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我們扎米亞京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我們扎米亞京

發布時間: 2022-02-27 15:48:19

❶ 急需兩本電子書,〈老人與海〉和〈我們〉作者:[俄] 尤金·扎米亞京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8193554.html

❷ 急求20篇關於國外的文章

-

網路知道 > 文化/藝術 > 文學 > 小說
外國文學作品有哪些?
2010-04-21 16:39 奢侈你的愛1 | 分類:小說 | 瀏覽32340次| 該問題已經合並到>> 分享到:
2010-04-25 13:16 提問者採納
1、十四行詩集 [意]彼得拉克《抒情詩集》;(運用十四行詩體最主要的代表哦,最早的人是他不是莎士比亞哦~~) [意]但丁的《花》; [英]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 [英]勃朗寧夫人《葡萄牙十四行詩集》(Sonnets from Portugue, 1850); 2、寓言集 [古希臘]伊索《伊索寓言》; [俄]克雷洛夫《克雷洛夫寓言》; [法]拉封丹《拉封丹寓言詩全集》; 以上是三大寓言家。下面再列一個東方的: 古印度,作者不考《五卷書》Pa?ca-tantra; 3、長篇歷史小說 [英]司各特的《艾凡赫》; [俄]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意]司湯達的《帕爾馬修道院》、《紅與黑》;(他其實是個法國人,但是他自稱是米蘭人,並且他的主要作品都是以義大利為背景的多) [法]雨果的《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 4、偵探小說 [美]愛倫·坡,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莫格街謀殺案》、《馬里·羅蓋特的秘密》和《被竊的信件》; [英]柯南.道爾(A.Conan Doyle)的福爾摩斯探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慘案》; [日]橫溝正史的「金田一」系列; [日]江戶川亂步的「明治小五郎」系列; 5、流浪漢小說 [西班牙]《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漢譯《小癩子 》); M.阿萊曼的《古斯曼·德·阿爾發拉切》;烏維達的《流浪女胡斯蒂娜》;克維多的《騙子手》 上面的是嚴格意義上的流浪漢小說,但是說到在文學史上有影響力的反而是不是流浪漢小說卻繼承了它的結構的《唐吉柯德》和[英]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 6、意識流小說 [愛爾蘭]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法]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 [英]吳爾夫的《到燈塔去》、《海浪》; [美]福克納的《喧嘩與騷動》; 7、書信體小說 [英]理查遜的《帕梅拉》、《克拉莉莎》(第一個以書信體寫小說的); [德]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法]盧梭《新愛洛綺絲》; 8、烏托邦小說 摩爾的《烏托邦》; 貝拉密的《回顧》; 威爾斯的《現代烏托邦》; 9、反烏托邦學說 反烏托邦(Dystopia)又被翻譯作「反靠反烏托邦」、「敵托邦」或"廢托邦"。是文學,尤其是科幻文學中的一種文學體裁和流派。反習托邦主義反映的是反面的理想社會。在這種社會中物質文明泛濫並高於精神文明,精神依賴於物質,精神受控於砩質,人類的精神在高度發達的技術社會並沒有真正的自由。這一類小說通常是敘述技術的泛灄,在表面上提高了人類的生活水平,耠本質上掩飾著虛弱空洞的精神世界。亠被關在親自製造的鋼筋水泥牢籠里,迠里陰暗冰冷、精神壓抑。在這種生存犠態下,物質浪費蔓延,道德淪喪,民主受壓迫,等級制度橫行,人工智慧背叛人類,最終人類文明在高科技牢砼中僵化、腐化,走向毀滅。 反烏托邠主義的代表作是: 1932年英國赫胥黎 著作的《美麗新世界》; 英國喬治·奧威爾的《動物庄園》和《一九八四》; 以及俄國扎米亞京的《我們》。 10、中古英雄史詩 英國的《貝奧武甫》; 冰島的《埃達》; 法國的《羅蘭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德國的《尼伯龍根之歌》; 俄羅斯的《伊戈爾遠征記》; 11、荒誕派戲劇 〔愛爾蘭〕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法〕阿達莫夫的《一切人反對一切人》、《塔拉納教授》; 〔法〕尤內斯庫的《禿頭歌女》、《椅子》; 〔法〕熱內的《女僕》、《陽台》、《黑人》; 12、為父復仇悲劇 〔古希臘〕埃斯庫羅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加門農》、《奠酒人》、《歐墨尼得》; 〔英〕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 〔法〕薩特的《蒼蠅》;

