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㈡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㈢ 天註定為何國外獲獎無數,國內至今被禁
這部電影在國外獲獎無數,而在國內被禁至現在,主要是因為拍得太真實了,而且幾乎是不能有的色情、暴力、血腥等元素都有了。
天註定這部影片講述了四個不同的故事,在這四個故事裡,每個故事的主人公,最後都走上了殺人或者是自殺的道路。這部電影在國外上映之後,拿到了戛納最佳編劇獎在內的多個國際大獎,是BBC、《紐約時報》2013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3)賈樟柯陪跑戛納國際電影節擴展閱讀
天註定的主要角色:
一、大海 演員:姜武
大海一直對村裡的煤礦被富豪侵佔,感到非常憤怒。他試圖寫信到中南海告狀,但因為不知道中紀委的具體地址,導致無法寄信;他試圖挑釁曾是自己同學的富豪,卻又被人用鐵鍬像打高爾夫球一樣打得頭破血流,從此多了一個「高爾夫球」的外號。
二、三兒 演員:王寶強
三兒在過年時回到了家鄉,在外,他冷靜無情地搶劫殺人,一把手槍讓他走遍大江南北,「聽到槍聲才覺得不無聊」。家裡人對他的回歸並沒有太大反應,母子、兄弟之情也逐漸淡漠,老婆希望他能留在家中過安穩日子,但他不願意,寧可讓老婆去找個情人或是跟自己離婚。
接下來,他毫不猶豫地又踏上了遊走的旅程。在三兒搭乘的大巴中,賈樟柯播放了杜琪峰《放逐》中的經典段落——白紗帳中的槍戰,一是順便致敬杜sir,二也是對槍手三兒的禮贊。
㈣ 賈樟柯|來自山西的「普通」電影人小賈
摘 要: 他對小人物的命運關懷,常常折射出對整個時代的思考。朴實無華的畫面傳遞出電影背後深邃而清澈的精神世界。賈樟柯,從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到開羅國際電影節傑出藝術成就獎,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從年少時拚命地逃離故鄉到如今重返故鄉,他的電影,在拍著家鄉—山西人面孔的同時,也在記錄整個時代的變革,構築著自己獨特的電影世界。
山西人的故事——《江湖兒女》
2018年我的作品《江湖兒女》——故事從2001年的大同講起,一對男女從山西一直到了三峽,從三峽去了新疆。當他們人到中年的時候,又回到了故鄉。寫完之後我嚇了一跳,就像我這些年的經歷一樣:從山西出發,一點一點地往外走,人會感覺自己越來越渺小,但同時又越來越堅硬,不知不覺我把自己的這樣一個感受寫到了這個劇本裡面,於是就有了《江湖兒女》這部電影。
回顧賈樟柯的電影,幾乎每一部電影里都有山西人的影子。賈樟柯開玩笑說:「因為山西人長的太漂亮了,所以我特別想拍山西人的面孔。」在山西生活了23年,山西既教給賈樟柯幾乎所有的東西,也建立起了他自己全部的情感世界。
山西人——難忘的普通人
山西人成了賈樟柯電影里經常出現的人物形象,這與賈樟柯自身的經歷有著很大的關系。賈樟柯拍的都是山西人中的普通人,有路邊擺攤的小商販,也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工。這些山西人都是普通人,卻都是令人難忘的人。
賈樟柯從小是奶媽帶大的。奶媽靠在長途汽車站賣茶水,兩分錢,三分錢一杯,以養活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奶媽的女兒在林場工作,每到周六,奶媽就會帶著他坐在炕頭上,一起等待姐姐回家。賈樟柯說:「我們就這樣猜想一個親人,一步一步,怎麼樣在這樣一個大風的下午到家。那時候,人和人的距離不會被手機拉得這么近,但是會把思念拉得很近很緊。」
賈樟柯花費了近十年的時間才考上大學,他堅持沒有放棄是因為他說:「像我奶媽那樣,擺一個茶水攤可以養一個家,我不可以養我自己嗎?我覺得沒有什麼生活,是我不可以過的,沒有什麼是我不可以去冒險,因為在我們這樣的人的詞典里沒有失敗。」
山西城——電影夢的起點
