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出品的電影6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出品的電影6

發布時間: 2023-01-24 08:19:12

A. 求能夠反映中國文化和價值觀的電影,謝謝

1、《十七歲的單車》

《十七歲的單車》是北京電影製片廠和吉光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王小帥執導,崔林、李濱、高圓圓、周迅等人主演。該片主要圍繞進城打工的農村少年小貴和學生小堅兩人之間關於單車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2、《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登峰國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郭帆文化傳媒(北京)有限公司出品的科幻片,由郭帆執導,屈楚蕭、李光潔、吳孟達、趙今麥領銜主演,吳京特別出演。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3、《一出好戲》

《一出好戲》是由上海瀚納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作的喜劇片,由黃渤執導,黃渤、王寶強、舒淇、張藝興、於和偉、王迅聯袂主演。

該片於2018年8月10日在中國內地上映,2020年4月2日在韓國上映。該片講述了公司員工團建出遊遭遇海難,眾人流落在荒島之上,為了生存他們共同生活,並面對一系列人性問題的寓言故事。

4、《我不是葯神》

《我不是葯神》是由文牧野執導,寧浩、徐崢共同監制,徐崢、周一圍、王傳君、譚卓、章宇、楊新鳴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於2018年7月5日在中國上映。該片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葯「格列寧」獨家代理商的故事。

5、《紅海行動》

《紅海行動》是由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電視藝術中心等出品,林超賢執導,馮驥、陳珠珠、林明傑編劇,張譯、黃景瑜、海清、杜江、蔣璐霞等主演的動作片。

該片講述了中國海軍「蛟龍突擊隊」8人小組奉命執行撤僑任務,突擊隊兵分兩路進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擊,人員傷亡;同時在粉碎叛軍武裝首領的驚天陰謀中慘勝的故事。

B. CCTV6電影頻道都播放過哪些數字系列電影

1、《大國手》系列

《大國手》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電影,整個系列電影分為《大國手之當湖十局》、《大國手之萍水相逢》、《大國手之揚州論枰》等八部,由蕭鋒執導,程皓楓、章賀等主演。該系列於2009年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2、《女神捕》系列

《女神捕》是瀟湘電影,北京藝緣同行影視文化公司聯合出品的系列電影。由司小冬執導,商蓉、趙鴻飛、麻維江、王國強、梁國榮聯袂主演。該劇主要講述了一個既承傳武俠傳統,又大膽創新的捕快故事。該系列於2010年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3、《陸小鳳傳奇》系列

《陸小鳳傳奇》是由鄧衍成、袁英明、武洪武執導,吳崢、邱懷陽等央視組織的編劇組編劇,張智霖、張智堯、張達明、嚴屹寬、何潤東等主演的一部電視電影。該系列於2007年01月03日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4、《鏢行天下》系列

《鏢行天下》由北京全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製作,鄧衍成擔任導演,王偉華製片,由周群達、姜大衛、吳曉敏、孟廣美、王莎莎等擔鋼主演的系列電影。該系列於2007年在央視電影頻道播出。

5、《刑警張玉貴》系列

《刑警張玉貴》是一部在2000年上映的系列電影作品。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中心發行,導演是孫鐵,由王學圻、劉超、段奕宏、張晗主演。

C. 王璐瑤出演過哪些電影

王璐瑤原名是王路遙,她是影,視,歌三棲明星。1970年1月11日(農歷己酉年臘月四日)出生在哈爾濱,安徽全椒人。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演員、《中國影視動態》主持人。

首播時間 劇名 扮演角色 導演 合作演員

2014 百湖之戀 ---- 方軍 賈一平;翁虹
2012 飛揚青春 ---- ---- ----
2012 愛民村官 牧穎 廣龍 劉魁
2011 辛亥革命 袁姨太丙 張黎 趙文瑄
2005 媚影俠蹤 ---- 嘯川 關禮傑
1995 軍妓慰安婦/帝國軍妓 ---- 呂小龍 李麗麗
1994 驚魂桃花黨 ---- 曾劍鋒 溫海濤
1993 邊城浪子 丁白雲 陳勛奇 狄龍
1992 省城裡的風流韻事 ---- 吳蔭循 趙有亮
1992 飛魂刑警 ---- 米家山 莫一
1991 女警官日記 ---- 薛彥東 王旭
1990 痴情女子 ---- 劉國權 周里京
1989 王府刀客 ---- 劉中明 趙陽
1989 猛警神探 鄭雪 王亞彪;成科 仇曉光;劉衛華

D. 電影《六人晚餐》的導演是誰

電影《六人晚餐》的導演是李遠。

李遠,男,出生於1978年,浙江舟山人。2008年導演電影《大廚牛》獲得中國電影「夏衍杯」金獎, 曾執導新型犯罪懸疑電影《回馬槍》、《跑出一片天》。中國電影類型化運動旗手,被媒體譽為最有商業潛質的「映像作家」。畢業於北師大藝術系影視製作專業與同門師兄弟的寧浩、韓傑、應亮並稱為「周門四傑」,為中國影壇第7代導演的領軍人物。

