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男孩到莫斯科找女朋友是什麼電影
這是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是由阿卡季·薩何拉什維利、夏昊共同執導,雷光林、安德烈·佐洛塔廖夫共同編劇,董暢、維塔利·哈耶夫、伊莉莎維塔·科諾諾娃、謝爾蓋·切爾科夫等主演的愛情喜劇片。於2019年1月17日在俄羅斯上映,2019年1月24日在中國上映。
該片根據俄羅斯同名劇集改編,講述了中國小伙在外國岳父的重重考驗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
㈡ 請問電影 新郎嫁錯郎的電影中。光頭男拿著收音機在學校清唱想追回他俄羅斯女友的那首歌的原曲叫什麼嗎
片尾曲
還有片頭曲
比較好找
這個電影不算太冷門
可以直接搜搜
這個電影的插曲
應該能找出來
㈢ 求電影名字,內容是50年代一位中國士兵去到俄羅斯和軍官的女兒相戀,女孩追隨他來到中國鄉村生兒育女
是到奧地利留學,名為《芬妮的微笑》。
㈣ 有一部電影是講一個男的和朋友去追女友的——歐美的 是網友——被他誤解了
中文名: 歐洲性旅行/歐洲任我行/青春之旅
外文名: Euro Trip
劇情簡介
斯科特(斯科特·麥克洛維茨飾)剛剛從高中畢業,這個夏天本來已經計劃好要和父母一起渡過。但某天他收到了德國網友米克的電子郵件(潔西卡·鮑爾斯飾),郵件中說希望能夠和他見面,畢竟他們已經互相通信很多年,彼此分享著對方生活中的每一個瑣碎細節。喝得醉醺醺的斯科特想也沒想就拒絕了米克的要求,還回信大大嘲笑了一番——「和網友約會?別開玩笑了!」 斯科特並沒有弄清楚米克實際上是個女孩的名字,而且,雖然德國人也許並不是最好的約會對象,但這個叫米克的姑娘實在是個身材火辣的美人。 意識到自己疏忽之下錯失了良機,斯科特決定想辦法盡力彌補,但可惜,米克已經不再給他寫信,也斷絕了和他的一切聯系。於是斯科特決定出發去歐洲,自己到柏林去尋找米克! 和斯科特一起上路的,還有他高中時代的密友庫珀(雅各布·皮特斯飾),而在路上,他們又邂逅了一對雙胞胎詹妮(米歇爾·崔切伯格飾)和吉米(翠維斯·維斯特飾)。 歐洲性旅行
四個對歐洲的印象完全建立在旅行指南和教科書的陳詞濫調上的年輕人就這樣開始了他們混亂的歐洲之旅,從倫敦到巴黎,從阿姆斯特丹到東歐,廣袤的歐洲大陸就這樣在他們面前展開了自己每一個角落…… 「歐洲,我們來啦!」
㈤ 電影《水仙女》又名《我的人魚女友》——濫俗的名兒,可貴的里兒
現如今,每每有人看到這部片名為「我的人魚女友」的影片,立即會形成思維定式,並持不屑一顧狀:首先她是一部韓國片兒,其次應該又是一部類似於《我的野蠻女友》或者《我的機器人女友》之類的毫無懸念且想依靠成功模式打造出來的卻沒趕早的一部自己看也不會看,聽著名兒都覺得有些多餘的影片。
筆者也只是在2009年初,某個百無聊賴的日子在某視頻網站首頁上瞅到了這部影片,於是無意的點了鏈接,才有了如上感受,總的說來就是:濫俗的名兒,可貴的里兒。
《我的人魚女友》(以下簡稱《人魚》)是一部非典型的俄羅斯電影,以往中國觀眾對俄羅斯電影的記憶還停留在前蘇聯時期,往往極具教育意義和英雄愛國主義情懷。而《人魚》這部實際上風格迥異的影片,實實在在的被庸俗的片名淹沒了。
之所以認為《人魚》有著可貴的里兒,這「可貴」源於她的「別有用心」之處。當一部電影,傳達出她所想要表達的東西,能讓你細細體會,有無窮盡的感受,那麼她的「別有用心」就發揮了作用。無論是通過劇情,拍攝技法,畫面或者其他。