❸ 《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俄羅斯] 葉夫根尼·扎米亞京/[英國] 阿道司·赫胥黎)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 iq3y

書名: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

豆瓣評分:9.2

作者:[俄羅斯] 葉夫根尼·扎米亞京/[英國] 阿道司·赫胥黎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副標題: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
譯者:孫仲旭/孫法理/范國恩
出版年:2013-12
頁數:973

內容簡介:

本套書由最經典的三部反烏托邦小說《1984》《美妙的新世界》《我們》組成,被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都描繪了在一個技術極端發達的未來世界,精神世界的扭曲,對人類文明提出了警示,是對人類社會最深沉的反思。

作者簡介:

喬治•奧威爾(1903—1950)英國著名作家,社會評論家,英語文體家。年輕時曾赴緬甸加入帝國警察部隊,後因厭倦殖民行徑而返回歐洲,開始文學創作。後參加西班牙內戰,並在二戰中積極投身反納粹活動,1950年死於困擾多年的肺病。著有《1984》《動物庄園》等十餘部作品,其中充滿了社會關懷、人類理想和反極權的思想,被稱為「一代人冷峻的良心」。

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英國著名作家,著名的赫胥黎家族最傑出的成員之一。曾立志從醫,卻因為視力障礙改變初衷,從事了文學創作。著有小說、詩集、文集、劇本等五十餘部,曾獲得詹姆斯•泰特•布萊克紀念獎等文學獎,因代表作《美妙的新世界》贏得巨大聲譽。

葉甫蓋尼•扎米亞京(1884—1937)表現主義和新現實主義文學大師,作品涉及小說、詩歌、戲劇等多種體裁,主題多為對現實社會的諷喻。早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卻因為與當時主流思潮相左的政見和批判主義的文風遭到政府的封殺,多部作品遭禁。於1931年上書斯大林本人,請求離開蘇聯,在高爾基的多方斡旋下,終於獲准出國,同年與妻子在法國巴黎定居,1937年因心臟病去世。

❹ 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簡介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紹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77)。

從19世紀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

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於法國巴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作品介紹

①、《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最初發表時,有21個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1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3篇(《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髏》),共25篇。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父與子》

《父與子》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發表於1862年。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後,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

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佔了上風。

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後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巴扎羅夫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具有堅強的性格和埋頭工作的習慣。

在政治上,他反對農奴制度,批判貴族自由主義,否定貴族的生活准則;在哲學上,他是個唯物主義者,重視實踐,提倡實用科學;但是他也表現出某些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例如否定藝術的作用,等等。

二、萊蒙托夫

1、作家介紹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

1814年10月15日生於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塔爾罕內度過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通曉多種外語,在藝術方面也很有天分。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轉入聖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亞季戈爾斯克療養,和這里的退伍少校馬丁諾夫決斗而死,年僅27歲。 外祖母將其安葬在塔爾罕內。

代表作品有《鮑羅金諾》,《祖國》,《當代英雄》等。

2、作品介紹

①、《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俄國作家萊蒙托夫創作的長篇小說。1839年至1840年萊蒙托夫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貝拉》、《塔曼》和《宿命論者》。

1840年5月萊蒙托夫將這幾篇小說同未曾發表的《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合在一起發表,這便是長篇小說《當代英雄》。

該作講述主人公畢巧林是青年貴族軍官,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然而他內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

這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

②、《兩兄弟》

《兩兄弟》是俄羅斯作家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創作於1836年的同名五幕劇本。

全劇以梁兄的爭風吃醋為沖突的中心。尤里從彼得堡回莫斯科省親,巧遇從前的戀人薇拉,於是便欲重溫舊夢,不料此時薇拉已嫁給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亞歷山大也與薇拉有過一段愛情糾葛,這時也對薇拉糾纏不休,且用盡心機,百般阻撓尤里與薇拉敘舊。薇拉雖對尤里舊情未泯,卻礙於妻子的義務,狠心斬斷情絲,隨丈夫去了鄉下。

