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分析會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分析會

發布時間: 2023-05-06 21:13:20

❶ 推薦優秀俄羅斯電影

《騎士的榮譽》、《舍我其誰》、《美國女兒》、《為女人祈禱》、《天神的妒意》和《來自勝利者的鮮花》,題材涉及沙皇時期的社會動盪與人性的異變,衛國戰爭年代的艱苦生活,戰爭與女性的心理輝映,當代城市市井風情的描摹。在表現的人物范圍上兒童的純真夢想、成年人的愛情和婚姻的痛苦與歡樂等。這些影片是莫斯科電影製片廠自1995年到2004年來的不同主題和不同類型的代表性作品。
俄羅斯優秀戰爭題材電影《1942東部戰線》
俄羅斯優秀戰爭片之一的《星星(星星敢死隊》
《土耳其式開局》,《宮廷秘史》,《小偷》,《布穀鳥》,《總統和他的孫女》,《夏日遺失的二十七個吻》,《俄羅斯方舟》,《血戰阿拉曼》,《莫斯科保衛戰》 ,《爆破》, 《生死倒計時》 ,《聖人島》

❷ 如何評價俄羅斯根據車臣戰爭而拍攝的電影《煉獄》

看了煉獄這部電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被影片中近乎實戰的鏡頭所震撼,該片的真實感可見一斑。電影的情節並不復雜。俄軍和車臣軍隊圍繞格羅茲尼的一家醫院展開爭奪,醫院幾度易手。一隊俄軍被車臣叛軍包圍,陷入困境。危急時刻,上級的救援部隊——一支特戰分隊及時趕到,並沖入醫院支援;一輛T-80坦克在接近醫院時履帶被炸斷,坦克指揮員拒絕了車臣叛軍的誘降,用炮火為被圍困的俄軍打開了勝利之門。

