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推薦幾部優秀的伊朗電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丟了妹妹的鞋子,為了不給父母增加負擔,兄妹倆商量好輪換著穿阿里的球鞋上學。每天妹妹放學後,都要飛快地跑回來,將鞋子換給阿里,為此阿里經常遲到並受到懲罰。為給妹妹買雙新鞋,阿里想盡了辦法,在和爸爸去做園丁賺了錢後,他首先暗示爸爸給妹妹買雙新鞋子。不料自行車剎車失靈,父子倆狼狽回家,幫妹妹買鞋的事也泡湯了。
最後,小阿里決定參加一個長跑比賽,原因是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卻拿了冠軍,給妹妹掙一雙鞋的夢想再次破滅了。失望的小阿里脫下那雙已經跑爛了的球鞋,把自己滿是血泡的腳浸在水池裡,紅色的金魚繞著他受傷的腳游著……
本片獲得1997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觀眾票選最佳影片;199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它是伊朗電影史上第一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的影片,延續了伊朗電影獨特的簡朴風格。影片與很多伊朗電影一樣清新、質朴,真誠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實生活,表現窘迫艱難的平民生活中隱含的人性的善良,帶領觀眾回到純真澄凈的世界。
《巴倫》
故事梗概:
1989年,蘇聯撤離阿富汗後,140多萬阿富汗難民湧入伊朗。年輕一代的阿富汗難民出生在伊朗,他們在貧窮中掙扎,大多數只能為了低廉的工資從事最艱苦的工作———如建築業。
一個名叫巴倫的女孩,為了養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裝到建築工地幹活。工頭梅馬讓這個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負責工隊的膳食。惱火的拉提夫不斷阻撓巴倫的 工作。可是,當他發現巴倫的真實性別後,不僅喜歡上了她,還傾盡全力幫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的導演馬基-麥吉迪執導,他因成功執導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顏色》等影片而成名於國際影壇。與《天堂的顏色》的過度煽情所不同,《巴倫》是麥吉迪最具有現實主義風范的作品。他通過一系列簡單普通的事件迸發出力量,以讓感情一點點積蓄下來的方式打動觀眾。這仍是一部憂傷而感人的影片,但麥吉迪在這種悲傷的情緒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溫情。
推薦馬基德·麥基迪 導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顏色》《戰勝魔鬼》《兩眼雙盲》《抵制》
《櫻桃的滋味》
又名: 櫻桃的滋味 / 櫻桃之味
導演: 阿巴斯 基亞羅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節很簡單,一個中年男人,想自殺,(為什麼?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開著一輛吉普車到處尋找一個可以掩埋他屍體的人,他找啊找,建築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學院的學生等等,可是沒有人願意為了錢去做這種事。他四處碰壁,終於,有一個在博物館工作的老人,為了替孫子看病,答應了他的要求,卻又給他講了一個有關自己的故事:原來,這老人,也曾經有過自殺的念頭,他找了一棵櫻桃樹上吊,不想那樹枝不結實,繩子斷了,於是他就坐在樹下吃櫻桃,吃了一顆又一顆,吃飽了,他決定繼續活下去。
我們一直不知道這個主人公到底死沒死,影片沒告訴我們這個,這是個懸念,結尾是開放式的,還帶點解構的感覺,不過沒關系,他死沒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達的,已經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表達盡了。
《黑板》
薩米拉·馬克馬巴夫(一個年輕的女導演)
故事梗概:兩個顛沛流離的流浪教師,背著一塊大黑板去尋覓願意付學費的小學生。路上,他們分別遇上了一群偷運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離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們執著地向窮苦的人們傳授知識的載體,也是向心愛的女人傳達愛意的信箋,更是幫失足受傷的孩子包紮的夾板……沒有復雜曲折的情節,也沒有煽情的對白,但搖晃不安的鏡頭,極寫實的手法,卻能讓你不知不覺地感動。
《女人花》
導演戴瑞什·麥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讓是一對幸福的新婚夫婦,但蕾拉卻被檢驗出沒有生育能力,盡管深愛著她的丈夫對此一再表示不介懷,但是丈夫的母親卻一直逼兒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雙重壓力之下,善良而聰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變她以後生活的決定……
《白氣球》
導演賈法·潘納西
電影的開頭頗似另一部伊朗電影《小鞋子》:伊斯蘭教新年來歷之際,穿著小紅裙子的可愛小女孩纏著媽媽想要買一條「胖胖的會跳舞的象新娘一樣的」金魚,在哥哥幫助之下終於拿到了錢,可是在路上卻把錢給丟了。看到這里的時候,心想不會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著發展下去,卻是圍繞著兄妹倆想方設法去取那一張掉進水渠里的鈔票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然同樣事關窮人家孩子和他們的期盼,但是相比較《小鞋子》,卻少了一份憂傷,多了一份輕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敘述正是生活的節奏吧,雖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節,也刻意迴避了許多似乎正要展開的矛盾沖突,但在說與不說之間,卻是韻味無窮。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導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歲的小主人公阿默錯拿了同桌同學的作業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業,他會被老師責罵,於是阿默毅然拿起錯換的作業本跑去很遠的地方找他朋友還給他。阿默幾經艱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臨了,最後的希望也泯滅了,回到家的時候夜已深了,他決定做一回槍手幫他朋友做作業……
