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
俄蘇戰爭電影漫談
內容提要:
第一章 (1908--1941)俄羅斯電影誕生;蘇聯蒙太奇學派崛起;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輝煌成就
1908年俄羅斯電影誕生 ,《斯捷潘.拉辛》,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二月革命後的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1917年十月革命, 電影產業國有化,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鼓動電影」
20年代蘇聯蒙太奇電影學派的形成,三位大師的先鋒主義理論及其代表作:
愛森斯坦 雜耍蒙太奇與理性蒙太奇 《戰艦波將金》
普多夫金 蒙太奇敘事 《成吉思汗的子孫》
杜甫仁科 銀幕上的詩 《兵工廠》
聲音的出現與「音畫對位法」
1934年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藝思想的確立
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里程碑之作:《夏伯陽》(1934)
30年代中後期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電影的創作高潮:
《馬克辛三部曲》
《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
《十三人》
《帶槍的人》
蒙太奇大師將藝術探索精神與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思想相結合的作品:
《肖尓斯》
《亞歷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章 (1941-1956)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的蘇聯電影;戰後初期的戰爭題材電影
1941年6月22日戰爭爆發,電影製片廠遷移,電影工作者的艱苦勞動,鼓舞鬥志的「戰斗電影」
戰役紀錄片--《戰時影片集》:
故事短片 《日爾孟克的宴會》
紀錄片《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
《在蘇聯的24小時戰斗》
《烏克蘭保衛戰》
戰略反攻階段的紀錄片
戰爭故事長片 《她在保衛祖國》
戰後初年至50年代中期的蘇聯戰爭電影:英雄主義主題「紀念碑」電影
《青年近衛軍》
《真正的人》
《攻克柏林》
「紀念碑」電影的局限性
第三章 (1956-1970):「解凍」時期的蘇聯電影「新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電影傑作
1954年「解凍」,1957年蘇聯戰爭文學第二浪潮,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思想
「蘇聯電影新浪潮」的第一部作品:《第四十一》
新浪潮四部代表作:
《雁南飛》 燦爛奪目的「銀幕上的詩」
《一個人的遭遇》從肖洛霍夫到邦達尓丘克
《士兵之歌》 純潔清澈的心靈,人道主義的悲歌
《伊萬的童年》 被炮火摧毀的童年的夢
其它優秀作品:
《臨風而立》
《生者與死者》
《士兵的父親》
60年代後期--「停滯」
第四章 (1970--1990) 七十年代初蘇聯「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的出現;七、八十年代繁榮多樣的蘇聯戰爭電影
60年代末70年代初,蘇聯軍事題材文藝創作進入新的階段,戰爭文學「第三浪潮」與「第三代戰爭題材影片」
「全景戰爭」電影
《解放》
《圍困》
《莫斯科保衛戰》
「戰壕真實」電影
《一寸土》/《永遠19歲》
婦女與戰爭
《戰爭中沒有女性》
《我記著的和我熱愛的》
《狙擊手》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作家及小說創作背景,導演及其獨特的電影語言
兒童與戰爭
《受傷的小鳥》
《幼兒園》
《自己去看》 蘇聯最後一部戰爭題材「詩電影」,詩的藝術與紀實內容完美結合
「改革」時代的喧囂與躁動;「改革」時期的蘇聯電影
插入語:經典文學名著改編的蘇聯戰爭電影
《苦難歷程》三部曲 知識分子與十月革命
《靜靜的頓河》 頓河悲歌 哥薩克農民與十月革命
《戰爭與和平》人民英雄史詩 現實主義文學的最高峰,文學名著改編電影不可超越的里程碑
第五章 (1991--) 解體後的「新俄羅斯」軍事題材電影 (未完待續)
解體,電影體制變化,電影性質變化 泥沙中金光閃爍
(一) 對現實的思考:車臣戰爭
冷漠(《戰爭》)
沉痛(《高加索俘虜》)
現實(《急行軍》)
(二)對歷史的認識:
淡化(《太陽灼人》《小偷》)雖然不是軍事題材,但前者反映30年代後期戰前蘇聯國內形勢,後者描寫戰後的艱難生活
寓言(《布穀鳥》)
顛覆(《無窮無盡》)
懷念(《我是一個俄羅斯士兵》-未列入名冊)
繼承(《星》)
參考書目:
《蘇聯電影史綱》蘇聯科學院藝術史研究所 編 第一卷,第二卷
《世界電影鑒賞辭典》第一、二、三、四編 俄蘇電影部分撰稿人:戴光晰,胡蓉,於培才,李小蒸,孟廣鈞,王德勝 等
《蘇聯戰爭文學評論》 南京大學出版社 陳敬詠
《世界電影史》 (法)喬治-薩杜爾
《電影藝術辭典》 中國電影出版社 主編:許南明 副主編:沈善
《泥沙中金光閃爍--近年來的俄羅斯電影掠影》 戴光晰
《外國電影史》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北京電影學院 鄭亞玲 胡濱
《戰火中永生--蘇聯戰爭影片賞析》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傅保中
《雕刻時光》 (俄)塔爾可夫斯基
《杜甫仁科選集》(蘇)杜甫仁科
《世界百部戰爭影片》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蘇聯部分撰槁人 連秀鳳
《俄羅斯藝術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任光宣
《俄羅斯文化一千年》 東方出版社 孫成木
《蘇聯網路辭典》等
Ⅱ 《恐龍的行軍》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恐龍的行軍》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f_m6VzDPSwNOsYXiXv9NSQ
導演: 馬修·湯姆森
主演: 斯蒂芬·弗雷
類型: 劇情、動畫、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余仔
片長: 89分鍾
又名: 恐龍大遷豎悉汪徙
這是一部關於恐龍的科教記錄片,
北極:7千萬年前。一個極端的世界。夏季的陽光變成了24小時嚴寒的夜晚。恐龍們不得不做出選擇,勇敢的向南遷徙以尋找陽光。一段充滿了暴風雪,火山爆發和致命狩獵者的危險旅程,一個年輕的埃德蒙頓龍開始了他的第一個千里遷移.
