捏不準,左右為難的矛盾心理。霧里的燈光恰如其分地描摹出薇龍在梁宅的未來生活。「霧濃了,窗格子里的燈光也消失了。」這里的霧應該是有所指的,指向專以犧牲年輕女孩子的青春尊嚴,換取富貴悠閑,繁華熱鬧的梁太太周圍的一群人。尚未迷失自我,心中存著一絲人生理想追求的薇龍,一如那燈光,「霧濃了,窗格子里的燈光也消失了。」
(2) 服飾意象
張愛玲對於世俗生活的熱愛,使她對於室內物品,如衣服,衣櫃,擺件等有著特別的超乎尋常的,持久的興趣,在她幾乎是所有的作品中都表露無遺。張愛玲原是貴族的家庭,當然可以從小就接觸到這些東西,也熟悉這些東西,但她會持久地對這些東西感興趣,特別是對於服飾的細節描繪,不厭其煩地在多部小說作品中娓娓而敘,以致把服飾營造為眾多的意象,使作品中的服飾意象紛繁絢麗,「輝煌熱鬧」。在《更衣記》里,張愛玲抱怨過:「多數女人選擇丈夫,遠不及選擇帽子一般的聚精會神,慎重考慮。再沒有心肝的女子說起她『去年那件織錦緞夾袍』的時候,也是一往情深的。」⑤從中也許可以窺見張氏作品中服飾意象屢見不鮮的一絲原委了。
在《紅玫瑰和白玫瑰》里,振保到達王士洪家的第二天,王士洪就遠赴新加坡,丟下一個千嬌百艷的如花美眷,讓振保「凡事有個照應」。那天振保下班回來,沒有看見自己的弟弟,卻碰上了從客室里迎了出來的嬌蕊,作者對這時的女主人公作了一次細致的服飾描繪:
「她穿著的一件曳地的長袍,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什麼就染綠了。她略略移動了一步,彷彿她剛才所佔有的空氣上便留著個綠跡子。衣服似乎做得太小了,兩邊迸開一寸半的裂縫,用綠緞帶十字交叉一路絡了起來,露出裡面深粉紅的襯裙。那過分刺眼的色調是使人看久了要患色盲症的」。○6
嬌蕊的曳地長袍,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什麼就染綠了」,只是略微的移動一點,空氣中就留下了綠墨子如此鮮辣潮濕的綠色,不要說自幼精於繪畫的張愛玲,就是普通的讀者也不難想到那青翠欲滴、鮮亮逼人的雨後的花草葉子。而那一路用綠綢帶十字交叉著絡起來的深粉紅的襯裙,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千嬌百媚,熱情似火的紅玫瑰了,而這與張氏頗具紅樓筆法的人物命名「嬌蕊」也是暗合的。如此王嬌蕊在振保的眼睛裡,就只能是他生命中的紅玫瑰,一個「熱烈的情婦」。作者借著人物的服飾,巧妙地把人物的命運作了暗示。
另外,張愛玲的長篇小說《十八春》里,女主人公之一的曼璐出場時:
