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球最著名的電影節是哪些近五年來各大電影節獲獎電影有哪些各有什麼特點
戛納電影節 金棕櫚獎
威尼斯電影節
柏林電影節
蒙特利爾電影節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
洛加諾電影節
聖塞巴斯蒂安電影節
莫斯科電影節
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聖丹斯電影節
上海國際電影節
釜山國際電影節
東京國際電影節
香港國際電影節
台北電影節
亞洲拉子影展
戛納電影節(戛納國際電影節,Festival de Cannes),又名坎城電影節或康城電影節,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與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1946年9月20日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創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每年5月在法國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從首屆以來除1948年和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辦,1968年受「五月風暴」影響中途中止外,已舉辦58屆(截至2005年)。
電影節設有專門的選片委員會,負責選片工作。評獎委員會則負責評獎工作。電影節授予評選出的最佳影片以大獎—— 「金棕櫚獎」。此外還有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女演員、最佳攝影、最佳音樂、評委特別獎、最佳娛樂片、最佳劇本、國際獎等多種獎項。
除比賽、評獎、觀摩影片之外,戛納國際電影節還舉辦了形式多樣的電影藝術和商業活動。1962年設立了「評論周」,1969年設立了「導演半月」研究會,1973年開展了「法國電影前景」討論,並經常舉辦影展、電影先驅者和導演的紀念活動。電影節期間影片交流活躍,各國的電影商都雲集於此成交大宗的影片買賣,使得戛納成了世界最大的影片交易市場。
1993年陳凱歌導演的中國電影《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1997年香港導演王家衛執導的電影《春光乍泄》,入選影展競賽部份,王家衛並奪得最佳導演獎,成為首位獲得此獎項的華人導演。
戛納電影節對世界各國的電影藝術家們具有最大的吸引力,影響十分廣泛。
威尼斯電影節是每年八九月間於義大利威尼斯所舉辦的國際電影節,主要獎項是金獅獎。它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電影節。
威尼斯影展是威尼斯雙年展的一部份。威尼斯雙年展,顧名思義,是每2年所舉辦的展覽,所展覽的是超現代藝術,是這領域一個很重要的藝術活動。
最近在最佳「反潮流」這一個領域增加了聖馬克獎。
2005年正在舉行的是第62屆。開幕片為香港導演徐克的七劍。
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德文全稱Internationalen Filmfestspiele Berlin,簡稱IFB)和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並稱三大A類電影盛事。
柏林電影節也是各大傳媒的盛事,每年大約有15,000名的專業參與人員,其中來自世界76個不同國家的記者多達3,500名。2004年2月5日到15日舉行的第54屆柏林電影節參展影片有3,117部。
從2002年開始柏林電影節隸屬於商業性質的「柏林藝術展出有限公司 」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北美洲其中一個重要電影節。 每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舉行。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於1976年首次舉辦,早期是以放映其他電影節的參展電影為主的電影節。經過多年發展及多番轉變,今日已成為頗具規模的電影盛會,近年更被認為是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的預演。
電影節強調多元化口味,並藉此肯定加拿大為電影工業作出的貢獻。
卡羅維發利電影節,全稱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Karlovy Va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在捷克的卡羅維發利(Karlovy Vary)舉行一次。卡羅維發利電影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整個中歐以及東歐最具影響力的電影盛事。
不行了,太多了,你還是自己去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5%E5%BD%B1%E8%8A%82
⑵ 請列舉世界各地的電影節
A級國際電影節: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共有11個,它們的舉辦國,名稱,創辦時間,開幕時間,最高獎項分別是(排名有先後之分)
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9年,每年5月10日至21日,最高獎為金棕櫚獎;
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1年,每年2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熊獎;
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31年,每年8月30日至9月9日,最高獎為金獅獎;
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創辦1953年,每年9月21日至30日,最高獎金貝殼獎;
