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李紅建的李紅建 - 電影作品資料
由新銳青年導演劉輝執導,憂郁小生徐海喬(《新紅樓夢》飾柳湘蓮,《建黨偉業》飾瞿秋白等)、星姐蔣松(參演《丁香花》、《銅雀台》等)領銜主演,匯聚王潔曦、劉政、陽蕾等多位青年演員演繹了美院大學生古鎮探險,被符咒纏身凶靈連環索命的恐怖故事。由深圳美迅嘉潤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夢禹山川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2013年暑期檔上映。
《古鎮凶靈之巫咒纏身》是國內首部涉及符咒宿命、巫婆惡娃的驚悚恐怖電影,題材獨特,尺度驚人,將給予觀眾全新的驚悚體驗。
片方發布的海報中,背景是陰森詭異、霧氣彌漫的古鎮,紅燈籠高高懸掛,一
個怪異佝僂老太的背影逆光躑躅前行在人跡全無的竹樓老街上。海報中半張巫婆的臉讓人心生恐懼,巫婆瞳孔渙散呈現空洞的白色,滿臉褶皺沒有絲毫血色,如同一張扭曲的死人麵皮。巫婆懷抱著惡娃娃,兩人臉上都有紅色的神秘符咒。整個海報氣氛詭異,攝人魂魄。
先導預告片展示了美院大學生踢倒巫婆驅鬼法事蠟燭,被冤鬼下咒纏身的故事脈絡。畫面中青春帥氣靚麗的美院大學生,青山綠水白瀑的邊寨風光,都讓人心曠神怡。而煙霧繚繞的古鎮、滿臉皺紋的巫婆、陰魂不散的惡娃、眼角流血的鬼影則讓人不寒而慄!整部電影尖叫連連、青春氣息濃郁,詭異氛圍十足,讓人顫栗不安。
入圍第37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 出品: 北京澤西年代影業有限公司
聯合製作:香港愛星電影傳媒有限公司
年份:2013年8月2日正式登陸全國大銀幕院線上映。
講述的是趙奕歡飾演的一個性格有點2、拿著低工資、愛犯花痴並且摳門節儉的屌絲女,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王一飾演的家裡擁有豪華私人飛機的公子哥兒。王一因不滿父親的獨裁,在婚禮的當天逃婚,慘遭小偷順走錢包和證件,處於身無分文的囧境,後來他被趙奕歡飾演的屌絲女撿回到她租住的公寓,兩人過上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同居生活。
電影中兩個性格迥異、出身天壤之別的帥哥美女,經歷了一系列史上最令人捧腹的慘烈沖突,初夜愛愛鬧出了N多床上烏龍囧事,這是一部可以讓你從頭到尾爆笑不斷卻又能戳中你的淚腺讓你感動落淚的青春治癒系電影。 導演:楊瑾
該片講述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孩如何去接觸另外一個家庭的故事,導演楊瑾嘗試用動畫與真人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講述。這是楊瑾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平陸是楊瑾的故鄉,2004年他在平陸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篇《一隻花奶牛》,該片獲得了第19屆瑞士弗里堡電影節「文化獎」和「唐詰可德」獎,第七屆新德里亞洲電影展「亞洲電影網路促進獎」。2008年完成第二部影片《二冬》,獲得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影片製作後期製作資金支持,該片入圍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競賽單元,並獲得新潮流競賽單元亞洲新人獎。楊瑾導演其低成本製作高水準作品的卓越能力在國際電影界引起了的廣泛關注,《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完成後將為楊瑾的「平陸三部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得獎紀錄
2013柏林國際電影節 水晶熊獎提名2013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兒童電影節 最佳青年影片獎和最佳兒童演員獎2013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國際電影節 最佳男主角獎2013金雞獎 最佳兒童影片提名2013華表獎 最佳兒童影片參加影展:2009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開放之門 最具潛力項目獎2010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計劃 優秀劇本獎2010美國環球電影計劃 優勝劇本獎第6屆首爾數字電影節 競賽單元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第49屆台北金馬影展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水晶熊獎提名2013香港國際電影節2013 布里斯班國際電影節 兒童影展2013 首爾青年國際電影節2013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兒童電影節2013 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第5屆巴基斯坦拉哈爾國際兒童電影節 競賽單元2013 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亞洲國際電影節第八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2013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兒童電影節 競賽單元最佳青年影片獎和最佳兒童演員獎第二屆俄羅斯伊爾庫茨克 「貝加爾湖的心臟」國際電影節 競賽單元2013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在家庭」國際電影節 競賽單元 最佳男主角獎2013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國際青年電影節第六屆新人電影節第一屆浙江青年電影節2013金雞獎 最佳兒童影片提名2013華表獎 最佳兒童影片 類型: 恐怖,科幻,驚悚
上映:2013年7月12日,由趙奕歡、王一、翟文斌、孔千千、李颯和李曼銥主演的電影《校花詭異事件》是導演關爾繼《筆仙驚魂》之後執導的又一恐怖力作。《青春期》宅男女神——趙奕歡大銀幕的處女秀,再次和王一上演中國版的人鬼情未了。 類型:恐怖/ 驚悚/ 懸疑
上映:2012年
小武、慕凡、柳絲絲、凌非兒是戲劇學院的大四學生,是好朋友,也是兩對情侶。臨近畢業,租居近郊的一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入住當晚,因為停電,四人玩了請筆仙游戲,誰知道從此猶如打開了潘多拉之盒。他們犯下請筆仙的第一大禁忌——追問筆仙的死因,筆流下了一滴血淚,整個請筆仙游戲倉促結束,因 此又犯下第二大禁忌——沒有送走筆仙。當天晚上,幽怨的《六月雪》時斷時續地響起,小武在噩夢與真實之間穿梭,當他在晨光里醒來的時候,以為只是一場結束的噩夢,卻不知道這恰恰是噩夢的開始。 《深山彩虹》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影片以近年來中國電力部門和各級政府全力實施「戶戶通」工程為大的背景,真實再現了一支山區基層供電工程隊為偏遠地區群眾架線送電的故事,場面宏大,真實感人。
該片由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程策劃,洛陽商報社組織拍攝,省實力作家劉峰擔任編劇,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建邦擔任劇本文學顧問,河南籍導演木子耕擔任導演,林京來、石林等擔綱主演。
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洛陽市文聯、洛陽供電公司、洛寧縣委縣政府、洛寧供電公司、河南大地彩虹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參與協拍。
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的第七屆中美電影節,電影《深山彩虹》入圍最佳影片,並在當地進行為期1個月的展映。電影節評委在頒發入圍最佳影片證書時說:《深山彩虹》在還原生活真實、挖掘人性、塑造人物和弘揚國家精神方面有獨到之處。 導演:蔣叢
製作單位:北京金雅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年份:2011年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與父親失散多年的鄉下孩子強壯來到城市來尋找自己父親並且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影片力圖為觀眾展現現實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心與心的碰撞。善良、情感、愛…… 導演 關爾
根據不k拉同名小說改編的喜劇電影《像小強一樣活著》,於2011年7月29日登陸全國院線公映。
90%以上的國產片均全面虧損淪為炮灰的暑期檔中列入極少數幾部可以獲得盈利的國產片之一,網友們在新浪、騰訊等微博上給予了三十多萬條好
評。 《像小強一樣活著》國語、川語兩個版本登陸樂視網、迅雷看看和土豆網以後,點播總量超過6000萬次。其中僅在在迅雷看看的點擊率就超過5000萬 次,在迅雷看看這個視頻網路平台上,這部沒有一個明星領銜主演的電影比起那些大牌明星雲集的國產大片如《新少林寺》、《趙氏孤兒》、《辛亥革命》、《關雲長》、《新倩女幽魂》、《我知女人心》、《最強喜事》、《傷城》、《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梅蘭芳》、《大兵小將》、《孔子》點擊率都要高出許多,令片 方始料未及。 《WalkingontheWildSide》,這是《賴小子》的英文片名,走在憤怒的邊緣。「青春與逃亡,哪個更殘酷?」這是本片的宣傳語。「中國首部公路逃亡電影。」這是本片的亮點。監制賈樟柯,這應該是本片名氣和質量的保證。韓傑,本片的導演。韓傑的處女長篇作,一個發生在山西農村裡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解放牌拉煤卡車上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路上故事,一個發生在三個還沒有長大的男孩身上的故事……一個充斥著憤怒與無知的故事…
中國年輕導演近年來在歐洲電影節上贏得廣泛關注。在第35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由中國導演韓傑執導的處女作《賴小子》一鳴驚人,勇奪最佳影片金虎獎,為2006年的中國電影贏得開門紅。
鹿特丹電影節以發現電影新人,推動先鋒電影的發展而享譽世界,當今活躍於國際影壇的國際級導演都是從這里起步。該影展同時也是年度第一個大型電影活動,因而競賽廣受國際關注。本次評委會主席由韓國導演李滄東擔任,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賴小子》毫無爭議地獲得最佳影片,評委會對該片的導演手法,所呈現的社會意識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英國著名影評人,倫敦、溫哥華電影節選片人湯尼·雷恩表示:這幾年中國電影很活躍,但新出現的中國導演只能獲得區域性認同,韓傑的出現延續了賈樟柯、王小帥等人開拓的國際影響,使中國新電影始終存在於當代國際電影的整體之中。免不了俗給標題加上了「瘋狂」二字,這樣做不是要借石頭余風,實在是因為影片里的賴小子們夠瘋狂,影片夠瘋狂!
