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研究中國電影的學者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研究中國電影的學者

發布時間: 2022-03-12 05:23:33

『壹』 國內有哪些水平很高的影評人

水平很高的影評人可以推薦蔣方舟是一位曾經,她是一個很嚴格的自己出書的作家,而後期出來的那些電影也有她的評價,在其中可以見到蔣方舟本人是非常有自己個性和追求的,所以對於這些電影,不會進行包庇。

『貳』 翻譯俄語論文摘要 俄羅斯電影蘊含著濃厚的俄羅斯文化。是早期打入中國,並對中國產生深遠影響的電影。他

俄羅斯電影蘊含著濃厚的俄羅斯
肯定好的

『叄』 我國作家學者對俄羅斯生態文學研究的貢獻有哪些

閆吉青撰寫的《俄羅斯生態文學之特質探蘊》發表於《俄羅斯文藝》2009年第4期。作品主要強調俄羅斯生態文學繼承了19世紀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文化傳統,密切關心國家政治命運、緊密聯系人民大眾、密切關注社會現象,俄羅斯文學始終在為國家的前途命運、人民大眾的幸福自由而奮斗,具有高度的社會使命感、道德感和責任感。俄羅斯文學家們憂國憂民、孜孜不倦地為整個俄羅斯民族乃至全人類尋找擺脫貧窮、擺脫苦難、通向幸福的道路。俄羅斯知識分子一直關注社會重大問題,提出「俄羅斯,你向何處去」、「啥人能在俄羅斯過好日子」、「誰的過錯」、時代關注的「怎麼辦」等疑問,這正反映出了人民大眾的呼聲,從而引起人們的深思。如作家布寧著的《新路》一文結尾寫道「列車在新修成的鐵路上向前賓士,前方等待人們的是什麼,誰也不知道」;作家拉斯普京創作的《告別馬焦拉》一文末尾寫到「小船在茫茫大霧的海上迷失了方向,人們拚命地大聲呼叫」;作家阿斯塔菲耶夫創作的《魚王》一文尾部提出了許多令人矛盾的、困惑的時代問題。許多作家在作品中採用了開放式結尾,他們提出了許多懸而未決的社會問題,但都沒有正面回答這些社會問題,而是留給人們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和深思。可以這么說,俄羅斯生態文學也是「為人生」的文學、「問題文學」。魯迅先生曾說過,俄羅斯文學的主要特徵是關注人生和社會,自從尼古拉二世以來,就是「為人生」的,無論它的主意是在探究還是在解決,或者淪於頹唐、墮入神秘,它的主流還是為人生。俄羅斯作家非常關注國家、社會、民生、自然環境問題,所以在他們的許多作品中都有強烈的憂患感,這些作品寫出了作家對宇宙、地球、人類、自然的不安與擔心。憂患是指一種憂慮、焦躁、敏感、坎坷不安、憂愁的特徵。別爾嘉耶夫曾說過,俄羅斯文學不是在愉快中創作的,而是在關注人民大眾的痛苦、關心人類的命運、拯救全人類的深思中誕生的。俄羅斯民族的憂患意識非常強烈,是一個具有極豐富憂患意識的民族。俄羅斯的生態文學傢具有更深厚的歷史使命感和更嚴肅的社會責任感。