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85年,每年10月28日至11月5日,最高獎為東京大獎;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59年,每年7月16日至29日,最高獎為聖.喬治獎;
捷克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1946年,每年7月5日至15日,最高獎為水晶球獎;
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6年,每年11月7日至18日,最高獎為金字塔獎;
中國上海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93年,今年起每年6月上旬,最高獎為金爵獎;
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創辦於1977年,每年8月25日至9月4日,最高獎美洲大獎;
阿根廷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創辦1989年,每年11月6日至25日,最高獎金樹商陸獎。
九大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除了西班牙的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和阿根廷的馬塔布拉塔國際電影節以外的其它9個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合稱為世界9大A級國際電影節。
五大國際電影節: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的柏林電影節、義大利的威尼斯電影節、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電影節以及捷克的卡羅維發利電影節是國際電影聯合會確定的國際五大電影節。
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世界A級國際電影節中排名前三的法國戛納電影節,德國柏林電影節和義大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合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在眾多的電影節中,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有著最為深遠的影響,無論是金棕櫚獎,金熊獎還是金獅獎,其權威性,藝術性,科學性,都足以媲美奧斯卡金像獎。
中國四大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金雞百花電影節,中國長春電影節,珠海電影節合稱中國四大電影節。
中國電影四大獎: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童牛獎
註:1.必須補充說明的是在世界各地,各種電影節數目繁多,不勝枚舉,但是從電影節的規模,參展電影的層次,參加電影節的演員陣容,只有以法國戛納電影節為首的這11大電影節能夠達到國際A級標准。2.電影大獎和電影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望大家不要概念混淆,一般電影節都會設立相關的獎項,如:金棕櫚獎、金熊獎、金獅獎等。但除了評獎之外,電影節還會舉辦以交流為目的的其他相關活動,持續時間一般較長。而單純的電影大獎(更確切地說是區域性電影大獎)主要以評選為目的,多限於一定國家或地區的電影,以鼓勵本國電影發展,主要通過影展的形式舉行,如奧斯卡金像獎、歐洲電影獎等(也不排除一些由最初的區域電影大獎發展成後來的國際電影節的情況)。當然不管是電影節和電影大獎,它們的重頭戲都是最後的頒獎晚會。
⑶ 香港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劇情片
推薦5部不容錯過值得一看的香港劇情片,歡迎採納。
《踏血尋梅》
以為講的是武俠,其實講的是愛情;以為講的是愛情,其實講的是人生。這部在豆瓣TOP250 排名131位。導演王家衛,主演張國榮。喜歡的就去看吧。如果實在喜歡看電影,豆瓣TOP250 部建議都看看。
⑷ 李紅建的李紅建 - 電影作品資料
由新銳青年導演劉輝執導,憂郁小生徐海喬(《新紅樓夢》飾柳湘蓮,《建黨偉業》飾瞿秋白等)、星姐蔣松(參演《丁香花》、《銅雀台》等)領銜主演,匯聚王潔曦、劉政、陽蕾等多位青年演員演繹了美院大學生古鎮探險,被符咒纏身凶靈連環索命的恐怖故事。由深圳美迅嘉潤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夢禹山川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2013年暑期檔上映。
《古鎮凶靈之巫咒纏身》是國內首部涉及符咒宿命、巫婆惡娃的驚悚恐怖電影,題材獨特,尺度驚人,將給予觀眾全新的驚悚體驗。
片方發布的海報中,背景是陰森詭異、霧氣彌漫的古鎮,紅燈籠高高懸掛,一
個怪異佝僂老太的背影逆光躑躅前行在人跡全無的竹樓老街上。海報中半張巫婆的臉讓人心生恐懼,巫婆瞳孔渙散呈現空洞的白色,滿臉褶皺沒有絲毫血色,如同一張扭曲的死人麵皮。巫婆懷抱著惡娃娃,兩人臉上都有紅色的神秘符咒。整個海報氣氛詭異,攝人魂魄。
先導預告片展示了美院大學生踢倒巫婆驅鬼法事蠟燭,被冤鬼下咒纏身的故事脈絡。畫面中青春帥氣靚麗的美院大學生,青山綠水白瀑的邊寨風光,都讓人心曠神怡。而煙霧繚繞的古鎮、滿臉皺紋的巫婆、陰魂不散的惡娃、眼角流血的鬼影則讓人不寒而慄!整部電影尖叫連連、青春氣息濃郁,詭異氛圍十足,讓人顫栗不安。
入圍第37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展映單元 出品: 北京澤西年代影業有限公司
聯合製作:香港愛星電影傳媒有限公司
年份:2013年8月2日正式登陸全國大銀幕院線上映。
講述的是趙奕歡飾演的一個性格有點2、拿著低工資、愛犯花痴並且摳門節儉的屌絲女,在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王一飾演的家裡擁有豪華私人飛機的公子哥兒。王一因不滿父親的獨裁,在婚禮的當天逃婚,慘遭小偷順走錢包和證件,處於身無分文的囧境,後來他被趙奕歡飾演的屌絲女撿回到她租住的公寓,兩人過上了一段令人匪夷所思的同居生活。
電影中兩個性格迥異、出身天壤之別的帥哥美女,經歷了一系列史上最令人捧腹的慘烈沖突,初夜愛愛鬧出了N多床上烏龍囧事,這是一部可以讓你從頭到尾爆笑不斷卻又能戳中你的淚腺讓你感動落淚的青春治癒系電影。 導演:楊瑾
