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國際電影節短片時長限制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國際電影節短片時長限制

發布時間: 2023-06-29 05:10:34

A. 香港夏日國際電影節,201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時間


說到華語電影的先驅,香港電影是不能不提到的,數十年以來香港一直是東亞電影的製作基地之一,有著「東方好萊塢」的美譽,而在香港舉辦的一系列電影節,在華語電影圈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那麼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其中之一:201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舉辦時間。

問:201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時間?答:2018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預計將在2018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舉行。
香港國際電影節(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簡稱HKIFF),始創於1977年,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主辦,是香港最大型的電影界盛事,亞洲一流的非競賽類國際影展,被譽為「電影節的電影節」,通常於每年三月中旬到四月初舉行。具體時間安排以電影節官方發布消息為准。
作為亞洲重要的電影交流平台,香港國際電影節除了展示亞洲及全球電影的多元化製作,更舉辦座談會、著名導演講座、展覽及派對等活動,主要包括名導作品首映禮、香港電影回顧、影迷嘉年華及各具特色的電影單元展映。
作為亞洲區內最悠久的電影節之一,香港國際電影節於本土以至亞洲製作在國際影壇上鮮為人知的時期,已早行一步成為放映亞洲電影及其回顧系列的先行者,因而備受國際推崇,更成為區內不少電影節的參考藍圖。
香港國際電影節於1977年由市政局成立,以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為主。第二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電影回顧系列,亦始於該年度,電影節每年均會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電影叢書,自此成為電影節的標記。
由第三屆(1979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逐漸成型,由放映國際電影、亞洲製作,以至當代香港影片及回顧系列,奠定及後三十年的電影節模式。憑首三屆的努力,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為鄰近地區所舉辦的電影節起指引的作用。
當時縱然還未設立競賽環節及影片買賣市場,香港國際電影節憑著高質素的節目、勇於發掘亞洲和中國的新製作,以至為香港電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舉行連串的座談會和編制知名的電影叢書,在環球得到高度評價,有助於本土及海外推廣香港電影。
現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己發展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動,更是亞洲其中一個最享負盛名的電影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電影業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賞精彩作品。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B. 北京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基本簡介

會議簡介

北京國際電影節是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 *** 主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北京國際影視交流促進中心承辦的大型電影活動,自2011年創辦。北京國際電影節以「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為活動主旨,定位於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和高端化、市場化,是促進中國電影事業、產業發展,增進中外電影交流、交易、合作,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電影節累計吸引萬余名嘉賓、百萬人次民眾參與其中。北京展映活動共放映影片近800部,放映場次達1600場;共舉辦11場主題論壇,邀請到馬克-穆勒、詹姆斯-卡梅隆、呂克-貝松、吳宇森、陳可辛、基努-里維斯、韓三平、保羅-哈尼曼等眾多知名電影人作為主講嘉賓,分享經驗;電影市場累計吸引了約1800家電影公司和機構的近7000名業內人士,總計167.98億元的市場簽約額創下中國電影節展交易額紀錄,已成為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交易市場,超過了亞洲僅有的三個國際A類電影節東京、印度和上海,交易額緊追世界最大歐洲的坎城電影節電影交易市場。近300家國內外媒體的2000餘名記者對北京國際電影節進行了深度報導。

活動的宗旨為「融匯中國國內與國際電影資源,搭建展示交流與交易平台」。

標志含義

電影節的標志是一枚有著七彩葉片的風車,七枚葉片代表電影是世界的第七大藝術。每枚葉片上都有膠片的齒孔,意為每枚葉片都是城市的一個剪影,代表城市的進步與電影文化的發展之間的某種關聯性,「轉動的風車寓意著吉祥如意,也預示著電影產業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獎杯介紹

2013年3月21日,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在京發布了主競賽單元「天壇獎」獎杯、第三屆電影節海報,並為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26家指定展映影院舉行授牌儀式。

製作歷時5個月,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

天壇獎獎杯的設計思想,源於天壇獎「天人合一、美美與共」的核心價值理念,它集中體現了北京國際電影節「共享資源、共贏未來」的主旨,體現了「天壇獎」的評獎定位和目標,充分表達了北京電影和中國電影與全球電影交流與對話、互利共贏、共同促進世界電影和諧發展的美好理想。

獎杯的創意、設計與製作過程歷時5個多月,共創意設計60多款方案,經過了十幾輪篩選修改,先後得到國內10多位著名的設計、雕塑、工藝等方面的專家幫助和指導,經過反復研討論證,以及對獎杯造型精雕細琢製造出這個獎杯成品。獎杯整體高度為45厘米,其中基座高9厘米,杯身高36厘米,都是「9」的倍數,喻指天壇獎的至高榮譽。「9」諧音「天長地久」也是人們崇尚吉祥之涵義。

活動定位

1.國際性、專業性、創新性、高端化、市場化的大型電影主題活動;

2.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和與國際合作的重要平台;

3.北京建設國家文化中心的重點文化活動;

4.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

獎項設定

「天壇獎」的評獎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等10個獎項。

重要意義

北京國際電影節著眼於國際一流電影節定位,擁有創新的內容與形式,有利於擴大民眾參與規模、加大資源整合力度、最佳化活動場地布局、全面提高電影節舉辦水平,有利於將北京國際電影節打造成具有「國際水平、中國特色、北京風格」的著名文化品牌。

北京國際電影節把中央和北京市的電影優勢資源進行了深度整合,是北京乃至中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和與國際合作交流交易的重要平台,對推動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歷屆回顧

歷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回顧

第1屆北京國際電影季

第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3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4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5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6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7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8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9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1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第12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華人獲獎