2006年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
2006年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數碼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銀獎
2006年第8屆台北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6年第8屆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6年義大利米蘭電影節競賽單元
② 前蘇聯二戰電影大全
前蘇聯二戰電影大全
1。 《星星敢死隊》(The Star, or Kryptonim Gwiazda, or Zvezda,《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俄羅斯新二戰片經典。根據蘇聯作家同名小說改編。1944年蘇軍展開最後反攻前夕,為查明戰時邊境地區德軍的作戰意圖和兵力、裝備部署情況,蘇軍偵察排在兩支偵察小分隊深入敵後均遭圍殲後又派出了由中尉領銜的第三支偵察小分隊……最後終於圓滿完成了偵察任務,然而,七名偵察小分隊成員還是全部以身殉國了。其間穿插青春浪漫的女通訊兵與英雄中尉未曾展開和沒有下文的愛情。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2。 《懲戒營》(Shtrafbat,捕擄大隊,俄羅斯,2004)
11集電視電影。1942年,蘇聯列寧格勒被困以後受懲戒的蘇軍官兵被送到戰爭前線贖罪殉國的故事,其間懲戒兵指揮員為在德軍行刑隊槍口下死裡逃生卻被軍中政治動物疑為叛徒、視為蘇維埃“敵人”,備受迫害、求死不得、痛苦不堪的蘇軍大尉。斯大林時代的專政和清洗使眾多災難深重的蘇軍官兵和蘇俄百姓在雪上加霜的苦難中開始求助於上帝……經典和精彩之處不亞於《兄弟連》。
3。 《裝甲列車》(последний бронепоезд,最後的鐵甲列車,俄羅斯、白俄羅斯,2006)
四集電視電影。1941 年,納粹德國全面入侵蘇聯之初,內部不和的蘇軍被穿上蘇軍制服的德軍打得稀里嘩啦、陣腳大亂,連秘密武器——火力超強的裝甲列車亦落入敵手……遭當局政治迫害、被發配到戰時邊關為祖國而戰的蘇軍上校率五名素昧平生、身份各異的“天涯淪落人”奪取裝甲列車,並將其駛向蘇軍預定的前線目的地配合蘇軍抗擊德軍……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敵我爭戰險象環生,更有兩位美女助陣,冒險、間諜、復仇、情愛並皆出色。
4。 《戰場上的布穀鳥》(The Cuckoo, or Kukushka,布穀鳥、春天的杜鵑,俄羅斯、芬蘭,2002)
俄籍導演亞歷山大·羅高斯金驚世之作。1944年的蘇聯北歐邊境地區,發生在拉普族姑娘與她所救助的兩位不同國別軍人之間、超越戰爭仇恨和語言障礙的人性與愛欲故事。莫斯科電影節聖喬治銀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演員、觀眾票選最佳影片以及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5。 《殲滅任務》(Peregon,俄羅斯,2006)
戰時的西伯利亞邊遠小鎮,天寒地凍、與世隔絕的蘇聯軍用機場,身份不同而處境相同的可憐的人們,平靜、單調、匱乏的生活與純朴、壓抑、苦澀的情感,美國給予蘇聯的軍事援助,無處不在的斯大林時代的政治……沒有“殲滅任務”。
6。 《狂魔希特勒》(Molokh: A Demon in the Shape of Man,摩羅神、莫洛赫,俄羅斯、德國、日本、義大利、法國,1999)
舞台劇式的滑稽劇,古怪、沉悶的冷幽默。1942年,德國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區幽暗、陰冷、寂靜的要塞城堡,阿道夫·希特勒及其助手、隨從與愛娃·布勞恩的假日沙龍生活。戛納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7。 《小偷》(Vor,or The Thief,我的爸,是你嗎、與盜同眠,俄羅斯,1997)
戰後的蘇聯,冒充軍官的小偷與美麗 *** 及其小兒的情感糾葛,小兒的視角與思維。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8。 《烈日灼人》(Burnt by the Sun,毒太陽,俄羅斯、法國,1994)
悲愴的政治史詩。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戰前的蘇聯,斯大林清黨前夕的1936年,帶著妻子和小女到莫斯科鄉村別墅度假的紅軍師長兼戰斗英雄突然被克格勃以叛國罪逮捕了,而逮捕行動的執行人則是妻子的舊情人……政治的殘酷與人性的復雜、時代的瘋狂與命運的乖舛、民族的苦難與個人的渺小盡在其中。小女的視角。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9。 《愛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 or Ne Hlebom Edinym,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愛情與理想,俄羅斯,2005)
具有史詩氣質的愛情題材經典黑白片。根據俄羅斯作家小說《人活著不單靠食物》改編。1948年戰後重建時期的蘇聯,美麗的俄羅斯女教師愛上英俊的前同事、醉心於管道鑄造設備發明的退伍軍人,決然離棄無愛的科研機構高階軍官丈夫,勇敢地獻身於所愛男人,並堅持自己的理想、無怨無悔地承受背叛無愛婚姻後果的故事。
10。 《烽火孤兒》(Bastards,or Svolochi,戰地童子、私生子、混小子,俄羅斯、白俄羅斯,2005)
俄羅斯新二戰片反省斯大林時代的新視角。1943年,蘇軍上校受命執行一項旨在“禁止”無家可歸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絕密計劃:將被拘禁的少年犯訓練為一組組特別破壞小分隊、空投到德佔區執行任務,並在完成任務後將他們殺人滅口……在執行任務中,兩位惺惺相惜的少年犯死裡逃生……
③ 德國電影《我們的父輩》觀後感
疫情開始宅在家裡不出門,難得可以靜下心來看電影。講述二戰德國的電影《我們的父輩》一共三部,用了五六個小時看完了,感觸良多。
看過許多描述二戰的電影,有中國的、蘇俄的、美國的、英國的,基本上都是從戰勝國的角度來詮釋這場戰爭。戰敗國日本的二戰電影只看過《山本五十六》,感覺電影情節很蒼白,人物臉譜化,並未留下深刻的印象。德國人講述戰爭的電影基本沒有看過。
這部電影脈絡不復雜,故事從1941年到1945年,德國從一路凱歌到陷入困境講起,主角是五個生活在柏林的普通青年,他們本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卻因為戰爭不得不奔赴戰場,各奔東西。
故事開頭的背景是1941年,德國即將發動入侵蘇聯的戰爭,威廉和弗里德漢姆應征奔赴前線,夏莉也通過戰地護士的培訓,將要跟隨戰地醫院出征。五位好朋友在分手前,歡聚在一起,飲酒跳舞,為即將出征的好友送行。他們堅信德國必勝,德軍剛剛征服了大半個歐洲,戰勝了歐洲最強大的法國陸軍,消滅虛弱的蘇聯軍隊易如反掌。他們相約聖誕節時五個好友再次相聚在柏林,慶祝德國的勝利,並且共同拍了一張照片,立此存照。
影片場面壯觀、氣勢恢宏,直接的大背景圍繞德國蘇聯戰場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行動展開,影片第一部描述德軍實施閃電戰,從突破邊境地區,到奪取斯摩棱斯克,直接向莫斯科方向攻擊,中途抽調大量裝甲部隊增援南方戰線,配合圍殲基輔的重兵集團,爾後再向莫斯科進軍,這時遇到雨季,德軍的機械化裝備在缺少硬質鋪面公路的俄羅斯草原上舉步維艱,泥濘難行。雨季過後是極寒冷的冬天,沒有做好充足冬季作戰准備的德軍,面對擅長寒冷作戰的蘇軍,陷入被動挨打的局面。
電影第二部重點講述了1942年1943年雙方在廣袤的俄羅斯原野展開的廝殺,特別描述了人類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通過這一役,損失慘重的中央集團軍群最終走向失敗。
影片第三部則描述了德軍從白俄羅斯、波蘭一路敗退到柏林,見證了第三帝國的覆滅,以及給德國軍隊、每一個德國家庭帶來的深重災難。
一
威廉和弗萊德海姆是親兄弟,他們生長在一個傳統的德國家庭,父親是一位狂熱的希特勒擁躉,在影片中出現不多,不顧媽媽的哭泣,他將僅有的兩個兒子都送上前線,並且要求他們要為德國的光榮而戰。
哥哥威廉是德國國防軍少尉,灰狼狗連隊的分隊長,經歷過戰爭考驗,參加過法國戰役。他訓練有素,勇敢、堅定、沉著、機敏,受到士兵們的愛戴。弟弟弗里德漢姆卻有點玩世不恭,對戰爭有不同的看法,他一出征就遇上極其慘烈的戰斗,在戰斗中需要報名參加突擊隊,絕大多數戰士都舉手報名,唯有他不舉手。當蘇軍夜間空襲時,上級命令熄滅一切燈光,唯有他卻抽著煙不卡滅,煙頭發出的光亮在黑暗中特別明顯,引起蘇聯飛機的一頓炸彈,造成戰友傷亡。
事後,憤怒的戰友們狠狠的將弗萊德海姆揍了一頓,身為分隊長威廉也沒有阻擋。他嚴厲的批評弟弟,要求他要成為一名勇敢的戰士。
威廉是一位具有優秀軍事素養的軍官,從影片中幾場戰斗的片段中可以看到,他指揮戰斗沉著冷靜,同時又身先士卒,勇敢無畏,深受長官器重。他也很冷酷,當上級要求他搶殺被俘的紅軍政委時,毫不猶豫的親自執行。但是他對黨衛軍濫殺無辜女孩的行為極其厭惡,受到上司的警告。隨著戰事的發展,他對希特勒的信任漸漸變為失望,對戰爭的勝利信心完全喪失了。在庫爾斯克戰役中,因為上級盲目的決定,派他的分隊攻擊一個無關緊要的電報房,使得他的大多數戰友喪生,讓他徹底厭惡戰爭,最後他從一位英雄變成逃兵。後來被憲兵逮捕,但最終他還是逃離了戰場。
身為德國國防軍士兵,弟弟弗萊德漢姆心存良知,對希特勒發動的戰爭並不擁護。當烏克蘭偽軍抓捕猶太人時,他用槍口對准偽軍救下小女孩,蓋世太保槍殺了小女孩後,他極其憤慨。在戰斗中,他的心腸逐漸變得冷酷,後來槍殺無辜的婦女也不覺得不對。戰斗中受重傷回到柏林,痊癒後又主動返回前線作戰,當柏林被攻克,戰爭即將結束,他竟選擇戰死為納粹殉葬,令人嗟嘆不已。
戰地護士夏莉是位美麗、單純的姑娘,她自願走上前線,以作為德國女性為自豪。一開始害怕醫院里血腥的場面,後來逐漸適應,成為一名有經驗的護士,參與搶救了許多傷員。隨著戰事的推移,她對戰爭的看法從狂熱到懷疑,漸漸的失望。
雖然是一個擁護希特勒的德國女孩,夏莉心裡也存留著人性的一面。她為舉報烏克蘭護士莉莉婭是猶太人而深深內疚,後來與另一位烏克蘭護士索尼婭成為好友。當蘇軍部隊進攻到離醫院只有500米時,醫院倉皇撤退,她卻四處尋找索尼婭,沒有趕上撤退的車隊,落入蘇軍士兵之手,慘遭污辱、強奸。後來是成為紅軍政委的莉莉婭以德報怨,救了她。
與前面三位德國軍人不同,格雷塔是一位非典型的德國女性,她儀容萬方,能歌善舞,但是愛慕虛榮,貪圖享受。她對希特勒的戰爭並不關心,為了成為歌星,甘當黨衛軍軍官馬汀的情婦。
格雷塔後來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歌星,在前線勞軍時,卻因為庫爾斯克戰役突然打響,被丟棄在了戰地醫院,她親眼目睹好友夏莉每天面對的血淋淋場面,見到戰爭與柏林的宣傳中不一樣,極其殘酷又沒有希望。回到柏林後,她將前線見到的情況告訴朋友。最終被她的情夫,黨衛軍軍官馬汀陷害,送進大牢,並在納粹滅亡的前夕被殺害。
