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二戰電影復仇的武器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二戰電影復仇的武器

發布時間: 2023-08-24 14:28:07

『壹』 電影《兵臨城下》中蘇聯有哪些厲害的武器

2001年一部非常精彩的狙擊手對決電影《兵臨城下》,電影里的很多武器都是來自真實的二戰東部戰線武器。

從電影發布以來就成為了二戰題材的經典電影,影片圍繞著東部戰線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而拍攝,其中兩名狙擊手的對戰更是此片最經典的部分;蘇聯的瓦西里·扎伊采夫(裘德·洛)和德國軍隊的埃爾溫·科尼格(Ed Harris)進行遠距離決斗,當看到這一部分無數軍迷們都熱血噴張。

電影精彩的不止是劇情,片中的武器才是槍謎們最想看到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這一部號稱「蘇德武器盛宴」的電影中究竟有哪些蘇聯武器?
莫辛納甘1891/30栓動步槍
毫無疑問,莫辛納甘1891/30是蘇聯有史以來最「出名」的步槍之一,根據記載,莫辛納甘M91-30自推出以來生產數量超過了370萬支,成為了全世界生產量最大的步槍之一。

這支步槍是「謝爾蓋·伊萬諾維奇·莫辛」和比利時設計師「李昂·納甘」兩種步槍的集合體,該槍使用的是7.62×54mmR的子彈,有一個5發的彈倉容量,通常情況下使用彈夾或者手動填裝子彈。

莫辛納甘1891/30步槍在使用了長達39年後已經不能滿足蘇聯軍隊的要求,後來經過一系列改進,比如:延長的瞄具的底座,並將瞄具中的arshins改為米,原來的槍管也被縮短了3英寸。

由裘德洛飾演的瓦西里·扎伊采夫和由羅恩·帕爾曼扮演的庫利沃夫是電影中兩位主要的狙擊手,他們使用的正是莫辛納甘1891/30步槍,配備了PU瞄準鏡,而 歷史 中這個瞄具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一年之後才使用的,在電影出現有點不合時宜,如果想要還原的更真實,那麼莫辛納甘1891/30步槍應該裝配的是PEM瞄準鏡才最合適。
莫辛納甘M38 栓動卡賓槍
莫辛納甘M38和莫辛納甘1891使用相同的口徑彈葯,《兵臨城下》電影中雷切爾威斯飾演的Tania Chernova攜帶的正是莫辛納甘M38卡賓槍。該槍其實就是一支短管的1891/30步槍,它的槍管縮短到了8.5英寸,主要目的是為了士兵能在前線戰斗中方便攜帶。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的設計初衷是為了取代M1895左輪手槍,雖然,TT-33半自動手槍未能完全取代M1895手槍,但不可否認這是一支非常優秀武器,而且它還是中國54式手槍的前身。

托卡列夫TT-33半自動手槍使用的是7.62x25mm子彈,不僅尺寸非常緊湊,而且根據子彈的重量,它的初速也可以達到1200和1600 fps之間。

托卡列夫TT-33手槍的第一個版本是基於勃朗寧FN M1903和M1911手槍而設計的,經過改進後第二個版本的TT-33手槍也就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那一支,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最廣泛的手槍之一。

後翹鋸齒(在下愚鈍,不知道具體名字)是辨別TT-33手槍是在1947年之前還是之後最直觀的方式;1947年之前的TT-33手槍鋸齒高低參差不齊,而那些大小均勻高低一樣的鋸齒都是在1947年之後製造的,在電影《兵臨城下》中兩個版本的TT-33手槍都有出現過。
納甘 M1895左輪手槍
納甘M1895是一款非常獨特的左輪手槍,該槍的彈巢可以容納7發7.62×38mmR子彈,納甘M1895採用氣體密封式設計,在射擊完後自動封閉槍管和彈倉之間的間隙,這樣的設計不僅增加了手槍的威力也提高了子彈的初速。
PPSh-41(波波沙)沖鋒槍
蘇聯的PPSh-41沖鋒槍是1941年推出,目的是取代PPD沖鋒槍。PPD沖鋒槍由機加工零件製成,這些零件非常耗時而且生產成本很高。蘇聯當時急需製造成本低、速度快的武器,所以就有了Georgy Shpagin製造的PPSh-41沖鋒槍。

該槍仍然使用相同的7.62x25mm托卡列夫手槍彈葯,由於該槍已經使用沖壓金屬部件製成,所有蘇聯在戰時可以更快的製造很多輕武器,且只需要使用相同口徑的彈葯,這樣能更快的為前線部隊提供武器支援。
捷格加廖夫DP-27或DPM輕機槍
俄羅斯工程師捷格加廖夫在20世紀20年代發明了DP-27機槍,該槍使用和莫辛納甘步槍相同的7.62x54mmR彈,彈匣在扳機的上方,由於像一個「大盤子」所有被很多吃雞玩家戲稱為「大盤雞」。