《生活在繼續》
1991年,阿巴斯拍攝的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裡面那條小村莊發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掛著電影裡面那個可愛的小男孩的安危,帶著兒子驅車重訪舊地尋找那個小男孩的下落,並據此拍攝成電影《生活在繼續》。在這部散文筆觸一般細膩輕靈的影片裡面,阿巴斯用類似公路片的手法記錄了一路上的所見所聞,在一片頹垣敗瓦的廢墟之中,既表達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歌頌了在破碎家園上堅毅不屈的人們,「死者已矣,但生者還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時也試圖對災難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藝術作品並不能帶給人們什麼最直接的好處而進行一番自嘲。
《橄欖樹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風格都非常統一,他喜歡將紀錄片融合到情節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處是現實哪裡是戲。他還喜歡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機」的發生來表現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櫻桃的滋味》中的「自殺」,《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里的「還作業本」,等等。這不但體現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幾部影片去表現某個事件某個地點,比如「村莊三部曲」(又稱「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後相繼的三部電影去表現同一個地方的人,這個系列的最後一部就是《橄欖樹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裡面那一大片鬱郁蔥蔥的橄欖樹林和不時跳動入鏡頭的小花一樣,這個廢墟上的愛情故事也是充滿了綠意和希望,最後的鏡頭里雖然沒有仔細交代故事的結果,但是意味深長,作為「村莊三部曲」最後一部,它體現出了伊朗人面對災難卻百折不回的韌性以及重建家園的信心,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遙相呼應,正是最好的點睛之筆。
該片與之前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繼續》組成「村莊三部曲」。
… …
介紹的都是我比較喜歡的,希望你也喜歡呵`
下面這個網站是國內最大的伊朗電影網站~~~
⑵ 平壤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火炬金獎:《紅櫻桃》
最佳導演獎:葉大鷹《紅櫻桃》
最佳女演員獎:郭柯宇《紅櫻桃》 特別獎:《鄭成功》
美術獎:《鄭成功》 最佳影片金火炬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中國)
最佳男演員獎:王志文《芬妮的微笑》(中國)
最受觀眾歡迎獎(仙女獎):《紅色戀人》(中國) 最佳影片獎:《納波拉學校》(德國)
最佳導演獎:敘利亞導演
最佳音樂獎:法國影片
最佳攝影獎:法國影片
故事片最佳美術獎:印度影片
動畫片最佳美術獎:朝鮮兒童電影
特技獎:《太行山上》(中國)
電影節組委會獎:《暖春》(中國)
紀錄片紀念獎:《金日成主席和他的尚鉞老師》(中國) 最佳影片獎:《集結號》(中國)
最佳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中國)
最佳技術獎:《集結號》(中國)
特別上映獎:《江北好人》(中國)
組委會特別獎:《暖情》(中國)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圓明園》(中國) 最佳影片:《走路上學》(中國)
評委會大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最佳紀錄短片:《手》(中國)
最受觀眾喜愛電影獎:《兒子媳婦和老娘》(中國) 最佳影片:《宏願》(德國)
組委會特別獎:《平壤之約》(中國、朝鮮)
最佳導演:尼古拉斯·邦納、金光漢《飛吧,金同志》(英國、朝鮮)
最佳劇本:張楊《飛越老人院》(中國)
最佳男主角:《宏願》(德國)
最佳女主角:《被風吹的房子》(俄羅斯)
最佳美術:《錢學森》(中國)
最佳特技:連凱《錢學森》(中國)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阿斯瑪》(埃及) 最佳影片獎:《我美麗的祖國》(德國)
最佳導演獎:石偉《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劇本獎:《巴考》(菲律賓)
最佳男主角獎:周光大《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女主角獎:瑪麗亞娜《瓦西莉莎》(俄羅斯)
最佳音樂獎:《我的渡口》(中國)
最佳美術獎:《瓦西莉莎》(俄羅斯)
最佳攝影獎:《女飛人》(英國)
最佳技術獎:《拉姆萊拉》(印度)
國際評委會特別獎:《好朋友們》(伊朗)
組委會特別獎:《電影夢》(伊朗)、《正義的人》(印度)
⑶ 中國電影在國際大型電影節的獲獎情況
太多了,先發最近幾年的
中國電影國際獲獎記錄(2005年——2007年)
2005年
《青紅》(大陸)——導演王小帥,高圓圓、秦昊、李濱主演
獲第58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獎(5月)
《淹沒》(大陸)——導演鄢雨、李一凡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2月)
《牛皮》(大陸)——導演劉伽茵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青年論壇卡里加利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夢游夏威夷》(台灣)——導演徐輔軍,楊佑寧、黃鴻升、張鈞甯、黃泰安主演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荷花獎」(3月)
《桃花燦爛》(大陸)——導演傅華陽
獲第16屆丹麥哥本哈根國際電影節「安徒生榮譽獎」(4月)
《咖啡時光》(台灣)——導演侯孝賢
獲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鬱金香獎」(4月)
《自娛自樂》(大陸)——導演李欣,尊龍、李玟主演
