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赤壁電影在國外反映怎麼樣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赤壁電影在國外反映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8-25 17:04:50

① 電影《赤壁》的評價

赤壁拍得太爛了,
首先在選人方面:中國家喻戶曉的追受人尊敬的諸葛亮居然用韓國人,難道中國沒有適合的人選?
其次影片中居然說八卦陣是過時的,大家居然都懂,這可是中國自古以來公認最深奧的陣法,據算是今天也沒多少人真正領悟它的內涵。
再次世界公認最早的足球是中國發明的,可是你應該尊重歷史,中國人發明的足球還是和現在的有很大不同,比如球門是圓的,在桿子上的,而他卻排成現代足球的樣。
再有赤壁之戰,以少勝多,在影片中並沒有表現出來,眾所周知,赤壁之戰最著名的是非常巧妙的使用連環計,而在赤壁中卻沒有是用什麼計策,而且將水戰改成了陸戰,諸葛亮居然說曹操攻擊的重點是路上。
還有,為什麼你排什麼都要整點色情內容?這是對中國古代歷史和那些英雄人物的褻瀆。
再有,在三國中,曹操對關羽有恩,關羽報恩才會放過曹操,而影片中,沒有關羽和曹操的那段情節卻設計關羽沖到曹操面前沒殺他,而曹操那種為了自己寧可殺錯世界上所有人的奸雄卻說不讓手下上去擋住關羽,關於更不會面對自己的敵對勢力而不殺他,即使是為了形成三足鼎立,關羽又不會有這樣的雄才大略,更何況,外國人不明白其中緣由,就更看不明白了。
再有,戰場上出現的那個陣型並不是古人所用的,這是對歷史的惡搞,
也不應該給人以關二哥不會騎馬的感覺;至於那些猛將我感覺在沒給他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前提下是很難在敵陣中恣意縱橫的(最起碼要受點傷塞),更別說還赤手空拳!八卦陣變王八陣,騎兵傻的自己鑽進去,曹操的將帥喊著用騎兵布陣,殺出重圍,卻跑出來一堆步兵,圍圈防守。
外國人對中國的歷史不太了解,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盡自己的能力去宣傳一個真實的中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民族,而他卻為了賺錢而惡搞三國,這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所都不能忍受的。那些歷史和英雄人物是值得我們尊敬的,不是讓它用來騙錢的。
一些別人的評價赤壁之戰處於東漢末年,當時冷兵器戰爭已經相當成熟了。赤壁既然要表現戰爭,就必須仔細研究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到底是怎麼進行的。赤壁的戰爭場景,犯了非常非常多且低級的錯誤。我沒有仔細研究過冷兵器戰爭,但《煮酒論史》裡面就有一些帖子,探討得比較深入。那個場景說把,冷兵器時代,騎兵是最厲害的,因為機動高速,沖擊力非常強,所以騎兵絕對不可能隨隨便便就下馬和人步戰,赤壁裡面大量出現,勇將棄馬、貼身近戰的事情,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也不應該給人以關二哥不會騎馬的感覺;至於那些猛將我感覺在沒給他們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前提下是很難在敵陣中恣意縱橫的(最起碼要受點傷塞),更別說還赤手空拳!
八卦陣變王八陣,騎兵傻的自己鑽進去,
曹操的將帥喊著用騎兵布陣,殺出重圍,卻跑出來一堆步兵,圍圈防守。
冷兵器時代,步兵對付騎兵,確實是用盾牌和長槍來應對的,但赤壁裡面的戰陣擺得不對,這種長槍是非常長的,可能有兩丈之長;而且步兵近戰,主要是小組對戰,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吳宇森花了大量的篇幅和鏡頭反映戰爭場面,但不得不說,基本上都不符合真正的冷兵器戰爭場景。裡面有個鏡頭,騎兵沖鋒,吳軍射箭,奇怪的是箭竟然是平射的,可以看看好萊塢拍的片子,也包括英雄等張藝謀的片子,對付騎兵沖鋒,多用箭,箭是向天上射,然後劃曲線下去的;絕對不是平射,裡面還有很多搞笑的東西;懂軍事的,可能會發現更多;比如裡面的八卦陣,也是很扯淡的,打仗要這么去打,會死無葬身之地的;

② 各位對赤壁這部電影作什麼評價

B吧,其實吳宇森拍的是三國志式的[赤壁]而不是[三國演義]式的[赤壁],
很多是有史實根據的,如周瑜非量窄,張飛是書法家.包括他們的年紀更符合史實.
缺點是很多人物都沒有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對白也寫得沒有古味.不象日本拍的古裝片,確實很精緻,但它也比國內大片好很多.