後來進行改進的版本為DPM機槍,它修復了DP-27的一些缺點,比如:容易受損的兩支腳架,並且增強了槍內的反沖彈簧,以防止機槍過熱導致啞火。

即使進行了諸多改進,該槍的效率仍然沒有提高,因為它使用了一個「盤式彈匣」要比德國的MG34和MG42慢很多。DPM的射速為每分鍾550發,而德國MG的射速為每分鍾800-1200發。

如上述所說,反沖彈簧改進後需要在槍身添加一個握把,但是在電影《兵臨城下》中並沒有看到任何握把的存在,所以電影中出現的應該是DP-27機槍而非DPM。
馬克沁M1910 / 30重機槍
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發明了「馬克沁重機槍」於1910年被蘇聯軍方所採用,它發射7.62x54mmR的蘇聯標准彈葯。1930年蘇聯對該槍進行了一系列升級,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在槍管重增加了水冷擋板。

馬克沁重機槍安裝在輪式支架上,便於移動,有些地方甚至使用升降式支架,除了方便射擊以外還擁有更堅固的底部支撐。

1941年馬克沁重機槍再次被改進,它使用了來自拖拉機的散熱片,所以被人們稱為「拖拉機蓋」。
重型火炮
電影中我們看到很多大型的種武器,但是它們大多數都是固定的,而且在影片中也幾乎是一閃而過,沒有太多的鏡頭讓我們體驗到它們的威力。

DShK重機槍發射了一個12.7×108毫米的彈葯,於1938年進入蘇聯服役,正是由上文所提到的Vasily Degtyarev和Georgy Shpagin共同設計,在電影中可以看到DShK重機槍安裝在蘇聯的火車上。

M1940式25毫米防空炮安裝在一個4輪的支架上,從1941年12月開始該炮被安裝在裝甲列車上當作防禦武器使用,電影中M1940 25毫米防空炮也是以相同的方式使用。

M1942型76毫米加農炮於1940年開始生產,該炮使用57毫米的反坦克炮支架和76毫米的加農炮炮管,每分鍾可以發射25發,有效射程超過8英里。

M1939式85毫米防空炮,M1939式一般用於射擊中空高度目標或者特殊情況下當作是反坦克武器使用。

那麼《兵臨城下》電影中的蘇聯武器基本上就這些,如果還有遺漏的歡迎大家補充,想看《兵臨城下:德國武器》的敬請等待,我們明日再續。

『貳』 俄羅斯拍攝的二戰女阻擊手的電影

蘇聯二戰巨片《女狙擊手》[上、下合集]
故事梗概:年輕的哈薩克姑娘阿麗婭從軍事學校畢業了,她和維特基娜、科
瓦列娃、舒拉以及其他女同學一起,唱著歌列隊行進在通往前線的道路上。途中經過一個小湖,姑娘們被清涼的湖水吸引,脫去軍裝在水中嬉戲。突然,敵機出現
了,在炸彈的巨響和機槍子彈的尖嘯聲中,很多姑娘失去了生命……湖岸上立起了一排墓碑,女戰士們畢業後開的第一槍竟然是為犧牲的戰友誌哀……
團部首長要求女戰士們留在司令部工作,但阿麗婭和她的夥伴們堅決要求上前線。在前沿陣地,她們在老戰
士的幫助下漸漸學會了戰斗。這時,德軍狙擊手用冷槍打死了不少紅軍戰士,一個叫作克留格的德軍狙擊手最為狡猾殘忍,為此,前線指揮員馬特維也夫給女狙擊手
們下達了消滅德軍狙擊手的命令。老戰士斯捷潘大叔想出了挖掘暗壕轉移射擊點的計策,但他還沒來得及使用這個方法就犧牲在克留格的槍下。阿麗婭發誓要為斯捷
潘報仇,她獨自一人拚命挖掘暗壕,失敗了又重頭再來。暗壕終於挖好了,阿麗婭用紗布纏好鮮血淋漓的雙手,端起了狙擊步槍。暗壕幫助她掩藏了自己的方位,克
留格無法捕捉目標,他惱羞成怒開槍射擊陣地上的一隻小貓(那是斯捷潘生前所收養的),——狡猾的敵人因此暴露了身形,阿麗婭在這一瞬間射出了復仇的子彈,
打死了這個窮凶極惡的劊子手。

紅軍大反攻開始了,阿麗婭在指揮員的帶領下和戰士們一起沖鋒;指揮員倒下了,阿麗婭擔負起他的責任,
高喊著口號繼續向前沖;最後,阿麗婭自己也倒下了,然而,紅軍的隊伍踏著烈士的鮮血繼續前進……當初一起上戰場的四個女狙擊手只剩下了維特基娜一個人,她
在給後方的人們寫信,寫下了這些犧牲在戰場上的姑娘的故事。影片的結尾,銀幕上出現了一幅幅黑白照片,觀眾在照片上看到的,是那些在戰爭年代親身經歷了本
片故事的紅軍女狙擊手們——這種「真實的還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叄』 前蘇聯二戰電影大全

