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薔薇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薔薇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發布時間: 2023-05-23 17:12:52

1. 莫斯科電影節的由來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由前蘇聯電培銀影委員會、電影工作者協會共同組織,自創辦以來,規模不斷擴大。其從1959年(第1屆)的43個國家的300多代表參加,32部故事片參加比賽;到1981年(第12屆)已發展到有上百個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等到300多名代表參加,放映了500多部影片,已成為當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與前捷克斯洛伐克主辦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交替舉行,兩年一次,7月或8月舉行,為期2周。該電影節故事片獎品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1969年判滲起取消了大獎,相應增加了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20世紀配沖宴90年代以後,受前蘇聯政局變化的影響,該電影節也在悄悄地變化,尤其是規模在縮小,越來越難以與戛納、威尼斯、柏林等國際電影節相匹敵。

2. 每個國家的電影節名稱是什麼獎的名稱又是什麼

威尼斯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開羅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電影旬報電影獎

美國金草莓獎

其他獎項
美國紐約影評人協會獎(New York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美國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Chicago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據為美國三大影評人獎之一。
美國獨立精神獎(Independent Spirit Awards)
1985年成立。專門表揚低成本電影,現今已成為美國獨立製片界的最高榮譽獎,不容小覷。
每年三月下旬舉行頒獎典禮。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Awards)
美國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
Internet電影獎(internet movie awards)
參與者最多、最知名的在線電影獎項,所有獲獎電影無一例外是好萊塢大製作。
其他節日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Mar del Plat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英國愛丁堡國際電影節(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英國倫敦國際電影節(London Film Festival):
法國南特三大洲電影節(The Festival of the 3 Continents):
義大利都靈國際電影節(Tori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瑞典斯德哥爾摩電影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瑞典哥德堡電影節(Gotebor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德國國際婦女電影節(International Women's Film Festival):
瑞士洛加諾國際電影節(Locarn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多倫多亞洲國際電影節(Toronto Reel As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電影節(Annual Vancouver International Film Fesitival):
美國聖丹斯國際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
美國拉丁電影節(International Latino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電影節(Chicag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The Chicago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Film Festival):
美國舊金山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夏威夷國際電影節(Hawai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獨立電影節(New York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
美國紐約地下電影節(New York Underground Film Festival):
美國芝加哥亞裔電影節(Chicago Asian American Showcase):
美國舊金山國際亞裔電影節(San Francisco International Asian American Film Festival):
美國西雅圖國際電影節(The Seattl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中國香港國際電影節(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韓國釜山電影節(Pus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新加坡國際電影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亞太電影節(Asian Pacific Film Festival):
曼谷國際電影節(The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悉尼國際電影節(Sydney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亞墨爾本國際電影節(Melbourn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Academy Awards):
歐洲電影獎(European Film Awards):
英國電影學院獎(British Academy Awards):
法國凱撒獎(César Awards):
迪拜電影節(Du Film Festival)

3. 世界九大A類電影節分別是那幾個

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戛納國際電影節 、 柏林國際電影節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華沙國際電影節、 塔林黑夜國際電影節、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FIAPF)劃分的「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置特定的主題。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官網公布:截止2018年,全球共有15個國際A類電影節,包括中國的上海國際電影節。

(3)薔薇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世界上共有700個左右的電影節,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批准認可、並有著較高質量的國際性電影節大約有50個左右。這些電影節就其性質大概可以分為以下3類:

1、綜合性國際電影節

2、專業性國際電影節

3、地區性國際電影節

4. 12個A類國際電影節都是什麼

1、柏林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1年,於每年的2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熊獎」,很多著名的導演和演員都視在柏林國際電影節拿獎為榮譽的象徵,是世界電影藝術家嚮往的獎項之一。 顧長衛來之不易的銀熊中國電影在柏林國際電影節備受青睞,獲得銀熊獎的有《三個和尚》《本命年》《紅粉》《太陽有耳》《我的父親母親》,《香魂女》、《喜宴》同獲第4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05年顧長衛憑借電影《孔雀》獲得了第5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7年,大年初一,之前名字只為少數圈內人所知的中國導演王全安,憑借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戛納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39年,於每年5月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棕櫚獎」。戛納國際電影節以充滿藝術氣氛且不受政治左右而著名,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是最受關注的世界資深電影大獎。 《無極》主創亮相戛納中國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結緣許久。1956年導演蔡楚生到戛納參加電影節,但是沒有參賽影片。1975年電影《俠女》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綜合技術獎。陳凱歌的《孩子王》《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張藝謀的《菊豆》《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王家衛的《春光乍泄》、《花樣年華》,姜文執導的《鬼子來了》都曾在戛納國際電影節摘得重要獎項。而中國著名影星鞏俐應邀擔任評委會委員。05年,王小帥執導的《青紅》獲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
3、威尼斯電影節 創辦於1932年,8月底到9月初舉行,是世界上年頭最久的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以「新、奇、快」發掘導演而著稱,被稱作「電影大師的搖籃」。它挖掘過黑澤明、溝口健二、薩蒂亞吉特·雷伊這些亞洲電影泰斗。 1956年,《神筆》獲得中國第一個威尼斯獎項。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大獎。1994年,夏雨因在姜文執導的影片《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的成功表演而摘得影帝。此外,張元的《過年回家》、田壯壯的《小城之春》以及蔡明亮執導的《不散》均獲得獎項肯定。05年,是中國電影人在威尼斯大火的一年,李安的《斷臂山》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關錦鵬的作品《長恨歌》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交流獎,李玉導演的影片《紅顏》獲威尼斯電影節歐洲藝術獎。 由賈樟柯執導的《三峽好人》在(07年)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擒獲」金獅獎。
4、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1946年創辦於捷克,於每年的7月5日至1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水晶球獎」(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但因為該獎項帶有很濃厚的政治色彩,近來不太為人所知。 《鋼鐵戰士》《白毛女》《新兒女英雄傳》《人民的戰士》《祝福》《聶耳》《良家婦女》《女兒紅》等均在該電影節上有所斬獲。
5、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59年,兩年一屆。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 《老兵新傳》《小鯉魚跳龍門》《革命家庭》《鹿鈴》《出嫁女》等影片都在該電影節上獲得過大獎。
6、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1977年創辦於加拿大,於每年的8月25日至9月4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美洲大獎」。1983年《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邊城》、《黃河謠》、《山水情》、《黑駿馬》、《太陽鳥》等均得到過電影節大獎。2000年,鞏俐憑借《漂亮媽媽》獲最佳女演員獎。06年9月,由楊亞洲執導,倪萍、劉威主演的電影《雪花那個飄》獲得第30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7、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於西班牙,於每年的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城市聖塞巴斯蒂安。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最高獎名稱為「金貝殼獎」、「銀貝殼獎」。
8、東京國際電影節 1985年創辦於日本,兩年一屆。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目的在於藉助電影節的影響促進日本電影市場的發展。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
9、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1989年創辦於阿根廷,於每年的11月6日至25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樹商陸獎」。
10、開羅國際電影節 1976年創辦於埃及,於每年的11月7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是非洲最大的電影節之一。 2000年,馮小剛的《一聲嘆息》獲第24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字塔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編劇、特別提及獎等諸多大獎。
11、上海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93年,從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舉行,中國惟一的一個A類國際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
12.瑞士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46年的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是瑞士舉辦的最早、最大的一個電影節,也是與戛納電影節、柏林電影節等同級的國際A類電影節。電影節的最高獎項———金豹獎。

5. 世界各個電影節的評獎標准有什麼區別

這個問題實在難以回答,樓主可以從以下介紹中尋找答案吧……

國際電影節:一般是由舉辦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向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ZUMM)登記後,分別列入各種等級。其中A級為最高級,以下1--11均為A級電影節,排名先後順序如下:

