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劇情簡介|鑒賞|觀後感
1972 彩色片(寬銀幕) 171分鍾
蘇聯高爾基少年兒童電影製片廠攝制
導演:斯塔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編劇:鮑里斯·瓦西里耶夫斯塔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根據鮑里斯·瓦西里耶夫同名小說改編)攝影:維亞切斯拉夫·舒姆斯基 主要演員: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飾瓦斯柯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飾麗達) 奧爾迦·奧斯特洛烏莫娃(飾冉妮婭) 依莉娜·道爾戛諾娃(飾索妮婭) 葉列娜·德拉別柯(飾麗薩) 葉卡捷莉娜·瑪爾柯娃(飾迦爾卡)
本片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1975年列寧獎金
【劇情簡介】
1942年夏天。在一個小車站枯橡尺旁的村子裡,籠罩著陰沉抑鬱的氣氛:這里只剩下12戶人家了,而且都是婦女和兒童,男人全都上了前線。
負責守衛車站的瓦斯柯夫准尉帶著兩個高射機槍班駐扎在村裡,這個車站早已不停火車了,但周圍是戰略要地,敵機經常來轟炸,即使不扔炸彈,也要每天在上空盤旋,因而,守衛住這個車站仍然是駐軍的一項重要任務。他們在這里設了兩門四管的高射機槍。
一天,上級派一名少校來這里視察,瓦斯柯夫准尉就跟在他後面絮絮叨叨地說開了。他說戰士們由於沒有戰斗任務,閑著沒事,就到老鄉家裡去買私酒喝,喝醉了又惹事生非,他們根本不遵守戰斗條令。他希望少校把他們撤回去,另外給他派一些能遵守戰斗條令的人來,最好是派一些不喝酒的戰士來。少校表示盡如辯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瓦斯柯夫准尉中等身材,大約30多歲,留著兩撇八字鬍子,帶點土氣,看來像個大老粗,卻是個淳樸、敦厚的人。他把戰斗條令奉作金科玉律,視為自己行動的准則,並希望他手下的那些戰士也遵行不怠。
他滿懷希望等待著少校派一些遵紀守法的士兵來,但好幾天過去了,一點動靜也沒有。瓦斯柯夫開始向女房東瑪麗婭發牢騷,埋怨少校辦事不地道,說話不算數。瑪麗婭30多歲,丈夫到前線去了,家裡就剩她一個人,沒有孩子。她家的條件是比較好的:典型的俄羅斯農村木屋很寬敞,伙食也是過得去的。瑪麗婭對瓦斯柯夫體貼入微,村裡有些風言風語,認為她與瓦斯柯夫的關系非同一般。
一天早上,瓦斯柯夫正坐在門邊抽煙,瑪麗婭聽到外面有卡車的聲音,走出去一望,面帶喜色地回來告訴瓦斯柯夫:高射機槍手們來了。瓦斯柯夫趕緊問有沒有指揮官,瑪麗婭說不像有。瓦斯柯夫一聽,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他就擔心派個指揮官來取代自己。這下子,他的小小的寶座看來是坐定了,於是他整整衣領,抹了一下八字鬍子,端起了一副架子就往外走。他沒想到向他報到的是一個女副排長基梁諾娃中士,她帶領了兩個班的女戰士來到了這里。瓦斯柯夫終於明白了這就是少校給他派來的「不喝酒」的士兵。
基梁諾娃提出她們不願意像男高射機槍手那樣,住在老鄉家裡,她們要自己單住。瓦斯柯夫只好把消防棚撥給她們當營房。姑娘們嘰嘰喳喳地把自己的行李往消防棚里搬。那些雙層鋪的木床還是現釘起來的。一個姑娘拿著錘子在釘床架子,她的熟練的動作引起了瓦斯柯夫的注意。原來這個姑娘叫麗薩,在家時曾幫父親干過農活和木工活。瓦斯柯夫首先向女戰士們宣布紀律:沒有瓦斯柯夫本人的命令,她們不能擅自離開駐地一步,一切行動都要遵照戰斗條令。一個姑娘問能去采野果子吃嗎?瓦斯柯夫說野果子還沒熟。基梁諾娃說能摘點酸模草嗎?要是不吃這類東西,她們會瘦的,瓦斯柯夫只好表示同意。
現在,瓦斯柯夫感到行動很不自由,去找自己的部下還得敲門;說話走路都拘拘束束;女戰士們把胸罩、褲衩掛得滿院子都是;村子裡的婦女們又閑言閑語,有的還說些酸溜溜的話,嫉妒女戰士們會把瓦斯柯夫包圍了。瓦斯柯夫煩惱之餘,去向房東瑪麗婭買私酒喝,瑪麗婭驚訝沒高得把手中的盤子都摔碎了,因為瓦斯柯夫向來最反對戰士們買私酒的。
一天夜裡,姑娘們睡得正香甜,基梁諾娃大喊「戰斗警報!」女戰士們連滾帶爬地從床上起來,分頭站到兩門高射機槍跟前,瞄準著敵機射擊。敵機被打中了,這是班長麗達的功勞。緊接著麗達又向那個跳傘的德寇瞄準,敵人中彈落下地來。麗達把胳膊肘靠在高射機槍上,盯著被她擊斃的德寇,獃獃地發楞……她想起了丈夫的犧牲:戰爭剛爆發不久,她丈夫奧夏寧就陣亡了。麗達是在學校的晚會上認識這位邊防軍中尉的。多麼令人陶醉而又短暫的幸福啊!她和奧夏寧結婚的時候還不滿18歲,第二年生了一個兒子伊果爾。再過一年,戰爭就像一幅黑色的幕簾籠罩了下來。丈夫死後,她到炮校去學習,這次分配她到這個小車站來的時候,她不太願意。後來看了地圖,發現這個地方離她母親家不遠,她的小伊果爾正寄養在那裡,她立即改變了主意。為了經常能見到媽媽和兒子,她同意了。
這次敵機夜襲,有一些傷亡。少校又帶來兩名女戰士補充這支隊伍。一個身材苗條修長、美麗熱情的姑娘叫冉妮婭,還有一個瘦小纖弱、羞怯靦腆的猶太血統的姑娘叫索妮婭。原來,冉妮婭和麗達早就認識。冉妮婭羨慕麗達還有親人,而她,什麼人都沒有了。冉妮婭的弟弟、妹妹、媽媽,作為蘇軍高級將領的家屬都被敵人用機槍掃射死了。她穿過封鎖線,到軍隊里去找與她熱戀的上校,這位上校是她父親的下屬,他是一位英姿勃勃的青年軍官,他教冉妮婭騎馬、射擊,他們相愛了。這位上校有妻子,冉妮婭的父親提醒過她,可她無法控制自己的強烈感情,她不能不愛他。上校所在部隊的領導認為她與上校的關系不宜繼續下去,就把她調到這個小車站來了。冉妮婭成了麗達的好朋友,另一個在值班時偶然聽到她們互訴身世的女戰士迦爾卡也進入了她們的小圈子。每次發口糧的時候,冉妮婭和迦爾卡只留下麵包和白糖,把餅干、肉罐頭等都交給麗達,好讓她夜晚偷偷溜出駐地,搭上過路的卡車,悄悄地把食品送到她母親和兒子那裡去,天快亮的時候,她又熟睡在自己的床上了。