片中令人驚嘆的CG動畫 和精心構建的數碼世界,可以說是真正的恐龍電影演變,令人震撼.
The Arctic: 70 million years ago. It is a world of extremes. Tropical summers of 24hr sunlight are replaced by freezing winters of continuous night. The remarkable dinosaurs that lived under the Northern Lights had to make a choice, brave the winter or head south to find the sun.
Join Scar, a young Edmontosaurus embarking on his first thousand-mile migration. It is a journey for survival that is fraught with danger; blizzards, volcanic eruptions and deadly predators lie ahead. Meanwhile Patch, a juvenile Troodon, left alone in the North, must learn to survive in one of the harshest environments the Earth has ever known.
This epic feature-length adventure portrays an incredible polar odyssey that actually happened but has never
been witnessed before. Based on recent fossil evidence blasted out of the ice around the North Pole, the makers
of ''Walking with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Park'' are delighted to introce you to an all-new cast of dinosaurs, from feathered tyrannosaurs to giant marine predators. Featuring stunning animation and a painstakingly recreated digital world, it can truly be said that the dinosaur film has evolved.
Ⅲ 俄羅斯電影坦克大戰影評
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了解蘇聯與俄國差別的人評價,也有點兒想寫東西了……首先要了解蘇聯時代的戰爭片電影與文學,有戰壕派,主張描寫戰爭的殘酷性,對血肉橫飛的場景頁游描寫,其次,還有一派是類似中國的委婉派,所以蘇聯戰爭電影里時常會描寫一些很溫馨的場景,例如電影敖德薩里經常有士兵與朋友聊天的溫馨場景(然後突然一枚炸彈把士兵的位置爆炸了,沒有血肉橫飛,但整個敘事卻比單單描寫哨兵被炸死更能觸動人心)、還有時不時在廢墟里彈起來手風琴……《這里的黎明靜悄悄》應該算是這一派的文學電影。蘇聯二戰題材的電影與當時的戰爭文學是分不開的。這是一個蘇聯電影里比較常見的。這是蘇聯戰爭電影不同於美國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重要差別,就是文藝性很強,所以這部White Tiger 2012在敘事方面也繼承了這種藝術氣質。俄國人拍的《動亂時代》,描寫古代俄羅斯與波蘭的血海深仇的那部電影,也是這種拍法,很文藝,很神秘,就是線性敘事看上去都不是線性敘事的樣子。
但是到了現在俄國人拍的二戰電影里,看不到這種明顯區別了,前些年的《斯大林格勒》的導演就是蘇聯時代培養的,還看得到很多蘇聯電影的風格,只是他的電影里多了一些新思維,還有一個描寫一個女記者跟一名蘇聯女軍官一起堅守在列寧格勒忍受飢餓的電影《列寧格勒》,也有一些新思維。這些新思維不能簡單看做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而是一種對蘇聯文化的排斥。但是隨著西方近些年對俄國的壓迫,俄國人好像放開了對蘇聯文化的刻意壓制,在電影里比較明顯的就是前些年俄國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結尾明確提到了那些他們的先輩不是俄羅斯民族主義者,所以導演安排的旁白是,他們的理想與他們所作出的貢獻。這個他們就是蘇聯人,而非俄國人,這是很多不了解俄國與蘇聯差別的影迷所看不懂的一個點。