該片講述了一個離家出走的小孩如何去接觸另外一個家庭的故事,導演楊瑾嘗試用動畫與真人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講述。這是楊瑾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平陸是楊瑾的故鄉,2004年他在平陸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情長篇《一隻花奶牛》,該片獲得了第19屆瑞士弗里堡電影節「文化獎」和「唐詰可德」獎,第七屆新德里亞洲電影展「亞洲電影網路促進獎」。2008年完成第二部影片《二冬》,獲得了荷蘭鹿特丹國際電影節影片製作後期製作資金支持,該片入圍2008年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潮流競賽單元,並獲得新潮流競賽單元亞洲新人獎。楊瑾導演其低成本製作高水準作品的卓越能力在國際電影界引起了的廣泛關注,《有人贊美聰慧,有人則不》完成後將為楊瑾的「平陸三部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得獎紀錄
2013柏林國際電影節 水晶熊獎提名2013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兒童電影節 最佳青年影片獎和最佳兒童演員獎2013俄羅斯葉卡捷琳堡國際電影節 最佳男主角獎2013金雞獎 最佳兒童影片提名2013華表獎 最佳兒童影片參加影展:2009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開放之門 最具潛力項目獎2010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計劃 優秀劇本獎2010美國環球電影計劃 優勝劇本獎第6屆首爾數字電影節 競賽單元第25屆東京國際電影節第49屆台北金馬影展第6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水晶熊獎提名2013香港國際電影節2013 布里斯班國際電影節 兒童影展2013 首爾青年國際電影節2013 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兒童電影節2013 中國國際兒童電影節第5屆巴基斯坦拉哈爾國際兒童電影節 競賽單元2013 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亞洲國際電影節第八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2013白俄羅斯明斯克國際兒童電影節 競賽單元最佳青年影片獎和最佳兒童演員獎第二屆俄羅斯伊爾庫茨克 「貝加爾湖的心臟」國際電影節 競賽單元2013俄羅斯葉卡捷琳堡 「在家庭」國際電影節 競賽單元 最佳男主角獎2013 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國際青年電影節第六屆新人電影節第一屆浙江青年電影節2013金雞獎 最佳兒童影片提名2013華表獎 最佳兒童影片 類型: 恐怖,科幻,驚悚
上映:2013年7月12日,由趙奕歡、王一、翟文斌、孔千千、李颯和李曼銥主演的電影《校花詭異事件》是導演關爾繼《筆仙驚魂》之後執導的又一恐怖力作。《青春期》宅男女神——趙奕歡大銀幕的處女秀,再次和王一上演中國版的人鬼情未了。 類型:恐怖/ 驚悚/ 懸疑
上映:2012年
小武、慕凡、柳絲絲、凌非兒是戲劇學院的大四學生,是好朋友,也是兩對情侶。臨近畢業,租居近郊的一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入住當晚,因為停電,四人玩了請筆仙游戲,誰知道從此猶如打開了潘多拉之盒。他們犯下請筆仙的第一大禁忌——追問筆仙的死因,筆流下了一滴血淚,整個請筆仙游戲倉促結束,因 此又犯下第二大禁忌——沒有送走筆仙。當天晚上,幽怨的《六月雪》時斷時續地響起,小武在噩夢與真實之間穿梭,當他在晨光里醒來的時候,以為只是一場結束的噩夢,卻不知道這恰恰是噩夢的開始。 《深山彩虹》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影片以近年來中國電力部門和各級政府全力實施「戶戶通」工程為大的背景,真實再現了一支山區基層供電工程隊為偏遠地區群眾架線送電的故事,場面宏大,真實感人。
該片由洛陽日報報業集團全程策劃,洛陽商報社組織拍攝,省實力作家劉峰擔任編劇,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孫建邦擔任劇本文學顧問,河南籍導演木子耕擔任導演,林京來、石林等擔綱主演。
中共洛陽市委宣傳部、洛陽市文聯、洛陽供電公司、洛寧縣委縣政府、洛寧供電公司、河南大地彩虹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等參與協拍。
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的第七屆中美電影節,電影《深山彩虹》入圍最佳影片,並在當地進行為期1個月的展映。電影節評委在頒發入圍最佳影片證書時說:《深山彩虹》在還原生活真實、挖掘人性、塑造人物和弘揚國家精神方面有獨到之處。 導演:蔣叢
製作單位:北京金雅樂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年份:2011年
影片講述的是一個與父親失散多年的鄉下孩子強壯來到城市來尋找自己父親並且追求自己夢想的故事。影片力圖為觀眾展現現實社會,人與人的關系,心與心的碰撞。善良、情感、愛…… 導演 關爾
根據不k拉同名小說改編的喜劇電影《像小強一樣活著》,於2011年7月29日登陸全國院線公映。
90%以上的國產片均全面虧損淪為炮灰的暑期檔中列入極少數幾部可以獲得盈利的國產片之一,網友們在新浪、騰訊等微博上給予了三十多萬條好
評。 《像小強一樣活著》國語、川語兩個版本登陸樂視網、迅雷看看和土豆網以後,點播總量超過6000萬次。其中僅在在迅雷看看的點擊率就超過5000萬 次,在迅雷看看這個視頻網路平台上,這部沒有一個明星領銜主演的電影比起那些大牌明星雲集的國產大片如《新少林寺》、《趙氏孤兒》、《辛亥革命》、《關雲長》、《新倩女幽魂》、《我知女人心》、《最強喜事》、《傷城》、《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梅蘭芳》、《大兵小將》、《孔子》點擊率都要高出許多,令片 方始料未及。 《WalkingontheWildSide》,這是《賴小子》的英文片名,走在憤怒的邊緣。「青春與逃亡,哪個更殘酷?」這是本片的宣傳語。「中國首部公路逃亡電影。」這是本片的亮點。監制賈樟柯,這應該是本片名氣和質量的保證。韓傑,本片的導演。韓傑的處女長篇作,一個發生在山西農村裡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解放牌拉煤卡車上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路上故事,一個發生在三個還沒有長大的男孩身上的故事……一個充斥著憤怒與無知的故事…