作者通過這場愛情糾紛,批判了當時俄國社會中自私、守舊的思想對真正愛情的蝕害和扼殺。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紹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代表作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

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俄羅斯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

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

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2、作品介紹

①、《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寫於1823~1831年,發表於1831年。

該作寫的是彼得堡貴族青年奧涅金,他厭倦了上流禮會生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俄國的鄉村。在那裡他結識了地主拉林家的長女達吉雅娜。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鍾情。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給奧涅金寫了一封深表愛慕之情的信。而奧涅金卻根本不能理解達吉雅娜的真摯情意,竟輕浮地當面表示拒絕,說什麼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後來,奧涅金在決斗中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連斯基,便離開了鄉村。幾年之後,奧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一次交際活動上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從一個純朴的農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會「女神」般的貴婦人。

奧涅金為虛榮心所驅使,為她神魂顛倒,拚命追求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則真誠地告訴他:此刻她仍然愛他,卻不能屬於他,因為她要忠於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准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②、《黑桃皇後》

《黑桃皇後》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短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彼得堡。出身貧寒的青年軍官格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

格爾曼偶然了解到麗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博致勝的三張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奧妙,以求賭博發財。

其實,這三張王牌不過是一種謠傳,格爾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計,費盡心機,不僅殺死了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還使得知真相後的麗莎小姐也深感愛情的破滅而自殺,格爾曼本人也因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在絕望和悔恨中拔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說的主人公格爾曼開創了俄國文學中追求個人財富的早期資產者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銀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❺ 反烏托邦電影 一九八四 是不是在諷刺當年的前蘇聯呢

最明確地諷刺蘇聯的反烏托邦小說應該是1921年蘇聯作家扎米亞京寫的《我們》,喬治奧威爾寫《1984》受了扎米亞京的影響,也不完全是諷刺蘇聯,而是在諷刺某種極端集體主義,所以現在也有很多人會拿《1984》和我國某段時期對號入座。

❻ 心理測量者中狡嚙慎也和槙島聖護引用的詞的書名

【你凝視深淵之時,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尼采
《Jenseits von Gut und Bose 善惡的彼岸》
原句:與魔鬼戰斗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魔鬼。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Wer mit Ungeheuern kampft, mag zusehn, dass
er nicht dabei zum Ungeheuer wird. Und wenn lange in einen Abgrund blickst,
blickt der Abgrund auch in dich hinein.
《論道德的譜系:善惡之彼岸》以考察道德偏見的起源為起點,著重批判了善與惡、好與壞、人之良心等傳統的道德價值觀,指出奠基於猶太人"怨恨精神"和"殘酷本能"的基督教最終是能把虛無的禁慾主義當作自己的理念。全書論題鮮明,結構緊湊,條理清晰,論述充分。就理論完備性而言,是尼采最為成熟的著作。《論道德的譜系》是尼采道德哲學的代表作,是尼采"重估一切價值"主張的集中體現。

《1984》
——喬治奧威爾
《一九八四》是奧威爾的傳世之作,堪稱世界文壇最著名的反烏托邦、反極權的政治諷喻小說。這部小說與英國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著作的《我們》並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奧威爾刻劃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的假想的極權主義社會,通過對這個社會中一個普通人生活的細致刻畫,揭示了任何形式下的極權主義必將導致人民甚至整個國家成為悲劇。
「多一個人看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此書在PP中有多重要。。大家都懂的www所以優先閱讀吧w

#5『誰も知らないあなたの顏』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
——盧梭
《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是法國大**的靈魂。在《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中,盧梭指出人類每向前發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闡發了盧梭的政治哲學思想,為《社會契約論》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是他整個政治學說的導言。這是一本充盈著智慧的書。它的每行,都滲透著作者苦苦的求索。盧梭的思辨如蛟龍,從各個角度邏輯清晰地闡釋為什麼人類的進步史就是人類的墮落史。讀著它,就像走一條蜿蜒的路,即使他不告訴你結果,下一個拐角出現時,也往往應驗你的想像,於是思路漸漸明晰,海闊天空的世界呈現在眼前,與顧影自憐相異,與日常細碎不同……