維克特是一位猶太人,這就註定了他的命運與四位夥伴的不同。他的父親是一位技藝精湛的裁縫,祖祖輩輩生活在德國,安分守己,熱愛這個國家。雖然納粹已經在大規模迫害猶太人,他還是相信自己為德國服務多年,應該會受到善待。這個角色其實在代表著猶太人在德國是安分守己的,並無二心,並沒有對國家造成危害。這樣的人受到迫害,完全是納粹的罪惡。維克特的母親對他言聽計從,只有維克特看清了猶太人的處境。
維克特通過戀人格雷塔從黨衛軍馬汀處獲得了一張到法國馬賽的通行證,企圖逃到法國,再偷渡到美國,但是被人舉報,一出門就被抓捕。幾經輾轉,在運送猶太人往奧茨維辛集中營的途中,他和一位波蘭女孩一起撬開悶罐車車廂板逃離了火車,加入了波蘭游擊隊。
維克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但最終游擊隊還是無法接納一個德國人,盡管是德國猶太人,將他趕了出去。無論如何,他還是活著回到了柏林,但是他忠實於德國的父母已經失蹤,家園被外人佔住,雖然沒有交代他的父母去了哪裡,從當時德國猶太人的處境可以想像的到,肯定已經被罪惡的納粹政權最後解決了。
影片的最後,劫後餘生的三個人威廉、維克特、夏莉不約而同的回到廢墟中僅存的小酒店,四年的時間,經歷過血腥的戰爭磨難,生離死別,九死一生,被關押、拷打甚至強奸,曾經的朋友又在戰場上殊死相搏,已經沒有了當初的激情,甚至友情也已蒙塵,威廉從厚厚的灰塵中找出一瓶酒,三個昔日的好友面無表情、默默無語的幹了一杯,後事如何,已經不重要了。
二
影片深刻的刻畫了五個人的人物性格及變化,這也是戰爭中人性變化的縮影。弟弟弗萊德海姆無疑是影片角色中,刻畫最成功的一位,他的命運也是許許多多德國青年的縮影。他一開始是排斥這場戰爭的,看不到這場戰爭的意義。五個朋友在酒館里嬉鬧,告別時他說出了一句「戰爭會把我們最壞的一面呈現出來」,這句話是整部電影的主題。
在血腥的戰爭中,弟弟開始變了。用他後來的話來說:在戰場上試著別把自己當人。向前開進途中遇到雷場,威廉請求工兵的支援,他馬上提出讓蘇聯平民走在前面趟地雷的辦法,連他哥哥都吃了一驚,要知道,這是違背日內瓦公約的行為。
後來上司讓他補槍殺死蘇聯婦女時,他毫不猶豫舉槍便射,沒有一絲憐憫。他作戰勇敢得如同一部機器,尤其在戰場上哥哥失蹤,認為哥哥已死之後,他徹底變成冷血殺手。上司讓他把逃跑的猶太小男孩當兔子打,讓他拉倒絞刑架下的木凳時,他都毫不猶豫地幹了,眼神是那麼的冷漠。
只是最後上司讓殺他的朋友猶太人維克特時,他直接把這個萬惡的突擊隊上司給殺了,放走了兒時的玩伴。但對於維克特和上司,他都是投以冷漠的眼光和語氣,生命在他的眼中已經失去了意義。
冷血不是人的天性,但戰爭會扭曲人的天性。特別在身邊的戰友紛紛倒下,死亡已經無所畏懼,胸中的怒火不停地燃燒,最終將自己也焚毀。
弟弟的內心依然是善良的。所以即使看到他變得這樣冷酷,我卻對他沒有反感,反而卻有深深的同情。覺得這是整部電影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因為戰爭而變得邪惡,讓自己的良心產生難以承受之痛。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將千百萬象弗萊德海姆這樣的年輕人捲入戰爭,成為戰爭的炮灰,這是德意志民族永遠的傷痛。
影片中講述了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威廉和夏莉,維克特和格雷塔。但是戰爭卻讓愛情難以開花結果。
維克特是猶太人,這場愛情必然沒有結果,格雷塔很快就投入了黨衛隊軍官馬汀的懷抱,成為情婦,但最終也被馬汀陷害而死。
威廉和夏莉一個是英俊瀟灑的軍官,一個是美麗單純的少女,青梅竹馬,郎才女貌、天作地合的一對。這一段只差一層窗戶紙的愛情,當馬上要奔赴前線時,格雷塔想要說破,威廉馬上打斷說:「等到聖誕節,我們勝利返回柏林再說。」
威廉是五個青年中唯一參加過戰爭的,了解戰爭的殘酷。之前的波蘭戰役、法國戰役雖然得益於閃電戰,很快取得勝利,但也付出許多犧牲。他對蘇聯的戰爭,有一種不祥的預兆,他不希望心愛的姑娘為情郎的犧牲而悲傷,想讓兒女情長暫時讓一下步。
他們上了戰場,威廉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前線部隊,夏莉在緊隨其後的戰地醫院,相距並不遠,電影中描述了他們的幾次邂逅,第一次是1941年,在莫斯科戰役時,威廉的部隊路過戰地醫院,兩人意外相見。
第二次是在1943年,庫爾斯克戰役前夕,成為歌星的格雷塔前來勞軍,除了維克特,他們四個好友又相聚了,大戰在即,簡單的歡娛片刻又分開了。
庫爾斯克戰役,雖然蘇軍也付出極其慘烈的代價,但無論是兵力,還是飛機、坦克、大炮,德軍都無法與得到盟國大力支持的蘇聯相匹敵,戰爭不僅是兵力和謀略的對抗,更是鋼鐵的對抗,兵力和資源已經枯竭的德國已經無法戰勝擁有無窮無盡支援的蘇聯了。德軍終於失敗,威廉的部隊損失極其慘重。
弟弟弗萊德海姆胸部中彈被送到戰地醫院,揚軍醫看了認為傷重不治,夏莉認出了他,懇求楊軍醫搶救他。楊軍醫望著夏莉淚汪汪的神情,同意搶救。經過手術,終於從死神手中奪回了弟弟的生命。弟弟神志清醒後,告訴夏莉,威廉已經戰死。
夏莉得到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三年來的戰爭,不僅讓她經歷無盡的磨難,還奪走她的愛情,奪走她幸福的希望……,一時間她垮了。後來她主動向楊軍醫送上了吻,也送上了青春的肉體。也許心靈空虛的她,需要一個男人的慰藉?
當戰地醫院撤退到波蘭,她意外地遇到已是逃兵被押在500緩刑大隊的威廉,夏莉徹底崩潰了,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已經戰死的威廉,竟然是逃兵?
三
希特勒發動的戰爭,給歐洲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但是德國人民也承受了最深重的苦難。
戰爭讓德國人死亡八百多萬,據統計,德國1920到1925年出生的男孩,只有大約1/3活到戰後,還有近二百多萬婦女遭到姦淫或殺害。戰爭結束後,整個德國化為一片廢墟,東普魯士的百姓全部被迫離開繁衍生息了一千多年的家園,一路上不僅遭到蘇軍的驅趕,還遭到復仇的波蘭人屠殺、姦淫和搶掠,德波邊界被迫西移了數百公里,喪失了40%以上的國土。
戰後,德國人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希特勒的上台和法西斯主義的泛濫,固然有其客觀原因,但是德國人民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德國人民選擇了希特勒。
希特勒得以上台的外部因素是凡爾賽條約,這對德國是一個不平等條約,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是當時並沒有外國一兵一卒踏上德國,數百萬德軍的鐵蹄還踏在協約國土地上,因此德國大眾並不能接受戰敗。
放下武器的德國被迫接受極其苛刻的條約,割地、賠款,限制軍備和工業發展。戰爭結束後,由於承擔巨額賠款,德國經濟一蹶不振,民眾生活十分困苦,希特勒上台後,改變了這一切。影片中弗萊德海姆的戰友閑聊中也談到,他父親一直處於失業狀態,希特勒上台後就有了工作。
納粹統治下,德國經濟強勁發展,民眾充分就業,凡爾賽條約的約束一次次被打破,重振軍隊,喪失的領土一塊塊奪回,合並奧地利、吞並蘇台德,境外的德意志民族用鮮花和掌聲歡迎德軍的開進。希特勒的威望如日中天。因此,當德國與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特勒已經得到絕大多數德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了。
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沒有制度約束的民主,與專制制度同樣,會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納粹德國的悲慘遭遇就是明證。實際上,特朗普宣稱的「美國優先」,他煽動美國民眾的排外情緒,施行的一系列政策,在某種意義上,與希特勒的手法,也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美國先賢制訂的一套制度,可以約束他的權力,不能胡作非為,不會讓美國和世界陷入黑暗之中。
納粹之惡,在於讓作惡的人能夠逞,善良的人卻無法抗拒。影片中兩個黨衛隊軍官的形象,是惡魔的代表。
黨衛隊軍官馬汀,瘋狂抓捕虐殺猶太人,勾引姦汙婦女,惡行累累。這樣一個萬惡的人沒有受到追究,戰後依然體面地生活著,被美國佔領軍錄用。阿登納說過:「沒有清潔的水時,是不會把污水倒掉的」,別相信「惡有惡報」這種報應論,「惡人活得長」也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
另一個黨衛軍突擊隊長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傢伙。他請猶太小女孩吃糖,當著國防軍的面,轉過身扭頭就拔槍把女孩殺了,鮮血沾滿了他的左臉。他後來指揮著弟弟殺百姓、殺游擊隊。最後當要求弟弟殺死猶太人維克多的時候,弟弟毫不猶豫地的殺了這個納粹。弟弟在他殺猶太女孩的時候就已經對他深惡痛絕了。
對德國國防軍留情,對於黨衛軍徹底的否定,是本片的鮮明立場,這也與戰後紐倫堡判決相一致,紐倫堡判決中通過大量的調查,沒有指控德國國防軍有罪,黨衛軍則被判定為犯罪組織。
希特勒建立黨衛軍,就是用於在國內和國外推行他的罪惡政策,而具有普魯士軍人傳統的德國國防軍常常反對和抵制這種政策。這在我們常看到蘇聯拍攝的二戰影片中是看不到的。影片中用一些篇幅描述了蘇軍的暴行,屠殺傷兵戰俘,強奸、污辱德國婦女。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歷史的真實。
二戰結束後,再也沒有發生過世界規模的大戰,人們逐漸認識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才是最重要的,戰爭並不能帶來繁榮和富強。歐洲人民已經吸取了教訓,在歐洲這塊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場上,除了前南地區,已經保持了超過四分之三世紀的和平,因此成為世界上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今天烏克蘭發生戰爭,但是世界大戰也打不起來,俄羅斯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國家共同參戰,普京企圖踹倒烏克蘭,卻踢到一塊鐵板。
祝福世界能夠和平,戰爭只會毀滅一切。這是我觀看了本片後最深的感觸。
④ 極地重生 主要內容
《極地重生》主要講的是:
德國軍人基文斯在二戰時成了戰俘,他被放逐到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受25年的勞改。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他發誓要逃出這人間地域。他孤身一人展開了長達14000公里的「極地逃亡」行動。在三年多的逃亡生涯中,他經歷了漫天風雪,征服了崇山峻嶺,踏遍了西伯利亞、烏茲別克、白俄羅斯、蒙古等地方。當他抵達伊朗以後,卻又意外地成了階下囚。他究竟該如何闖過最後這個難關呢?