中國年輕導演近年來在歐洲電影節上贏得廣泛關注。在第35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上,由中國導演韓傑執導的處女作《賴小子》一鳴驚人,勇奪最佳影片金虎獎,為2006年的中國電影贏得開門紅。
鹿特丹電影節以發現電影新人,推動先鋒電影的發展而享譽世界,當今活躍於國際影壇的國際級導演都是從這里起步。該影展同時也是年度第一個大型電影活動,因而競賽廣受國際關注。本次評委會主席由韓國導演李滄東擔任,他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賴小子》毫無爭議地獲得最佳影片,評委會對該片的導演手法,所呈現的社會意識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英國著名影評人,倫敦、溫哥華電影節選片人湯尼·雷恩表示:這幾年中國電影很活躍,但新出現的中國導演只能獲得區域性認同,韓傑的出現延續了賈樟柯、王小帥等人開拓的國際影響,使中國新電影始終存在於當代國際電影的整體之中。免不了俗給標題加上了「瘋狂」二字,這樣做不是要借石頭余風,實在是因為影片里的賴小子們夠瘋狂,影片夠瘋狂!
2006年鹿特丹電影節最佳影片金虎獎
2006年第30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數碼競賽單元最佳影片銀獎
2006年第8屆台北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6年第8屆印度新德里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2006年義大利米蘭電影節競賽單元⑸ 獲國際大獎的中國電影有哪些
1、《霸王別姬》是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該片改編自李碧華的同名小說,由陳凱歌執導,李碧華、蘆葦編劇;張國榮、鞏俐、張豐毅領銜主演。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該片在中國內地以及中國香港上映,此後在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公映,並且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1993年該片榮獲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
2、《大紅燈籠高高掛》是由中國電影合作製片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張藝謀執導,鞏俐、何賽飛、曹翠芬、金淑媛等主演。
該片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影片圍繞封建禮教展開話題,講述了民國年間一個大戶人家的幾房姨太太爭風吃醋,並引發一系列悲劇的故事。1992年3月13日,該片在北美上映,以260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當時華語電影在北美的最高票房紀錄。1991年,該片獲得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1992年,提名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3、《一個都不能少》是1999年上映的一部劇情片,根據施祥生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由導演張藝謀拍攝。該片使用一班非專業演員製作一出像紀錄片的電影,故事主題是關於農村、貧窮及文盲的問題,在該片中張藝謀保留了演員本身的名字。本片獲得十項國際電影獎項,包括金雞獎、聖保羅國際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4、1987年,在加拿大第11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上,《大閱兵》獲評委獎。
5、《紅高粱》是由西安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戰爭文藝片,由張藝謀執導,姜文、鞏俐、滕汝駿等主演,於1987年在中國上映。影片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以抗戰時期的山東高密為背景,講述了男女主人公歷經曲折後一起經營一家高梁酒坊,但是在日軍侵略戰爭中,女主人公和酒坊伙計均因參與抵抗運動而被日本軍虐殺的故事。1988年,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首部獲得此獎的亞洲電影。
⑹ 中國電影在國際電影節上的獲獎影片
1935年 《漁光曲》在前蘇聯為紀念蘇聯電影國有化15周年舉辦的電影節上獲「榮譽獎」,並獲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華女兒》獲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自由斗爭獎」;《百萬雄師下江南》、《紅旗漫卷西風》、《大西南凱歌》、《東北三年解放戰爭》獲「紀錄片名譽獎」。《踏上生路》獲「短片名譽獎」。《趙一曼》獲「優秀演技獎」。
1951年 《鋼鐵戰士》獲第六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和平獎」、《白毛女》獲「特別榮譽獎」、《中國民族大團結》獲「報道片獎」、《新兒女英雄傳》獲「導演特別榮譽獎」、《中國人民的勝利》、《解放了的中國》獲「一等斯大林獎金」。
1952年 《人民的戰士》獲第七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戰的越南》獲「勞動人民爭取自由和平斗爭獎」、《內蒙人民的勝利》獲「電影編劇獎」、《翠崗紅旗》獲「攝影工作獎」。