1、法國·戛納電影節(Festivai de Cannes) 最高獎項:金棕櫚獎

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成立於1939年夏天,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而其間因二次世界大戰及1968年「五月革命」的財務因素等,曾斷斷續續進行數年,1969年後的影展活動服日漸穩定,以後每年5月10日至21日舉行,為期2周,且增設了「導演雙周」,到1971年後,市場交易就愈來愈熱門了…
被選中參加電影節的導演和影片,都享有極大的榮譽。電影節越辦越紅火,成為最權威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各國電影界人士以能在此奪冠為榮。
在短短雙周之內,影展的活動分為了六個項目:「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然而,主席常會影響到大獎評審的客觀性,所以,最近幾年常遭人詬病。另外,在非競賽的部分,主要則是提拔新人,以及讓傑出的非商業影片有機會公開映演,且「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幾乎已發掘了不少有潛力或已成功的導演。
有關獎項部分,則分為「金棕櫚獎」、「評委會特別獎」,第一個獎屬於大獎,算是最佳影片,象徵了導演的最高榮譽,第二個獎常選一到三部優良作品頒發,另外則有一些名目不少的個人獎,如:「最佳導演獎」、「最佳演技獎」、「國際青年批評家獎」等不一。競賽部分通常從世界各地挑出二十四部影片,且作為開幕或閉幕的影片,不參與競賽。
我國故事片《菊豆》、《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荊軻刺秦王》等都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獲過獎項。
官方網站: http://www.festival-cannes.com/
==============================================
2、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 最高獎項:金熊獎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自東、西德統一後,改名「柏林國際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對東西方電影的對話、交流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國際上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每年2月7日至18日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我國影片《紅高粱》、《香魂女》、《我的父親母親》在柏林電影節上拿過大獎。鞏俐還被邀請擔任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
官方網站:http://www.berlinale.de/
==============================================
3、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獅獎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1932年8月6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1934年舉辦第2屆後每年8月底至9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1943~1945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恢復舉行。1932年至1942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1946年至1948年,取消了「墨索里尼杯」。1949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
威尼斯國際電影設在義大利水城威尼斯,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它始辦於1932年,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影片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節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1946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國際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威尼斯電影節設立的獎項很多,有"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義大利電影評論家獎、國際電影評論家獎、國際天主教組織獎、國際電影新聞協會獎、記錄片獎,等等。評獎之前要組成有權威性的評審委員會,我國導演謝晉、陳凱歌都當過評委。
我國從1971年開始,多次選送影片參加該電影節的活動,自八十年代以來頻頻在威尼斯得獎,故事片《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陽光燦爛的日子》都在該電影節拿過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labiennale.org/en/
==============================================
4、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San Sebastia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金貝殼獎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1953年創辦,系西班牙舉辦的最早、也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素有「西班牙國際電影節王後」之稱。電影節得到西班牙政府有關部門及一些企業和私人的支持、贊助,並得到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聯合會的承認。凡未參加過其他國際電影節的各國影片,不受數量限制,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都可參加電影節的比賽或會外放映。電影節每年一次,歷來在9月舉行,1961年至1972年改在6月或7月舉行,1973年又恢復在9月21日至30日舉行,為期10天左右地點在海濱地市聖塞巴斯蒂安。
該電影節開始兩屆只有西班牙語電影參展,以後影響逐漸擴大,現已成為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1959年至1979年間正式評獎,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吉訶德獎、1959年有「珍珠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導演、男女演員、攝影等。此外,還有評委會特別獎、國際評論獎,聖塞巴斯蒂安城市獎等。
官方網站:http://www.sansebastianfestival.com/
==============================================
5、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為東京大獎

始於1985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T.I.F.F)是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屆電影節於1985年5月31日由東京國際映像文化振興會和東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辦。電影節定於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舉行。 旨在發掘新人和獎勵青年導演,要求正式參賽片導演的作品不能超過三部。因而入圍導演多為新生代影人。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
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該電影節已是一個獲得國際電影節聯盟承認,和夏納、威尼斯等著名電影節齊名的、亞洲最大的電影節。從1992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次。
我國故事片《老井》獲得第2屆(1987年)電影節大獎和「東京都知事獎」及最佳男演員獎(張藝謀);《過年》獲第4屆(1991年)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及最佳女演員獎(趙麗蓉)。
官方網站: http://www.tiff-jp.net/
==============================================
6、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Moscow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聖·喬治獎

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舉行,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聯合舉辦。電影節的口號是:「為了電影藝術的人道主義,為了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與友誼!」
該電影節是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兩年一次,1999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7月舉行。1979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60周年,改為8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
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主要活動項目有:①由 3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②舉行會外映出和專場映出;③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④舉辦回顧展;⑤開設電影市場。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靠政府撥款。
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1969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官方網站: http://www.miff.ru/
==============================================
7、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 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最高獎項:水晶地球儀/水晶球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由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部主辦。是該國舉辦的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也是世界上最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 。1946年(第一屆)至1949年(第四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從1950年(第五屆)起在療養勝地卡羅維·發利舉行 。從1946年創辦至1958年, 除1953年和1955年沒有舉行外,每年6 、7月間舉行,為期兩周 。1959年起同蘇聯創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替舉行, 改為兩年一次。該電影節從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品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並附設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影片於1950年便參加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並屢屢在電影節上獲獎。如故事片《中華兒女》、《祝福》、《聶耳》、《女大學生宿舍》、《芙蓉鎮》等等。可以說,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是我國影片歷來所參加過的國際電影節中獲獎最多的。
官方網站: http://www.iffkv.cz/
==============================================
8、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 Cair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字塔獎

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由埃及政府、電影家和評論家協會主辦,是目前為止非洲最大和最有影響力的國際電影節。
該電影節每年一屆,原為非競賽電影節,是世界上三大非競賽電影節之一,從1991年起增加了競賽單元。
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妃蒂命名,娜妃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設大獎「娜妃蒂之金像獎」授予最掛故事片、最佳紀錄片和最佳短片,「娜妃蒂之銀像獎」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娜妃蒂之銅像獎」授予有特殊價值的影片。
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官方網站: http://www.cairofilmfest.com/
==============================================
9、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金爵獎

