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部電影,美國片,科幻,愛情,講的是一個漫畫畫家畫了一幅美女圖,結果美女從中走了出來,來到現實。
美女闖通關/幻世空間 Cool World (1992)
卡通畫家傑克在監獄中以畫卡通逃避坐牢的痛苦,他在卡通連環漫畫「冷酷世界」中創造了一位名叫「荷莉」的淫盪、妖嬈壞女人主角,豈知荷莉用美色引誘傑克進入「冷酷世界」,藉此讓自己變成真人...
『貳』 關於一位畫家的電影
米開朗基羅 Michelangelo(1475-1564)
就像拔起亞平寧半島的棕櫚樹,蘸著維蘇威火山的岩漿在天空勾畫的金色畫幅,米開朗基羅的作品中充滿了動人心魄的力度和激情。作為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米開朗基羅創造了一件件氣勢恢弘的作品,成為人類高尚精神的象徵。
有關米開朗基羅的片子有1950年的義大利影片《泰坦:米開朗基羅的故事》、1980年的美國影片《米開朗基羅》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卡羅爾·里德導演的《迷狂與痛苦》,影片描述了米開朗基羅在繪制西斯廷大教堂天頂畫的過程中和僱主,羅馬教皇朱利尤斯二世之間發生的故事,著力表現兩個巨人之間的沖突和友誼。(P16-1A、P16-1B)
巴勃羅·畢加索 Pablo Picasso (1881-1973)
這個身材矮小的西班牙男人以最高票數當選為代表整個20世紀的個人,在他漫長的一生中,曾經嘗試過從現實主義、表現主義,超現實主義,結構主義以至波普藝術的各個繪畫流派,並且是「立體派」畫法最重要的發明人,這使他成為我們這個飛速發展時代的象徵。除了在繪畫領域表現出的驚人創造力,作為情聖的畢加索也可稱得上是前無古人,一生中曾經和難以數計的女人有過浪漫史,而他「畫風隨著情人變」的癖性更是被史家們津津樂道。
不少電影都以畢加索為主角,其中比較優秀的包括1976年亨利·克魯佐導演的《畢加索的秘密》、1982年的西班牙電影《畫家畢加索》、1996年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拯救畢加索》、以及曾經在中央台播放過的瑞典影片《畢加索的奇妙之旅》等。(P16-2A、P16-2B)
弗朗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476-1828)
在戈雅身上,突出體現了西班牙人看待世界的魔幻眼光,筆下的魑魅魍魎彷彿會飛出紙面。而這種奔放感在另一些繪畫中表現為對革命的熱情和對不公正的憤怒。當然,戈雅也有溫情的一面,他畫的女子都活力四射,撩拔人心,使人聯想起畫家不凡的浪漫史。
關於戈雅的影片有1999年的西班牙影片《波爾多的戈雅》,這部製作精美的藝術影片描繪了西班牙畫家戈雅熱情似火而又神秘莫測的內心世界。(P16-3A、P16-3B)
阿美迪奧·莫迪里阿尼 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莫迪里阿尼一直是美術史上的一個謎團。1906年,這位百分百英俊瀟灑的青年才子從義大利來到巴黎,窮愁潦倒地度過了十數年的時光,1918年後其自創的畫風逐漸被社會承認,但莫迪里阿尼仍然拒絕從絕望和放盪的泥潭中爬出來,幾乎每天都要喝得爛醉如泥,終於在1920年溘然長逝。莫迪里阿尼喜歡描繪高度變形的人物形象,以女子「天鵝式的長脖子」而聞名於世。這些形象大多賞心悅目,在構圖上和色彩上都有很好的控制,具有和諧之美,這些畫是如何在醉酒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這一直是令史家頭痛的謎題。(P16-4A,P16-4B)