③ 國內反響平平國外大火的4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4部都看過。
1、《那山那人那狗》;發現這電影如此溫馨詩意,深深打動了我。我沒有被廉價地煽情得流一出眼淚。以前看過一些電一影,被煽情得幾乎落淚,看完之後,卻忘記為什麼要哭。但是看這部電一影,不想哭,也不想笑,很平靜的心情,卻如此戀戀不舍,不想從電一影的意境里走出來。
2、《摘金奇緣》;單獨探討這部電影本身的話真的很一般(非常瑪麗蘇文學),但是它作為第一部全亞裔cast的好萊塢電影這就已經意義非凡了,和朋友去電影院看的時候發現入場的是各個國家不同的人作為一個亞洲人本身也會覺得心情很好。拍攝製作很精緻,聽到婚禮上放甜蜜蜜那段會覺得很感動。
3、《地球最後的夜晚》;現實的畫面、運鏡、轉場,夢境的一鏡到底,就是喜歡!唯一的缺點就是前邊的有些光影和後邊有些鏡頭的俯仰讓人難受以至於出戲,還有上半部稍微有點故弄玄虛。 現實的人物、經歷在夢境中交錯,又暗合記憶中被忽視又刻骨銘心的點,讓人留戀在夢中,奢望一瞬能為永恆。
4、《赤壁》;《赤壁(下)》正式進入「赤壁之戰」的故事,導演吳宇森在前作鋪墊完人物塑造之後,隨著一場場戰役經典的推進,也真正大刀闊斧地開始推進以群像為主角的恢宏戰爭史。攻心計,連環計,美人計,吳宇森以兵法為基底來編排場次之間的戲劇邏輯,對戰雙方之間的劍拔弩張之勢隨之而來。而這種拍攝戰爭片的方式在電影語境中是獨屬於東方的。而最後赤壁的火燒戰船就如同吳宇森導演創作最後蓬勃的火焰,那恢宏與震撼是他從舊港時代的暴力美學,再到好萊塢之後延續之今的集大成。《赤壁》是華語電影的最後一部歷史史詩,他印證著吳宇森即使垂暮,也曾借著赤壁江面的大火燃燒著心中創作的激情。

④ 赤壁是賠了還是賺了

中國及亞洲投資最大8500萬美元的史詩電影《赤壁Ⅰ》和《赤壁下Ⅱ決戰天下》雲集了中港台影壇巨星梁朝偉,趙薇,金城武,張豐毅,張震,胡軍領銜主演。由美國著名導演吳宇森指導的佳作,獲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08,09年上映時,在亞洲,歐洲等地均獲巨大成功,票房和口碑雙豐收,刷新了所有華語電影票房新記錄。參展提名了十幾個國際電影節影展,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影評人協會最佳外語片,日本每日電影大獎最佳外語片,中國華表獎優秀合拍片,金像獎等多個大獎。是《電影看中國》產品代表中國走向世界,傳播中國電影和文化。
317639188 | 2012-01-10
4
0

網路知道

作業幫

寶寶知道赤壁(上)Red Cliff: Part I (2008)
內地票房:3.14億元(年度第1,影史第2,合$46,698,967美元)
香港票房:24,262,237港元(年度十大賣座華語片第2名,合$3,107,595美元)
馬來西亞票房:MYR1,981,478馬幣(合$645,025美元)
新加坡票房:SGD2,545,523新元(合$1,914,725美元)
韓國票房:$9,950,130美元(全韓國約160萬人次)
台灣票房:TWD151,889,372新台幣 (合$5,522,646美元)(年度第4)
泰國票房:THB31,450,706泰銖(合$940,927美元)
日本票房:$54,138,163美元(美元計年度第3,最賣座華語片歷史第一)
越南票房:不詳
拉脫維亞:$10,110美元(為《赤壁(國際版)》票房)
丹麥票房:$91,016美元(為《赤壁(國際版)》票房)
比利時票房:$198,461美元(為《赤壁(國際版)》票房)
法國票房:$2,793,872美元(截止4.5,為《赤壁(國際版)》票房)
總票房:$126,517,708美元(截止4.5)(含《赤壁(國際版)》)

赤壁(下)Red Cliff: Part II (2009)
內地票房:2.6億元(年度第1,影史第6,合$38,043,199美元)
香港票房:23,698,414港元(合$3,057,966美元)
馬來西亞票房:$920,257美元
新加坡票房:$2,091,413美元
韓國票房:179億4123萬5500韓元(截止3.1)(首爾74萬5721人次,全韓國累計超過273萬5433人次,最賣座華語片歷史第一)(合$12,932,223美元)
台灣票房:$4,511,880美元
泰國票房:$1,177,713美元
越南票房:不詳
印度尼西亞票房:不詳
日本票房:55.5億(449萬人次,合約$58,574,881美元,最賣座華語片歷史第一)
總票房:$122,570,187美元