一天,少校來駐地視察,順便參觀了女戰士們的營房,對她們的整潔頗為贊揚。他讓瓦斯柯夫安排她們洗一次澡,瓦斯柯夫又向少校訴苦,說自己的父親是獵人,苦了一輩子,最後被一頭熊壓死了, 自己才上過四年學,領導不了這批十年制學校畢業的女戰士。基梁諾娃從瑪麗婭那裡知道,瓦斯柯夫也和她一樣,參加過蘇芬戰爭,得的勛章比她還多,後來他的當護士的妻子扔下他和兒子,跟人跑了,他只好把兒子送到鄉下他媽媽那裡。一年後,兒子死了,從此,他臉上很少有笑容。女戰士們到來的那一天,瓦斯柯夫見到麗薩能熟練地釘床架子,就對她產生了好感,麗薩對瓦斯柯夫身上的那種莊稼漢的憨厚耿直發生興趣。姑娘們對此有所察覺。有一個姑娘當著麗薩的面說瓦斯柯夫與女房東關系暖昧,麗薩為瓦斯柯夫辯白說:「沒那回事兒!」隨即遭到了姑娘們的奚落與嘲笑。麗達為她抱不平,把她帶到院子里去勸慰,她向麗達談了自己的經歷:她的父親是個老游擊隊員,後來當了守林人,麗薩是在樹林子里長大的。母親經常患病,父親又喜歡借酒澆愁,家務事就都落到了她身上。因此,她感到寂寞,生活中沒有歡樂。一天,她父親領回一個不打獵的年輕「獵人」到家裡來寄住。麗薩很希望和這個年輕人發生一段羅曼蒂克的愛情,可這位「獵人」很嚴肅,拒她於千里之外。沒過幾天,他走了。第二年春天,他給麗薩寄來一張明信片,讓麗薩暑假進城去找他,他可以設法送她到技工學校去學習。從此,麗薩天天盼望著這渺茫的幸福的到來。
姑娘們像盼節日那樣地盼來了洗澡的日子,瓦斯柯夫親自給她們燒水,還到附近的河裡劃著小船為她們放哨,吆喝岸上的孩子們別往那邊去。望著冉妮婭健美的形體,姑娘們感嘆軍裝遮住了她的柔美的線條。冉妮婭建議洗完澡舉行一次晚會,痛痛快快地樂一樂,她用火鉗子給迦爾卡燙了頭發,迦爾卡愉快地跳著舞,旋轉著……她回憶起了她的辛酸的童年:她是個棄嬰,在孤兒院里長大,連個姓也沒有。後來她像童話故事裡的灰姑娘那樣,偶然與一位王子般英俊瀟灑的年輕人邂逅了,但戰爭的突然爆發又使這閃爍可望的幸福也變成了夢幻。
冉妮婭自己彈著吉他,為大家唱起了一支抒情的歌曲。在她的婉轉的歌聲中,猶太血統的姑娘索妮婭回想起了學校生活的黃金時代:索妮婭在學校里一直是個優等生,她酷愛文藝,最喜歡念詩寫詩。命運使他認識了一個和她一樣喜愛讀書的青年人米沙。他們在一起像孩子般天真地嬉戲、滑雪,在雪地里翻滾。戰爭把米沙這樣的近視眼也徵召入伍了。臨行前,他給了索妮婭一本勃洛克詩集。索妮婭憂慮地告訴他:德寇佔領了明斯克,她的父母都在那裡,誰能料到他們的遭遇呢?
麗達急於要去給媽媽和兒子送食品,冉妮婭提早宣布晚會結束。麗達趕回駐地的時候,意外地在樹林子里發現兩個帶自動步槍的德寇,看樣子,他們是空降的。麗達氣喘吁吁地跑回駐地向瓦斯柯夫報告敵情。瓦斯柯夫請示少校後,決定帶領一支小分隊到樹林里去搜捕德寇。小分隊由麗達、冉妮婭、迦爾卡、麗薩、索妮婭組成,瓦斯柯夫親自率領。瓦斯柯夫決定從沼澤地的小路穿過去阻擊德寇。他砍了幾根又長又粗的樹枝,發給她們每人一根,好讓她們在水深齊腰的沼澤中行走時有個可依賴的支柱。冉妮婭的一隻靴子掉在泥沼中了,瓦斯柯夫用樹皮給她做了一隻尺寸非常合適的鞋。
這位準尉的戰斗部署是:在主陣地阻擋敵人,不放一槍一彈地勸敵人投降,如敵人頑抗,就將兩人中的一名擊斃,一名活捉。他命令女戰士們要善於隱蔽自己,別讓敵人發現這兒都是些姑娘。瓦斯柯夫誇獎麗薩熟悉樹林子的情況,他們倆談起了各自家鄉的民歌,准尉忽然說:「等戰斗任務完成之後,我們一起唱歌吧!」這句話點燃了麗薩心中的希望。在行軍途中,索妮婭抽空就朗讀米沙送她的那本勃洛克詩集,准尉唯恐聲音會隨風傳到敵人耳朵中去,叫她別大聲朗讀。迦爾卡發燒了,瓦斯柯夫命令她喝酒解寒。
將近黎明的時候,他們發現敵人不是兩個,而是16個。瓦斯柯夫決定派麗薩回駐地要求增援,他囑咐她過沼澤地時一定要小心。誰知麗薩果真陷在沼澤地里了。被泥漿吞沒之前,她還嚮往著以後要和瓦斯柯夫「一起唱歌」。
瓦斯柯夫和麗達偵察敵情回來,帶領小分隊在樹林子里轉移了一個地方,姑娘們忘了把瓦斯柯夫晾在一塊大石頭上的煙袋帶過來,瓦斯柯夫心疼祖國人民送他的這個紀念品,索妮婭立即返回去替准尉取煙袋。突然,傳來一聲微弱的尖叫,索妮婭被德寇殺害了,心口一片血跡。瓦斯柯夫和冉妮婭替她報了仇,結果了那兩個殘害索妮婭的德寇。冉妮婭由於第一次打死了人,感到很不舒服,直嘔吐。埋葬索妮婭的時候,瓦斯柯夫惋惜地說:「在人類傳宗接代的連綿不斷的線上,她的這根細紗斷了。」
瓦斯柯夫帶領剩下的三名女戰士,與敵人展開了一場戰斗,麗達與冉妮婭都勇敢地射擊了,只有迦爾卡嚇得兩手捂著耳朵,一槍也沒放。事後,麗達和冉妮婭要求譴責她的「膽小鬼行為」,瓦斯柯夫為她辯護,說她第一次參加戰斗,難免有些驚慌失措。
敵人忽然不知去向,他們兵分兩路去偵察,瓦斯柯夫帶著迦爾卡,他們發現了幾個德寇,瓦斯柯夫叫迦爾卡躲在樹叢里, 自己閃在一塊大石頭後面射擊,誰知迦爾卡見到兩具德寇屍體,嚇得兩手抱著頭、嘴裡喊著「媽媽」從樹叢里跑了出來,一下子就被德國鬼子打死了。瓦斯柯夫的左手也受了傷。當他與麗達、冉妮婭會合的時候,他謊稱迦爾卡是英勇戰死的。瓦斯柯夫估計麗薩凶多吉少,因為他見到了沼澤地近旁的小樹上掛著她的衣物。他知道援兵不會來了,就讓麗達、冉妮婭回駐地,不必作無謂的犧牲,但兩位女戰士堅決要求留在樹林里戰斗到底。激烈的戰斗開始了,麗達受了重傷,她的腸子被敵人的手榴彈打了出來,冉妮婭滿懷仇恨地拿著自動步槍與敵人搏鬥,終於壯烈犧牲。
麗達委託准尉一定去找她的兒子,因為她的媽媽已病得很重。准尉為沒有保護好這五個女兵而感到痛苦,他無法向下一代作出回答。他留了一支手槍給麗達, 自己又去偵察敵情。他剛走開沒幾步,忽然聽到砰的一聲,麗達自殺身亡。瓦斯柯夫收集起所有剩下的武器,直搗德寇的扎營地,繳了敵人的械,押著四個德國俘虜走回駐地去。途中,他見到少校和基梁諾娃等大批援兵迎面而來,他欣慰地微笑了,隨即因負傷後流血過多而暈倒。
許多年以後, 白發蒼蒼、左手截肢後裝上假手的瓦斯柯夫帶著已成長為青年軍官的麗達的兒子來到當年戰斗過的樹林里,找到了當年這五個女兵的墳墓,給她們立了一塊大理石的墓碑。一些沒有經歷過戰爭、到這里來旅遊的歡樂的年輕人,不由自主地對著墓碑肅立致哀。
黎明靜悄悄、靜悄悄……
【鑒賞】
本片是一部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因而改編者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影片的敘事結構問題。影片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審視過去的這次戰爭,從而對今天的現實進行思考。小說對主人公們的戰前和戰斗生活進行了平鋪直敘的客觀敘述,影片則採用了鮮明對比的表現手法。在影片的上集中,改編者分別用兩組鏡頭來表現女機槍手們戰前夢幻般美好的愛情和在殘酷的現實中的戰斗生活,並且把小說中對女主人公的往事的客觀敘述變成了她們的主觀回憶。這樣就使影片的敘事結構成為多視角的,既有影片作者的客觀展現,又有主人公的主觀回憶。為了不使往事的穿插把影片割裂得零零散散,改編者讓姑娘們都集中回憶在她們戰前的生活中象徵著美好青春的愛情或她們對愛情的憧憬,並且把五個姑娘的回憶都集中在影片的上集中。