當筆者以打發時間的心情看這部電影時,卻被其開頭吸引住。一部電影有了吸引人眼球的開頭,就有了繼續看下去的理由,在快餐時代的今天尤是。哪怕看電影對於大眾來說是消遣,人們也不願意花上一會兒的功夫看根本不吸引自己的影片。
影片開頭,我們看到的是動畫形式的天,海,魚,接著畫面緊緊跟隨那條小魚,隨後很自然的由動畫過渡到實體,同樣是碧綠的海水和那條魚,只不過變成了一個婦人(也就是女主人公Alisa的母親),穿著花裙的臀部特寫。雖然由動畫轉成真實場景,並非這部片子首創,但有趣又適宜的用在了影片開頭:一來比較新穎有趣;二來,放在這恰到好處,小Alisa在一開始的獨白中說自己原本是條魚,她的父母也因大海而結緣。
別有用心之二:無處不在的廣告牌,電子看板標語。在Alisa生活的各個角落,廣告牌被導演放置在十分重要醒目的位置。它不僅是城市特有的氣息,更結合著劇情表達著導演的生活態度和這個城市的精神所在。隨著Alisa的行走,奔跑,甚至出現在她莫斯科住處的窗外。「順著你的渴望」「是你的抉擇」「你形形色色的慾望」「明天會更好」「未來要靠你」「你很特別」,這些標語不下30處。標語快速集中的出現在片中有兩處:一處出現在影片37至38分,Alisa十分渴望上大學繼續學習,可復試後的錄取名單里沒有她,就在她心中默念:我要讀書,我要讀書。一位已經被錄取的學生發生車禍,校方通知做為候補第一名的Alisa被正式錄取了。Alisa不敢相信是自己堅定的意志導致了那位學生的遇難,飛快向外跑去,一串諸如「順著你的渴望」之類的標語快速隨著Alisa的奔跑閃過。另一處集中出現在影片的結束,Alisa在成功勸阻自己愛著的Sasha不要坐上將會失事的飛機時,很快樂滿足的在莫斯科街頭疾走,標語再次集中出現「跟著星光走」「明天會更好」「未來要靠你」「你很特別」……
導演更是通過另一種方式,直述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對這城市的感受,那就是通過Alisa的內心獨白以及與Sasha的對話中章顯。Alisa剛來到莫斯科時,內心獨白說到:莫斯科向我展現了它的強大,美麗與險峻。畫面配以Alisa臉貼著擁擠的公交車的畫面;夢境里,Sasha對Alisa說自己不喜歡人群;在與Sasha合作拍攝完「月光女孩」廣告後,Sasha為對Alisa慶祝,當兩人走在路旁,Alisa問拿著酒瓶的Sasha為什麼有人買月球上的土地。帶著醉意的Sasha說:「那是想要逃難的時候有個可以去的地方吧」「那你在月球上也有住的地方么」「我不用逃難,因為這里已經夠糟糕了」這里體現出導演對現代工業文明的擔憂,是的,我們的生活表面上是方便舒適了,而實際上呢?我們的生活環境又怎樣了;關於城市裡的孩子:Sasha與廣告片導演在尋找飾演「月光女孩」的最佳人選,當挑選大人無果後,導演建議考慮一下孩子,聞訊的家長紛紛帶來自己的寶貝,都說自己的孩子是最適合的,台下家長們爭論得不可開交,坐在月球模型上的孩子卻一直笑不起來,大人只顧著讓自己的孩子笑,卻不會關心為什麼孩子笑不起來。導演無奈的對Sasha說:在這個國家無法拍攝孩子了。看到這,我會心的一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太多時候,我們因為自己的夢想得不到實現,想把自己的遺憾在下一代得以實現。或者深感社會的壓力越來越大,認為孩子要有多一些的特長,恨不得孩子這也會那也會,卻很少關心什麼是孩子真正喜歡與適合的;關於城市的實質精神:Alisa問Sasha怎麼可以賣自己不擁有的東西?Sasha怎麼可以賣月球上的土地?月球不屬於任何人啊?Sasha:也沒有人擁有地球。但是土地已經售出。有人擁有了的東西,任何人就可以接手。親愛的,這是一個大城市,只要有天份有能力的人,就可以生存下去。