E. 求 聚寶盆 百度雲免費在線觀看資源

《聚寶盆》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RpKpD8Hovbyphk0-7H5V1g

?pwd=0h5w 提取碼:0h5w

1325年的濠州城敏耐外,兩個難兄難弟乞兒相互傾訴著自己的黃粱美夢,一個說自己夢見自己在啃餃子,一個說自己夢見自己在啃包子,然後兩個人無聊的鬥嘴,一個說自己夢見的包子大,一個說自己夢見的餃子大,這兩個人,一個叫朱重八橋鍵春,一個叫沈萬三亮渣。在那麼一個黑暗的世道中,即便賤民中有一部分人日後可能飛黃騰達,吃上山珍海味,但是此時,他們所能夢見的僅僅只是餃子和包子。

F. 電影頻道CCTV6,2014年7月7日節目表

01:15 電影 捕狼人生 中國 02:39 電影 英雄喋血 中國 04:26 譯製片 逃離克隆島 美國 06:32 紀錄片 世界紀錄電影長廊-動物世界 《北極熊的男孩朋友》(上) 英國 06:58 電影 驚情神農架 中國 08:17 光影星播客 08:26 電影 反特題材影片展映 國慶十點鍾 中國 10:01 光影星播客 10:10 電影 警察有約 中國 11:54 光影星播客 午間節目 12:01 中國電影報道 (187) 12:22 音樂電影欣賞6 12:27 電影頻道出品電影 鏢行天下前傳之四百里加急 中國 13:59 光影星播客 14:13 電影 御貓三戲錦毛鼠 中國香港 15:46 光影星播客 15:57 電影頻道出品電影 「水滸」系列精選 楊雄與石秀 中國 17:41 光影星播客 17:50 世界電影之旅 之 資訊快車 (188) 17:59 中國電影報道 (188) 晚間節目 18:19 光影星播客 18:25 電影 劉老莊八十二壯士 中國 20:06 光影星播客 20:08 2014 我的電影夢 之潘長江篇 20:15 電影 七·七事變 中國 22:19 光影星播客 22:21 2014 我的電影夢 之置景木工篇 22:26 譯製片 藝術影院 十二怒漢1 俄羅斯 23:46 譯製片 藝術影院 十二怒漢2 俄羅斯

求採納

G. 王影的成就

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的近三十年工作期間,擔任全廠重要影片的藝術領導和主創工作。八一廠出品的《閃閃的紅星》、《歸心似箭》、《四渡赤水》、《風雨下鍾山》等三十部影片,均由王影主持創作,參與劇本的創編、組織拍攝等工作。影片多次獲獎,是部隊電影事業的主要領導者之一。是第三、第四屆全國文代會代表。是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代表。後在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自己編劇,並擔任製片人,拍攝了著名的電影《玫瑰天涯》、和多部電視連續劇《雍正皇帝》、《痕跡》、《黃河魂》等;由王影任主編的《胡笳十八拍》1987年受到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的獎勵。為多個時期的影視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其次,又投入《林凡藝術》等大型展覽和畫冊的組織及主編工作。王影擅長劇本編撰和詩文創作。從延安至今,創作了大量報告文學、散文和詩歌。

H. 金蓮花獎在哪個台播出

廈門衛視和CCTV6。金蓮花獎在廈門衛視和CCTV6播出。金蓮花獎是在2009年由澳門電影電視傳媒協會與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澳門國際電影節、澳門國際電視節的常設獎項。

I. 阮仕林的拍攝電影《大峰祖師》

根據傳記文學《大峰祖師》改編的電影《風雨和平橋》正式獲得國家廣播電影總局拍攝許可,影片將再現900多年前,大峰師父在潮汕地區行慈積善、佈道施德的真實故事。
此部電影由中共潮陽區委員會、中國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廣州金生江水文化傳播公司出品,由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張蠡執導,著名演員唐國強出任藝術總監,國內新生代男演員萬思維、韓國著名女演員安貞靜等加盟,電影中大峰祖師的扮演者由表演藝術家許還山扮。2013年8月11日,電影《大峰祖師》在廣東汕頭市潮陽區的大峰風景區正式開機。
自宋朝以來,潮汕地區、東南亞等海內外潮人,一直尊崇大峰祖師,這既是一位歷史具載的真實人物,也是潮汕地界唯一一位因善成「神」的一代聖僧。到2013年,全球有近500家善堂,既紀念祭拜大峰祖師,又傳承弘揚大峰精神。大峰精神更化及為大峰文化,成為宣揚儒家博愛精神與孝道思想、向上向善的感恩文化。在泰國、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大峰精神已經成為潮人族群的文化信仰。據介紹,《風雨和平橋》選取了900多年前,大峰祖師南下潮陽行慈積善、佈道施德到圓寂的人生經歷,並以此為背景,刻畫一個族群在社會大動盪之前頑強掙扎的集體群像。該電影拍攝後,將在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各大院線(以省內院線為主)、國內外航線航班播出及出口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藉助大峰祖師的全球影響力使電影遍及全球各個角落。
電影出品方之一廣州金生江水文化傳播公司董事長阮仕林表示,新時期的廣東精神剛剛確立,「厚於德,誠於信,敏於行」這九個字,事實上正是大峰祖師的人格寫照和文化圖騰,更是弘揚新時期廣東精神的典型。
潮陽區委書記陳新造表示,大峰祖師弘善地在潮陽,大峰文化發源地也在潮陽,如今全球各地潮人行善成風的「根「』也在潮陽,這是潮陽的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潮陽獨一無二的『城市名片』,這更有可能是潮陽再崛起的『文化新引擎』。」