山西人是賈樟柯電影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山西城自然也是他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城市之一。對於賈樟柯而言,山西是家鄉,也是成就他電影夢的起點。
在山西生活了23年的賈樟柯回憶在山西城生活的日子時說道:「小時候覺得縣城非常的大,當你懂得騎自行車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小時候印象中那麼大,一個縣城其實就十分鍾的路程,那慢慢的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想像。」
我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賈樟柯的電影藝術也來自於生活之中。初中的時候,賈樟柯所在的那個縣城開始有了錄像廳,播放的大多都是香港武打片。賈樟柯說:「在那個錄像廳了,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黃土地》,看了差不多五分鍾我就開始淚流滿面。那個電影幾乎沒有對白,但電影里反映的一望無際的黃土地和裡面穿的黑棉衣的黃土地上的人。這讓我堅定了做電影的決心,因為電影里的場景就是我的生活。」
山西情——熟悉的親人情
電影事業越做越紅火的賈樟柯幾乎沒有時間再回到山西,更別說是與以前的同學、朋友們保持頻繁的聯系了。那時候,山西同學們的同學會與婚禮等,他幾乎沒有參加過。他自己用「曾經年少愛追夢,一心只想往前飛」這句歌詞來形容那時候的自己。
就這樣,賈樟柯逐漸與山西的「人」斷了聯系,直到他的父親去世,他才意識到,與山西的同學與朋友間的那種情誼,不僅是友情,更是一種親情。
2006年,賈樟柯的父親去世。寒冷的夜晚,賈樟柯要為自己的父親守靈。晚上,陪他整夜整夜坐著的是他那些小時候的朋友,他們很自然,很從容,眼神與動作之中看不出一點畏懼與害怕。賈樟柯有一次說道:「他們是陪我面對生死的人,別人比不了。」也是那一次,讓他開始重新思考自己與他們之間的關系,開始重新定位自己與家鄉山西的關系。在思考了許久之後,他選擇回去,回到山西,回到親人間去……2015年,賈樟柯回到故鄉山西,並在山西開始了他電影事業的又一個階段。
結 語
對賈樟柯來說,故鄉山西是電影夢開始的地方;是不管離開多久,親情都在的地方;是走多遠,走多快,都會回頭看的地方……故鄉既可以容納我們的身體,還可以承載我們的精神與靈魂。在這個「快餐」時代,許多人都追求速度與數量,自以為在「前進」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殊不知自己離「前方」可能越來越遠。學會讓自己「靜」下來,回頭看一看,看似走得很慢的你,也許是走得最快最穩的那個。
㈤ 66屆戛納電影節中國電影人有誰在場
奚夢瑤,成龍、章子怡、范冰冰、劉德華、張雨綺、鄭秀文、李宇春、甄子丹、王寶強、陳坤、黃曉明。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5月15日在法國坎城開幕,2013年5月26日閉幕。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被任命為評委會主席。
2013年共有1858部電影報名戛納,近80部入圍影片將在兩周內展映,其中包括中國導演賈璋柯的《天註定》、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峰的《盲探》和中國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
本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獲得者為阿布戴·柯西胥導演的《阿黛爾的生活》,評審團大獎為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