❸ 看看俄羅斯世界的電影五百字

俄國1908年始有電影,第一批藝術片出現於1916年,1919年列寧簽署電影國有化法令,這是蘇聯電影事業的開端。
國內戰爭年代占據蘇聯銀幕中心的是新聞紀錄片,主要反映紅軍的英勇戰斗和工農群眾的業績。
國內戰爭結束後蘇聯電影事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開始拍攝反映革命歷史和蘇聯現實的新影片。1925年,謝.米.愛森斯坦(1898~1948)導演了無聲影片《戰艦波將金》,歌頌1905年革命。影片在世界電影歷史上首次採用了蒙太奇的剪輯手法,被稱為里程碑式作品,在1927年巴黎國際電影節上獲得大獎。20世紀20年代後半期的優秀影片有根據高爾基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母親》、《土地》等。 20世紀30年代有聲電影的出現是電影史上的轉折點,蘇聯的一批作家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作曲家開始為電影譜曲,戲劇演員轉而從影。20年代電影方面的革新主要在剪輯、節奏和群眾場面上,30年代則轉向劇情安排、人物性格塑造以及運用語言、音樂、歌唱、音響等表現手法。蘇聯第一批有聲影片中較好的有《迎展計劃》和首次搬上銀幕的古典戲劇名著《大雷雨》等。1934年由瓦西里耶夫兄弟導演的根據富爾曼諾夫的長篇小說改編的影片《夏伯陽》,被認為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繼該影片後出現了一系列較好的革命歷史影片,有《馬克辛三部曲》、《波羅的海代表》、《肖爾斯》、《我們來自喀琅施塔得》、《雅科夫.斯維爾德洛夫》等。
1937~1939年,列寧的形象連續出現在銀幕上,這是蘇聯電影藝術的一項重要成就。影片主要有《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和《帶槍的人》等。
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蘇聯電影在主題、體裁和風格方面趨於多樣化。有描寫歷史活動家的大型史詩影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有反映當代生活的《政治委員》、《燦爛的生活》等。此外,還拍攝了一些動畫片、喜劇片、紀錄片和科普片。 衛國戰爭年代用以鼓舞戰鬥士氣的電影小型片居多。四年間共拍攝了489部新聞紀錄片,67部小型片和34部大型片。著名的藝術片有《區委書記》、《她在保衛祖國》、《虹》、《卓婭》等。戰爭年代還創造了文獻紀錄電影形式,紀錄下了從德國法西斯入侵到他們徹底失敗的許多重大事件。這類影片有《莫斯科城下大敗德軍》、《斯大林格勒》、《柏林》等。
戰後初年的影片有《青年近衛軍》、《易北河會師》、《鄉村女教師》、《西伯利亞交響曲》等,反映衛國戰爭中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回顧重要的歷史事件,表達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的嚮往。傳記片在戰後的蘇聯電影片中佔有一定的比例。主要有《米丘林》、《巴甫洛夫》、《穆索爾斯基》和《塔拉斯.舍甫琴科》。戰前蘇聯已有彩色片,戰後進一步提高了色彩技術,並在完善立體聲、環幕電影和全景電影技術方面取得進展,1955年蘇聯拍攝了第一批寬銀幕影片,立體影片。
50年代中期以來,蘇聯拍攝了不少以衛國戰爭為題材的影片,這些影片的思想藝術傾向幾經變化。50年代著重表現下級官兵的戰壕生活;戰爭中人們的悲劇性命運和表現戰時普通人的道德心理。如丘赫拉伊導演的《士兵之歌》,邦達爾丘克根據肖洛霍夫同名小說自導自演的《一個人的遭遇》,卡拉托佐夫導演的《雁南飛》等。60年代以後逐漸轉向表現蘇聯官兵的英雄行為,並把激烈的戰斗和前線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影片著力表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在關鍵時刻人的心理和道德面貌,這也是70年代戰爭題材的影片的鮮明特性之一。這方面著名的影片有《這里的黎明靜悄悄》、《熱血》等。70年代戰爭片的另一特徵是展現戰爭全景,對反法西斯的歷史進程進行客觀的概述。奧澤羅夫導演的《解放》是全景式的5集史詩片,它從蘇、德兩軍統帥寫到普通戰士、從蘇軍開始反攻寫到德軍全軍覆滅,是一部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文獻性故事片。類似的影片還有《圍困》(原著恰科夫斯基、導演葉爾紹夫)。80年代初問世的戰爭片,如《勝利》、《岸》(原著邦達列夫,導演阿洛夫、納烏莫夫)具有更加強烈的政治色彩。他們把過去的戰爭同當代蘇聯的對外政策聯系起來,涉及到諸如戰爭與和平、東西方緩和等重大國際政治問題。另外,根據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他們為祖國而戰》(導演邦達爾丘克)也取得很大成功。 表現當代生活的影片題材廣闊、形式多樣,道德題材影片有《湖畔》、《熱愛人》、《紅莓》、《稻草人》、《懷戀的冬夜》、《合法婚姻》等,70年代的故事片《紅莓》展現了一個刑滿釋放人員重新做人卻遭黑社會殺害的經歷,在蘇聯評論界引起了長時間的討論。根據舞台劇改編的電影《辦公室的故事》、《兩個人的車站》受到觀眾的歡迎。其中1964年舒克申自編自導的影片《有這樣一個青年》獲全蘇電影節嘉獎和第16屆威尼斯電影節「聖馬克金獅獎」。80年代初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生產題材的影片有《最熱的一個月》、《獎金》等。
蘇聯的電影工作者注重將國內外的文學名著搬上銀幕。蘇聯銀幕上的文學名著優秀影片有科靜采夫導演的《哈姆雷特》、尤特凱維奇導演的《奧賽羅》、羅沙里導演的《苦難的歷程》、謝.阿.格拉西莫夫導演的《靜靜的頓河》、扎希爾導演的《安娜.卡列尼娜》、伊.亞.培利耶夫導演的《白痴》和《卡拉馬佐夫兄弟》、庫利讓諾夫導演的《罪與罰》等。
戈爾巴喬夫時期放寬了文化限制,電影界發生巨大變化,主要表現在:⑴出現反對斯大林的影片。1986年11月上映的喬治亞電影製片廠攝制、堅吉茲.阿布拉澤導演的影片《懺悔》和1987年12月上映的電視紀錄片《再揭露》。⑵重新審查過去發行的影片。蘇聯影協成立了一個專門委員會,調查近20年來禁止放映的影片25部,公映了克利莫夫導演的《垂死掙扎》等影片。在赫魯曉夫時期曾轟動一時,在勃列日涅夫時期被禁演的影片《晴朗的天空》,於1987年在中央電視台播映。1971年攝制的影片《途中考驗》(根據尤.格爾曼的小說《「祝賀新年」行動》改編,阿.格爾曼導演),1986年開禁。同時,蘇聯政府以個別情節「嚴重失實」為由,把《列寧在十月》、《列寧在1918》等其他9部電影列為禁片,不得在影院、電視台播映。⑶放寬進口電影的標准,過去被嚴格禁止的流亡西方的蘇聯導演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的作品《鄉愁》和《犧牲》也在莫斯科上映。
除開禁了許多影片外,隨著國家對電影監控的取消,出產影片數量增加,且主要是描繪社會的陰暗面並充斥著暴力與色情。這類影片有《克萊采奏鳴曲》(1987,施維策爾導演),《小維拉》(1988, B.B.皮丘爾導演),《僕人》(1989,阿布德拉希托夫導演),《衰弱綜合症》(1989,穆拉托娃導演),《星空下的房子》(1991,C.A.索洛維約夫導演)以及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出產的影片《深坑》(1992,B.德霍維奇內導演),《太陽灼人》(1994,米哈爾科夫導演),《高加索的俘虜》(1996,C.博德羅夫導演)。
蘇聯有電影從業人員30萬人,電影製片廠39個,其中拍攝故事片的製片廠19個。蘇聯設有國家電影委員會,負責領導電影事業。1965年成立的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是電影藝術工作者的專業聯合組織。蘇聯從1958年起以舉辦全蘇電影節的形式展映所有製片廠的影片。 蘇聯電影從《戰艦波將金》開始登上國際影壇,30年代以後經常參加戛納、卡洛維伐利、威尼斯等國際電影節,屢次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蘇聯電影在134個國家上映,在世界影壇上享有盛譽。從1959年開始隔年舉行一次莫斯科電影節,放映來自五六十個國家的幾百部影片。80年代,蘇聯每年攝制故事片約150部,電視片約100多部,科普片約1000多部,動畫片約130部。
俄羅斯的電影產業主要集中在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在莫斯科有「莫斯科電影製片廠」、「高爾基兒童與青年中心電影製片廠」、「聯盟木偶電影製片廠」、「中央科學電影製片廠」。在聖彼得堡的有「列寧電影製片廠」、「文獻和科普電影製片廠」、在葉卡捷琳堡和其他一些城市也有電影製片廠。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電影業陷入了困境。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的10多年間,俄羅斯電影業發展十分不均衡。1991年拍攝430部電影,而1996年產量僅為26部。近年來影片產量有所回升。進口影片,尤其是美國影片占據著俄羅斯的市場。以1995年為例,俄羅斯全年上映影片共286部,其中,美國電影就佔了111部。
近幾年來,俄羅斯大力加強對國產電影的扶植,通過了《電影法》,為發展「民族電影」鋪平了道路。從政府組織機構上也進行了調整:撤銷了主管電影的電影委員會,電影歸文化部管理;政府設專項電影基金;製片廠設備得到更新;電影院逐步改建,採用最新的放映設備;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改為一年一次,並且由政府撥款資助。俄羅斯電影正在逐漸走出困境。
近兩年最新拍攝的《戰爭》、《小狗與流浪兒》、《他妻子的日記》、《布穀鳥》、《情人》、《致艾麗斯的信》等影片基本代表當代俄羅斯電影的發展水準,反映俄羅斯現代社會和民俗風情。
《西伯利亞理發師》以1885~1905年沙皇俄國時期的社會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個凄婉美麗的浪漫故事,受到俄羅斯各界觀眾的喜愛。該片導演尼.米哈爾科夫拍攝的《太陽灼人》獲1995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謝爾蓋.索洛維約夫(1944~)1968年畢業於莫斯科電影學院導演系。主要作品有:《童年過後一百天》(1973年,獲第2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救生員》(1979年,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溫柔年華》(2001年)以蘇聯解體前後15年的生活為背景,展示主人公的種種際遇。
近年來,俄羅斯私營電影公司發展迅速,私人資本投資於電影業,完全進行商業化運作,投拍了一批新影片。如《羅曼諾夫王朝》(1997年,潘菲羅夫導演)、《小偷》(1997年,巴維爾.朱赫萊導演)、《聾者之國》(1998年,瓦.塔達洛夫斯基導演)、《伏羅希洛夫的槍手》(1999年,斯.加沃羅辛導演)、《寶馬》(2003年,彼.布斯洛夫導演)等。
動作片的數量在增加。《兄弟》(2000年)的主人公達尼拉從部隊復員後來到聖彼得堡投奔自己的朋友──職業殺手,故事在俄美兩國展開,以當代為背景。這是俄羅斯第一部完全按照動作片模式拍攝的電影。
阿.羅果什金從1995年到2000年這五年中,連續拍了三部以俄羅斯民俗為背景的喜劇片──《民族狩獵的特點》(1995年)、《民族捕魚的特點》(1998年)、《冬日民族狩獵的特徵》(2000年)。
2003年,俄羅斯年輕導演安德烈.茲維亞金采夫的導演處女作《回歸》奪得第60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回歸》描寫的是一對兄弟如何面對10年未曾謀面的父親突然歸來的故事。這部影片的獲獎對俄羅斯電影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這是40年來俄羅斯電影首次獲此殊榮。此前,安德列.塔爾科夫斯基《伊萬的童年》和尼.米哈爾科夫的《庫倫》分別於1962年和1991年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大獎。
近年來,戰爭題材的影片不僅把鏡頭對准50年前的那場大戰,譬如阿.羅果什金的《布穀鳥》(2002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背景,展示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影片中的三個主人公語言不通,最後卻能相互理解。 故事片《哨卡》(1998年,阿.羅果什金導演)、《戰爭》(2002年,阿.巴蘭巴諾夫導演)以最近的車臣戰爭為背景,直接反映了內戰給人民生活帶來的不幸。
歷史題材的《小牛犢》(2001年,亞.索庫洛夫導演)描述列寧逝世前一年的生活,對列寧的形象進行了全新的詮釋。
故事片《寡頭》(2002年,巴.魯金導演)反映俄羅斯近20年暴富起來的人及其為此付出的高昂代價。
總體而言,近年來隨著經濟情況的改善,俄羅斯電影的數量與質量在不斷提高,電影業正在逐步走出困境。

