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05年左右電影頻道晚間播出的一部歐美愛情片,忘記名字了。愛而不得的故事,有情人始終不能夠在一起。
查爾斯.狄更斯的《遠大前程/孤星血淚》被搬上熒幕多次,我記得好像有7,8次了。您看的應該是1998年的版本,是伊桑.霍克和格溫妮絲.帕特洛詮釋的版本,故事是發生在現代。以下是劇情簡介:
費因是個貧苦的孤兒,在極其偶然的情況下,他進入神秘的Paradiso Perto庄園——那是州上最富有的女人丁斯默爾的家,成為她和她的侄女艾絲黛拉的座上客。許多年過去了,費因每周都到庄園跳舞,他一往情深地愛慕著成年後的艾絲黛拉,可艾絲黛拉絕美的臉龐下卻是一顆高傲而冷酷的心:她並不愛費因,卻極盡其挑逗之能事,將可憐的小夥子玩弄於股掌之中,最後她就不告而別去了國外留學。
受到沉重打擊的費因終於看清自己和艾絲黛拉的距離,可就在他放棄之際,他又突然得到神秘人的贊助來到紐約,在這里他盡情施展自己的藝術才華,事業上就要闖出一片天,此時,性感尤物艾絲黛拉又在他面前出現了……
樓主說的那個男孩在陽光下喝水的那一幕,我太熟悉了,當時看了還覺得這么小的一個小女孩怎麼那麼。。。。不過覺得那一吻好甜,男孩與女孩都很純美。我記得男主後來成為了畫家。
Ⅱ 影視作品中,有很多愛而不得的情況,有哪些難忘的分手瞬間
分手的瞬間是讓人痛徹心扉的,尤其是一些電影片段裡面的瞬間。今天就拿其中幾個特別難忘的來和大家聊聊吧。
《遇見王瀝川》多次笨拙的溫存和傷害之後,這一次再也沒有,「黎耀輝,不如我們重新來過」了。何寶榮知道自己終於徹底失去黎耀輝了。他是那麼缺愛和沒有安全感的人,任性、脆弱、胡作非為,總是要折磨自己的愛人,好確認對方是愛自己的。就像小孩會選擇撒嬌或者搗亂來吸引父母注意一樣,他也是個情感上沒長大的孩子。他失去了自我的一部分,他失去了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
Ⅲ 恐怖版《梁祝》寫盡愛而不得之苦,痛陳人性薄涼之怨怒斥命運不公
這是一部極其陰郁的《梁祝》,卻似乎真實地還原了這場悲傷的愛情故事,我們總是嚮往這樣美好的愛情,可這樣的結果,又有幾人能夠承受?
徐克果然是導演鬼才,他拍攝的《梁祝》,用恐怖的畫風道盡了真實的時代風氣,以凄美的愛情摻雜了濃厚的門第觀念,即便如此,這場生死相隨的愛情,依然是最美好的愛情。
梁山伯與祝英台所在的年代,是東晉時期,那個時期士族門閥興旺,門第觀念極盛,這便是他們愛情悲劇的根源。
士族門閥掌握著財富,權力,地位,而這些又世代相傳,他們就像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大家族,外人進不來,裡面的人出不去,內部聯姻,強強聯合,希望以這樣的方式,令家族盡可能的源遠流長。
除此之外,東晉還是一個流行柔弱的年代,這個時期不講禮法,沒有封建的思想束縛,男人也可以塗脂抹粉,裝柔扮俏。
人們奉行陰柔之美,也熱衷於追求皮膚白嫩,所以那時顫喚候的化妝技術近乎病態地追求一個字,白。
祝英台是三品官家之女,出身富貴,她的父親甚至比她還愛保養皮膚,明明長著一臉的絡腮鬍子,卻日日經常被一群侍女圍著,護理面部,塗脂抹粉。
而祝英台身為女兒身,卻對這些絲毫沒有興趣,她經常帶著一個,裝有一對蝴蝶的罐子,趴在房頂。
在那裡,她入神地盯著,在罐中飛不起來的蝴蝶,彷彿就是在看她自己,她何嘗不是日日被關在這府宅之中,毫無自由呢?
