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開羅國際電影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開羅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2-04-02 15:14:43

A. 國際電影節是怎麼分級別的

國際電影節分為A類、B類。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B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突出特定的主題。

(1)開羅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分別為:

1、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2、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3、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4、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5、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6、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7、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8、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9、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0、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11、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12、印度-印度國際電影節;

13、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14、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

15、愛沙尼亞-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B. 七大國際電影節是哪七大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a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
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 國際A類電影節到底有哪些

國際A類電影節,是指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

目前全世界共有15個A類級別的電影節,分別是: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羅加諾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華沙國際電影節,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映畫祭(東京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代表著世界電影的最高水準和最高評價,因此能夠在A類電影節獲獎的演員或導演都非常不簡單,哪怕只是一個提名,都足以令人自豪。

很多人以為世界電影的最高獎項是美國的奧斯卡金像獎,其實不是。奧斯卡充其量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獎項,只不過奧斯卡在世界上比較著名,所以很多人就以為奧斯卡是最高榮譽,其實非也。奧斯卡金像獎其含金量等同於中國電影金雞獎。

請大家記住,世界電影的最高水準是A類國際電影節!不是奧斯卡!

D. 求開羅電影節的歷屆獲獎名單

第一至十五屆(1976-1991年)
1976年8月16日,埃及電影作家評論聯合會主辦了第一界開羅國際電影節。到了1984年,為了擴大電影節的影響,政府文化部、聯合會成員與演藝人聯盟共同成立了委員會來主辦開羅電影節。1985年,埃及文化部指定著名作家薩德.瓦巴為負責人管理電影節,電影節從此成為一個獨立的組織。1986年,開羅國際電影節成為國際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到了1990年,它更被評為按界三大非競賽電影節的第二位,僅次於倫敦國際電影節,高於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第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2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留守女士》(中) 合影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Violets Are Blue》(埃)
最佳導演:Michael Apted 獲獎影片:《Thunderheart》(美)
最佳男主角 Olep Lemmeke 獲獎影片:《The Naked Trees》(丹)
最佳女主角:修晶雙獲獎影片:《留守女士》(中)
特別獎 Jo Baier 獲獎影片:《Wild Fire》(德)
第十七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3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Curfew》(巴勒斯坦/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導演:Nabil Maleh 獲獎影片:《The Extra》(Syria)
最佳男主角:Andrzei Seweyen 獲獎影片:《Amok》(法)
最佳女主角:Marina Nedova 獲獎影片:《You Are My Only One》(俄)
第十八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4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e Colonel Chabert》(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A Hot Night》(埃)
最佳導演 Yves Angelo 獲獎影片:《Le Colonel Chabert》(法)
最佳男主角 Nour El Sherif 獲獎影片:《A Hot Night》( 埃)
最佳女主角 Laila Elwi 獲獎影片:《More Love,Less Violence》(埃)
第二十二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金字塔銀獎《紅色戀人》