❹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的歷屆獲獎名單

大獎:《一個人的遭遇》(蘇聯)
金獎 :《神童》(西德)、《黎明就要來臨》(巴基斯坦)、 《逃離陰影》(捷克)
最佳男主角:伏·格林斯基、勃·帕利克、阿·謝夫丘克《鷹》(波蘭)
最佳女主角:列·澤維爾蘇倫《人民的使者》(蒙古) 大獎:《赤貧的島》(日本)、 《晴朗的天空》(蘇聯)
金獎:《馬門教授》(東德)、 《那時我們多麼年青》(保加利亞)
最佳導演 :A·加齊《圍獵》
最佳男主角 :彼德·芬奇《奧斯卡王爾德的審判》(英國)、E·赫爾曼托《自由戰士》(印尼)
最佳女主角 :於藍《革命家庭》(中國)
評委會特別獎:《各自回家》(義大利) 大獎:《八個半》(義大利)
金獎:《死亡的名字是安格欣》(捷克斯洛伐克)、 《科扎拉》(南斯拉夫)、《墮落少女》(日本)
最佳導演:《裸露在狼群中》(東德)
最佳男主角:史提夫·麥昆《大逃亡》(美國)
最佳女主角:蘇奇特列·欣《婚配》(印度) 大獎:《戰爭與和平》(蘇聯)、《二十小時》(匈牙利)
金獎 :《頭上天空》(法國)、《謀殺》(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男主角:謝·扎科里阿傑(蘇聯)
最佳女主角:索菲婭·羅蘭(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她們跟著士兵》(義大利) 大獎 :《記者》(蘇聯)、 《父親》(匈牙利)
金獎:《林中沒有星星》(秘魯)
最佳男主角:保羅·斯科菲爾德《日月忠精》(英國)
最佳女主角:桑迪·丹尼斯《上樓》(美國)、格·莫爾維《公主》(瑞典)
評委會特別獎:《轉折》(保加利亞) 金獎:(空缺)
銀獎:《露西亞》(古巴)、《謝拉菲諾》(義大利)、《活到星期一》(蘇聯)
最佳男主角:羅恩·穆迪《奧利弗》(英國)、 塔·羅尼茨基《活洛德斯基老爺》(波蘭)
最佳女主角:伊·別捷斯庫《一季中的女人》(羅馬尼亞)
評委會特別獎:伊·培利耶夫(導演) (蘇聯) 金獎 :《警察局長的自白》(義大利) 、《今天活明天死》(日本)、《帶黑斑的白鳥》(蘇聯)
銀獎:《艾米泰》(塞內加爾)、《鑰匙》(捷克斯洛伐克)、《在家庭中》(巴西)
最佳男主角:丹·奧布雷赫斯基(波蘭)、理查德·哈里斯 克倫威爾(英國)
最佳女主角:阿·羅戈夫采娃《向瑪麗婭致敬》(蘇聯) 、伊·安德魯斯《水的時代》(古巴)
評委會特別獎:《雅戈》(東德) 金獎:《為是個甜蜜的字眼:自由》(蘇聯)、 《俄克拉荷馬》(美國)、 《愛情》(保加利亞)
銀獎:《綁架》(法國)、《哥白尼》(波蘭)、《照片》(匈牙利)
最佳男主角:謝克里耶利 《麥西尼克來的人》(古巴)、 拉齊赫瓦捷《樹苗》(蘇聯)
最佳女主角:陳江《17度線上的日日夜夜》(越南)、英·瓦爾東《麗娜的婚姻》(挪威)
評委會特別獎:《馬泰伊事件》(義大利)、《蘇捷斯卡》(南斯拉夫)、《那些年月》(墨西哥) 金獎:《德爾蘇·烏扎拉》(蘇聯)、《福地》(波蘭)、《我們彼此相愛》(義大利)
銀獎:《合唱》(印度)、《我哥哥有個好弟弟》(捷克斯洛伐克)、《土地的力量》(秘魯)
最佳男主角:米·別納維台斯《另一個弗朗西斯科》(古巴)、格·格奧爾基-蓋茨《騎自行車的老農》(保加利亞)
最佳女主角:哈·安德森《白牆》(瑞典)、法·包瑪利《遺產》(阿爾及利亞)
評委會特別獎:《蝕》(蒙古)、《未說完的話》(匈牙利) 金獎:《米米諾》(蘇聯)、 《第五個印章》(匈牙利)、《周末》(西班牙)
銀獎:《奧馬爾》(阿爾及利亞)、 《游泳場》(保加利亞)、《城堡的影子》(法國)
最佳男主角:阿·別拉《條約》(羅馬尼亞)、 拉·波利奇《理想主義者》(南斯拉夫)
最佳女主角:瑪麗·阿皮克 《死胡同》(伊朗)、梅·卡列拉斯《瘋狂的女人》(阿根廷)
評委會特別獎:《智利之夜》(蘇聯)、 《里約·尼格羅》(古巴) 金獎:《基督停留在埃伯里》(義大利)、《正月的七天》(西班牙)、《電影攝影愛好者》(波蘭)
銀獎:《障礙》(保加利亞)、《帕拉舒拉姆》(印度)、《飛翔》(蘇聯)
最佳男主角:烏·台因 《魔術師安東》(東德)、維·日沃諾維奇 《瞬間》(南斯拉夫)
最佳女主角:傑·格拉納多斯《傑利莎的照片》(古巴)、雅·赫拉特 《納赫拉》(阿爾及利亞)
評委會特別獎:《奮勇向前》(越南) 金獎:《被榨乾的人》(巴西)、 《荒地》(越南)、《德黑蘭43年》(蘇聯)
銀獎:《臨時的天堂》(匈牙利)、《獎賞》(挪威)、《泥之河》(日本)、《阿里的奇跡之國》(阿爾及利亞)
最佳男主角:卡·梅爾卡茨《包克勒爾》(奧地利)、提·洪丘《邊防軍人》(古巴)、羅·維海米《夜間蝴蝶》(波蘭)
最佳女主角:梅·桑貝特羅《天上的加麗·古柏》(西班牙)、瑪·阿依梅多娃《願望樹》(蘇聯)
評委會特別獎:《喲霍霍》(保加利亞)、《這一分鍾這一瞬間》(捷克斯洛伐克)、《巴黎的季節》(南斯拉夫) 金獎:《殺人狂》(摩洛哥)、《阿西諾和兀鷹》(尼加拉瓜)、《瓦薩》(蘇聯)
銀獎:《勢均力敵》(保加利亞)、 《在公路上放馬》(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男主角:維爾吉利烏舒·格雷紐《英雄田園詩》(波蘭)、 加騰嘉《故鄉》(日本)
最佳女主角:萊蒂·黛維絲《我們希望的冬天》(澳大利亞)、傑西卡·蘭琪 《弗朗西絲》(英國)
評委會特別獎:阿爾貝托·索爾迪、羅貝爾·奧辛 (法國) 金獎:《自己去看》(羅馬尼亞)、 《士兵的故事》(美國)、《九的結束》(希臘)
銀獎:《未見過的奇跡》(南斯拉夫)、《戴帽子的女人》(波蘭)、《復仇的種子》(巴西)
最佳男主角:拉爾蘇·西蒙森《希望和愛情》(丹麥)、捷特列·柯格夫 《沃德采克》(西德)
最佳女主角:尤利·巴會蒂《紅色女伯爵》(匈牙利)、崔銀姬《鹽》(朝鮮)
評委會特別獎:《地獄列車》(法國)、《實質》(印度) 、《生活的開始》(挪威) 最佳影片:《訪問》(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 《倫敦查林十字街84號》(英國)
最佳女演員:多羅茜·烏瓦洛會 《吻你,媽媽》(匈牙利)
評委會特別獎:《信使》(蘇聯)、《今年的英雄》(波蘭) 最佳影片:《偷肥皂者》(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圖羅·帕賈拉《天王為一》(芬蘭)
最佳女演員:姜受延《上升》(韓國)
評委會特別獎:《博物館的參觀者》(蘇聯) 最佳影片:《在海邊奔跑的一隻花斑狗》(蘇聯)
最佳男演員:莫斯塔塔·納達雷維奇、布拉尼斯拉夫·萊契奇《沉靜的火性人》(南斯拉夫)
最佳女演員 伊莎貝爾·於佩爾《包法利夫人》(法國)
評委會特別獎:《調解人》(加拿大)、《出嫁女》(中國) 最佳影片:《我是伊萬,你是阿勃拉姆》(法國)
最佳男演員:韓德旺《我想生活》(韓國)
最佳女演員:胡利雅·阿芙薩爾《柏林中的柏林》(土爾其)
評委會特別獎:《擊鼓》(俄羅斯) 最佳影片:(空缺)
最佳導演:海吉斯·瓦尼葉《一生的愛都給你》(法國)、米蘭·史坦德勒《感謝》(捷克)
最佳男演員:蓋布瑞·巴利里《一生的愛都給你》(法國)
最佳女演員:艾瑪紐·貝阿《一生的愛都給你》(法國)
評委會特別獎:《馬里歐與魔術師》(德國) 最佳影片 :《馬文的房間》(美國)
最佳男演員:蒂爾·施威格《敲開天堂的門》(德國)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爾·艾達絲《雪佛蘭》(西班牙)
評委會特別獎:《母與子》(俄羅斯) 最佳影片:《繼續生活下去》(日本)
最佳導演:阿古斯托·古德蒙松《舞者》(西班牙)
最佳男演員:法爾哈特·阿布德賴莫夫《前燈》(俄羅斯/哈薩克)
最佳女演員:卡特琳·弗羅《藝術愛好者》(法國)
評委會特別獎:安東尼奧·梅塞羅《查斯·赫拉布列佐夫》(西班牙) 最佳影片:《生活是致命的性傳播疾病》(波蘭)
特別獎:《羅曼諾夫家族-帝王之家》(俄羅斯)
最佳導演:斯蒂夫休薩 《起飛》(法國)
最佳男演員:克萊芒西比奧尼 《起飛》(法國)
最佳女演員:瑪麗婭·西蒙《狂吻》(瑞士)
最受觀眾喜愛獎 :《充滿月光的花園》(俄羅斯)
電影史學家影評家協會獎:《聖比埃爾寡婦》(俄羅斯)
特別推薦獎:《起飛》(法國) 2001年7月30日
最佳影片:《狂熱者》(美國)The Believer
評委會特別獎:《城市皮膚下》(伊朗)Under the Skin of the City
最佳導演:埃托雷·斯科拉Ettore Scola 《不公平競賽》(義大利)Unfair Competition
最佳男演員:馬什·科夫Vladimir Mashkov 《快速行動》(俄羅斯)The Quickie
最佳女演員:宮澤理惠Rie Miyazawa 《游園驚夢》(中國香港)Peony Pavilion
國際影評人獎:Peter Timar 《Blind Guys》(匈牙利)
國際影評人獎:楊凡《游園驚夢》(中國香港)Peony Pavilion
影評人特別獎:金琛《菊花茶》(中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獎:傑克·尼科爾森(美國) 最佳影片:《復活》 Resurrection (義大利法國德國)
評委會特別獎:《大地的祝福》 Wishes of the Land(伊朗)
最佳導演:亞歷山大·路格茲金Alexander Rogozhkin 《杜鵑》 The Cuckoo(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威廉·哈普薩洛Willie Haapsalo《杜鵑》 The Cuckoo(俄羅斯)