獲第5屆美國好萊塢貝弗利山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
《生死劫》(大陸)——導演李少紅,財周迅主演
獲第4屆美國紐約翠貝卡電影節最佳故事片大獎「創辦人獎」(4月)
《2046》(香港,2004)——導演王家衛,梁朝偉、鞏俐、王菲、張震、木村拓哉、董潔、張曼玉主演
獲第49屆西班牙巴塞羅那聖喬帝電影節最佳外語片獎(2005年5月)
《情人結》(大陸)——導演霍建起,趙薇、陸毅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2005年6月)
《b420》(香港)——導演鄧漢強
獲第19屆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獎(2005年7月)
《可可西里》(大陸)——導演陸川,張磊、趙雪螢、亓亮、趙一穗、多布傑主演
獲第27屆美國山嶽電影節最佳敘述片獎(2005年7月)。
《銀飾》(大陸)——導演黃建中,主演孟堯
獲日本SKIP國際數字電影節技術獎(2005年7月)
《長恨歌》(香港)——導演關錦鵬,鄭秀文、梁家輝、胡軍、吳彥祖、蘇岩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交流獎」(9月)
《紅顏》(大陸)——導演李玉,劉誼、黃興饒、李克純、王乙竹主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歐洲藝術獎CICAE」(9月)
獲奧地利維也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和「費比錫國際影評人協會(FIPRESCI)大獎」(10月)
獲比利時根特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羅伯特懷思獎」(10月)。
《小站》(台灣)——導演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短片(9月)
《日出日落》(大陸)——導演騰文驥
獲第29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特別榮譽獎(9月)
《世界》(大陸)——導演賈樟柯,趙濤、成泰燊主演
獲《藝術論壇》2004年度最佳電影獎
獲第11屆法國維蘇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3月)
獲第6屆西班牙巴馬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伯爵獎」及最佳攝影(3月)
獲第7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最佳劇本「金荷花獎」(3月)
《孔雀》(大陸)——導演顧長衛,張靜初、呂玉來、馮礫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年2月)
獲第7屆義大利烏迪內遠東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5月)。
《天邊一朵雲》(台灣)——導演蔡明亮,李康生、陸弈靜、陳湘琪主演
獲第55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藝術貢獻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和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月)
獲第38屆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影評人獎和最佳男演員獎(李康生)(10月)
《好大一對羊》(大陸,2004)——導演劉浩,主演陳聲林、趙大江
獲加拿大維多利亞電影節金獎——最佳故事片獎(2月)
獲第11屆法國維蘇爾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大獎(3月)
《求求你,表揚我》(大陸)——導演黃建新,王志文主演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6月)
獲第8屆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獎(6月)
《十面埋伏》(大陸)——導演張藝謀,劉德華、章子怡、金城武主演
獲第30屆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1月)
獲美國國家評論總結獎最佳藝術指導獎(1月)
《背鴨子的男孩》(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6屆日本東京Filmex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11月)
《如果·愛》(香港)——導演陳可辛,金城武、周迅、張學友、池珍熙主演
獲美國紐約Queens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1月)
《上學路上》(大陸)——導演方剛亮
獲第28屆德國盧卡斯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大獎「盧卡斯獎」(10月)
獲第20屆伊朗伊斯法漢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金蝴蝶獎」(10月)
獲第14屆印度海德拉巴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象獎」和最佳導演獎(11月)
《我們倆》(大陸)——導演馬儷文(原名:馬曉穎)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金雅琴)(10月)
《泥鰍也是魚》(大陸)——導演楊亞洲
獲第18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0月)
《沉默的遠山》(大陸)——導演鄭克洪
獲第22屆波哥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10月)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特別獎(10月)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第10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10月)
《電影往事》(大陸)——導演小江
獲第13屆德國漢堡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大獎(9月)
《來了》(大陸)——導演胡小釘
獲德國柏林亞太電影節評委獎(9月)
《向日葵》(大陸)——導演張揚, 陳沖、孫海英主演
獲第54屆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攝影獎(9月)