之三:關於夢想。每個人都有夢想,尤其是還未走入社會之前,夢想尤為強烈。Alisa在六歲時夢想當一位芭蕾舞者,在影片以後她所有關於這個夢想的執著,追求與挫折,會讓每一個人都產生共鳴,之後是會心一笑,太熟悉了不是么?生活盡管有許多不如意,當為了追求那生命中的美好,我們也有了繼續下去的勇氣。哪怕現在你離夢想的距離是近還是遠,或者反方向……當個人的夢想被父母附加上一層社會含義時,是不是就不再輕盈,只成為我們身上重重的殼。母親不顧女兒的想法,只因為離家近,圖自己的方便,送Alisa進入了合唱隊。合唱隊教室外有一幅巨大的廣告牌:我們讓你夢想成真。成人的世界,有許多的自以為是,哪怕合唱隊做的再好,與Alisa無關,更與她的夢想無關。片中出現在Alisa在合唱隊唱歌的畫面,鏡頭一步步推入,兩個工人在搬運一塊木板,暫時阻擋了我們的視線,預示著Alisa夢想被阻擋,但並沒有被磨滅,這些都是暫時的。一直到成年後遇到Sasha,男人只當她是清潔婦,她還是強調自己是個舞者。她從未放棄自己的夢想,哪怕生活所迫,在莫斯科從事的是與芭蕾多麼不相關的工作。她仍堅持:一個大人物的履歷,你常常可以發現有段時間他是當服務生或碼頭工人,就像每個人成功之前的一段過渡期。什麼時候夢想不再是夢想。
如果你以為這只是一部關於夢想,關於奮斗的電影,也不全然。就像美人魚可以為心愛的王子犧牲生命一樣。有著特異功能的Alisa,時常默默保護著Sasha,Sasha因為對莫斯科,對生活的厭惡情緒,偶爾跳橋或酗酒後在車流洶涌的路上游盪,Alisa都利用自己的特異功能保護著他。不管他是否記得住自己的名字,他是否在意自己,是否,喜歡自己。雖然片中並沒有明示Sasha是否喜歡Alisa,但聽說Alisa從沒吃過莫斯科新鮮的鳳梨,他拉著Alisa滿大街的尋找,為了滿足Alisa的小小心願,偷運輸車上的鳳梨給她;他倆玩讓死人笑游戲,Alisa堅持不出聲,不笑,他以為Alisa真的出事了,緊張的叫來救護車;在Alisa撒謊說自己的祖母死在Sasha家裡,勸阻Sasha不要搭乘當天即將失事的飛機,看到新聞的Sasha突然明白些什麼,又是滿大街尋找那個綠頭發,花裙子的女孩時。我相信,Sasha是喜歡Alisa的。哪怕這樣的喜歡悄無聲息,沒有結果。
別有用心之四:關於那一抹綠。Alisa為了引起Sasha的主意,染綠了自己原本金黃的頭發。這是海洋一般碧綠的顏色,那月光女孩特有的綠。Sasha在莫斯科街頭尋找Alisa,他注視著曾經陪伴著自己的熟悉而神秘的一抹綠,我們也隨著Sasha看到了出現在街頭的種種綠色:綠色的帽子,衣服,綠色的球和花束,綠色的玻璃壁紙。這讓我想到片中出現的另一個極其放大的元素:紅。那位對紅,尤其是鮮艷的紅十分偏愛的有錢婦人。這些,當然都是導演的有意安排,這色彩多麼濃烈,多麼純粹。如果愛,請深愛。
之五:關於音樂。影片的配樂也是及其出彩的。由於本人不懂俄文,關於這部影片的詳細介紹少之又少,我甚至不清楚裡面的配樂名稱和作曲者名字。有些遺憾,今後會繼續關注,以待補遺。這些音符更增添了影片的靈氣和清新。