最佳女演員 :市川富日子Mikako Ichikawa《藍色》 Blue(日)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獎:哈維·凱特爾 Harvey Keitel(美國) 最佳影片:《La Luz prodigiosa》
評委會特別獎:《Koktebel》
最佳導演:Jun-hwan Jeong 《Jigureul jikyeora!》
最佳男演員:Faramarz Gharibian 《Raghs dar chobar》
最佳女演員:Shinobu Otake 《Fukuro》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獎:Fanny Ardant 最佳影片:《Svoi》(俄羅斯)
評委會特別獎:《Sigade revolutsioon》(愛沙尼亞)
最佳導演:Dmitri Meskhiyev《Svoi》(俄羅斯)
最佳男演員:Bogdan Stupka《Svoi》(俄羅斯)
最佳女演員:China Zorrilla《Conversaciones con mama》(阿根廷/西班牙)
Perspectives獎:Hideta Takahata 《Hotel Venus》
Stanislavsky獎:Meryl Streep
觀眾獎:Vladimir Mashkov; Ilya Rubinstein《Papa!》 (俄羅斯)
FIPRESCI獎:Marina Razbezhkina《Vremya zhatvy》 (俄羅斯)
俄羅斯影評人獎:Dmitri Meskhiyev《Svoi》(俄羅斯)
俄羅斯影評人提及:Heitor Dhalia《Nina》(巴西)、Marina Razbezhkina《Vremya zhatvy》(俄羅斯)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Valeri Todorovsky《Moi svodny brat Frankenstein》(俄羅斯) 最佳影片:《太空夢》 Kosmos kak predchuvstvie (俄羅斯)
評委會特別獎:《冰凍之地》 Paha maa (芬蘭)
最佳導演:托馬斯·溫德伯格Thomas Vinterberg 《親愛的溫迪》 Dear Wendy (丹麥/法國/德國/英國)
最佳男演員:哈米德·法拉赫內加德Hamid Farahnejad《齊步走》 Tabl-e bozorg zir-e pai-e chap (伊朗)
最佳女演員:維塞拉·卡扎克瓦Vesela Kazakova 《被偷之眼》 Otkradnati ochi (保加利亞/土耳其)
遠景競賽大獎:《加西亞女孩如何渡過夏天》 How the Garcia Girls Spent Their Summer (美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別獎:讓娜·莫羅Jeanne Moreau (法國演員)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獎:伊斯特萬·斯扎波ISTVAN SZABO (匈牙利導演)
FIPRESCI獎:《GITARRMONGOT》(瑞典)
俄羅斯影評人獎《站錯邊》 PRIBENY OBYCEJNEHO SILENSTⅥ/ WRONG SIDE UP(捷克/德國/斯洛伐克)
俄羅斯影評人提及:《DUST》(俄羅斯)、《A PORCELANBABA》(匈牙利)、《BAL-CAN-CAN》(馬其頓)
觀眾獎:《損友》 CHUMSCRABBER(美國)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損友》 CHUMSCRABBER(美國)
最佳俄羅斯電影:《遠程》REMOTE ACCESS 最佳影片:《About Sara》(瑞典)
評委會特別獎:《Driving Lessons》(英國)
最佳導演:George- Bertrand Blier 《How Much Do You Love Me? 》(義大利/法國)
最佳男演員:eorge- Jens Harzer 《Running On Empty》(德國)
最佳女演員:George- Julie Walters 《Driving Lessons》(英國)
遠景競賽大獎:《SPRING》(烏茲別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別獎:傑拉爾·德帕迪約Gerard Depardieu (法國演員)
俄羅斯影評人獎:《Bulent Akinci》(德國)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KLIMT》(奧/法/德/英)
最佳俄羅斯電影:《NANKIN LANDSCAPE》(俄羅斯) 最佳影片:《Travelling with pets》(俄羅斯)
評委會特別獎:《Russian Triangle》(喬治亞)
最佳導演:Giuseppe Tornatore 《The Unknown》(義大利)
最佳男演員:Fabrice Luchini《Moliere》(法國)
最佳女演員:Kirsti Stubo《Opium》(匈牙利/德國/美國)
遠景競賽大獎:《Monotony》(拉脫維亞)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獎:Alexey Batalov (俄羅斯男演員)、Tatyana Samoilova (俄羅斯女演員)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別獎:Daniel Olbrychsky (波蘭)
FIPRESCI獎:《Nothing personal》(俄羅斯)
俄羅斯影評人獎:《Temporary release》(丹麥)
觀眾選票獎:《Moliere》(法國)、《La sconociuta》(義大利)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Temporary release》(丹麥)
最佳俄羅斯電影:《The banishment》(俄羅斯) 最佳影片:《Be hamin sadegi》(伊朗)
評委會特別獎:《Un coeur simple》 (法國)
最佳導演:Javor Gardev《Zift》(比利時)
最佳男演員:Richard Jenkins《The Visitor》(美國)
最佳女演員:Margherita Buy《Giorni e nuvole》(義大利/瑞士)
遠景競賽大獎:Rene U Villareal 《Cumbia callera》(墨西哥)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獎:北野武Takeshi Kitano(日本導演)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特別獎:伊莎貝爾·於佩爾 Isabelle Huppert(法國女演員)
FIPRESCI獎:《Odnazhdy v provintsii》(俄羅斯)
俄羅斯影評人獎:《Be hamin sadegi》(伊朗)
俄羅斯影評人遠景競賽獎:《One shot》(丹麥)
觀眾選票獎:《For my father》(以色列)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Zift》(比利時)
最佳俄羅斯電影:《Don』t think about white monkeys》 最佳影片:《走向天國的彼得》Petya po doroge v tsarstvie nebesnoe(俄羅斯)
最佳導演:瑪麗安娜·切尼略Mariana Chenillo 《沒有諾拉的五天》Five Days Without Nora(墨西哥)
最佳男演員:理弗拉基米爾·伊里因Vladimir Ilyin《第六病室》Ward # 6(俄羅斯)
最佳女演員:列娜·科斯秋克Elena Kostyuk《手風琴旋律》Melody for the Barrel Organ(烏克蘭)
評委會特別獎:《中堂》Chudo
遠景競賽大獎:《Conflict Zone》(喬治亞)
FIPRESCI獎:《手風琴旋律》Melody for the Barrel Organ(烏克蘭)
俄羅斯影評人獎:《手風琴旋律》Melody for the Barrel Organ(烏克蘭)
俄羅斯影評人獎(俄羅斯電影):《Mad Help》(俄羅斯)
俄羅斯電影協會獎:《As God Commands》(義大利)
特別提及:《The Missing Person》(美國)
俄羅斯影評人遠景競賽獎:《Event》(俄羅斯)
世界電影傑出貢獻獎:Kadzuo Yamada(日本導演) 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揚·基達瓦-布翁斯基《風疹》(波蘭)
最佳男演員獎:尼克·赫里萊《阿爾巴尼亞人》(阿爾巴尼亞)
最佳女演員獎:維爾馬·齊布爾科娃《天堂宛如在人間》(捷克) 電影節最高獎項聖喬治金獎:禮薩·米爾·卡里米《簡單》(伊朗)
最佳導演獎:亞沃爾·格爾德夫《Zift》(保加利亞)
最佳男演員獎:理查德·詹金斯《人生訪客》(美國)
最佳女演員獎:瑪格麗塔·比伊《日子與雲彩》(義大利) 最佳影片:《我的男人》(日本)
最佳男演員獎:淺野忠信《我的男人》(日本)