1954年 《智取華山》獲第八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爭取自由斗爭獎」、《梁山伯與祝英台》獲「音樂片獎」。
1955年 《梁山伯與祝英台》獲第九屆愛丁堡國際電影節「映出獎」、《雞毛信》獲「優勝獎」。
1956年 《水土保持》獲「威尼斯第一屆科教片電影節榮譽獎」。
《桂林山水》獲大馬土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銅質第二獎章。
《歡樂的歌舞》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短紀錄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通向拉薩的幸福道路》獲第九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報道紀錄片獎。
《神筆》獲「大馬士革第三屆國際博覽會電影節短片銀質第一獎章、威尼斯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節8—12歲兒童文藝影片一等獎;南斯拉夫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兒童電影節優秀兒童電影獎」。
1957年 《神筆》獲華沙第二屆國際兒童娛樂片比賽大會特別優秀獎。
《女籃五號》獲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銀質獎章。
《祝福》獲卡羅維發利第十屆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58年 《邊寨烽火》獲卡羅維發利第十一屆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
《乘風破浪過長江》獲第五屆加拿大國際紀錄片電影節榮譽獎。
《機智的山羊》獲羅馬尼亞木偶片國際電影節獎狀。
《祝福》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烏鴉為什麼是黑的》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片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中國的木偶藝術》獲威尼斯第七屆國際紀錄和短片展覽會及第八屆國際兒童電影展覽會獎狀。
1959年 《海魂》獲捷克斯洛伐克工人電影節為世界和平而斗爭二等獎。
《老兵新傳》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技術成就銀質獎章。
《小鯉魚跳龍門》獲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動畫片銀質獎章。
1960年 《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鷹獎。
《聶耳》獲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傳記片獎。
《女籃五號》獲墨西哥國際電影周銀帽獎。
《蘿卜回來了》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砍柴姑娘》、《一幅僮錦》獲捷克第十二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榮譽獎狀。
1961年 《革命家庭》獲第二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銀質獎章。
《非洲之角》獲第四屆國際非洲電影節最高獎—非洲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瑞士第十四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短片銀帆獎。
《人參娃娃》獲民主德國萊比錫國際電影節榮譽獎。1962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安納西國際美術電影節兒童影片獎。
《大鬧天宮(上集)》獲捷克第十三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
1964年 《小蝌蚪找媽媽》獲法國第四屆國際電影戛納斯電影節榮譽獎。
《金色的海螺》獲印尼第三屆亞非電影節盧蒙巴獎。
《掌中戲》獲澳大利亞第十三屆墨爾本國際電影節優秀獎狀。
《差不多》獲法國第十屆圖爾國際短片電影日青年獎。
《紅色娘子軍》獲第三屆亞非電影節萬隆獎第三名。
1974年 《小號手》、《東海小哨兵》獲南斯拉夫第二屆國際美術電影節獎狀。
《地雷戰》獲奧地利第十四屆維也納電影節紀念獎。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和中國影片《邊城》在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獲獎。
1978年: 《大鬧天宮》(上下集)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小蝌蚪找媽媽》獲「南斯拉夫1978年國際美術電影一等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袁霞獲南斯拉夫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79年 《人參娃娃》獲埃及第一屆亞歷山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銀質美人魚頭像獎。
《牧笛》獲在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故鄉丹麥登塞城舉行的第三屆國際童話電影節金質獎。
1980年 《狐狸打獵人》獲南斯拉夫薩格拉布第四屆國際動畫電影節美術獎。
《小花》中的女主角陳沖獲第七屆索波特「為自由而斗爭」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舞台姐妹》獲第二十四屆倫敦國際電影節英國電影協會的年度獎。
1981年 《舞台姐妹》、《農奴》獲馬尼拉國際電影節金鷹獎。
《苗苗》獲第二屆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兒童片獎。