《再見了,電影》(《さらば、映畫よ》)
——寺山修司
[抱歉並沒有找到相關內容,按照字幕組思想內容即「每個人都是他人的代理人」]
寺山修司既是詩人、評論家又是電影導演,前衛戲劇的代表人物。寺山修司熱愛戲劇之餘,將主要的激情投在電影上。70年代初期,日本的小劇場活動達到高峰,寺山修司的樓座演劇實驗室是其中之一。於1983年肝病去世,年僅47歲。戲劇代表作《草迷宮》、《狂人教育》。
【推薦閱讀】
電影《田園に死す》(田園之死)寺山修司
「我」是一名電影導演,當前正在拍攝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影片,影片的情節如下:童年的「我」生活在一個偏遠山村,與母親過著孤單辛苦的生活。父親早年過世,「我」只能通過巫術叫出父親的鬼魂與他對話。隔壁的少婦美艷動人,我深深為之著迷。某日,一支流動馬戲團來到「我」的村莊,從他們的口中,「我」得知外面大千世界的精彩。於是在某個夜晚,「我」和隔壁的少婦整理行囊,偷偷離開了家鄉。影片進行到這里,「我」卻突然陷入瓶頸。那天,「我」遇到了童年的自己,藉著對童年時代的回溯,「我」發現影片中竟然有著如此多的虛偽和不真實。「我」找到了真實的過去,以及所有被刻意遺忘的殘酷回憶……

#6『狂王子の帰り』
《第十二夜》
——莎士比亞
《第十二夜》是莎士比亞早期喜劇創作的終結。這部作品以抒情的筆調,浪漫喜劇的形式,再次謳歌了人文主義對愛情和友誼的美好理想,表現了生活之美、愛情之美。
《第十二夜》的主要意義仍是在愛情心理的描寫上。不過莎士比亞在這戲里所表現的乃是一種輕松調笑的態度。《第十二夜》的結尾處似嫌倉卒。其實在情節上《第十二夜》有許多不合理處,約翰孫博士說「此劇沒有適當的表現人生」,固然是嚴正的批評,但是我們若把這戲當做慶祝一個狂歡的節目的娛樂,並且是根本的屬於浪漫故事一類,那麼,它的情節上的缺陷就可以在其他的方面——例如富詩意和詼諧處——取得適當的報償了。

《麥克白》
——莎士比亞
《麥克白》創作於1606年。自19世紀起,《哈姆雷特》、《奧塞羅》、《李爾王》和《麥克白》即被公認為是
威廉·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
《麥克白》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命運悲劇。這一點與古希臘的悲劇一比較便非常明白了。在古希臘的命運悲劇中,命運的力量是直接作用於人的。因此,從人物自身我們無法得出對他們命運的任何合乎邏輯的解釋,最多也只是家庭遺傳(如《阿伽門農》),或是祖輩的罪孽(如《俄狄甫斯王》)。但在莎劇《麥克白》,命運並不直接作用於人,而是通過人類自身的慾望、罪惡、性格等間接作用於人的。就像赫卡忒所說,命運讓「種種虛偽的幻影迷亂他的本性」,讓他在自身慾望的驅使下,一步步地走向自己既定的結局。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莎士比亞
《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英語:Titus Andronicus)為莎士比亞著名劇作之一,是他早期的作品,描述羅馬將軍安特洛尼克斯征戰哥特,俘虜女王塔摩拉後,在兩人及其子女間所引發的一系列復仇事件,是一個充滿暴力的悲劇,堪稱莎士比亞最血腥的劇本。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是莎士比亞創作的第一部悲劇。這個故事充滿了激情和仇殺,是英國戲劇的典範,也是莎士比亞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是當時「血與淚」的復仇劇流行的產物。這出戲在製造恐怖場面上是成功的,受到了當時觀眾的喜愛,給年輕的莎士比亞帶來了一定的名聲。