❺ 對俄羅斯電影的總印象

看過好多俄羅斯拍的電影,《星星》,《莫斯科保衛戰》,《諜中諜》,等等,給我的印象是,似乎俄羅斯的電影拍的都是大喜大悲的,又象是在向人們敘述一段過往,一段歷史;雖說俄羅斯的電影從總體而言,效果與技術並不象往年的獲獎作品那麼老道,那麼豐滿,但每一部作品都能觸動人們的心弦,好多好多的電影讓人感到那種凄美,所以更多的是以人性美勝出.再加上沉寂的背景音樂,間隔隆隆的炮響,描述一個個戰場,一段段血腥,一段段聚散離合......
就拿《莫斯科保衛戰》而言,由於德軍的入侵,平靜的土地上平平的人們告別了寧靜的生活,奔赴戰場,就在這時,蘇聯中央下達了寸土必爭的指令,正由如此,眾多的年輕戰士上了前線,而大部分連武器都沒得配發就被送向戰場,他們便是德軍的炮灰,新手訓練營里的活靶子,整個場面,每一個角落都在流血,每一片土地都有人死去,為了反擊,巴掌大的土地上留下了依疊如山的屍體,那麼多鮮活的生命,由此喪失,他們,必須沖鋒陷陣,不得後退,手無寸鐵的他們用拳頭,用牙齒對抗德軍的"美洲豹",用血肉之軀迎接他們的飛梭子彈,向前被德軍打死,後退,被長官槍斃,這就是他們的結局,沒有結局的結局,留給他們的只剩下了死亡,這些樸素淳厚的農民於是成了政治延續的犧牲品,他們有的在前一天剛剛離開妻兒的懷抱,今天就命喪於此,所以有好多好多的人在剛一沖鋒時就躺下來裝死,面對鋼鐵實彈,再堅強的人心裡都會有所畏懼,更何況是朴朴通通的呢?他們殘喘,拖者傷殘的身軀掙扎著,目光凝聚在遙遠的天邊,天那邊的家,那邊的小屋,那邊的妻兒,等他回家......
戰後,當時參戰的一位德軍俘虜說:"在戰壕里,我打的手都軟了,他們手無寸鐵."戰爭是殘酷的,到現在為止,我懷疑,當時蘇聯用那麼多的人力物力財力,犧牲那麼多的生命,失散了太多的家庭,千百萬的人口,為的,只是保住自己的政治地位,用男子幾乎死絕的代價來取得,是不是太沉重.
這凄美的電影或許把戰爭描寫的有點誇張,但卻在向我門講述一個事實,一個鐵一般的歷史,不容忘卻,這悲壯的美麗.
轉自:say雲

❻ 《意外空間》電影深度解析

電影深度解析:

1、丹尼爾/警察:根據後面的劇情,這個警察的「真實身份」或者說這個靈魂的真實身份是公路線的小男孩丹尼爾,這個丹尼爾不聽紅衣繼父羅伯特臨死前的告誡上了警車,換了衣服進入了角色,莫名其妙地去找了奧利弗這對兄弟,進入了第二個循環。

但是可以這樣理解,他並不是這個警察本人,他只是記得自己有個妻子有三個女兒,這一天是他結婚15周年紀念日,然後他就被困住了,一直困了35年。

然而他自己都忘記了其實他剛從上一個35年的循環里「逃」出來,而兩個循環的接駁口就是那部警車。作為丹尼爾這個角色其實被困了70年,然而去到他變成警察的後35年,他自己早已經忘記了他的真實身份是那個十歲男孩「丹尼爾」,一直到死前才想起來。

所以死前他說有一個叫「法比歐啦」的妻子,所有的這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他才會叫奧利弗一定要把自己的名字寫下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忘記。

2、奧利弗/電梯員:同上,奧利弗(弟弟)是他真正的角色,而在他不聽丹尼爾死前告誡沖入電梯里之後,他就進入了第二個循環和另一個角色,電梯員俄羅斯人。俄羅斯人此前發生的一切與他其實一點兒關系都沒有,然後也是神使鬼差地放了一隻蜜蜂,摔壞了葯瓶子,害死新郎,進入第二個35年的循環,而這個時候他也已經忘記自己真實的身份是奧利弗了。

3、10歲男孩魯本/紅衣繼父羅伯特:同樣的,前一個輪回是在竹筏上,第二個輪回的切入點就在他開著車時,他的記憶與前面跟桑德拉、丹尼爾一起生活的是有斷層的,他好像知道這些但是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竹筏上漂流了35年的「魯本」。

4、手扶梯上的老太太:我不認為這個老太太是走廊上的新娘,如果35年為一次循環的話,新娘頂多也就是60歲,但是手扶梯上的老太太明顯不止60了,所以可以理解為這個老太太是小男孩丹尼爾之前的上一個「循環參與者」,因為畫面中閃過一個小男孩從手扶梯上跑下來並從老太太手裡接走了一隻倉鼠。

那隻倉鼠如果沒猜錯就是被帶入下一個輪回的信物,而丹尼爾帶入下一個輪回的信物是紅心K的撲克牌,紅衣繼父帶到第二個輪回的信物就是一截竹子,這些信物都是唯一能讓他們想起真實身份的東西,可是他們全都忘記了。

至於這個所謂的「意外空間」,可以理解為一種心理上或者說潛意識的自我懲罰,每個循環的參與者的內心一輩子都被困在一個局限的、無限循環的時空里。

個人理解是導演對劇中角色內心深處對某個意外存在的深深的愧疚情感的一種抽象的闡釋,就像有些人一輩子會活在自己曾經過失致他人死亡的陰影和愧疚之中,即使現實中生活還在繼續,但是這種精神上的、潛意識的「懲罰」與折磨,從未停止。

評價:

《意外空間》,這是一部高深的懸疑電影,給人一種完全摸不到頭腦的感覺。當你還詫異他們怎麼會被困在一個無休止的樓梯里的時候,還在討論這種可能性的時候,故事已經翻篇到了公路上了。

你以為是一個新的故事,你以為片子錯了,把兩部不同的片子連接在了一起,故事卻又同樣出現了死一樣的循環,永遠走不出去的循環。你終於知道,原來片子沒有嫁接錯,可是依然看不懂到底為什麼。

這個時候,你開始去注意他們的生活方式,全然的對比。樓梯間的弟弟積極地活著,看書、計算、把生活過得井井有條,空間收拾得整整齊齊乾乾凈凈;反觀警察,用手抓著泡麵,把東西都亂扔,堆積在一起,雜亂無章……公路上的小男孩和他的繼父也一樣,鮮明的對比。

故事在最後才揭示了答案,原來公路上的小男孩,就是樓梯間的警察,而這個世界,只是一個虛擬的不存在的空間,這里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真實不存在的。

❼ 為什麼俄羅斯的電影業不發達是因為文化也不是很發達么

誰說俄羅斯電影不發達的。俄羅斯電影90年代之後由於思想解禁,異軍突起。
1991年的《蒙古精神》,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在外蒙古拍攝的獲得威尼斯金獅獎的名作。手中是法二版。這次課上給學生放了投影,大銀幕體驗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境,感覺真爽啊。

1994年,《烈日灼身》(《毒太陽》),同為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導演的揭露斯大林時期政治迫害的反思電影,獲得戛納評委會大獎。此外,尼基塔·米哈依爾科夫在後蘇聯時期拍攝的《西伯利亞的理發師》及最新作品《十二怒漢》都有不錯的DVD版本。