前蘇聯二戰電影大全

1。 《星星敢死隊》(The Star, or Kryptonim Gwiazda, or Zvezda,《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俄羅斯新二戰片經典。根據蘇聯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44年蘇軍展開最後反攻前夕,為查明戰時邊境地區德軍的作戰意圖和兵力、裝備部署情況,蘇軍偵察排在兩支偵察小分隊深入敵後均遭圍殲後又派出了由中尉領銜的第三支偵察小分隊……最後終於圓滿完成了偵察任務,然而,七名偵察小分隊成員還是全部以身殉國了。其間穿插青春浪漫的女通訊兵與英雄中尉未曾展開和沒有下文的愛情。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2。 《懲戒營》(Shtrafbat,捕擄大隊,俄羅斯,2004)

11集電視電影。1942年,蘇聯列寧格勒被困以後受懲戒的蘇軍官兵被送到戰爭前線贖罪殉國的故事,其間懲戒兵指揮員為在德軍行刑隊槍口下死裡逃生卻被軍中政治動物疑為叛徒、視為蘇維埃“敵人”,備受迫害、求死不得、痛苦不堪的蘇軍大尉。斯大林時代的專政和清洗使眾多災難深重的蘇軍官兵和蘇俄百姓在雪上加霜的苦難中開始求助於上帝……經典和精彩之處不亞於《兄弟連》。

3。 《裝甲列車》(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最後的鐵甲列車,俄羅斯、白俄羅斯,2006)

四集電視電影。1941 年,納粹德國全面入侵蘇聯之初,內部不和的蘇軍被穿上蘇軍制服的德軍打得稀里嘩啦、陣腳大亂,連秘密武器——火力超強的裝甲列車亦落入敵手……遭當局政治迫害、被發配到戰時邊關為祖國而戰的蘇軍上校率五名素昧平生、身份各異的“天涯淪落人”奪取裝甲列車,並將其駛向蘇軍預定的前線目的地配合蘇軍抗擊德軍……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敵我爭戰險象環生,更有兩位美女助陣,冒險、間諜、復仇、情愛並皆出色。

4。 《戰場上的布穀鳥》(The Cuckoo, or Kukushka,布穀鳥、春天的杜鵑,俄羅斯、芬蘭,2002)

俄籍導演亞歷山大·羅高斯金驚世之作。1944年的蘇聯北歐邊境地區,發生在拉普族姑娘與她所救助的兩位不同國別軍人之間、超越戰爭仇恨和語言障礙的人性與愛欲故事。莫斯科電影節聖喬治銀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5。 《殲滅任務》(Peregon,俄羅斯,2006)

戰時的西伯利亞邊遠小鎮,天寒地凍、與世隔絕的蘇聯軍用機場,身份不同而處境相同的可憐的人們,平靜、單調、匱乏的生活與純朴、壓抑、苦澀的情感,美國給予蘇聯的軍事援助,無處不在的斯大林時代的政治……沒有“殲滅任務”。

6。 《狂魔希特勒》(Molokh: A Demon in the Shape of Man,摩羅神、莫洛赫,俄羅斯、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1999)

舞台劇式的滑稽劇,古怪、沉悶的冷幽默。1942年,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幽暗、陰冷、寂靜的要塞城堡,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助手、隨從與愛娃·布勞恩的假日沙龍生活。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7。 《小偷》(Vor,or The Thief,我的爸,是你嗎、與盜同眠,俄羅斯,1997)

戰後的蘇聯,冒充軍官的小偷與美麗 *** 及其小兒的情感糾葛,小兒的視角與思維。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8。 《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毒太陽,俄羅斯、法國,1994)

悲愴的政治史詩。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戰前的蘇聯,斯大林清黨前夕的1936年,帶著妻子和小女到莫斯科鄉村別墅度假的紅軍師長兼戰斗英雄突然被克格勃以叛國罪逮捕了,而逮捕行動的執行人則是妻子的舊情人……政治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時代的瘋狂與命運的乖舛、民族的苦難與個人的渺小盡在其中。小女的視角。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9。 《愛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 or Ne Hlebom Edinym,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愛情與理想,俄羅斯,2005)

具有史詩氣質的愛情題材經典黑白片。根據俄羅斯作家小說《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改編。1948年戰後重建時期的蘇聯,美麗的俄羅斯女教師愛上英俊的前同事、醉心於管道鑄造設備發明的退伍軍人,決然離棄無愛的科研機構高階軍官丈夫,勇敢地獻身於所愛男人,並堅持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地承受背叛無愛婚姻後果的故事。