「穿著一件蘋果綠的軟緞長旗袍,倒有八成新,只是腰際有個黑隱隱的手印」。○7
乍一看,覺著頗為費解,如何旗袍上會有一個手印?仔細一想曼璐的舞女生活,就發現了作者在此服飾意象上的匠心獨具:這個手印客觀上當然是曼璐的舞女生涯給她帶來的印記,但是曼璐出場時,並沒有舞客的手按在她的腰際,卻能看見那隱隱的黑手印,只能說明那個手印是無形的,卻又是無處不在的,是周圍的人強加與曼璐身上的,不管她現在做不做舞女了,她在別人的眼裡,就只能永遠是一名舞女,永遠只能苟活於世,永遠只能是婚姻生活的受害者、犧牲品,這一點,也被小說後來的情節發展所證實。
(3) 易碎物品意象
綜觀《傳奇》一書的故事,除了《傾城之戀》外,幾乎無一例外地有著一個凄婉蒼涼的故事結局,不由得使人想起張氏在《流言》中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什麼都靠不住,一捏便粉碎了。」而鏡子,玻璃,眼鏡,寶石等,統統都是閃閃發光,炫人耳目,卻又都是又脆又易碎的,一如那男女之間的婚姻關系,乃至整個人生的世界。所以在張愛玲的小說作品中,還經常看到許多薄脆、易碎、閃光的物品。如眼鏡,玻璃,白磁,寶石等,其中最為人們所稱道的,應該是鏡子意象的使用。
根據台灣學者水晶先生的統計,單單就在《鴻鸞禧》一篇里,鏡子的意象就出現了七次,眼鏡五次,玻璃九次,白磁三次。○8在她的小說作品中,不但是貴族小姐白流蘇喜歡鏡子前顧影自憐,就是《桂花蒸
阿小悲秋》中的女傭阿小也在門邊緣的粉牆上貼上一塊碎了角的小鏡子,不時地「對鏡貼花黃」一番。女子如此,男人亦不例外。《紅玫瑰和白玫瑰》里的振保,在公共汽車上邂逅幾年前被他遺棄的情人嬌蕊時,竟然也在司機旁的小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臉漸漸抖起來,眼淚竟滔滔地直往下流。還有《沉香屑
第二爐香》里,被逼得走投無路的英國男子羅傑在自殺前,看到衣帽架上的鏡子,竟也下意識地「伸出一隻手指來,在鏡子上抹了一抹」。○9然後再向廚房走去。
在張愛玲的一部後期作品《色戒》中,她把鏡子,玻璃窗,玻璃門,玻璃盒,寶石和鑽石戒指等一切閃閃發光的又虛幻易碎的物體穿插在作品裡。就在珠寶店的私室里,即將誘殺易先生的關鍵時刻,易先生准備為女主人公王佳芝買一隻粉紅色的鑽石戒指:
「牆根斜倚著的大鏡子照著她的腳,踏在牡丹花叢中。是方夜譚里的市場,才會無意中發現奇珍異寶。她把那粉紅鑽戒戴在手上側過來側過去地看,與她玫瑰紅的指甲油一比,其實不過微紅,也不太大,但是光頭極足,亮閃閃的,異星一樣,紅得有種神秘感。」○10