2013年4月19日下午六點,第66屆戛納電影節正式公布了入圍片單,許多值得關注的新片都入圍了競賽單元,共計19部:其中由賈樟柯導演,姜武、王寶強、趙濤、羅藍山主演的電影《天註定》成為華語片的一大驚喜,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枝裕和)、《稻草之盾》(三池崇史)、《過往》(阿斯哈·法哈蒂)則是另外三部值得關注的亞洲電影。
㈥ 賈樟柯被時代撞到那些
關於賈樟柯,曾經有人說「賈樟柯拍的鄉土題材的電影都能夠非常好的反映出一些社會現象,是非常好的反映中國社會的素材。」
那麼賈樟柯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1.成績斐然,著作等身
賈樟柯,男,47歲,汾陽人,著名導演。國際作家和作曲家協會聯合會副主席。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院長,平遙國際電影節發起、創立人。
曾經執導過多部電影,獲得了多項國際電影節展獎項。
1998年,《站台》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獎。
2006年《三峽好人》獲得第63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5年,賈樟柯本人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終身成就「金馬車獎」。
2.敢想敢做,矢志不渝
賈樟柯,想人所不敢想,做人所不敢做。
如果已經對繪畫有造詣,那好好畫畫不好嗎?賈樟柯偏不。
機緣巧合之下他迷上了電影,於是立志要考電影學院。甚至失敗了兩次都不帶放棄的。最後終於如願以償,圓了兒時的夢想。
如果導演的片子已經很多,好好做導演不好嗎?賈樟柯偏不。
那時候他一有了片子就跑各種電影展。中國國內沒有電影展啊,他只能一趟一趟往國外跑。
他想:要是中國能辦個電影展多好啊。他這么想,也這么做了。於是在編劇,導演之後,賈樟柯又多了個中國平遙國際電影展助推人的頭銜。
如果大家都沉迷好萊塢,那好好走魔幻現實主義風格不好嗎?賈樟柯偏不。他的鏡頭始終聚焦在那個劇烈變革的時代,將社會微縮在其中,將一系列社會現象融在僅僅兩個小時的表達之中,塑造出一個個鮮明卻又普通的小人物。
他始終將中國鄉土現實主義風格貫徹到底。
3.飲水思源,不忘初心
賈樟柯,來自山西,生長在山西,走出了山西,又回到了山西。
作為一名電影人,他將自己的鏡頭對准了這片自己土生土長的大地。
他從家鄉社會的點點滴滴中尋找靈感,他憑借家鄉社會的鄉土人情獲得聲名,他帶著家鄉社會的微縮景觀走出山西,走入世界。
他懷著感恩的心回到家鄉,將國際電影展辦在平遙,為山西帶來新的機遇。
4.紮根鄉土,傳遞真情
賈樟柯說:「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
在這樣的理念下,他始終堅持將鏡頭對准那些在極速發展的社會中被落下、被撞倒,甚至是被拋棄的人群。
我們不得不承認,那些人物太小了,小到對整個社會的發展也許無足輕重。
那樣的人物太多了,在下一條街的街頭,在我家的樓下,在你家的門前,比比皆是,轉角可見。
以如此龐大社會的一角為目標,以如此忙碌的社會中靜謐的一方土地為場地,以如此渺小又平凡的一群人為素材,賈樟柯其人,洞察力和敏知度可見一斑。
賈樟柯鏡頭下的人物性格鮮明,讓人印象深刻。在看他的電影時,甚至讓人感覺,這個角色就是你,那個角色就是我。
《江湖兒女》中,那一群意氣風發的「社會青年」,那一派「唯我獨尊」的地痞流氓作風,那一腔兄弟最大,兒女情長影響人走江湖的自矜和自大。
走在街上,那叼著煙,燙著頭,蹦著迪的少男少女們,不正是那「江湖中人」嗎?
《山河故人》中,在澳洲留學許久的男孩長大後回到家中。他不會中文,吃不慣中餐,走不慣鄉間土路,住不慣茅草土屋,但他依舊保存著脖子上的那一串鑰匙,二十年未曾變。這是獨屬於中國人的鄉土情結,是一種來自家人的牽絆,更是一種來自家鄉的呼喚。
看到這里的你,又有多久,沒有回過家,沒有看看家裡的親人了呢?在你眼中,他們是不是逐漸陌生,逐漸變的難以理解,你們之間是不是難以溝通了呢?相比於語言不通,文化鴻溝,我們與家人之間的那點嫌隙,是不是早已微不足道了呢?