基拉·穆拉托娃是蘇聯極有個性和有爭議的女導演,後蘇聯時期她的作品《迷戀》(1994)和《契訶夫的主題》(2002),這倆個電影都來自俄羅斯五區版的穆拉托娃套裝。不知道這個套裝還有她的其它啥電影。

1996年,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的《母與子》,這位被譽為是「改革與公開化時期」的塔可夫斯基的作者電影大師,迄今已拍攝了故事片17部,紀錄片20餘部。

值得慶幸的是,索科洛夫的代表作大部分在國內都能找到DVD。《母與子》,我手頭有兩個版本,一區版本和英二「人造眼」版本。《父與子》我也有兩個版本,另一個是台三發行的。「人造眼」出版的這個套裝,還包括《父與子》。「人造眼」的索科洛夫套裝,除了畫質遠好於一區版本外,勝在花絮豐富,尤其是收入了兩個紀錄片《卑微的人生》和《士兵之歌》,對於理解索科洛夫的創作很有裨益。此外,我收集的索科洛夫作品還有:「生死三部曲」開篇之作《第二層地獄》(1990)、《太陽》、一個鏡頭構成的《俄羅斯方舟》(2002)、來自西班牙二區的《金牛座》(《遺忘列寧》)及2007年索科洛夫的最新作品《亞歷珊卓》。

至於索科洛夫的紀錄片,一區FACETS發行的索科洛夫紀錄片套裝算是較全的,我手頭有《大地的輓歌》(1977-1988)、《塔可夫斯基輓歌》(1988)《精神之歌》和《旅程輓歌》(2001),以及最近英皇出的也是一區FACETS發行的《對話索爾仁尼琴》(1998)等。

1997年,謝爾蓋·鮑德羅夫的《高加索俘虜》,一區米高梅發行的版本。這是第一部以車臣戰爭為背景的故事片。故事類似大島渚的《飼育》或姜文的《鬼子來了》,說不清是誰受誰的啟發了。導演謝爾蓋·鮑德羅夫屬於移居國外的俄羅斯導演群體,他有韃旦血統,生於西伯利亞,用外資拍攝迎合西方觀眾的電影。最新的電影就是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蒙古王》,大陸演員孫紅雷扮演重要角色。市面上有若干DVD版本。

下面該說新一代導演了。

首先應提到的是多產的阿里克塞·巴拉巴諾夫。1997年,他導演的由俄羅斯最重要的民營電影公司CTB出品的匪幫片《兄弟》(《兄弟憐》)在俄社會引起強烈反響。意見對立使得這部電影不僅成為電影領域的一個事件,也成為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個事件。影片描寫的是彼得堡黑社會與僱傭殺手之間的事件。由於影片票房的大賣,《兄弟》2000年又拍攝了續集。評論界對影片的塑造的主人公達尼拉的形象展開了激烈爭論。2002年,他導演的《畸形人與正常人》(《畸零與色情》),在戛納電影節上的展映引起普遍關注。2005年,巴拉巴諾夫又拍攝了動作大片《死人的騙局》,由大導演尼基塔·米哈伊爾科夫主演。此外,巴拉巴諾夫還拍攝了以車臣戰爭為背景的戰爭片《戰爭》(《反恐戰爭》)獲得了俄羅斯塔夫爾電影節頭獎金玫瑰獎。這部電影我手頭有英二的版本,還是那天意外地在大B那特價淘來的。

戰爭題材,尤其是衛國戰爭是蘇聯電影創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戰爭片歷來是蘇聯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曾引發幾次浪潮。隨著前蘇聯社會的改變、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電影在表現政治、表現社會、表現戰爭等方面開始出現新的不同的視點。個別電影創作者對以前未曾觸及的阿富汗戰爭,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車臣戰爭給予了極大的關注。他們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視點對戰爭進行了分析和批判。蘇聯解體後,後蘇聯的戰爭片也涌現出許多重要作品。包括反映阿富汗、車臣戰爭,當然,二戰的衛國戰爭依舊是一個永恆的題材。如尼古拉·列別傑夫的《星星敢死隊》和羅戈日金的《戰場上的布穀鳥》。這兩部電影,我手頭均有DVD。

另一位引人注目的導演新秀是安德烈·薩金采夫。2002年,他的一部《回歸》一舉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這是塔可夫斯基的《伊凡的童年》奪得金獅獎三十多年之後,再次獲此殊榮。這個電影我手頭有兩個版本:三區安樂版本和法二TFI版。另外,薩金采夫的新作《將愛放逐》(2007)的DVD也由法二TFI發行,手頭已有。

進入21世紀以來,許多出身於電影世家的年輕導演,如岡查洛夫斯基、幫達爾丘克、米哈伊爾科夫、丘赫萊依、托多洛夫斯基、楊科夫斯基的兒子們,都一躍成為俄羅斯電影創作的中堅。其中,比較突出的有,格利高里·丘赫萊依的兒子巴維爾,他導演的成名作是《竊賊》(1997),關於父親的缺失與少年的成長。這個電影我手頭有兩個版本:台三元寶利的和德二的。此外,我還收集到了巴維爾·丘赫萊依的另一部電影《薇拉的司機》(2004)。

與格利高里·丘赫萊依同一時代的同學兼新浪潮夥伴謝爾蓋·幫達爾丘克,如今,他們的兒子也站在同一電影前沿。名叫菲多爾的小幫達爾丘克,不比父親遜色,拍攝了氣勢恢弘的戰爭片《第九縱隊》,票房評論俱佳。

彼得·托多洛夫斯基(《戰地浪漫曲》、《國際女郎》)的兒子瓦萊里,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可惜的是,他的最重要的電影《愛情》(1991)、《聾人之國》(1997)均無緣得見。不過,他的另一部電影《情人》(2002)手頭有,是由主演過《鄉愁》的奧列格·揚子科夫斯基主演。

除此之外,手頭有DVD的還有其它一些重要作品,列舉如下:

安德烈·克拉夫庫克的《尋找幸福的起點》(2006)。該導演今年的大片《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也發行DVD了。坊間有多種版本流行。

《西服》(2003),Bakhtyar Khudojnazarov 柏提古·杜納佐洛夫作品,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和評審團特別獎。《消失在地圖上的名字》(2003),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斯佐的愛》(2004),哈薩克導演古卡·歐瑪洛瓦戛納參賽作品。《死亡騎士》(2005),俄羅斯一部暗殺題材的動作大片。

《瑪莎》,謝爾蓋·特卡喬夫作品。俄羅斯五區發行的DVD。更新的作品還有2007年阿里克塞·彼馬諾夫的電影《敖德薩的三天》。大B那花一塊五淘來的。

最後要提到的自然是「俄羅斯的呂克·貝松」提莫·貝克曼貝托夫,他導演的《守夜人》是俄羅斯電影歷史上首部純本土投資、完全好萊塢式運作、最終創造出商業奇跡的大片。《守夜人》讓全世界影迷見識到俄羅斯新電影「文藝復興」的威力。這部電影及續集《守日人》均獲得巨大的商業成功。這兩部電影及導演的第一部好萊塢製作《通緝令》(2008),市面都有多種版本,前者還發行了藍光碟。

❽ 國內很少能看到俄羅斯的影視作品,俄羅斯的文化輸出為何如此之少

其實,中國近幾年引進的俄羅斯影片並不在少數,甚至民間組織和政府部門也在這方面你做了不少的工作。只是俄羅斯的作品在中國的反響並不理想,俄羅斯《冰雪女王3:火與冰》豆瓣評分才4.7,票房僅為7400萬元,《斯大林格勒》,票房不到7200萬。

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作品的題才和文化的差異,首先俄羅斯電影沒有美國大片氣勢恢宏的氣勢,也不像印度片那樣接地氣、能夠引人共鳴。其中一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化的差異,俄羅斯電影大部分都是關於國家歷史戰爭,因為歷史和文化背景都有較大的距離,難以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

但是俄羅斯也在這方進行了改變,如今的俄羅斯喜劇電影,基於蘇聯的基礎,擁有大量的傳統俄羅斯風情,本土風格十分突出。同時,在故事創意上俄羅斯電影一直關注本土風俗、蘇聯時代的集體主義精神、運動競技等大國文化仍能在電影中尋覓蹤跡,但比起早期喜劇片來說,俄羅斯電影也在向輕松愉快的喜劇風格逐漸轉變,少見陰暗沉重的社會批判內容,風趣幽默的情節開始越來越多。這一點在典型的體育電影《花滑女王》中體現得十分明顯。

❾ 《前蘇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片段)》賞析

前蘇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片段)

導演:〔前蘇聯〕埃利達爾·梁贊諾夫

【劇中角色】

納瓦西里切夫,男主人公

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女主人公

(一)

納瓦西里切夫:(笑)您看看,真見鬼,我又來啦。

柳德米拉:我和您不是告別過了嗎,納瓦西里切夫同志?

