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美國驚悚恐怖電影片名,講一個俄羅斯的龍鳳胎的女孩被收養在美國長大,成年後到俄羅斯找親生父母。
遺落之地/廢墟/墮落/被遺棄的人 The Abandoned (2006)
美國電影製片人馬莉返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俄國。在那裡,她母親的屍體被人們在令人感覺詭異的情況下發現了。她從未見過她,因為她還是孩子時就被領養並被帶到了美國。所發生恐怖事件的唯一線索就是位於山間的那個偏僻的、被遺棄的屬於她親生父母的農場。
『貳』 俄羅斯電影歷史
去年的威尼斯電影節對於俄羅斯的電影給予了額外的關注,除了有一部俄羅斯電影入選競賽單元之外,還首次設置了一個完全專注於蘇俄時期電影的平行單元。
「俄羅斯電影秘史」包括18部在1934年到1974年之間拍攝的影片。8月初,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在對莫斯科進行短期訪問時宣布了這一單元的設置,事實上,穆勒本人也曾經參與合拍過好幾部俄羅斯電影,例如亞歷山大·蘇古諾夫的《太陽》。
這一單元的設置是為了向人們展示蘇維埃電影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而這個階段在西方幾乎是不為人所知的。這一單元既包含經典的、幾乎每個俄羅斯電影愛好者都知道的作品,例如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的《快樂的傢伙們》(1934)和《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也包含相對不那麼有名的Ivan Pyryev的一系列作品,如《拖拉機駕駛員》(1939),《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和《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等。
所有入選影片中年代最近的一部是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於1974年拍攝的《戀人曲》。他在評論「俄羅斯電影秘史」這一單元時說:「作為全球電影歷史的一部分,蘇維埃時期的電影是不可磨滅的,對這個時期的影片進行回顧會讓世界意識到這一點。它將會顯示:盡管處在最嚴格的審查制度之下,蘇維埃的電影仍然是真正的藝術。」
影片名單:
《手風琴》(1934) by Igor Savchenko和Evgenij Sneider
《快樂的傢伙們》(1934)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馬戲團》(1936)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富有的新娘》(1938) by Ivan Pyr』ev
《伏爾加河-伏爾加河》(1938)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拖拉機駕駛員》(1939) by Ivan Pyr』ev
《音樂故事》(1940) by Aleksandr Ivanovskij和Gerbert Rappaport
《SVETLYJ PUT'》(1940) by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養豬人和牧羊人》(1941) by Ivan Pyr』ev
《戰後傍晚六點鍾》(1944) by Ivan Pyr』ev
《春天》(1947) by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庫班河的哥薩克人》(1950) by Ivan Pyr』ev
《Scedroe leto》(1950) by 鮑里斯·巴爾涅特
《狂歡夜》(1956) by El'dar Rjazanov
《我們善良的醫生》(1956) by ?aken Ajmanov
《莫斯科上空的歌》(1956) by Gerbert Rappaport
《拯救溺水者》(1969) by Pavel Ars?nov
《戀人曲》(1974) by 安德烈·科察洛夫斯基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
格里高力·阿萊克桑德夫1903年1月23日生於俄羅斯的葉卡特琳堡。9歲的時候他就成了葉卡特琳堡歌劇院的送報員,他還在那裡當過助理化妝師、電工、油漆工和助理導演等。他在葉卡特琳堡的音樂學校學習小提琴和鋼琴,並於1917年畢業。1917-1920年的蘇俄內戰期間,他是紅軍第三隊「東部前線」劇院的場道經理。內戰結束後,他從葉卡特琳堡工人劇院的導演課程結業,並被任命為葉卡特琳堡地方政府的藝術檢查官。他的工作主要是監管劇院,並選出與新意識形態一致的電影。
阿萊克桑德在1921年遇到了愛森斯坦。1921-1924年間他們合作製作了幾部話劇,並於1924年聯合創作了他們早期的電影《罷工》(1924)和《波坦金戰艦》(1925)的劇本。1927年,他們編劇並執導了宣傳俄羅斯十月革命的影片《十月》。1929-1933年期間,阿萊克桑德夫和愛森斯坦都被派往好萊塢學習和工作。回到蘇聯後,阿萊克桑德夫受斯大林的命令拍攝一部美化其形象的電影《International》(1932)。據說斯大林非常喜歡這部電影。
1933年,斯大林命令阿萊克桑德為蘇聯人民拍攝一部喜劇,《Veselye Rebyata》於1934年製作完成。強硬路線的蘇聯評論界最初抨擊該片缺少對革命的宣傳,影片被禁映了。幾經周折,馬克希姆·高爾基讓斯大林看到了這部片子,斯大林對其非常喜愛,下令解禁。《Veselye Rebyata》在俄羅斯取得了票房上的大成功,並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該片的演員Leonid Utyosov和Lyubov Orlova也因此一舉成名。阿萊克桑德的喜劇深深影響了好幾代蘇聯影迷.