年份/屆次 獲獎情況 2013年第03屆 最佳影片獎:馮小剛《一九四二》、最佳女主角獎:顏丙燕《萬箭穿心》、最佳視覺效果獎:常洪松《一九四二》。 2014年第04屆 最佳導演獎:王家衛《一代宗師》、最佳編劇獎:周智勇、張冀、林愛華《中國合夥人》、最佳女主角獎:章子怡《一代宗師》。 2015年第05屆 最佳男配角:梁家輝《智取威虎山》、最佳視覺效果獎:郭建全(與克里斯蒂安·拉魯)《狼圖騰》。 2016年第06屆 最佳男配角:金士傑《師父》、最佳視覺效果獎:王程程《滾蛋吧!腫瘤君》。 2017年第07屆 最佳男主角: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最佳編劇: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 2018年第08屆 最佳視覺效果獎:《紅海行動》

歷屆之最

歷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 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女導演 安娜·烏魯沙澤 2018年第8屆,女導演安娜·烏魯沙澤憑《驚慌媽媽》獲得最佳影片獎,該片女主角娜塔·墨文耐茲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獲得最佳導演獎的女導演 凱特·休特蘭 2013年第3屆,首次設立的天壇獎將最佳導演獎授予《少女洛荷》的導演凱特·休特蘭,從而使其成為首位獲得這一獎項的女性。 盧蘇丹·格魯吉澤 2017年第7屆,喬治亞女導演盧蘇丹·格魯吉澤憑《他人之屋》獲得最佳導演獎,是第二位獲得該電影最佳導演獎的女性。 瑪麗安·卡琪瓦尼 2018年第8屆,女導演瑪麗安·卡琪瓦尼憑《媽媽》獲得最佳導演獎,是第三位獲得該電影最佳導演獎的女性。

歷屆影展

第一屆

於2011年4月23日至4月28日舉辦。

第二屆

於2012年4月23日至4月28日舉辦,以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為主場地。

第三屆

2013年4月舉辦,從本屆開始設立了主競賽單元「 天壇獎 」,它將成為北京電影節的常設主體活動,每年一屆,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男配角獎、最佳女配角獎、最佳編劇獎、最佳攝影獎、最佳音樂獎和最佳視覺效果獎共10個獎項。

這屆共收到了56個國家、地區的531部影片報名參賽,有15部影片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天壇獎」十個獎項。

獎項名稱 獲獎

最佳影片

《一九四二》(中國)

最佳導演

凱特·休特蘭《少女洛荷》(澳大利亞)

最佳編劇

保羅·安德魯·威廉士《獻給愛妻的歌》(英國)

最佳男主角

特倫斯·斯坦普《獻給愛妻的歌》(英國)

最佳女主角

顏丙燕《萬箭穿心》 (中國)

最佳男配角

瓦哈格·西蒙恩《父輩足跡》(亞美尼亞)

最佳女配角

海倫娜·伯翰·卡特《遠大前程》(英國)

最佳攝影

亞當·阿卡波《少女洛荷》(澳大利亞)

最佳音樂

瓦哈格·海拉佩恩《父輩足跡》(亞美尼亞)

最佳視覺效果

常洪松《一九四二》(中國)

評審會特別獎

阿娜伊斯·巴貝-拉瓦萊特《求主垂憐》(加拿大/法國)

第四屆

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電影市場交易在中華世紀壇舉辦。據統計,本屆電影節市場活動實現簽約項目32個,簽約總額逾105億元,比上屆增長20%,洽商金額再創新高。

在本屆電影節上,來自法國、韓國、捷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電影機構和展商共舉辦了13場推介活動,圍繞後期特效及技術和電影外景地拍攝進行宣傳推介。32個簽約項目涵蓋電影產業鏈各個環節,其中投資製作38.03億元,影視院線、影視基地、文化地產建設項目34億元,影視素材庫等項目10.17億元,電影基金項目累計簽約額23億元。

據悉,本屆電影節電影市場的參展展商數量達248家,同比增長20%。其中國際展商125家,數量首次超過國內展商。主辦方首次提出「電影要素」的概念,在關注著作權交易的同時,將展示交易主體延展到電影策劃、製作、發行、院線、宣傳等電影全產業鏈。

獎項名稱 獲獎

最佳影片

《尋子記》導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

最佳導演

王家衛《一代宗師》(中國/中國香港)

最佳編劇

周智勇、張冀、林愛華《中國合夥人》(中國)

最佳男主角

紀堯姆·古依《聲夢奇遇》(法國)

最佳女主角

章子怡《一代宗師》 (中國)

最佳男配角

艾倫·里克曼《愛的承諾》(法國)

最佳女配角

李萊(李甄)《《素媛》(韓國)

最佳攝影

菲利浦·勒素《一代宗師》(中國香港)

最佳音樂

《聲夢奇遇》(法國)

最佳視覺效果

《火箭》(澳大利亞)

第五屆

2015年3月16日上午,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新聞發布會在北京市 *** 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廳舉行,發布會上,組委會公布了本屆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審會評審名單、介紹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籌備情況、特色亮點、「北京展映」單元的進展情況以及嘉年華活動概況,同時公布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官方海報。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定於2015年4月16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開、閉幕式將移師懷柔雁棲湖景區。

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整體活動包括主競賽單元「天壇獎」評獎、開幕式、北京展映、北京策劃·主題論壇、電影市場、電影嘉年華、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七大主體活動。

獎項名稱 獲獎 最佳電影獎 伯納多·阿雷利亞諾《暮年困境》(墨西哥) 最佳編劇獎 馬雷克·雷斯卡克《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導演獎 讓-雅克·阿諾《狼圖騰》(中國/法國) 最佳男主角獎 阿爾傑米·齊平《白夜》(俄羅斯) 最佳女主角獎 尤利婭·別列希爾德《女狙擊手》(俄/烏克蘭) 最佳男配角獎 梁家輝《智取威虎山》(中國) 最佳女配角獎 愛娃·班德爾《孩子》 (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攝影獎 托馬斯·斯諾內克·阿斯科《孩子》(斯洛伐克/捷克) 最佳音樂獎 《格魯伯·特蒙特》 (奧地利) 最佳視覺效果獎 郭建全、克里斯蒂安·拉魯《狼圖騰》(中國/法國)