《梅花巾》獲菲律賓第一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82年 《天雲山傳奇》、《歸心似箭》獲第一屆香港電影節金像獎最佳影片獎。
《四個小夥伴》獲義大利第十二屆季福尼國際兒童和青年電影節最佳榮譽獎。
《阿詩瑪》獲桑德坦爾音樂舞蹈電影節最佳舞蹈片獎。
《阿Q正傳》中的男主角嚴順開獲第二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
《灕江畫童》獲哥倫比亞薩拉曼卡短片電影節二等獎。
《三個和尚》獲第32屆西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奧國際動畫電影節獎。
《猴子撈月》獲第4屆渥太華動畫電影節一等獎。
《美在運動中》獲義大利科爾蒂納電影節特別極獎。
《中國冰川》獲「南斯拉夫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技片榮譽獎。
《藍色的血液》獲第12屆西柏林綠色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1983年 《城南舊事》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鷹獎。
《孔雀公主》獲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陌生的朋友》獲第三十三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泉水叮咚》獲第13屆季福尼國際兒童電影節義大利共和國總統獎、第3屆印度國際新青年電影節最高獎—金像獎、各族兒童評委會最佳獎、最佳兒童女演員二等獎。
《一盤沒有下完的棋》獲第七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美洲大獎。
《筆中情》獲法國魯瓦揚電影節外國影片獎。
《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甲午風雲》、《阿Q正傳》、《早春二月》、《林家鋪子》、《舞台姐妹》獲葡萄牙第12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評委獎。
《四個小夥伴》獲法國郎市青年觀眾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中國水城》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和音樂獎。
《中國旅行》獲第17屆法國國際旅遊電影節公眾獎,同時獲音樂二等獎。
《自古華山一條路》獲特蘭托第31屆國際高山探險電影節卡洛、阿貝爾·基耶薩特別獎。
《飛毽》獲波蘭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榮譽獎。
《內蒙古草原》、《江蘇秀色》獲法國塔布市第17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音樂獎。
《遺傳工程初探》獲法國第36屆國際科學電影協會年會榮譽獎狀。
《鹿鈴》獲第13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特別獎。
1984年 《河南尋古》、《江蘇秀色》獲法國蓬沙拉國際旅遊電影節最高金獎。
《貴州風情》、《絲綢之路上的甘肅》、《中國人參之鄉》、《北京之游》獲第18屆國際旅遊電影節特別獎。
《西藏—西藏》獲法國塔布國際旅遊電影節旅遊片冠軍—金比利蕾娜獎。
《青春萬歲》獲塔什干國際電影節紀念獎。
《泉水叮咚》獲第5屆托馬爾青少年國際電影節小演員表演獎。
《城南舊事》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
《女大學生宿舍》的導演史蜀君獲第24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導演處女作比賽獎。
《沒有航標的河流》獲夏威夷第4屆國際電影節東西方中心獎。(最佳影片獎和柯達獎)
《鷸蚌相爭》獲第34屆西柏林國際兒童電影節銀熊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市第6屆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加拿大國際動畫片電影節特別獎。
《水面莊稼》獲聯合國糧食及農業業組織獎。
《民族體育盛會》獲突尼西亞第4屆國際運動電影節獎牌1枚。
1985年 《黃土地》獲瑞士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第29屆倫敦電影節倫敦電影研究所電影獎、第7屆(亞、非、拉)三大洲電影節攝影獎。
《邊城》獲加拿大第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會榮譽獎。
《泉水叮咚》獲伊朗德黑蘭第15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教育類專片比賽銅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印度第4屆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國際評獎團授予金像獎和兒童評獎團授予的金牌。
《騰飛吧,中華健兒》獲義大利第14屆都靈國際體育電影節二等獎。
《九寨溝夢幻曲》獲波蘭第22屆克拉科夫國際短片電影節銅龍作曲獎。
《錦綉中華》獲第14屆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和蘇聯國家旅遊委員會積極宣傳旅遊,鞏固和平與友誼獎。
《體育盛會》獲第8屆匈牙利國際體育電影節匈牙利電影總局獎。
《灰喜鵲》獲葡萄牙第11屆聖塔倫農業環境國際電影節環境短片組科教片一等獎—金葡萄獎。
《昆蟲世界》獲第11屆國際技術電影節紀錄片一等獎。
《不當演員的姑娘》獲伊斯坦布爾國際電影節優秀影片獎。
《孔雀公主》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兒童電影節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郵緣》、《烏鴉與麻雀》獲「法國第1屆科羅朱埃國際消遣片電影節青年觀眾獎。
《飛來的仙鶴》獲法國阿朗松國際兒童電影節農業信貸銀行獎。
《四個小夥伴》獲伊朗第16屆國際教育電影節榮譽獎。
《流浪漢與天鵝》中的吳丹獲蘇聯第9屆塔什干國際電影節主角獎。