詳細一點講的是:
科利基文斯是一個有著幸福的家庭的德軍士兵,有著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女兒,還有一個快要降生的孩子。1944年8月基文斯被送上蘇德戰場,1945年7月被俘,被判如獄25年,和同伴一同被關押在遙遠的遠東西伯利亞監獄,在這樣的極地雪原里沒有人能活著逃出去。
在長途跋涉到西伯利亞監獄途中,看到同伴一個個凍死倒斃,基文斯終於明白:「悲痛也無濟於事,只有冀望與未來」。在非人的地獄生活中,基文斯一直在策劃著逃離。
在戰俘史塔科醫生的幫助下,基文斯終於踏上了漫長未知的逃生之路。
皚皚的西伯利亞雪原,漫長的生死線,一個異國人,沿途七年,有飢餓、有友情、有背叛、有信任、有溫暖、有寒冬、有追捕、有救助,有人性淪喪、也有生離死別。這時逃離者信念似乎已變得麻木,意識中只有逃離,只有家園的方向,沒有回頭。每一次似乎都在絕境邊緣,心中卻有著堅強的方向和目標,因為行動,一切已變得生機從容。
當悲痛無濟於事,也只有冀望於將來,過程隨時都會結束,而生命隨時都會泯滅,因為不放棄生存而道路得以延續。
七年中所有的人都以為基文斯死了,冷血的卡梅尼夫獄長卻從來就不相信基文斯會這樣消失,七年的逃離生涯一直伴隨著卡梅尼夫上尉七年的執著追捕。
在蘇俄和伊郎邊境線的大索橋上,執著的卡梅尼夫終於和苦難的科利基文斯狹路相逢。當卡梅尼夫讓開了道路,——七年的敵對追捕過程已經孕生了追捕者對逃亡者求生意識的欽服和冷血者人性的復甦
從極寒之地西伯利亞到蒙古、中亞,再到德國的某個小鎮,一萬四千公里的歸途,需要多麼堅強的信念和多麼強健的身體,才能支持一個人用雙腳走完?《極地重生》,這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影片給了我們答案———愛,可以讓一個渺小的人創造出偉大的奇跡。
德國軍官克列門斯二次大戰期間淪為戰俘,但並沒有被前蘇聯當局遣返德國,他被放逐到了嚴寒的西伯利亞東部接受。經過五年的非人生活後,在患晚期癌症的醫生的幫助下,克列門斯逃離了地獄般的勞改營,展開了他一萬四千公里的歸途。在三年多的逃亡日子裡,他在無數善良的人的幫助下,擺脫了追捕,戰勝了漫天風雪和崇山峻嶺,最終穿越西伯利亞和蒙古,抵達伊朗。在他逃亡的過程中,首先面對的挑戰便是惡劣的自然環境———漫無邊際的極寒雪原和食物的匱乏,其次是嚴密的追捕,這不但考驗克列門斯在極端環境下的生存能力,還考驗他對信念的執著和經受巨大苦難的耐力。
這部影片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展示受信念支配的渺小的生命如何戰勝難以想像的苦難,展示從被奴役到獲得自由的苦難歷程,展示這個世界充滿矛盾,但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在我看來,相對於對自由的追求,這部影片著重表現的是愛,這是一部關於愛的影片。首先,如果沒有勞改營看守長的有意設計,沒有患晚期癌症的醫生幫助,克列門斯不可能逃出勞改營;其次,在長達一萬四千公里的逃亡之路上,有著無數來自惡劣自然環境、追捕、被出賣的嚴峻挑戰,如果沒有無數好心人無私的幫助,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愛,沒有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巨大悲憫,克列門斯是無法獨自戰勝的。為了幫助克列門斯,有人甚至失去了生命。
[color=black]本片改編自約瑟夫·馬汀·鮑爾的暢銷小說,該小說講述的是德國軍官克列門斯·弗雷爾的真實經歷,1959年曾被改編成電視劇,播出後引得萬人空巷。一般的影評人將影片《極地重生》和《肖申克的救贖》歸為一類,都是從極端惡劣的環境中逃亡,但後者主要展示的是主人公依靠智慧和耐力進行自救,前者展示的是更宏大的命題———人與人之間的愛。在電影的處理手法上,後者戲劇性很強,而前者更為細膩和嚴謹,每個場景、每句台詞都表現得恰如其分———這似乎體現了德國人一貫嚴謹的傳統
⑤ 佛列拉與格拉莎是哪部電影人物
《自己去看》。佛列拉和格拉沙是電影《自己去看》的男女主人公。《自己去看》是蘇聯白俄羅斯電影製片廠和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聯合攝制。導演:艾列姆·克里莫夫。主要演員:阿列克賽依·克拉夫欽柯)、奧爾迦·米洛諾娃。本片獲1985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國際電影評論聯合會國際影評獎。
⑥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5篇運動題材電影精選影評
《絕殺慕尼黑》是由導演 安東·梅格爾季切夫執導的運動類電影,希望以下影評對你有所幫助!
《絕殺慕尼黑》 觀後感 一
12分39秒G教練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鎖定了目標-「戰勝美國隊」。這便成為了通篇圍繞的核心戰略。 故事 情節之簡單,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曲折的支線劇情。
影片之所以獲得極高共鳴還在於,他使用極平實的故事揭示的卻是真實世界最深刻的道理。當教練G 宣布將要在慕尼黑奧運會上戰勝美國隊的想法時引發了上層不小的震動。從時間上看雖然只有幾個片段,但足以表明任何一個戰略目標,無論最終發布時是雲淡風輕還是意氣風發。其過程的嚴肅程度和意義的深遠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它深刻的表達了機構最上層的核心價值觀。並由最權威的人士對最終結果承擔著主要責任。換句話講,如果因為制定了錯誤的目標而招致的輿論和媒體壓力並不會由某個球員來承擔。
戰略制定了,接下來就是漫長的實現過程。影片中也是這樣,在確定了目標之後,一系列為之達成的情節依次展開。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全隊的統領教練G既需要按照計劃根據前文所鋪墊的新 方法 實施訓練,比如帶領隊員深入美國,熟悉了解他們的習慣特點;也不得不應對各種各樣突如其來的意外情況,比如謝爾蓋的傷、薩沙的疾病,眼疾的缺陷,隊員的離隊;還必須處理好自身所背負的生活壓力-兒子的手術。
從講故事的篇幅大致能看出來,作為這樣一個團隊領導人的日常工作模式。與制定目標時的高瞻遠矚,指點江山不同,踐行使命的過程是一種日常到近乎枯燥的單調: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重復重復又重復,細節細節再細節。沒有哪一天與眾不同,而每一天又都格外的重要。這就是一個偉大項目落地過程的真實寫照。
按部就班體現了G教練管理能力,如何將龐大的整體目標分解在日常中消化。而突發狀況的應對則考驗著G教練的領導能力。有些小問題沒有及時處理,有可能會引發嚴重後果,就像如果不是能夠發現隊員的眼睛問題,並為其購買隱形眼鏡,就很優肯能失去一名優秀的中鋒。有些時候看似不可逆轉的災難也會在日積月累的付出後峰迴路轉。就如同G教練在細枝末節處對隊員散發出的關懷和照料在最終團隊即將面臨土崩外界之際將所有人的心擰成了一股繩。甚至在最緊要關頭仍是這份執著打動了上層決策團隊,為贏得比賽取得了根本的先決條件。
影片中曾反復的提到了「為國家工作」的字眼,然而最後一刻,挽回出走球員的真實原因卻僅僅是「我像在家一樣」。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對不同行業不同屬性的團隊觀察發現,絕大多數隊員都表現出了相似的矛盾性:
不動腦|團隊中的隊員都是非常低智的,他們會跟著喊各種 口號 ,但其實並不一定知道自己在喊什麼。更不要想讓他們真的把這些口號放在心上。所有深明大義的旗幟,造福蒼生志向都更像是領導者們的思想游戲。不論根系多麼龐大,枝幹多麼發達,落在隊員面前都似一片落葉,優哉游哉。也難怪坊間常說「世間最難做的兩件事,是把我的話放進你耳朵,把你的錢放進我口袋!」
小聰明|團隊中的隊員都是善於精打細算,他們清楚地知道付出了多少,應得多少回報。做什麼對自己有好處,做什麼出於無奈。什麼是吃在嘴裡的肉,什麼是畫在紙上的餅。無論真實想法是什麼,他們都能表現出高度統一的行為一致性。這可以說是 教育 的產物,也可以說這是長久社會化生存模式下進化出來的生存技能。
小算盤|團隊中的隊員大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更多的關注自己在其中獲得的利益。醜陋的人性在群體中悄然滋生。這使得讓所有人面向同一方向前進成為一件很難的事情。
大無畏|雖然如此並不意味無計可施。團隊中的隊員每人身上都帶著一股力量,在強大的磁場驅使下,人是可以被感召的。處於激發狀態下的個人,會煥然一新展現出完全與眾不同的狀態。之前的缺點,弱勢,劣性會在點燃的情節下整齊劃一行程一種可怕的力量。這種量可以不計得失、不為強敵,甚至開山劈石、改天換地。就如同決賽場上的球員們,在如此惡劣甚至艱險的「戰斗」中,仍絲毫沒有退卻。這才為三秒絕殺創造了條件。
雖然被情節激發了的隊員強大到如此可怕,但激發終究不是常態。高明的領導人會在日常中通過點滴積累進行牽引,為隊員創造一個「就緒」狀態。這樣是對迎接特殊場景下被激發最好的准備。某知名企業家就將丑類的任性歸結為:貪婪,懶惰和虛榮。並運用財富和榮譽牽引員工克服懶惰,從而締造了一個又一個業界神話。
雖然這場絕殺的勝利已經永載史冊,但它並沒有阻止前蘇聯 籃球 ,甚至那整個國家的曇花一現。歷史的長河夾帶著數不盡的傳奇與嘆息奔騰向前永不停息,此時此刻另一場賽事已然打響,它是誰的慕尼黑又是誰的滑鐵盧,是科技的躍進,還是 文化 的復甦全由我們場內的隊員來譜寫。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二
弗拉基米爾,一個熟悉的名字。蘇聯,一個對國人來是充滿了矛盾的國家。我們曾學習他們,我們也曾畏懼過他們,我們更曾敵視過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蘇聯這個名字隨著鐮刀錘子旗的最後一次落下,消失在歷史洪流中,只剩下滿目瘡痍的俄羅斯。
我其實很喜歡觀看俄羅斯拍攝關於蘇聯時期的電影,那是一個充滿了對抗的時代,兩個超級世界大國同時向全世界進行文化輸出,你能看到兩種不一樣的文化對抗,而並非現在只是美國的一家獨大,無論走到全球的哪裡都能看到美國文化的影子。拿電影來說,大家看的去掉本土電影基本就是美國電影了,美國的文化太強勢了。然而除了歐(西歐)美,我還想領略世界上更多別的文化。
這部電影作為講述蘇聯籃球隊擊敗美帝的電影當然是帶有濃烈的意識形態在裡面的。就像電影中所說的,這不僅是一場籃球比賽,更是一場戰爭。當奧運會的賽場上,各代表隊以國家的名義比賽時,又怎麼可能會離開政治的影響呢。在這個中美貿易戰的時間點引進這部電影用意真是不言而喻。
電影雖然帶有鮮明的政治傾向,但並沒有煽動底層民粹主義,而是就事論事,用體育的拼搏精神與不屈的意志講述了這個1972年的故事。這部電影渲染的是競技體育本身的殘酷性和籃球的美。印象最深的就是謝爾蓋,片中幾乎只表現了他籃球場上的事,所有球場以外的事幾乎沒有描述,幾乎是最為純粹的一個角色。他的負重訓練,明明是不科學的訓練方法,傷了膝蓋,但這從沒讓他放棄訓練,這不就是他對籃球的愛嗎。當他說「有問題就把球傳給謝爾蓋的時候」這不正是一種最有擔當的行為嗎。哪怕美國隊的中鋒時也說「對不起教練,我是個籃球運動員」,一切還是要用比分說話。
電影也諷刺了兩國老生長談的問題,蘇聯的官僚主義和美國的種族主義問題。我們對於蘇聯的官僚主義作風真可謂是一脈相承,一模一樣。俄羅斯拍攝的蘇聯電影更是對當時所有加盟國和諧相處的一種追憶,片中提到到那些蘇聯運動員分別來自喬治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茲別克、烏克蘭等等當時的蘇維埃加盟國時,真是讓我唏噓,整個國家隊雖是來自不同的民族與國家卻都是為了蘇維埃的勝利而戰斗著。反觀現在的他們,兄弟反目、手足相殘、老死不相往來。甚至可以這么說:「我們依然是我們,我們不再是我們」了。也正是那一批批加盟國貢獻的力量才成就了當時整個蘇聯的強大。當時越是與蘇聯走的近的國家現在卻越是仇視俄羅斯,否認蘇聯的歷史,真的能用可悲來形容了。
俄羅斯外交部曾放話給立陶宛, 「立陶宛外交部的言論還挺讓人驚訝的。你們難道忘了立陶宛還是蘇聯加盟國時,在體育上出現的英雄嗎?你們應該為這批民族遺產而感到自豪。」