第六屆

2016年4月19日至4月21日在北京國際飯店舉辦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2016年4月16日18:00,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在北京懷柔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式。

《夢想合夥人》、《紐約紐約》、《長江圖》、《快手槍手快槍手》、《我的戰爭》、《誰的青春不迷茫》、《冒牌卧底》、《我們的十年》、《東北往事之破馬張飛》、《紐約人在北京》 、等劇組主創亮相開幕式紅毯,全程直播。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桑迪亞哥·米特雷《幫派》(阿根廷) 最佳編劇獎 桑迪亞哥·米特雷、馬利亞諾·林納斯《幫派》(阿根廷) 最佳導演獎 克里斯蒂娜·羅森達爾《理想主義者》(丹麥) 最佳男主角獎 路易斯·霍夫曼《地雷區》(丹麥) 最佳女主角獎 多洛莉絲·房茲《幫派》(阿根廷) 最佳男配角獎 金士傑《師父》(中國) 最佳女配角獎 克婕萬·特斯克哈卡婭《命運女神》(喬治亞) 最佳攝影獎 馬里烏斯·潘度盧《喝彩》(羅馬尼亞) 最佳音樂獎 蘇內·馬丁《地雷區》(丹麥) 最佳視覺效果獎

王程程《滾蛋吧!腫瘤君》(中國)

第七屆

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於2017年4月16日至4月23日在北京舉行,自2017年4月8日起至電影節結束在北京29家影院展映500部左右,1000多場中外佳片。

2017年4月16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式在懷柔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舉行,組委會決定,將《喜歡你》作為電影節開幕片。巴西電影《復仇》成為「注目未來」單元開幕影片。本屆北影節開幕紅毯星光熠熠,《建軍大業》、《西遊記之女兒國》等多個劇組將先後亮相。

本屆電影節開幕式將以恢弘磅礴的情境舞蹈表演《中國意象》來完美展現北京與電影的時空對話與血脈交融,另一個主題大秀《穿越夢想》,則通過中國元素及北京元素將經典電影中的經典場景進行串聯。當紅「北京小花」關曉彤和挪威新晉人氣「鮮肉」樂隊配搭,將帶來洋溢青春活力的影視歌曲串燒;著名唱將譚維維則首次面向全球獻唱張艾嘉導演今年6月即將上映的新片《相愛相親》的主題曲《陌上花開》。

獎項名稱 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獎 《盧卡》(喬治亞) 最佳編劇獎 梅峰、黃石《不成問題的問題》(中國) 最佳導演獎 盧蘇丹·格魯吉澤《他人之屋》(喬治亞/ 西班牙/ 俄羅斯/ 克羅埃西亞) 最佳男主角獎 范偉《不成問題的問題》(中國) 最佳女主角獎 戈拉布·阿迪娜《姐姐》(伊朗) 最佳男配角獎 加布里埃爾·阿坎德《約翰之子》(法國/加拿大) 最佳女配角獎 麗婭·卡帕納德澤《盧卡》(喬治亞) 最佳攝影獎 戈爾卡·戈麥斯·安德魯《他人之屋》(喬治亞/ 西班牙/ 俄羅斯/ 克羅埃西亞) 最佳音樂獎 馬蒂·厄戈內、西爾萬·戈爾德貝格《施毒天使》(法國) 最佳視覺效果獎 雷諾·佩特格《奧托·布魯姆的一生》(澳大利亞)

第八屆

2018年4月16日,第八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科技單元」最佳影片頒獎禮在中國科技館舉行。

最佳創意影片 《後院風光》 最佳特效設計影片 《時間旅行》 最佳國產影片 《黃土高原》 最佳觀眾推薦影片 《美國音樂之旅》 最佳科學傳播影片 《海洋》

第九屆

2019年4月20日,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完全獲獎名單公布。

最佳影片獎 《幸運兒彼爾》(丹麥) 最佳導演獎 《日暮》(匈牙利)拉斯洛·奈邁施 最佳男主角獎 《侍者》(希臘)阿里斯·瑟夫塔利斯 最佳女主角獎 《德黑蘭,愛之城》(伊朗)弗魯格·凱哲貝格里 最佳男配角獎 《戰火星球》(德國/英國)約翰·亨肖 最佳女配角獎 《第十一回》(中國)竇靖童 最佳編劇獎 《第十一回》(中國) 最佳攝影獎 《恐懼》(印度)尼克·普利文 最佳視覺效果 《流浪地球》(中國) 最佳音樂 《侍者》科蒂·K(希臘)

組織單位

一 主辦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北京市人民 ***

二 支持單位

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海關總署

三 承辦單位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管理局

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 北京市著作權局)

四 協辦單位

中國電影家協會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

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衛星頻道節目製作中心

中國電影資料館

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製片分公司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電影進出口分公司

中國電影海外推廣公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市委辦公廳

北京市 *** 辦公廳

北京市委宣傳部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北京市商務委員會

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北京市 *** 新聞辦公室

北京市 *** 外事辦公室

北京市 *** 口岸辦公室

北京市財政局

北京市公安局

北京市國家安全局

北京市工商局

北京市文化局

北京市衛生局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

北京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

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

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總隊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

北京市文化行政執法總隊

北京海關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 ***

中國電影博物館

北京電影家協會

北京電影協會

北京電影學院

北京廣播電視台

北京人民廣播電台

北京電視台

國家大劇院

北京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

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管理委員會

北京北辰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首都旅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新奧集團有限公司