《良家婦女》獲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主要獎和國際電影評論家組織獎、西班牙第18屆大西洋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獎、安達魯西亞電影作家協會評論獎、西班牙電影俱樂部聯合電影俱樂部獎、比利時皇家電影博物館皇家電影資料館發掘新電影獎。
《少年彭德懷》獲「葡萄牙第15屆菲格拉達福茲國際電影節兒童片獎。
《絕響》獲義大利第四屆都靈國際青年電影節特別獎。
《月光下的小屋》獲美國第8屆洛杉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外國家庭電影優秀獎。
《野山》獲法國第8屆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大獎。
《移核魚》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捷克斯洛伐克第3屆尼特萊國際農業電影節A類一等獎和唯一的聯合國糧農組織埃及農業神獎。
《防治沙漠化》獲西柏林第14屆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森林與我們》獲銀穗獎、《籠養蒼蠅》獲銅穗獎。
《三峽情趣》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銀比雷娜獎和公眾獎。
《浙江山水情》獲法國第20屆國際旅遊電影節最佳音樂獎。
《魚桑爭秋》獲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發第13屆國際環境保護電影節一項主獎。
《紅蟻樹》獲波蘭克拉科夫第23屆國際短片電影節銀片獎。
《中國西南行》獲第19屆捷克斯洛伐克卡羅維發利國際旅遊電影節金花獎大獎。
《長江截流》獲第1屆瑞士洛桑國際能源電影節特別獎第一名。
《貓頭鷹》獲列寧格勒第38屆國際科學影片協會榮譽證書。
《三十六個字》獲南斯拉夫第7屆薩格勒布國際畫片電影節D組教育片獎。
1987年 《回聲》獲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屆環境保護電影電視節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教育部獎。
《猴子撈月》獲保加利亞卡布洛沃第4屆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短片獎。
《草人》獲第2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C組一等獎。
《超級肥皂》獲第二屆廣島國際動畫片電影節D組二等獎。
《老井》獲第7次夏威夷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
《以蟎治蟎》、《蝴蝶》獲聖塔林第14屆國際農業與環境電影節特別獎。
《五虎將》獲第17屆德黑蘭國際科教片節金像獎、《灰喜鵲》獲銀像獎、《瀑布》獲榮譽獎。
1988年 《山水情》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大獎。
《不射之射》獲88上海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盜馬賊》獲第4屆第三世界電影節頭獎。
《褐馬雞》、《中國珍稀動物》、《不能消失的顏色》獲第2屆國家公園紀錄片國際影視節優秀影片獎。
《井》獲義大利第29屆陶爾米納國際電影節銀質獎;女主角潘紅獲演員銀質獎。
《紅高梁》獲第38屆西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老井》獲義大利第11屆大沙爾索國際新電影節一等獎。
《中國造船》獲米蘭第27屆國際海洋紀錄電影節最佳紀錄片獎。
《南北少林》獲都靈第43屆國際體育電影節一等獎——都靈頭獎。
《植物內生菌》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金穗獎。
《一人一畝地》獲第15屆西柏林國際農業電影節銅穗獎。
《遠離戰爭的年代》獲蘇聯烏茲別克共和國第10屆亞非拉國際電影節霍賈·納斯列金獎。
《化石寶庫》獲「第14屆貝爾格萊德國際科教片電影節金獎。
《生命的能源》獲第2屆洛桑能源電影節金獎。
《人鬼情》獲巴西第5屆國際影視錄像電影節
1989年 《大小夫人》獲保加利亞第5屆幽默與諷刺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紅高梁》獲布魯塞爾國際電影節21電台青年評委最佳影片獎。
《晚鍾》獲第39屆西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獎—銀熊獎。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獲瑞士能源博士後研究人員協會特別獎。
《少年犯》獲伊朗第7屆曙光旬國際電影節少兒影片國際賽類最佳演員獎。
1990-2008《紅河谷》《永樂大鍾》《一個都不能少》《一聲嘆息》《蘇州河》《站台》《月蝕》《我的父親母親》《卧虎藏龍》《霸王別姬》《戲夢人生》《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春光乍泄》《鬼子來了》《花樣年華》《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紅粉》《太陽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愛情萬歲》《陽光燦爛的日子》《一個都不能少》《過年回家》《可可西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孔雀》《立春》《西幹道》《左右》
參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⑺ 求賈樟柯《業余電影時代即將到來》一文
業余電影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在釜山一家遠離市區的飯店裡,湯尼·雷恩代表英國《聲與畫》雜志就電影中的一些問題與我進行討論。這是一次疲倦但頗為愉快的訪問,遠離電影節的喧鬧,我們把焦點投注在電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窗外的大海潮聲漸起之時,我們的交談也漸近尾聲。不知為什麼,關於電影的交談往往容易使人陷入傷感。為了擺脫這種情緒,湯尼話鋒一轉問我:你認為在未來推動電影發展的動力是什麼?