創辦於1993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次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認證,被歸於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至今,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了7屆。
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高榮譽「金爵獎」的8個獎項,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的。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曾經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為了鼓勵亞洲新人創作、為亞洲電影向世界的擴張搭建平台,電影節於2004年在金爵國際電影論壇下,設立了亞洲新人獎,並資金重獎亞洲電影新人。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際製片人協會同意的中國唯一的國際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由中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承辦。當時國家廣電總局將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定在上海還有很深的涵義:上海作為中國電影的發祥地,在相當長的一段歲月里,它幾乎就是中國電影的代名詞。上海文化為中國的民族電影工業帶來了最初的繁華;上海,曾經為中國電影長廊奉獻了最豐富的影像。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說是上海這個城市對電影情結的一個還願。
根據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影片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金爵國際電影論壇暨「亞洲新人獎」評選。
這是尚沒有完全開放的中國電影市場每年度惟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對上海及周邊城市的觀眾無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電影朝聖,創辦至今,已經有150多萬人次融入這個中國重要的電影活動中。現在,每年六月期間九天的電影節已然成為上海文化生活一個重要的景觀。
上海國際電影節是目前唯一中國尚可稱得上電影節的,每兩年舉行一次。對於熱愛電影的人是一次難得的觀影機會。如何更加國際化,減少非電影因素對電影節的影響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電影節的主要活動項目有:(1)進行故事片比賽;(2)組織會外放映;(3)舉辦各種專題電影展覽;(4)召開藝術研討會;(5)舉辦影片交易活動等。設「金爵獎」為最高獎項。上海國際電影節始辦於1993年10月,每兩年一屆。電影節宗旨是:增進各國、各地區電影界人士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世界電影藝術的繁榮。從第5屆(2001年)起改為每年舉辦一屆。
官方網站: http://www.siff.com/
==============================================
10、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Montreal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最高獎項:美洲大獎

創辦於1977年,由加拿大政府、魁北克省政府、蒙特利爾市政府大力支持及一些私人企業的資助舉辦的次年起改為比賽性。。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該電影節從第2屆起舉行評獎活動,故事片設美洲大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短片設蒙特利爾大獎、評委會特別獎。
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8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鼓勵各國影壇人士間的往來,促進各國電影事業的發展,並使蒙特利爾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場地。主要活動有:故事片和短片比賽、故事片和短片會外映出、每屆舉辦一個國家影片的專場映出、專業人員的觀摩性映出、本國影片專場映出、美洲影片專場映出、表彰新老電影工作者大會、舉辦回顧展、召開研討會、開辦國際電影市場、廣泛開展宣傳活動。
蒙特利爾電影節地處加拿大法語區,是藝術電影的又一集散地,同時也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海外展示場所. 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
1995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在第7屆(1983年)電影節上,我國和日本合拍的《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奪得「最佳故事片」大獎。
官方網站: http://www.ffm-montreal.org/
===============================================
11、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 最高獎項:金樹商陸獎

創辦於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舉行。
官方網站: http://www.mardelplatafilmfest.com/