中影星美電影院線有限公司

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新影聯影業有限責任公司

搜狐公司

五 獨家戰略合作夥伴

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社會影響

各國著名電影節主席寄語

加拿大蒙特婁國際電影節主席賽吉·洛賽克:他非常高興北京終於有了國際電影節,這是北京宣傳中國自己的電影的新紀元。北京作為一個大國首都,既古老又現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完全有能力主辦大型國際電影節。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主席史蒂芬·勞丁:中國擁有悠久的電影歷史,中國可能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市場,這自然就將「BJIFF」置於非同一般的起點。可以說,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誕生是眾望所歸。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馬爾科·穆勒:北京國際電影節在北京誕生了,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國際電影節正在傳遞著一種嶄新的文化。北京國際電影節的誕生提供了一個更加自由的平台,這個平台上面不同的語言、文化都有充分的體現,人們可以探討做電影的各種新方式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選片委員會主任基里爾·拉茲洛戈夫:北京國際電影節本身就是一件能夠引起轟動的事件。中國首都北京以它豐富多彩的歷史完美契合了在中國舉辦電影盛事的初衷,深信在不遠的將來它將成為世界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

澳大利亞Tropfest 國際短片電影節主席約翰·波爾森:這是他第一次來北京,而這第一次,帶給了他更多的震驚;從開幕式到國際電影節主席論壇,他對第一次舉辦北京國際電影節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感到不可思議;他希望北京國際電影節也能夠成為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並對北京帶給世界影人這樣一個優秀的電影節活動表示感謝。

波蘭華沙國際電影節主席史蒂芬·勞丁:依託迅速發展的龐大市場,北京國際電影節有希望迅速崛起,成為世界主要的電影節之一。十年、二十年之後,一些曾經來過北京的人會說,中國電影和電影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台灣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主席焦雄屏女士:「北京國際電影節將不僅僅像香港電影金像獎、台灣電影金馬獎一樣立足於本土,而是具備更高的、國際化的視野,金像和金馬走的都是華語路線,我覺得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層次會更高,和國際上的坎城、柏林、威尼斯電影節平起平坐,我對它的期許是這樣的。」

薩洛尼卡電影節代表Thanos Tavropoulo先生:北京電影節的升級會讓中國的電影產業實現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同時也將吸引更多的國際電影製作公司來到中國,與中國電影人和電影公司合作,他提出北京電影節的升級還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獨立電影的拍攝。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選片主任Razlogov Kirill先生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除了現在這個年輕的北京國際電影節之外,還有上海國際電影節,但是應該有一個電影節是建在它的文化中心,而不只是經濟中心。」

關聯活動

「華語國際編劇節」啟動儀式暨戰略發布會於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舉辦。相關領導、學術界代表、編劇、導演、製片人、影視機構出席此次發布活動。「華語國際編劇節」是由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北京名赫集團、阿里文學三方聯合倡導並主辦,是國內首個以「編劇人」品牌核心、以文化產業需求為導向,貫通文娛全產業鏈與文創產業價值鏈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產業綜合平台。

C. 國際短片電影展,都有哪些獎項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戛納,威尼斯,柏林這些知名的電影節都有自己的短片,還有很多事專注於短片的展示與評比,例如澳大利亞閃光短片節,棕櫚泉短片節,法國克萊蒙費朗短片節,加拿大道森國際短片節等。

喜歡看電影的朋友不該錯過各大短片展的優秀電影,我們來盤點一下各個短片電影展:

四、棕櫚泉國際短片節

棕櫚泉國際短片節創辦於1995年,是北美最大的短片電影節。參加者主要是獨立電影人或電影學院學生的作品,幾乎無緣與觀眾見面。但隨著媒體的報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還有其他短片電影節,歡迎完善~

D. 最適合周末觀看的短篇電影

周末最適合觀看的電影短篇,絕對震撼到你,下面這5部電影是我為大家推薦的:

1.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2008)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是德國2008年出品的一部無對白動畫短片,短片的導演是Michael Reichert,時長只有三分鍾。講述的是一隻蒼蠅從出生到死亡的一分鍾生命歷程。這部電影幽默而誇張,有趣又深刻、音效甚至很有「憤怒的鳥」的范兒。

短片的一開始是一片薄霧未散的清晨,四周一片寂靜。一隻蒼蠅正從蟲卵中破殼而出,他顯得異常的快樂又愉悅,但它很快就被頭頂上顯示的倒計時器嚇壞了,正當他納悶那是什麼東西時,另一隻飛過身旁的蒼蠅頭上的時間剛好走完,啪的一聲,死的乾乾脆脆。這只小蒼蠅荒亂而不知所措,生命只有一分鍾,一分鍾馬上就要過完了,該做些什麼呢?一張剛死去的前輩曾用過的清單飄到了它的手上,上面清清楚楚的列出了一分鍾之內它應該做到的事情。許許多多,不一而足。

當這只小蒼蠅拿起這份遺願清單的時候,我就想起電影《遺願清單》了,那是一部由好萊塢老戲骨傑克尼克爾森和摩根·弗里曼共同主演的電影。電影講述的是兩個身患絕症的老頭在生命的最後關頭開始實現夢想的故事,他們在生命的最後日子裡,將所有想做的事情列到一張單子之上。每當做好一件便將其劃去。這兩位老人做了很多瘋狂而不敢相信的事情,甚至家人都無法理解。但他們自己卻異常興奮,彷彿這才為自己活過。

《蒼蠅一分鍾的生命》作為一個短片,無疑整個故事的設定更為直接,蒼蠅生來便只有一分鍾,他拿著那一份遺願清單(夢想清單)忙忙碌碌而充充實實,每完成(事實上他沒有完整的完成過,只能算是經歷)一件事情也將其劃掉,就像那兩個老頭一樣。可是清單上的事情太多了,他怎麼樣努力也無法完全做完,當時間越來越少,這種蒼蠅越來越失望和焦慮,這時,一滴樹脂掉下來,正好澆到這只將死的蒼蠅身上,他變成了一粒琥珀,他在生命最後一刻因為這層關系,死後作為一顆琥珀被人發現而變得出名,最後又有人為他拍了一部電影,這只蒼蠅自出生到死後,終於實現了自身所有的價值。

老實說,我很為這個故事打動,正如看《遺願清單》這部電影一樣,但想到這只蒼蠅整個的一分鍾生命都在不停的奔波和躲避危險,為了做完那些讓自己生命豐滿而有意義起來的事情而不斷的跌跌撞撞焦慮不堪。當然生命應該如何度過,每個人有每個人自己的答案,有人追逐生命的廣度和高度,有人也願意閑雲野鶴悠悠然的度過每一天。只是對於這部短片中的蒼蠅來說,我只想問一句,那些清單上的夢想,真的是你自己的嗎?

