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條》是什麼樣的電影
看的《信條》凌晨場,再次感慨諾蘭導演的腦洞之大。本文將用圖解的形式來解析《信條》中的四個問題:
①歌劇院混戰一共有幾組勢力參與?
②高速飆車奪取鈈241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③反派安德烈如何利用時間鉗形戰略奪取鈈241?
④加州鷹山之戰的時間線是怎麼樣的?
先簡單科普電影里的幾個設定:
1. 本片依舊是諾蘭導演最為擅長的操控時空的戲碼,從《盜夢空間》的嵌套,到《星際穿越》的穿梭,再到《信條》的逆轉,時空的玩法,斧鑿的花樣越來越新奇,設定也愈發的具有深度。尤其是這次的正向時間線和逆向時間線兩者重疊,多線結合在一條線中敘事,真的可以說讓觀眾大開眼界。
2. 本片的逆轉時間,是來自於熵增熵減的設定,可以理解為熵減的(逆向)物體它的時間線是和我們正常正向世界的時間線相反的,熵減的子彈是從牆壁上往槍里射回,爆炸是從爆炸後的廢墟走向爆炸前的建築,人身處在正向的世界看逆向的物體,車是逆行,語言是倒過來發出的。
3. 除了逆轉時間,這部電影還涉及到了因果定律,逆轉時間的同時必然涉及到由果推因,這里影片也引出了一個經典的祖父悖論:你回到過去殺死自己的祖父,祖父死了就沒有父親,父親沒有了也就沒有自己,那自己又如何能夠去殺死祖父呢。
這一個悖論其實也預示著反派安德烈對於人類存亡的看法其實是有偏執的,導演還是寄希望於另一個看法:一代人自然有一代人求生存發展的宿命,不可強求。
4. 因為逆轉時空的存在,那麼戰爭除了在場面讓奇幻得讓人震撼和驚艷,另一方面,在戰略上也有了新的策略,即是時間鉗形戰略,普通的鉗形戰略是兵分兩路擊敗敵方,而在本片中,則是分為正向逆向兩個部隊,利用時間差來進行情報共享和戰略打擊,也就是一個正向的隊伍從白天走向黑夜,另一個逆向的隊伍從黑夜走向白天,逆向的隊伍將黑夜的結果不斷告訴正向的部隊,正向部隊則將白天正發生的事情告訴逆向,從而達到情報共享和一定的預知未來的上帝視角。
再來和大家解析一下四個我覺得挺有意思的地方。
1.烏克蘭歌劇院混戰的勢力劃分
在歌劇院混戰中,一共有三股勢力。
第一股勢力是中情局特工,麵包車里的烏克蘭人司機和包括男主角在內的四位假特警,以及身處歌劇院包廂中的美國外交官,他們之間是用暗號交頭的,這股勢力參與混戰的目的:營救已經被烏克蘭軍方發現身份的外交官同夥,以及拿回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二股勢力是恐怖分子,他們一開始出現在歌劇院製造出極大的混亂,他們的背後應該就是俄羅斯寡頭安德烈,因為之後男主角在餐桌上僅僅提到歌劇兩個字,就讓安德烈回心轉意,說明安德烈參與其中,這股勢力的目的也很簡單:搶奪神秘金屬盒子鈈241。
第三股勢力是烏克蘭官方勢力,包括軍方和特警,烏克蘭軍方實際上已經在包廂里控制中情局特工外交官,而烏克蘭特警前往歌劇院的目的:一個是對抗恐怖分子,另一個則是趁機除掉外交官,在消息有可能泄露的情況下,設置炸葯炸毀烏克蘭歌劇院毀滅現場。
理清楚這三股勢力劃分,即可知道歌劇院混戰的整個過程:
恐怖分子控制歌劇院,烏克蘭軍方前往對抗,並要趁亂除掉外交官,男主的中情局特工小隊偽裝特警進入包廂,除掉了烏克蘭軍人,營救出外交官並取得金屬盒子鈈241。
在撤退過程中,男主和另一位特工決定回去取走炸葯拯救歌劇院無辜性命,另一波特工帶著金屬盒子離開歌劇院。
帶著金屬盒子的特工最後肯定是被烏克蘭官方給攔住了,金屬盒子在混戰中被烏克蘭官方所獲得。
男主和另一位特工也被烏克蘭軍方特警發現了偽裝,所幸有人用逆向子彈救了他。他和特工逃出歌劇院,回到車里卻發現司機烏克蘭人反水,將他們帶到偏僻地方進行拷問,最後男主角服葯自盡,後被中情局救回,表示其通過考驗,正式邀請他加入組織「信條」。
最後提一句,通過發射逆向子彈的特警隊友背包的掛飾可以推測,這個時候救走男主角的應該是逆向的尼爾。
最後,還是准備二刷《信條》的,這部電影的信息量和細節太豐富了,不光是主創斧鑿得好,也值得影迷朋友們多去挖掘。
❷ 為什麼說因為電影《信條》,諾蘭應該獲得一個諾貝爾獎
諾蘭電影《信條》,註定將成為一部爭議巨大的電影。
有些人說,這是「神作」,也有人說,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就是垃圾。
本文不去判斷電影的好與壞,也不分析什麼音效和畫面。
用片中科學家勞拉的話說就是:不要去判斷和理解它,而是去感受它。
五、基礎物理
現在的好萊塢,包括國內電影市場,普遍出現的一個創作趨勢是「低智化」。
什麼速激、復聯,幾乎都是劇情淺薄、場面好看的代名詞。國內的很多電影,也喜歡走純搞笑或者純煽情的路子,普遍性的問題是,劇情邏輯性差甚至存在很多劇情硬傷。
大量的電影創作資金流向是哪兒?特效、音效、畫面、道具和明星片酬,真正擁有好劇本的電影越來越少。
是電影從業人員沒腦子沒智商嗎?不是,這是他們迎合市場的結果,越來越多的觀眾熱衷於幾個認知:「看電影就是圖一樂」「看電影就是看畫面」「看電影就是打發時間」等等,所以為了迎合觀眾不願意思考、追求感官刺激的需求,電影公司就製造出了大量低智垃圾電影,而且票房普遍不錯。
難道諾蘭看不懂這個市場趨勢嗎?難道他拍不出像什麼「流浪火星」這樣的偽科幻電影嗎?非要拍出「物理學碩士」級別的硬科幻電影找罵,還賺不到多少票房,圖什麼?