另外,片中還有一些細節十分有趣。穿插的Alisa的夢境;Alisa穿扮上手機外套,從手機里看世界,以及這其中遇到的中國遊客請她代為拍照;Alisa在鎮上和在莫斯科所穿衣服的色調,一個偏冷,一個偏暖;由海灘上的氣排球打到母親的臀部接入全景這樣有趣自然的調度……
雖然這部影片畫面流暢,配樂出色。最為吸引我的卻是其中的真誠。真誠的情感,真誠的夢想,真誠的追求,真誠的愛著愛的人,真誠的生活。這些是在浮躁與忙碌的城市日漸遺忘與陌生了的。
哪怕最後一幕的出現,我們也並不感到悲傷。當車輪重重的從身上碾過,夢想依然立體輕盈。
㈥ 俄羅斯有哪些值得一看的愛情片
《西伯利亞的理發師》講述了交際花與士兵還有將軍的愛情糾葛。
㈦ 我記得有一部俄羅斯電影男主角和女主角在莫斯科里被追殺
記得一個尋寶的老片子
義大利人在俄羅斯的奇遇
影片類型:
冒險 / 喜劇
片長:
104 min
國家/地區:
蘇聯 義大利
http://ke..com/view/887330.html?wtp=tt
不知道是不是?
㈧ 一部美國電影,三男一女一次歐洲瘋狂的遊玩,幫其中一個男的追女友。
沒看過,不過我推薦一部電影,也是搞笑片 美國《我配不上她》
㈨ 一個俄羅斯電影,叫失落的天堂,我只看了開頭一點想了解一下大概劇情
超級巧,剛剛看完。
看完之後還覺得有點迷糊,我這個智商啊(捂臉
基本上這是個主旋律的心懷俄羅斯的實心眼男主的故事,或者官方一點,是正直的男主以勇氣和俄羅斯聞名於世的腐敗作斗爭的故事
開頭你已經看過了吧,就是男主被捲入莫名的幾百萬美金詐騙案裡面,准備偷偷跑,跟女朋友描繪了他們可以一起去巴厘島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然女友對他所描繪的生活並不感興趣。兩個人分道揚鑣,男主去了巴厘島還是別的島的,每天也就渾渾噩噩的過日子,特別邋遢,常常去海邊沖浪。但是後來加入了朋友的羅斯創新公司,成為一名董事還是投資人之類的,朋友看起來也是個心懷俄羅斯的人,動不動演講就是「我們要帶給這個國家新的希望」男主覺得他和自己志同道合,就跟賣力地為這個公司發光發熱。在這期間他也去找過前女友,但是前女友已經嫁給高帥富,創建基金會,走上人生巔峰,雖然兩個人也曾經在酒會的女廁所里發生了一些激烈的不可描述的事情,但是兩人關系並沒有實質進展。不巧的是,這個時候男主被政府的人盯上,以之前那件詐騙案為威脅,要他背叛自己的朋友,找出朋友的問題,把他整垮。
男主很糾結,一方面他覺得朋友搞科技創新提拔人才是在做一些好事,並且朋友誠實勇敢兩個人交情很好。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應付來自政府的騷擾,男主把這個事情告訴了朋友,並跟他保證自己永遠不會背叛他,朋友就哈哈哈的對他進行了高度贊揚,並且重申我們是一個正經公司。
結果一來二去,男主反而從政府那裡得知了一些關於朋友公司真相,包括他偷取別人專利還洋洋自得的標榜自己,以不正當的形式搞跨別人公司,來皮包公司撈錢,搞亂市場等等等,但是朋友從來在他面前都是一副正人君子熱心幫助創新年輕人的形象,男主覺得異常憤怒受到了欺騙,剛好就利用了公司里的一夥被朋友拿去專利的年輕人的一個發明,追蹤了朋友的資金流向,並且把有問題的部分交給了政府。但是政府也不準備放過他,把朋友的公司搞垮之後,政府沒有給男主他想要的護照,反而連帶著追殺了朋友的女朋友,最奇怪的是,主管這件事的將軍好像特別在意他的朋友,一直要求把他抓回來。