不過我相信,蒼蠅在整部短片最後的一個願望————「拍電影」 一定是導演自己投射進去的。而」拍電影」也一定是導演的夢想清單里他非常確定也最為重要的一個。

2. 《無翼鳥》(2006)

《無翼鳥》是美國School of Visual Arts(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學生Dony Permedi於2006年的畢業作品,英文名為《kiwi》。本片為無聲動畫,僅僅只有三分鍾,但卻給人極大的震撼。而片中最後小鳥的一滴淚和結尾時同字幕打出時背景響應的一聲劇烈的碰撞,都讓人有種撞擊心靈的觸動,並且久久無法忘懷。

《無翼鳥》講述的是一個極其簡單的故事,畢竟也只有三分鍾,講述的內容也只能被限制在這以內。短片開始的時候,是一隻長相醜陋的小鳥在艱難的用繩子拖著什麼東西,這只鳥兒有著長長的喙,棕褐色的羽毛襯上一雙黑豆般的小眼睛,可憐可愛,而它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翅膀,它的全身光光滑滑的,如同異類。由此,這決定著,它只能痴痴的仰望天空,飛翔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上個世紀90年代的台灣,有一個著名的搖滾歌手叫趙傳,他有兩首歌,一首叫做《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另一首叫做《我是一隻小小鳥》,用這兩首歌來形容《無翼鳥》中的這只鳥兒,是再恰當不過了。這只沒有翅膀的小鳥造型異常的醜陋,但它有著極其堅定的飛翔夢想和溫柔的心靈。趙傳他唱「我是一隻小小小小鳥,想要飛呀飛卻飛不高……」,悲情的是,這只鳥兒不是飛不高,而是不能飛,無法飛,它被上天剝奪了飛翔的權利,作為一隻鳥,它連翅膀都沒有,這是多麼可笑和悲哀。

但是它卻從未放棄做夢,他日復一日的,用他長長的喙和瘦弱的爪子將一顆顆粗壯的樹釘到懸崖上,最後它留戀的看一看天空,縱身一躍,跳下懸崖,這時,整個短片的鏡頭旋轉90度,垂直而下的小鳥頓時像是飛翔在天空之中,釘在懸崖上的那一顆顆樹像是一片稀疏的森林,懸崖里漫無邊際的霧氣也像是天空里的雲朵一樣。這自毀似地自欺欺人的一次飛翔,是多麼的令人折服啊,而他卻為此又付出了萬劫不復的代價。

小鳥在盡情「飛翔」中終於落下了淚,是為了這終生夢想的實現,還是為了這最後一刻對夢想和天空的眷戀,是為了自己生而不完整的命運,又或者是為了自己一直以來為這飛翔的假象付出的努力。或許都有吧,百感交集,令人心碎。

假如一生,只能有一次飛翔,也要盡全力去實現。

3. 《精神分裂症》(2008)

一部短片就是一部濃縮的電影,其往往靠一個天才的想像和非凡的創意,或者一些精彩的點綴,又或者一些意外的結局來取勝。法國短片一向精彩,如同他的電影一樣,總是閃現著一些奇異的妙思。短片《91公分之外》又名為《精神分裂症》,是08年戛納電影節上柯達短片電影獎的獲得者。

這部短片時長13分鍾,講述了一個極其荒誕而又意猶未盡的故事。說是意猶未盡,重要體現在這部短片有著一個非凡的創意設定。假如一個人在時空的四維維度里,有著屬於自己的一個坐標,那麼人因為某些原因脫離了自己的坐標,與原先的自己不在同一個位置之上會怎麼樣呢。短片講述了一個白領因為隕石撞擊而偏離了自己91公分,從此他打電話、出門、調電視台、洗手、看窗外……都需要與自己所看到的一切事物保持91公分的距離,這樣才能觸碰到電話、桌椅、電視機、水龍頭等等一切事物。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但對於故事裡的人來說,卻異常恐慌。因為他的所有行為必須偏離肉眼中的實際91公分。他看心理醫生,但他卻完全不相信他的話。於是他等待隕石的另一次來襲,希望精神能被砸回原位。但第二次被砸後,他不僅只是偏離91公分,又向下沉降了75公分,直到最後他的精神完全脫離肉體,漂浮在宇宙中的隕石之間。變成了實實在在的精神分裂症。

這是一部主角完全自說自話自怨自艾的短片,說它是在用超現實的手法去直面精神分裂症的世界,講述他的那些奇談怪想也可,說它是在表明一個人的精神在慢慢的從身體里抽離出來,先是偏離91公分,後又下沉75公分,數字無意義,重要的還是表明這種精神離開現實以及自我生活重心的直觀展示。相信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時刻,會感到精神被抽空,現實無重心,而這始終都是來源於復雜的交際,枯燥而程式化的工作,壓抑又無趣生活,這些,在這部短片中均有些微的展示。

那麼,某些時候。你偏離了自己多少公分呢?