#7『紫藍の花言葉』
【正因為人類比動物優秀,換言之人類是自我,是精神,才做得到絕望,不懂得絕望的人不會有希望】
——索倫·奧貝·基爾克果
是丹麥哲學家、神學家及作家,一般被視為存在主義之父。
基爾克果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其哲學的中心思想基本上可以說是「如何去做一個基督徒」。他對當時社會上的小信風氣深惡痛絕,多番撰文攻擊。他認為人們並不能透過客觀性獲得真理,而真理只能透過主觀性呈現,所以他反對傳統哲學將真理當成客觀知識那樣地追求。他亦反對教條主義(包括反對基督教的教條主義),故不願將自己的思想寫成哲學理論,而是以文學作品的形式表達,並以多個不同筆名出版作品。

#8『あとは、沈黙。』
【那就要剝奪我可愛的兒子們的獎勵了,他們的情慾必須得到滿足。那麼,狩獵開始了,天色泛白的早晨,原野散發著芬芳,森林浸在一片綠沉沉當中,在這里釋放獵犬,任其高聲吠叫,等到半夜之時,這里將聚集成千惡魔和發出咻咻聲以示威懾的毒蛇,上萬的小鬼和鼓起身子的蟾蜍,發出令人汗毛豎立的狂吠。能看到這個女人的眼淚是您的榮幸,但是,她的淚滴在您的心上,就像雨點打在無情的頑石上一樣。那麼,如果你還能活動舌頭說話的話,就去告發吧,被何人割去舌頭,又被何人所侵犯,將自身所想全部書寫下來去控訴吧。如果你的兩個斷臂還能寫字的話。這個女人的一生,近似野獸而不被同情,即便如今已然逝去也只能博得野鳥般的憐憫。】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莎士比亞

#9『楽園の果実』
【肉體是靈魂的監獄】
——《斐多篇》柏拉圖
柏拉圖的著作之一。主要是對有限與無限的分析。柏拉圖在《斐多篇》和《國家篇》中認為,理念是絕對的,「大的理念」就是絕對的大,不能和「小」相合;對立的理念是彼此分離而不能相通的。而在《智者篇》中提出:對立的最普遍的「種」(理念或范疇),如「存在」和「非存在」、「動」和「靜」、「同」和「異」是可以相通的。
《斐多:柏拉圖對話錄》描繪蘇格拉底受死當日,與其門徒就生死、靈魂、智慧、快樂等問題進行討論,其對西方文化影響之深遠,幾乎沒有另一本著作可以相比。在這個不長的文章中,蘇格拉底還和他的學生們探討了有關靈魂的immortal,自殺,和如何看待死亡等一系列有重大意義的問題。

『聖者の晚餐』
【洛夫克拉夫特**掉了,被擊中毀掉了,他終於開始反擊了】
——泉宮寺豊久
霍華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1890年8月20日-1937年3月15日)是美國恐怖,科幻與奇幻小說作家,尤以其怪奇小說著稱。洛夫克拉夫特最著名的作品是後來被稱為《克蘇魯神話》(Cthulhu Mythos)的小說集,以及《死靈之書》(Necronomicon,又譯作《死者之書》),一本關於魔法儀式及失落知識的虛構魔法書。
That is not dead which can eternal lie
And with strange aeons even death may die
(那永恆長眠的並非亡者
在奇妙的萬古之中即便死亡亦會消逝)

#13『深淵からの招待』
《Dark of darkness》(黑暗之心/暗の奧)
——
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 )是公認的二十世紀文學經典、剝蔥皮一樣把殖民主義者的心態一層層刻畫得淋漓盡致。本書具有鮮明的現代主義特色。作者康拉德用了馬洛這樣一個敘述者,讓他以回憶者的身份出現在故事裡,他的敘述穿梭於過去與現在、自己和庫爾茲及聽眾之間,讓讀者分享著他的各種情緒,這種敘述角度的交替,開創了一種新的敘述模式,代替了傳統的線性敘述方法。其作品探討道德與人的靈魂問題,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內容。他的社會政治小說《諾斯特羅莫》(Nostromo (1904)、《特務》(The Secret Agent (1907)及《在西方的眼睛下》(Under
Western Eyes (1911)等,表現了他對殖民主義的憎惡。他是英國現代小說的先行者之一。他的作品往往染有悲觀和神秘的色彩,主人公多為特殊環境中的異常人物,有沉重的心理負擔,最後不得不遠走他鄉,處於孤獨之中。
The belief in a supernatural source of evil
is not necessary.Men alone are quite capable of every wickedness.
沒有必要將邪惡歸結於超自然因素,人類自身就足以犯下每一種惡行。
——Joseph Conrad

