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評分9.6,年度第一,《絕殺慕尼黑》成最強口碑黑馬影片
近期影市票房慘淡,從《X戰警:黑鳳凰》到《黑衣人:全球通緝》口碑慘不忍睹,票房也是每況愈下,不及預期,而《絕殺慕尼黑》卻憑借口碑突圍,貓眼平分9.6,成為年度評分最高的一部影片,豆瓣也達到了8.3分,成為年度最強口碑黑馬影片!
雖然在內地票房也並不算太好,但是在俄羅斯本土卻收獲30億盧布,成為影史冠軍,創造新的記錄,更是受到普京的推薦,這部影片改編自 體育 歷史 中真實事件,講述了發生在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的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了36年全勝紀錄的美國隊 。
自此以後,這塊獎牌就一直被保留在奧林匹克博物館,成為美國籃球隊的恥辱,而直到1988年漢城奧運會,蘇聯隊又一次以82:76的成績領先6分擊敗由全美大學籃球界精英組成的美國男籃。這不得不促使美國籃球隊的改變,也就是後來美國籃球夢之隊的出現。
《絕殺慕尼黑》高度還原了當年的比賽,超然超炸裂成為這部影片的代名詞,看得人熱血沸騰,豆瓣好評率高達89%。
「最後一場籃球賽拍得太好看了,真的好看,除了好看我還能說什麼,日。不記得多久沒有這么激動了,後排的抽泣聲代表我的心。(沒有打五星是因為中間有幾段斷裂感實在很嚴重,簡直看得莫名其妙,回頭一看我擦,國內版剪了十三分鍾啊!」
「湃!!捶地喜歡,海報明明很有趣快不要攻擊它。決賽的剪輯大概是就著酒下的刀,既猛烈上頭又細致柔情。群演戲太樣板但瑕不掩瑜。」
《絕殺慕尼黑》前前後後一共拍攝3年時間,修改劇本22次,群演500餘個,電影裡面的籃球運動員,除了近視眼球員扎爾是專業人士,其他都是業余運動員,為此不得不展開長達一年的時間訓練,而為了拍攝好最後一場比賽,更是耗時30天時間。
而為了還原比賽細節,主創團隊調研300多次,從服裝、到各種道具,都力求精準還原,所有群演的服裝都是按照當時的布料和裁剪方式進行還原定製,劇組還專門製作了20多個籃球,也都是根據當時的標准量身定製!
正是這樣精益求精的嚴苛要求,才高度還原了當年比賽的盛況,讓我們看到了如此燃爆的 體育 競技影片,也才能收獲高口碑,成為口碑黑馬影片,受到包括俄羅斯本土市場以及海外市場的歡迎!
㈡ 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 1972年蘇聯籃球隊險勝美國(魔性改編)
最近在中國上映沒幾天的俄羅斯影史本土電影票房冠軍,《絕殺慕尼黑》想必許多人已經去影院中看過了,許多人至今還在懷念電影中的劇情,這部電影是根據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改編的,雖然電影劇情沒什麼問題,但它最開始因為魔性事實改編,而遭到了當事人的反對。
電影絕殺慕尼黑真實事件:
《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是在2019年6月份在中國上映的,而電影主要講述的就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蘇聯男子籃球隊在決賽中,以1分險勝美國隊奪得金牌的故事。這部電影在上映之前,其導演就這部電影稱之為還原祖國英雄們的偉大壯舉的電影,可謂是十分的自信。
不過電影上映之後,就遭到了原型故事主角的親屬們的不滿,紛紛指責其與真實歷史事實相去甚遠,對於真實故事情節進行了大量的篡改,甚至有些故事情節完全都不符合當時的情況,可謂是分分鍾打臉的節奏,那電影有哪些情節是得到了篡改的呢?下面就來具體的看看吧。
電影的一個主線就是蘇聯主教練“加蘭任”拿獎金給兒子治病,教練把原本給兒子治病的錢,最後拿去拯救患重病的弟子小別洛夫,球隊贏得金牌後,全體球員都把自己的獎金都交給教練,而真實情況是,教練帶隊比賽的目的就是為了祖國、為了榮譽而戰,並不是所謂的拯救兒子的生命,所以後來主教練原型的遺孀,將導演告上法庭。