那時候,她並不知道,父親為了穩固仕途,已經收下了馬家的聘禮,馬家是鼎盛之家,在朝中極有權勢,在祝英台的父親眼裡,馬家是最好的聯姻對象。
可祝英台並不似別家的大家閨秀那般,她走路風風火火,個性跳脫外向,琴棋書畫皆找丫環幫忙,當父母現場考校的時候,只能頻頻翻車。
父親見狀,捂住臉上塗著厚厚的脂粉,跑開了,他覺得這樣的女兒,嫁到馬家薯租一定會給她丟人。
祝英台被父親嫌棄,只能朝母親撒嬌,母親看著伏在自己膝上的女兒,母女倆交談甚歡,最後,母親決定,將祝英台送到書院讀書,希望以書院的文化氛圍,熏陶一下女兒。
就這樣,被送去書院改造的祝英台,和丫鬟一茄手凱起女扮男裝,前往崇琦書院。
此時,崇琦書院的學生們正在上音樂課,學子們一襲白衣,在樹林中席地而坐,每人的前面都放置一把琴,而梁山伯則正在為眾人撫琴。
一曲結束,老師覺得梁山伯的琴音里缺乏 情感 ,可梁山伯此時並不明白,怎樣才能令琴音中帶有 情感 。
祝英台一行人趕到,學生們紛紛轉頭望去,梁山伯也抬起了頭,正好與祝英台對視,兩人相視一笑。
書院的院士夫人,與祝英台的母親似乎是舊相識,聽到祝英台母親的閨名,便感嘆了一句,她到底還是嫁到了祝家了。
由於祝英台是女扮男裝,院士夫人便將祝英台安排進了書庫,獨自住宿。
誰知,祝英台晚上休息之時,便遇到了偷偷在書庫讀書的梁山伯,那時候祝英台解開衣襟正在擦汗,梁山伯從後面突然出現,嚇得她慌忙扯過被子蓋住身子。
梁山伯是沒落士族出身,父親早逝,母親含辛茹苦將他撫養長大,所以在書院里,梁山伯需要日日勤工儉學,所以晚上便偷偷跑進書庫讀書,以彌補落下的讀書時間。
對於梁山伯來說,唯有刻苦讀書,考取功名,才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祝英台得知梁山伯的情況後,並沒有將他趕走,讓他可以繼續在書庫讀書。
梁山伯極為樂觀,雖然條件艱苦,可每次祝英台遇見他的時候,他不但笑臉相迎,有時候還會做出搞怪的鬼臉,逗祝英台開心。
書院的座位是根據家庭情況排的,祝英台坐在了第二排,而梁山伯則坐在了最後一排,祝英台回頭望向梁山伯的時候,梁山伯還對她做鬼臉。
祝英台每晚,都是與一旁挑燈夜讀的梁山伯,陪伴著入眠的,經過與梁山伯之間的相處,祝英台對他傾心不已。
之前書院有一個男同學叫亭望春,他極為愛慕梁山伯,總是溫柔繾綣地看著他。
所以梁山伯每次見到,祝英台朝他笑的時候,都在心裡犯嘀咕,想著祝英台不會與亭望春一樣吧。
書院的考試如期而至,平時不用功的學生都做好了作弊的准備,只有祝英台,剛來學院,啥也不懂,差點交了白卷。
而梁山伯原本想要幫祝英台作弊,卻不小心被老師發現了,兩人互相維護,遭到了老師的懲罰,若祝英台第二日的補考不能通過,梁山伯就要被趕出書院。
於是,梁山伯幫祝英台復習了一個晚上,還用繩子綁住祝英台的頭發,頭懸梁,心飛揚,令祝英台奮發圖強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在考場內,祝英台想到梁山伯昨夜的督促,一邊拽著自己的頭發,一邊尋找昨晚的感覺,順利通過了考試。
音樂課上,梁山伯幫祝英台解圍,兩人都受到了懲罰,舉著琴罰站,又被同窗欺負,導致梁山伯的琴被摔壞,祝英台快速調換了兩人的琴,將壞了的琴抱在手上。
因為弄壞了琴,祝英台被老師罰站到天黑,梁山伯為陪伴祝英台,坐在一旁為她撫琴。
經過這件事,梁山伯因禍得福,終於領悟到了老師說的,彈琴時應該融入的感情。
在書院里,梁山伯有一好友,是名為若虛的和尚,若虛與祝英台卻大有淵源。
原來祝英台的母親年少之時,也曾女扮男裝,在這間書院里讀書,那時候若虛還沒有出家,也是書院的學生,他們相識相戀,度過了一段很美好的時光。
然而因門第之念,祝英台的母親,最終選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服從家中的安排,嫁進了祝家,而若虛傷心不已,心如死灰,剃度出家。
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關系越來越好,他甚至已經說服自己,接受喜歡上祝英台的事實了。
後來,因祝英台聽說梁山伯即將離開書院,上京赴考,氣得她拿起木頭將梁山伯暴揍了一頓,離開之時,竟然掉落了圍胸內衣。
梁山伯追到書庫,好不容易才將祝英台哄好,兩人的關系更進一步。
書院設有化妝課,梁山伯將塗抹在祝英台的嘴上,少女的美就是無需施以過多的粉黛,便可以美得動人心魄。
沒過多久,梁山伯要離開書院赴京趕考了,他離開的那天,也是一次音樂課,就如同她來書院的那天一樣。
不過這一次,是祝英台坐在課堂之上,目送挑著行禮的梁山伯離開,兩人眼神交匯,可以看出,他們對彼此很是不舍。
梁山伯走後,祝英台便沒有了往日的精神,也無心讀書,碰巧此時,家中來人將她接回,准備擇日與馬家成親。
梁山伯收到了消息,急忙趕來送行,祝英台抱住了梁山伯,不舍離去,一場雨忽然而至,似乎也是在為他們創造機會。
兩人在山洞中避雨,相愛之人,情不自禁,私定終身,共度一夜。
第二天,雨停了,兩人一身泥濘從山中走出,分別之際,祝英台叮囑梁山伯,一定要去祝家提親,不然她會恨他一輩子。
梁山伯很是爭氣,一舉高中,成為了酒品縣令,歸來之時,他帶上東西,迫不及待地來到祝家提親。
那日正是馬家來祝家納吉之日,見到馬家浩浩盪盪的隊伍,及所帶的東西,梁山伯頓時覺得,自己的那一點聘禮,簡直不值一提。
但他依然去了祝家,祝英台的母親表面和善,對梁山伯客客氣氣的,但字字誅心,字里行間皆是讓梁山伯知難而退之意。
梁山伯與身著女裝的祝英台相見,分別很久,久到似乎看到彼此都覺得很不真實,他們小心翼翼地詢問彼此,你真的是山伯?你真的是英台?