梁坤在《當代俄語生態哲學與生態文學中的末世論傾向》一文中指出,俄羅斯生態文學中有許多有關大自然的神話,這些神話中帶有早期泛神論多神教特徵。赫克教授說過,斯拉夫人在原始宗教的信仰中,認為萬物都有神靈。作家列昂諾夫著的《俄羅斯森林》文中指出,人們用神話傳說形式把原始生活的感知演講出來。阿斯塔菲耶夫1972—1975年著的《魚王》中,也用神話藝術描述主人公伊格納季伊奇一個偷漁者的釣魚經歷,貪婪的偷漁者伊格納季伊奇施放排鉤在葉尼塞河裡釣魚,有一天釣住一條大魚,他不知這條大魚是爺爺曾經給他講過的「魚王」,「魚王」是一條碩大無比、帶有女性意味的鰉魚,沒及時放掉這個龐大的自由精靈,結果自己也被釣魚線拽到水裡,腿被排鉤紮上,動彈不得。兩者都陷入絕境,等待死神的來臨,差點喪命,最後魚脫鉤逃掉了,他也就避過了一難。伊格納季伊奇通過這次死亡歷險感悟到人與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也從倫理道德角度反思了人與自然和女性的關系。人類產生於大自然,是自然中的一員,我們與創造人種的規律同在,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態文學家認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高不高就看他對自然持有什麼樣的態度,特別迷戀大自然的人,其內心世界是純潔的、健康的。哲學宗教的世界觀在大自然的圖景被具體化了。在《告別馬焦拉》中,「島主」和「樹王」這兩個超現實的形象給了大自然以意象的特徵。「島主」是一個小動物,它很明智,它預知到這個孤島上將發生很大的災難,又親眼見證了馬焦拉島厄運。「樹王」是一個有自然魂靈的實體。它這棵老樹,可主宰四方水土,馬焦拉村被它固定在河底。「他」猶如化身的神靈,人們如果激怒「他」就會受到他的懲罰。相對而說,艾特瑪托夫的神話意識比較自覺也比較濃烈。他非常善於用神話來表達人生的悲劇,因此他的小說也就變成了現代神話。他筆下的神話多種多樣,形式各異,是因為有俄羅斯和吉爾吉斯斯坦兩種文化的沉澱。狼神比尤麗是《斷頭台》中的形象。「狼神」是母狼阿克巴拉的傾訴對象,它是月亮上的虛靈。阿克巴拉因人類的暴行而連失三窩幼崽,在這世界上孤苦伶仃,所以把比尤麗當做傾訴對象。書中有這樣一段話:「……你下來吧,狼神比尤麗,下到我這里,讓咱倆坐在一起,一起號啕痛哭吧。下來吧,狼的神靈,讓我把你帶到那片現在已經沒有我立足之地的草原。下到這兒來,下到這石頭山裡,這里也沒有我們活動的餘地,看來,哪兒也沒有狼的地盤了。」這些神話傳說他們真的是無價之寶。我們偉大的祖先,總是用驚悸恐怖的眼神注視著四面八方那些不存在的現象,這些現象有的和藹可親,有的陰沉猙獰。象徵恐懼和虔誠的多神教也由此產生了,作為美和善的參天古樹,在我們祖先崇奉的自然力中顯現。人們崇敬這些古樹,在樹下人們經常進行一些審判活動或者贊頌該部落往昔的征戰壯舉。索洛維約夫的「萬物統一」說在理論上總結了對自然的崇拜。他認為,上帝愛的原則是把人與自然界統為一體,認為哲學里的上帝的實質是萬物統一。主要針對西方的理性主義和世俗化傳統而提出了這一學說,其中確實有泛神論的因素,宇宙中心論引起了泛神論。索洛維約夫把人類中心主義和宇宙中心論的分裂彌合了,同時也彌合了神學與哲學的分裂,「自由的神智學」由科學、哲學與神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符號。

楊素梅學者撰寫的《20世紀俄羅斯文壇上的生態文學》論文主要強調了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也是文學創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文中指出,縱觀俄羅斯文學史,俄羅斯文學的傳統主題一直是人與大自然的關系問題,花草樹木、大小生靈、山川河流等等都是具有獨特審美主題的,都緊密相連著人的個性意識。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19世紀的俄國作家譴責了人類殘害生靈、破壞大自然的行為,而18世紀蘇聯時期的作家,一方面,發展了人與自然這個傳統主題的意義,拓寬了人道主義的界域,從哲理的高度思考了人與自然之間的新關系、新內涵、新法則;另一方面繼承了前輩如涅克拉索夫的優良傳統,呼喚人們愛護大自然、歌頌贊美大自然,同時譴責了人類破壞大自然的行為。

《人與自然和諧的呼喚——俄羅斯生態文學》的作者王淑傑是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老師,她在牡丹江大學學報上發表的這篇論文歌頌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以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哲理思考——向人類中心主義提出了挑戰及生態悲劇、人性悲劇、道德缺失的思考,發起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呼喚,主張要關心、呵護、依存自然,與自然進行融合。通過生存環境的日益惡化,我們意識到地球只有一個,珍惜自然就是珍惜人類自己、珍惜明天。借用一句蘇聯生態文學家阿斯塔菲耶夫的話:保護地球吧!永遠地,隨時地保護我們崇高的地球——母親,保護我們的生命。

吳萍撰寫的論文《大自然的呼喚——前蘇聯生態文學管窺》發表於《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本文考察了俄羅斯當代作家的一些生態題材作品中對人與自然關系的一系列問題的探討。其中包括對人與自然內在關系的道德探索及對哲理探索中憂患意識的探索。這些問題的探索揭示了生態文學的宗旨,即要培養具有全球性思維的人,以便可以盡快形成一種能與破壞大自然的勢力相抗爭的新的處世態度。