關於莫迪里阿尼的影片有《蒙巴爾納斯19號》,在這部法國導演雅克·貝克導演的影片中,錢拉·菲利浦演活了這位命運多蹇的天才。這部影片獲得了激進的電影大師戈達爾的賞識。
迭戈·里維拉 Diego Rivera(1886-1957)
聲名顯赫的拉美畫家裡維拉曾經嘗試過立體派和抽象派,但在壯年時毅然轉向挖掘祖國墨西哥的傳統文化,歌頌偉大的拉美人民。他糅和了古典畫法、馬雅和阿茲台克的古老畫風、以及西方現代諸流派的技法,創造了一種屬於自己,也屬於左翼進步力量,屬於拉美人民的,富於裝飾性和宣傳性的畫風。
在2000年的美國影片《搖籃還要搖》中,我們可以領略到這位藝術家開朗、正直、幽默的性格。(P16-5A、P16-5B)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1928-1987)
兼有油畫家、版畫家和電影製片人幾重身份的安迪·沃霍爾是按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紅人。他提出了「藝術不必手工製作」的著名主張,最有名的作品是大批製作的瑪麗蓮·夢露絲網版畫,這些畫組成的「版畫走廊」探討了大眾文化和藝術之間的關系,成為波普藝術運動中的最強音。
1996年的美國影片《我射殺了安迪·沃霍爾》表現了一個希望安迪·沃霍爾買下自己的電影劇本,卻履履不能如願的女人一怒之下射殺了這位先鋒人物的故事,影片從海報到影像都具有波普藝術的味道。(P16-6A、P16-6B)
弗瑞達·卡洛 Frida Kahlo (1907-1954)
這位墨西哥女畫家的作品中,幻覺和想像如野馬狂奔。卡羅曾經是托洛茨基的情人,後來嫁給了墨西哥畫家裡維拉,他們的婚姻生活騷動不安。在20世紀40年代後,女畫家的脊柱出了問題,但她仍然作畫不息,一直到生命的終結,畫作的主題從超現實主義的想像變成了對神的禮贊。
還未上映的美國影片《弗瑞達·卡洛》由著名影星塞爾瑪·海耶克主演,將在觀眾面前展現卡羅傳奇的一生。(P16-7A、P16-7B)
埃爾·格列柯 El Greco(1541-1614)
格列柯是個虔誠的基督徒,畫作多是宗教題材。他以很大的明亮色塊和拉長的形體表現嚴肅的精神性主題。這在當時文藝復興的世俗化氛圍中無疑是一種反潮流的風格,但400年後,格列柯的平塗技巧和精神主題卻正好投合了現代畫家的口味,使格列柯成為對現代流派影響最大的古典畫家之一。研究表明,格列柯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症,這更增加了現代人對他的興趣。
1963年,梅爾·費雷爾在影片《埃爾·格列柯》中,再現了這位大師不平凡的繪畫生涯。(P16-8A、P16-8B)
傑克遜·波洛克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
抽象畫法在康定斯基等人手裡已經表現得相當成熟,但到波洛克這里才真正顯示出其瘋狂的魅力。波洛克創造了各種極端的畫法:以戲劇化的狂暴將顏料潑灑到畫布之上;用棍棒或刀子沾染顏料,再甩向釘在牆壁上或鋪在地板上未完成全展開的畫布;把砂子和玻璃碴隨便拋灑在畫布上。他作畫時在房間中不停地走在走去,並且把這種行動看作是繪畫的一部分,這使其風格獲得了「行動藝術」的稱號。但這並不是說波洛克的行動大於藝術,在其作品中,我們仍能夠感到一種清新、和諧而又豐富的美感。波洛克使美國繪畫第一次擁有了一種完全獨特的視覺語言,為美國成為戰後視覺藝術中心立下了汗馬功勞。波洛克的一生是悲劇性的,因為一直懷疑自己藝術的價值,波洛克性格孤僻,迷戀酒精,直至最後被車撞死。
在2000年的美國影片《波洛克》中,美國實力派影星埃德·哈里斯成功地塑造了這個孤獨而又瘋狂的開拓者,因此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P16-9A、P16-9B)