所以這部《White Tiger》2012,其實原文翻譯有錯,不是坦克大戰,對決,而是白虎,整個對抗狩獵白虎的過程有點兒像西洋文學史上的名作《白鯨》。而這部電影實際上也很少提到俄羅斯民族主義,不算是嚴格的宣傳片,應該是一種後葉利欽時代蘇聯意識的一種微弱浮起,整個片子倒是可以看成是新思維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認為戰爭結束了,但是蘇聯反法西斯者還看到了法西斯的種子還在,所以那個被很多人當成神經病的坦克車長到了電影最後,還在念叨著白色虎式百年後還會出現。
Ⅳ 一部二戰行軍,大部分最後凍傷,減掉腳趾頭的電影
事實上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是事實上
Ⅳ 俄羅斯史詩大片《大蒙古國》好看嗎
金帳汗國第二代大汗兼俄羅斯沙皇薩爾塔克汗(右),與他的結拜兄弟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左)。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拒絕接受羅馬教皇的自殺性的、與蒙古人血戰到底的命令,而選擇依附於蒙古人,這通常被認為是俄羅斯脫離歐洲,投向亞洲的轉折點。1246年,金帳汗封他為基輔大公。俄羅斯與蒙古的結合,使俄羅斯從此對歐洲立於不 敗之地。2008年,俄羅斯國家電視台舉行了一次「史上最偉大的俄羅斯人」的評選活動,結果涅夫斯基名列首位。
著名軍事歷史家休·科爾:「1914年喀爾巴阡山戰役中,俄國所採取的戰術便是以當年蒙古軍戰術為範本的。時至今日,我們仍能感到,當年蒙古人對我們今天的軍事還有著深遠影響,利德爾·哈特曾以蒙古軍隊為例,說服人們將騎兵作戰方法運用於坦克。蘇聯紅軍秉承蒙古人的戰術之精髓,以高速機動為主要戰法,以大面積平原為主要戰場。蒙古騎士日行80公里,在驛站制度下則可日行500公里。蒙古人作戰時的推進速度同樣快得驚人,攻佔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5天,平均每天推行85至90公里;攻佔南俄羅斯用了2個月零10天,平均每天55到60公里;攻佔匈牙利和波蘭用時三個月,每天58到62公里。相比之下,二戰時期行軍速度最快的蘇聯紅軍在基本沒有阻力的情況下,從波蘭的維瓦斯河直撲德國的奧得河,20天里只推進了500公里,平均每天只有25到30公里,而此戰役被視為現代戰爭中推進速度最快的戰役。蒙古憑借高超的戰術謀略、發達的諜報系統、嚴密的作戰計劃、先進的軍事科技以及高速的機動性等優勢,在不到70年的時間里征服了世界,結束了舊世界的秩 序,開啟新的時代。蒙古從未一次派出超過10萬人的大規模軍團,卻在25年的時間里征服了比羅馬帝國400年征戰還要廣闊的土地。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 《十九顆星對美國四位名將之研究》中說:「如果有關戰爭的記載都從歷史上抹掉,只留下蒙古人戰斗情況的詳細記載,且被保存得很好,那麼軍人將仍然 擁有無窮無盡的財富,塑造一支用於未來戰爭的軍隊。」與蒙古帝國相比,歷史上偉大如亞歷山大馬其頓帝國、拿破崙法國與希特勒德國全都黯然失色。蒙古帝國鼎盛時期東起太平洋,西抵多瑙河,北入北極圈,南到南海,總面積超過400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3,為人類史上版圖最大的帝國。
成吉思汗,人類歷史上最成功的「播種者」,全世界每200個男性中就有1人攜帶成吉思汗的Y染色體。
Ⅵ 求一部關於蘇聯斯大林之戰的電影
《兵臨城下》,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Ⅶ (高分)尋求一部蘇聯二戰電影片名
最經典:《莫斯科保衛戰》
國家:前蘇聯 時間:1985年 導演:尤里·奧澤洛夫
主演:米哈依爾·烏里楊諾夫、尼古拉·奧里亞林 片長:300多分鍾
莫斯科保衛戰發生在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集中了190個師的兵力,以閃電戰術入侵蘇聯,蘇聯因准備不足,在戰爭初期節節敗退,德軍直趨莫斯科城下,雙方在莫斯科展開了殊死決戰,最後使德軍遭受了二戰以來的第一次慘重的失敗。
《莫斯科保衛戰》作為前蘇聯幾部經典戰爭片之一,史詩般地記錄了戰爭場面,展現了眾多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是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典巨作之一。
Ⅷ 俄羅斯電影一門炮三支槍四人阻擊德軍一個聯隊叫啥
《猛烈開火》產地:俄羅斯,時間:2007年。1941年6月22日, 在一個古老的城堡碉堡附近,蘇哈諾夫中尉和薩諾夫收容了兩個落單的蘇軍士兵,他們找到了武器彈葯和一門炮及食品. 四個人將大炮和武器彈葯安置在碉堡里,向公路上向東推進的德軍行軍大隊猛烈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