在回憶鏡頭中,影片作者充分調動了視覺藝術的手段,用一組虛無飄渺、像肥皂泡那樣捉摸不住的彩色畫面來表現女機槍手們曾經有過或可能會有的幸福。在那組畫面中,一切都是玫瑰色的、蔚藍色的、金光閃閃的,像仙境般美麗誘人和虛幻。攝制者們用另一組嚴峻的黑白畫面來表現女戰士們的現實戰斗生活。這兩組畫面交替出現,使觀眾認識到:如果沒有法西斯的侵略戰爭,這些姑娘們的生活該是多麼美好,而殘酷的德寇使她們的生活完全變了樣子。她們是在對戰爭毫無思想准備的情況下接受戰爭的考驗的。這樣就更顯現出法西斯侵略戰爭的殘酷。影片是把戰爭本身作為譴責的對象來表現的,觀眾從影片中看到:戰爭是和人類文明、個人幸福決不相容的。影片中,回憶與現實這兩組畫面的匯合,既表現了女主人公們對生活的熱愛,又歌頌了她們不怕犧牲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一組彩色的回憶畫面,運用了假定性的、虛擬的手法,容量很大,表現力也很強。影片攝制者們力圖用為數不多的幾個畫面和稀稀落落的三兩句對話來勾勒姑娘們各自不同的往事,並且為每一個姑娘的回憶找到了獨特的、與內容相貼切的藝術處理手法。五個姑娘的回憶構成了一個充滿青春氣息和生命活力的和平的美好世界。
准尉瓦斯柯夫的經歷在小說中也是作者的客觀敘述,在銀幕上則一部分由瓦斯柯夫本人對少校講述,一部分通過女房東瑪麗婭向女排長基梁諾娃作了介紹。影片沒有直接用畫面來表現瓦斯柯夫的過去,因為,他是個軍人,戰爭本來就是他份內的事。對他來說,戰前戰後的生活並沒有形成鮮明的對比。戰爭帶給他的新考驗倒是和這樣一批上過十年制學校、從來沒有打過仗、根本不懂戰斗條令的姑娘們打交道。戰爭使瓦斯柯夫這樣一個農村出身的軍人和一群像女學生那樣嘰嘰喳喳的女戰士走到一起來了。影片沒有專門去刻畫瓦斯柯夫的形象,而是通過他和女戰士們前後關系的變化來展現他的獨特而並不單一的性格。在瓦斯柯夫和五個姑娘到林中去搜捕德寇之前,他和這些女兵的關系表現為格格不入,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正是這一突如其來的戰斗任務,促使瓦斯柯夫和姑娘們的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之間的距離逐漸在縮短。對於瓦斯柯夫來說,使他最痛心的是眼看著這些姑娘們一個個犧牲了,而他對此卻無能為力。姑娘們正沉浸在幸福的愛情中時遇到了戰爭,又在自以為必勝的情況下意外地犧牲了。這樣的處理不同於以往的許多戰爭題材影片。例如,在《青年近衛軍》等影片中,主人公是喊著口號、英勇地為國捐軀的。在這部影片中則是強調:戰爭是在人們毫無思想准備的情況下像災禍和瘟疫那樣突然降臨到人們頭上的。
影片的又一個重要主題思想是:戰爭本來不該是這些姑娘們的事,姑娘們應該和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聯系在一起,但是,可詛咒的法西斯逼著這些姑娘在戰爭中失去了青春和生命。麗薩在沼澤地犧牲這場戲中,她的身子陷入了泥漿,迅速地往下陷,她大聲地呼救,可沒有人聽見,只聽得她慘叫一聲,頭埋入了泥漿,這時,露在沼澤地上的一根小樹枝搖曳了幾下停了下來,沼澤地的水面也凝然不動了。這使人感到:似乎一切生命都停止了,觀眾為麗薩的慘死驀然覺得喘不過氣來。影片以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人心。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是來自它的真實性,它就像生活本身那樣朴實自然。影片既表現了主人公們的英勇犧牲,更突出了她們對生活的熱愛。例如,姑娘們在洗澡時,大家都誇獎冉妮婭的形體簡直像雕塑一般精美。有個姑娘說了一句:「可惜這樣美麗的形體穿上了軍裝!」影片作者們意在表明:是法西斯逼得她們穿上了軍裝,而且,這樣美麗的、沒有防禦力量的身體,有朝一日子彈會打中它們。這更突出了德國法西斯發動的這場戰爭的殘酷性,它不僅打斷了姑娘們美好的和平生活,還奪去了她們的青春和生命。
觀眾看完影片以後,也許沒有流淚,但心頭卻像堵了一塊什麼東西似的,半晌說不出話來,彷彿他們熟知的一批老朋友突然離開人世,而她們的音容笑貌仍歷歷在目,令人感到無限的惆悵……
通過本片,導影羅斯托茨基發掘了一批新演員,這些青年女演員雖然未曾參加過衛國戰爭,但在親自經歷過戰爭的原作者兼編劇、導演和攝影師的啟發幫助下,她們感受到了衛國戰爭的氣氛,從而真實地再現了她們上一輩人的形象。
『貳』 8,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描寫的是什麼時期
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描寫的是蘇聯衛國戰爭時期。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凄美的故事,向人們展示戰爭對人,尤其是對婦女的摧殘,對美好生活和人類文明造成的災難,表達了強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題思想和深刻的人性關懷主題。
1969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前蘇聯《青春》雜志上發表,此後又數次被搬上銀幕,引起世界范圍關注和好評。1975年,小說作者曾因此獲得全蘇兒童文學一等獎和蘇聯國家獎金。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故事發生於1942年5月,准尉華斯科夫「無奈」接受了上級指派來兩個班的「兵力」,雖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卻是穿短裙的年輕女兵。他要指揮她們守衛171會讓站設施,一時間女兵們駐紮下來。女兵們的日子過得十分平靜,她們似乎並不在意戰爭,她們把軍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伙食烹調得有滋有味。漂亮的女兵們為小小的會讓站增添了不少情趣,但也帶來了一些麻煩,因為每一個女兵的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個黎明,嘉莉婭在從城裡趕回駐地走過一片松林時,發現了兩名全副武裝的德國兵。她迅速報告了准尉瓦斯科夫。兵站拉響了戰斗警報。准尉帶領五名女戰士:麗達、熱妮亞、索妮亞、麗莎和嘉莉婭五位女兵前去狙擊。他們6人艱難地跋涉,一路急行軍,終於趕在德軍之前趕到沃皮潮畔的西牛欣嶺,扼住了敵人通往鐵路的必經之道。然而,情況發生了驟變:德軍不是兩個人,而是整整16個人,瓦斯科夫必須立即派人間去報信,增加援兵。麗莎接受報信的任務,但不幸陷入泥沼。索尼婭用胸口擋住了德國人的匕首。嘉莉婭被索尼婭的死嚇壞了,不久三人先後死去。在激烈的戰斗中麗達受了重傷,熱尼亞把受傷的麗達留給准尉,跳出去用沖鋒槍向敵人掃射,把敵人從麗達和淮尉藏身的地方引開,自己卻壯烈犧牲。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個德寇算賬,他把手槍留給了麗達。而麗達請求准尉照看自己的兒子,准尉點頭答應並吻了麗達。沒走多遠他聽見背後一聲沉悶的槍響,麗達不願拖累大家,用准尉留結她防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後,精疲力竭的瓦斯科夫俘虜了全部德國人回到兵站。