納瓦西里切夫:沒錯。呃,不過我們可以重新問候一番,晚上好,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晚上好。

納瓦西里切夫:晚上是不錯,我坐下來可以嗎?

柳德米拉:嗯,坐吧。

納瓦西里切夫:那就謝啦。(笑)不勝感激,不勝感激,您不感到寂寞嗎?

柳德米拉:不,我習慣一個人待著,我從來沒感到寂寞。

納瓦西里切夫:嗯,那麼,我最好走開了?

柳德米拉:您可以留下來,您不妨礙我。

納瓦西里切夫:感激不盡。要支煙?火柴?還是盒子?

柳德米拉:謝謝。

納瓦西里切夫:白蘭地、威士忌、杜松子酒還是沃特加?

柳德米拉:我不是說過嘛,我不喝酒。

納瓦西里切夫:噢,噢,是啊,是啊,看來我的記憶力出了毛病。(笑)雜志里說什麼?

柳德米拉:沒什麼,一般的東西。

納瓦西里切夫:(笑)瞧,我們坐尺手在這兒像聾啞人,好像無話可說,我們還是談點兒什麼吧。呃,關於我的報表已經談過了。對蘑菇呢,對蘑菇您又不感興趣。您看,我沒理解錯吧,是不是啊?!

柳德米拉:您沒有理解錯。

納瓦西里切夫:對堅果你感興趣嗎?

柳德米拉:做成果醬以後有興趣。

納瓦西里切夫:呃,對詩歌呢?對詩歌您是怎麼看的?

柳德米拉:還行。

納瓦西里切夫:什麼?真的!這太好了!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那,我們談談詩歌吧。我年輕的時候,你知道,我年輕的時候還寫過詩哪,您寫過沒有?

柳德米拉:沒有,我還沒有這個才能。

納瓦西里切夫:我也沒有,我來朗誦一首,您一聽就知道我沒有。

柳德米拉:沒有必要,何必冒險呢?

納瓦西里切夫:豁出去了,我實在是太想給您留個好印象。

柳德米拉:這個目的您已經達到了。

納瓦西里切夫:我想再加深一下,讀段,讀段早期作品吧。

「去愛別人,負擔太重。你很美,不必有曲線活動。欣賞你的美貌,無意把生命的秘密猜中。去愛別人——」

柳德米拉:啊,看來您年輕的時期比現在要聰明得多啊!但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帕斯捷爾納克,竟是您的筆名啊!

納瓦西里切夫:真沒想到,您居然懂得詩,而且還知道,而且還知道這是誰寫的。

柳德米拉:詩鍵襪是好詩,可惜你朗讀得不好。

納瓦西里切夫:這您比我清楚。

柳德米拉:那當然了。

納瓦西里切夫:不過,我的朋友們都說我有朗誦才能。

柳德米拉:那是恭維,您讀得糟透了。

納瓦西里切夫:呃,您對音樂感興趣嗎?我是說隨便什麼形式都可以。

柳德米拉:我想您總不至於表演您的音樂才華吧。

納瓦西里切夫:我正想唱支歌呢。

柳德米拉:那太可悲了。

納瓦西里切夫:為什麼?大家都說我有副好嗓子。低音是男中音,高音有,有,有童音哪!真的,有童音。

柳德米拉:我發現你有點兒,有點兒喝得太多了。

納瓦西里切夫:哪兒的話!我要是喝多了會耍酒瘋的。嘿嘿,你看我現在多老實啊!

柳德米拉:那算我走運了。

納瓦西里切夫:那我給您唱支什麼歌呢?

柳德米拉:我看您還是不唱為好。

納瓦西里切夫:這么說您認為我唱歌也不會了是嗎?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您把我弄得累極了。

納瓦西里切夫:我給您唱支歌,馬上就會消除您的疲勞。您聽著啊,啊,「周圍靜悄悄,只有呼喚沒有睡覺,耳朵掛在樹枝上,搖搖搖擺擺擺把舞跳,嘣嘣嘣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您神經出毛病了吧。

納瓦西里切夫:我唱歌您也不喜歡了是嗎?

柳德米拉:是的。很遺憾。

納瓦西里切夫:您什麼都不喜歡,討您的喜歡簡直太難了,可我稿困激偏要試一試。現在我要給您跳個舞,現代舞不中您的意,對,不中您的意,那就來段古典的吧。俄羅斯民間舞蹈吉卜賽女郎怎麼樣?您給我伴唱吧,算了,您才不會給我伴唱呢。您看著啊,您看著,「啦啦啦啦啦啦,我愛上了吉卜賽女郎,可她嫁給了別人,啦啦啦啦啦……」

柳德米拉:讓開,讓開,納瓦西里切夫同志。

(二)

納瓦西里切夫:你好,布羅克菲亞,不,不,不,不,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我,我,我來是,我來是為了……我也不知道昨天,我,我,我昨天是中了什麼邪了。

柳德米拉:是的,我領教過了。

納瓦西里切夫:我像斷了鏈子的瘋狗。

柳德米拉:哼,這么說還差不多。

納瓦西里切夫:就是說鏈子斷了。

柳德米拉:好了,坐吧,納瓦西里切夫同志。

納瓦西里切夫:不,不能坐。

柳德米拉: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

納瓦西里切夫:不,要死還是站著死好。

柳德米拉:坐下,別怕。

納瓦西里切夫:啊,謝謝!

柳德米拉:有勞大駕,屈尊就座。

納瓦西里切夫:多謝!

柳德米拉:昨天。

納瓦西里切夫:啊?

柳德米拉:坐下。您說我絲毫沒有……沒有人的感情。

納瓦西里切夫:昨天我全是胡謅的,您不必把我的話當真。

柳德米拉:不,應該認真對待,因為你說出了我們局裡一些人的心裡話,您在大庭廣眾之下。

納瓦西里切夫:是的。

柳德米拉:對我進行誹謗、誣蔑。

納瓦西里切夫:是誣蔑。

柳德米拉:您所說的話都是謊言。

納瓦西里切夫:全是謊言。

柳德米拉:是令人憤慨的謊言,這種謊言我是絕對不會同意的。

納瓦西里切夫:我也不同意。

柳德米拉:您總是支支吾吾的。

納瓦西里切夫:我沒支支吾吾。

柳德米拉:我沒法摸透您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納瓦西里切夫:干嗎要摸我,別摸我。

柳德米拉:您說我鐵石心腸。

納瓦西里切夫:哪兒的話,豆腐心腸。

柳德米拉:說我冷若冰霜。

納瓦西里切夫:不,您熱情奔放。

柳德米拉:說我沒心肝。

納瓦西里切夫:您肝膽俱全。

柳德米拉:說 *** 巴巴的。

納瓦西里切夫:不,您濕乎乎的。請原諒,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住嘴,請您不要再挖苦我了。

納瓦西里切夫:我沒有,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不過是,我,我並沒有想,我,我也不明白,我怎麼就說出個濕乎乎的。我是,我是想說您很善良,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我真是這么想說的,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為什麼,您這么恨我,我有什麼對不起您的地方嗎?我這么痛苦——

納瓦西里切夫:您從哪斷定我那麼恨你?

柳德米拉:我沒傷著您哪!

納瓦西里切夫:是啊,沒有。

柳德米拉:我沒撤您的職。

納瓦西里切夫:目前還沒有。

柳德米拉:獎金我按月發給您。

納瓦西里切夫:是領了,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

柳德米拉:我批評了您寫的報表,可這是我的權力,目前為止我還是這個局的——局長。

納瓦西里切夫:我們都很敬重您,打心眼裡邊兒愛您,真的,從心眼兒深處里,我們都很敬重您,真是這樣的。

柳德米拉:深處,在很深的深處,以致我無法感覺到。

納瓦西里切夫:您應該感覺到。

柳德米拉:你胡說些什麼呀,你別說了。

納瓦西里切夫:您是好領導,很民主。

柳德米拉:你又胡說,你別再胡說了。

納瓦西里切夫:您一向民主。是,是,真的,難以相信。

柳德米拉:這么說您不怕難為情嗎?