『叄』 被遺棄的小孩潦倒山洞裡,一條大蛇把她養大,是什麼電影
電影片名:大蛇王 /.奪命蟒蛇 主要演員 戚冠軍、李修賢 某研究所秘密研製了R19「生長激素」,可使動植物的生長速度提高300-1000倍。正當實驗成功之際,研究所突遭黑手黨襲擊,R19下落不明。為此,警方,軍方與黑手黨都開始分頭尋找。而R19卻陰差陽錯的落在了一個小女孩手裡,致使她喂養的一條小蛇變成了巨蟒。巨蟒威脅著數萬人的生命,人類面臨著一場災難…… "大蛇王" 劇情是某研究所秘密研製了R19「生長激素」, 可使動植物的生長速度提高300-1000倍。正當實驗成功之際, 研究所突遭黑手黨襲擊,R19下落不明。為此,警方、軍方與黑手黨都開始分頭尋找。而R19卻陰差陽錯的落在了一個小女孩手裏,致使她餵養的一條小蛇變成了巨蟒。 巨蟒威脅著數萬人的生命,人類面臨著一場災難…… 最後是由小女孩含淚殺死了她一手養大的大蛇~~~
『肆』 《天堂的張望》,出生就被拋棄的7歲女孩,真實故事更讓人好哭
《天堂的張望》,出生就被拋棄的7歲女孩,真實故事更讓人好哭
《天堂的張望》由杜斌執導, 杜奕衡 、朱梓玥、 王力可 、 宮曉瑄等人主演的家庭劇情片。
本來抱著看故事片的心理,沒想到這卻是一個由真人故事改編的電影,說實話,這個電影真的是太好哭了,開始很甜但是後來很虐。
故事講述的是:7歲的張望和父親張國華相依為生,生活雖是清貧,但父女倆還是生活得很幸福。
張望是一個從一出生就被遺棄的孩子,是爸爸從大山裡撿來的
天堂的張望故事原型真實人物照片,佘艷感動了世人
最近一部催淚大片在各大短視頻平台上被網友瘋狂轉發,看過的都為之動容流淚,這部劇就是《天堂的張望》,故事的主人公叫佘(she)艷,1996年出生,她從出生就被親生父母遺棄,被一個單身漢養父佘仕友救下養大,因為從小生活的環境比較困難,營養不良,身體不好,但是她從小就特別懂事,知道自己的家跟別人的家不一樣,所以當別人家的孩子還在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她已經可以幫著養父刷碗、掃地了,在學習上佘艷也非常的努力,她希望好好學習讓養父開心,不過晴天霹靂很快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身上,2005年佘艷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這個病需要花幾十萬,還不一定能治好;佘艷知道自己的家庭情況,所以在治療沒多久,她對養父說出了那句令人心痛的話:「我想死....」,她不想讓自己的病成為養父的負擔。後來佘艷的事經過媒體報道後,引起全球華人的關注,大家紛紛捐款,很快錢湊夠了,但是佘艷還是不幸離開了這個世界.......
下面是就是佘艷
下面是佘艷和養父佘仕友在一起
佘仕友是一個善良而偉大的父親
佘艷治療過程中經受了無數的痛苦,但是她非常的堅強,下面是她最終的歸宿...