片中最後男主獨白的那句話很有意思,「他們不告訴你有多瘋,只告訴你,你迷失了自我,情緒失控,頭腦有問題。」以及那句最後反復重復的「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也給人一些需要思考的空間。

不管如何,總而言之。擁有自我回歸自我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4. 《雇傭人生》(2008)

之前看過一句話,是,在一個地方當爺的人,在某個時刻某個地方也同樣當著孫子,這是一句戲謔又蘊含著某種道理的一句話。當看完短片《雇傭人生》,也許你就會產生一種這樣的感覺,想著往往那些看起來上等的人,也許在另外的時刻也曾做著低聲下氣的事,這是定律。但顯而顯見,《雇傭人生》它所講述的東西的深度,遠遠不是這樣一句話所能概括的。

《雇傭人生》是一部時長不到七分鍾的阿根廷短片,09年出品的時候便收獲許多大獎,比如2009年ANIMA-科多巴國際動畫電影節評委會大獎、2009年安納西國際動畫節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2009年利爾達拉美電影節最佳短片獎等。也就是在那時候,這部短片開始在網上瘋狂流傳,開始被號稱榮獲102部的短片神作。至於是不是到底獲了102個獎,我們不得而知。但《雇傭人生》的優秀,多少個獎來衡量都不為過。

這是一部探討社會與人際人性之間關系的短片,也是一則帶著一些空前實驗性質的故事,就好比探討人性的科幻小說《美麗新世界》一樣。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高度發達的`機械流程化的社會里,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置。短片通過展現一個禿頭的中年男人的平常生活,來描繪這個病態而冰冷的社會。他起床,他洗漱,他整理衣服,面無表情,冰冷呆滯。而那些為這個中年人充當桌子,台燈,托手,衣架。無一不是由活生生人來提供,他們毫無怨言,冰冷而呆滯的坐著自己的本份。看到這里,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是一個當爺的人上人。

可隨著這個中年人出門,走路,去上班,我們發現不僅僅是圍繞我們的主角,這一路上所有的工具都是由人來擔當。而短片的最後,禿頂的中年人像孫子一樣趴到了辦公室的地上,任來來往往的人在他身上擦拭鞋子。原來他也只是一個工具。

人人都是工具,你可以僱傭別人也將被別人僱傭。在這社會的大棋局裡,每一個人都能自己的位置,做一顆棋子。

《雇傭人生》是一部無對白甚至無配樂的短片,但它卻蘊含深刻,存在著多種解讀,你可以從中看到絕望,原來社會往深處去看也不過如此荒謬;你可以看到平等;這也確實是一個無剝削的社會,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同社會。但從被程式化流水線化的所有人的面目上來看,《雇傭人生》確有一種反烏托邦的意味。

有人說,《雇傭人生》里的人們身體的困陷只是表面想像,心靈的不自由才是痛苦的根源。克服生活的程式化,追求心靈的自由,也許是導演最想傳達的觀點。這我很贊同。

《雇傭人生》雖小,卻藏有大思考。

5. 《像素入侵》(2010)

這是一部2011年法國昂西動畫節短片大獎得主的短片,導演和編劇都是一個叫做Patrick Jean的法國人,不過作為一部由法國人製作的短片,卻描述了一個像素人物入侵紐約城故事。你說,這會不會引起國際爭端、民族糾紛呢?

當然這只是個玩笑,答案也當然是否定的。不要事事都那麼認真,那不好玩。

事實上,這個短片在出品之後,就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喜歡和關注,並且已經購買了其改編的版權。貌似關於《像素入侵》改編的動畫長片《像素》也早已確立項目,計劃於2015年上映,屆時值得期待。帕特里克·讓將繼續作為電影的編劇,而導演是導演過哈利波特系列部分作品的克里斯·哥倫布。

《像素入侵》是一部很好玩的短片,趣味十足,影片的妙想天開的讓人叫絕。短片是從一部被丟棄在垃圾桶旁邊的電視機開始的,然後我看到的是俄羅斯方塊、吃豆人、太空入侵者等游戲主角們紛紛破「屏」而出。這群過時了的80年代經典紅白機游戲主角的目的顯然是「復仇」。這回遭殃的又是紐約,計程車被打成方塊,地鐵讓吃豆人大快朵頤,大廈被俄羅斯方塊一層層消滅,布魯克林大橋橋墩也難不過打磚塊的襲擊,大金剛爬上了帝國大廈樓頂……最終整個地球都被「像素化」!霸天虎們沒有做到的事,八比特像素小人做到了。

看這個短片,我感受到的是滿滿的一顆童心,也想起小時候曾迷戀過的那些像素游戲,想起那時候玩小霸王游戲機的點點滴滴。但可從未想過像素游戲居然還能這么玩,他們也居然藏著如此大的陰謀。哈哈哈。


E. 香港國際電影節簡介及詳細資料

歷史沿革

第三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海報

1977年,香港市政局成立香港國際電影節,以放映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為主。

1978年起,推出1950年代香港電影回顧系列,亦始於該年度,電影節每年均會推出一系列的中英文電影叢書,自此成為電影節的標記。

1979年起,香港國際電影節逐漸成型,由放映國際電影、亞洲製作,以至當代香港影片及回顧系列,奠定及後三十年的電影節模式。

憑首三屆的努力,為香港國際電影節的未來發展打下良好根基,由八十年代起逐漸建立世界性的重要地位,亦為鄰近地區所舉辦的電影節起指引的作用。當時縱然還未設立競賽環節及影片買賣市場,香港國際電影節憑著高質素的節目、勇於發掘亞洲和中國的新製作,以至為香港電影所作出的努力,加上舉行連串的座談會和編制知名的電影叢書,在環球得到高度評價,有助於本土及海外推廣香港電影。

2000年至2004年期間,香港國際電影節曾由多個 *** 部門及法定機構,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香港藝術發展局主辦。

2004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正式公司化,成為獨立的非牟利團體,並由第29屆開始舉辦電影節至今。