納瓦西里切夫:如果您叫誰到您的辦公室來,他就像過節日一樣,真的,就像過節日一樣。

柳德米拉:噢,太可氣了。

納瓦西里切夫:您這是怎麼了?

柳德米拉:你闖進我的辦公室,對我,對我胡言亂語。

納瓦西里切夫:您不要哭,您的職務不該哭啊!

柳德米拉:噢,不要你管,不要你管,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我是領導,這是我領導的事情。

(哭聲)

納瓦西里切夫:不,不,不。

納瓦西里切夫:噢,水,涼水瓶。

(哭聲)

尤拉:我可以進來嗎?

納瓦西里切夫:噢,尤拉,等一等,先出去,我求你,我求你,快出去。

尤拉:怎麼回事?

納瓦西里切夫:我們在開會,開會。

尤拉:怎麼回事?

柳德米拉:他無理取鬧,我要把他開除了。

尤拉: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我要找你談談。

納瓦西里切夫:等等,讓我們把會開完。真是見鬼。

柳德米拉:不要你在這兒指手畫腳的,我是這兒的領導。我想干什麼就干什麼,我是主人,我是這兒的女主人。

納瓦西里切夫:對,您是女主人。

尤拉:又要胡來了,真是個冒失鬼。

納瓦西里切夫:不要哭了,活見鬼。哭什麼,有什麼大不了的。讓我像保姆那樣哄哄您?

柳德米拉:那你干嗎要惹我?

納瓦西里切夫:那就哭吧,哭吧,哭吧。哭哭也許對您有好處。您還能哭,這說明您還有救。

( *** )

納瓦西里切夫:呃,您別管,我去接,我接。

納瓦西里切夫:喂,見鬼,喂——她正忙著。部長?什麼部長?

柳德米拉:給我,給我!

納瓦西里切夫:不,不行,她現在顧不上部長。

柳德米拉:噢,給我,給我,您把電話給我!

柳德米拉:噢,瞧瞧,瞧瞧,您乾的好事,您怎麼能對部領導這么講話,連我也不敢這樣,瞧您乾的。

納瓦西里切夫:來來來,喝口水。

柳德米拉:噢,我們都失去了理智了。

納瓦西里切夫:呃,不,打個嗝,痛快痛快。

柳德米拉:我不明白,為什麼所有人都把我看成一個怪物,一個怪物。

納瓦西里切夫:沒事,不要言過其實,不是所有人,也不是特別怪的怪物,沒關系。

柳德米拉:不……我真受不了。你走吧,我不想看見你了……我不願聽你說話了。

納瓦西里切夫:說實話,我絕對沒有想冒犯您,倒是您這么一哭使我感到,您是一個正常的女人,我深為震驚。

柳德米拉:好了,你使我煩透了。

納瓦西里切夫: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請您理解,我是天生的笨嘴拙舌。我,我想問題什麼的都挺正常的,可就是一表達起來,我就——

柳德米拉:噢,好了,好了,部長說什麼了?

納瓦西里切夫:鬼知道,我覺得他沒聽懂我的話,我不習慣和部長對話。

柳德米拉:如果部長現在讓我去,我怎麼去見他呀,我眼睛一整天都得是紅的,鼻子也是一樣。

納瓦西里切夫:要是用手擦,眼睛就會紅,要是等眼淚自己干,誰也看不出來了。

柳德米拉:(笑)您知道,我很久沒這么哭過了,我多麼想一個人大哭一場!可是,一個人哭有什麼意思,就像酒鬼,自斟自飲一樣。(笑)

納瓦西里切夫:是啊,要是下次,您要是想哭就把我叫來,咱們一塊兒哭。

柳德米拉:請您幫我倒點兒水。謝謝。

柳德米拉:您比我強啊,您有兩個孩子。

納瓦西里切夫:對,一個是男孩,另一個也是男孩。

柳德米拉:我呢,只有一個人。每天早晨起了床,我就去煮咖啡,要知道,不是我想吃早飯,而是非吃不可。吃完了早飯我就去上班,這間辦公室和這塊小陽台才是我真正的家。可是到了晚上怎麼辦,要知道我是多麼怕過夜晚,我在這耽擱得很久,直到守衛人員的那串大鑰匙「嘩啦」一響,我才不得不離開這兒。我裝作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樣子,其實我是無處可去。家,家,家,家裡有什麼,有台電視機,我連狗都不敢養,白天沒人帶它出去溜達。我的情況就是這樣。當然有許多熟人和朋友,人家也有家,有孩子,有家務事,所以我簡直把自己,把自己變成一個老太婆了。其實我才36歲。

納瓦西里切夫:才36歲?

柳德米拉:是的,是的,我比你年輕,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我看上去多大?

納瓦西里切夫:嗯,像35歲。

柳德米拉:您又說謊了,納瓦西里切夫同志。

納瓦西里切夫:就是,您穿的衣服顏色暗了點兒。

柳德米拉:是嗎?

納瓦西里切夫:暗了點兒,沒色彩。

柳德米拉:呃,我沒注意。好了,阿拉多力·耶夫尼梅琪。您回去吧,我還有很多事情要干。對了,順便問一下,部長打電話來有什麼事?

納瓦西里切夫:別生我的氣,別罵我。

柳德米拉:您也別罵我,我跟您嘮叨了半天。

訓練提示

前蘇聯電影《辦公室的故事》的情節是這樣的:

某輕工局局長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是個性格怪僻的獨身中年婦女,在下屬面前終日不苟言笑,職員們背後都叫她冷血動物。統計員納瓦西里切夫學生時代是個才華出眾的青年,但是現在卻變得窮困潦倒、未老先衰、唯唯諾諾,獨自撫養兩個孩子,備嘗艱辛。他工作勤懇,但由於生性謹小慎微,不善於在上司面前「表現」自己,似乎是命中註定一生默默無聞了。然而這兩個地位、性格相差懸殊的人經過幾次碰撞之後,卻都顯露出人性的本色和性格的閃光點,最終他們打破了隔閡,產生了愛情,開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

影片著重反映的是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但又放在整個機關生活的大背景下來刻畫,把個人和整個環境相聯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交織在一起,真實感人,具有很強的現實主義色彩。影片反映了不同階層人的普遍心理,觸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中年人的孤獨問題,揭示了作為社會的人,只有更好地認識自身,敢於打破人與人之間產生的無形的隔閡,才能最終達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具有深刻的內在哲理。

但影片卻是通過一場不打不相識、不是冤家不聚頭的愛情喜劇,用內含無盡張力與喜劇因素的幽默手法,准確生動又質朴無華的表演,極富性格色彩又詼諧風趣的語言來生動演繹這一深刻哲理,讓人在輕松談笑間去做深刻的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影片。

所選的第一個片段,姑且叫做「套近乎」,以男聲為主。男主人公納瓦西里切夫在別人的極力慫恿下,為了職位的遷升,為了給自己的上司留下一個好印象,硬著頭皮去向她百般套近乎,卻屢屢碰壁,終於氣急敗壞地與冷冰冰的女上司大吵起來。這場戲在處理時要把握好兩人性格的對比,男主人公唯唯諾諾但又「豁出去了」,硬著頭皮變著花樣但不能處理成油嘴滑舌,因此聲音運用上要虛實結合,虛聲偏多,吐字粘連,氣息延綿;女主人公不苟言笑,毫無趣味,聲音的運用上以實聲為主,吐字乾脆利索,但不能簡單理解為一味的冷漠生硬,其態度、情感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

第二個片段,姑且叫做「道歉與溝通」,以女聲為主。這一片段表現了女主人公柳德米拉·波羅科夫耶夫娜在納瓦西里切夫道歉時由斥責到傷心再到傾訴的心理過程。這場戲處理時要以柳德米拉心理的轉換過程為依據,聲音運用上要虛實結合,注意哭泣的氣息運用。男聲也要注意由不知所措地去道歉到傾聽溝通的心理轉換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