筆者在十幾年前參加一次教育界論壇時,曾聽到一位物理學老專家的哀嘆:國內對於基礎物理研究的投入太少了,大家都去搞來錢快的項目,最重要的基礎物理因為費錢、費時間、費精力反而沒幾個人願意沉下心來搞。
《信條》這部電影,選擇的科學概念不是什麼時髦的星際大戰、二向箔,也不是簡單的時間旅行、超時空愛戀,而是晦澀難懂的基礎物理學概念,這就讓人肅然起敬。
當然,《信條》也只是利用了一些基礎物理學概念,因為它畢竟只是一部電影,但如果它能帶動一些觀眾產生對基礎物理的關注,並能引起社會對基礎物理研究的重視,其功莫大焉。
諾貝爾物理學獎最關注的領域是基礎物理,如果諾蘭能用自己的作品引發更多人去關注去學習去研究基礎物理,那麼他對基礎物理也算有相當大的貢獻,為什麼不可以獲得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呢。
最後,對於普通觀眾而言,你說「生活太累了,看電影就圖一樂」,看起來似乎沒錯。但筆者認為,如果你什麼都「圖一樂」,會不會陷入「太累了,圖一樂」—「繼續累,繼續圖一樂」—「更累,更需要圖一樂」的惡性循環呢。
觀眾品位提高了,電影市場自然就會出現品位更高的電影,品位高的電影會培養出更高品位的觀眾……這也是社會進步的一部分。
❸ 電影信條劇情詳解 電影信條劇情簡介
1、《信條》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動作驚悚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約翰·大衛·華盛頓、羅伯特·帕丁森、伊麗莎白·德比齊、邁克爾·凱恩、肯尼思·布拉納聯袂主演。該片於2020年9月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2、該片講述了一名特工,在經過組織嚴密訓練之後,被派去執行一項重要的任務,最終在搭檔的幫助下,順利完成了任務並拯救了世界。
3、劇情簡介
一群蒙面匪徒闖入烏克蘭一個歌劇院劫持人質,真實目標是要搶奪一個裝有神秘物質的手提箱。主角和同伴假扮成特警也要搶奪手提箱,但任務離奇失敗,主角為保護秘密「被假死」。主角在假死被救後,被賦予新的更大的任務,通過女科學家的幫助,主角從射出的子彈倒著回到槍膛的實驗中了解到「逆轉時間」的概念,並被告知整個世界可能因為逆時間技術消失。主角從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條」組織,成為無名氏,他的任務是保護全世界不要被逆時間毀滅。為了阻止薩特企圖毀滅人類的行為,以無名氏、尼爾和凱特為首的隊伍們來到薩特的基地,利用逆時間完成了任務,毀掉了薩特手中的時間炸彈,最終阻止了人類世界在逆時間中滅亡。
❹ 如何評價《信條》這部電影該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
《信條》這部電影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信條》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主角被要求從一個被恐怖分子佔領的歌劇院中,救出美國的重要人員。然而,在主角被人用槍指著的時候,有一個人拯救了他。之後,主角加入了拯救世界的信條活動,了解了很多東西,如逆向的子彈和未來的物品等等,為了查清此事,主角找到了軍火商,隨後打聽到可以查到未來物品的俄羅斯軍火巨鱷,之後在和俄羅斯巨鱷的交鋒中,主角經歷了一系列奇特的事情。
電影中引用的概念和執行依舊是非常驚艷的,同時音效和視覺上的觀感也是非常有特色的,引人入勝,美中不足的是,這部電影的前一段的敘事和節奏,第三幕的分線剪輯和結局的處理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任務的塑造也是差了一點火候,劇本也不夠精緻,缺少打磨,所以完成度並不是很充足,但這並不影響觀看。
❺ 電影《信條》五個影射,英超切爾西老闆在列,哪九個國家躺槍
俄羅斯阿爾法小組和特警向劇場大廳引入秘密化學氣體麻醉裡面的人,然後開始強攻,最終擊斃39名恐怖分子,解救人質,但在解救過程中有129名人質死亡。值得一提的是,首先,俄羅斯阿爾法小組釋放的秘密化學氣體不是電影中的催眠氣體,而是一種未知的深度麻醉氣體。另外,人質不是因為吸入氣體而死亡,而是被麻醉後被滑舌嗆死。
❻ 刺客信條編年史:俄羅斯 第二章 從保險箱內盜竊珠寶 怎麼完成
你開地圖能看見有兩處保險箱(白色感嘆號)。卡住敵人視角,用絞索牽住保險箱把手,然後收絞索,保險箱就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