亨利·德·圖盧茲-勞特累克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1864-1901)
速寫風格的清晰勾線和富有光感的色彩運用使勞特累克的畫作彷彿杜米埃和印象派的雜交。這位少年身殘的畫家喜歡和下層人士來往,敏銳的感覺使他得以同時捕捉環境氛圍和人物的心理世界。不過,他所畫的人物總是比實際上看起來丑些,成為作者憤世疾俗情緒的「受害者」。
在1953和2001年的兩部《紅磨坊》中,勞特累克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可惜這兩部影片都算不上成功。(P16-10A、P16-10B)
讓-奧諾雷·弗拉戈納爾 Jean-honore Fragonard(1732-1806)
這位18世紀的畫家畫風甜美細膩,可以說達到了洛可可風格的極致。
1989年菲利浦·勒居埃的影片《兩個弗拉戈納爾》根據畫家的名畫《洗衣婦》的主題,設置了洗衣婦瑪麗安娜作為女主人公,為影片引入社會畫卷,注入浪漫情調。(P16-11A、P16-11B)
潘玉良(1902-1977)
這位中國近代女畫家幼時父母雙亡,13歲即被賣入煙花樓,受盡凌辱,1916年被革命黨人潘贊化贖出並與之成婚。之後受鄰居的影響開始學習文化和繪畫,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績考入上海美專,之後考入法國國立里昂美術學校和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1925年以畢業創作第一名的成績獲得羅馬獎學金,進入羅馬皇家美術學院,之後其作品兩次獲得國際大獎。潘玉良把中國傳統和勾線畫法和當時流行的印象派技法融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她筆下的人物多表達出強烈的情感,而女性沒有層次感的紅艷嘴唇是她畫作的商標。
大陸香港合拍的影片《畫魂》由著名影星鞏俐主演,影片以大量的篇幅表現了潘玉良從妓女到畫家的過程,觀眾對主人公的傳奇經歷和影片中的裸體鏡頭津津樂道,卻並沒有意識到主人公是一個多麼傑出的畫家。(P16-12A、P16-12B)
文森特·凡·高 Vincent van Gogh (1853-1890)
有人把凡·高歸於印象派,有人把他歸於表現主義,其實凡·高不屬於任何派別,凡·高就是凡·高。平凡的題材、明亮的色彩,旋轉的筆觸,凡·高的每一幅畫上都帶上了自己的商標。凡·高的人生有著太多的詭謬之處:他有著渴望擁抱一切人的熱情,卻連親近的朋友都無法和他友好共處;他像個聖徒一樣希望解除世人的苦難,卻被認為是反社會的怪人;他的畫在生前無人問津,在死後卻價值連城,其復製品比「可口可樂」的廣告還要常見。凡·高同時擁有著最富親和力的畫作和最富戲劇性的人生,沒有理由不成為最為公眾熟知的藝術人物,以至於在中國的任何一個鄉鎮都有不少人知道凡·高,說起他的名字就像說「蛋糕」一樣自然。
凡·高是電影業的寵兒,他的故事曾多次被搬上銀幕。在1956年文森特·米內利導演的《苦命的凡·高》中,柯克·道格拉斯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凡·高的形象,並以「微妙的方式」暗示了凡·高和高更之間的同性戀關系。在黑澤明的影片《夢》中,美國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客串了一把凡·高的形象。在1990年法國著名導演莫里斯·皮亞拉執導的《凡·高》中,攝影師用電影畫面成功地模仿了凡·高繪畫給人的感覺。最有意思的是加拿大兒童片《我與凡·高》,在片中一個小姑娘在夢中的凡·高的鼓勵下追回了自己的畫。
(P16-13A、P16-13B)