東北大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萬長松、陳凡在2002年第1期燕山大學學報上發表的《蘇聯(俄羅斯)自然科學哲學的歷史與現狀》一文主要分析了生態哲學作為自然科學是蘇聯(俄羅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論文以列寧提出的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的思想為切入點,實事求是論證了蘇聯(俄羅斯)自然科學、生態哲學80餘年的發展成果與不足。2011年2月18日《中國綠色時報》發表評論說,俄羅斯僑民文學家尼·巴依科夫在中國已生活了48年,在民族上他是俄羅斯人,但在生活上他卻是個中國人。《中國綠色時報》對尼·巴依科夫進行了這樣的評價,說他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生態文學家。《大王》發表的時間比美國卡森發表的《寂靜的春天》早很多年,所以有的專家說生態文學的奠基人是中國的俄僑文學家尼·巴依科夫。《大王》在中國沉寂了50多年,在蘇聯同樣又受到忽視,因為不是蘇聯「境內文學」。但是金子總會發光,《大王》已經陸續被翻譯成漢、法、英、意、德等多種語言,成為世界級作品。這是一部讀不完的大自然史詩。在中國東北有張廣才嶺和老爺嶺,這一帶風光秀美、山清水秀,堪稱東北山林風景之最。而大禿頂子山——張廣才嶺的主峰,東鄰老爺嶺,南鄰吉林省,是黑龍江省的最高峰,高1690米。它又是整個東北山林風景的最中之最:這里有長4000米、深1000米的龍江天險第一峽,還有千尺瀑布等等。而《大王》就是從描寫大禿頂子山開始的,文章把東北山林的景緻完美地展示給讀者。主人公「大王」在大禿頂子山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大王》的主角是虎「大王」,這個小說總共寫了朝鮮虎、滿洲虎、貂、胡獾、鼯鼠、馬鹿、駝鹿、鮮卑鼬、水獺、紅狼35種動物,鴟、山鷹、山雀、旋木雀、藍雀、烏鴉、灰鴉、鷲等等17種烏類和橡樹、胡桃木、落葉松、椴樹、冷杉、白樺、人參等25種植物。可以說《大王》是中國東北大自然的百鳥圖、百木圖和百獸圖。小說里各種美景一應俱全。夏天:清晨,雲霧環繞著山峰;黃昏,山峰上一片金黃;夜裡,一輪泛紅的月亮從山脊後升起,在山林間灑下一片銀光。秋天:松樹是綠的,稠李樹是黑的,楊樹是黃的,樺樹是白的,楓樹是紅的——真是五彩斑斕。冬天:山頂上的皚皚白雪與晶瑩的藍天相互輝映……這里風景美不勝收,堪稱百景圖。可以說,《大王》就是一幅無限延長的大自然畫卷,令人手不釋卷。在這里能聽到各種音樂:從山泉淙淙到山鷹的嘹亮鳴聲、從蟋蟀的悄聲淺唱到氣吞山河的虎嘯、從白樺簌簌到松濤滾滾——應當說,《大王》又是一部獨特的交響樂。《大王》還是一部偉大的自然史詩。這部史詩極其真切地展現了20世紀初東北大自然和諧的生態環境。所以《大王》還是一部中國東北生態和諧的史詩。毫不誇張地說,在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印度、美國等所有文學大國里,不會再有哪位作家能把自然的生態和諧描寫得如此真實——《大王》是舉世無雙的!

劉敏娟撰寫的《論蘇聯生態文學的歷史軌跡和特徵》是她南昌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該文論述了1900年初的生態題材作品,卻沒有得到關注,但為後來的生態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在生態文學中作家特別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認同人與自然的統一性。20世紀早期的生態題材為現在的生態文學提供了豐富的題材。1940—1950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更多的作家召喚人們要和大自然共同去創造,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許賢緒撰寫的《當代蘇聯生態文學》發表於《中國俄語教學》1987年第1期,文章中闡述了「生態文學」所談的是一個老問題,但卻是當代蘇聯文學中的一個新名詞,即人和自然的關系問題。文中總結了當代生態文學的三大特點和三大成就。三大特點是:悲劇性、政論性和美。三個鮮明特點和三大成就有著聯系:第一,寫出了保護自然這個主題,而且與傳統的道德題材聯系起來。這些文章在發表之初卻被劃為社會道德的題材范疇。因為這些作品的主要情節寫的是善惡斗爭,這類作品的結局幾乎都是悲劇性的,也許是作家們感到了保護自然的緊迫性,但因人們保護自然的意識還不夠,所以自然就一再地遭到破壞,結局往往是好人沒有好報,作惡多端的人得到的也僅僅是道德的懲罰而已。這些作品的總的特點就是悲劇性。第二,當代生態文學對人與自然關系方面的一些傳統觀念提出了異議,如「征服自然」等。但是對於傳統觀念的認知在人們的意識中已經形成了固有的思想,所以生態文學這類的作品就帶有了很大的政治性質。第三,當代生態文學更注重表現自然美和心靈美相結合的部分,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能做到與以前的生態文學不同且可以超越先前的生態文學作品,主要在於推陳出新,取其精華。普里什文作品的主要思想和原則之一就是人和自然的和諧一致。很顯然當代生態文學繼承並延續了這一思想和原則,在一方面可以說比之前的生態文學更近一步。在蘇聯文學界還有兩種對於大自然與人類之間關系的較絕對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大自然神聖不可侵犯,在一定程度上科技的進步破壞了大自然的發展,所以為了保護大自然甚至要限制科技的進步。另一種觀點則與保護自然形成對立面。如普羅哈諾夫說:「今天不僅要談自然界的悲劇,還應該談技術的悲劇。」這句話一定程度上反駁了第一種觀點。

梁坤在《外國文學評論》2003年第3期上發表的《當代俄語生態哲學與生態文學中的末世論傾向》主要考辨了俄羅斯的生態哲學與生態文學所具有的宗教意識和理性色彩,末日情懷與救世精神的生態末世論意識在俄羅斯作家的積淀。梁的論文通過對俄羅斯生態哲學思想和文學文本的分析,探討其兩個主要特徵:神話意象的運用、末世論神話蘊含的現代啟示。

海南師范學院中文系韓捷進學者在《海南師范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撰寫的《當代蘇聯文學的『天人合一』》中,提出「天人合一」生態審美意識。在蘇聯當代生態文學中具有更深層、更清新的內蘊,呈現出全球性、現代性、民族性之特徵。