現時的香港國際電影節,己發展成為香港最大型的文化活動,更是亞洲其中一個最享負盛名的電影平台,讓來自全世界的電影業界人士及影迷在此地聚首一堂,一面放映新片;一面欣賞精彩作品。 來自50個國家超過280部電影,在香港11個主要的文化場地上映,參與者超過60萬人次,包括4,500位出席香港國際影視展 (FILMART) 電影業界人士。

2019年3月18日,第4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開幕典禮。一連15天的電影節共選映來自63個國家和地區的232部電影,其中64部為全球或亞洲首映。

活動設定

單元設定

主題環節

單元名

首映禮

開幕電影、閉幕電影、隆重首映、與觀眾會面等

競賽展映

新秀電影競賽展映、紀錄片競賽展映、國際短片競賽展映、頒獎禮之夜等

大師與作者

大師級、作者風等

華語電影

香港電影面面觀、電影生力軍等

國際電影

影迷嘉年華、世界視野等

紀錄片

親愛的地球、真的假不了、影人影事等

平台

自主新潮、我愛午夜長、前衛眼、修復經典、我看我電影、超人氣動畫等

焦點·致敬

焦點影人、影人經典作品回顧等

附加節目

大專學生作品展、ifva紀錄片系列作品精選等

獎項設定

香港國際電影節不設大獎,屬於非競賽性的放映活動,其競賽單元基本是針對新人新作。三大電影節的競賽影片必須是在該電影節做全球首映的電影,所以各大電影節要"爭電影",重頭電影也只能三選一。對香港國際電影節來說則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這里放映的大都是上一年各大影展的風頭電影和大師名導作品,所以在邀請影片參映方面的算計相對小一些,主要考慮的是影片的素質和聲譽,也因此使得整個影展的質量較高。

為了表揚優秀的電影人士及其佳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增設五項電影大獎(新秀電影競賽、紀錄片競賽、國際短片競賽、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天主教文化獎)。由業界享負盛名的專業電影人、影評、導演及演員組成的評審團,評選五項電影大獎,得獎結果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之夜」內公布。

新秀電影競賽

新秀電影競賽項目,旨在表彰那些充滿力度與原創性的電影製作及其對今日世界的獨到表達。

新秀電影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紀錄片競賽

香港國際電影節相信關注社會議題而具美學價值的紀錄片在任何有意義的電影節中不可或缺。紀錄片競賽向世界各地的紀錄片導演致敬,肯定他們在紀錄片的形式和語言上作出的貢獻。

紀錄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短片競賽

短片擁有獨特的形式、藝術性及表達手法,與長片別具一格。國際短片競賽鼓勵短片的創新及製作,它亦提供一個讓國際及本地短片導演進行交流的平台。

短片競賽設火鳥大獎、評審團獎。

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自第23屆香港國際電影節設立,國際影評人聯盟獎志在鼓勵新生代電影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是由全球專業影評及電影傳媒人組成的國際性協會,致力推動電影文化的發展。國際影評人聯盟獎是表揚具出色表現的電影製作。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亞洲新晉導演的佳作,並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組成評審團選出傑出作品。候選影片均可附FIPRESCI標志。

設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天主教文化獎

自第28屆香港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立.每年所頒發的天主教文化獎是表揚電影人,如導演、演員、編劇等出色的表現,尤對致力透過電影表達對社會、人權關注,並傳達心靈及藝術價值的電影人致敬。香港國際電影節將選出12部提名作品,並將由三位電影界知名人士擔任評審員選出得獎者。候選影片均可附SIGNIS標志。

設天主教文化獎、特別表揚獎。

歷屆回顧

年份

主題

獎項

開幕電影

閉幕電影

榮譽大使/形象大使 第25屆(2000) 劉國昌《無人駕駛》

陳果《榴槤飄香》

陳以文《想死趁現在》

第25屆(2001)

楊凡《游園驚夢》

讓-雅克·貝納克斯《死亡轉賬》

楊德昌《一一》 第26屆(2002)

陳果《香港有個好萊塢》

湯姆·提克威《疾走天使》

蔡明亮《你那邊幾點?》 第27屆(2003)

杜琪峯《PTU》

山田洋次《黃昏的清兵衛》

路學長《卡拉是條狗》

斯派克·瓊斯《改編劇本》

第28屆(2004)

李少紅《戀愛中的寶貝》

許鞍華《玉觀音》

蔡明亮《不散》

阿倫·雷乃《嚴禁嘴對嘴》

黎明 第29屆(2005)

顧長衛《孔雀》

山田洋次《隱劍鬼爪》

賈樟柯《世界》

阿蘭·柯諾《無語慰晴天》

第30屆(2006) 向動作指導致敬

杜琪峯《黑社會以和為貴》

彭浩翔《伊莎貝拉》

尼爾-阿姆菲爾德《糖果》

《雪花膏狂奔》

劉德華 第31屆(2007)

朴贊郁《再造人之戀》

游乃海《跟蹤》

第32屆(2008)

山田洋次《母親》

張作驥《蝴蝶》

馬丁斯科塞斯《電光滾石》

舒琪、關文軒《咖啡,或茶》

鄭秀文 第33屆(2009)

爾冬升《新宿事件》

許鞍華《天水圍的夜與霧》

賈樟柯《二十四城記》 莫文蔚 第34屆(2010)

岸西《月滿軒尼詩》

羅卓瑤《如夢》

雲翔《安非他命》

麥曦茵《前度》

第35屆(2011) Let's Meet Here

杜琪峯《單身男女》

《香港四重奏II》

無 楊千嬅 第36屆(2012) 火鳳凰 彭浩翔《春嬌與志明》 王全安《白鹿原》 楊千嬅 第37屆(2013) 激活無限想像 邱禮濤《葉問終極一戰》 賈法·帕納希《閉幕》 楊千嬅 第38屆(2014) 世界匯聚香港