戰爭結束的許多年後,白發蒼蒼、裝著假手的瓦斯科夫和麗達的兒子、一個已經成為大尉的阿爾貝特來墓地看望5個女兵,為她們立了一塊大理石墓碑。令人感傷的黎明依舊靜悄悄,可曾經有那麼—個靜悄悄的黎明,戰爭奪走了5個年輕而美麗的靈魂。生命如此寶貴,和平來之不易,希望這個世界少一些仇恨和殺戮,多一些理解與和平。
『叄』 如何評價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在前蘇聯由小說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響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當推1972年羅斯托茨基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世界性轟動,這部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未必會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原著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俄羅斯人民蒙受的犧牲是極為慘重的,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千多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要像我們展示這二千多萬人中的五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也表現了俄羅斯戰爭文學中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有具體的生活原型,不過實際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犧牲的五個戰士是男兵,而小說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稱女兵,便尖銳地提出了「戰爭和女人」的沖突。
『肆』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
『伍』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影片評價
影片以回憶對比的手法描述了戰爭帶給一代人的災難故事。
1942年,瓦斯柯夫上尉帶領一部分女高射擊槍手守衛一個偏僻的火車站。戰爭爆發後,為了掩護大部隊而迷惑、牽扯德軍主力,瓦斯柯夫上尉與五個女戰士把德軍吸引過來,迂迴在荒原 、沼澤地、野草叢中,在生死線上頑強搏鬥……突然一個女兵被沼澤吞沒……突然又一個女兵被冷槍擊中,突然……她們憧憬著自己的幸福,想念著自己的戀人,回憶著自己的甜蜜往事,但她們都先後倒在戰爭中的血泊里……
在前蘇聯由小說改編的戰爭題材電影中,引得最大世界性反響的,除了《恰巴耶夫》之外,當推1972年羅斯托茨基導演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世界性轟動,這部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未必會如此引人注目。但是,如果沒有原著小說的思想藝術成就,也就不會有電影的成功。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俄羅斯人民蒙受的犧牲是極為慘重的,他們一共損失了二千多萬人的生命。《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就要像我們展示這二千多萬人中的五個活生生的人,從而也表現了俄羅斯戰爭文學中一個重要特徵:對於個體生命的關懷。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有具體的生活原型,不過實際生活中1942年5月在沃比湖畔犧牲的五個戰士是男兵,而小說作者瓦西里耶夫把男兵改稱女兵,便尖銳地提出了「戰爭和女人」的沖突。
影片的感人力量主要來自它的真實性。小說作者鮑·瓦西里耶夫、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攝影師維·舒姆斯基都參加過衛國戰爭,他們對戰爭有真切的感受。1992年春羅斯托茨基到北京電影學院講課時,曾說:像他這樣1922年出生的人,經歷過這次戰爭的,只有百分之三的倖存者,他是這百分之三中的幸運兒,但他失去了一條腿,後來按上了假肢,是二等殘廢軍人。戰後他才從事電影,他拍攝的影片有《土地與人們》《臨風而立》《等到星期一》等。他曾任第2屆(1995)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又作為嘉賓參加了第3屆(1997)上海國際電影節。
通過本片,導演羅斯托茨基發掘了一批新演員,這批扮演女戰士的青年女演員雖然沒有參加過衛國戰爭,但在親自參加過戰爭的原作者兼編劇、導演和攝影師的啟發幫助下,她們感受到了衛國戰爭的氣氛,從而真實地再現了她們上輩人的形象。如今,扮演麗達的依·舍夫丘克和扮演冉妮婭的奧·奧斯特洛烏莫娃已是著名演員。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是一部不朽之作