這電影雖然在敘事上有種.種問題,比方並沒有解釋為什麼前期的一些比賽雖然大比分落後,但教練依然能繼續風輕雲淡地指揮,也沒有表現球隊是如何成長的,雖然打了幾次洲際比賽,也和美國的大學生切磋了幾場球,但和後面球隊信心與實力的提升好像是並沒有什麼瓜葛,完全就是分開的兩段。家庭上的不順心對於指導球隊的影響也非常突兀。但是這些都是瑕不掩瑜的,它依然是部勵志的好電影。是給美帝霸權主義最好的回擊,是俄羅斯對於蘇聯時期美好的追憶。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三
前段時間, 愛好 籃球的同事向我推薦了一部電影《絕殺慕尼黑》,這是一部以籃球為主題的俄語片。久未進過電影院的我,懷著對境內少見俄語電影的好奇與憧憬,二話不說買票進場,接受了兩個小時的視聽洗禮。
電影基於真實事件改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前一年,強大的美國男籃所向披靡,36年未逢對手。此時,剛更換主教練的蘇聯男籃可謂內憂外患:國家經濟的不景氣使隊員們生計都成問題, 出國 比賽買回生活用品又會接受嚴格的審查,種.種行為使隊伍從上到下心生不滿;隊伍內,來自立陶宛的核心球員因為政治經濟的原因一心想出走;手感絕佳,投射精準的得分手因種.種原因缺少團隊合作精神;與同期的女籃運動員墜入愛河卻患有罕見心臟病的少年天才因被診斷認為不久於世陷入愛與恨的感情糾葛;家在喬治亞的老將因妹妹結婚,訓練時顯得有些心不在焉……表面上看,這是一支矛盾重重,不好管理的隊伍。
然而,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教練說出了「在奧運會男籃決賽上擊敗美國」的想法,並信誓旦旦地表示「美國人多年未敗,如果失敗,最好敗在我們手上」。此話一出,輿論炸了鍋,好奇的、懷疑的、想進一步深挖的,都將目光聚焦在臨危受命的主教練身上,蘇聯體育高層也因巨大的輿論壓力對主教練產生了不信任,畢竟要打敗的對手,是財大氣粗,籃球底蘊深厚,「家家戶戶門口都有籃球架」的美國隊。執著於籃球的主教練,沒有太在意外界的聲音,悄悄開始自己的計劃。
接下來,一個以弱勝強的故事由此展開:為了樹立隊員們面對美國隊時的信心,教練爭取到上級同意,帶領全隊赴美拉練,隊員們從最開始輸給街頭籃球愛好者20分,到面對大學籃球隊由敗轉勝,自信心一點點建立起來;患有心臟病的球員在美國接受了手術,用的是教練原本用於給自己患有腿疾的兒子治病的錢;私下裡,教練找隊中「頭號射手」談心,告訴他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而妹妹遠在喬治亞的老將,受到了全隊一起赴喬治亞為之慶祝的待遇,不用說,這也是教練的主意;甚至奧運會開賽前,教練還在勸導想出走立陶宛的中鋒,告訴他如果家庭和親情比榮譽更重要,那就去吧,換得後者重歸隊里。一年前隊伍中的矛盾已煙消雲散,凝聚力不可同日而語。
到了賽場上真刀真槍的時刻,蘇聯面對強大的美國,並沒有懼怕,開場就給了對方一個下馬威,並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壓著美國打,打得世界第一的美國隊有些自亂陣腳,只是憑借出色的個人能力和強大的整體實力苦苦追趕;直到終場前幾分鍾,美國隊實現了反超,蘇聯再度追回,形勢變得膠著,比分交替上升;最後時刻,蘇聯出現重大失誤,美國領先,蘇聯沒有抓住僅有的三秒再度反超比分,耗盡了時間,沒能擊敗美國人。但奇跡竟然在此刻發生:蘇聯代表隊認為裁判對最後幾秒的判罰存在問題,提出申訴,要求重新進行這三秒的比賽,該提議遭到滿場噓聲,卻獲得國際籃聯的支持,經過裁決,這三秒的比賽真的重新進行了,又因為第一次重賽的技術問題進行了兩次重賽,正是這兩次機會拯救了蘇聯,他們做出一次長傳,前線球員持球打板進框,用最簡單的方式獲得比分,改變了比賽結果。
影片結束後,回想起剛才熒幕上的橋段,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出初中時看過的一部美國電影《最長的一碼》,隨著對兩部電影情節的對比,我越發感覺他們存在很多相似之處,甚至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同樣是一個以弱勝強的故事,同樣是弱隊內憂外患、強隊兵強馬壯,同樣是弱隊在解決一系列問題後,變得更加具有凝聚力,最後在與強隊的對抗中靠著出色表現和一點運氣獲勝,最重要的時,兩部電影都在情節中穿插了人文關懷,體現出了一些超出體育競技本身的東西。只不過,我們已經習慣了由美國人為我們講述一個故事,而這次的故事卻是由俄國人講述的。
從未踏足美國的我,與大多數人一樣,無時無刻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我們看著好萊塢大片,聽著流行音樂,吃著連鎖快餐店的食品,拿著獎學金或者靠家裡人的資助去常春藤 留學 ,參與由美國主導的各類國際組織,四年一度的美國總統選舉,受關注度遠遠超出那片太平洋西邊的廣袤土地。美國人也習慣了這種「萬方來朝」,對其他地方的事情不聞不問。似乎這也沒什麼不好,大家都習慣了這樣,幾十年過下來也穩穩當當。
提到俄國或者前蘇聯,會有一部分人有不太好的看法,因為它不夠「民主」,不夠「自由」,經濟也不夠發達。更多的人可能會忽略它的存在,因為除了軍火、能源一些文化藝術和年代久遠的歷史文物,實在想不出什麼東西和這個國家有關聯。在好萊塢電影中,俄國和俄國人也多次充當了「反派」角色,最近大熱的美劇《切爾諾貝利》,講的也是那裡的故事。
我有幸去過兩次俄羅斯,對俄國人的性格略有了解,在我看來,俄國人性格中有執著、頑固,不懂變通的一面,也有堅韌、剛毅、頑強不屈的另一面。對日常生活的一些瑣事,俄國人的處理方式讓人覺得有些死板,而當國家、民族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俄國人又展現出令人敬佩的意志。這樣的二元性格,在電影中也有體現:教練為了實現自己的目標,不顧身邊的一切,連親生兒子的健康也置之不理;而籃球隊面對事關國家的奧運決賽時,以氣吞山河的豪邁,拼下了那座沉甸甸的金杯。
習慣了自己為中心的美國人,面對這樣的對手,最終嘗到了失敗,當年,美國代表隊集體拒絕出席頒獎儀式,據說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當年籃球隊中的隊員拒絕領取獎牌,並告訴自己的子孫後代永遠不要去領。從處處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到最後被自己定下的規則所打敗,美國人心裡想必有萬千苦水。蘇聯一邊,由於最後三秒的兩次重賽,其冠軍的合法性也存在可疑之處,甚至可以認為蘇聯這次奪冠存在僥幸。但「僥幸」的說法未免主觀,歷史卻已成定局,無論如何辯解,蘇聯男子籃球隊獲得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子籃球比賽冠軍,盡管這是一屆因人質綁架被害事件而沾上了恐怖主義陰影的奧運會,但不管怎樣,這個冠軍為蘇聯人帶來了榮譽,為教練本人帶去了收入,使得這個團隊之間的感情加深,蘇聯人需要這樣一個冠軍,這就夠了。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電影中的一幕:剛到美國的幾名蘇聯籃球手和當地的街球愛好者打比賽時,雙方分別拿出魚子醬和美元做賭注,層層疊加。這是兩個典型的分別具有兩國特徵的事物,而我與這兩種事物也有過接觸:一次去東南亞的旅途中,我發現當地人更喜歡使用美元而不是本國貨幣,據我了解,這樣的現象還存在於很多國家,美國以其強大實力帶來的國家信用為這張綠色的紙質鈔票背書,確保其在世界范圍內的通行力度和以此產生的購買力;魚子醬則是我在貝加爾湖畔集中品嘗過的當地特產,俏皮的當地小姑娘故意擋住盒子上的字,讓我按照俄語發音說出魚子醬的名字,成功過關的我品嘗了幾口,印象不深,感覺這盒黑乎乎的東西尚能果腹,但談不上被稱作美食。
這段街頭斗球的末尾,一盒魚子醬壓住了下方的一沓美元,和之前層層磊出的所有東西,似乎象徵著魚子醬取得了最終勝利。
因為美元也許會有失去購買力的那一天,但魚子醬還能吃啊。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四
一、挑戰不可能,目標要明確影片改變自真實的事件,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會籃球決賽中,並不被看好的戰斗民族蘇聯隊在最後3秒反殺美國隊,打破了美國長達36年的不敗記錄。為什麼蘇聯隊能夠贏得此場戰役呢?撇開刻苦訓練、策略方法適宜之餘,我更覺得是一開始教練的野心。敢想,很大膽。在20世紀70年代的俄羅斯國內,前國家球隊的教練因政治問題下台,新上任的加蘭任教練面對一盤散沙的團隊,竟然提出了要打敗美國隊的目標,顯然有些荒.唐。不被團隊的領導甚至國家領導人信任或支持,不被各懷心事的隊員信服的新教練,提出的新目標,就是在挑戰團隊,挑戰不可能,所以才有後面的故事,奇跡才會發生。二、愛是力量,明白為什麼而戰這部影片是體育片,劇情片,更是一部情感片。文中有教練和兒子的父子情,有球員薩沙和其女友的愛情,有隊長莫德斯塔斯想借奧運會逃離蘇聯,後面難舍隊友,重回戰場繼續戰斗的兄弟情…… 這種大背景下的各種感情交織,球員並非戰斗的機器人,有血有肉。影片最後一幕為球員回到休息室,把贏得比賽的獎金全部留給了他們的新教練,讓教練帶著他的兒子出國治療。這里又是令人淚目的一幕,或是伯樂之恩或是兄弟情誼,均難以言明。並非單純的比賽勝負,更重要的是影片中的各種感情交織,讓我們看到球員各自的追求,而不同的情感也是激勵他們前進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有的人戰斗,就是為愛而戰。因為有愛,有信念,才能擁有對抗世界的力氣。
《絕殺慕尼黑》觀後感五
想寫這些東西好久了,拖了幾天終於寫出來了,算是一個不成熟的影評吧。 「如果註定有人要贏,那為什麼不是我?」這是科比諸多話語中的一句,這與《絕殺慕尼黑》里蘇聯的主教練所說的「美國隊早晚有一天會被打敗,我覺得最好是輸給我們」異曲同工。 這部電影在俄羅斯拿下30億盧布票房,1200萬人觀看,可類比於《戰狼2》。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在整個奧運史上是非常出名的,它是第一屆擁有吉祥物的奧運會,同時也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巴勒斯坦恐怖分子綁架殺害以色列運動員事件。 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所以也無所謂劇透不劇透,它的主角是主教練加蘭任,另外兩部以主教練為主角的籃球電影是《光榮之路》和《卡特教練》。《絕殺慕尼黑》里有這兩部電影的影子,或者可以把它看做是兩部電影的結合體。《卡特教練》更多的把目光聚焦在人物的心理變化和成長上,《光榮之路》則是通過黑人加進球隊,體現對現有體系的挑戰,更像是一部「政治正確」的電影。 而《絕殺慕尼黑》里,有對現有制度的挑戰和改變,加蘭任上任就基本重組了球隊,並完全打破曾經幫助他們稱霸歐洲的訓練方法和打法,冒蘇聯天下之大不韙,借鑒美國的訓練方法,不斷把隊伍帶出國拉練。也有人物的變化史,電影有兩條比較明顯的成長線,一個是患疑難心臟病的薩沙,一個是准備逃離蘇聯的亞歷山大·別洛夫(電影關於叛逃應該有刪減,所以我們並不知道他叛逃的原因),而在成長過程中,加蘭任的角色如同卡特教練,亦師亦父,他通過一系列行為贏得了球員們的尊敬與效忠。 電影的最高潮是美國與蘇聯的決賽,電影用了差不多40分鍾去詮釋這場比賽,國際籃聯一場比賽時間也不過40分鍾,可見導演花了多少筆墨在上面。決賽很像《灌籃高手》的最終一戰,湘北挑戰山王,36年未曾輸球的美國就像山王,實力強大,看上去不可戰勝,蘇聯則像挑戰者湘北,不被看好卻創造了奇跡。多說一句,這兩場比賽最後的走勢甚至都是一樣的,蘇聯(湘北)落後一分,在最後關頭反超,美國(山王)隨即立即反超,最終蘇聯(湘北)絕殺,甚至於蘇聯和湘北最後發底線球的時間都是一樣的,只剩3秒。 說一下整部電影里我最愛的四個鏡頭,一是展示蘇聯隊員們訓練時,將鏡頭拉慢,展現極致狀態下肌肉的收縮,十分具有美感。二是發生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殺害以色列運動員後,蘇聯領隊坐在奧運村的長椅上思考是否退賽以保證周全時,旁邊的一個工作人員頂著大風,將地上的裝飾品——巨大的 國際象棋 歸位,我相信在這里導演是想表達一些東西的。三是比賽剛開始時連續的短鏡頭拼接,節奏很快,眼花繚亂,但給人感覺非常染,我覺得這是全片最燃的一段。四是比賽最後3秒時,導演用一個長鏡頭加蒙太奇的手法來展示最後一個進球,其實是一個比較慣用的方法,但貴在對於真實畫面近乎百分百的還原,演員的跑位,甚至於進球後的慶祝動作都完全依照比賽情況。 那《絕殺慕尼黑》有什麼缺點嗎?當然有,第一個是關於故事的背景,冷戰時期和勃列日涅夫治下的情況我們也許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我對於這些運動員包括教練所遇到的困難並不能很好的認識。另一個是比賽時充滿了太多的扣籃,這在當時的籃球比賽中根本不可能發生,甚至於很多動作在美國街球中也不一定能出現,或許導演這里根本沒想按真實情況拍。不過這畢竟是一部電影,不是比賽錄像,估計誰也不想看40分鍾的傳導球和跳投,因此,用這么多扣籃來刺激觀眾的荷爾蒙,還是可以接受的。 體育題材的電影在國內一直很難受歡迎,上一部大賣的體育電影還要追溯到《 摔跤 吧,爸爸》(希望下一部是陳可辛的中國女排),因此《絕殺慕尼黑》上映7天只拿了三千多萬票房,排片率只有百分之七也不算令人驚訝。但看到同期的豆瓣全部6分以下,貓眼全不夠8分的《黑衣人》《黑鳳凰》《追龍》都能拿到三億左右票房,上映20天的《哥斯拉》排片率還能壓著《絕殺慕尼黑》,還是感覺有些可惜。所以,與其看一些爛尾的,編劇想不出來劇本的爽片,還不如看一部不錯的體育電影,而且《絕殺慕尼黑》的門檻不高,就算不懂籃球也一樣能看懂。
