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際四大電影節東京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際四大電影節東京

發布時間: 2023-07-26 09:18:57

Ⅰ 東京電影節入圍的影片,真的是觀眾喜歡看的嗎

不一定是都喜歡,但肯定有一部分是喜歡看的。

東京電影節是A類電影節之一,相當於國際電影節的最佳類別了。

也期待中國的電影作品會越來越好,希望能更多的受人喜愛,而不是疫情的影響。

所以今年入圍的電影肯定就有觀眾喜愛的,看新聞說今年中國一共有三部電影入圍:戀曲1980,兔子暴力,無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喜歡的?

Ⅱ 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有哪些

影響最大的肯定是奧斯卡獎(Oscar),全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Award

世界五大電影節
1、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2、戛納國際電影節
3、柏林國際電影節
4、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5、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其餘的就各個大國家的電影節如:
我們所知的華語影壇 香港國際電影節、台灣電影金馬獎等,
美國 聖丹斯電影節電影電視金球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夏威夷國際電影節等
加拿大 多倫多電影節
英國 倫敦電影節
俄羅斯 莫斯科電影節
法國 南特三大洲電影節
德國 奧博豪森(短片)電影節
日本 東京電影節
韓國 釜山電影節
巴西 巴西電影節
還有 亞太電影節 等
還有其他的國家的!!很多不知名的!

Ⅲ 世界上著名的電影節都有哪些

最著名的莫過於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即威尼斯電影節、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

1、戛納國際電影節:戛納(香港稱「康城」,台灣稱「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戛納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2、威尼斯電影節: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在電影黃金年代(30年代-60年代),威尼斯電影節是諸多電影大師的搖籃。

3、柏林國際電影節: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20世紀50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從1951年第一屆開始,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避免與戛納電影節「撞車」,提前至每年2-3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3)國際四大電影節東京擴展閱讀:

其他著名的電影節還有:

1、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電影節中的王子」的美譽。

2、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3年,是西班牙舉辦的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之一,在歐洲影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最高獎為「金貝殼獎」。

3、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宗旨為鼓勵文化的多樣性和各國人民之相互了解、刺激各大洲電影製作的提升來培育優質電影、拔擢電影工作者與新創作品、發掘和鼓勵新進人才、並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專業人士的交流,最高獎為「美洲大獎」。

4、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是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在五十年代成為中國電影最愛亮相的舞台,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5、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原為世界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是阿拉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它規定參賽片必須不帶政治色彩,不得在其它電影節上放映過。

6、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7、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宗旨是呈現並鼓勵多元藝術創作,創辦以來在專業架構及服務、社會影響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譽為是「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Ⅳ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Ⅳ 世界四大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奧斯卡金像獎

概況

" 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 正式名稱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1927年設立,每年一次在美國洛杉磯舉行。半個多世紀來一直享有盛譽。它不僅反映美國電影藝術的發展進程和成就而且對世界許多國家的電影藝術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1927年5月,美國電影界知名人士在好萊塢發起組織一個"非贏利組織",定名為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縮寫為A.M.P.A.S.)它的宗旨是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的進步。學院決定對優秀電影工作者的顯著成就給予表彰並成立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獎"(Academy Award),1931年後"學院獎"逐漸被其通俗叫法"奧斯卡金像獎"所代替,其正式名稱已鮮為人知。

評選

奧斯卡只是美國本土的一個電影獎項而已,和中國的"華表獎"是一個意思,只是一個本土的電影獎項,但從他沒有"最佳外語片獎"來看他也不是國際性的,而電影節的定義是世界各國電影藝術和技術成就展覽的盛會。其主要目的是交流經驗、互相學習、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對正式參展的影片進行評選,對優秀影片和它們的作者(包括導演、編劇、演員、攝影、作曲、剪輯、服裝、美工、特技等)授予獎品或獎狀等。也有隻參展不評獎的國際電影節。電影節可以說是個電影展覽會,而奧斯卡只是頒獎並不存在展覽性質,綜上所述奧斯卡不是電影節更不是國際電影節,而世界上最富盛名的是柏林、坎城、威尼斯三大國際電影節。

奧斯卡於1947年起設定最佳外語片獎,2011年第8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是丹麥的《更好的世界》。