劉冬梅撰寫的論文《鄉土——人類永恆的家園》發表於《遼寧廣電大學學報》2006年第2期,描述了在俄羅斯文學中的一個同樣貫穿始終的主題——對鄉土、對土地的眷念。當代俄羅斯作家認為,大自然對人民的生產、生活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更是孕育生命的主體,對人們審美意識、道德形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整篇文章以阿斯塔菲耶夫的《魚王》、列昂諾夫的《俄羅斯森林》、拉斯普京的《告別馬焦拉》這三位典型的鄉土作家的作品為例進行生態文學的具體分析,不難看出在當代俄羅斯作家的心中對大自然的愛還有對祖國河山的那份不了情。

山東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王淑傑在《牡丹江學報》2010年第8期發表了《人與自然和諧的呼喚》一文,作者從俄羅斯典型的生態文學作品著手,解讀了俄羅斯生態文學在不同時空的特點,深入考辨了人與大自然關系的哲理內蘊、道德倫理及生態文學的哲理價值。

『肆』 電影學和俄語言研究生哪個比較有前途

興趣是主要的!有興趣,學起來既容易又學的好,將來的成就就越高!
電影學是現代社會中影響巨大,尤其在當今圖像時代中新興的一個藝術類專業學科,具有廣闊的社會應用和學術發展前景。本專業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將廣泛適用於電影創作與研究評論、網路視頻、廣播、電視、報刊(影視版)等媒體和音像出版社、傳播公司等行業和單位,學科內涵深厚,社會需求量大。
本校電影學碩士點師資實力比較雄厚。學科帶頭人顏純鈞教授的電影讀解研究和中國電影比較研究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劉雲舟博士為我國改革開放後最早赴法國留學的電影學者之一,在巴黎大學獲得電影學博士學位,本專業有教授或相當於教授職稱的導師3人,副教授1人,博士和在讀博士5人,梯隊成員承擔過多項省、部級以上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出版專著十餘部。在影像文化研究、電影藝術創作研究、電影敘事學研究方面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學科特色,是至今為止福建地區各高校中唯一的電影學碩士學位授權點。

再看一下這個:

言優勢+專業優勢,才是俄語專業學生的成材路線

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專業是全國重點學科(另一所擁有俄語重點學科的高校為上海外國語大學),有百所社科人文研究的重點基地之一的俄語言文學研究中心,有俄語專業博士點和博士後流
動站,也是俄羅斯政府在我國設的3個俄語中心之一。為了了解俄語專業的發展前景,我們特別采訪了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的曲依民老師。

記者:俄語曾一度是很多中國人的第一外語,但現在它已經變成一個小語種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現在學習俄語專業的人越來越少呢?

曲依民:外語最大的特點就是隨著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外交、軍事、外貿、旅遊等方方面面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吃外語飯的人往往就是吃形勢飯。建國初期,由於中蘇關系很好,俄語比較吃香,大家無論以前有無基礎都紛紛學俄語。然而幾年以後,在反對蘇修的年代裡,俄語又迅速冷了下來。尤其前些年,隨著俄語國家的經濟不景氣,俄語由大語種一下子滑落成小語種。從全國高考的俄文考生數量來看:往年不足25,000人,黑龍江省就佔一半以上。估計今年全國俄文考生最多大概15,000人左右。

俄文考生如此之少的原因,有的是客觀形勢,有些是人們主觀意識和認識上的差距。客觀形勢主要有這么幾點:

1. 俄羅斯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太令人滿意,人們對它的信心不足。

2. 無論是中俄兩國的政治、經濟,還是貿易關系,由於俄羅斯現在並不太富足,限制了兩國的各方面合作。

3. 在我國高考語種主要是英語、日語和俄語。雖然俄文考生在總分上佔十幾分的便宜,但,有許多好的專業和大學都註明只招英文考生。

記者:那麼您認為俄語今後的發展前景怎樣呢?

曲依民:盡管俄羅斯當前形勢並不樂觀,但根據它現有的狀況和發展趨勢,還有一定的後勁——俄羅斯這個國家的科技、文化、人文、以及重工業的基礎雄厚,在世界上所佔的地位舉足輕重——這些都決定俄羅斯將來會重振大國雄風。再加上俄羅斯和我國歷史上就有夥伴關系,因此中國今後對高質量的俄語人才的需求應該會越來越多。

記者:歷年的俄語畢業生就業去向都是什麼地方?具體從事什麼工作

曲依民:俄語畢業生多流向黨政機關、部隊,有的去高校做教師,還有的去了對外經貿的企業、邊貿公司、商社等單位。

他們大部分是擔任俄文翻譯。這幾年中央各部委也認識到俄語人才的重要性,招收俄語畢業生的數量也有所增加,正因為如此,原來我們系培養三、四十人就夠了,現在每年畢業六、七十人也不愁就業。至於那些進入邊貿公司的畢業生,有些被派駐國外,有些留在國內從事對外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旅遊方面對俄語人才的需求量也相當大。來自國家旅遊局的消息:准備在黑龍江大學建立一個旅遊人才的培訓基地,主要解決俄語旅遊人才的需求問題。

記者:聽您介紹了俄語高級人才的種種優勢,相信很多俄語生打算考研深造,全國俄語語言文學的重點學科又在黑龍江大學,那麼您能否介紹一下俄語研究生的培養情況?