讓-米歇爾·馬斯克耶特 Jean-Michel Basquiat(1960-1986)
草率勾勒的人物、手寫的文句以及科學的數字圖式,加以豐富的色彩拼湊在一起,巴斯克耶特的畫似乎比任何經典畫家的作品更契合於我們這個紛亂的時代。從紐約嬉皮士的塗鴉起家的巴斯克耶克在80年代迅速大紅起來,流星似地迅速建立起國際聲望,但不久死於吸毒過量,年僅26歲。
1996年米拉馬克斯公司的影片《巴斯克耶特》以紛亂的色調和激越的搖滾表現了這位畫家奇特的一生。(P16-15A,P16-15B)
『叄』 有一部歐美電影是講一個畫家的
電影名字 :雷諾阿
『肆』 好像是美國的老電影,一個男的漫畫家把一個美女畫活了,片名是什麼
天使神差
天使神差
英文名:Brenda Starr
其它譯名:橫沖直撞俏嬌娃 /女秘書 /白蓮達
導 演: 羅伯特·艾里斯·米勒 Robert Ellis Miller
編 劇: Jenny Wolkind
James D. Buchanan
Noreen Stone
主要演員:
波姬·小絲 Brooke Shields
提摩西·道爾頓 Timothy Dalton
查爾斯·德寧 Charles Durning
傑弗里·坦伯 Jeffrey Tambor
內斯特·塞拉諾 Nestor Serrano
黛安娜·斯卡維德 Diana Scarwid
布魯克·希爾茲 Brooke Shields
類 型: 冒險
時長:93 分鍾
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1989-7-20
劇情簡介
漫畫家邁克編寫了一個圍繞一種神奇「能源」展開的冒險故事。畫家進入到自己的漫畫作品中,愛上了由他創造的女主角布蘭達,然而他必須和另一個自己創造的獨眼的英俊男主角爭奪布蘭達。一系列尋找神奇「能源」的驚險故事便隨之展開……
其他資料
改編自美國漫畫書的奇想式冒險片,故事主人翁是在八十年代曾走紅一時的「漂亮寶貝"波姬·小絲(布魯克.希爾茲),她在片中飾演一名報社女記者布蘭達受到編輯主管的壓迫,一定要去找當紅人物「瘋狂槍手"跟他做獨家報導,不料布蘭達出發往目的地采訪時,卻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災難和各種怪異人物。導演羅伯特.艾里斯.米勒的掌舵欠缺方向感,使這部影片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卻無法提供答案自圓斯說,因而顯得頗為鬆散乏味。
『伍』 想知道一部美國的老電影的詳情,大概講的是一個畫家(或者是小說家)與他畫出來的女主角一起歷險的故事
是這一部:Brenda Starr (1989)。國內電視台引進播出過。
內容簡介:
Mike is a struggling artist who draws the 'Brenda Starr' strip for the papers. When Brenda comes to life in the strip and sees how unappreciated she is by Mike, she leaves the strip. To get her back, and keep his job, Mike draws himself into the strip. In her world, Brenda Starr is the Ace Reporter for the New York Flash. She is talented, fearless, smart and a very snappy dresser. The only competition she has is from the rival paper's top reporter Libby Lipscomb. Brenda heads to the Amazon jungle to find a scientist with a secret formula which will create cheap and powerful gas from ordinary water.