兩人做著彼此最熟悉的鬼臉,這才確認,對方真的是自己心心念念的愛人。
這時候,丫環將祝英台叫回房間,去試穿新娘禮服,當祝英台一襲紅衣出現在梁山伯面前的時候,他既驚艷又難過。
兩人商定要一起私奔,可計劃卻被祝英台的母親得知,那天晚上,梁山伯焦急地等在祝府門外,而祝英台卻被父母叫去考校學識。
外面雷霆打坐,如同祝英台的心一般備受煎熬,終於,她鼓起勇氣,對父母說出拒婚,父母勃然大怒,將祝英台軟禁在房中。
大雨傾盆而至,梁山伯與祝英台得以見面,他們依然想要離開,可家丁卻突然湧入,將梁山伯以盜賊之名,打出了祝府。
自此,梁山伯被打成重傷,祝英台則遭到軟禁,他們再也沒能見面,梁山伯相思成疾,面容枯槁,祝英台蓬頭垢面如同瘋婦。
祝英台的母親來找梁山伯,希望他可以寫一封信給祝英台,讓她死心,不要再折磨自己,也說明梁山伯的胸襟,不止是兒女私情這么狹隘。
這樣的情況,其實,就如同她年輕時一樣,可她卻依然要女兒接受命運。
她見到梁山伯憔悴的模樣,出言勸說,你這么年輕,應該趾高氣昂,為人所不能為之事,你與英台不顧相識半載,感情不會太深,很容易放下的。
當梁山伯憤怒地起身,告訴祝英台的母親,他不會給祝英台寫信的時候,祝英台的母親出聲質問:你以為憤怒可以改變你和英台的命運?
要怨就怨你們生錯了地方,生錯了時候,你們生在這個沒落的時代,人人都這么虛偽,迂腐和勢力。
要怨就怨你們有太多想法,年少無知到了,以為你們不喜歡就可以改變周圍的人,以為靠你們就可以改變這個時代。
梁山伯越聽越生氣,他憤怒地喝止祝英台的母親,你不是在說我們,你是在自怨自艾。
可最終,他還是提起了筆,難過得無法下筆,最終一口鮮血噴涌而出,落在紙上,很是凄慘。
若虛來到祝府,在水池邊撫摸著水中的魚,祝英台的母親從他對面而過,他叫住了她,讓她放生池中的魚。
祝英台的母親朝若虛走了過去,她說放它們出去,外面的環境惡劣,適應不了,它們會死的。
若虛緩緩地說,變得不適應,那是因為它們來自江河大海,世上根本不該有池塘。
祝英台的母親聽後,憤怒地打了若虛一巴掌,你說得挺瀟灑,放得下就不會出家了。
若虛卻反問她,我身無一物,有什麼放不下的呢?你什麼都有,還什麼都想要。
祝英台被關了那麼久,終於有了梁山伯的消息,可她開心地打開那封信,裡面除了星星點點的鮮血,卻又什麼都沒有。
而此時,梁山伯在若虛的懷中離世,死去之時,雙眼還不肯閉上,內心很是不甘,卻又無能為力。
感應到梁山伯已經不在人世,祝英台絕望痛哭,出嫁那日,她還不停地流淚,哭到流出了血淚,連妝都無法畫。
下人沒有辦法,只能以厚厚的脂粉掩蓋淚痕,祝英台身穿紅衣喜服,面色呆滯,臉上被脂粉塗得慘白,再戴上新娘頭冠,就如同紙人一般滲人。
祝英台請求母親,讓花轎從梁山伯的墳前經過,可祝英台的父親卻暗中通知送親隊伍,繞過梁山伯的墳墓。
誰知,路上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惡劣的天氣逼得送親隊伍,只能走過梁山伯的墳前。
到達梁山伯墳墓之時,祝英台從花轎中跑出,脫去了紅色喜服,露出了裡面的素稿孝服,丫環順勢拿出了祭奠用品,僕人跑到墓前擦拭墓碑。
祝英台咬破了自己的手指,以鮮血將自己的名字,寫到墓碑之上,剎那間,大雨突然降下,雨水洗去了祝英台臉上厚重的脂粉,露出了她本來的模樣。
突然一陣狂風,將紅紗捲起,披到了祝英台的頭上,地動山搖,梁山伯的墓地忽現一個大坑,祝英台果斷地跳了進去,風沙瞬間消失,墓地變成了平地,彷彿剛剛那一切都沒有發生。
若虛從一張紙上,撕下了上面畫的兩只蝴蝶,兩枚紙片在若虛的手中,竟然變成了兩只蝴蝶,它們從若虛的手中飛走,相伴而行,漸漸遠去。