對我們中國讀者和觀眾來說,瓦西里耶夫其人遠遠不如他的作品《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那樣有名。1969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蘇聯《青春》雜志上發表,在蘇聯讀者中產生極大的轟動。1972年,這部「遭遇街談巷議」的中篇小說被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搬上銀幕,並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影片獲得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奧斯卡提名和全蘇電影節大獎。瓦西里耶夫的名氣隨著這部小說的成功而大增,小說原作更加受到追捧,被視為世界文學史上的經典之作,瓦西里耶夫本人在1975年也因這部作品榮獲蘇聯國家獎金。
這部小說用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手法,講述了幾個蘇聯女兵在二戰中抗擊德國侵略者的故事。1942年初夏,在俄羅斯白海運河地區,一組企圖破壞蘇軍鐵路線的德國傘兵與守衛在那裡的女兵班相遇。女兵麗達、冉妮婭、麗扎、索妮婭和嘉麗婭相繼犧牲,而德軍也無法擺脫被殲滅的命運。女兵們用自己的生命保住了運輸線的安全和俄羅斯村落里靜悄悄的黎明……
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俄羅斯,中篇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知名度都遠不如其同名電影。翻譯家高莽先生在其《作家的幸福》一文里講過這樣一件事情:1987年夏,瓦西里耶夫在訪華期間親身感受到了中國觀眾對《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喜愛之情。在游覽長城的路上,瓦西里耶夫遇到的每一個遊人都知道這部電影。在飯店吃飯時,瓦西里耶夫詢問一位女服務員是否看過《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女服務員激情滿懷地說:「我看過兩遍!我感動得哭了!」隨後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談起自己對影片的感受。瓦西里耶夫被女服務員生動的表情和聲音所吸引,不禁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他對高莽先生說:「你不用翻譯了,我都明白了!」面對如此動人的場景,在場的蘇聯詩人庫古里丁諾夫感慨萬分:「世上有一些作家,頗有名氣,人們知其人,卻很少讀其作品,這樣的作家是可憐的!世上有一些作品相當有名,但很少有人知道其作者是誰,這樣的作家是幸福的!你,瓦西里耶夫,就是這樣的作家!你值得驕傲!」
可以斷定,我國不少讀者和觀眾至今不記得《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作者叫瓦西里耶夫,但是,很少有人沒看過同名電影和電視連續劇等影視作品。2005年,中俄兩國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合作拍攝的同名電視連續劇在兩國觀眾中大受歡迎。
1979年記者第一次觀賞這部蘇聯影片時,中蘇關系尚未解凍。但北京大學俄羅斯語言文學系的老師們已經敢於在課堂上贊頌這部尚未解禁的「內部電影」。據說,影片在政治上已獲得了通行證,但一些男女親熱的畫面還難以讓中國觀眾適應,因此只能內部放映。
一位文學課教授觀後在課堂上大發議論:片子里不就是有一些「愛情基本動作」嗎,完全應該公開上映。事實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陪著很多中國人長大的、最重要的「百部電影」中的一部,是不少中國人心目中的情感經歷和人生場景。人們正是從這部作品中認知和感受到了俄羅斯式的浪漫主義情懷和英雄主義精神。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一部反戰題材的影片,但又並不局限於此。它沒有特技,不製造視覺沖擊,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卻能給人以強烈的震撼,讓人「靈魂深處爆發革命」。不錯,影片深刻地渲染了戰爭的殘酷和無情,但與此同時又寫出了人的不屈和英勇,頌揚了公民的義務與責任。它寫出了人性中最深刻和本質的東西——美好的、嬌嫩的、本該享受生活的年輕女性在國家危難之際表現出來的理想主義和抗爭激情。影片譴責了戰爭,展示了戰爭給人類文明和個人幸福所造成的不幸。然而,影片又恰恰通過戰爭的苦難和悲慘,表達了主人公們對美好生活的熱愛和愛國精神。戰爭不僅僅摧毀了美麗,它也使美麗更加動人。
有人說,瓦西里耶夫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用「詩情的悲壯之美」呼喚現代人高尚的情懷和超越自我的沖動。也許這樣的評論恰好說表達了人性中的善良和詩情。不管怎麼說,瓦西里耶夫是值得一讀的,不僅僅是他的《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或《不要射擊白天鵝》。瓦西里耶夫的《未列入名冊》和《後來發生了戰爭……》等作品也都不乏思想上的深刻和人性中的溫情。
『陸』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簡介及詳細資料
劇情簡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劇情發生在1942年夏天……
171鐵路會讓站上仔寬讓來了一批女高射炮手,這讓會讓站的指揮員瓦斯科夫准尉大為詫異。少校答應給他派一些不酗酒、不搞女人的士兵,沒想到竟然是些胸部高聳的女兵。
女兵的到來給這個幾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帶來了一縷清新的氣息。瓦斯科夫為女兵們選擇了一個舊消防棚作為軍營,還為姑娘們修建了廁所和浴室。風馳電掣的軍列偶爾從會讓站一掠而過,德寇的飛機也時不時地光顧一下這個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村莊。
女兵們的日子過得十分平靜,她們似乎並不在意戰爭,她們把軍服修改得十分熨帖,把一夥食烹調得有滋有味,在陽光下 *** 著美麗的身體,盡情享受著和熙的陽光帶來的愜意。