王佳芝就在這關鍵的時候,開始疑心自己是否真的愛上了易先生,雖然她是第一次感覺到對這個男人有一種親切感,但易先生願意為她買下連給他妻子都不曾買下的粉紅色鑽戒時,她顯然有些猶豫了。不過,細心的讀者從「牆根斜倚著的大鏡子」和「光頭極足,亮閃閃的」等字眼上就會猜到這份感情徹頭徹尾的虛妄和陰險。最後,王佳芝相信了虛幻的感情,放棄了理智,放走了易先生。然而就在當天,她就被易先生的人抓走並處決了。

二 意象的藝術意味

(1) 意象與作者的經歷
意象手法的運用,同張愛玲人生經歷中瞬間的感受和直覺乃至童年記憶、潛意識等有著某種內在的聯系,憑借著她獨特的人生經歷和情感體驗,以及超乎常人的敏銳的洞察力和悟性,使張愛玲運用這一藝術手法時顯得極其熟練而游刃有餘,具有鮮明的獨創性,我們還是能從中窺見張愛玲生活經歷的點點滴滴。
張愛玲是名門望族之後,不過她出生的時候,早已經是民國時代,張家的顯赫時代已經過去,所有的繁華、熱鬧已經成為父母記憶里的歷史。同時父母不幸的婚姻和最終的分手,都使張愛玲過早地領略了人生的陰暗無奈的一面。誰都知道,張愛玲的月亮寫得最多,寫得最好,而她對月亮最初的強烈感覺,卻是被娶了繼母的父親毒打一頓後,囚禁在一間空房裡,並揚言要用手槍打死她的時候感受到的,在《私語》一文里,她對此表露無遺:
「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裡,我生在裡面的這座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牆,片面的,癲狂的。」
「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詩關於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著月亮光,』我讀到它就想到我們家樓板上的藍色的月光,那靜靜地殺機。○11
那年,張愛玲十七歲,一個花季的少女被自己的父親毒打,幽禁,而且多少還攙雜著一點後母慫恿父親的意思在里頭,無疑對張愛玲是一種刻骨銘心的經歷。這種幽閉的生活一過就是六個月,期間張愛玲還患了嚴重的痢疾,「差點死掉」,而每天晚上躺在病床上,與她作伴的,也只剩下天上的月亮了。在那樣的條件下,再好的月亮對張愛玲來講也都是寒冷,孤寂,無奈和凄涼的了。
在小說《金鎖記》中,長白被七巧支使著和她一起整夜整夜地抽鴉片,而把被七巧折磨得死去活來的妻子芝壽一個人孤零零地扔在床上等死的時候,張愛玲把自己對月亮的特殊感受賦予了芝壽:
「今天晚上的月亮比哪一天都好,高高的一輪滿月,萬里無雲,像是漆黑的天上一個白太陽……」
「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
「月光里,她的腳沒有一點血色——青,綠,紫,冷去的屍身的顏色。她想死,她想死,她怕這月亮光,又不敢開燈。」○12
這里的月亮,表現的都是令人無可奈何,又心猶不甘,抗爭卻又無用的命運滄桑。芝壽臨死前的月亮,透著瘋狂與神秘,兼有使人汗毛凜凜的恐怖,活脫脫就是張愛玲小時候那段被父親毒打和囚禁時記憶的重現。
鏡子在張愛玲的童年生活中同月亮一樣留下了她終身的難以忘卻的印記。寫於一九四四年的散文《童言無忌》里,張愛玲真實的記錄了在鏡子前自己也不明白的心靈的顫栗。在鏡子里,她看到了自己內心的悲憤與恐懼,那是在父親已經娶了後母,弟弟尚未年幼懂事,自己難以自保,更無法庇護弟弟:
「在飯桌上,為了一點小事,我父親打了他一個嘴巴子。我大大地一震,把飯碗擋住了臉,眼淚往下淌。我後母笑了起來道:『咦,你哭什麼?又不是說你瞧,他沒哭,你倒哭了!』我丟下了碗沖到隔壁的浴室去,閂上了門,無聲地抽噎著。我立在鏡子前面,看我自己掣動的臉,看著眼淚滔滔地流下來,像電影里的特寫。」○13
對鏡子痛哭的張愛玲從鏡子里看到了自己的孤獨無助,暴露了父母的不幸婚姻對她心靈的深深傷害。她和心愛的弟弟失去了母親的呵護,生於斯,長於斯的姐弟倆卻成了別人的眼中釘,時時得提防父親和後母的喜怒無常。想到這里,張愛玲不由得淚如雨下了,而這些平時輕易不顯露的內心活動,在鏡子的反射中得以呈現,以致於寫小說時,便有意無意地藉助鏡子里表現筆下的人物心理,或預示人物的命運。