⑦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什麼
在電影烈火中永生英勇就義時響起的音樂是國際歌。1944年5月發生在被法西斯佔領的白俄羅斯領土上的真實事件,當時游擊隊要確保白俄羅斯第一方面軍和波羅的海前線的進攻。
電影的意義我們看電影的真正意義並不僅僅是接受視覺的享受或心靈的放鬆,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這些光影中獲得自己尚未擁有甚至是自己不可能擁有的人生經歷,得到形形色色的人對於生活的千奇百怪的態度,以此最終形成一套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立體的認識。
我們預先從電影中演習了自己的生活,與是我們在自己真正遇到那些相同問題時就已經形成了自己去解決的方法。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足夠的從容,而我們也將會比別人獲得更多的閱歷。
電影的意義在於將生活的鏡子打碎,然後將碎片重新拼貼成另一面鏡子。一部好的電影理論著作不是簡單的影評呈現,也不是枯燥的學術名詞的堆砌,最起碼要超越純粹視聽感性,去思考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
⑧ 2戰狙擊手電筒影
二戰的!
兵臨城下
劇情介紹:
1942年冬天,納粹德國憑著閃電戰迅速攻佔了蘇聯的大部份領土,法西斯鐵蹄踏向軍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軍在最高領導人斯大林的指揮下,克服裝備不足、物資短缺、條件惡劣的不利因素,英勇地與德軍展開面對面的生死肉搏。德、蘇兩軍對峙,成千上萬的士兵互相廝殺、屍橫遍野,傳奇性的蘇軍狙擊手瓦西里·扎伊采夫憑著他神準的槍法,殲滅無數敵軍,他的響亮名號甚至傳到敵軍陣營。一名蘇聯文宣部軍官丹尼洛夫認為這是宣傳蘇聯軍力的大好機會,於是把這名平實的士兵塑造成一各民族英雄,這時蘇聯紅軍連連敗退,斯大林派赫魯曉夫到斯大林格勒指揮戰局。由於丹尼洛夫成功地塑造出瓦西里的英雄形象,因此大大地提升了蘇軍的士氣,但後來丹尼洛夫卻對他一手塑造的英雄產生妒意,他們兩人竟同時愛上女軍人冬妮婭。
德軍統帥們感到了來自瓦西里的威脅,於是德軍派出最頂尖的狙擊手科寧斯上校,接著蘇軍的狙擊手連連被殺,對主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瓦西里和科寧斯就在槍林彈雨中,展開一場個人的生死之戰。高手過招,最忌心浮氣躁,對於狙擊手來說,錯誤永遠是致命的,哪怕是最小的。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8/06/0000015609.html
敢死連之無名高地
劇情介紹:
1944年。白俄羅斯西部。紅軍已經推進到蘇聯國界線。
某團補充了有生力量,其中包括:柯里亞.馬拉霍夫——前勞改犯,主動要求上前線,希望「以血贖罪」、換得自由;狙擊手奧爾嘉(奧莉婭).波茲德涅耶娃;中尉安德烈.馬留金。這支部隊由伊諾澤姆采夫少校指揮,它即將參與一次大規模進攻戰役,為此,師部派來一個代表,他的任務是收集敵方的重要軍事數據。可是,該團所在地區有個德軍狙擊手在秘密活動,此前他已經打死了團長和師里最好的狙擊手。而現在,即將和德軍神秘狙擊手展開決斗的是奧爾嘉.波茲德涅耶娃——她曾經是全蘇聯射擊比賽女子冠軍。姑娘和偵察員們(柯里亞.馬拉霍夫是其中一員)一道,接受了這一困難而又危險的任務。
烈血軍魂/最後的子彈
劇情介紹:
故事講述了二戰太平洋戰場上一個澳大利亞狙擊手和一個日本狙擊手之間的生死較量。影片描述的當時的環境非常艱苦,日本兵受命阻擊澳大利亞士兵,雙方交手後都只有一人倖存,於是兩個狙擊手比槍法,比耐力,比心理,後來兩個人都各自只剩下一發子彈了,就在日本狙擊手瞄準澳大利亞狙擊手足以使其一槍斃命的時候,一個當地的小女孩出現了,她根本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事,繼續向前走著,而她前方就是雷區,再走幾步就會踩上地雷,這時日本狙擊手的心理斗爭極其激烈,這最後一發子彈究竟是射向敵人的身體,還是打爆那顆地雷而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呢?最後人性終於戰勝了戰爭,那個日本狙擊手打爆了那顆地雷,小女孩嚇跑了,逃過了一劫,而這時日本狙擊手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子彈,無法繼續完成使命,於是拔出刀向自己脖子割去。而那個澳大利亞士兵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剎那間對那個日本兵產生了一種敬意,於是他馬上放棄戰斗沖上去救下了那個日本兵......
許多年以後一次紀念會上,兩個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又見面了......
其他的
1、狙擊生死線
劇情介紹:
退伍後的鮑勃·李·斯萬格在阿肯色州偏僻的某處,留起絡腮胡的鮑勃·李·斯萬格(馬克·沃爾伯格)過著隱居的寧靜生活。直到一天,一隊人馬找上門來。原來斯萬格本是數一數二的神射狙擊手,因為一次在衣索比亞的行動失敗,本來就厭倦了冰冷槍械生涯的他,毅然決定退隱山林消失蹤跡。
前來「探訪」的正是斯萬格曾經的上司約翰遜上校(丹尼·格洛弗)。據情報局密探消息,總統的下一次重要街頭演講中,恐怖分子很可能會有所行動,當局惟有希冀藉助斯萬格的非凡狙擊經驗,在暗處確保總統的人身安全。礙不過昔日上司的懇求,斯萬格應允接受了這最後的任務。
然而,這任務本就是危險重重的「陷阱」!總統演講當天,潛伏在對面大樓監視的斯萬格,不僅沒辦法保護政府高官,還冷不防背後中了冷槍,當場跌落窗檯。雖然憑超強能力僥幸逃生,但斯萬格發現自己已經稀里糊塗地被當作刺殺總統的疑犯通緝!遭人陷害成了替罪羊,還被迫到處逃亡,落難天涯的斯萬格決定重拾狙擊,開始反擊復仇!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7/06/10/0000153177.html
2、雙狙人1
劇情簡介
海軍陸戰隊老兵貝林格與年輕的情報員米勒被編為一組,前往巴拿馬,在大選前刺殺該國軍閥阿爾赫茲,阻止他建立軍事獨裁政權和推翻現任民選內閣的企圖。在叢林中,遠離後方支援,兩人各顯示其能,彼此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過去和未來:老兵在年輕人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已經失去的活力;而年輕人卻在擔心自己變得像老兵那樣冷酷無情。可以說,這部影片描寫了狙擊手這種特殊類型的人所獨有的內心世界。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90.html
3、雙狙人2
本片是以美國陸軍狙擊手特種部隊為題材的新派戰爭片.描述美國情報部門派遣年輕的神槍手理查德.米勒,以狙擊手身分去刺殺巴拿馬的前任將軍阿爾赫茲,阻止他建立強大的叛軍勢力;但奉命領隊的沙埸老將湯瑪士貝克特,卻從軍方接獲不同版本的任務指示,於是兩個人在進行過程中各懷鬼胎,甚至互相攻擊,但在緊要關頭也互相救助.這種復雜的亦敵亦友關系,導演路易.羅賽並不是拍得很清晰,有些片段的安排顯得一廂情願.本片比較新鮮之處在於劇情上不以敵我雙方的對抗為主,反以資深狙擊手和年輕情報員之間的身份與感情矛盾來製造戲劇張力.另外,本片在視覺效果上比較突出的除了大自然的森林景觀外,就是追蹤狙擊手射出子彈的彈道主觀鏡頭,狙擊畫面逼真得令人叫絕.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3/10/08/0000000189.html
4、雙狙人3
劇情介紹:
擊手比吉特是海軍陸戰隊的絕密武器,「一粒子彈、一條人命」是他的座右銘。在他那悠長又極富趣味性的職業生涯里,肯定已有超過七十條人命被他奪走。身為美國海軍陸戰隊最具傳奇性的狙擊手,他每一次的任務是精確地瞄準、然後扣下狙擊長槍的板機,一顆子彈從遠距離飛至奪走一個「毒犯」/「戰犯」/「刺客」/「國家敵人」的「賤命」。但今次,他的槍口卻被逼瞄向他的一個朋友……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09/14/0000020655.html
5、殺手悲歌
劇情介紹:
這部由HBO自製的戰爭電影是敘述兩位自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因殘酷的戰爭而逼於無奈地成為對立的敵人。維拉多(李納羅契,《慾望之翼》)和史拉柯(文森培瑞茲,《魔誡追緝令》)兩人是童年好友,長大後還一起進入南斯拉夫國家射擊隊。 在1992年,波士尼亞內戰爆發時,由於兩人政治理念不同,史拉柯變成專為塞爾維亞訓練狙擊手的射擊教練,維拉多則因看不慣塞爾維亞狙擊手屠殺無辜百姓及婦孺,因而成為游擊隊的自由鬥士,兩人從朋友變成敵人,最後終於無可避免地在戰場上正面交鋒... 本片故事內容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以寫實的手法描寫戰爭的血腥及人生的無奈,全片還遠至塞拉耶佛及布達佩斯進行實地拍攝。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9/05/0000063930.html
6、全職殺手
劇情介紹:
本片講述了兩名敵對的職業殺手Tok(劉德華飾)和O(反町隆史飾)為著至愛而戰,為著名譽而生。這兩個最強的全職殺手經過連場激戰即將在死亡線上遇上,而可以活著的,只有一人……
O長年生活在一個只有殺戮和孤獨的世界,在他的至愛Nancy死後O將自己完全封閉起來。O居住在街道中一個安全隱蔽的住所里,正在這時天真無邪的Chin闖進了他的情感世界,他的生活從此改變!Chin被僱傭打掃這間房子,卻從未見過那個神秘的僱主。事實上,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與這棟房子以前的女主人十分相似。Chin開始探尋更多有關這位僱主的秘密,正在這時,Tok出現了。耀眼而沖動的Tok喜歡殺人的刺激並立志成為頭號職業殺手。他對Chin的想法和她對僱主的忠誠表示懷疑。Chin卻對Tok想要揭穿她的僱主真正身份的意圖一無所知。
此時,一位經驗豐富的國際刑警Lee已經對O進行了5年以上的追蹤。正是Lee揭露了奧運會神槍手Lok Gan Wah和他年輕的弟弟Lok Tai Wah患上大腦疾病而在比賽失利的事件。這兩位神槍手在失去金牌後神秘地消失了。被Tok激怒和被Lee的追捕使O向他的頭C7求助。可O卻不知道他的頭事實上就是Lok Gan Wah---Tok的哥哥。Tok堅持要與O生死決斗迫使C7把O從刑警Lee的追捕中解救出來。兩名殺手一起消失了,究竟誰才能在決斗中倖存?