爸爸張國華在大山裡砍柴回家的路上,突然聽到一個孩子的哭聲,順著哭聲找到了一個襁褓中的嬰兒,孩子已經被凍得哭聲越來越微弱,我看到這個鏡頭都想罵那個遺棄孩子的狠心的爹媽,怎麼這么狠心,把孩子丟在這樣荒無人煙的大山裡,如果沒有人經過,或是有狼路過,後果不堪設想。
張國華當時第一反應是抱起孩子暖一下她,一邊大聲呼喚周圍有誰丟了孩子,然後他又下意識地把孩子放在了原來的冰冷的地上,轉身狠心離去,但是架不住聽到孩子的哭聲又不忍心又返回去,最後來回反復三四次,天也逐漸黑了下來,他只好把孩子抱回了家。
但是左鄰右舍,所有親戚都讓他把孩子送回去,反正他不能養活,一個連自己都吃上頓沒下頓的人,如果再養活一個孩子,連媳婦都難娶了。
家徒四壁無一件值錢的東西,張國華確實陷入了兩難,最後他還是決定把這個孩子留下來。
他拿出僅有26元錢,給孩子買了兩袋奶粉,他說:「娃啊,你就是我的希望,你就叫張望吧,從今天以後,我吃啥你吃啥,我一定把你養大成人。」
都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小張望很懂事,3、4歲的時候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父親靠編簍子生活,她就做兩個人的飯,不僅在生活上能照顧父親,在學習上也品學兼優,門門功課考一百分。
張望的家生活很拮據,每天吃的飯就是白米飯就著鹹菜,沒有新衣服,屋子破得不能再破了,外面下大雨屋裡下小雨,雲南這個地方經常下雨,每到下雨天,她和爸爸就找家裡所有的東西接雨,洗臉盆、洗菜盆甚至連吃飯的飯盒都用上,還是不夠用。
日子雖然清貧,但是父女倆生活得很幸福,因為有彼此的陪伴和照顧,生活就有奔頭。
如果日子就這樣過下去多好,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屋漏偏逢連夜雨。
一天張望突然流鼻血不止,去大醫院檢查,才知道得了急性白血病,治療需要30多萬的費用,籌錢無果的張國華整日以淚洗面。
為了給張望治病,張國華求爺爺告奶奶借遍了全村,才借到了一萬塊錢。村裡的首富就算給他跪下了,他還是一分不肯借,因為他知道張國華還不起,借了這錢就算是打了水漂。
為了給張望治病,張國華挨過板磚,被打得渾身是傷血流不止,他去工地搬裝水泥,盡管每天只有50元錢,但是他願意去努力賺錢給閨女湊醫葯費。
但是這點錢對得了白血病的張望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張國會在工地干一個月的苦力,還不夠張望一天的費用。
妹妹給他出主意,兩個人偷偷跑回山裡,把張望扔在醫院里,醫院總不能見死不救。
但是被張國華拒絕了,他說:「這孩子已經被拋棄了一次,不能再拋棄她一次。「
故事的結局很凄慘,盡管全國人民很快給張望捐助了50萬元,但是她卻因為沒等到合適的骨髓移植,在24天沒有進食的情況下,最後離開了這個世界。
臨走的時候,張望和醫生媽媽說:」對不起,我沒聽你的話,我偷偷吃了方便麵,是我太饞了。我死後,把我治病剩餘的錢捐給需要的小朋友,把我的眼角膜捐給樓下的小哥哥,他就能代替我看這個世界了......"
就這樣,張望帶著不舍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愛她的爸爸和所有愛她的人,光頭的她戴著爸爸給她花三元錢買的新發卡,捐掉了眼角膜的她眼部蒙著一塊大大的白布,穿著雪白的裙子,腳上那雙紅色的皮鞋看起來非常刺眼......
她就安靜地躺在那兒,像是睡著了一樣,像是一個等待著七個小矮人的白雪公主一樣美麗......
醫生媽媽說:「有一天,我看到小佘艷沒穿襪子,就告訴她天涼了把襪子穿好,但是她不好意思地偷偷地告訴我,她從小就沒穿過襪子......」
於是醫生媽媽立刻到樓下的超市幫她買了好幾雙襪子,正好看到了有一雙紅色的小皮鞋,就一起幫她買來了,這雙紅色的皮鞋就是這個可憐的孩子最後離開時穿的那雙......