6. 這個人是誰

這個人是誰

個人簡介:
漢字名:孫藝珍 又譯:孫藝真
韓語名:손예진
英文名: Son Ye Jin
生日:1982年1月11日
身高:165cm
體重:45kg
血型:A
星座:魔羯座
畢業學校:韓國首爾(漢城)藝術大學電影科2000屆
興趣:欣賞音樂、電影、讀書
個性:比較安靜
特長:游泳
怪習慣:沒什麼怪習慣,只是偶爾會說夢話
宗教:天主教
酒量:半瓶燒酒
最愛的季節:春
收藏品:衣服、帽子
喜愛的運動:足球(最喜歡的選手是…沒有啦)
喜愛的顏色:米色、象牙、粉彩
喜愛的食物:辣炒年糕、韓國料理(鍋類、牛肉湯、排骨湯等)
喜愛的動物:狗狗(可卡)
喜愛的花:滿天星
欣賞的男人型別:善於體諒且予人舒服感覺的人
愛穿的服飾型別:半休閑,牛仔褲加棉T Shirt
欣賞的演員:高斗心 金英愛 沈銀河 全度妍 同一公司的前輩
感受深刻的電影:綠色奇跡、薄荷糖、美麗人生
消除壓力的方法:不太表露情緒,自行消化,也因此常被旁人誤解
愛好:畫畫是演戲之外的最愛
最想去的地方:夏威夷、關島(有美麗沙灘的地方)
最高興的事情:考上大學以及遇見班吉(養了五年的約克夏狗)
出生於韓國普通家庭的孫藝珍小時候並不漂亮。18歲那年,孫藝珍長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並考進了漢城藝術大學電影系。念大學期間,孫藝珍和其他同學一樣,開始在彎虛核韓國幾大電視台的長篇電視劇里客串一些埋掘小角色。她先是在MBC的兩部電視劇里覓得機會,雖然扮演的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孫藝珍算是正式進入了演藝圈。
2001年,經朋友介紹,孫藝珍在韓國導演林權澤的影片《醉畫仙》里獲得了一個小角色,這部電影後來獲得2002年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導演林權澤被稱為韓國的國寶級導演,而男主角的扮演者崔珉植則是韓國最具實力的演技派泰斗。也許名導與名角的力量就是這么神奇,短暫的「薰陶」,讓孫藝珍窺見了一個神奇的、充滿魅力的電影世界。
2002年,孫藝珍主演了兩部電影——《戀愛小說》和《假如愛有天意》。在《戀愛小說》里,孫藝珍和車太譽行鉉、李銀珠演繹了一段青澀的三角戀。2003年底,孫藝珍接下了電影《我腦海中的橡皮擦》。影片還未在韓國上映,就被韓國五大電影網站評為本年度最受期待的影片。在釜山電影節上,更以創紀錄的270億韓元將海外版權賣給了日本。
2005年,孫藝珍和裴勇俊合作了《外出》,該片上映後好評不斷,孫藝珍在亞洲影壇的地位進一部鞏固。隨後她又以性感形象大玩突破,出演了《搭訕的法則》。2007年孫藝珍的電影作品是《千年狐》。
因為《愛有天意》和《夏日香氣》而為中國觀眾所熟悉的孫藝珍,是韓國大學一年級學生,主攻電影,因為形象與《我的野蠻女友》的全智賢頗為相似,所以不時被公眾拿來作比較。孫藝珍坦承,不怕被別人作比較,並謙虛地說,作為一名新人,她會全力以赴,讓觀眾對她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MBC電視劇《聚光燈》將在14日首播,孫藝珍也將藉此回歸闊別兩年的電視熒屏。
[編輯本段]相關作品:
電影作品:
2002年《醉畫仙》《向左愛向右愛》
2003年《假如愛有天意》《瘋狂初戀》
2004年《我腦中的橡皮擦》
2005年《外出》《戀愛高手》
2007年動畫片《千年狐》狐狸雨配音
2008年1月10日首映《無防備都市》 最新電影《妻子結婚了》
電視劇作品:
2001年 MBC《美味美愛》MBC《善姬真姬》
2002年SBS《大望》
2003年KBS《夏日香氣》
2006年SBS《戀愛時代》
2008年MBC《聚光燈》
作品簡介:
電影《外出》 April Snow <외출>
導演:許秦豪
主演:孫藝珍 裴勇俊
首映時間:2005年
《我腦海中的橡皮擦》A Moment to Remember <내마라속의지우개>
導演:李載漢
主演:孫藝珍 鄭宇成
首映時間:2004年11月05日
《瘋狂初戀》 carzy frist love <칫사랑시수궐기대회>
又名:《我的野蠻初戀》 《我的初戀女友》 《初戀射手崛起大會》
製作社 : pop corn film
劇本 : 吳鍾祿 導演 : 吳鍾祿
演員 : 車太賢 孫藝珍 劉東根
首映日 : 2003年7月4日
《愛有天意》 The Classic <클래식>
又名:《假如愛有天意》《不可不信緣》
導演:郭在容 監制:郭在容
主演:孫藝珍 曹承佑 趙仁成
首映時間:2003年1月30日
《戀愛小說》 Lovers Concerto <연애소설>
香港上映譯名:《向左愛向右愛》
導演:李翰
主演:李恩珠 孫藝珍 車太賢
首映:2002年9月13日
《醉畫仙》 Chihuaseon <취화선>
製作單位:泰興電影社
導演:林權澤
主演:崔岷植 安聖基 孫藝珍
首映時間(韓國):2002年5月10日
《夏日香氣》 SUMMER SCENT <여름향기>
製作電視台:KBS
劇本:崔浩延
導演:尹錫湖
播放時間:2003年7月7日~9月8日(20集)
演員:孫藝珍、宋承憲、柳鎮、韓智惠
《大望》 DAE WANG <대망>
全26集
主演:張赫、韓在石、孫藝珍、李瑤媛
《善姬真姬》又名《恩怨兩姐妹》 <신희,진희>
劇本:金珍淑
導演:李政渙
播放時間:2001年8月20日~10月9日(16集)
演員:孫藝珍、金奎麗、朴龍宇 尹泰泳
《美味美愛》 原名:《美味的求婚》 <밨있는청혼>
劇本:金仁英
導演:朴成洙
播放時間:2001年2月7日~3月29日(16集)
演員:孫藝珍、蘇志燮、鄭俊、蘇幼貞
韓國電影《秘密》
導演:朴基亨 Ki-Hyung Park
主演:
孫藝珍 Son Ye jin
金勝宇 Seung-woo Kim
Mi-jo Yun
型別:愛情 / 劇情
更多外文片名:
Secret Tears
片長:105 min
國家/地區:韓國
對白語言:韓語
發行公司:Cinema Service
上映日期:2001年2月9日 德國
劇情梗概:在一個下著雨的秋天早晨,當保險經紀Ku-ho及他的朋友Hyun-nam和Do-kyung開車回家時,突然撞到了一名少女。那名叫Mi-jo的少女醒來時患上了失憶症,對於自己的身份和她的出處一無所知。
在Mi-jo失憶的情況下,Ku-ho帶了她回家休養,漸漸地Ku-ho對Mi-jo產生好感。Mi-jo不會說話,但是她卻可以透過心靈感應將自己的想法告訴給Ku-ho。有一次Ku-ho帶Mi-jo到游樂場遊玩,但兩人卻失散了,Mi-jo就用了這種心靈感應的能力令Ku-ho尋回她。
Mi-jo這種心靈感應的能力愈來愈強。但是,Ku-ho的朋友對Mi-jo感到奇怪,於是展開調查,揭開了Mi-jo的秘密……
電視劇:《戀愛時代》
製作:SBS
片 長 16集
首 播 2006年4月3日
導 演 韓智勝
編 劇 朴妍善
主 演:孫藝珍 飾 劉恩蝴 甘宇成 飾 李東振 李荷娜 飾 劉芝蝴 孔亨俊 飾 孔俊彪
無防備都市/不設防的都市 OPEN CITY <부명비도시>
主 演 金明敏 Myeong-min Kim
孫藝珍 Ye-jin Son
金海淑 Hae-suk Kim
尹有善 Yu-seon Yun
沈智浩 Ji-ho Shim
孫秉浩 Byung-ho Son
金秉玉 Byeong-ok Kim
朴吉秀 Kil-soo Park
朴聖雄 Sung-woong Park
朴聖敏 Seong-min Park
◎譯 名 無防備都市/不設防的都市
◎片 名 Open City
◎年 代 2008
◎簡 介
有韓國FBI之稱的廣域搜查隊是召集了全國最優秀的刑警精英組成的,專門偵破各種高智商高危險犯罪案件的部門
。有「無案不破的怪物」之綽號的趙大英(金明敏飾)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個性火爆的他喜歡獨來獨往,原本正在
調查一個連環殺人事件的他卻突然被上級命令停止手上的所有工作,進入與Yakuza相關的商業盜竊案件的偵破中。
他因此變得悶悶不樂,因為他過去有著一段和扒手有關的無法忘卻的痛苦記憶……
那個女人——有著具有殺傷力的美貌,是國際性的偷盜犯罪集團「三星派」的頭目:白薔薇。她擁有無可挑剔的傾
倒男人的女性魅力和高超的扒手技術,為了擴充組織的勢力,她打算邀請不久前刑滿出獄的傳說中的「盜竊皇後」
金滿玉(金海淑飾)加入到自己的黨羽中來,但要說服決心退引江湖過平靜生活的金滿玉復出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
事情。
為了掌握犯罪集團最機密的行動資訊,趙大英潛入到黑社會內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救下被仇家追殺的白薔薇,不
知彼此身份的兩人一見鍾情。警察與罪犯的愛情,就在這樣危險的關系中展開了,伴隨著的還有更加可怕的陰謀…