5.總結
當一個個老實巴交卻受遍苦楚與委屈的人拿起手中的刀,那種他們想要抗爭卻難以挽回的無力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斌哥留下一句「走咧」就不知所蹤,那樣一些人對江湖是如此執著,又或者除了江湖,他們無處可去。
當那個男孩對著他的父親說「你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麼」,那代際之間越來越難以跨越的障礙,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心中的刺。
這些都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當中,難以被剔除,因為他們紮根在社會變遷的土壤中,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根發芽;它們常常被忽視,因為他們如此的普遍以至於我們習以為常。
這些,是時代的遺產。
賈樟柯,一個用電影照進現實的人;一個生長於鄉土社會,紮根在鄉土社會的人;一個不忘初心,描繪著家鄉,造福著家鄉的人。
賈樟柯,一個敢於將光鮮外表下被忽略的鎮痛之根源所在血淋淋地剖開的人;一個讓我們不得不去直面由人類自身所帶來的問題的人;也是一個阻止我們陷入一個又一個悲劇的人。
㈦ 《江湖兒女》定檔6月10日在韓國上映,這部影片為何能走出國門上映海外
中國式的《江湖兒女》已定檔,走出國門在海外上映
國外上映如何音譯
《江湖兒女》是賈樟柯執導的一部由廖凡、趙濤、徐崢等主演的愛情電影,2018年5月11 日在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映,2018年9月21日在中國內地公映。賈樟柯坦言拍攝《江湖兒女》在這部電影,就是想致敬在時代洪流中那些有情有義的江湖兒女,在國外放映時,當時還跟音譯商量如何讓翻譯“江湖”二字,經過幾番協商,最後還是決定用中國特有的文化特色,直接用“JIANGHU”拼音。
演員陣容及精彩演出
《江湖兒女》演員陣容也曾引起轟動,馮小剛、徐崢、張一白、刁亦男四大導演以演員的身份出演賈樟柯的新片,這個組合還被戲稱為“導演F5天團”。片中還有其他優秀演員加入,就如義大利金像影後趙濤、柏林影帝廖凡、“演技男神”張譯、“青春男神”董子健等等。片中演員的精彩演出及揣摩角色的態度讓這部電影更加出色,更加有時代江湖兒女的味道。廖凡的精彩演繹不僅演活了西北小城市裡的社會人,一口地道的山西話讓人完全聽不出他原來是一個湖南人。
這么強大的陣容,這樣精彩的演出,這樣最接近大眾的一個電影,《江湖兒女》把那個時代的人經歷過的,最真實的呈現給觀眾。好的影片就是這樣,應該不僅是國人能看到,走出國門,讓世界其他地方的觀眾也能感受一下那一代的人的時代。
㈧ 天註定電影在國外都獲得到哪些獎項呢
《天註定》 是賈樟柯導演,姜武、王寶強等人主演的一部經典電影。該片敢於直面陰暗社會現實,通過出人意料的手法,展現出了小人物對生活無奈和彷徨。這部電影一時間引發轟動與熱議,並且獲得了國內外多項大獎。這部電影在國外獲得的獎項,主要有以下幾個: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戛納國際電影節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能夠獲獎的電影必定是一部有獨到之處優秀的影片。《天註定》就是這樣一部影片。電影看似講述了中國不同地方的四個人物的四個故事,卻又彷彿通過一根無形的線將他們緊緊串聯在了一起。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天註定》可以說是實至名歸,同時該獎也是該片獲得的最大的獎項。
關於電影《天註定》在國外獲得的獎項,大家還有什麼自己的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㈨ 2014戛納電影節紅毯有哪些中國人
鞏俐、章子怡、范冰冰李冰冰 周雪、賈樟柯、趙濤、於冬、金巧巧、吳征、楊瀾等
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4年5月14日開幕。2014年5月24日第6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閉幕式以及頒獎典禮在電影宮盧米埃爾大廳舉行。
海報直接採用了費德里科·費里尼1963年電影《八部半》的一張劇照,影片男主角馬塞洛·馬斯楚安尼透過墨鏡,意味深遠地望著觀眾的方向。2014戛納電影節官方海報設計師稱,馬斯楚安尼和費里尼共同代表了一種自由的,面向全世界的電影,致敬這部電影,也是強調義大利電影和歐洲電影的藝術性在世界電影中的重要程度。
參考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