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將蟬聯2021年全球票房市場冠軍,中國電影業發展現狀如何
如今中國內地影視市場的不斷蓬勃發展,在近些年來,我們也可以發現越來越多的優秀影視工作人員也將自己的工作熱情以及心意投入到電影創作上,也確實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主旋律影片,也讓國人領略得到我國電影製作水平巨大提升。同時也能夠通過電影的製作來譜寫時代的主旋律,更好的凝聚國人的民族向心力。
在這一年多以來,中國電影市場之所以會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份額增長,最主要的就是中國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擁有很好的防控措施與成效,加上進口電影的減少,也對中國票房收入產生正面影響,作為全球電影產業龍頭的美國好萊塢,要想能夠重新占據電影市場份額巔峰,很大程度宜取決於美國接下來如何應對新一輪的新冠疫情。
② 為什麼很多在中國火爆的國產動漫電影,在海外市場反響不大
中國的動畫起步很早,但是發展很慢。和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相比,中國的動畫更注重說教,寓教於樂,喜歡通過動畫這種方式來講道理,中國火爆的動漫電影,《哪吒 》《大聖》在海外市場反響不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類題材的電影國外已經屢見不鮮了,而我們的動漫才剛剛開始進行這種探索和嘗試。不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動漫創作的素材,隨著產業鏈的完善,我們也會做出很多叫好又叫座的動漫作品。
和美國、日本的動畫作品相比,中國的動畫更注重說教,寓教於樂,喜歡通過動畫這種方式來講道理。對成人來說,很多道理都是老生常談,沒什麼意思。而《哪吒 》《大聖》這樣的動漫之所以在國內火爆,是因為這類動漫通過對傳統動畫中的人物、情節的解構,將其賦予時代特質,刷新了人們對動畫的認知。
③ 中國電影在國外觀眾眼裡的接受度到底如何
在國外的影響力較小,接受度較低。在東亞因為文化相近,前些年香港電影輸出很多,質量也高,因此在東亞地區還是獲得不小的影響力。
中國美術片從形式到內容都極富有民族風格和特色。新聞紀錄片已向縱深發展,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料,系統地編輯一些重要的文獻片,並對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與重要事件進行綜合報道、專題報道;還注意表現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豐富的細節,以情動人。
在風格與樣式上趨於多樣化。由於題材領域的擴展,使藝術家們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和特長,探索自己最適宜的風格、樣式,表現最完美的內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編導拍攝了一批有一定實驗意義的探索性影片。
如《黃土地》《青春祭》《良家婦女》《黑炮事件》《獵場札撒》《老井》《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別姬》等。在電影創作繁榮的同時,電影理論研究也空前活躍,並在相當多的創作人員中發生影響。
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突破64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5.4%,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佔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2019年新增銀幕9708塊,全國銀幕總數達到69787塊。中國電影市場保持不斷增長的勢頭,電影創作和電影市場皆釋放出巨大的活力。
④ 現實主義電影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現實主義電影的勃興現狀
1、政策扶持度高,市場包容性強
2、藝術性呈現與內容深度的平衡
一方面現實主義的電影水平有所提高,另一方面其深刻性嚴肅性和批判性未減
二、對現實主義電影的反思審視
1、內容過多停留於邊緣主體
2、過分迎合受眾導致價值迷失
3、現實主義語境下的敘事受制
這些都可以掌握好啦!也可以寫一寫練練喲1 中國現實主義電影井噴的原因
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社會蓬勃發展,新舊媒體處於更替階段。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大量生產信息的新興媒體出現,新聞信息變得碎片化,受眾多樣化的需求,使國產現實主義電影出現了新趨勢,依託社交媒體進入了井噴式發展的時期。
1.1 肆意消費的大娛樂背景下,觀眾渴求精神回歸
近年來,國內熱播節目主要為娛樂真人秀,以明星為基礎。綜藝文化的圈層傳播塑造了「全民娛樂」的擬態環境,商業化、市場化的運作規則滲入電視公共空間,消費主義思潮開始掌控媒體,使客觀真實的信息內容、文化讓位於消費與娛樂[1]。有些節目為了爭奪收視率,不惜報道低俗新聞,搶占輿論話題,但這對社會正能量的宣傳引導、主流價值觀的塑造沒有任何作用,反而嚴重擠壓了公共傳媒空間,也影響了觀眾對主流媒體的印象[2]。過度娛樂化生成了象徵符號與模因,全民狂歡,人們出現審美疲勞,渴望精神文化的回歸,受眾開始對現實主義電影產生需求[3]。
1.2 緊貼社會熱點,把握民生
2018年4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浙江寧波召開全國電視劇創作規劃會議,對偽現實主義題材的懸浮劇進行了批判。所謂懸浮劇,是指某些脫離中國現實的現實題材劇,劇中的事件、情感都沒有根。表面上看,劇中人物從事著和當下生活緊密相關的工作,但劇中充斥著無病呻吟的情感傾訴和生搬硬套的情節套路。與此同時,國產現實主義電影爆款頻出,電影市場用實打實的佳作扛起了復興現實主義的大旗。2018年上半年,《爆裂無聲》的橫空出世,無疑是對當代國產電影現實主義浪潮的一次延續。在《爆裂無聲》中,我們可以看到與《烈日灼心》《心迷宮》一脈相承的影子,有根植本土的生活氣息,有反思社會的力度,更不乏人文關懷的溫度,緊貼民生。