小佘艷是個堅強的孩子,長針頭刺入身體取骨髓,她咬緊牙關一聲沒哭出來;她是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就算在醫院里,她還想學習畫畫,賣畫賺錢給爸爸修漏雨的房子; 知道自己不久於世,她在本子上給爸爸寫好醫生媽媽、護士姐姐和記者阿姨的電話,如果爸爸的房子再漏雨了或是生活有困難了,就讓爸爸去找這些好心人幫忙......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對於電影里朱梓玥扮演的小張望來說,從跳下石台階氣喘不止,操場跑步跟不上隊伍,被人甩一巴掌後鼻血止不住開始,厄運驟然降臨。父親不識字,依靠編竹簍維系生活,父女倆頓頓吃的是白米飯配鹹菜,一下雨房子四下漏水,垮塌風險日漸嚴重,窮困潦倒並不妨礙親情帶來的幸福感,父親為女兒采朵路邊的小花,女兒為父親捶背唱歌。
如果沒有病魔,聰明好學的小張望肯定能考上好學校,實現帶著爸爸去大城市住樓房的夢想。現實的殘酷在於有一種病叫急性白血病,而她患了病。
無數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兒童像電影里的小張望一樣承受著病痛折磨,他們的父母家庭也飽受煎熬考驗。家庭條件尚可的傾盡所以治病救命,如張望同病房的小女孩題題,相比之下張望卻沒有那麼幸運,走投無路的父親選擇干工資微薄的體力活,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下跪借錢,要賬挨打,賣腎被騙,甚至一度想要鋌而走險為籌錢觸犯法律。
女兒是他的命,女兒沒了,怕是他整個人也會被掏空,變成行屍走肉。目光所及,世間角角落落的每一個活潑可愛的孩童,哪一個不是父母的心頭肉,命根子?在父母眼裡孩子的成績優異固然重要, 健康 茁壯長大成人才是最根本的期許。
沒錢看病的張望選擇放棄治療,小小年紀懂事的她要求不多,一個帶花的發箍,一張照片,三元的發箍滿足了小女孩對美的一切奢望,照片是拍給爸爸的,怕自己走了爸爸就再也看不到她。人間疾苦很多,當病痛和貧窮重重落在一個七歲小女孩身上,令人窒息著心痛的張力無形中加碼。
泣不成聲的觀眾們真情實感地為熒幕里的主角悲傷流淚,也被父女的感情震撼感動。 那個漏雨的房子,終歸還是小佘艷對爸爸最後的牽掛......
張望是不幸的,同時她也是幸運的,在媒體的追蹤報道下,她的遭遇引發各界人士關注,源源不斷的捐款解決了沒錢看病這一難題,堅強的她也一次次與病魔抗爭,雖然宿命寫在片名上,她卻在生命將逝時依舊美好的像天使:記掛著修漏雨的家;牽掛著沉入痛苦裡的爸爸;把剩餘捐款捐給同樣沒錢救治的白血病患兒;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張望爸爸盼著生死輪回,抱著女兒許願,下輩子你還是我女兒,我是個有錢的爸爸。對小張望來說更重要的是:請你記住我,下輩子我還要做你的女兒。 本文話題:建議去電影院看看這部好哭的片子《天堂的張望》,謝謝!被拋棄的孩子很可憐,但是人間有大愛!
『伍』 一部電影,好幾年前的
克拉姆一家
映時間:1991年10月4日
國家:丹麥
導演:
Sven Methling
編劇:
Thoger Birkeland .....novel
John Stefan Olsen
主要演員:
Laus Høybye 飾 Krumme Dick Kaysø 飾 Far
Karen-Lise Mynster 飾 Mor Line Kruse 飾 Stine
Lukas Forchhammer 飾 Grunk Peter Schrøder 飾 Boris
克拉姆一家劇集簡介
講的是大約八九歲的男孩克拉姆身邊的事,他一家很搞笑,搬家時因為不想爬樓梯,而把鋼琴從窗口吊下去,結果……可想而知。它還有個弟弟叫科隆科,大概一歲,還不會說話,被兩個竊賊無意中偷走,卻把他們偷來的錢給扔出車去。它還有個好朋友叫湯姆,一次他倆煮了一隻貓,結果她媽媽把鍋給扔了……