#14『甘い毒』
《あらかじめ裏切られたxx》(預先被背叛的xx)
——岩上安身
該作品為一部紀實文學,書中把蘇聯看成是20世紀最大的實驗。講述了當蘇聯解體的時候,城市拜金主義與黑手黨橫行,沾滿鮮血的地方民族矛盾激化。走近當時莫斯科,喬治亞,車臣等歷史性事件的現場。講談社紀實文學獎獲獎作品。
[資料急缺,如果有知道的親求補充www]

#15『硫黃降る街』
(↑實在無法理解老師看書的偏好OTZ,該話中所出現的文本以科幻為主,不喜者可自行略過。[這座城市像在模仿以前看過的小說]---槙島)
威廉·吉布森(William Ford Gibson)
吉布森用生動、驚險的故事告訴我們,電腦「屏幕之中另有一個真實的空間,這一空間人們看不到,但知道它就在那兒。它是一種真實的活動的領域,幾乎像一幅風景畫!」他幻想的這個空間,不僅可以包含人的思想,而且也包括人類製造的各種系統,如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系統等等。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電影《銀翼殺手》腳本,但電影與小說內容相去甚遠,不推薦觀看

這篇小說是關於一個追捕機器人(android)逃亡者的賞金獵人,經歷了道德上的轉捩點。這個靈感影響了1982年的一部著名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它合並和加強了狄克的一個重要的質問∶什麼是真實的
和 什麼是虛假的?是人模人樣的機器人冒牌貨還是真正的人們?我們應該將他們看作機械還是人類?
這位賞金獵人必須在這兩難之中達成妥協

#16『裁きの門』
【正義是議論的種子,而力量清晰明了,因此人們沒能賦予正義力量】
——《思想錄》帕斯卡
人是為了思考才被創造出來的。
人是一根會思想的葦草。
目前的時代,真理是那樣晦暗不明,謊言又是那樣根深蒂固,以致除非
我們熱愛真理,我們便不會認識真理。
————帕斯卡
《思想錄》帕斯卡
集中反映了帕斯卡爾的神學和哲學思想。作家繼承和發展了理性主義傳統,對人的本性、世界、人生、社會、歷史、哲學、宗教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在西方思想史上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本書是帕斯卡爾生前的尚未完成的手稿,集中體現了作者的思想理論:在笛卡爾的理性主義思潮外,另闢蹊徑——既繼承和發揚了理性主義的傳統,以理性來批判一切;同時又指出理性本身的內在矛盾,並以其特有的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復闡述了人在無限大與無限小兩個極限之間對立悖反。論證了人即崇高偉大又十分軟弱無力的這一悖論。
———————————————————————————————
奧爾特加·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1883-1955)
西班牙著名思想家,20世紀西方最重要的知識貴族與公共知識分子之一,現代大眾社會理論的先驅,加繆譽之為「尼采以後歐洲最偉大的作家」。本書是奧爾特加最負盛名的代表作,通過對「大眾「及其反叛心理的剖析,他對西方文化的危機以及現代社會的病理現象做出了診斷。本書出版後不久,《大西洋月刊》(Atlantic Monthly)即評論說:「奧爾特加的《大眾的反叛》之於20世紀,一如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之於18世紀,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之於19世紀。」
《大眾的反叛》
——奧爾特加·加塞特
《大眾的反叛》誕生在20世紀30年代,這是「大眾民主」正在成為歐洲政治生活主導的一個非常特別的時期,公眾逐漸取代傳統的社會精英而成為歐洲社會文化各個領域的支配力量,其話語也逐漸具有威勢話語的特徵。在另一方面,當時的公眾缺乏必要的政治訓練和理性涵養,表現出力有不逮的情況——諸如易受短視的功利心驅動、輕信政治投機家的承諾、對公共利益的冷漠,等等。這一切被作者加賽特敏銳地察覺到了,並在這部影響卓著的作品中做了詳盡的表述。
在書中,作者對於公眾主導社會生活所包含的危險性進行了准確地預見(後來歐洲公共生活的巨大災難不幸應和了作者的預言),並進而質疑了公眾能勝任這種支配角色的帶有先驗特徵的命題。雖然現代社會的技術讓公眾具備了支配的能力,但是否就有這樣的資格呢?是否應該存在著一種克制的力量呢?