男主因為曾經代表這個公司簽過好多字也自身難保,之前代表政府跟他交涉的那個官員偷偷的把他的護照搞出來,讓他趕緊走。不然他也得死,在去機場的路上,他看到了朋友的女朋友給他的u盤,上面是朋友跟政府的那位將軍交涉的畫面,他這才知道將軍一直抓著朋友不放的原因是因為朋友沒跟他賄賂。
然後男主福至心靈一樣的突然覺悟,去找了自己前女友,讓她幫助自己開了發布會,曝光了這個貪污犯。
最後男主受到了普京的接見(…那個場景哦簡直了),並且成為了一名官員還是別的什麼的,
他自己在電影結尾面向人群說說「我希望我們的國家不僅僅是最強大的國家,還是最幸福的國家」
我開始看的時候沒太認真,好像之前的那起詐騙案也跟朋友有關,
雖然主旋律了一點,但是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都能把主旋律影片拍的還挺好看,處處洋溢著誠摯的文藝氣息,將軍被抓之前,他的情人還在床上給他念了一首自己寫的詩(……)
啊啊啊看在我手打了一個小時的份上採納我吧ಥ_ಥ
㈩ 求一部俄羅斯電影
蘇聯故事片。莫斯科電影製片廠1979年攝制。切爾內赫編劇,緬紹夫導演,阿蓮托娃主演。1981年度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這部極具觀賞性的影片以曲折的人物命運取代了以往的說教,引起了各個年齡層次觀眾的共鳴,不僅在國內創造了極高的票房,而且在第二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殊榮。影片的情節始於上個世紀50年代終於70年代,影片把兩個時代進行了對比,著力表現中年人的命運,描繪了這一代人的心理狀態,涉及了許多觀眾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如道德、幸福、人生價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給中國觀眾留下了十分難忘的印象。
中文名
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外文名
Moscow Does Not Believe in Tears
製片地區
蘇聯
導 演
弗拉基米爾·緬紹夫
編 劇
瓦連金·切爾內赫
類 型
愛情
主 演
薇拉·阿蓮托娃,阿勒克塞·巴塔洛夫,伊琳娜·穆拉維耶娃
片 長
150分鍾
上映時間
1980年2月11日
分 級
Argentina:16
對白語言
俄語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079579
混 音
單聲道
1劇情介紹
高考落第的卡捷琳娜想明年再作一次拼搏,便決定留在莫斯科找個職業,繼續准備考試。她在一家金屬服飾廠找到了工作,悶悶不樂的回到集體宿舍,她和兩個朋友瑪麗婭和柳德米拉生活在一起。
油漆工瑪麗婭是那種有著傳統觀念的姑娘,希望有一個可靠的伴侶,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眼下她已交上了一個男朋友尼古拉,也是個工人。麵包工柳德米拉則性格熱情、開放,但她有虛榮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個「頭彩」,取得養尊處優的生活,她羨慕上流社會的生活,愛結交名流。