我不假思索地答道:業余電影的時代即將再次到來。
這是我最為真切的感受,每當人們向我詢問關於電影前景的看法,我都反復強調我的觀點。這當然是對所謂專業電影人士的質疑。那種以專業原則為天條定律,拚命描述自己所具備的市場能力的所謂專業人士,在很久以前已經喪失了思想能力。他們非常在意自己的影片是否能夠表現出所謂的專業素養,比如畫面要如油畫般精美,或者要有安東尼奧尼般的調度,甚至男演員臉上要恰有一片光斑閃爍。他們反復揣摸業內人士的心理,告誡自己千萬不要有外行之舉,不要破壞公認的經典。電影所需要的良知、真誠被這一切完全沖淡。
留下來的是什麼?是刻板的概念,以及先人為主、死抱不放的成見。他們對新的東西較為麻木,甚至沒有能力判斷,但又經常跟別人講:不要重復自己,要變。
事實上,一些導演對此早有警惕。我想早在十年前,基耶斯洛夫斯基反復強調自己是個來自東歐的業余導演,並非一時謙遜。在他謹慎的語言中有著一種自主與自信的力量。而剛剛仙逝的黑澤明一生都在強調:我拍了這么多電影仍未知電影為何物,我仍在尋找電影之美。
本屆釜山國際電影節評委,日本導演小栗康平不無憂慮地說道,過去十年間亞洲電影的製作水平提高了很多,已經基本上能與世界水平看齊,但電影中的藝術精神卻衰落了很多。而之前香港國際電影節選片,另一位評委黃愛玲則說:「在高成本製作的神話背後,是文化信心的喪失。」在這樣的背景中,釜山國際電影節加強了對亞洲獨立電影的關注。十二部參賽電影多為頗具原創性的新人新作。電影節本身,也因這樣的選片尺度而受到全球的矚目。短短三年時間,釜山電影節已經讓東京影展遜色幾分,個中原因不問自明。⑻ 請列出近十年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華語片名
2000年張藝謀《我的父親母親》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
2001年王小帥《十七歲的單車》獲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銀熊獎
2003年影片《盲井》獲第5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藝術貢獻銀熊獎、《英雄》獲特別創新獎。
2004年朱文《雲的南方》獲非競賽單元的「NETPAC」獎
2005年,55屆柏林電影節上,中國電影更是所獲頗豐。顧長衛憑借《孔雀》獲評委會大獎銀熊獎Peacock;而《天邊一朵雲》更是為蔡明亮爭得了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阿爾弗雷德·鮑爾獎及最佳藝術貢獻獎(劇本);鄢雨和李一凡憑借《淹沒》獲得沃爾夫岡·斯陶特大獎(青年論壇):劉伽茵憑借《牛皮》一片獲得卡里加利獎(青年論壇)及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06年《伊莎貝拉》獲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作曲獎
2007年《圖雅的婚事》榮獲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
2007年《落葉歸根》榮獲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獨立影評人(全景單元)最佳電影
2008年《左右》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最佳編劇獎
2010年 《團圓》榮獲第60界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銀熊獎。
戛納電影節 第五十三屆(2000年)最佳導演:楊德昌 A One and a Two 《一一》(台灣地區、日本)
第五十七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2004年)
最佳女演員獎:《清潔》(法國) 張曼玉(不算華語影片,是華語影人)
第五十三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2000年)
最佳男演員:In The Mood For Love《花樣年華》 梁朝偉(香港地區)
威尼斯電影節
第六十二屆(2005)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華語影人)
第六十三屆(2006)最佳影片金獅獎《三峽好人》(導演:賈樟柯
第六十四屆(2007)最佳技術貢獻獎(攝影) 《色.戒》,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賈樟柯《無用》
第六十六屆(2009)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 《1428》(四川地震紀錄片) (中國)
2011 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葉德嫻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吳宇森
1999年 第五十六屆最佳影片金獅獎(張藝謀)《一個都不少》
最佳導演獎(張元)《過年回家》
2001年 第五十八屆評委會特別獎(伍仕賢)《車四十四》
2002年 第五十九屆聖馬可最佳影片獎(田壯壯)《小城之春》
特別關注獎(陳果)《人民公廁》
2005年 第6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斷背山》
2006年 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賈樟柯)《三峽好人》
2007年 第64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李安)《色.戒》
地平線單元紀錄片獎(賈樟柯)《無用》
2010年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終身成就獎 (吳宇森)《赤壁》 《碟中諜2》《英雄本色》
2011年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銀獅獎 蔡尚君《人山人海》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最佳女主角 葉德嫻 《桃姐》
東京國際電影節
最佳影片金麒麟獎 霍建起《暖》(中國) 2003
評委特別獎 《可可西里》/導演:陸川(中國) 2004
最佳女主角獎 金雅琴(中國《我們倆》) 2005
評委會特別獎 《十三棵泡桐》(中國,導演:呂樂) 2006
最佳藝術貢獻獎 《父子》(中國香港,導演譚家明) 2006
最佳男主角 王千源《鋼的琴》 2010
最佳女主角 范冰冰《觀音山》 2010
最佳藝術貢獻獎 《觀音山》 2010
藝術貢獻獎 《轉山》導演:杜家毅(中國)2011
還有類似上海國際電影節,還有我記得立春那個蔣雯麗也在一個什麼聽都沒聽說過的電影節上拿了個影後。就不在此一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