1.3 新媒體時代的廣泛傳播與分享
在傳統媒體時代,一部電影能否引起廣泛關注,主要取決於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傳播情況;而在新媒體時代,一部優秀的電影可以藉助社交媒體迅速傳播,甚至實現廣泛分享[4]。進入web3.0時代,新媒體的迅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傳播格局,傳播受眾由單一的接收者變為受傳合一者,不斷分化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5]。人們在信息化時代習慣接收碎片化信息,新媒體依據獨有的優勢搶佔先機,覆蓋人們的話語圈。例如,《我不是葯神》上映後,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現了大量的相關分享與討論話題,電影知名度迅速提升,電影票房節節攀升
⑤ 請問電影行業現狀如何
行業主要企業:貓眼娛樂(01896HK)、阿里影業(01060HK)、光線傳媒(300251)、新片場(834630)、華誼兄弟(300027)、愛奇藝(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數據: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2021年中國票房結構
疫情後電影產量大幅度回彈
2016-2019年,受益於國內經濟的高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電影生產規模總體呈現波動增長。2020年由於疫情影響,國產影片數量大幅下降,僅為301部。2021年,受益於全國疫情的有效管控,行業復甦較快,截至12月底,國產影片數量突破新高,達到740部。
472.58億元票房領跑全球
從電影票房收入來看,2016-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持續增長,並成功突破600億大關。2019年,我國票房收入達641億元,較2018年增長5.4%,增速整體呈現下滑態勢。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電影票房收入僅為203億元,不到2019年票房收入的三成。2021年,根據M大數據的《2021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中披露的數據,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472.58億元,領跑全球。
票房前三均超45億元
2021年,截至12月中旬,我國電影市場票房收入前三分別為《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分別實現票房57.6億元,54.1億元和45.2億元,票房收入遠超其他影片。排名第4-10名的影片票房收入較為接近,基本在10-15億元之間。
國產電影票房佔比維持在60%左右
從國內票房收入結構方面看,2016-2019年,我國電影行業國產影片票房營收和進口影片票房營收比重較為穩定,基本維持在60%和40%左右。2020年和2021年,在疫情背景下,海外頭部影視企業推遲或取消了旗下影片的發行,致使我國票房結構發生巨大的傾斜,進口影片票房營收急劇下滑,佔比不到總營收的20%。
我國電影產業票房依賴嚴重
目前,我國電影產業依然嚴重依賴票房收入,非票房收入的佔比較低。不過,從國內影院非票房收入佔比來看,各大院線公司的非票房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在不斷提高。其中,萬達電影的非票房業務發展最好,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萬達電影實現非票房收入12.74億元,其中廣告收入5.98億元,占總營收的9.50%,商品消費收入6.76億元占總營收的10.74%,合計佔比20.24%;其中廣告收入毛利率為10.50%,商品銷售收入毛利率為39.72%。萬達電影致力於「多維度發展非票房業務」,不僅舉辦一些專屬活動,如跨界合作故宮食品、哈根達斯等品牌,還有大力拓展咖啡業務,覆蓋14個城市。
總體來說,2021年我國電影產業在疫情後恢復較好,但在收入結構來看,對於票房收入的依賴程度依舊較高。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電影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⑥ 電影票房國內外研究現狀
下降。全球電影市場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電影票房國內外研究現狀是下降,中國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封城措施解除後人們對於外出娛樂的熱情高漲。
⑦ 中國電影產業現狀及發展歷史
中國電影現狀,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一方面,中式大片在產量和社會效果兩方面都越來越好,重新贏得國內觀眾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也出現持續上升趨勢,對於推廣我國文化價值體系及其軟實力起到積極作用。
中式大片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受到外國觀眾的歡迎,國際市場有了新的開拓,商業價值也趨於提高。但我們應當看到,中國電影在國際貿易中處於逆差狀態,影片的海外競爭力仍然偏弱,與中國貿易大國和文化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稱。為此我們簡要歸納了近年來中式大片的成功經驗:從創作上看,中式大片已經摸索出一條主旋律片、藝術片和商業片三型互滲的電影美學道路,特別是在主旋律應當具有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取得了共識。從在觀眾中的社會效果看,中式大片已初步形成在通俗故事中蘊藉民族主流或核心價值理念的美學傳統。
發展史
中國電影從無聲、單機、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環繞立體聲巨幕電影,乃至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以武術及以尚武崇德的俠義思想為主題的電影占據了中國電影的重要地位。從而使電影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中流砥柱。