第十九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5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中國代表團在第29屆開羅國際電影節開幕式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Trafic Light》(埃)
最佳導演 Sergi Masloboischikov 獲獎影片:《Citizen X 》
最佳男主角 Stephen Rea 獲獎影片:《Josephine,the singer and the mice people》(Ukrania)
最佳女主角 Nora Aunor 獲獎影片:《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最佳劇本 Chris Geromio 獲獎影片:《Citizen X 》
第二十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6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Raafat El-Mihi 獲獎影片:《Girl Called Apple,A》(埃)
第二十一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7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J.J. Bigas Luna 獲獎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法/意/西)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Fakher Eddien Negieda 獲獎影片:《Harmonica》(埃)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Nabil Ayouch 獲獎影片:《Maktoub》(摩洛哥)
最佳導演:J.J. Bigas Luna 獲獎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最佳男主角:Dabor Janjic 獲獎影片:《Outsider 》
最佳女主角:Reem At-Turki 獲獎影片:《Ceremonial Wedding Dress 》
Naguib Mahfouz獎:Nabil Ayouch 獲獎影片:《Mektoub 》
特別獎:Jean-Louis Benoet(編劇) 獲獎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特別獎:Slawomir Krynski(藝術創造) 獲獎影片:《Ksiega wielkich zyczen 》
第二十二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8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Santosh Sivan 獲獎影片:《The Terrorist(Malli)》(印)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葉大鷹 獲獎影片:《紅色戀人》(中)
最佳導演:Santosh Sivan 獲獎影片:《The Terrorist》(印)
最佳男主角:Paschalis Tsarouchas 獲獎影片:《Vassiliki》(希)
最佳女主角:梅婷獲獎影片:《紅色戀人》(中)
最佳劇本 :Kianoosh Ayari 獲獎影片:《To be or not to be》(伊)
最佳藝術貢獻:Ayesha Dharkar 獲獎影片:《The Terrorist》(印)
Naguib Mahfouz獎:Asmaa El-Bakry 獲獎影片:《Concert in the Street of Happiness》(埃)
最佳女主角梅婷
最佳阿拉伯電影:《A land for the stranger》(Syria)
最佳阿拉伯電影:《The disappearance of Gaafar El-Masry》(埃)
第二十三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1999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Bernard Stora 獲獎影片:《Un Der 《三個和尚》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Dawoud Abdel-Sayed 獲獎影片:《Ard al-Khof(Land of Fear)》(埃及)
最佳編劇:Bernard Stora 獲獎影片:《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最佳編劇:Ard al-Khof(埃及)
最佳導演:Martin Sulit 獲獎影片:《Pictures from the Visit 》(捷克)
最佳男演員:Mahmoud Abdel-Aziz 獲獎影片:《Pleasure Market(Souq al mot aa)》(埃及)
最佳女演員:Pega Hahangariani 獲獎影片:《The Girl in Sneakers(Dokhtari ba kafsh-haye-katani)》(伊朗)
最佳阿拉伯影片:Dawoud Abdel-Sayed 獲獎影片:《Ard al-Khof》(埃及)
最佳藝術貢獻獎:Colm Villa 獲獎影片:《Sunset Heights》(愛爾蘭)
Naguib Mahfouz獎(首映電影):Emilie Deleuze 獲獎影片:《New Skin(Peau neuve)》(法)
最佳編劇馮小剛
第二十四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0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馮小剛 獲獎影片:《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Khaled Youssef 獲獎影片:《暴風雨》Assifa,Al(埃及)
最佳導演:Rock Stéphanik 獲獎影片:《Stand-by》(法)
最佳男主角:張國立獲獎影片:《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徐帆獲獎影片:《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Dominique Blanc 獲獎影片:《Stand-by》(法)
最佳編劇:馮小剛獲獎影片:《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獎:Song Jiangbo 獲獎影片:《Happy Funeral Director》(韓)
最佳藝術貢獻獎:Dimitry Svetozarov 獲獎影片:《十四種彩虹的顏色》(《 Fourteen Rainbow Colors》)(俄)
特別提及:Ragner Bragason(藝術貢獻) 獲獎影片:《大失敗》(冰島)
特別提及:吳旭(表演) 獲獎影片:《一聲嘆息》(中)
最佳阿拉伯影片:Khaled Youssef 獲獎影片:《暴風雨》(埃及)
第二十五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1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 :Lieven Debrauwer 獲獎影片:《Pauline & Paulette》(比/法/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Sinisa Dragin 獲獎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羅)