擦,好多,希望不吞

❼ 1984諷刺的是哪三個國家

1984諷刺的是大洋國是美國,歐亞國是俄羅斯,東亞國好像是日本吞。

《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是英國左翼作家喬治·奧威爾於1949年出版的長篇政治小說。

在這部作品中奧威爾刻畫了一個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在假想的未來社會中,獨裁者以追逐權力為最終目標,人性被強權徹底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受到嚴酷鉗制,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下層人民的人生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

這部小說與英國作家赫胥黎著作的《美麗新世界》,以及俄國作家扎米亞京著作的《我們》並稱反烏托邦的三部代表作。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62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英語小說之一。2015年11月,該作被評為最具影響力的20本學術書之一。

1984年的世界被三個超級大國所瓜分——大洋國、歐亞國和東亞國,三個國家之間的戰爭不斷,國家內部社會結構被徹底打破,均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與監聽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在大洋國「真理部」從事篡改歷史工作的外圍黨員溫斯頓因為在工作中逐漸對其所處的社會和領袖「老大哥」(Big Brother)產生懷疑,並與另一位外圍黨員裘利亞產生感情,因而成為思想犯,在經歷了專門負責內部清洗的「友愛部」的思想改造之後最終成為了「思想純潔者」。



❽ 蘇聯從成立到解體,做出了那些人類的福祉

蘇聯的教育普及率非常高,在全國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並基本消除了文盲。蘇聯著名的大學有莫斯科大學、國立帕特里斯·盧蒙巴人民友誼大學(蘇聯解體之後更名為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列寧格勒大學(蘇聯解體之後更名為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哈爾科夫大學、基輔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等。
蘇聯科學研究中心是蘇聯科學院。作家機構為蘇聯作家協會。官方通訊社為塔斯社。蘇聯共產黨機關報為真理報,其他主要報刊還有消息報、共青團真理報、文學報、勞動報、紅星報等。
蘇聯科學技術取得了許多重要成就:
1922年,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前蘇聯科學家亞歷山大·弗里德曼指出,宇宙依然處在膨脹之中。
1934年,蘇聯科學家帕維爾·契忍可夫發現,運行速度接近光速的粒子,當它穿過液體或半透明物體時發光。這種現象被後來物理學界稱為「契忍可夫輻射」。隨後這個原理被廣泛應用於高能物理中,用於檢測帶電粒子並測量它的速度。
1954年,蘇聯在奧勃寧斯克建立了世界第一座核電站,標志著人類和平利用原子能的開端。
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從此標志著人類活動進入太空。
1959年,蘇聯空間探測器月球2號發回第一張月球背面的圖片。人類第一次了解到月球背面的景象。
1961年,蘇聯英雄尤里·加加林乘坐「東方-1」宇宙飛船進入太空,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
1962年,蘇聯物理學家列夫·朗道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64年,蘇聯物理學家尼古拉·巴索夫、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和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共同獲諾貝爾物理獎。表彰他們分別獨立製成微波激射器,並導致了激光器的發展。
1978年,蘇聯物理學家彼得·卡皮查因從事低溫學方面研究,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1986年,蘇聯發射了和平號太空站,在2001年墜毀以前,它是人類最大的飛行器。