『陸』 求一部日本電影的名字
這部電影叫《序之舞》,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時臨時改了一個名字《藝海深深》。主人公叫津也。
《序之舞》CAST&Staff
原著:宮尾登美子 Tomiko Miyao 《序之舞》獲第十七屆吉川英治文學賞
導演:中島貞夫 Sa Nakajima
演員:岡田茉莉子 (飾九歲就送給人家養的島村勢以), 名取裕子 (飾勢以那個有繪畫天賦的小女兒-津也), 水澤亞紀 (飾勢以那個幫忙做家事的大女兒-志滿), 風間杜夫 (飾津也的第一個和畫老師,後遠赴歐洲深造的西內太鳳), 三田村邦彥 (飾喜愛著津也的和畫同門兼窮畫家-村上德二), 佐藤慶 (飾津也的第二個老師兼自己小孩的爸爸-高木松溪), 三田佳代 (飾供生小孩的收留所所長-喜代次)
《序之舞》劇情簡介
日本北方小山村,一個大雪紛飛的清早,9歲的勢以被送到京都島村家去領養,祖
母和母親含淚叮囑,勢以卻頭也不回地騎在牛背上走了,這個倔犟的女孩,就是後來成
為日本「畫魂」的津也島村的母親。
勢以18歲那年,養父母相繼去世,經人介紹,和一位雕刻師結了婚,婚後生下兩個
女兒,大女津也,小女志滿。當志滿剛出世,勢以的丈夫就患病去世,她這年才26歲。
母親從鄉下趕來,勸她將志滿送人,趁著年輕改嫁男人。勢以嘗夠做養女的滋味,說什
么也不答應送掉親骨肉。她靠經營養父母留下的茶葉店撫養兩個女兒,並送她們進學堂
讀書。
這天在京都一個藝術館里舉辦畫展,津也有一幅畫被選去展出,她高興地和母親、
妹妹去看畫展。在藝術館里,津也向母親介紹自己的繪畫老師——他就是後來成為日本
近代融東西方為一爐、創建了新畫派的西內太鳳。西內提議津也到松溪藝術學校去,這
所在日本堪稱一流的學校,由著名畫師松溪先生創辦。
松溪開始只是勉強地答應收留津也。幾堂課下來,他發現津也具有極高的悟性。在
松溪精心指導下,津也用極細的畫筆飽蘸墨汁,畫出4個漂亮的日本侍女。望著筆尖下
的女子彷彿活起來似地朝她哭,一顆年輕的心在微微地顫抖著。她的日本侍女圖得了冠
軍,原畫被英國王子購下。
不久,西內太鳳要離日赴歐了,津也去看望他。西內這時年僅28歲,他敏感到西方
藝術的清新氣息,決定親赴歐洲接受陶冶,把西洋畫風帶回日本。津也求他帶她一起去、
西內深情地望著她,覺得她太小,還沒長大,「我看這不可能,我會帶紀念品給你的。」
津也一幅盛裝日本女像在日本第四屆藝術畫展中獲榮譽獎,畫壇開始注意這個名不
見經傳的女子。
松溪平時只指導學生,很少作畫,這天趁著興致,在學生面前示範畫畫,畫松竹菊
梅,一口氣畫到天黑。松溪爐火純青的畫技,使津也滿懷傾慕和崇拜,她興沖沖地接受
老師的邀請,去酒店吃飯,她沒想到,這個比她大25歲的老師,在飯後佔有了她這個如
花似玉的學生。
當時,津也的同學村上對津也很有心,而津也的妹妹志滿悄悄愛上了村上,但村上
心裡只有津也。志滿受到冷落,便沮喪地嫁了個多病的富家子弟。
津也失身之後,倍覺憂郁,把畫畫作為唯一的寄託。1893年第六屆日本藝術展上她
獲得季軍。團聚會上,一位畫友因拿不到大獎出於妒忌,當眾罵她是老師的姘頭。村上
也蔑視地離開了津也。
一次津也換衣,母親發覺她懷孕了,氣惱地追問誰是孩子的父親,津也不肯說,母
親就以死相逼。當母親知道這個下流坯是松溪老師時,她瘋了似的,把女兒的畫稿撕得
粉碎,扔進爐膛里讓火吞個干凈。
津也望著那堆燃燒的畫稿,痛不欲生、哭得像個淚人。母親託人找到專門安排收私
生子的藝妓,她讓藝妓接走律也,津也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母親。