還有就是電影中出現了精彩的“扣籃”得分的鏡頭,這如果要是放在今天本不沒有什麼錯,但是在當時的蘇聯籃球界,扣籃被認為是一種不尊重對手的動作,同時在1976年以前,NCAA明文禁止球員在比賽中扣籃的,所以電影中蘇聯籃球隊員是不會因為扣籃而得分的。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還出現出現了許多的與真實事實完全不相符的情節,有些情節甚至被認為是一種低級錯誤,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這部電影在俄羅斯卻獲得了本土電影票房冠軍,不過還是要說的是,電影中有藝術添加,這本無可厚非,但過於注重其藝術效果,而缺乏事實,對於電影本身來說就是一種錯誤。
㈢ 《絕殺慕尼黑》,你看過這部電影嗎怎麼評價這部電影
熱血和理想是兼具的,這部上映就9.3分的電影沖破了名字的老套,激盪起對運動的理解和熱愛。連續30年的美國大滿貫讓其它國家的運動員,根本沒有一戰之心。然而一個不服輸的教練出現了,他面對的是一盤散沙的隊員和僅少的運動資助,以及整個國家的不看好。但是一年後,這支隊伍以一分之差打敗了美國的常勝籃球隊。
一個小時的鏡頭都是用於還原真實的籃球比賽,每個球員都經歷了近乎半年的籃球訓練。從頹廢到熱血,從失望到找到希望,到了最後連報效國家這句話也顯得不矯情了。這才是真正的籃球比賽,不畏懼王者不看回頭路,非常值得看。
㈣ 俄女籃高中鋒一氣之下舉起裁判按到籃框里是什麼時候的電影
2005年《籃板球》是一部2005年上映的美國喜劇運動片,由斯蒂夫·卡爾執導,馬丁·勞倫和溫迪·羅賓遜等主演。該片講述了脾氣火爆的籃球名教羅伊在在輸掉一場大學聯盟比賽後被迫降級,去執教一隻屢戰屢敗的高中球隊後發生的故事。類型,喜劇、運動,家庭㈤ 國外有哪部電影是關於籃球題材的
《傳揚榮耀》 英文名Passing Glory 主演:安德烈�9�9布勞格 威利從神學院出來做了新奧爾良一所中學的歷史老師,學校的籃球隊教練離開了,沒有人願意來帶這個由黑人學生組成的球隊。威利又擔任了教練。他帶領球員進入不肯賣給黑人食物的餐館,他的勇氣贏得了同學們的尊敬。以往黑人球隊無緣參加與白人球隊的較量,這一次,為了爭取與白人球隊擁有公平的機會,威利不遺餘力。他教導球隊靠集體的力量團結一致取得勝利,而不是靠個人出風頭。他們走進耶酥會,和冠軍球隊定下了比賽的時間,在他的統一調動和全體隊員的積極配合下,終於戰勝了一向瞧不起他們的冠軍隊。 本片根據新奧爾良一支黑人高中籃球隊的真實故事改編,史蒂夫·詹姆斯執導,著名黑人演員安德烈·布拉夫赫領銜主演。影片情節簡單卻富有深意。它並不是一部單純的運動類的勵志影片,而是通過一名黑人教師為孩子們爭取與白人比賽籃球的事跡反映對平等與自由的憧憬,十分具有教育意義.
</A>
㈥ 以籃球題材為主的外國電影
《高中英雄》 1927年10月16日,一部名為《高中英雄》(《Hight School Hero》)的籃球題材影片拍攝完成,它講述了皮特和比爾為贏得一位名叫埃莉諾.巴雷特的姑娘的愛情而雙雙投入到高中籃球聯賽中的故事。此片算是籃球運動發明之後的第一部籃球電影。 2 《空中大灌籃》 《空中大灌籃》是NBA大腕明星邁克爾·喬丹和一群活蹦亂跳的迪斯尼卡通明星共同拍攝的喜劇片,當年一經公映,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績。片中身手矯健的喬丹帶領著一群完全不會打籃球的小傢伙擊敗了來自星際之外的挑戰者,喬丹的單手扣籃在混合了各種高科技的影片里顯得格外神氣。後來根據本片改編的游戲更是受到玩家的歡迎。 1996年上映,它的全部收益已經接近它八千萬美圓投資的三倍,是史上票房最高的籃球電影。 3 《單挑》 1998年,奧斯卡影帝丹澤爾華盛頓合演的電影《單挑》問世。其故事梗概如下:在布魯克林區長大的的耶穌蕭沃特(RAY)是高中的籃球巨星!被預為布魯克林的下一個喬丹。紅的程度超過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小皇帝詹姆斯!