一次吉教授一家去度假,請卡捷琳娜幫助照看家。當她約柳德米拉一起走進教授家時,她們為這高級知識分子考究的住宅驚呆了。柳德米拉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在這里舉辦個晚會,邀請文藝界和體育界的名流。自然,她們要扮成教授的女兒,出面招待。晚會那天,在客人中有一個風度翩翩的青年,他是電視台攝影師拉奇柯夫。拉奇柯夫迷上了漂亮的「教授小女兒」卡捷琳娜,對她大獻殷勤,請她去電視台拍鏡頭,還請她到自己家中作客,這一切打動了姑娘的芳心。卡捷琳娜禁不住他的誘惑,委身於他。卡捷琳娜在金屬服飾廠勞動出色,是個優秀工人,她接受電視台對她的采訪,而這一次又偏偏是拉奇柯夫負責攝像。卡捷琳娜非常驚慌,因為她還沒來得及向拉奇柯夫解釋清楚她的真實身份。但是她為了女性的尊嚴還是以坦率、誠實的態度回答了電視廣播員的提問,拉奇柯夫在這里見到卡捷琳娜大為震驚,才知道她不是教授的女兒。
當他們再次坐在經常幽會的街心花園長椅上時,拉奇柯夫無情地表示要同卡捷琳娜分手,而卡捷琳娜已經懷孕,拉奇柯夫卻翻臉否認這孩子是他的。柳德米拉為這事抱不平,她打電話給拉奇柯夫的母親,希望她能改變兒子的態度。不料,母親也跟兒子一樣勢利,反說她兒子受了壞女人的勾引,並要卡捷琳娜去打胎。但卡捷琳娜沒有這樣做,她保住了孩子。
幾個月後,她做了母親,給剛出世的女兒取名為亞歷山德拉。女兒成了她的希望和安慰,給了她生活的勇氣和力量。她的兩個女友和尼古拉照顧著她和孩子,朋友的友情使她感到溫暖。從此,她白天工作,照料孩子,晚上等孩子睡下後,發奮學習,每日苦讀到深夜。16年過去了,卡捷琳娜完成了高等教育,成為一名化工專家,成了一名擁有三千工人的化纖聯合工廠的廠長,但她還是單身,和十六歲的女兒相依為命。她和瑪麗婭、柳德米拉仍保持著少女時代的友誼,經常聚會。瑪麗婭和尼古拉生了三個孩子,過著美滿的家庭生活;而柳德米拉的生活幾經挫折,所追求的東西終成泡影,但她仍不甘罷休。
初秋的一天,三個朋友在瑪麗婭郊外的別墅聚會。傍晚,卡捷琳娜和瑪麗婭坐在門廊台階上談心。卡捷琳娜說她羨慕瑪麗婭有個幸福的家。瑪麗婭勸她趕快找個對象成家。可理想的伴侶又在哪兒呢?
夜晚,卡捷琳娜告別瑪麗婭一家,獨自坐上電車。卡捷琳娜坐在車里想著自己的境遇不禁心情惆悵。這時,上來一個中年男人。他得到卡捷琳娜許可後,在她身邊坐了下來。兩人攀談了起來,他們談得很投機。這男人名叫果沙,是個單身漢,一級電焊工。他猜測卡捷琳娜也是個工人,也可能是個獨身者。卡捷琳娜只是笑笑。電車里的邂逅,使卡捷琳娜心中激起了波瀾,她隱隱覺得自己多年來追求的就是果沙這種類型的男人: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和富有智慧。
兩天後,她提著剛買的食品回家。在途中,有人從她手裡接過大包小包。她一看是果沙。她把果沙帶回家,把他介紹給女兒亞歷山德拉。女兒冷眼打量著果沙。果沙讓卡捷琳娜休息,自己動作麻利地准備晚飯,不一會就把飯菜端來。在餐桌上,果沙對亞歷山德拉說:「將和媽媽生活在一起,雖然兩人才相識兩晝夜。」
第二天一清早,果沙就來邀卡捷琳娜母女去郊遊。他們在林間小河邊野餐。大自然的美麗風光令人陶醉。卡捷琳娜幾次想告訴果沙她的真實身份,可果沙不願聽,今後交談的日子還長著哩。
卡捷琳娜與果沙的感情很快熾熱起來,開始難分難舍。可是她一直沒敢把自己的廠長職位說出來,怕果沙知道後,兩人的關系會起變化,因為正如柳德米拉說的:「男人不喜歡女人的地位比他們高,男人願意當家做主。」