最佳導演 :Sinisa Dragin 獲獎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羅)
最佳男主角 :Paul Freeman (I) 獲獎影片:《Morlang》 (荷)
最佳女主角 :Niki Karimi 獲獎影片:《Nimeh-ye penhan》(伊) 《留守女士》最佳編劇:Cameron Crowe 獲獎影片:《幾近成名》(《Almost Famous》)(美)
最佳藝術貢獻獎:Tahmineh Milani 獲獎影片:《Nimeh-ye penhan》(伊)
評委會獎:Tjebbo Penning 獲獎影片:《Morlang》 (荷)
最佳阿拉伯影片:Inas Al Degheidy 獲獎影片:《Mothakerat morahkah》(埃)
第二十六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2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最後的布魯斯》(《 The Last Blues》)(匈)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漢丹·伊派克基 獲獎影片:《Hejar》(土)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拉西德·瑪什哈拉維 獲獎影片:《通往耶路撒冷的門票》(《 A Ticket to Jerusalem》)(荷)
最佳導演:穆里納爾·森 獲獎影片:《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男主角:阿邁德·扎基 獲獎影片:《部長閣下》(埃)
最佳女主角:南蒂塔·達斯 獲獎影片:《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女主角:卡塔雲·利亞西 獲獎影片:《最後的晚餐》(伊朗)
最佳編劇:漢丹·伊派克基 獲獎影片:《Hejar》(土)
最佳男主角 :宋國鋒
第二十七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3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Nikos Grammatikos 獲獎影片:《The King》 第二十二屆金字塔銀獎《紅色戀人》(希Greece)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Hanna Elias 獲獎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最佳導演:Liang Shan 獲獎影片:《The Father》(中國China)
最佳男主角 :宋國鋒 獲獎影片:《The Father》 (中國China)
最佳女主角:林昧 獲獎影片:《Filles Uniques》 (中國)
最佳女主角:SylvieTestud
最佳編劇:Tahmineh Milanie 獲獎影片:《The Fifth Reaction 》(伊朗Iran)
最佳藝術貢獻獎 :Tamas Sas 獲獎影片:《Down by Love 》 (匈Hungary)
第一瞬間電影:Sekar Ayu Asmara 獲獎影片:《The Stringless Violi》(印尼Indonesia)
最佳阿拉伯電影 :Hanna Elias 獲獎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阿拉伯電影特別提及:《Women』s Love》(埃)
第二十八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4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uciano Odorisio 獲獎影片: 最佳女主角梅婷《Guardians of the Clouds 》(義大利)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Stanislav Govorukhin 獲獎影片:《Bless the Woman》(俄羅斯)
最佳導演 :最佳導演 Hector 獲獎影片:Olivera Ay Juancito (阿根廷)
最佳男主角:Sophocles Peppas 獲獎影片:《Dust》(希臘)
最佳男主角:Adrien Brody 獲獎影片:《the village》 (美國)
最佳女主角:Eszter Bagameri 獲獎影片:《Guarded Secrets》 (匈牙利)
最佳女主角:Nelly Karim 獲獎影片:《My Soul Mate》 (埃及)
最佳編劇:Jillali Ferhati 獲獎影片:《Memory in Detention》(摩洛哥)
最佳藝術貢獻獎:Mahesh Dattani 獲獎影片:《Morning Raga》(印度)
第一瞬間電影:Safy Nebbou 獲獎影片:《The Giraffe』s Neck》(法/比)
最佳阿拉伯電影:Inas El Degheidy 獲獎影片:《Looking for Freedom》(埃及)
特別提及:江思瑩 獲獎影片:《Childhood》(中國)
特別提及 :Mohammad Ali Sajjadi 獲獎影片:《The Crime》 (伊朗)
金字塔金獎《我的母親》
第二十九屆開羅國際電影節 (2005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KLAUS HARO 獲獎影片:《MOTHER OF MINE》(芬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KUJTIM CASHKU 最佳編劇馮小剛獲獎影片:《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最佳導演:KLAUS HARO 獲獎影片:《MOTHER OF MINE》(芬蘭)
最佳男主角:Bujar Lako 獲獎影片:《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最佳女主角:Naomi Watts 獲獎影片:《Lila Culpepper 》(芬蘭)
最佳編劇:Vath Koreshi & KUJTIM CASHKU 《獲獎影片: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第一瞬間電影:SAMIR NASR 獲獎影片:《SEEDS OF DOUBT》 (德國)
最佳阿拉伯電影:BADER BEN HIRSI 獲獎影片:《A NEW DAY IN OLD SANA'A 》(葉門)
最佳藝術貢獻獎:SAMIR NASR 獲獎影片:《SEEDS OF DOUBT》(德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CEDRIC KLAPISCH 獲獎影片:《LES POUPEES RUSSES》(法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FOTINI SISKOPOULOU 獲獎影片:《SHELL》(希臘)
最佳藝術貢獻獎:REZA MIR-KARIMI 獲獎影片:《SO CLOSE .. SO FAR》(伊朗)