獲得獎項:
2001年MBC演技大賞 2001MBC연기대상신인상
時間:2001年12月30日
獲頒獎項:最佳女新人獎
獲獎作品:《美味美愛》
2003年第三十九屆百想藝術大獎 2003제39회백상예솔대상신인여우상<클래식>
時間:2003年3月26號
獲頒獎項:電影最佳女新人獎
獲獎作品:《假如愛有天意》
2003年第四十屆大鍾電影節 2003제40회대종상신인여우상<클래식>
時間:2003年6月20日
獲頒獎項:最佳女新人獎,最佳人氣獎
獲獎作品:《假如愛有天意》
2003年第二十四屆青龍電影節 2003제24회청룡영화상(제)인스타상
時間:2003年12月11日
獲頒獎項:最佳人氣獎
獲獎作品:《假如愛有天意》《瘋狂初戀》
2004年第二十六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時間:2004年3月21日
獲頒獎項:最佳銀幕情侶獎(男曹承佑)
獲獎作品:《假如愛有天意》
2006年第五十一屆亞洲太平洋電影節
時間:2006年11月24日
獲頒獎項:最佳女主角獎
獲獎作品:《外出》
2006年SBS演技大賞 2006SBS연기대상최우수앤기상<연애시대>
時間:2006年11月31日
獲頒獎項:最佳演技獎
獲獎作品:《戀愛時代》
2006年第四十三屆百想藝術大賞 2006제43회백상예솔대상최우수여우상一TV부운<연애시대>
時間:2007年4月25日
獲頒獎項:最佳女主角
(轉自網路)