下載地址:http://search3.btchina.net/btsearch.php?query=%C8%AB%D6%B0%C9%B1%CA%D6&type=0
7、最後刺客
劇情介紹:
雷夫是江湖上公認的頭號殺手,他頭腦冷靜,做案干凈利落,但在一次暗殺行動中,他被另一名新出道的殺手拜仁捷足先登。拜仁對雷夫的地位也虎視眈眈。一次機緣之下,二人同時受聘暗殺一名專門利用電腦販賣資料的女子伊麗嘉;但在行動中,雷夫與伊麗嘉產生愛意,而雷夫更有意從此退出江湖,於是決定協助伊麗嘉出售電腦磁碟,然後遠走高飛。但是,拜仁已開始他的追殺行動……
下載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4/10/11/0000022965.html
8、飛虎雄師
劇情介紹:
重案組探員韓加入警隊短短數年,屢立奇功,嶄露頭角,備受上司張sir器重。但是他的心底願望,是加入飛虎隊。
探員韓完成五個星期的基本訓練,韓終於和耶蘇齊齊進入最後的遴選階段,需要連續五日五夜進行對壘戰,戰事完畢。正當人人以為韓可以順利成為飛虎隊,教官Stone卻踢他出局,完全不提因由。
韓臨危受命,調動人手圍剿匪賊,警匪雙方展開激烈槍戰,Stone帶領飛虎殺入倉庫,韓則在外圍支援,可是季的手下竟然把飛虎的狙擊手接二連三擊中,企圖打開缺口,殺出重圍。韓逼得拿起狙擊槍把守最後關口,最後在重案組和飛虎配合下,成功殲滅王季一黨。
雖然不能成為飛虎隊,但無損作為優秀警員的本質,韓充分發揮出指揮領袖的才能。收隊時,Stone說一直看好他的領袖才能,做飛虎不能發揮他的特長......
9、槍手
劇情介紹:
郝冰和肖聰都是剛剛入伍的武警新戰士。經過三個月的新兵訓練,同時分到了威名顯赫的某支隊五中隊--有著光榮歷史和無數傳說的「神槍手五連」。
「神槍中隊」的兵都是精挑細選的,迷戀槍械又玩得一手神彈弓的郝冰就是三班長最鍾愛的新兵。為了成為一名真正的神槍手,郝冰無論在各種訓練項目中,都比別人更加刻苦,技藝日益精湛。而好友肖聰卻一心想考軍校,成為一名指揮官。郝冰對槍的愛好到了痴迷的狀態,睡覺也把著槍,險些讓班長查槍時認為槍被偷,郝冰又一次受到批評。
夢想是美好的,實現美好的夢想就要付出犧牲。郝冰對槍的痴迷和訓練的狠勁讓戰友們吃驚:烈日風霜,郝冰總是在每一個軍事科目中超強訓練,他端槍瞄準的軍用水壺里裝滿了沙子。令中隊長對這個執著的新兵漸生愛意。終於,又臨到第二次實彈打靶,郝冰彈無虛發,幾乎達到槍人如一、心到彈中的地步。
一天,戰士們正在訓練場上熱火朝天的訓練戰術,突然接到緊急通知,協助當地公安局,救出被一名殺人犯綁架的人質。五中隊快速機動,奔赴現場。窮凶極惡的歹徒要小男孩的父親交出600萬,否則引爆炸彈,同歸於盡。過山車上也裝上了炸葯。情況危急,一觸即發。郝冰與肖聰潛海接近目標,與中隊長默契配合,在千鈞一發之際,郝冰子彈出膛,將歹徒擊斃。中隊長同時將過山車的炸葯安全排除。人們歡呼雷動,郝冰端著心愛的步槍走向中隊長和戰友們……
⑨ 你看的有史以來最長的一部電影是哪部
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應該是《與狼共舞》,它的時間是228分鍾還要多,快四個小時了,在我知道的范圍內,它應該是史上最長的電影了。
《與狼共舞》是一部美國西部的題材電影,它不僅時間長,而且是一部非常經典好看的電影,乍一聽這電影的名字,就很吸引人,能夠跟狼在一塊,其實不然,這是印第安的蘇族人為鄧巴中尉起的名字,不過,他也確實救了一隻狼,並且和它成為了朋友,這部電影主要介紹的就是鄧巴中尉在哨所跟印第安人交朋友的故事,故事背景是應該是發生在二戰後期,政府軍搶奪印第安蘇族人祖傳的土地,看這部電影你得拿出半天的時間靜靜的去看,才能知道它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裡面描繪了很多美好的東西,空曠無垠的原野,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感情,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共存,但看到最後,總是感覺沉甸甸的, 歷史 上任何事件只要有戰爭,有掠奪,就有血腥,貪欲,美好的東西總是那麼的脆弱,赤裸裸的掠奪被他們說成是文明的進步,可悲可嘆,侵略者總是拿著冠冕堂皇的理由掩蓋著他們齷齪的交易,歷來如此,善良的人們只能任人宰割。到最後看著鄧巴與妻子消失的背影,陷入了沉思。
針對看過最長的電影,說實話,其實現在的片子都是有要求的,幾乎都是在120分鍾以內,但為何有的時候總覺得看一部片子,總看總看總是不結束,而有時候,一部片一會就看完了,實際時間卻非常長。
這兩部電影就是我個人感覺最長的電影,哎!真人真事哦,大家有什麼更好長電影也可以推薦給我哦,點贊記得關注!
我個人看過的最長的電影應該就是 《美國往事》了,不是上映版本,是導演剪輯版本 ,我記得應該是 240分鍾左右的 。
說起美國往事這部作品可以說是令人惋惜啊,當時上映的版本是139分鍾的版本,結果票房口碑都撲街, 但當多年以後觀眾看到4個小時左右的導演剪輯版時,才意識到這是一部多麼偉大的作品!
《美國往事》這部電影是 導演萊翁內醞釀13年才出的作品 ,他在早期時讀到了《The Hoods》這部講述幾個黑板少年成長經歷的小說,他就以此小說為藍本,製作《美國往事》的劇本, 為了營造出電影中的場景氛圍,導演全世界去取景,還搭建了大量實景 ,經費也一路走高,達到了3000多萬美元,也為之後上映時500多萬的票房慘案埋下伏筆。
《美國往事》主要講了 主人公「面條」從少年成長到黑幫教父的歷程 ,整個電影時間跨度很長,大概有40年左右,主人公一路走來的經歷路程,可以讓大家對那個時代美國 社會 的發展有個新的認識。在導演剪輯版中, 人物被塑造的栩栩如生,電影中的各種細節處理做的非常棒 ,像是電影中「面條」的 忠誠 和好友麥克斯的 背叛 ,這些矛盾的元素相互沖突,人物性格就凸顯出來。 整個電影散發出來的那種黑幫暴力氣勢,讓觀眾感受到了電影的魅力所在。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令人痛心的,上映後票房慘敗,導演萊翁內花費那麼長時間嘔心瀝血製作的電影,最後確落了個如此下場,這對導演的打擊是很致命的, 萊翁內在這部電影之後也再沒有拍過電影,幾年之後在故鄉抑鬱而終了 ,令人唏噓。不過好在導演剪輯版本為萊翁內挽回了名聲,讓觀眾真正看到了這部作品的偉大之處!