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 *** 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要獎項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審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坎城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重要地位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坎城、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網際網路、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審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電影《白日焰火》於2014年獲得金熊獎,男主角廖凡獲銀熊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創辦於1932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故被稱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電影節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它聚焦於各國的電影實驗者,鼓勵他們拍攝形式新穎、手法獨特的影片,哪怕有一些缺陷,只要是有創新,就能夠被電影節所接納。該電影節的宗旨是"電影為嚴肅的藝術服務",每年都提出不同的口號,而評判標准很純粹:藝術性。在六七十年代,威尼斯電影節發掘了一大批新興的歐洲電影人。盡管它所選擇的電影未必是該導演最好的一部作品,但卻時時刻刻地在引領歐洲藝術電影的發展潮流。

坎城國際電影節

概況

坎城國際電影節 (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法國的坎城電影節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周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坎城電影節是一個不關心政治的真空地帶,是一個濃縮的好像人們能直接聯系,講同一種語言的微觀世界。"

尚·高克(Jean Cocteau)

1939年,法國教育及藝術部部長讓·扎伊(Jean Zay)提議在法國創建一個國際電影節。坎城因其"陽光及美麗的景色"而當選會址。

第一屆坎城國際電影節

第一屆嘎納國際電影節,由路易·盧密耶(Louis Lumière)擔任主席,但是被二戰延誤。1945年,法國國家文藝協會(AFAA)再度被要求在外交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組織電影節;自1946起,剛創造的法國國家電影中心也聯合支持。

1946年9月20日,坎城國際電影節作為戰後的第一個重要的國際文化盛事,在坎城的舊賭場里舉行。當時,坎城國際電影節是一個設有董事會的非營利組織;並在1972年變成慈善機構。除了1948年和1950年 -- 因為缺乏資金坎城電影節被取消以外-- 每年都舉行為期兩周的坎城電影節;1951年以前是在9月舉行,後來變成 5月。1968年,坎城電影節因政治騷亂被迫中斷。

最開始的時候,坎城電影節主要是一個旅遊和社交事件,更像是電影論壇而非 賽事。 幾乎所有參展的電影都可獲得獎項。歷經多年後,隨著參加者的急劇增加和新的經濟後盾,坎城電影節改變了原來的定位,逐漸演變為電影工業中最為媒體關注的年度盛事。一般而言,每年約有一千六百個媒體的四千多個記者參加坎城電影節。

電影市場

1959年"電影市場"的創建更增添了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影響力;其不但提供了一個商業平台,而且為電影工業的買家和賣家之間的會晤及討論提供了便利 。在其不斷發展的45年間,坎城電影場已成為全球電影行業的主要市場。同樣,在2000年創建的圍繞電影宮的國際村(Village International)也使越來越多的國家能促進自己的文化及電影,並為他們的製片人和電影工業提供支持。

與正式提名並行的是1962年創建的"國際影評周"和1969年創建的"導演雙周"。這兩項活動都設有各自的競賽單元。1978年,時任電影節總代表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金攝影機獎"(Caméra d'or),以獎勵三個競賽中的最佳影片。

坎城國際電影節初期,是由各國選送自己的電影來參賽。1972年,總代表莫里斯·貝西(Maurice Bessy),電影節主席法伍爾·勒·布埃(Favre le Bret)和董事會毅然決定坎城電影節自此將是參賽影片提名的唯一決策者,自行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參賽影片。這個決定標志著一個轉折點,很快被其他的電影節效仿。

電影基石

1998年,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創立了"電影基石"(Cinéfondation)提名全球電影學校的短片和中片,旨在發現和提攜新的電影人才。自此,各國家和地區的兩千多部電影被送到電影節競選提名。

追隨電影基石的構想,2000年的秋天在巴黎開辦的坎城電影節官邸也是為年輕的電影人提供在國外發展自己的拍攝計畫的機會並鼓勵其在國際的推廣。

2000年,自1978年起一直擔任坎城電影節的總代表的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繼皮爾·福娃(Pierre Viot)之後被董事會選為主席 。皮爾·福娃(Pierre Viot)從1985年到2000年擔任主席,2000年成為電影基石會長。從2001年起,吉爾·雅各布(Gilles Jacob)由坎城電影節總經理維若妮卡·蓋拉(Véronique Cayla)及藝術總監特艾里·福茂(Thierry Frémaux)協助工作。

他們加強了坎城電影節作為年度國際電影講壇的地位。所有的電影風格、學派和類型都各得其所。無論是通過電影放映還是通過眾多豐富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活動:討論會、表彰會、大使講堂、音樂會、展覽等,其永恆的目標是為了電影藝術的成長服務。

總結

坎城電影節不僅是電影產業從業人員聚會的理想場所,而且也非常注意那些促進電影發展的藝術家的才能。歷經數年,坎城電影節以其在電影的藝術水準和商業影響之間取得的平衡著稱於世。不但為展示的影片保證了一個獨特的國際化的平台,而且在維護"為廣泛的客群提供電影產品"的理念同時,也揭示和反映世界電影的發展和趨勢。