這是:江疏影

7. 世界幾大電影節以及對應的電影獎項的名稱,解釋,由來

柏林國際電影節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創辦於當時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間舉行,後為與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 2~3 月間舉行,為期兩周。其目的在於加強世界各國電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進電影藝術水平的提高。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主要活動有 :① 舉行影片比賽評獎,設有金熊、銀熊獎,評委會特別獎,分別授予最佳影片、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等;②舉行會外放映;③舉辦回顧展;④開設電影市場;⑤舉辦宣傳品展覽。80年代後,平均每年有30~40個國家參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國影片《紅高粱》獲金熊獎。2006年,中國導演王全安的《圖雅的婚事》再獲金熊獎;2008年,中國王小帥導演憑《左右》斬獲銀熊。
原名西柏林國際電影節,歐洲第一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爾弗萊德·鮑爾發起籌劃,得到了當時的聯邦德國政府和電影界的支持和幫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第一屆。
主獎有「金熊獎」和「銀熊獎」。「金熊獎」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銀熊獎」授予最佳導演、男女演員、編劇、音樂、攝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別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還有國際評論獎、評委會特別獎等。80年代,每年30~40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放映影片200~300部。電影節每年舉行一次。1978年起,為了和法國的戛納國際電影節競爭,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舉行,為期兩周。
柏林國際電影節於1951年在美國或者從更寬泛意義上說在三個西方盟國的倡議下創立。這以後的十年內,電影節已經確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瑪·伯格曼、薩蒂亞吉特·雷伊、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羅曼·波蘭斯基和法國「新浪潮」導演讓-呂克·戈達爾、弗朗索瓦·特呂弗、克洛德·夏布羅爾都以他們的影片在柏林電影節上獲得了巨大的國際性的成功。
從六十年代中期開始了一個明顯的停滯時期。1971年,在傳統的影片競賽之外創立了新電影國際論壇。1974年,電影節上出現了第一部蘇聯影片,一年後,東德影片也加入進來。政治氣候發生了變化,西德和東德簽署了條約。從此,柏林電影節把自己重新定位為國際電影生產的一面鏡子,使電影節在東西方之間的匯合與調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國際電影節已與戛納、威尼斯等電影節一道成為最主要的國際電影節。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吸引了大量觀眾,而且還吸引了許多電影製作人。超過60個國家的報紙、雜志、互聯網、電台、電視台的將近3000名新聞記者蜂擁而來,每年僅公開的電影放映就吸引了超過35萬賓客。
柏林電影節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圍電影參與的競賽單元,在競賽結束,由國際性的評委會頒發電影節主要獎項。
柏林電影節「發現」了一大批電影導演,如今他們的地位已經寫進了電影史。柏林國際電影節的獲獎者包括賴納·維爾納·法斯賓德、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讓-呂克·戈達爾、英格瑪·伯格曼、西德尼·呂美特、克洛德·夏布羅爾、羅曼·波蘭斯基、薩蒂亞吉特·雷伊、卡洛斯·紹拉、李安、張藝謀、羅伯特·阿爾特曼、約翰·卡薩維茨和其他許多人。