10。 《烽火孤兒》(Bastards,or Svolochi,戰地童子、私生子、混小子,俄羅斯、白俄羅斯,2005)

俄羅斯新二戰片反省斯大林時代的新視角。1943年,蘇軍上校受命執行一項旨在“禁止”無家可歸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絕密計劃:將被拘禁的少年犯訓練為一組組特別破壞小分隊、空投到德佔區執行任務,並在完成任務後將他們殺人滅口……在執行任務中,兩位惺惺相惜的少年犯死裡逃生……

『肆』 俄羅斯電影一門炮三支槍四人阻擊德軍一個聯隊叫啥

電影《敢死連》

1944年,白俄羅斯西部,紅軍已經推進到蘇聯國界線。蘇德雙方生死對決,戰場是白俄羅斯森林中的一個無名高地。蘇軍為打破德軍大規模進攻粉碎德軍戰略集團,而在北高加索平原的一個無名高地實施了一次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陣地戰!

蘇德雙方百萬大軍,動用數以千計的坦克和作戰飛機,上萬門火炮和追擊跑對壘,展開了蘇德間最大的一次會戰!



(4)俄羅斯二戰電影復仇的武器擴展閱讀:

該片由俄羅斯政府投四億巨資全力支持!動用了兩個師的軍隊,5000名軍人,300輛坦克,200架飛機參與拍攝,壯烈再現二戰最後的大反擊中最為悲壯慘烈的「高加索平原」大血戰。同時,本片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大投資的新型戰爭影片,藉以恢復其戰爭影片生產強國的地位。

影片最大還原了發生在高加索的大戰役」的賣點,在片末的半個小時總算有了那麼點意思,大場面的表現可以拿到個合格分。值得一提的是,《敢死連》在電影配樂方面,倒是秉承了前蘇聯戰爭電影的優秀傳統,一曲《卡秋莎》算是致敬,而原創的電影音樂也具有很濃郁的蘇聯音樂風格。

『伍』 蘇聯七名狙擊手擊敗德軍一個營是哪部電影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

《兵臨城下之決戰要塞》是由亞歷山大·科特執導,安德烈·馬斯連基、葉甫蓋尼·塞格諾夫主演的一部戰爭電影。於2012年3月16日在中國上映。

(5)俄羅斯二戰電影復仇的武器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1941年6月22日,布格河東岸的公園里,軍樂隊演奏著歡快的歌曲,男女老少跳舞嬉戲,一切都是那麼恬靜、祥和。追逐的孩童、戀愛的男女、翩翩起舞的少年將這個小鎮勾畫出無與倫比的魅力。當人們沉浸在甜美的夢中時,化妝成蘇聯軍隊的德國突擊隊發動了突襲。一聲炮響撕裂寧靜的小鎮,坍塌的房屋和飛起的瓦礫夾雜著人們的尖叫聲四散開來。慌亂中的母親丟失了孩子,受驚的牲畜四下逃竄,戰爭就這么毫無徵兆的降臨了。

布列斯特要塞是連接華沙-莫斯科的交通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成群的坦克和裝備精良的德軍圍攻中,8000名英勇的蘇維埃紅軍在武器短缺、建制混雜、犧牲巨大的情形下,堅守信念、捍衛祖國。戰斗中,團長和政委身先士卒,在反擊中沉著指揮,鼓舞驚慌中的士兵燃起鬥志,將不同建制的士兵拼成戰斗團隊,頑強防禦要塞陣地;另一側,德軍一隊人突入要塞,在搜索前進中與紅軍中尉率領的邊防軍遭遇,紅軍戰士們或是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或是舞著工兵鍬、鐵棒甚至菜刀與德軍展開白刃肉搏混戰,刀槍不全的蘇軍憑借大無畏精神殺得德軍死傷遍地、落荒而逃。

由於雙方力量的懸殊以及武器的缺失,再加上遲遲沒有增援部隊出現,布列特斯的戰士們面對的是一場幾乎沒有可能勝利的戰役。但是他們面對德軍的坦克毫無畏懼,用各種能稱之為「武器」的東西進行抵抗,保衛家園的強烈願望一次又一次的擊退德國侵略者的進攻。

布列斯特要塞守備部隊在外無援軍,內無有效指揮的情況下,僅憑慌亂之後的自我組織,一支孤軍獨自對抗,讓數十倍於自己的德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戰爭進行到第30天,最初打響戰斗的布列斯特守備部隊仍在堅守,並一直向後方總部發出「這里是要塞,正在戰斗」的訊息,直至戰士全部陣亡。

『陸』 俄羅斯二戰經典電影推薦

最後的前線,斯大林格勒,潘菲洛夫二十八勇士, T,,34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