他放飛的蝴蝶,好像是在慰藉,自己與祝英台母親那份,愛而不得的感情。
也好像是讓梁山伯與祝英台,那對苦命的痴情男女,真正地走到了一起。
又好像是對世間相愛之人的祝福,希望每一對真心相愛的男女,都可以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部《梁祝》是1994年由徐克執導,展現了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從東晉時期流傳至今的悲慘愛情。
時至今日已經二十七年了,再次重溫這部電影,卻又涌現無數感慨,這部電影也許是最好的一版《梁祝》,因為它表現出的不僅僅是,梁山伯與祝英台之間生時不能相守,只能死後相互追隨的遺憾,更是對造成這一悲劇的,時代屬性的控訴。
祝英台的母親遭受過命運的打擊,最終屈服,所以她便想要女兒不要再去嘗試,事實上,他們也的確無可奈何。
梁山伯見祝英台的時候,曾說過,為什麼不多給他幾年的時間,可祝英台卻一針見血,無論給他多少年,他都無法超越馬家。
哪怕不願承認,但這卻是不爭的事實,馬家是一個個根深蒂固的,士族之家的代表,他們盤根錯節,彼此相依,早已有夯實的基礎。
梁山伯在他們的眼中就如螻蟻一般,所以他與祝英台的愛情,在梁山伯的父親,乃至馬家人的眼裡,都變得可笑至極。
然而電影中卻又不是極致的渲染無奈,卻還是夾雜著希望,若虛與祝英台的母親曾經相愛,卻又分開,他放不下,所以出家。
同樣是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同樣沒有圓滿的結局,可祝英台的母親想要拆散他們,而若虛卻想要成全他們。
最後的那兩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便是給了這場未完的愛情,一個完美的交代。
徐克導演被稱為徐老怪,因為他早期的電影都比較奇怪,有一些鏡頭是觀眾無法理解的,但是真正的好作品,往往是經得起時間的沉澱。
那些曾經我們看不懂的電影,都會在長大後一一明白,就如《梁祝》中,梁山伯與祝英台母親所說的話,現在看來,竟然如此有道理。
再比如小時候看《梁祝》,會被恐怖的畫風嚇到,卻又被凄美的愛情所打動。
而現在,卻覺得這樣的畫風才更適合那個時代,和那種情景,相比於這些,這場艱難的愛情,似乎會有這樣的結局,就不那樣意難平了。
也許,這就是成長吧,時間教會了我們,愛而不得才是人生常態。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影視雜談##梁祝##徐克##吳奇隆##楊采妮#
Ⅳ 說說是否有一部你喜歡的關於愛而不得的電影
那就說說《廊橋遺夢》吧,很感人的電影。
《廊橋遺夢》根據美國作家羅伯特·詹姆斯·沃勒的同名小說改編,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等主演的愛情電影。
故事的情節沒有普世意義。有普世意義的是一種信仰。死後隨風飄灑廊橋,永遠相依相偎。他們分離時,沒有過這樣的約定。這種無言的約定,竟使我一霎間想到了這篇文章的標題。你若問我,為什麼他們只愛了四天,卻可以至死不渝,那我告訴你,因為他們彼此已成為信仰。
所謂信仰者,虛無縹緲,是無法說出來給你聽,無法掏出來給你看,無法擺在你面前讓你觸摸的。就好比你信上帝,你有見過他老人家?可他卻無處不在。你吃飯前要禱告,你睡覺前要禱告,你做了什麼得懺悔,你得了什麼得感恩,因為他在你心中,所以他無時不刻不存在。
很早的一部電影了,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