戛納國際電影節
Festival De Cannes
亦譯作康城或坎城電影節,世界最大、最重要的電影節之一。1939年,法國為了對抗當時受義大利法西斯政權控制的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決定創辦法國自己的國際電影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使籌備工作停頓下來。大戰結束後,於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南部旅遊勝地戛納舉辦了首屆電影節。自創辦以來,除1948年、1950年停辦和1968年中途停斷外,每年舉行一次,為期兩周左右。原來每年9月舉行。1951年起,為了在時間上爭取早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改在5月舉行。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分別授予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科教片、美術片等。此外,歷年來還先後頒發過愛情心理電影、冒險偵探電影、音樂電影、傳記片、娛樂片、處女作、導演、男女演員、編劇、攝影、剪輯等獎。
戛納電影節因大海、美女和陽光(Sea Sex Sun)而被稱為3S電影節。每年盛事期間,在著名的海濱大道及附近的海灘上都會有眾多美女雲集,期待著影界大腕、星探們的發掘,一圓她們的明星夢。
電影節的活動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會外市場展」。有兩組評審委員分別評審長片和短片,「正式競賽」的部分由各國電影文化界人士組成,其人選都是頗有聲望的導演、演員、編劇、影評人、配樂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擔任主席。非競賽部分以提拔新人為主,其中「導演雙周」及「一種注視」發掘了不少頗具潛力或業有成就的導演。
戛納電影節自創辦之日起,就得到法國外交部、教育部、國家電影中心的支持和資助。除了1981年第34屆電影節,因法國政局變動以及教皇保羅二世在電影節開幕這天遇刺的原因,法國政府當局無人參加開幕式外,一般每屆電影節的開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國部長級的官員親自出席並致辭。在戛納50歲的大典上,法國總統希拉克專程從巴黎飛抵戛納致賀。這是戛納半個世紀的歷史上,第一次有總統大駕光臨。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單元,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2002年伍仕賢導演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了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首部華語短片。
第60屆法國戛納電影節將於5月16日開幕,組委會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櫚獎」競賽單元的21部入圍影片名單,王家衛導演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成為唯一入圍的華人導演作品,這部影片也同時獲邀作為電影節開幕影片在16日舉行全球首映,這是戛納電影節60年來第一次由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遺憾的是,在今年這份大牌導演作品雲集的參賽名單上,曾經熱炒有望入圍的姜文新作《太陽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賢的《紅氣球》均抱憾出局,華語影片提前告別本屆「金棕櫚」競逐。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官方網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電影節之一。1946年(第1屆)至1949年(第4屆)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 1950年(第5屆)起改在療養地卡羅維發利舉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1959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了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6~7月之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1948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8.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電影節是什麼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 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 「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 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 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 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

9. 簡要概述幾個世界級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一般是由舉辦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向國際電影製作者聯盟(ZUMM)登記後,分別列如各種等級。其中A級為最高級,目前只有6個。即:柏林國際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聖賽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全球6大電影節。
A級以下,較著名的電影節還有:東京、香港、孟買、布魯塞爾、洛杉磯、塔什干、墨爾本、巴黎、德黑蘭等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1951年由前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創辦。每年2月-3月初在西柏林舉行,為期2周。最高獎為「金熊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1946年9月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法國電影聯合會支持和資助下,舉辦了第一屆電影節。以後每年5月舉行,為期2周,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1946年由前捷克斯洛伐克創辦,每年6-7月間舉辦,為期2周,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獎」,簡稱「水晶球獎」。從1959年起又同前蘇聯舉辦的莫斯科國際電影節交叉舉行。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1932年8月6日-8月21日,2年一度的威尼斯國際電影藝術節(簡稱雙年節)在亞得里亞海濱一家高級賓館的平台上舉辦了電影史上第一次影展,即第一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之後,一些國家和地區逐漸效尤,因此這一電影節被譽為「國際電影節之父」。
希望可以幫到你!

10. 莫斯科有什麼特色的音樂節、電影節或者藝術節嗎,能介紹一下

每年在莫斯科舉行大約2,000個不同主題的節日。有些節日安排了多次,有些則只有一次。莫斯科的節日是一個擺脫日常活動,忘記重要會議,與其他人團結並體驗最純正和最真誠的情感的絕好機會。
莫斯科國際光影節是首都最不尋常的活動。在9月的第一個或第二個星期六舉行。 在國際藝術節期間,莫斯科的建築空間被用作照明裝置和視頻投影的對象。
莫斯科博物館之夜節是一項年度項目。 莫斯科的許多文化場所都參與了此項目。目標是增加廣大觀眾和年輕人對博物館的興趣。 是每年的五月中旬舉行的,通常是在周末-從周六至周日晚上。 這也是國際博物館日的時間。
美食節是對靈魂和胃的慶祝活動,它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留下最美味的回憶。 首都每年在不同的時間舉辦許多美食節。 莫斯科的美食節不僅美味,而且時尚,有趣和喜慶。
在莫斯科,有很多音樂節,如Piknik Afisha,Usadba Jazz,PARK LIVE,ZAVTRA和Kids Rock Fest。 俄羅斯和外國音樂家的節目非常廣泛。
金面具劇院節(Golden mask) 和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只是每年的主要活動。還在莫斯科有許多酒吧,人們可以聽他們喜歡的音樂,有夜劇院和電影院,在那裡他們討論新電影,街頭表演者在廣場和公園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