津也在又陰又冷的農舍里分娩,陪伴她的只有屈辱、孤獨和貧寒。她拿起地上的木
炭,在斑駁的粉牆上畫了一個悲憤交加的女人,那就是她自己。她在痛苦中產下一女,
取名光子。光子被人領走後,津也也消逝了。
她離開家鄉,徒步走了好些市鎮。她來到京都淺草遇到村上。憐憫和愛慕使他承擔
起保護她的義務。
津也在報上看到西內在京都舉辦畫展的消息,立刻前去觀賞。西內的畫作令她大開
眼界,就想拜西內為師。
「我回國後才知道你突然離開松溪畫院,但為什麼突然放棄繪畫,我想你以後慢慢
再告訴我原因吧。不過,我現在不能收你為學生,因為松溪大師畢竟是你的開蒙先生,
畫界有規矩,不能隨便轉師的。」西內說著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小紙包,激動地說:「對
了,當時我走時,你要我帶你一起去,我答應給你帶禮物回來的。看,這是法國巴黎的
口紅,非常好看,來,我替你塗上。」說著他扳起津也的下巴,仔細給她塗上口紅,津
也的臉突然紅起來,她望著淳厚溫和的西內先生,心想:「要是當初能跟他出國去該有
多好!」
在西內的照顧下,津也又開始作畫,她把湖光山色、柳條荷花、蟲鳥花草繪進畫里,
而女人永遠是她畫的中心。第五屆日本畫展,津也獲得冠軍,亞軍是松溪。
這天,裱畫商請津也去他家商討賣畫的事。津也走進客廳,見松溪等在那兒。
松溪說,他妻子死了兩年多,他很孤獨,又染上了酒癮。津也看他傷心的樣子,動
了惻隱之心,但想到她生下光子時的遭遇,不能原諒他。她咬咬牙准備離開,松溪上去
挽住津也的腰,他貼近她的臉,嗅著她頭發里的香氣。津也眼前浮起畫松竹菊梅時才氣
橫溢的松溪,她的心開始抖動……
志滿的男人去世,她28歲也和母親一樣開始守寡。津也的生活從這年起又開始充實
起來,她早已離開西內,回到松溪身邊,她以為他已回心轉意,3個月後,津也來告訴
松溪一個秘密。誰知松溪聽說她又懷孕了,竟懷疑孩子是西內的,「你跟他同居,你玩
弄兩個男人藉此提高你的身價……」津也失望地說,「我真後悔又回來了,我不該這么
信任你……我跟西內雖然同居過,但我們早就分手,我現在腹中的孩子的確是你的骨
肉……」
日本美術聯合會的評委一致認為西內的獅子畫可以獲大獎。松溪便在酒會上諷刺西
內,說西內搶了他的學生津也。西內指責他,「是我在赴法前把津也托給你的,希望你
教好她,可你對她做出這種事來!」「我又沒綁著她的手腳強奸她!」「她可以不順從
你嗎?那樣做不要說失去參展機會拿不到獎,連在畫院繼續當學生的資格都會丟的。」
「難道她後來不是真愛上我離不開我了嗎?難道你不知道她懷著我的孩子嗎?」西內聽
他說出這樣無恥的話,氣得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松溪像瘋子似的哭滾在地上。
津也找到西內,她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向他傾訴,而西內嚴厲地叫她以後不要再找他。
津也跪在西內面前說:「老師,我錯了,你罵我打我什麼懲罰都行,就是求你不要驅逐
我,讓我一個女人能在畫壇上站住腳,老師求你了。」
「夠了,我喜歡的藝妓隨時都會到的,不要再騷擾我,滾吧。」西內怒氣未消地說。
津也絕望地走了。她為了養活自己和肚裡的小生命,被迫給畫商畫春宮畫。
她母親得知津也的女兒光子病死,又看了農舍里女兒在牆上畫的畫,她決心把女兒
找回來。
在北海道的海邊,母親找到了分別兩年的女兒,這對命運苦難的母女再也不願分離。
津也回京都生下一個兒子。三個月後,她一再懇求,西內才接受她加入他的畫院,致力
於日本新畫派的創造。
很多年後,津也將母親背著她兒子在生火煮飯的情景畫了一幅巨大的油畫,這幅畫
吸取了歐洲抽象派畫風,又繼承了日本傳統侍女畫的古風,一鳴驚人地榮獲教育部第一