我看過長的電影有很多。
首先,蘇聯的《莫斯科保衛戰》,整部電影分上集《侵略》和下集《台風》,一共300多分鍾,5個多小時。故事從1940年6月法國投降,希特勒出台「巴巴羅薩」計劃開始,一直說到1941年12月6日蘇軍對兵臨莫斯科城下的德軍展開反攻,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將德軍驅離莫斯科150至300公里。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故事長達4個小時,從莫斯科保衛戰勝利說起,斯大林頭腦發熱,命令蘇軍發起大反攻,結果被德軍打了個措手不及,節節敗退。德軍重新集結,進攻斯大林格勒。面對節節敗退的蘇軍,斯大林簽署命令,不許後退一步,違令者,殺無赦!蘇德兩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了大血戰。朱可夫制定了「土星」計劃,利用斯大林格勒拖住敵人,然後調集強大的部隊包圍敵軍,進行反攻。經過半年的苦戰,終於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成為蘇德戰爭乃至二戰的轉折點。
《解放》,這部電影有8個多小時,分為《炮火弧線》《突破》《主攻方向》《柏林戰役》《最後一擊》五個部分。1943年初,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奪取了戰場主動權。德軍於是發起庫爾斯克戰役,想重新奪取戰場主動權。蘇軍在粉碎了德軍的企圖後,反起反攻,取得了庫爾斯克戰役的勝利。跟著,蘇軍開始強渡第聶泊河,收復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打出東南歐,解放波蘭等國,並對納粹老巢柏林展開強攻。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一室自殺,蘇軍將勝利的旗幟插上了德國議會大廈。
以上電影都是蘇聯導演尤里.奧澤洛夫的作品。如果再加上另外一個導演的《圍困》(說列寧格勒戰役的),那就是一部完整的蘇德戰爭史了。
美國的《珍珠港》和《虎虎虎》也是很長的電影。兩部電影都是講述珍珠港事件的,但《珍珠港》是以平民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而《虎虎虎》則是以官方的視角展現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長約3個小時左右,講述了兩個熱愛飛行的美國青年(名字忘記了),他們從小一起長大,一起參加陸軍航空隊(美國空軍的前身),並同時愛上了女主角。在他們為三人的感情糾結時,日軍偷襲珍珠港,美軍損失慘重。兩人奮起升空迎敵。為報復日本,美國制定了空襲東京的計劃。兩人一起參加了杜立特組織的志願者飛行隊。由於行蹤暴露,杜立特飛行隊提前起飛,在轟炸了東京後無法飛到預定的中國機場降落,只好迫降在日軍佔領區。男主之一陣亡,另一男主在中國軍民的幫助下回到美國。
《虎虎虎》也是長約三個小時左右。故事從1939年山本五十六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開始,一直說到偷襲珍珠港成功,他站在大和號旗艦上說了一句「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巨人」結束。該片是由美國和日本合拍的,日本導演拍日本的,美國導演拍美國的,沒有醜化對方,只依據 歷史 史實進程。
印度的電影一般來說都有三個小時左右,我看過的有《寶萊塢機器人之戀》和《三傻大鬧寶萊塢》。總體來說,這兩部都不錯。《寶萊塢機器人之戀》說的是一個科學家依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一個機器人,並賦予它人類的感情和思維。結果他愛上了科學家的女友。科學家很生氣,就將它毀掉了。但另一個邪惡的科學家將它重新造好,並賦予它各種邪惡的思想和破壞力,結果它把 社會 弄得一團糟。科學家除掉了它的邪惡晶元,終於讓它重新變回善良。法官裁定,將它解體。機器人自己把自己拆毀。《三傻大鬧寶萊塢》則是探討教育問題的。
我們中國的長電影也有不少,如《大決戰》,本片分為《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部分,全長10個小時以上。還有《大進軍》,分為《大戰寧滬杭》(講述二野三野百萬大軍過長江,解放南京上海的故事),《席捲大西南》(講述二野在四野47軍和一野18兵團的配合下進軍大西南,解放雲貴川康四省的故事),《解放大西北》(講述一野解放陝甘寧青新西北五省的故事),《南線大追殲》(講述四野在二野4兵團配合下進軍華南,解放湘桂粵三省的故事)。《巍巍昆侖》《開國大典》《決戰之後》《大轉折》《四渡赤水》等片也是挺長的,都超過三個小時以上。《巍巍昆侖》講述的是毛主席帶領黨中央轉戰陝北的故事,《決戰之後》講述的是改造杜聿明、黃維等國民黨戰犯的故事,《大轉折》說的是劉鄧大軍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的故事。至於《開國大典》和《四渡赤水》故事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如果從華語電影的緯度來講,《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絕對可以排進前十,在許多影評人眼中,這部影片也給不分數,因為它太過於經典,是華語電影的一座豐碑。
這部拍攝於1991年的電影,由於時代技術限制的原因,許多版本都模糊不清,但是電影在2017出了網路修復版的資源,是影迷的一大幸事,雖然這部時長237分鍾超過四個小時的電影不太可能重回大熒幕,但經典一定會經得起時間檢驗。
上個世紀世紀60年代的台灣到處都是戰爭後的影子,好像一切都是灰的,渾濁的空氣里也流動著灰暗的味道,失落和絕望的情緒籠罩在城市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外省人操著他們各自濃重的口音,山東話、上海話、蘇北話、四川話……在這個城市奔波忙碌著。隨軍逃到台灣的家眷們形成了一個個被人們稱為「眷村」的小村落,在這樣一個城市裡,小四、小明、小馬、老二、小貓王、飛機、滑頭、小虎、小翠……他們成長著,並且拉幫結派地出來混,「小公園幫」和「217眷村幫」逐漸成了勢不兩立的對頭。電影最終在兩個少年一場殺人事件中結束,令人唏噓,也讓這種悲涼的調子更加陰郁。
楊德昌導演在電影中運作了大量的鏡頭語言,將那個時代人民心中的恐懼,躁動、壓抑、妥協都表現了出來,也只有通過四個小時的敘事,才能完整的將時代的風貌通過精巧的畫面得以呈現。
第一長度的電影,恐怕要算《美國往事》的導演剪輯加長版,251分鍾。當年看這部電影時,第一遍看的時候還津津有味的,耐心極好,全部完結束了,但是後來看第二遍時,耐心就沒有看第一遍時那麼好了,有些情節已經有印象的就一下子拉過去了。前幾年還曾經看了第三遍,當然,不少情節太慢的拉的更多了。不過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可謂經典。
《守望者》終極剪輯版, 215分鍾,起碼在我看過的電影里,我印象中這部《守望者》屬於第二長的電影,三個多小時,問題是,當年看的時候並不覺得這部電影有多棒,不少鏡頭和情節總覺得根本沒必要這么慢節奏的,人物角色塑造方面,也覺得比較單薄,尤其那個超凡脫俗的曼哈頓博士,怎麼就能如此厲害,好像他連呆在地球上都感覺很委屈他了。不過直到很後來才知道,它是一部美國動漫改編的電影,好吧,以前我一直認為動漫這東西就是小孩子看的,所以才會這么粗糙馬虎的塑造人物。
電影《戰爭與和平》,阿根廷版453分鍾,蘇聯拍攝的。《燦爛人生》366分鍾,《浩劫》566分鍾,《與狼共舞》236分鍾。這幾部都很好的電影,值得看。其他基本上都是三個小時左右,《獵鹿人》182分,《指環王1》228分鍾,《指環王2》235分鍾,《指環王3》263分鍾,《霍比特人1》182分鍾,《霍比特人2》186分鍾,第三部比較短。《未知死亡》183分鍾,《坦塔尼克號》194分鍾,《印度往事》224分鍾,《亂世佳人》238分鍾,《美國往事》251分鍾
我看過最長的一部電影應該是《星際穿越》吧。全片時長169分鍾,整部電影劇情銜接,基本無尿點。
看的電影很多,像《星際穿越》這種這樣長的還真不多。整片像是以回憶敘事的方式將影片鋪展開來。從一開始描寫地球末日的窘境,人類生存出現危機,糧食問題日益明顯。為了解決人類生存問題,主角帶著人類使命踏上了為人類的求生之路。
前面一部分寫的比較啰嗦,後面又 探索 了3和星球,每個星球都有一部分時間,最後就是寫主角在第五維度與過去對話。整片劇情的迭起不多,像是很平緩的在敘述事情,但又因為劇中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又顯得異常緊張,在特效和視覺效果上顯得尤為壓抑,這也是這部影片長但很抓住人心的原因吧。
這部電影雖然長但確實是很有看頭的,每一個部分都有存在的意義。即使是到了生存的臨界點都保持著人類的理性。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去看一下。
謝謝大家,我是皮皮寶貝。
我看過最長的電影,幾乎沒有思考與回憶,未刪減的《天國王朝》,非他莫屬了,整部電影看下來有190分鍾的時長,就算是刪減版的也有144分鍾,不過這電影刪減和未刪減的簡直是兩個電影,推薦大家在網上找未刪減看看。
這部電影並不是國家之間的爭斗,而是宗教之間,彼此為了心目中的聖城耶路撒冷而展開的信仰之戰。影片中,聖城還是由基督教的十字軍統治,國王卻病入膏肓,城外穆斯林十萬大軍虎視眈眈,就等國王病逝。在這種背景下,主角跟隨從天而降的父親進入了聖地,在途中,生父戰死。
入城後,因自己善城池攻防,國王和公主都對他青睞有加,並順利繼承父親的領土成為領主,對生活失去信心的他找到目標,決定要讓一片黃土的領地變成綠洲。 最終戰雖然投降,但他卻被基督徒稱為英雄。
190多分鍾的電影,每個角色都刻畫得鮮活有力,看似平庸的鐵匠,卻是機械工程師,設計師。風華絕代的公主同時也是一位溫柔善良的母親。讓我映象最深刻的就是身患麻風病,一直以鐵面示人的國王了,16歲便大敗穆斯林軍隊,天資聰穎,一直與於病魔爭斗,就算病毒纏身,最後的一次出征也是英姿颯爽,盡顯國王氣場,君臨天下。死後,公主偷偷摘下國王那寒光閃閃的面具,撕心裂肺。
刪減版中,主要人物都沒有交待清楚,男主就是一鐵匠,害死生父,女主就是花瓶沒有任何穿針引線,連有一位可愛的兒子也被剪掉了,也難怪做為女主角的伊娃格林拒絕參加任何宣傳活動。
《天國王朝》一部值得大家仔細觀看的電影,一定要是未刪減,未刪減,未刪減的,謝謝。
《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電影於1991年在台灣上映,導演楊德昌,電影時長237分鍾,將近4個小時! 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每次都是從中午看到黃昏,每每看完都會覺得無限唏噓。影片講述的是60年的台北,中學生「小四兒」是置學校幫派外的好學生,小四兒與家庭不幸的小明十分投緣,並暗生情愫。然而小明的家庭不好,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她周旋於幾個幫派老大之間,並與小四兒吵翻,最後小四兒與小明在牯嶺街見面,小四兒因愛生恨,將小明捅死....
《牯嶺街》是講述小四兒們青春的幻滅的故事,同是也是一副台灣那個年的 歷史 畫卷。雖然電影有四個小時,卻是娓娓道來,彷佛置身於其中,眼看著少年們在時代的洪流中無力的成長,墮落,甚至幻滅。
這部電影也是很多人心中最好的台灣電影,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看。
⑩ 《極地重生》書讀後感一
今天看了德國電影《極地重生》,真的十分震撼,《極地重生》觀後感。電影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德國戰俘被俄國抓捕流放到極寒的西伯利亞,因受不了殘酷的虐待和對家人的思念純模乎,開始了長達5年的大逃亡。在這期間,他前有惡劣的環境威脅,後有危險的軍官追捕,而身邊有沒有足夠的干糧。但他就憑著自己的毅力和許多人的幫助最終回到了家鄉。 影片中主人公基文斯表現出來的堅韌的毅力,不屈不撓的精神和對自由的渴望讓我深深地折服,然而更讓我感動的是裡面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輝。可以說沒有許多人對基文斯的幫助,他完全不可能僅憑自己的力量沖破重重磨難。聯系當做悉時的歷史背景,基文斯是令人發指的納粹黨的一員。納粹分子人性泯滅,藐視生命,瘋狂地屠殺民眾。給予這些人怎樣的懲戒似乎都不為過,然而我們沒辦法這樣理性地將生命的價值相互抵消,
觀後感
當沒有了上位者野心和利益的驅逐時,當一切瘋狂與毀滅都平息下來時,人性還是佔了上風。劇中有一個情節是:基文斯逃到德國與伊朗交界處,一位俄國人幫助他取得過境的護照。而抓捕基文斯的軍官聞訊趕來質問他基文斯的下落時,他說「任何一個人我都會這樣做。」最後他失去了生命。這一路以來,他沿途得到過蘇聯獵人、因紐特人、猶太人等無償而真誠的幫助。相信在他的內心,陽光也會照進那恐怖陰森的集中營。 我一度納悶:那時戰爭剛剛結束,而且德國作為戰敗國,基文斯的妻子單身一人是怎樣撫養了他們的一對兒女,而且似乎過得還不賴呢?我猜,這也可能得益於鄰居和政府的幫助吧! 因為世間碼伍存在著溫暖和愛,所以基文斯才能度過磨難,才能在歷經磨難之後仍然有一個美好的家作為他停靠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