事很湊巧,電視台又到卡捷琳娜所領導的聯合工廠采訪,攝影師恰恰又是拉奇柯夫。他原不想去,聽說女廠長是一個中年、漂亮而獨身的婦女,便來了興趣,非親自出馬不可。當拉奇柯夫認出這位落落大方的女廠長就是十六年前的卡捷琳娜時,他又一次震驚了。他悔恨自己當初拋棄了她。但他還存有希望,他們不是還有個孩子嗎?也該十六歲了。卡捷琳娜受不了他的糾纏,便同意他在當年分手的街心花園那張長椅上會面。
拉奇柯夫獻上一束鮮花表示他的愛,又提起當年他不肯承認的孩子。可卡捷琳娜斷然回絕他,「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女兒沒有關系,現在要和另一個人結婚了。」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卡捷琳娜忙碌了一天,很疲勞,真想好好休息一下,果沙已經為她在家裡准備好了晚飯。亞歷山德拉和她的男朋友尼基塔在爭執。不一會尼基塔走了。果沙發現亞歷山德拉神色不對,一問才知道,亞歷山德拉原先的男朋友為了爭風吃醋,叫了七個小夥子來揍尼基塔。尼基塔現在就是去赴約的。果沙立即叫了兩個工人同亞歷山德拉一起趕到約定地點。果沙等三個工人用拳頭制止了這場群架,隨後又進行調解,並要小夥子們保證下不為例。
尼基塔和亞歷山德拉為此十分敬佩果沙。在回家路上,亞歷山德拉問果沙為什麼不繼續上進,當個領導?果沙認為,幸福不在於職位的高低,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自由和受到尊重。
他倆到家,卡捷琳娜知道這事後不以為然,她認為,亞歷山德拉已經長大了,應當自己來處理由於態度不嚴肅而引起的麻煩。而果沙也不該用拳頭去懲治人,說理比拳頭更有力。
就在這時門鈴響了,拉奇柯夫居然來訪。卡捷琳娜出於禮貌,便把他讓了進來。拉奇柯夫故意向大家談起在卡捷琳娜的廠里拍電視一事,果沙聽了很想看看。拉奇柯夫趁機邀請果沙第二天到電視台去看。
兩個男人走後,卡捷琳娜心情極為復雜,久久不能平靜。她知道果沙看了電視,他們的關系將會起變化。她頓時失去了控制。她告訴女兒,那個拉奇柯夫是她生身父親。她自責自己一生中有過兩次欺騙。第一次欺騙,她付出了十六年艱苦生活的代價,這一次將失去果沙真誠的愛。當然,對拉奇柯夫這個不懂愛情、不懂生活的男人,欺騙不欺騙都是一樣。他要的是教授的女兒,當廠長的女人,而不是鄉下姑娘、紡織女工,即使與他結婚,日後也會被他拋棄。但對果沙這樣的男人,欺騙對他是不公正的。
果沙果然不再露面了。卡捷琳娜痛苦不堪,最後朋友們都不得不到她家裡來安慰她。柳德米拉對她說:「別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淚。現在不該哭,而該行動。」
尼古拉讓她們去卡捷琳娜家等,他去找果沙。果沙正一個人在家借酒澆愁,尼古拉伴他喝酒,藉以表示同情,最後說服了果沙,把他帶回卡捷琳娜家裡。而卡捷琳娜及她的朋友們正焦急的等待著他們的歸來,當尼古拉帶著果沙回來後,果沙進入了卡捷琳娜所在的房間,那一刻,似乎整個世界的空氣都凝固了。
朋友們快速離開,只剩下三人在飯桌上共進午餐,卡捷琳娜為果沙舀了紅菜湯,深情的望著他,眼裡,不知是喜,是激動,還是失而復得後的無限感嘆。
影片有不少動人的地方,尤其是貼近生活的教材,在那假大空的年代顯得非常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