屆畫展頭獎。這天在畫展閉館鈴打過之後,一個佝僂的白發老者久久站在畫前,嘆著氣
不肯離去,他就是日本一代畫壇宗師松溪大師。不久他患重病去世,時年69歲。1941年
津也終於以第一個女畫壇大師的身份加入日本藝術院,7年後獲日本文化部獎章,1949
年逝世,享年75歲。津也的母親雖苦壽卻長,1934年去世,享年86歲。西內大鳳先生一
直是津也的老師,她愛慕敬重他,但從不和他同居,他死於1942年,享年78歲
『柒』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主角是個畫家。故事從小開始說的。。外國片。
中文名稱:遠大前程 英文名稱:Great Expectations 別名:烈愛風雲 主演:伊桑·霍克 格溫尼斯·帕特洛 羅伯特·德尼羅 安妮·班克勞馥 根據19世紀大文豪狄更斯原著小說改編,充滿現代、激情及爭議的電影《烈愛風雲》,故事描述一位年輕藝術家,在旅程中遇見三個毫不相乾的陌生人,但卻改變了他一生,這些人毫無預期且無情的闖入他的生活:一位危險的囚犯勞斯汀,冰山美人伊斯黛拉及有錢卻古怪的黛斯摩夫人,經由這四人間的驚奇互動,使得《烈愛風雲》呈現對於生命中之偶然,睿智且又獨特的風貌。
『捌』 電影《記憶交錯之戀》的故事介紹 謝謝
กุมภาพันธ์
導演: 尤斯塔拉德•斯帕帕德
主演: 索爾德娜帕•塔特朗西 威吉拉•達利亞昆 查利•彩南
影名: 二月
製片國家/地區: 泰國
上映年度: 2003年2月14日
語言: 泰語
又名: February
[去年的事情了]偶然看了一下電影頻道,卻被正在放的一部電影吸引了~ 沒有從頭看,所以一開始講的什麼並不知道。但是吸引我的是電影整個的顏色,紅色的臨街,櫥窗中擺滿了林林種種。那種艷麗和熱情,車窗中折射出來的街燈的綠色很吸引我,就是最喜歡的那種調子。 繁華的紐約看不到溫情,人們只是在掙扎著生存,不知道是不是紐約所有的人都喜歡在中央公園見面,看過的電影,如果是關於紐約,大多數都會有中央公園的場景,或者是愛意濃濃的約會,或者充滿了血腥的見面,發覺很多時候故事的簡單未必就不動人,觸動我們內心柔軟處的其實只是輕輕的一句而已……
影片是在美國紐約拍攝完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是泰國的一位不得志的女畫家,不但如此自己還染上了絕症,男友也離開了自己.在得知自己時日不多之後,她決定暫忘痛苦的過去,去紐約找朋友木愛散心。孤身一人的女畫家,在陌生的紐約剛下飛機就遭遇了計程車司機的打劫,並陰差陽錯地被一個泰國青年金撞暈,並發生了一段離奇的故事。
故事很凄美,畫面更是唯美的讓人窒息.尤其很多經典的鏡頭和語言很值得回味,當女畫家失去記憶以後,不知道自己叫什麼,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也常常一個人迷失在偌大的紐約街頭,幾次與男主人公失之交臂,但命運確將兩個孤獨的靈魂緊緊的連在一起.
這部影片情節說來其實很老套。女孩Kaewta知道自己患上重病,於是拋棄一切失望來紐約重新開始,上帝給予她的卻是另外一番意想不到――車禍之後的失憶。一個叫PETER的泰國男孩收留了她,給她衣服,床。這個男孩好像是給黑幫做事(看到最後也沒弄明白),最大的願望就是掙錢買回家的機票。男孩對於女孩來說就是在這個陌生城市唯一的依靠。男孩帶女孩出去,女孩迷了路,男孩也沒等他就開車走了,紐約很大,但這樣他們還是碰到了。男孩說:「我相信緣份」
女孩會畫畫。有一天男孩帶女孩去紐約著名的中心公園,女孩很喜歡那裡,男孩對女孩說:「以後迷路了就在這里等我。」於是女孩在中心公園畫畫,男孩去做他的事,晚上男孩回到了家,女孩卻在那裡等著男孩接他。那時他們並不相愛,女孩對於男孩來說是個負擔,考慮許久後他還是去把女孩接回來。女孩遭到幾個人的侵犯,男孩打跑了那些人,救了女孩。他幫女孩擦葯,女孩一聲不吭。回到屋後,女孩對著她的那些畫失聲痛哭,男孩這時覺得女孩需要他。他帶女孩去辦了假護照,給她買了機票,買了衣服~~那時他們還不知道彼此相愛,只是互相依賴。