曲依民: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實力在全國確實是首屈一指。研究俄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語言角度,包括語音學、語用學、語義學、語法學、詞彙學和對比語言學;文學角度,包括近代俄國文學、專家的專題研究、文藝批評、文藝評論等;國情學角度,包括俄羅斯的歷史、地理、風土民情、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還有一個新的方向叫計算機語言學,主要是漢俄的計算機翻譯,正在進行開發和研究。

記者:現在很多考生都想了解報考院校的師資力量,那麼黑龍江大學俄語系都有哪些名師呢?

曲依民:黑龍江大學的俄語實力在全國確實是領先的,比如現在就有13位教授,5位副教授,年輕教師中66%為博士,在讀博士為30%。其中李錫胤教授、華邵教授和金亞娜教授獲得了由國際俄語教學研究會、俄羅斯文化部授予普希金獎章。

在俄語教學法研究方面,原來有全國知名的於為法教授,現在他幾個博士生相繼畢業了,也開始帶碩士和博士生了。

記者:黑龍江大學俄語系考研的報考—錄取比例是什麼狀況?

曲依民:不同年代的比例數變化較大,總的來看報考人越來越多。去年的報考—錄取比例大概是五點多比一。但今後的難度越來越大,形勢發展,考研人數越來越多。本科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過渡,不考碩士就不會有多大優勢。

記者:就現在的形勢來說,俄語專業學生是考研好,還是直接就業好呢?

曲依民:這就要根據每個人的志向和要求了。根據現在的形勢看,大部分人走的是直接就業的路。因為現在人才市場對俄語人才的需求量比較大,就業形勢較好。而有的同學想做學問,就報考研究生、博士生,一路讀下來,但這部分人還是佔少數。

其實有時候就業和考研還是可以統一的,比如去年我們系有位女同學找到了中共中央編譯局的工作,同時也考上了研究生。拿不定主意,就來徵求我的意見。我在內心裡希望她讀研,可單位又不放她這個名額,後來我就給單位打電話說,這個學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百里挑一,建議她先到你們那裡報到,然後回來繼續讀研,畢業後再回去工作。你們免費提高了學歷層次,也擴展了這個同學的知識面,最後為你所用,何樂而不為呢?他們被我說服了,這就解決了學生和單位兩方面的問題。

記者:請您談一談去俄語國家留學的情況好嗎?

曲依民:由於國內缺乏俄語環境,因此俄語專業的學生,如果想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語言水平,出國留學還是比較重要的。目前俄羅斯政府也資助一些俄語專業的學生公費留學,主要是前去學習語言。還有些學校和俄羅斯的大學合作,有互派留學生的機會。比如黑龍江大學和遠東大學就建立了校級關系,互派自費留學生,畢業後得到雙畢業證。人數不多,10個左右,主要學語言文學。這些學生大部分還是回國就業,因為有雙畢業證書,就業稍占優勢。而且國外學習兩年,俄語口語和聽力水平都不錯。

記者:那麼,作為俄語專業的學生,您認為在學好俄語的同時還需要學哪些其他知識呢?

曲依民:把語言作為專業是中國的特色,而在國外,外語本身只是一種工具,本身不是專業。所以單純學語言,其出路肯定很窄。就拿做翻譯來說吧,翻譯在我看來是吃青春飯,像我這樣50多歲的人,給人當翻譯恐怕都沒人敢用——容易把位置搞錯。

所以學外語的人只有語言是不夠的,應有一種或多種專業,比如在你精通俄語的同時,再掌握法律、經濟、貿易、新聞等等。如果說精通俄語只是有了一隻臂膀的話,那再掌握了其他專業知識就等於是練成了「組合拳」,這樣一來威力就驚人了,別人懂的你懂,別人不懂的你也懂——你說用人單位不招聘你,還能招聘誰呢?

所以,語言優勢+專業優勢,這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伍』 俄羅斯電影比中國電影優秀么

豈止電影,自17世紀彼得大帝以鐵血手段推行西化,俄羅斯文學、詩歌、音樂、歌舞、繪畫、建築、工業、科技跟中國比,都是高富帥對吊絲的差距。別扯理論貢獻、美學追求、人性深度,俄羅斯1920年代電影的構圖、畫面沖擊力,大陸導演迄今尚未夢見。

『陸』 急急急~~有俄羅斯影視欣賞的論文嗎

一、從傳播的「深層控制」理論透視韓國影視產業的媒介生態環境

所謂「媒介生態環境」就是指大眾傳播機構生存和發展的環境,它主要由政策環境、資源環境、技術環境和競爭環境構成。其中政策環境對媒介生態環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從傳播學的控制分析的角度講,任何大眾傳播機構做為信息的傳播者,都不能隨心所欲的傳播信息,它的傳播行為總是受到社會特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規、文化范示構成的潛網的深層控制。電視劇作為一種文本信息,它的生產和傳播也必定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其中以政策和法規的影響最為突出。