蘇聯的文學、藝術、電影、出版工作由蘇聯共產黨控制,在避免批評政治、作品經過審查的情況下允許自由創作。但是所謂「消極」、「頹廢」的作品(相當於西方的先鋒派藝術)受到限制和被禁止。盡管如此蘇聯時代一些文學家和藝術家仍然取得了偉大成就,例如,詩人葉塞寧,阿赫瑪托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家和詩人帕斯捷爾納克,小說家肖洛霍夫,導演塔可夫斯基,音樂家肖斯塔科維奇、普羅科菲耶夫,舞蹈家烏蘭諾娃等等,他們中許多人不僅在蘇聯國內,而且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
蘇聯的文化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在十月革命後的第一個十年氛圍相對自由,藝術家們運用不同風格進行試驗,以創作出獨特的蘇維埃藝術。列寧同時希望藝術能為俄羅斯人民所理解。而另一方面,上百名知識分子、作家和藝術家被流放或被處決,並將他們的作品查禁,例如葉夫根尼·扎米亞京和尼古拉·古米廖夫。[34]
政府鼓勵不同流派的藝術風格,一些實驗性質的作品被大量創作出來。此時比較活躍的作家有馬雅科夫斯基和高爾基。由於電影對識字不多的人群具有巨大影響力,故政府鼓勵電影創作,此時艾森施泰因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作品。
隨後在斯大林時期,蘇聯文化主要為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藝術,其他的藝術流派受到了嚴重的打壓。許多作家也被監禁並處決。[35]
1950年代後期到1960年代早期為赫魯曉夫的政策緩和時期,審查大幅減少。此時的蘇聯文化更為關注個人生活,一些實驗性質的創作又重新被允許,此時出現了一些批評角度的作品。政府更放鬆了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強調,一些小說的主人公轉而更關注自身生活的問題而不是建設社會主義,一些不同政見的地下小說也被創作出來。在建築風格方面,赫魯曉夫時期的建築更重視功能性的設計而舍棄了斯大林時期繁復的裝飾。
1980年代後期,隨著戈爾巴喬夫提出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藝術領域和媒體的言論自由進一步擴大。

從維基網路復制的

❾ 扎米亞京的簡介

葉夫根尼·伊萬諾維奇·扎米亞京(Евгений Иванович Замятин)(1884.02.01—1937.03.10)白銀時代作家。 蘇聯作家、造船工程師。是十月革命後對蘇維埃文學具有巨大影響的作家之一,以其風格獨具的民間口語敘述文體和幽默諷刺的筆墨馳譽文壇。
扎米亞京生於俄羅斯頓河河畔的列別甸鎮。1902年進入彼得堡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學,其間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兩次被流放。1912年,扎米亞京發表了《外省小城》,備受文學界關注。1914年創作了《老遠的鬼地方》卻遭查禁。被譽為「語言藝術大師」的扎米亞京在1916年至1917年十月革命前被派往英國學習造船時,創作過《島民》諷刺英國社會。他把這種集象徵、幻想、現實於一身的手法,稱為「新現實主義」。1917年秋,他回國追隨高爾基投人革命後的文化建設工作,1920年完成了《我們》的創作,但國內卻無法出版。1924年英譯本《我們》在國外的出版,迫使他退出作家協會,流亡法國,最後客死巴黎。
扎米亞京的不少作品如《島民》《我們》和《洞窟》等均可歸入科幻小說之列。而最成功之作便是「白銀時代叢書」所要介紹給讀者的他的《我們》(1920)。作品運用象徵、荒誕、幻想、意識流等手段,描寫一個發生在一千年後的幻想故事,敏銳地涵納著對人類未來的深沉思考,被世界文壇稱為反烏托邦三部曲之一。

❿ 《我們》全集_by[俄]尤金·扎米亞京_txt下載免費全文閱讀

鏈接:

提取碼: mif7
小說名稱:我們
作者:[俄]尤金·扎米亞京
類型:科幻
連載狀態:已完結
字數:119008字
簡介: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之34——《我們》譯者:殷杲《我們》是三大反烏托邦作品之一(另兩部是《一九八四》、《美麗新世界》),全書充滿了諷刺,讓你在笑的時候看到一把鋒利的匕首。作者用一位未來社會模範公民D-503的筆記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完全由數字和極權建立的城市。在他在靈魂覺醒的掙扎中討論了自由與幸福,理性與非理性,人性,靈魂,存在,覺醒等等哲學話題。難怪奧威爾說這是「焚書年代裡的文學奇品」。作者簡介:扎米亞金,青年時積極參與俄國十月革命,成為推翻舊制度,建立蘇聯的革命過程中的一員積極的鬥士。蘇聯成立之後,他敏銳地感覺到新制度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寫作了一系列作品對之予以針砭,《我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