1905年,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 在北京豐泰照相館誕生,著名京劇老生譚鑫培在鏡頭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幾個片斷。片子隨後被拿到前門大觀樓熙攘的人群中放映,萬人空巷,就此宣告中國電影的誕生。
第一個階段是中國電影的大產業時期,在這個時期里,中國電影經歷的是井噴現象,中國電影的行業當時都是被三大巨頭所把握的,他們一個開創了長篇正劇的歷史,一個成為了文藝片的源頭,最後一個是中國志怪電影鼻祖,這些東西到現在還在影響著中國的電影製作,當外國資本看到中國的電影市場,就幾乎全部的涌了進來。中國電影當時都與外國的電影各都占據了半壁江山。
第二個電影階段是新中國成立之後涌現出大批的電影製作人,也都製作出一大批優秀電影,在1950年的時期,新中國從蘇聯引入了一部電影《列寧在十月》可是中國人不懂俄語啊,於是,電影配音員就這樣出現了,於是一部帶著一股子東北味的普通話的電影出現了,從此,配音員在中國電影成為中國電影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此,中國電影就進入了歷史發展的快車道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電影事業獲得全面的發展,建立了10多個國有電影製片廠,建起了大型電影機械廠、電影洗印廠、電影膠片廠,成立了高等電影專業學府-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為龍頭的電影發行網。到90年代,全國放映單位(影院、放映隊等)已超過10萬個。故事片年產量最高達140部,每年觀眾在200億左右人次,60年代以來,為了繁榮電影事業,先後舉辦百花獎和金雞獎的評選活動,還在長春、上海等地舉報了國際電影節,有不少優秀影片在權威性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而中國電影的潛力也以及展示出來,2017年,全國的總票房已經高達557億,平均每天新增加5家電影院。從2012年至2017年全年上映場次從1311萬場增加到7510萬場;2012年至2017年全國銀幕數量從9286個增加到41179個;2012年至2017年全國觀影人次從3.5億增加到13.7億。而至今到2018年10月08日,全國總票房已經達到509.09億,才半年多過去,已經快抵得上2017年全年的總票房。幾乎每年都在100億的穩定增長。從數據上來看,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潛力還是無限的,比如《戰狼2》《紅海行動》《我不是葯神》《唐人街探案2》這些電影都具有很好的口碑,而且也讓世界看到了現在中國電影的高速發展。隨著國家的提倡和大眾的參與讓中國電影有了更高層次的發展,同時也讓出品公司和大眾參與者賺的盆滿缽盈。
⑧ 中國電影海外區域市場的觀影消費特點
感謝邀請。從從業人員的角度,淺談幾點看法:
1、電影觀眾群體主要以情侶為主,在社區型影院和北上廣幾大票倉城市,30~35歲的年輕家庭也逐漸成為電影消費的主力群體。相比歐美成熟國家,中國的學生人群及40+以上觀影人群佔比過低。主要原因是中國電影市場起步較晚,觀影習慣在養成中。相信當80後群體步入中年後,40+觀影人群佔比會逐步提升。
2、觀影消費以盲從為主,確失獨立判斷力。與歐美觀影人群相比,國內觀眾對電影仍缺少獨立鑒賞能力。從幾個現象可以看出:
(1)影片票房對主演、導演依賴過大。在影片投資成本中,重要演員的片酬佔比高過歐美國家。
(2)中國院線採取不同影片不同票價策略,而歐美國家票價基本一致。在國內,影片上座率很大程度仍由宣傳、票價等策略決定。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公眾觀影主導意志的缺失。
3、產權保護意識不足,導致盜版橫行。上游片商及下游影院經營者無法通過電影周邊產品回收投資,90%收入依賴票房,導致票價遲遲無法回落至合理水位,限制了觀影人群的增長。同時投資商跑馬圈地,盲目擴大銀幕數量,導致市場競爭加劇,行業陷入低級惡性競爭。比如前一段時間的黑水事件
⑨ 世界影視行業發展現狀
全球電影市場近年來保持著穩定增長的基本態勢。雖然美國電影在全球的優勢地位依然明顯,但是許多國家本土電影產業的發展顯示出強大活力。其中,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等亞洲國家電影市場增長領跑全球。
在這一趨勢下,好萊塢等成熟電影工業更加重視中國等新興電影市場所爆發出的巨大市場潛力,而中國、印度、韓國等新興電影工業也因國內市場的蓬勃而變得更有底氣,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這種雙向流動的趨勢正在影響著全球電影產業格局。
全球電影市場穩定增長。
2010-2018年,全球電影票房收入雖然總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呈波動變化。根據美國電影協會數據。
2017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回暖等因素的影響下,較2016年增長了4.4%,增速較2015年有明顯提升。
2018年,盡管全球電影票房收入再創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⑩ 中國的影片為什麼難以走出國門你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質量不夠硬,無法和國際接軌。中國人非常喜歡看好萊塢的大片,但是我們在國外卻很少能夠看到中國的電影,其實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很多年,為什麼中國影片很難走出國門呢?最重要的一點原因當然是質量問題。
最後,想要走出國門,我們就一定要有自己的優勢,就拿日本電影來說,雖然他們也已經過了黃金時代,但是卻能夠通過動畫電影的方式來打入國際市場。難道僅僅只是因為技術好嗎?當然不是,是因為這些影片可以讓外國觀眾看到高水平的內容。所以我們也可以走出國門,但一定要大家共同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影片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