電影如果這樣下去就真沒什麼好看的了。男孩做的事情出了問題,這時女孩在幫一個畫廊畫畫。她的畫里的男孩長著翅膀,深隧的眼神。男孩女孩彼此在畫里擁抱。 然後電影轉向一個畫面。紐約的天空下著雪,男孩和女孩在雪中奔跑打鬧,然後接吻。那時的畫面,真的好美。那時他們彼此相愛。
女孩給自己和男孩買了禮服,准備去吃一頓好的。男孩覺得穿這樣的衣服便扭,女孩幫他整理衣服,然後說:「你是我見過的最帥的男人。」男孩說:「你只見過我一個。」「一個就足夠了,我愛你。」
其實這時我就已經知道結局了。女孩在去餐館的路上昏迷,男孩送他去醫院才知道她得了很重的病,必須手術,手術後也不一定能清醒。男孩是女孩在這個陌生城市唯一的親人,他必須簽字。男孩去他工作的地方找老闆要錢,好像是老闆要他干什麼(這點沒看)。反正最後女孩的朋友來到紐約找到了她,女孩子的病治好了。但她卻忘了在紐約發生的一切,忘了她深愛的男孩。 回到泰國後,一次偶然的機會女孩發現了她買的那件禮服,她好像想到了什麼,於是她們又回到了紐約。找到了她曾經住過的地方。門開了,卻不是男孩。那個男人說:「你怎麼了,你不知道他已經死了嗎?」 女孩和朋友失望的離開了那裡。車路過中心公園。女孩來到中心公園回想著在這里發生的一切,回想著男孩說的:如果迷路了就在這里等我。但是已經等不到了。女孩要走了。 這時鏡頭轉到中心公園的一角,那裡原先住著一個流浪漢,鏡頭推進,流浪漢的臉變成了男孩,他身體很虛弱,還咳血。但女孩卻沒有看見,她還是走了。
接下來這一幕雖然俗到極點,但看到的時候一邊罵一邊高興。女孩走到路口,不小心迷了眼,轉過頭擦眼的時候看見一張畫被風吹了起來。那是她曾經給男孩畫的畫。女孩跑下去,風把她曾經畫過的畫都吹了出來。男孩正在那辛苦的尋找。他們又找到了彼此。男孩問女孩:「你上哪去了」。女孩說「我回泰國了,你怎麼了,你怎麼在這兒。」「我在這兒等你」。擁抱~~~~~(這時我哭了。)本以為電影就這樣結束了,但鏡頭推遠,男孩緩緩的倒了下去,他等來了他的女孩,他的任務結束了,女孩大聲的哭,喊他的朋友。背影音樂響起,影片真的結束了~~~~
還有一點, 男孩其實就是撞女孩的人~~~ 忘了男孩再什麼時候對女孩坦白的,只記得女孩說:"沒關系,至少讓我遇到了你~~`"
向來不喜歡悲劇,因為現實生活中完美的愛情太少了。影片中女孩治好病回到泰國,她和她的女友站在海邊望著遠方,女友感嘆到:「我們一生中只要遇到一個愛我們的男人就足夠了。」女孩沒有說話。不知道她是不是想到男孩或那份愛~~~~
如果單靠這俗套的情節恐怕難以打動人心,但影片的色調和背景音樂配合得很完美,不同與韓國同類影片的淡雅,整體的深色調和穿插使用的黑白片段勾畫出主人公的心理,也是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這就是導演的高明之處吧~~~
記得的台詞
--當你迷路的時候記得來中央公園這個雕塑旁等我
這里這么多相同的雕塑我怎麼知道哪一個雕塑是這個雕塑
你記得附近有個流浪漢的雕塑就是這個雕塑
那,如果這個流浪漢走了怎麼辦
不會的,自從我來到這個城市,這個流浪漢就在這里
後來這個流浪漢死了
--女人一直記不得自己叫什麼名字
一天早上男人送來了字母餅乾和牛奶
女人剛吃了一半一個字母餅干
男的問:那是什麼字母我看看,原來是:D
不是,是I
那就是I吧,以後就叫你I吧.
凄涼的音樂中,女人來到中央公園,一個人孤獨的回憶過去,此時自己的畫從天空飛來,越來越多,一個病危的男人在盡力的撿拾,當女人看到男人時吃驚的問,你怎麼會在這里,男人說那個流浪漢死了,我怕你找不到我,就在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