小說《傾城之戀》里,離婚後暫住娘家的白流蘇被一對窮酸兄嫂搶白後,到母親那裡訴苦,又遭冷遇,處於孤苦無依的境地時,張愛玲寫了白流蘇在鏡子前面顧影自憐的一段:
「流蘇突然叫了一聲,掩住自己的眼睛,跌跌沖沖往樓上爬,往樓上爬……上了樓,到了她自己的屋子裡,她開了燈,撲在穿衣鏡上,端詳她自己。還好,她還不怎麼老。」○14
這一段情節,與上述的張愛玲眼見弟弟被打後,傷心落淚,又被後母搶白,因而沖進浴室,在鏡子前大顆大顆落淚的情景又何其相似、如出一轍,熟悉張愛玲的讀者很容易能感受到張愛玲的幼年經歷在白流蘇身上的投射。
(2) 意象與人物命運
「就意象而言,張愛玲的密度較濃,不知多少段描寫,鮮艷奪目而不減其凄涼或陰森的氣氛」。○15但張愛玲的意象的營造,不是「六朝的駢體」,也不是可有可無的花巧,而是大都出現在人物命運的關鍵時刻,意象的使用是與人物的命運發展休戚相關的。試看《茉莉香片》里,言子夜年輕時撇下馮碧落,負氣遠走國外。等他回國的時候,碧落已經嫁給聶介臣,關於她嫁後的生活,作者借著她兒子的想像,演繹了這樣的精彩一段:
「她不是籠子里的鳥。籠子里的鳥,開了籠,還會飛出來。她是綉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里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16
「籠子里的鳥」,還是有生命的,還會有飛出來的一天。但是被綉在屏風上的鳥,就只能被人觀賞,被人玩味的東西。這里,張愛玲對馮碧落的悲劇命運作了象喻式的藝術概括,也可以把它理解為張愛玲對於整個時代的女性命運的象徵,更可以擴展到人在世界上無所逃遁的命運的象徵,「這與其說是一個飛翔與逃遁的意象,不如說是一個關於死亡與囚禁的意象」。○17
《沉香屑 第一爐香》里,薇龍覺得自己受了喬琪喬的欺騙,賭氣要回上海。她去買了回上海的船票,在返回姑母家的路上,卻不期遇上了一場傾盆大雨:
「薇龍一邊走,一邊擰她的旗袍,絞幹了,又和水裡撈起來的一般……」○18
這個情節,形象地把薇龍徒勞無益的抗爭表現了出來。這時的薇龍,正站在命運的三岔路口上對於她來說,能選擇的路並不多:一是當修道院的小學教師,「沒什麼意思」;二是到社會上去找事做,「不見得是她的出路」,剩下的路,就「自然還是結婚的好」。薇龍不斷地擰旗袍的動作,說明了她的努力也是白費,她最終只能去做「結婚員」了。雖然喬琪喬不見得真正地愛她,但是為了起碼的生存,她最後還是跟他走到了一起。這一看似圓滿的結局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張愛玲驚世駭俗的那句話:「婚姻是長期的賣淫」。不過透過這驚世駭俗,讀者應該能夠看到張愛玲對於傳統價值體系的懷疑與嘲弄,以及對於人性近乎殘酷的解剖。
回到《金鎖記》,長安在母親的胡攪蠻纏下,不得不痛苦地放棄學業的前一天晚上:
「她從枕頭過摸出一隻口琴,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來。猶疑地,『Long,Long,Ago』的細小的調子在龐大的夜裡裊裊漾開。」○19
後來,長安又因為母親的從中阻撓,不得不向傾心的男子童世舫解除婚姻,這時:
「長安悠悠忽忽聽見了口琴的聲音,遲鈍地吹出Long,Long,Ago』—『告訴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愛的那故事。許久以前,許久以前……』這是現在,一轉眼也就變了許久以前了,什麼都完了。長安著了魔似的,去找那吹口琴的人——去找她自己。」○20
這兩次出現的「Long,Long,Ago」的口琴聲,前後重合,每一次都伴隨著長安的一次自我犧牲,每一次的犧牲都足以改變長安的命運。長安著了魔似的執著地追尋著這旋律,是一個意味深長的象徵意象,象徵著長安自己應該有的東西,象徵著女性應有的地位和形象。就在這音樂聲里,長安憧憬著她真正意義上的母親的出現。反復出現的「Long,Long,Ago」的旋律,卻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這是一曲「愛的輓歌」,是賣火柴的小女孩手中的火柴梗。