在瓦斯科夫眼裡,她們只不過是些穿著軍裝的女人,有文化,城裡人,巧言善辯。瓦斯科夫熟記的《步兵操典》對於她們只不過是些常規的說法。她們有著數也數不清的"特例",這個是集團軍司令批準的,那個是方面軍司令部規定的,瓦斯科夫對如何領導這些女兵傷透了腦筋。
一班長麗達的丈夫,戰爭的第二天就犧牲在邊境哨所,留下一個兩歲的兒子。她經常偷偷地溜出軍營,趕到城裡看兒子。女戰士們精心地為她保守著秘密。當黎明來臨的時候,麗達常常會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軍營,只有瓦斯科夫和副排長被蒙在鼓裡。
又是一個黎明,當麗達走過一片森林,發現了兩名全副武裝的德國兵。會讓站拉響了戰斗警報。准尉帶領五名女戰士:麗達、熱妮亞、索妮亞、里莎、嘉爾卡前去消滅兩名德軍。
准尉和他的女戰士們涉過沼澤,穿過森林,終於在德軍之前,趕到西牛欣嶺,扼住了敵人通往鐵路的必經之道。出乎意料的是,德軍不是兩個人,而是整整一支小隊……
里莎接受回村報信的任務,不幸陷入了泥沼;索妮亞用胸口擋住了德國人的匕首;嘉爾卡讓索妮亞的死嚇壞了……
在激烈的戰斗中,麗達受了重傷,而德國人又一步步緊逼過來,熱妮亞把受傷的麗達留給准尉,跳了出去,用沖鋒槍向敵人掃射,把敵人從麗達和准尉藏身的地方引開。熱妮亞的身影在森林中跳躍著,她喊叫著,一直到再也聽不見她的聲音。
准尉要去找剩下的五、六個德寇算賬,他把手槍留給了麗達。麗達請求准尉去看看自己的兒子,准尉點頭答應並吻了麗達。沒走多遠,他聽見背後一聲沉悶的槍聲--麗達不願拖累大家,用准念局尉留給她防身的手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准尉用手槍中最後一顆子彈俘虜了全部德國人,他押解著他們向171會讓站走來,他咒罵著,要親手槍斃這些德國人;他哭泣著,為了五個犧牲的女戰士。他終於望見了少校和援兵,看見了他駐守的小村子……
這一天,蘇聯電台廣播戰況:今日,戰場上沒有大的戰斗,只有零星戰斗發生。沒有幾個人知道這五位女戰士的犧牲。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備注 瓦斯科夫 阿·葉·索科洛夫 李立宏 171會讓站指揮官、蘇軍准尉 麗達 特·亞·奧斯塔普 廖菁巧納 五連一排一班班長、蘇軍下士 熱尼亞 德·布·西蒙年科 劉明珠 五連一排一班戰士、第四師師長之女 里莎 斯·阿·格拉德涅娃 白雪岑 五連一排戰士、喜歡瓦斯科夫 索妮亞 葉·格·馬爾采娃 楊晨 五連一排戰士、大學生 嘉爾卡 阿·阿·捷里亞耶娃 林蘭 五連一排戰士 基里亞諾娃 勒·普·科列斯尼科娃 ---- 獨立高炮營五連一排副排長、蘇軍中士 瑪麗亞 勒·姆·卡扎科娃 馮憲珍 171會讓站村民、指揮所房東 波林娜 伊·格·瑟索延科 扈茜茜 171會讓站村民 安德烈 奧·伊·博伊科 張遙函 受傷蘇軍戰士、瑪麗亞丈夫 羅斯托夫 尤·弗·羅戈列夫 李智偉 瓦斯科夫的上級、蘇軍少校 蘇斯洛夫 伊·姆·奧梅利科夫 徐濤 第四師副師長、熱尼 *** 人、蘇軍上校 奧夏寧 弗葉·貢恰魯克 陳浩 麗達丈夫、蘇軍上尉 阿利克 德·伊·伊夫金 ---- 奧夏寧和麗達的兒子、瓦斯科夫養子,後成為蘇軍上尉 新娘 安娜·捷尼拉洛娃 白雪岑 阿利克妻子 德國軍官 尤·勒·葉戈羅夫 ---- 空降到沃比湖執行爆破任務、德國空軍中尉,後被瓦斯科夫俘虜 眼鏡 克·恩·庫奇金 趙述仁 空降到沃比湖執行爆破任務、德國空軍中士,後被教堂的鍾砸死 藍眼睛 葉·弗·瓦爾茨 張偉 空降到沃比湖執行爆破任務、德國空軍下士,後被熱尼亞打死 旁白 ---- 李易 ----職員表
出品人 高建民 製作人 賈曉晨、張光北、廖陽 導演 毛衛寧張光北 編劇 朗雲 攝影 路軍、王逸偉 配樂 孟衛東 剪輯 李淵 道具 高峰 配音導演 徐燕、廖菁 美術設計 高國梁 造型設計 袁斌 服裝設計 常君勝 燈光 嵇宗傳 錄音 樊衛軍 場記 張繼東幕後製作
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2005年5月8日,根據原著改編的19集電視連續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中央一套黃金強檔隆重推出。
電視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中視影視"繼《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後,又一部由中國創作者改編、製作,而全部由國外演員出演的電視連續劇。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劇不同的是,《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除了部分場景是在俄羅斯莫斯科市及阿穆爾州布市取景外,大部分場景是在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拍攝完成的。為了准確再現二戰時期俄羅斯村莊的獨特風貌,劇組還專門從俄羅斯進口了大量原木,在黑龍江畔搭建了一個上世紀40年代的純正俄羅斯風格的小村莊。這個村莊包括30多間純木質房屋,還有一座大倉庫、一座小教堂以及一條有高射炮護衛的舊式鐵道。由於造型獨特優美,此場景目前已被黑河市 *** 列為旅遊景點之一。
由前蘇聯作家瓦西里耶夫創作的中篇小說《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曾在上世紀70年代被前蘇聯導演羅斯托茨基拍成電影,並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轟動。上世紀80年代,這部電影和中國的廣大觀眾見面,同樣是紅極一時。從2002年開始,"中視影視"就多次與小說原作者,現已81歲高齡的瓦西里耶夫先生接觸,直至最終購得著作權。但是,原小說只有7萬多字,改編成19集的電視連續劇不可避免地要增加一些情節為此,該劇總製片人魏平及編劇郎雲還專程前往莫斯科拜訪瓦西里耶夫,就改編方案徵求了老人家的意見。如今該劇順利在中國開播,老先生一定深感欣慰。
該劇所有演員,包括民眾演員均來自俄羅斯。其中六位主演是主創人員在莫斯科及阿穆爾州布市兩地,從數百名演員中精挑細選出來的。男主角准尉瓦斯科夫由安德烈·葉夫根耶維奇·索科洛夫扮演,女主角熱妮亞由多才多藝的達里婭·鮑里索夫娜·西蒙年科扮演。其他四位演員也分別來自莫斯科電影學院和阿穆爾州藝術劇院。劇中有一場火車進站,軍人面對軍旗宣誓的大場面,共動用民眾演員200多人,而這200多人全部來自俄羅斯,這在國內影視劇製作史上恐怕也是絕無僅有的一次。