E. 世界上的A類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A類國際電影節目前共有11個。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的5月10日至21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於每年的7月16日至2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於每年的8月30日至9月9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9年,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

F. 開羅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中國電影人

1992年:第十六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修晶雙)《留守女士》
1998年:第二十二屆評委會大獎(葉大鷹)、最佳女主角(梅婷)《紅色戀人》
2000年:第二十四屆最佳影片、最佳編劇(馮小剛)、最佳男主角(張國立)、最佳女主角(徐帆)
2003年:第二十七屆最佳導演(梁山)、最佳男演員(宋國鋒)《父親》
2006年:第三十屆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員(張靜初)、特別表演獎(范偉)《芳香之旅》
2008年:第三十二屆特別表演獎(李惠美)《一縷陽光》
2012年:第三十六屆終身成就獎(張藝謀)

G. 開羅國際電影節的歷屆情況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留守女士》(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Violets Are Blue》(埃)
最佳導演:Michael Apted《Thunderheart》(美)
最佳男主角:Olep Lemmeke《The Naked Trees》(丹)
最佳女主角:修晶雙《留守女士》(中)
特別獎:Jo Baier 《Wild Fire》(德)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Curfew》(巴勒斯坦/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導演:Nabil Maleh《The Extra》(Syria)
最佳男主角:Andrzei Seweyen《Amok》(法)
最佳女主角:Marina Nedova《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e Colonel Chabert》(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A Hot Night》(埃)
最佳導演:Yves Angelo 《Le Colonel Chabert》(法)
最佳男主角:Nour El Sherif 《A Hot Night》( 埃)
最佳女主角:Laila Elwi 《More Love,Less Violence》(埃)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Trafic Light》(埃)
最佳導演:Sergi Masloboischikov 《Citizen X》
最佳男主角:Stephen Rea Josephine,the singer and the mice people》(Ukrania)
最佳女主角:Nora Aunor 《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最佳劇本:Chris Geromio 《Citizen X 》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J.J. Bigas Luna《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法/意/西)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Fakher Eddien Negieda《Harmonica》(埃)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Nabil Ayouch 《Maktoub》(摩洛哥)
最佳導演:J.J. Bigas Luna 《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最佳男主角:Dabor Janjic 《Outsider 》
最佳女主角:Reem At-Turki 《Ceremonial Wedding Dress 》
Naguib Mahfouz獎:Nabil Ayouch 《Mektoub 》
特別獎:Jean-Louis Benoet(編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特別獎:Slawomir Krynski(藝術創造)《Ksiega wielkich zyczen 》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Santosh Sivan 《The Terrorist(Malli)》(印)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葉大鷹《紅色戀人》(中)
最佳導演:Santosh Sivan 《The Terrorist》(印)
最佳男主角:Paschalis Tsarouchas 《Vassiliki》(希)
最佳女主角:梅婷《紅色戀人》(中)
最佳劇本 :Kianoosh Ayari《To be or not to be》(伊)
最佳藝術貢獻:Ayesha Dharkar《The Terrorist》(印)
Naguib Mahfouz獎:Asmaa El-Bakry 《Concert in the Street of Happiness》(埃)
最佳阿拉伯電影:《A land for the stranger》(Syria)
最佳阿拉伯電影:《The disappearance of Gaafar El-Masry》(埃)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Bernard Stora 《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Dawoud Abdel-Sayed 《Ard al-Khof(Land of Fear)》(埃及)
最佳編劇:Bernard Stora 《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最佳編劇:Ard al-Khof(埃及)
最佳導演:Martin Sulit《Pictures from the Visit 》(捷克)
最佳男演員:Mahmoud Abdel-Aziz 《Pleasure Market(Souq al mot aa)》(埃及)
最佳女演員:Pega Hahangariani《The Girl in Sneakers(Dokhtari ba kafsh-haye-katani)》(伊朗)
最佳阿拉伯影片:Dawoud Abdel-Sayed《Ard al-Khof》(埃及)
最佳藝術貢獻獎:Colm Villa《Sunset Heights》(愛爾蘭)
Naguib Mahfouz獎(首映電影):Emilie Deleuze《New Skin(Peau neuve)》(法)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馮小剛《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Khaled Youssef《暴風雨》Assifa,Al(埃及)