看似讓人艷羨的生活,在他高中畢業即將走向大學的時候發生了改變!10所大學的追求,以及為了得到他而不惜從他親人,愛人,友人下手,物資的誘惑改變了他的身邊人。而他那位誤殺妻子而被判15年的球迷父親突然出現在他面前,只要他的兒子肯在家鄉的洲大學就讀,其父就可減刑。然而父子間的隔閡,親人,朋友,都想在耶穌身上分杯羹的心態,讓耶穌在高中的最後一個禮拜不知何去何從...... 4 《神犬巴迪》 《神犬巴迪》是迪斯尼的一部以動物為題材的兒童影片。一次偶然的機會Josh發現他的愛犬巴迪喜歡玩籃球,並可以用嘴將球頂進籃筐,巴迪的「快樂籃球」給了Josh啟示:享受籃球的快樂才是真諦。一天,巴迪闖入籃球場,在觀眾面前展示了它的絕技,立刻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最後在一次比賽中,校隊損兵折將,神犬巴迪臨危受命幫助校隊打贏了比賽。 5 《象喬丹一樣打球》 14歲的男孩凱文·坎布里奇最大的願望就是成為NBA明星,一個真正的職業籃球運動員,但他矮小的身材令這個願望看起來很難實現。然而,這個世界上總是會有奇跡發生的。 一天,凱文買了一雙運動鞋,上面依稀可見一個人名的首寫字母「M.J」(邁克爾·喬丹的縮寫)。這雙鞋改變了凱文的命運,實現了他最大的夢想。據說,這雙神奇的籃球鞋曾為一位頗有傳奇色彩的籃球運動員所有。凱文穿上它之後展示了令人驚奇嫻熟技藝,很快他便成了最年輕的職業籃球明星,而球隊也在他的帶領下走向勝利。 6 《籃球夢》 影片講述的是兩個來自芝加哥貧民區的黑人少年威廉姆·蓋茨和亞瑟·阿奇的成長歷程。他們具有非凡的籃球才能,卻只能在街頭籃球賽中大展身手,直到被一名星探發現,他們的人生由此改變。兩個人的經歷與前活塞隊著名後衛「微笑刺客」托馬斯十分相像:靠著天賦和努力從貧民區中一步一步地奮斗,最終獲得成功。 7 《卡特教練》 本片根據1999年對於卡特教練和他的常勝不敗的籃球隊的新聞報道改編,薩繆爾·傑克遜在劇中飾演頗具爭議的卡特教練。 里士滿高中籃球隊原本從未在任何比賽中獲勝過,是一支屢敗屢戰的隊伍,這一切在卡特執教之後發生了變化。他相信這支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可以成為最優秀的籃球隊,所以他要求隊員和他簽訂一個協議,約定如果隊伍不團結或是成績不佳就不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 在卡特的帶領下,這支隊伍開始走上了上坡路,最後成為無人能敵的長勝王。但是在1999年舉行的國家錦標賽上,隊員們的表現卻十分不盡人意,這讓卡特教練沮喪不已,他真的關閉了訓練館,禁止隊伍繼續參加任何比賽。此舉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一時成了大眾議論的焦點,有人贊賞他視籃球為生命的品格,但更多的人對他的舉動表示不解,甚至是批評。 8 《日落公園》 故事的主人公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都不滿意,孩子們尤其如此,他們的生活充斥著毒品、暴力以及不求上進的鄰居。這甚至讓他們喪失了奮斗的信心和生活的希望,惟一一值得他們去做的似乎是討女孩子們的歡心,但籃球改變了這一切。 這是一個催人上進的故事!雖然結局不是好萊塢式的大圓滿,最後的三分球雖然沒有成功,冠軍也沒有得到,但為籃球而執著的女教練從孩子們的眼中看到了希望。她放棄了開一家餐館的決定,留下來和孩子們一起朝著新的目標前進!這樣的籃球文化電影,配合黑人說唱音樂,看著很過癮!讓你心裡慢慢冷卻的血液再次沸騰! 9 《光榮之路》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國內的種族歧視之風依舊盛行,黑白膚色之間的沖突時有發生,沃斯堡高中女籃教練唐?哈金斯(喬什?盧卡斯飾)因為出色的執教水平而調任德州大學西部礦工隊,但他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球隊的整體實力相當之差。