幕後故事
所有角色都由俄羅斯演員擔任
電視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的所有角色都由俄羅斯演員扮演,而主創人員,從編劇郎雲、導演毛衛寧,到攝影、美工、道具等工作人員都是中國人。該劇的執行製片人是著名演員張光北,他告訴筆者,《黎明》的所有演員,包括民眾演員都是專業的,劇中准尉華斯科夫由莫斯科電影學院的高材生安德烈·葉夫根耶維奇·索科洛夫扮演,女兵們則來自莫斯科電影學院和布市的藝術學校。為了拍攝該劇,投資方專門在黑龍江邊黑河市搭建了原汁原味的俄式村莊,除此之外,劇組還在俄羅斯取景拍攝了兩個月。
裸浴的鏡頭進行了保留
當年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在中國放映時,觀眾看到的是刪節版,其中被刪的鏡頭包括引發爭議的"女兵裸浴"的鏡頭。這場被導演羅斯托茨基稱為"她們的出現,使美麗得到升華,使人們更加反對侵略戰爭,熱愛和平,更加懂得美,懂得愛"的鏡頭,在前蘇聯有兩種版本同時放映。導演毛衛寧表示:電視劇中堅持了用原電影的手法來拍攝這場戲,女兵洗澡的鏡頭全部給予了保留,包括上身和後背的鏡頭。這場戲所要表現的就是美好的青春與殘酷的戰爭對比。當時刪節了這個場景,有那時候社會接受度的問題。事隔幾十年了,我相信現在的觀眾和有關部門會理解這樣的場景。
小說作者將現身電視劇
電視劇中有一個很獨特的創意,那就是原小說作者瓦西里耶夫將現身在電視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2014年10月,央視有關人員專程赴俄羅斯采訪了瓦西里耶夫,已經80高齡的瓦西里耶夫聽說中國要把他的小說搬上螢屏非常興奮,同時表示"非常希望能夠再去中國一趟"。在進行後期製作時,劇組將所拍攝的瓦西里耶夫的生活、回憶等內容放在了劇中,並運用畫外音等表達反對戰爭、祈求和平的主題。
『柒』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運用的電影表現手段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運用的電影表現手段
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主要依賴了形體動作、細節描寫、鏡頭處理、蒙太奇作用的共同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影片感人至深,感情強烈,從“靜悄悄”的戰爭中揭示出這五位女戰士“靜悄悄”的人生歷程,展示出個人的命運如何與民族利益緊密相連的道理,同時也體現出影片製造者從平凡中見偉大、從小人物心靈深處挖掘美質的美學追求。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作家鮑·瓦西里耶夫1969年創作的中篇小說。小說一問世,立即引起前蘇聯文學界的注目,先後被改編成歌劇、話劇,1972年由前蘇聯著名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夫茨基搬上銀幕,並獲全蘇電影節大獎。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一部反映衛國戰爭的軍事題材的影片。影片中沒有耗費大量畫面去表現戰場的硝煙彌漫,炮火連天,斷枝殘垣,彈坑累累,而是圍繞著“靜悄悄”來描寫這場黎明前的、微小的連國家電台也不報導的戰爭,描寫這場戰爭中普通人的命運和人在戰爭中復雜的心理狀態。那麼,影片是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和命運,怎樣通過戰爭來寫人和人的命運的呢?影片在表現這五個人的性格和命運時運用了多種藝術手段的。
首先,電影是一門通過具體形象,特別是人物形象,直接訴諸觀眾視覺和聽覺的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不依賴文字描繪,而是依賴形體動作推動人物性格與劇情的邏輯發展。在《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中,奧夏寧上尉與麗達告別時驀然回頭,深沉緩慢的點頭,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動作,但電影通過閃回特技將其表達出來時,那包藏於其中的相思、擔憂、牽掛、期待和信任,不需用任何語言進行描述,便由這一轉一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當德寇搜索這幾位戰士時,嘉麗婭終於沉不住氣,“媽呀”一聲驚叫沖出了隱蔽地點,結果倒在了德寇的槍口下,這一“叫”一“逃”將嘉麗婭的膽小、怯懦刻畫了出來。在與來犯敵機戰斗中,麗達對敵跳機傘兵的掃射,是一個必然反抗的動作,但影片通過麗達睜得憤怒的眼、緊閉的唇,果斷剛毅的面部表情的特寫鏡頭,以及急速迸落的彈殼的鏡頭,表達出了麗達的沉穩堅毅,對敵人的無限仇恨。為了阻止敵人過河,冉卡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跳進河中去洗澡,坦然自若地面對咫尺開外的敵人,高唱著“喀秋莎”,一副惘然不知的樣子,給敵軍造成心理上的錯覺,放棄了過河,這些細節,表現出冉卡的大膽機智。但她畢竟是一個普通的人物,她也害怕,由於驚嚇,失去了理智控制,盡管時間很短。索妮婭是一位大學生,她好學不倦,整天與詩書打交道,滿懷著純真的詩意去看世界,休息前用充滿感情的語調為姑娘們朗誦詩歌,使姑娘們倍受感動,央求她再讀一首;戰斗要開始那一刻,她還捧著她心愛的勃洛克的詩集,朗誦著“我們是俄羅斯的孩子,沒有辦法忘懷那一切”,這些細節,始終貫穿著一個字——“學”,她想著戰後還要繼續上大學,然而,她這一美好願望隨著她的犧牲也消亡了。麗莎在求援的途中快速的“跑”,表現出她緊張焦急的心情;當她不慎陷入泥淖時,那雙手的舞動和努力的向上掙扎,表現出她對生的渴望,對美好明天的期待。
