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電影孔雀劇情最後姐姐看到孔雀時說了什麼話
電影孔雀劇情最後,姐姐看到孔雀時說:「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
《孔雀》結局簡介:
後來姐姐生了個女兒,別人都說太像她了。姐姐、姐夫和他們的女兒一起來到孔雀的面前,女兒說:「孔雀,孔雀,開屏吧。你沒有俺的衣裳花。」聽到這話,姐姐和孔雀都安靜了一會。女兒又說:「這兒的孔雀老不開屏。」
聽完這話,姐姐對女兒說:「爸爸老家漫山遍野都是孔雀。」女兒回答說:「咱這的孔雀都是假的。」姐夫笑著看了女兒一眼,姐姐也苦笑地逗弄了一下女兒的頭發。
之後,姐夫抱著女兒,姐姐跟在姐夫的身後,一起離開了孔雀。離開時,姐姐還笑著回頭望了孔雀一眼。而孔雀依然悠然自得地在吃著自己的食物。
《孔雀》賞析:
電影《孔雀》充滿了對七十年代的回憶,對青春的回憶,是一部懷舊題材的作品。它描述那個時代某些青年的迷茫困惑、無奈、熱情、執著和個性,展現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所具有的中國傳統式的道德意識規范。
許多場景都勾起少年時代的回憶:曬蘿卜干,爆米花,送傘,水泥球台,分糖,走廊,飯菜……都是那樣真實。
最後二姐、大哥和三弟帶著各自的家庭逐次來看孔雀,都留下一些平常但有韻味的話,留給觀眾想像。也許人生就像孔雀一樣,將來總有一天會開屏;生活也是一樣,總有好的時候。隱伏一個冬天,孔雀沒有開屏,而孔雀開屏的時候,他們仨已經走過去了。
(1)孔雀泰國電影擴展閱讀:
《孔雀》人物簡介
1、高衛紅(張靜初飾演)
面孔清秀,也可以說是清淡,人淡如菊。她有一種清教徒式的氣質,外表安靜,內心強烈執拗。她笑起來很單純,不笑的時候很冷清。性格倔犟,因為理想遲遲找不到滿意的工作,一個過於唯美或理想化的人,她一生都活在她的夢想里。
外人看起來以為她不是最被生活吸引的人,對她自己的生活充滿熱望,這樣的女孩子在封閉的小城市裡肯定是個異類。
2、高衛國(馮瓅飾演)
外號「胖子」,患有腦疾,傻乎乎的,總遭人欺負,看上去很憨厚,實際上也很寬厚,以至於有些愚鈍。但他的眼睛又大又明亮,與他愚鈍的身體很不協調,看著讓人替他著急。
他的笑容很燦爛,隨便的笑都會格外開心似的。他胖胖的臉上有一種兒童氣還沒有脫去,很善良,純真。你看他笨頭笨腦的,可心裡很明白。。
❷ 文藝電影推薦一點,要像九首歌或者狗鎮或者穆赫蘭道一樣口味重點的。
我不在那兒(鮑勃迪倫的個人傳記,我很喜歡)
我要成名(美國的那個,電影海報是一個金發女子帶著一副墨鏡,搖滾電影)
控制(搖滾電影)
深海長眠(一個高位癱瘓的人尋求安樂死,很贊的)
21克、愛情是狗娘,還有一部什麼的是三部曲。(不好意思不太記得了)
看完這些我再推薦吧。
❸ 《孔雀》影評
〈孔雀〉這部影片自始至終給我最強烈的感覺就是真實。真實的讓人心痛。三個主人公都有過自己偉大的夢想,姐姐的飛行員夢,哥哥娶媳婦和工作夢,而弟弟呢,要的是自由。這些都是現實生活中人類心靈和思想的真實表現。而結局卻是三個人平淡的一生。那春心萌動的一刻,恰如投入心湖的一粒石子,盪漾許久,卻總歸平靜。這種結局,情理之中,細細品味,也在觀眾的意料之中。該片的片名為《孔雀》,而孔雀只在片尾的幾分鍾方才出現。觀眾和演員都知道孔雀在冬季是不會開屏的,可是卻奇跡般地撐起了它傲人的羽翅。這就給全片做了總結並喻意著一些道理:在夢想觸手可及的時候,人總會盡力去抓住它,即使叛逆也是對靈魂的釋放,對人生的有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可是當它不適時宜地開放,「我」和那些擁有夢想的人卻老了,離它而去。還沒走到夢想的盡頭,「我」已選擇平庸。孔雀開屏的剎那,我先是驚奇,後是煩憂,似乎那張開的,是一幅酸辣的人生。影片中以回憶蒙太奇的手法將三個主人公在青蔥歲月的點點滴滴依次刻錄,並將「我」回憶家裡五口人在樓道吃晚飯的情景平行穿插其中。一部寫實的影片,究竟要告訴人什麼呢?不得不說,編導安排的故事與場景讓我震驚。當姐姐在樹林中裸露著身軀呈現給那個拿走她「降落傘」的男人時,我為編導那種讓觀眾刻骨銘心的「毒辣」的拍攝手段而啞然,只是為了一個已然沒有希望的夢想而用自己的貞操去換回自己青春時突發的夢,籌碼似乎太過於沉重。並且在當時的那個年代,這種事是絕不允許發生的。最後姐姐突然就找了一個司機嫁走了。太多太多的叛逆在姐姐身上發生。當她看到軍官與一個 富家 小姐打乒乓球的時候,她就已經認命了。窮苦人家的孩子,註定沒有多姿多彩的生活。努力不一定成功,在這個錢權的社會,普通老百姓的一些奢望般的夢想,到頭來也只是夢而已。影片著重闡述姐姐的一部分人生,是現代青年人的心理,並諷刺當時人們的思想。思想固化封建是建國後人們心理上的疾病。或許正因為這樣,中國當時的幾億人才只會開墾田地,而不懂為理想為夢想而活。有或許,該片是激勵人們努力為夢想而奮斗吧!在弟弟的身上,我們看到了為人所要的一種「尊嚴」。肥胖而又不懂禮數的哥哥去給弟弟送傘,卻鬧出了一連串的讓人心酸的事。不被承認是哥哥,別人又誤以為他是偷看女生的流氓。滴滴受不了有這種「敗類」哥哥的打擊,於是沖開人群,用傘狠狠扎了哥哥一下。雖然他日後找朋友假裝軍人和他的哥哥到他們班去送傘,卻仍被同學發現,並鄙視般地變相隔絕了他。編導以次為反面教材再次表達了對於人們畸形心理的批判。無論是在七八十年代還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種不成熟乃至有些變態的「尊嚴」仍然無處不在。只為了人們面前的那一點「面子」,便不承認自己的哥哥,實則有些大逆不道的滋味。觀眾對人性的探討與反思全在編導的掌控之中。影片最後,兄妹三人全都過上了平淡而幸福的生活。而平淡之中的奇葩,便是哥哥。不僅有了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並且有了善良之心,對從前欺負他的人不計前嫌,盡力幫助。我想,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吧。在色彩方面,由於當時的年代流行的色彩並不艷麗,所以在全片僅有的幾次滿目綠意盎然的鏡頭讓觀眾眼前一亮,才不至於視覺疲勞。滿目的綠色一下子擁入眼簾,給觀眾一個很強烈的視覺沖擊,並以次能調節觀眾的心情,由壓抑到歡快,是一個很好的「調節劑」。顧長衛原本是攝影師,這部右他編導的影片卻並沒有令人決眥的拍攝手段和技巧。或許他也是如此理解人生「平淡中出奇跡,奇跡中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