J. 播音主持系相關問題

是中國傳媒大學
網頁:
http://www.cuc.e.cn/

中國傳媒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學校致力於廣播、電視、電影、網路、出版、報刊及新媒體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是一所文、工、藝、管、理、經、法、教多學科協調發展,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學校位於中國北京東郊古運河畔,校園佔地708畝,校舍總面積46萬平方米。校訓是:立德、敬業、博學、競先。

學校被譽為中國廣播影視傳播人才的搖籃。50多年來,學校為廣播影視系統及信息傳播業培養輸送畢業生6萬多人,培訓在職人員35萬多人次。校友遍布全國各地及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直從領導幹部到專業人員的骨幹隊伍,很多人成為著名的記者、編輯、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導演、編劇、製片人、翻譯和高級工程技術專家。

學校同五大洲近50個國家和地區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傳媒機構等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每年接收不同國家和地區留學生1000餘名。學校為國際高校影視聯合會會員。

學校設新聞傳播學部、影視藝術學部、理工學部等3個學部,設電視與新聞學院、廣告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媒體管理學院、社科學院、影視藝術學院、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動畫學院、文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理學院、計算機與軟體學院等12個學院及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新聞學系、傳播學系、電視系、編輯學系、廣告學系、廣告設計系、公共關系系、國際傳播系、國際關系學系、英語語言文學系、外語系、經濟管理系、公共管理系、管理科學與工程系、法律系、社科系、文藝系、導演表演系、廣播電視文學系、攝影系、美術系、錄音藝術系、錄音技術系、播音系、應用語言學系、動畫系、數字藝術系、中國文學系、語言文化系、通信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廣播電視工程系、自動化系、應用數學系、光電學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軟體工程系等 37個系。擁有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個博士點、40個碩士點,7個專業碩士點,71個本科專業。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3,291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4389人。

學校擁有一批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教授、學者。專任教師900多名,其中教授、副教授佔50%以上。聘請了100餘名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職教授。學校建有先進的專業實驗中心(室)、多媒體校園網、有線電視數字傳輸網、現代遠程教育網和圖書文獻信息資源網。學校努力建設以信息傳播為特色的現代化數字圖書館,藏書105萬冊,音像資料50萬余盒(張),報刊3,000多種,電子報刊8,000多種。

學校是中國信息傳播領域科學研究的重鎮,設信息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傳媒發展研究院,擁有廣播電視研究中心、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有聲媒體)、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國際文化貿易研究所及國家非通用語本科人才培養基地等6個國家級教學科研機構,另有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學校主辦《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當代電影》、《電視藝術》、《媒介》、《廣告主》等學術刊物,編纂出版《中國廣播電視年鑒》、《消費行為與生活形態年鑒》、《中國廣告作品年鑒》,經營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中國傳媒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
學校設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採取函授、夜大、現代遠程教育等多種教學模式,建立多媒體、多形式、多層次的繼續教育體系,為信息傳播領域提供全方位繼續教育服務。目前在全國31省、市、自治區建立了39個繼續教育分院、函授站、遠程校外學習中心,在讀生16500多人。
學校在六朝古都南京設立了本科層次的獨立學院—南廣學院,規劃佔地面積1660畝,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現有在校生3300名。

學校的以大傳播的理念、全媒體的視野,植根廣播電視,面向傳媒界,為廣播、電視、電影、報刊、網路、出版及新媒體竭誠服務,逐步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與廣播影視事業魚水相依的行業特色;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開放式的辦學特色;多學科兼容,相互交叉滲透充分體現綜合優勢的學科特色;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的育人特色。

學校的發展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把中國傳媒大學建設成為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高水平傳播大學,成為傳媒界的人才培養與人才信息交流中心、科學研究與科技開發中心、文獻信息資源匯集與發散中心,成為傳媒內容創研與示範平台、傳媒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