Ⅵ 東京電影節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

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世界9大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之一。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主辦。

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也是日本國內唯一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A類競賽型國際電影節活動。

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東京國際電影節致力於發掘優秀的亞洲及國際電影,為年輕電影人提供更廣闊的展示平台。電影節更在2013年設立全新競賽單元「亞洲未來」,旨在挖掘亞洲電影新人。

(6)國際四大電影節東京擴展閱讀:

舉辦會場

主要是在"Bunkamura」(直譯:文化村,為東京所有的大型綜合文化設施,位置在東京澀谷鬧區)中的4個會場內舉行。

從2004年開始,同時在Bunkamura和六本木之丘的主會場舉行,此外2005年由於合辦企劃的關系,也在秋葉原的會場"秋葉原ENTAMATURI」舉行。

第7屆的電影節剛好遇到平安遷都1200周年紀念,因此移師京都,以「京都國際電影節」(KYO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為名稱舉行。

Ⅶ 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問題一: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主要的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問題二:世界上著名的電影節有哪些? 威尼斯電影節,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北部著名水城威尼斯,舉辦了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嘎納電影節 (Festivai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簡稱IFB)和嘎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每年9月份在加拿大多亂多舉行。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做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礎),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釜山電影節
拉丁電影節
愛丁堡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問題三:2016年有哪些電影節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歐洲電影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聖丹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法國凱撒獎
美國電影金球獎
美國電影學會獎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日本《電影旬報》電影獎
美國金草莓獎
中國北京國際電影季(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珠海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台北電影節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電影童牛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
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中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

問題四:國內外大型的電影節都有哪些?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 歐洲電影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戛納電影節 美國電影金球獎 美國電影學會獎 美國影評人協會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中國北京國際電影季(節) 中國長春電影節 中國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中國電影金雞獎 大眾電影百花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中國香港電影金像獎 中國台灣電影金馬獎

問題五:世界上的電影節及獎項都有哪些 第一位當屬好萊塢奧斯卡電影節,以及風向標金球獎;其次是三大國際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和德國的柏林國際電影節;最後就是洲際和各個國家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有韓國青龍電影節、日本東京電影節,其他小國的就不說了。獎項大同小異,就是從電影的里里外外各設一個將從主角、配角到環境、配音、導演,當然各個電影節也有各自的特點,什麼最具人氣、最佳票房、最大影響力等等等。

問題六:國際A類電影節到底有哪些 國際A類電影節 即「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
根據FIAPF官網公布:至2015年,全球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目前中國為上海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中,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是目前最具影響力的三個電影節。

問題七:中國有哪些電影參加了國際電影節 紅高粱、活著、大紅燈籠高高掛、菊豆、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鬼子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三峽好人、天註定、左右、圖雅的婚事、聶隱娘等很多啊

問題八:國際上有哪些著名的國際電影節? 嘎納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都靈國際電影節
溫哥 *** 際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愛丁堡電影節
歐亞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夏威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開羅國際電影節 墨爾本國際電影節
馬尼拉國際電影節

問題九:中國有哪些電影節 上海電影節,北京電影節

問題十:國際電影節有哪些 主要的有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聖塞瓦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舊金山國際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卡塔赫納國際電影節、紐約國際電影節、迦太基國際電影節。

Ⅷ 東京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舉行。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戛納、威尼斯、柏林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是由日本映像國際振興協會主辦,亞洲最大的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FIAPF)承認的長篇電影節活動(Competitive feature film festival)。
東京國際電影節於1985年首次舉辦,剛開始為每兩年舉行一次,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最高獎為「東京大獎」。電影節主要會場在東京的澀谷區,部分活動則分散在東京多個地點舉行。 主要是在"Bunkamura」(直譯:文化村,為東京所有的大型綜合文化設施,位置在東京澀谷鬧區)中的4個會場內舉行。
從2004年開始,同時在Bunkamura和六本木之丘的主會場舉行,此外2005年由於合辦企劃的關系,也在秋葉原的會場"秋葉原ENTAMATURI」舉行。
第7屆的電影節剛好遇到平安遷都1200周年紀念,因此移師京都,以「京都國際電影節」(KYO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為名稱舉行。

Ⅸ 東京國際電影節含金量

東京國際電影節含金量是A類。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東京國際電影節是亞洲影響力最大的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屬於A類含金量。東京電影節是公認的9個國際A類電影節,搞電影節都知道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三大獎,戛納金棕櫚、威尼斯金獅、柏林金熊是藝術電影的最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