(2)意象的視覺美
金鎖記》中有這么一段,七巧在送哥嫂出門後,心情郁悶,回頭又看見睡在床上一動不動的丈夫……接下去張愛玲演繹了一個極為經典的巧妙融合電影蒙太奇手法的意象:
「風從窗子里進來,對面掛著的迴文雕漆長鏡被吹得搖搖晃晃,磕托磕托敲著牆。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副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來回盪漾著,
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29
這一段的意象描繪,若置於張氏的電影劇作中,相信張愛玲本人也難以辨認了。鏡頭從被風吹得搖搖晃晃的長鏡,到鏡子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山水屏條,然後鏡頭緩慢霧化,再推近時,鏡子里的翠竹簾子已經褪色,金綠山水也換成了七巧丈夫的遺容。如此一暈一看間,人世間已經是滄桑十年了。
可參考http://hi..com/liuguochen8899/blog/item/02feb33ee88e06fe828b1381.html

『拾』 求鏡子的啟示和感悟,有典故或哲理短語優先加分!!!

在一代名臣魏徵死後,唐太宗悼念他時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盛衰得失),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這是一句被後世廣為傳誦的名言,但這里有不準確的地方,唐太宗其實不是以魏徵為鏡子,來察看自己的得失,他借鑒的鏡子其實是隋煬帝楊廣。魏徵不過是位目力奇准,又敢於校正太宗過失的好監督而已。

--------------------------------------------------------------------

愛因斯坦的鏡子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十分貪玩的孩子,他常常和一群孩子混在一塊玩。他的母親為此憂心忡忡,但所有的告誡對小愛因斯坦來講都如同耳邊風。他常這樣回答母親:「別的孩子都在玩兒,我為什麼要學習?而且我不比他們差。」直到16歲那年秋天的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
「昨天,」愛因斯坦的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去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也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了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

鏡子傳說

嫫母,又名醜女。5000年前,黃帝為了制止部落「搶婚」事件,專門挑選了品德賢淑,性情溫柔,面貌醜陋的醜女(封號嫫母)作為自己第四妻室。黃帝還說:「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輕色者,才是真賢。」5000年前,黃帝戰蚩尤,降神農,平息了戰爭,統一了三大部落,結束了野蠻時代,人類進入文明社會才剛剛開始。制衣冠,造舟車,梳妝打扮也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時,先民們為了整理自己的蓬頭垢面,經常面對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靜的河邊、水邊,整理一番。所以,古籍書上記載,把這種「照鏡」子,叫「鑒於水」。那麼,這與嫫母有什麼關系呢?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那時,黃帝宮里人經常站在水邊映照自己的臉面,梳妝打扮。嫫母覺得自己長的丑,輕易不去水邊梳妝打扮自己,每逢節日也不隨便拋頭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黃帝身邊幹活兒。有一次,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話沒說,就隨同彤魚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氣力大,挖石板比別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塊。這時,太陽正當中午,陽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發現石頭堆里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陽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彎腰用手輕輕從地里刨出來,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嚇了一跳。這是什麼怪物,自己醜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連她自己也覺得奇怪!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里對任何人也沒有講這件事。她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樣。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復磨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還是那樣丑。她又磨了一陣子,拿起來再一照,自己仍然很醜。嫫母自言自語的嘆息說:「看來面丑不能怪石片(鏡子)。」從此以後,嫫母再也不去河邊、水邊去梳妝打扮了。每天早上起來,照著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後又悄悄藏起來。時間一長,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幫助彤魚氏在石板上燒肉,因火力過大,石板被燒炸了,飛起一塊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臉,血流不止。嫫母趕忙回去,拿出石片,照著自己臉上貼葯。誰知,黃帝不知什麼時候回來,輕手輕腳走到嫫母身後,發現嫫母一手拿著什麼東西照著自己,一手向臉上貼葯。黃帝走向嫫母身後,頭貼近嫫母的肩膀,剛要仔細觀看,不料,嫫母驚呼一聲!她發現石片上出現了黃帝面孔。扭頭一看,才知黃帝站在她的身後。黃帝問嫫母:「你手裡拿著什麼東西。」老實忠厚的嫫母,一聽黃帝問話,知道此事絕不能哄騙黃帝,噗嗵一聲跪在黃帝面前。嫫母把發現這塊能照人的石片,從頭至尾向黃帝訴說了一遍,懇求黃帝寬恕她。黃帝聽罷,哈哈大笑,雙手攙起嫫母說:「這是你一大發現,你不但沒錯,還立了一大功!」黃帝說罷 ,立刻叫來嫘祖,方雷氏,彤魚氏,把嫫母這塊能照見人面孔的石片拿出來,叫她三位妻室見識一番。嫘祖笑著說:「黃帝,怪不得很長時間不見嫫母去水邊梳妝打扮,原來她有這個照人寶物。」彤魚氏緊接著說:「黃帝,這個發現,應該給嫫母妹妹記一功!」黃帝興奮地說:「當然要記一功!」
人類使用鏡子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此就開始了。
難怪,有一本《物原》古書上說:「軒轅作鏡」。《軒轅內傳》這本書上也說:「帝會王母,鑄鏡十二,隨用而用。」《述異》這本書上也說:「饒州舊傳軒轅氏鑄鏡於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
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人類發明了鐵鏡和銅鏡。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銅鏡。隨後我國也出土了青銅鏡。秦漢以後,我國銅鏡製造水平已聞名中外。銅鏡不僅是梳妝、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優美的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