所以是賺了

⑤ 赤壁電影為什麼日本的票房超過了中國

日本人有很深的三國情節。 眾所周知,日本的「三國文化」來自中國,那是「中學東漸」。

當羅貫中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以下簡稱《三國演義》)於元末明初問世時,三國的故事在中國大陸民間已經流傳了近千年。但是故事有沒有傳到日本,此前沒有紀錄。日本真正第一個與中國的「三國」故事有關的作品,據邱嶺與吳芳齡所著《三國演義在日本》一書所研究,是一部叫做《太平記》的作品。它的誕生,大約也相當於中國的元末明初時期。

《太平記》是講述日本南北朝時期歷史的小說,其中的作品卷二十,引述了三國故事,從劉備三顧茅廬開始講,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死孔明走生仲達」結束。故事的主角,竟然不是劉備也不是曹操,而是諸葛亮。

在中國人心目中,諸葛亮是智慧的象徵。但是在《太平記》中,諸葛亮的主要表現是「忠誠」與「仁義」。他對主人公劉備的鞠躬盡瘁,一直延續到他死後,還可嚇退敵人,給蜀國做貢獻。還有,他「出師未捷身先死」,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個人悲劇,也都是日本人津津樂道的內容。不過,《太平記》中的三國故事,還不是來自《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真正進入日本,是在《三國演義》的嘉靖本問世167年後。其時正是中國剛剛完成明清交替,一批明朝遺民避居日本,帶去大量中國書籍。而日本恰逢多年戰亂結束,進入江戶時代,對中國文化有了濃厚興趣和需求。1689年——明亡之後40餘年,《三國演義》的第一個日譯本《通俗三國志》出版,譯者署名「湖南文山」。

江戶時代的日本,知識分子和上層武士是可以直接讀漢語原文的,也就是說,其實他們可以看中文的《三國演義》。但庶民階層卻不行。所以說,湖南文山的這個《通俗三國志》,很大的意義是使「三國」在日本全社會各階層中,尤其是中小學生中普及。不過,從那個時候起,日本譯家們已經在搞「編譯」,按自己對內容的理解開始對原著改編。120回的小說變成了50卷,每回末尾必有的說唱套話也都抹去,實現了由說唱故事到讀本的轉換。

日本人對於三國的執著熱情與認真,簡直近乎自虐。至今,他們仍會寫出無數本書來,考查三國里的史實,三國里的謎團,收集三國名言,繪制三國地圖,編制三國大詞典。有一個日本職員,就是因為喜歡三國,利用假期到中國來考察三國故地,已經堅持了20多年。至今,到網上搜索,關於三國的購書網頁有30多頁,每頁都包含十幾本書。僅就三國人物評價而言,在光榮公司做三國的電腦游戲的同時,日本一家「新人物往來社」推出《三國英雄資料編》,對169個三國人物的統率能力、決斷能力等8個方面進行打分,買了書的人都可參與進去,花樣無窮。

而日本的文學,從最早接受三國故事時起,就已經開始走上了與中國文學不同的道路。邱嶺與吳芳齡為日本文學總結的三大特點是:追求真實;非社會化而強調個人;悲美。所謂「悲美」,一代日本動畫迷和游戲迷恐怕早已在日本動漫中領教。那種滿天飛著血紅的箭雨的悲愴與凄美,英雄人物經歷生離死別時,心碎之處的典雅傷感,都隱隱地在打動著一代年輕的游戲迷們。這些來自東瀛的「三國」,千百年前曾經從中國傳過去,不知充盈了多少日本人的內心,現在它們又轉回到發源地母國,又會在這邊釀出什麼樣的果實?

日本大手前大學校長川本皓嗣,曾寫下這樣一段話:「在日本,以前常聽到『同文同種』的說法。日本人相信自己和中國人沒有多少不同的地方……以為學習同『文』者就具有相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直到近代以後這種錯覺仍然存在著。

另一方面,中國人雖然一點也不認為自己像日本人,但就像美國人多覺得加拿大是美國的一部分或者一個『准州』似的,中國人不也覺得日本文化像是中國文化浮淺的模仿或者派生物嗎?

當然,這兩方面都是很大的錯覺。」

觀察日本的「三國文化」與中國的「三國文化」之不同,似乎讓我們突然得到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文化、中國的歷史觀的某些清晰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