銳意進取的哈金斯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身為白人的哈金斯不以膚色論人才,頂住了各方壓力,大膽招募極具籃球天分的黑人學生入隊,決心鍛造一支全黑人球員的籃壇新軍。 起初,習慣於街頭打法的黑人隊員們對於哈金斯的執教手段相當不適應,其中技術最為突出的鮑比-喬-希爾(德里克-盧克飾)與教練的摩擦最大,哈金斯強調嚴謹的攻防與團隊精神,而希爾偏偏喜歡賣弄個人花哨的街頭技巧。一段艱苦的磨合期過後,哈金斯堅定的信心感染了球隊里的每一個人,隊員們也卸掉了膚色帶來的心理壓力,嶄新的德州大學西部礦工隊一路披荊斬棘,闖入了1966年NCAA總決賽,對陣於全白人球員組成的老牌勁旅——肯塔基大學野貓隊,哈金斯也遇到了此生的最強勁對手——傳奇教練阿道夫-盧普(強-沃特飾)。最終,哈金斯贏了! 10 《超級肥媽》 聯邦密探馬丁自命扮什麼都是能手,最新任務是逮捕逃獄的銀行匪徒。馬丁得悉與劫匪有關的人物會探訪女族長「Big Momma」,便向「Big Momma」的家埋伏。恰巧她出城去了,故馬丁決定扮演這個脾氣臭的老太婆。幾個簡單的部驟就使他變成人見人怕的「Big Momma」,還擔起煮飯和照顧孩子的責任。後來,「她」竟愛上可能收起部分贓款的女人,必須想想法子…… 11 《女帥男兵》 總經理章超大膽起用了原國家女籃主力隊員聞婕,讓她擔任了北斗隊的主教練。聞婕出任一支男隊的主教練,不但遭到主力隊員的反對,也讓男友不能理解。但是聞婕大膽改進戰術,終於把北斗隊帶上了甲A 聯賽的冠軍寶座. 12 《半職業選手》 去年威爾法瑞爾給我們來了個花樣滑冰,今年繼續將運動進行到底,不知到這次他能把籃球玩出什麼花樣。 13 《愛情與籃球》 影片講述兩個美國黑人青年因酷愛籃球而引發的曲折而浪漫的故事。看來打藍球不但能強身健體,還能追MM哦。 14 《光榮之路》 影片中的比賽,捍衛了黑人的尊嚴,更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使美國大學籃壇正式進入黑白共存的時代。 15 《女籃辣哥》 橫蠻無理的NBA球星因不服裁判判決,被趕離聯賽。他變得一無所有,為了繼續作賽,他喬裝成女子上陣,試圖加入女子職業籃球協會…… 16 《籃球夢》 這是一部高水準的紀錄片,內容針對兩名熱愛籃球賽而渴望長大後能進入NBA打職業賽的黑人男孩亞瑟·艾吉和威廉·蓋茲。兩人先後就讀芝加哥同一所公立中學,也分別參加了籃球校隊,卻因個人和家庭因素而在籃球壇中有不同的表現。 17 《火爆教頭草地兵》 影片以50年代為背景,講述一個籃球教練的故事,金哈曼作為美國印第安那夜睛所高校的籃球隊教練,他只有最後一個機會,金哈曼面對雙重挑戰:既要令該校的球隊在金州比賽中奪得錦標,又要挽回自己作為籃球教練的聲譽. 18 《宇宙大灌籃》 一部卡通和真人混合的影片,籃壇巨星喬丹的主演和眾多球星的客串 19 《罰球線上》 本片真實地紀錄了一個高中女子籃球隊六個賽季的奮斗歷程。球隊教練比爾·瑞斯勒是一個有三個女兒的華盛頓大學教授,他毅然放棄了原有的豐厚報酬,來到這所高中擔任女子籃球隊的教練。 20 《籃球日記》 21 《單挑》 這是一部典型的籃球+夢想的電影,飾演Jesus的是現實中球品球技均有口皆碑的NBA名將,密爾沃基雄鹿隊的雷阿倫。 22 《卡特教練》 本片根據1999年對於卡特教練和他的常勝不敗的籃球隊的新聞報道改編,薩繆爾·傑克遜在劇中飾演頗具爭議的卡特教練。 23 《黑白游龍》 一個黑人哥們和一個白人哥們一起玩籃球。 24 《Above the Rim》 凱爾華德生是高中籃球隊的天才型球員,他的最大願望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機會打NBA的球隊,原本前程似錦他,受到朋友的引誘,加入地方幫派擁有的球隊,與罪犯同流合污,所幸學校的警衛湯姆謝普不忍心見他讓誤入歧途,挺身而出開導凱爾,與他並肩對抗黑道勢力,後來謝普身受幫派份槍擊,但他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凱爾終於被大學球隊吸,在大學聯賽中嶄露頭角,踏出邁向NBA職籃的第一步。 25 《Rebound:The Legend of Earl 'The Goat'Manigault》