1、他平時經常照顧一匹馬,也經常練習騎術,那匹馬叫「英雄」。電影結尾男孩騎著這匹馬贏得了一個比賽,他喜歡的女孩還過來親了他一下。
2、他想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表現自己,可是經常出醜。有一次女孩站在他家樓下,他不小心把水澆到女孩頭上了,後來他問一個老爺爺怎麼獲得女孩子歡心,爺爺說不要給女孩子潑冷水,男孩難過的說:我潑過。
3、男孩想在聖誕節送給女孩一個戒指,他們班的規矩是大家把禮物都放到一個大筐子里,隨機分給同學,所以他費盡心思才讓女孩拿到他准備的禮物,誰知,他的禮物被淘氣的弟弟換過,裡面裝的其實是一隻大蜘蛛。
4、他們班的老師經常被學生捉弄,大家送給他藏著鞭炮的雪茄,弄得老師不敢抽收到的煙。聖誕節大家又送了他一支雪茄,同學們做出憤怒的樣子說老師不信任他們,老師就沒好意思再剪開雪茄察看,抽了,果然,雪茄又爆炸了,老師滿臉漆黑。
5、最後補充,那個男孩子家裡有個姐姐,特別愛看小說,喜歡把自己當成小說里的女主角。還有個可愛的小弟弟。
這個電影貌似一共有三部,正大劇場都放過了,當年超喜歡。主角是一個小男孩,家庭成員都超有個性,瘋瘋癲癲的爸媽,連還是小Baby的弟弟都很厲害的,最後那兩個倒霉的笨賊吃盡了苦頭(記得有一段是小傢伙坐在笨賊的車上往外扔錢),看來早在當時這種小鬼當家式的設定就已經很受歡迎了。
主角小男孩喜歡班上一個小女孩,寫了首情詩還被人當眾念了惱羞成怒。詩是這樣寫的:
約莎約莎你真美麗
唇紅齒白頭發飄逸
你反應敏捷心仔細
腦子聰明賽機器
可是有些事情你不明白
男孩子是好還是壞
我不聰明也不健美
但我做事不後悔
希望你的眼睛溫柔地看上我一眼
融化我心裡的冰霜……
聖誕節想送女孩一個戒指,被同學搗亂扔到公用禮品箱里了,幸虧是那女孩負責給全班發禮物,看他使了半天眼色終於明白了,自己拿了那個禮物,結果打開一看,尖叫,一隻大蜘蛛,(我郁悶啊,當初包禮物時他弟弟跟著瞎湊趣包了一隻蜘蛛,外面看起來兩個盒子一樣,他拿混了),被女孩誤會她故意捉弄人,郁悶。
克拉姆要給女孩子約沙寫情書,問他爸爸,心用什麼詞搭配,他爸爸正在組裝電路,隨口說「配電器」,結果克拉姆就寫,「我的心是一隻配電器。
他在上課的時候聽隨身聽,有人給插上了喇叭,結果老師請家長了。」他家裡有個姐姐,老和他吵架,還有個很小的弟弟,第一部裡面他媽媽天天用破縫紉機,吵死人,樓下的奧爾森太太就用拖把捅他們的地板,都捅破了一大塊。第二部裡面他家的門前堆了一堆東西,人過去都用腳趟,後來終於收拾干凈了一次,結果他媽媽不知道,用腳趟的時候還把腿摔斷了。
小男孩有個死黨好朋友,屬於"哈克貝利費恩"那種臟兮兮不務正業的流浪兒造型,約他半夜出來弄些死貓大蒜之類的事,結果方圓幾公里都聞見臭氣了。
裡面那兩個笨賊真是太經典了,其實其中一個蠻善良的,老幹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傻事,看他們兩個不論是搶劫還是越獄都倒霉得不得了真是讓我萬分同情,其實他們的計劃都挺不錯的,只不過碰上了這么另類的一家子,命不好啊,沒辦法。
劇情嘛,自然就是笨賊們被智勇雙全的小男孩打敗,笑笑也就算了,忘了是哪一部結尾女孩親了我們的小英雄一下,他一下就暈過去了。
經典台詞:
他們家隔壁那對老年夫婦被他們一家轟轟烈烈的晨練計劃吵醒後,出門看,發現他們在准備跑步,於是說:「哦,天那,又有新的計劃了,最好跑到澳大利亞去!!」
克拉姆的爸爸:「這頂帳篷,當年我跟你爺爺出去野營,外面下雨下得地里的土豆都漂了起來,這裡面還跟撒哈拉沙漠一樣乾燥……」(結果當天晚上帳篷里水漫金山)
克拉姆的弟弟(奶聲奶氣):「倒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