韓國在遭遇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後,重新認識文化產業,並將其作為21世紀發展國家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進行培育。1998年正式提出「文化立國」方針。韓國文化觀光部長南宮鎮曾表示:十九世紀是軍事征服世界,二十世紀是以經濟,到二十一世紀是以文化建構新時代的時候。1999年至2001年韓國政府先後制定《文化產業發展5年計劃》、《文化產業前景21》和《文化產業發展推進計劃》,明確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和中長期發展計劃,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政策的扶植下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大量的資金投入,保證了韓劇的高質量製作水準。在當今電視「內容為王」的時代,韓劇憑借高品質高質量迅速打開了的海外市場。據韓國文化觀光部表示韓國電視節目出口額自1999的761.5萬美元,提高至2001的1235.6萬美元,其中2001韓劇出口達9515集, 額約達790萬美元;2002 韓劇外銷收入達到1639萬美元,出口集為12363集;2003 韓國電視台節目進出口情形為,出口比2002 增長46%,達4300萬美元,進口則約2800萬美元,在節目出口產品中, 韓劇就占 86%(亦即約3698萬美元), 因此韓劇成為韓國電視最大的輸出品。[1]出口市場以中國、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為主,一些經典劇目還出口到俄羅斯、埃及和阿拉伯半島。

相比之下,國內的電視劇市場不容樂觀。上海電視節、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公司合作完成的《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目前中國每年電視劇的產量在4萬集左右,但其中只有7千集最終能在各地電視台播出,在能夠播出的電視劇中,能稱為精品的卻是少之又少,一些「垃圾劇」長期霸佔黃金時段。在中央台—省台—城市台三級市場格局下,有些地區壟斷現象嚴重,電視劇交易價格和數量下降,限價和拖欠片款成為困擾製片方的難題。而相應的政策法規卻不能及時的跟近,國產劇的生存環境得不到徹底的改善,自然也就拿不出更多的精品劇來。從國產電視劇外銷的市場現狀看,外銷比例明顯低於韓劇、日劇和港台劇,主要市場仍局限在東南亞華語地區,劇集類型主要還是古裝劇。

通過對比可以看出,韓劇的成功運作,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韓國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政策。《保護電視電影法》、《文化產業促進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為韓國影視業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電視劇的內容有了保障,電視劇的競爭環境得到了改善,必將帶來的是電影電視業的健康迅猛的發展。

二、從「使用與滿足」的受眾觀破解韓劇俘虜中國觀眾的奧秘。

「使用與滿足」研究(uses and gratification approach)把受眾成員看做是有著特定「需求」的個人,把他們的媒介接觸活動看做是基於特定的需求動機來「使用」媒介,從而使這些需求得到「滿足」的過程。[2] 這種新型的受眾理論,雖然過分強調了受眾的主觀選擇的隨意性,有矯枉過正的一面。但它為傳播學的受眾研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即「受者中心論」,挑戰了傳統的「傳者中心論」的主導地位。體現了新型受眾研究理論中「受眾本位」和「人文關懷」的人本主義思想。韓劇作為一種大眾文化產品,想要在中國市場被大量觀眾「消費使用」就必須要滿足中國觀眾的「心理需求」。對受眾的滿足程度越高,其市場消費使用量也就越大。

(一)「娛樂渴求心理」的滿足:

1975年,社會學家賴特在《大眾傳播的社會學觀點》一書中,對拉斯韋爾的「媒介三大社會功能說」做出了重要的補充,增加了一項新的功能—「提供娛樂」。電視媒介特有的「聲畫一體」的特點,使人們的聽覺和視覺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延伸,成為人們尋求娛樂的最主要大眾傳播媒介。電視劇作為一種依靠電視媒介傳播的大眾文化產品,其社會功能也與電視媒介本身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提供娛樂」。傳播學者D.麥奎爾等人通過對電視節目的調查,分析了各類節目提供「滿足」的不同特點,認為電視節目,特別是電視劇,可以提供消遣和娛樂,能夠幫助人們「逃避」日常生活的壓力和負擔,帶來情緒上的解放感。這種效用被稱為「心緒轉換效用」。
韓劇大多數走人情、愛情、友情和親情為主的情感路線。被日常生活和工作所累的觀眾,在電視劇演繹「擬態生活空間」中,可以尋找到一絲情感上的慰藉。韓劇還大量使用喜劇和悲劇元素,最大限度地調動觀眾的情感,使觀眾在「悲與喜」的情感波動過程中,達到「心緒轉換效果」。此外,韓劇追求一種「世俗的美」,這種美真誠的描摹世態人情的庸常與無奈,充滿人類質朴的愛、質朴的同情與關懷。「世俗之美」來源於現實的生活之中,所以易於被普通大眾所感觸和理解。例如《藍色生死戀》、《明朗少女成功記》和《天涯海角》等愛情題材劇中,頻繁使用「白馬王子和灰姑娘」這種世俗化的愛情敘事模式,滿足了觀眾最樸素的期待視野和最原始的審美慾望,因此也更容易引起共鳴,達到「娛樂大眾」的目的。