其次,影片採用大量畫面,用鏡頭的不斷閃回,將人物的戰前和戰後生活進行比較,以襯托出戰爭的殘酷。麗達對丈夫臨行時回頭那一瞬間的回憶的鏡頭,不斷閃現,表現出麗達在夜深人靜時的苦苦相思,同時也通過這個鏡頭,交代了麗達的家、孩子。由於戰爭,她失去了家,失去了丈夫,只得將年幼的兒子交給年老的母親,懷著滿腔的仇恨,投入了這場戰爭。冉卡戰前的生活,也是通過快速閃回的鏡頭表現出來的。她有溫暖的家,年輕英俊的戀人,盡管這種關系有些不光彩,然而戰爭爆發了,她的一家除她之外,均被殺害了,找到了戰場上的戀人,影片用一個冉卡流淚的苦笑的臉部特寫,表達出冉卡失去親人的悲痛欲絕和見到親愛的人時的歡喜交織在一起的復雜情感。麗莎的回憶,說明了麗莎是一個森林的女兒,她有著一個要去讀書的美好理想,同時交待了她懵懂的感情波折,然而爆發了戰爭。索妮婭的回憶,交待出她在戰前溫馨甜蜜的初戀。嘉莉婭的回憶,交待出她可憐的身世——孤兒院長大的孤兒,這是她怯懦、遲鈍、瘦弱、拘謹的根源。在一次舞會上,她認識並愛上了一位英俊的小夥子,然而可惡的'戰爭破壞了這一切。
影片中選取的回憶鏡頭,都表現了人物的命運:戰前生活五彩繽紛,戰爭卻打破了一切,將這些少女拋進了冷酷的現實。但這些回憶鏡頭所起的作用,決不是簡單的交待身世和經歷,更重要的是將人的命運和戰爭聯結在一起,將追溯往事和夢想未來聯系在一起,影片在表現每一個人的性格時選取的不僅是生活的一個斷面,同時也展現了一個長長的歷史進程。這些回憶鏡頭中,表現了不同人物心中相通的地方——愛情,表現了她們不同的愛情遭遇,不同的追求和理解。在嚴酷的戰場環境中,花去那麼多的鏡頭來表現她們的愛情,似乎是不協調的,但是在這里所表現的愛情都跟人物的命運休戚相關。愛情常常是性格的轉機,命運的轉折,愛情跟戰爭緊密相關,戰爭破壞和斷送了幸福,而復仇的勇氣正從其間汲取。
第三,影片對鏡頭的組合運用,強化了情緒的表達。麗莎求援一節中,採用的是“平行式”的蒙太奇,鏡頭時而表現出求援途中的麗莎,時而交待准尉同四位女戰士與德寇的遭遇戰,鏡頭短促,快速交替,造成了一種緊張情緒,同時也使劇情發展顯得緊湊有力。當麗莎穿越沼澤不慎陷入泥沼時,影片用了一組空鏡頭:森林中寂靜無聲,一切依舊,只有麗莎的衣服孤零零地掛在枝上。以這無聲的寂靜,反襯出對影片中人物翻滾不息的強烈的悲愴情緒。在湖對岸阻截德寇一節中,也運用空鏡頭:湖水平靜不起波漪,林中靜寂。運用這組鏡頭,預示片刻寧靜之後蘊藏著殘酷的斗爭。五位女戰士都犧牲了,准尉一個人大踏步地前進著,這時在准尉因走路而不斷搖晃的腦袋上,同時依次迭印閃現五位女戰士微笑著的、嫻靜的面容,通過這種迭印鏡頭,將影片中的悲壯氣氛渲染得更加濃郁、強烈。
影片《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主要依賴了形體動作、細節描寫、鏡頭處理、蒙太奇作用的共同配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影片感人至深,感情強烈,從“靜悄悄”的戰爭中揭示出這五位女戰士:麗達、麗莎、索妮婭、冉卡、嘉莉婭的“靜悄悄”的人生歷程,展示出個人的命運如何與民族利益緊密相連的道理,同時也體現出影片製造者從平凡中見偉大、從小人物心靈深處挖掘美質的美學追求。
;『捌』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這本電影故事是發生在42年五月,但是有人知道具體位置在哪裡嗎,他們所說的基洛夫鐵路
俄羅斯白海運河地區。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前蘇聯當代著名作家鮑里斯·瓦西里耶夫的代表作。
這部小說通過一個凄美的故事,向人們展示戰爭對人,尤其是對婦女的摧殘,對美好生活和人類文明造成的災難,表達了強烈的反法西斯和反侵略的主題思想和深刻的人性關懷主題。
創作背景:
瓦西里耶夫曾經知道—個衛國戰爭發生的真實事件:5個士兵為抗擊德軍進入沃比湖畔阿獻出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主人公的原型本為男兵,而作者有意把男兵改成了女兵,目的是為了加強悲劇性和感染力。
他說,婦女的使命是生育、是延續生命,不是戰爭、不是死亡。
這部小說就是為了表現他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女性的崇敬,對和平的嚮往和對戰爭的憎悲。
『玖』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俄羅斯電影。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執導的戰爭片,伊琳娜·多爾加諾娃、葉蓮娜·德羅佩科、安德烈·馬爾蒂諾夫參加演出。作為中國人最熟悉的俄羅斯電影,1972版《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感動了一代中國觀眾。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根據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說改編,內容取自一個真實事件,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在廣袤森林中進行的一場驚心動魄、激烈殘酷的阻擊戰的故事。1972年,導演斯·羅斯托茨基把《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搬上了銀幕,獲1973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等,成為一代經典。
『拾』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哪個國家的電影
電影《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是俄羅斯拍攝的。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2015)
導演: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
編劇: 列納特·達夫列吉亞羅夫 / 尤里·庫洛托科夫
主演: 彼得·費奧多羅夫 / 阿納斯塔西婭·米庫爾欽娜 / 葉夫根尼婭·馬拉霍娃 / 雅戈尼婭·庫茲涅佐娃
類型: 劇情 / 戰爭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 德語
上映日期: 2015-08-25(中國大陸) / 2015-04-30(俄羅斯)
片長: 115分鍾(中國大陸) / 120分鍾(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