彭浩翔《香港仔》

陳果《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

林超賢《魔警》 古天樂 第39屆(2015) 張艾嘉《念念》 翁子光《踏血尋梅》 古天樂

第40屆(2016)

楊慶《火鍋英雄》

許學文、黃偉傑、歐文傑《樹大招風》

黑澤清《毛骨悚然》 古天樂

第43界(2019)

《沉默的證人》張家輝、任賢齊、楊紫

舉辦單位

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是一個非牟利及非官方的慈善團體,致力發揚電影文化,推廣光影藝術。

透過全年活動,協會期望加強世界各地對中國電影文化的欣賞,並把各地具啟發性的電影帶到香港,豐富本地精神文化生活。

為加強香港及亞洲電影的感染力,協會於每年三、四月期間均舉辦三項旗艦活動,包括:香港國際電影節(HKIFF)、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及亞洲電影大獎(AFA)。

電影能夠連系不同的文化和世代,激發無窮創造力。憑此信念,協會不斷為成千上萬的影迷,帶來世界各地最優秀及具啟發性的電影作品。

F.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的基本簡介

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94年之後又改為每年一次。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每屆電影節都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大量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地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與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主要活動項目有:舉行評獎工作;舉行觀摩映出並召開座談會;舉辦回顧展;開辦電影市場、推銷影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最高獎是「水晶地球儀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和「利迪策玫瑰獎」。利迪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並多次獲獎。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中國導影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競賽於1948年第一次舉行。1951年開始,由國際評委會對參賽影片進行評選。而在之後的1956年,國際電影聯合會(FIAPF)將卡羅維發利電影節選為國際A級電影節。從電影節開始不久,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就是水晶地球儀獎。水晶地球儀獎的獎杯形狀經過了多次改動。最新的水晶地球儀獎的獎杯是從2000年開始啟用的。
電影節競賽單元的主要獎項有:
最高獎——水晶地球儀獎(獎金$20,000)
評委會特別獎
最佳導演獎
最佳男演員獎
最佳女演員獎
紀錄片獎項有:
長度30分鍾及以下最佳紀錄片獎
長度30分鍾以上最佳紀錄片獎
每年的電影節上還會頒發「世界電影突出成就獎」
其他獎項: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第1屆-第4屆(1946年-1949年)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第5屆(1950年)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
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與之交替舉行,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二戰結束後,一群熱心於電影事業的電影人在瑪利亞溫泉和卡羅維發利兩地創辦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並不是競賽性質的,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影片參展。開始幾屆電影節,為了「照顧」新生的該國電影,捷克斯洛伐克本土電影獲得了大部分獎項。之後的1948年2月,由於捷克斯洛伐克共產黨在捷克斯洛伐克取得了政權,電影節開始由捷克斯洛伐克國家電影部主辦。
捷共當政後,電影節很大程度上需要為共產主義宣傳服務。以至於不管是參選影片的甄選、獎項的頒發還是參賽嘉賓的邀請都要遵循這一原則。因此在之後的數十年期間,電影節的各大獎項大多為社會主義國家出品的電影所包攬。這一原則某種程度上還體現在電影節的舉辦上。從1946年到1958年期間,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電影節一年舉行一次。而在1959年以後,由於蘇聯創辦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為了方便與之交替舉行,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改為兩年舉行一次,直至1994年重新改回為每年舉行一次。不過在這段時間里,也有不少西方電影參與了電影節,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電影節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優秀作品。
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徹底改變了這一狀況。在1990年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上,多部之前被禁止放映的捷克本土電影被獲准在電影節中播放。而之後幾屆中,多名國際著名電影人,特別是之前因布拉格之春被迫流亡美國的捷克著名導演米洛什·福爾曼的參加,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電影節的受歡迎程度和人氣。而之後幾年,參賽影片的質量日益提高,風格也日趨多元化,這些都提升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的形象,奠定了其世界優秀電影節的地位。 電影節的最主要的項目是長片競賽。根據國際電影聯合會的規定,參加競賽的長片事先不得參加其它國際電影節。另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紀錄片競賽。電影節同時也為各國的獨立電影提供了很多放映和競賽機會。
電影節的所有活動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長片競賽(Competition of feature-length films):由報名的長片進行的競賽。所有電影之前都不得在其他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紀錄片競賽(Documentary Film Competition):由兩種紀錄片分別進行競賽。分別是長度為30分鍾內的短片和30分鍾以上的長片。
視野(Horizons):試映各個地區的新片,並播放在其他電影節上獲獎的電影。
另一種視角(Another View):放映各種實驗性質以及採用非常規手法的影片。
獨立電影論壇(Forum of Independents):放映各國的獨立電影。
東方陣營(East of the West):放映前社會主義國家的電影。
捷克電影(Czech Films):回顧前一年的捷克電影。
回顧展(Retrospectives):對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人,特殊的電影流派或時代,或按特定標准選擇的電影進行的回顧展。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利迪策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村莊名字,1942年德國法西斯屠殺了該村的居民並燒光全村。電影節組織者為了紀念反法西斯的勝利而設立此獎。這些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中國從1950年起參加並多次獲獎。這是中國最早參加的一個電影節。1988年,中國導演謝晉執導的影片《芙蓉鎮》在第26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上獲大獎。

G. 戛納電影節幾年一次

戛納電影節一年一次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辦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

金棕櫚獎是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項,創立於1957年,一般僅頒發給一部電影作品。金棕櫚獎與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均為電影領域的國際最高獎項。

金棕櫚獎的前身為金鴨獎,即國際電影節大獎,從1946年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單元設置

戛納國際電影節分為「主競賽」、「一種關注」、「短片競賽」、「電影基石」、「導演雙周」、「國際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等單元。

有兩組評審團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由各國電影文化藝術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其中一名擔任評審團主席;非競賽單元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一種關注單元和導演雙周單元發掘了不少具有潛力和成就的導演。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