求採納
㈦ 求一個老電影,一個美國干籃球教練因為各種原因來到俄羅斯(好像是)教橄欖球
《棒球同志》
1992 年,一位失業的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經理受邀前往棒球運動不發達的俄羅斯,為這個國家組織並訓練當年奧運棒球比賽的國家代表隊。到蘇聯後發現該隊什麼正式裝備都沒有,於是通過翻譯(兼代理人)用自己的美元在黑市換取盧布購買裝備。用克科駁的熊皮大衣做成接球手套。那年春天,這位教練帶著他的俄羅斯國家隊回美國,讓他們與大聯盟球隊打友誼賽。起初,這支屢戰屢敗的球隊被當成笑話看。隨著經驗的累積,他們越打越好。在最後一場球賽,大聯盟球隊已經感到相當大的威脅。連美國隊也像是打季後賽般拚命,就怕輸給原本看不起的俄羅斯國家隊,最終俄羅斯隊贏得了尊重。
另外片中蘇聯棒球隊隊員都是從其他職業被國家臨時安排到棒球隊的。
㈧ 《絕殺慕尼黑》為何評價很高
這部絕殺慕尼黑的電影,在豆瓣網上評分是8.3,可以說已經不低了。
他之所以能夠被大多數觀眾所認可,滿足了家庭主婦,產生了一種心理,有很多最後一次檢查過程中,把你開心的作者告訴我們,誰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畫一個大餅給大家,無疑是在那個時代給大家打了一針強心劑,普通的球隊也可以戰勝大神的球隊,戲劇性的轉折讓自己成為了奇跡的創造者。
我是一個崇尚英雄的地方,他們有很多英雄主義,小人物大夢想,有很多電影都是以這種為題材。
㈨ 來自俄羅斯視角,美麗的體育競技,《絕殺慕尼黑》如何讓人刻骨銘心
這部電影涉及到奧運史上最有爭議的一次勝利,這是一部來自俄羅斯視角的體育傳奇電影。很多人都知道,所有勵志電影的核心都是一個傳奇人物帶領一幫不被看好的失敗者戰勝偏見和自我的冒險旅程,而這部面對爭議和偏見的體育電影做到了。尤其是最後3秒的高速升格慢鏡頭,十分精彩,確實非常戲劇化,但也完完全全是在規則當中,這就是競技體育的美麗之處,一切看起來或已註定,一切也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場刻骨銘心又一言難盡的比賽。
很多人看簡介就知道結尾,但仍沒想到如此一波三折,激動人心,到最後不止是拼技術和心理素質更是為報答教練救命/知遇之恩,“為祖國而戰”非但不矯情反而那麼自然動人,總體來說是一部很燃的影片,親情,愛情,友情,愛國之情,都有很好的詮釋。最後的慕尼黑之戰,有幾個慢鏡頭,也狠狠抓住了觀影者緊張的情緒,就像是在影院觀看了一場充滿荷爾,蒙的現場精彩賽事,讓人刻骨銘心。
㈩ 如何評價電影《絕殺慕尼黑》這部電影的真實事件是什麼
《絕殺慕尼黑》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實事件: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男籃決賽上,前蘇聯隊在最後的三秒鍾憑借一記投籃絕殺,以51:50戰勝36年未嘗敗績的美國隊,是一部表達堅忍不拔精神的劇作。
(10)俄羅斯講籃球的電影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絕殺慕尼黑》(Движение вверх)是由安東·梅格迪契夫執導,弗拉基米爾·馬什科夫、約翰·沙維奇、馬拉特·巴沙羅夫、謝爾蓋·加爾邁什、伊萬·科列斯尼科夫主演的傳記類劇情電影。於2017年12月28日在俄羅斯上映,於2019年6月13日在中國上映。
1972年在慕尼黑奧運會籃球錦標賽的決賽中,在比賽結束前三秒鍾,美國隊以一分優勢領先,已經開始提前慶祝比賽的勝利了,因為他們相信比賽結果已成定局。然而,蘇聯國家隊在最後的三秒里拼盡全力,最終使比賽結果發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