《斷臂山》(台灣)——導演李安
獲第62屆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9月)
獲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最佳影片獎、最佳導演獎(12月)
2006年
《看上去很美》(大陸)——導演張元
獲2006年第4屆亞太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獲2006年第56屆德國柏林電影節傑出電影藝術創新獎
獲義大利阿巴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東》(紀錄片,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歐洲紀錄片協會與歐洲藝術協會獎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63屆義大利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租期》(大陸)——導演路學長
獲第3屆日本東京國際數字電影節最佳影片
《浮生》(大陸)——導演盛志民
獲第59屆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評委會獎
《江城夏日》(大陸)——導演王超
獲第59屆法國戛納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瘋狂的石頭》(大陸)——導演寧浩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新人導演獎
《賴小子》(大陸)——導演韓傑
獲第35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
《另一半》(大陸)——導演應亮
獲第7屆日本東京銀座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11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大獎
獲第28屆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新導演獎
《芳香之旅》(大陸)——導演章家瑞
獲第30屆開羅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字塔獎、最佳女主角獎、特別表演獎
《剃頭匠》(大陸)——導演哈斯朝魯
獲第37屆印度果阿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孔雀獎
《芒種》(大陸)——導演張律
獲法國維蘇爾電影節最佳影片金單車獎
獲比利時布魯日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獲瑞士黑色電影節青年評論家獎
獲西班牙巴塞羅那亞太電影節大獎
《靜靜的嘛呢石》(大陸)——導演萬瑪才旦
獲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最佳導演獎
《夢游》(紀錄片,大陸)——導演黃文海
獲法國真實紀錄片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天狗》(大陸)——導演戚健
獲第9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十三棵泡桐》(大陸)——導演呂樂
獲第19屆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2007年
《三峽好人》(大陸)——導演賈樟柯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導演獎
獲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影展最佳影片獎
《落葉歸根》(大陸)——導演張楊
獲第57屆德國柏林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圖雅的婚事》(大陸)——導演王全安
獲第57屆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檳榔》(大陸)——導演楊恆
獲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聯盟獎」、 亞洲數碼錄像競賽銀獎
⑷ 有哪些推薦的伊朗電影
1,《籌款風波》
《籌款風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執導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薩蕾·巴亞特主演,於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2017年6月,該片獲得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2,《德黑蘭:愛之城》
《德黑蘭:愛之城》是阿里·賈比爾安薩里執導的劇情電影,弗魯格·凱哲貝格里、貝納茲·賈法里等參演,於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三個人近中年、對生活感到幻滅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著能在這個從未真正接納自己的城市中尋找到愛情的故事。
3,《計程車》
《計程車》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於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紀錄片。由賈法·帕納西執導並主演。
影片講述了一輛黃色計程車行駛在德黑蘭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種各樣的乘客坐上車,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機的各種問題。
4,《推銷員》
《推銷員》是由阿斯哈·法哈蒂執導,沙哈布·侯賽尼、塔蘭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電影,於2016年5月21日在戛納電影節首映。該片講述一對年輕夫婦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場與前房客有關的事故卻將他們的生活攪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馬鞍的男孩》
《背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劇情類電影,講述了一個男孩花錢僱傭另一個窮男孩為他到處駝東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