(二)「社會文化心理」的滿足:
普列漢諾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民族的藝術都是由它的心理所決定的,在一定時期的藝術作品和文學趣味中都表現著社會文化心理。」社會文化心理是經過遺傳積淀下來的傳統的思維模式、生活經驗、審美心理等原始心理印跡的集合,在人們的審美領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3] 當審美客體某中程度上滿足了審美主體的社會文化心理需求,就能成功地達成了審美活動關系。

韓劇成功打入中國市場,是一次跨文化傳播行為的勝利。跨文化傳播成功的關鍵就在於它找到了兩種不同文化的契合點,實現了社會文化心理的接近。韓國和中國同處亞洲,共同擁有亞洲文化的共同情感。韓劇文本中所蘊藏的韓國社會文化,就是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為根源的東方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像《看了又看》、《澡堂老闆家的男人們》這樣的家庭倫理劇,提倡的是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關愛、孝敬父母、夫妻恩愛等最基本的儒家道德思想,十分迎合中國觀眾的家庭倫理觀念。《天堂的階梯》、《青春》、《冬日戀歌》等愛情悲劇,演繹的是男女主人不離不棄、堅貞不渝的愛情,與中國古典文學中經典的「海枯石爛不變心」的愛情故事有異曲同工之處。中韓兩國社會文化心理的共通性,使中國觀眾對韓劇文本的解讀變的更容易,對韓劇思想內涵的理解更深刻。

與韓劇傳統的家庭題材劇不同,國產劇近幾年來一直以涉案為主流。《中國電視劇市場報告(2003-2004)》中指出,根據2002年對33個城市156個頻道17時至24時電視劇收視的統計數據,中央級頻道和省級衛視頻道播出的涉案劇和都市生活劇在現代劇中並列第一,而觀眾收看涉案劇的時間最多,占收視份額的17%。《重案六組》、《玉觀音》、《榮譽》、《絕對控制》、《至高利益》等涉案劇成為熒屏「霸主」。緊隨其後的都市劇,也多以婚外戀和第三者為主要題材。題材的單一化極易使觀眾產生收視上的疲勞。所以韓劇這種主打家庭倫理和堅貞愛情的電視劇,彌補了國內電視劇市場的空缺,滿足了大眾對真、善、美最基本社會道德的心理渴望,自然也就吸引了廣大觀眾的眼球。

三、從傳播的「培養分析」理論看韓國影視產業的消費者培育策略。

「培養分析」(cultivation analysis)也稱「教化分析」、「涵化分析」。該理論的核心觀點是:傳播內容具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傾向,這些傾向通常不是以說教而是以「報道事實」、「提供娛樂」的形式傳達給受眾的,它們形成人們的現實觀、社會觀於潛移默化之中。[4] 電視做為電視劇的傳播媒介,具有易得性強、受眾數量龐大、視聽兼備等特點,已經成為人們獲得信息和尋求娛樂的主要媒介渠道之一。「培養分析」理論尤其強調電視媒介在形成「共同意識」中的這種巨大作用。韓劇作為一種媒介文本,寓意識形態及價值觀於文本之中,通過電視媒介潛移默化地影響閱聽人的消費形態,培養了受眾的「消費共同意識」。

(一)商品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歷來以重視細節和場景設置著稱,電視劇中韓國人前衛的穿著打扮、精美的家居擺設和時尚的消費用品刺激著每個觀眾的消費慾望。韓劇的流行, 帶動了其他韓國商品進駐市場進而締造更多商機,無論是手機、服飾、化妝品、電玩動畫、電影,甚至整形技術,都藉由韓劇這一媒介文本,漸漸打開市場, 影響到閱聽人。所以我們就不難為何三星公司會巨資投入影視拍攝,也不難理解為何各大城市的韓國料理店、服飾店、文化城如此受到人們的青睞。

(二)旅遊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拍攝地點的選取十分講究,這不僅是追求詩化劇情的需要,更是把旅遊業與影視劇結合的一種商業策略。《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就選在風景優美的束草。劇中俊熙和恩熙騎車嬉戲的田間和他們生離死別的海邊,給每個觀眾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該劇在中國大陸和港台地區熱播以後,掀起了一陣韓國旅行熱。韓國方面特意開出「去束草,覓愛情」的專線,讓遊客參觀《藍色生死戀》的拍攝地,再次重溫觀看電視劇時的感動。束草也因該劇被更多人所熟知,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據韓國觀光公社台灣分社表示:受到席捲台灣的「韓流」的影響,2003到韓國旅遊的台灣遊客比2002 增加 50%.2003 到韓國旅遊的台灣人達18萬人次,創下10年來的新高,這是比2002的12萬人增加50%(朝鮮日報,2004),韓國觀光中有許多是針對韓劇拍攝地點而設計的。如:華克山莊即因《情定大飯店》一劇揚名海外,另如《冬季戀歌》及《All In》也分別為江原道及濟州島帶來觀光人潮,締造了近十億韓幣的觀光收益。

(三)偶像消費意識的培養:

韓劇的主演大多是俊男靚女,很多主人公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明星。比如:《藍色生死戀》中的宋慧喬、宋承憲、元斌;《妙手情天》中的安在旭、金喜善、秋尚美;《天涯海角》中的柳時元、金浩真等等。這種青春偶像文化以影視劇為載體,通過大眾傳媒特有的「地位贈予」(status conferral)功能, 在廣大受眾,特別是年輕人中,迅速的擴張。偶像的魅力在於其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果,他們的行為、言語、衣著都可以成為其崇拜者追捧和效仿的對象。韓劇可以說是一個「偶像製造」的大本營,在成功的製造明星以後,便會利用偶像的示範作用,大力挖掘偶像的商業潛力,開發偶像消費市場。

以《紅豆女之戀》和《明朗少女成功記》走紅的韓國女星張娜拉,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憑借影視劇竄紅的她,迅速成為了廣告商眼中的寵兒。接拍的廣告幾乎涉及了移動通信、飲料、化妝品、服裝和金融等所有領域。2004年,她以10億韓元的酬勞,接拍了中國的波鞋廣告。同時,其演藝事業逐漸拓展到中國市場,日前她簽約鄧建國旗下的巨星影業公司,正式進軍中國大陸。2005年1月,她又在中國大陸推出了自己的中文專輯《一張》並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專輯新聞發布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在廣告、影視和音樂三個領域成功地佔據了中國的市場分額,實現了其市場開發的偶像價值。

韓劇在對外傳播的過程中,不僅僅停留在電視劇出口的「一次性收益」上。通過媒介文本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得到了二次甚至多次收益,逐步形成了以電視劇為龍頭帶動旅遊、文化產業的一系列「商業鏈條」。相比之下,國內電視劇的價值實現形式還處於依靠廣告這種原始單一的模式,以至於觀眾對冗長的廣告怨聲載道卻又無可奈何。國產劇在挖掘電視劇文本的影響力價值和培育產業鏈意識這二方面很有必要借鑒韓劇的成功經驗。
我國加入WTO以後,全球化的浪潮必將席捲整個文化產業市場。在與整個世界文化產業碰撞和融合的過程中,如何成為跨文化傳播的主體,如何大力有效地宣傳中國文化,如何讓中國的文化產品被世界所認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電視劇作為文化意識形態的文本載體,是整個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成功對外傳播必將會帶動整個文化產業的全球化發展。韓劇在中國的成功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的例子,也給我們留下深深的思考。

『柒』 那位達人知道這個電影,好像是俄羅斯的,幾年前中央8台還是6台播過

你說的是《小偷》是俄羅斯導演巴維爾•丘赫萊依的作品。本文通過分析影片的情節、鏡頭語言和聲音手段,提出該片是通過對迷人的父親形象進行顛覆,寄託了解體後俄羅斯民眾對極權統治時代的政治想像和反思精神。

反思電影 極權統治 斯大林政權 父親形象等。
20世紀90年代的俄羅斯電影在經歷了重重困境之後終於走出低谷,其標志為以1997年的影片《小偷》(The Thief)為首的一系列優秀影片的出現。影片導演巴維爾•丘赫萊依(Pavel Chukhrai)作品雖少,但《小偷》一片為他贏得國際聲譽。影片曾獲1997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國際青年評委會大獎,義大利議會主席會金徽章獎,1998年奧斯卡獎和金球獎最佳外國語片獎提名。然而,由於解體後俄羅斯電影曾一度陷入整體質量下降和管理混亂的局面,大部分電影都未能得到及時推介和引起國內研究者的足夠重視,即使是《小偷》這樣具有反思精神的優秀影片,國內學界對它的研究也相當薄弱。事實上這部影片是值得深入挖掘的,它表面上講述一個男孩的成長歷程和他弒父的故事,延續的卻是五六十年代「解凍時期」審視父輩、審視斯大林極權統治的精神。它作為「反思電影」[1]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它是前蘇聯解體後拍攝的,帶有解體後的一代導演對俄羅斯的極權統治的歷史重新審視的意味。本文將從影片情節、台詞符碼、影像語言和聲音幾個角度考察它如何顛覆父親形象,在這個父親形象當中寄託著何種政治想像。

影片採取了孩子的視角,透過孩子那清澈透明的純潔眼睛,折射出成人世界的陰暗與虛偽。《小偷》描寫了孩子對「父親」由崇拜到反叛的過程。

這其中的電影音樂我更是喜歡,傳統風情的俄羅斯三角琴和手風琴傷感中透著失落……

完整版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cwNjQ=.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c3NDk5NzY=.html

希望能幫助到你,

還有一個: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6535509&cid=22&isRenhe=1

『捌』 這部電影誰知道叫什麼關於俄羅斯研製的SU-33戰斗機的,好像叫「空中XX「

沒看過,找到了說一下 我比較喜歡軍事片 特別是戰機的

『玖』 研究中國史比較著名的日本學者有哪些

日本漢學家溝口雄三、伊藤虎丸、丸山升、太田辰夫、吉川幸次郎、松浦友久、內藤湖南。

『拾』 中國人和俄羅斯人一起拍的電影現代

中國人和樂思然一起拍的電視現在非常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