最佳導演:Rock Stéphanik《Stand-by》(法)
最佳男主角:張國立《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徐帆《一聲嘆息》(中)
最佳女主角:Dominique Blanc 《Stand-by》(法)
最佳編劇:馮小剛《一聲嘆息》(中)
評委會獎:Song Jiangbo 《Happy Funeral Director》(韓)
最佳藝術貢獻獎:Dimitry Svetozarov 《十四種彩虹的顏色》(《 Fourteen Rainbow Colors》)(俄)
特別提及:Ragner Bragason(藝術貢獻)《大失敗》(冰島)
特別提及:吳旭(表演)《一聲嘆息》(中)
最佳阿拉伯影片:Khaled Youssef《暴風雨》(埃及)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 :Lieven Debrauwer《Pauline & Paulette》(比/法/荷)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Sinisa Dragin 《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羅)
最佳導演:Sinisa Dragin《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羅)
最佳男主角 :Paul Freeman (I) 《Morlang》 (荷)
最佳女主角 :Niki Karimi《Nimeh-ye penhan》(伊)
最佳編劇:Cameron Crowe《幾近成名》(美)
最佳藝術貢獻獎:Tahmineh Milani《Nimeh-ye penhan》(伊)
評委會獎:Tjebbo Penning《Morlang》 (荷)
最佳阿拉伯影片:Inas Al Degheidy 《Mothakerat morahkah》(埃)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最後的布魯斯》(匈)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漢丹·伊派克基《Hejar》(土)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拉西德·瑪什哈拉維《通往耶路撒冷的門票》(荷)
最佳導演:穆里納爾·森《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男主角:阿邁德·扎基《部長閣下》(埃)
最佳女主角:南蒂塔·達斯《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女主角:卡塔雲·利亞西《最後的晚餐》(伊朗)
最佳編劇:漢丹·伊派克基《Hejar》(土)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Nikos Grammatikos《The King》(希)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Hanna Elias 《The Olive Harvest》(巴)
最佳導演:梁山《父親》(中國)
最佳男主角 :宋國鋒《父親》(中國)
最佳女主角:林昧《Filles Uniques》(中國)
最佳女主角:SylvieTestud
最佳編劇:Tahmineh Milanie 《The Fifth Reaction 》(伊朗)
最佳藝術貢獻獎 :Tamas Sas 《Down by Love 》 (匈)
第一瞬間電影:Sekar Ayu Asmara 《The Stringless Violi》(印尼)
最佳阿拉伯電影 :Hanna Elias 《The Olive Harvest》(巴)
阿拉伯電影特別提及:《Women』s Love》(埃)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Luciano Odorisio 《Guardians of the Clouds 》(義大利)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Stanislav Govorukhin 《Bless the Woman》(俄羅斯)
最佳導演 Hector《Olivera Ay Juancito》(阿根廷)
最佳男主角:Sophocles Peppas 《Dust》(希臘)
最佳男主角:Adrien Brody《the village》 (美國)
最佳女主角:Eszter Bagameri《Guarded Secrets》 (匈牙利)
最佳女主角:Nelly Karim《My Soul Mate》 (埃及)
最佳編劇:Jillali Ferhati《Memory in Detention》(摩洛哥)
最佳藝術貢獻獎:Mahesh Dattani《Morning Raga》(印度)
第一瞬間電影:Safy Nebbou《The Giraffe』s Neck》(法/比)
最佳阿拉伯電影:Inas El Degheidy《Looking for Freedom》(埃及)
特別提及:江思瑩《想飛的女孩》(中國)
特別提及 :Mohammad Ali Sajjadi 《The Crime》 (伊朗)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獎):KLAUS HARO 《MOTHER OF MINE》(芬蘭)
評委會大獎(金字塔銀獎):KUJTIM CASHKU 《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最佳導演:KLAUS HARO 《MOTHER OF MINE》(芬蘭)
最佳男主角:Bujar Lako 《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最佳女主角:Naomi Watts 《Lila Culpepper 》(芬蘭)
最佳編劇:Vath Koreshi & KUJTIM CASHKU 《MAGIC EYE》 (阿爾巴尼亞)
第一瞬間電影:SAMIR NASR 《SEEDS OF DOUBT》 (德國)
最佳阿拉伯電影:BADER BEN HIRSI 《A NEW DAY IN OLD SANA'A 》(葉門)
最佳藝術貢獻獎:SAMIR NASR 《SEEDS OF DOUBT》(德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CEDRIC KLAPISCH 《LES POUPEES RUSSES》(法國)
最佳藝術貢獻獎:FOTINI SISKOPOULOU 《SHELL》(希臘)
最佳藝術貢獻獎:REZA MIR-KARIMI 《SO CLOSE .. SO FAR》(伊朗) 金金字塔獎:安娜・諾維翁《約會基律納》(法國)
銀金字塔獎:朱利亞諾・蒙塔爾多(義大利)
最佳男主角:薩阿德·法拉吉(科威特)
最佳女主角:阿迪拉(法國)
終身成就獎:張藝謀(中國)
人權競賽單元的特別提名獎:張揚《飛越老人院》(中國) 最佳影片「金金字塔獎」:尼馬·賈瓦德《墨爾本》(伊朗)
最佳導演獎:瑪格麗塔·曼達《永遠》(希臘)
最佳編劇獎:《男孩和世界》(巴西)
最佳男主角獎:哈立德·阿布·納賈(埃及)
最佳女主角獎:阿黛勒·埃內爾(法國) 最佳影片「金金字塔獎」:喬納斯·卡皮納諾《地中海》(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銀金字塔獎」:達格·卡利《純潔的山》(冰島)
最佳女演員獎:路易絲·布古安《我是軍人》(法國)
最佳男演員獎:庫道斯·塞恩《地中海》(義大利)

H.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I.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J.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10)開羅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