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首位國際影後,到底是53歲鞏俐,還是54歲張曼玉
鞏俐和張曼玉兩人的演技都是無可挑剔的,否則也不會贏得那麼多的獎項,但是如果說中國首位國際影後,那麼我認為應該是53歲的鞏俐。鞏俐被稱為鞏皇並且截至到現在還准備出演《中國女排》。
鞏俐演了一系列的電視劇和電影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個皇的存在,但是當她演起來《秋菊打官司》中一個滿身怨氣的農村婦女時,依然惟妙惟肖。她的穿著、舉止、神情,任誰看了都覺得這是個倔強的農村婦女。
鞏俐不說別的,就說她的演技,她是妥妥的國際影後。再加上她無人能及的氣質讓人對她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② 國際電影節中,首位獲得影後的女演員是誰你覺得趙麗蓉老師是位怎樣的人
趙麗蓉老師是在1991年,憑《過年》中的「母親」一角獲該年度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後。
趙老師小品看遍數多了,尤為感動於趙老師的敬業
幾十年的藝術實踐,趙麗蓉逐步形成了自己自然、風趣的藝術風格。「妙在水到渠成,天機自露。我本無心說笑話,誰知笑語逼人來。」人們在笑聲中受到啟發,得到教育,而對於給觀眾以歡樂的演員趙麗蓉,人們則更加喜愛、敬愛她。
③ 鞏俐簡介
鞏俐(Gong Li),電影演員,聯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被譽為「第五代電影的繆斯女神」;1987年首次與導演張藝謀合作而一舉成名,隨後主演的多部電影均獲得國際大獎,鞏俐被海內外廣為關注,並成為首位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華人明星。鞏俐於1992年榮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內地唯一一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影後,2000年榮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第一位兩度榮獲國際A類電影節影後的華人演員。其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分別獲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是唯一一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人演員。鞏俐曾多次受邀擔任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或成員,她是中國第一位柏林電影節主席、第一位威尼斯電影節主席和第一位戛納電影節評委。
鞏俐主演經典影片如《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活著》等均被載入世界電影史冊,1998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勛章」軍官勛位,2010年晉升為司令勛位,曾榮獲柏林電影節金攝影機獎、蒙特利爾電影節藝術成就獎、戛納電影節紀念大獎,並上榜《時代周刊》60年亞洲英雄、《君子》史上75位最偉大女性、《首映》百大偉大表演、CNN最偉大25位亞洲演員等。
④ 放眼國際影壇,國產電影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想題主這個排名應該不是讓我們給出國際電影節的排名,畢竟有好多國際電影節,排名太多,題主應該是想要一些能在國際電影節上出名的中國好電影吧?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出現在國際電影節上的中國電影。
首先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1991年,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銀獅獎。一年後,張藝謀的《秋菊打官司》獲得電影節最高獎——金獅獎,女主角鞏俐獲得最佳女演員獎。鞏俐成為中國大陸第一位國際電影節影後。
1999年,張藝謀導演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再次獲得金獅大獎,威尼斯可謂張藝謀的「福地」,兩尊金獅,一尊銀獅,鞏俐最佳女演員……張藝謀成為威尼斯電影節上獲獎最多的導演之一。
此外在國際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上,還有許多大家熟悉的電影。比如《陽光燦爛的日子》。雖然影片本身沒有獲獎,卻造就了華人影壇第一位威尼斯影帝——夏雨。當時夏雨還不滿21周歲。
此外還有戛納電影節。最著名的中國電影應該就是霸王別姬了。
1993年,第46屆戛納電影節上,陳凱歌的《霸王別姬》驚艷世界,一舉奪得金棕櫚大獎。
那屆戛納電影節上,台灣導演侯孝賢的《戲夢人生》還獲得了評委會獎。
《霸王別姬》在戛納,還流傳著一個說法:當年張國榮僅以一票之差落選最佳男演員,因為一位義大利評委給他投了「最佳女演員」一票。
⑤ 趙麗蓉為何是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後呢
1995年春節,一位叫「麻辣雞絲」的女演員,用一場10分鍾的演出,讓至少6億中國人認識了什麼叫RAP。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六月六我看谷秀它春打六九頭這么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我跟不上溜你說難受不難受,你說難受不難受」
她就是中國女說唱的開山鼻祖、貨真價實不識字書法家、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當之無愧的第一位小品王,趙麗蓉老師。
01 中國第一位國際影後
事實上,在六十歲之前,趙麗蓉都和小品舞台沒有太多關系,那時候她的主業是評劇演員。
趙麗蓉老師在春晚舞台和影視上的表演,是基於她在評劇舞台多年歷練所得來的,她把自己的大半生都獻給了評劇舞台。
15歲時以主演身份登台,17歲成為主角。之後出演了大量的經典評劇:例如《小二黑結婚》裡面的三仙姑。
趙麗蓉的兒子曾接受采訪時也說,趙麗蓉生前從不請助理,有一回她侄女看老太太太累,自告奮勇跟隨老太太幫忙,提提包拿拿東西,結果一天功夫就被趙麗蓉轟回來了。
理由很簡單:不能讓別人覺得趙麗蓉有多大架子。
寫到這,真的忍不住想用趙麗蓉的敬業和厚道來提醒一下現在演員,之前有人說「明星是高危職業」,就像台詞之念「123」,你們在老藝術家面前,真的沒什麼資格賣慘。
還是陳道明說得對,「你要尊重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才能尊重你」。
04 最後一次登春晚舞台
好了,吐槽完了接著說。
1998年春晚的《功夫令》里,趙麗蓉用一曲《心太軟》唱出了當時社會對獨生子女溺愛教育的思考。
不僅逗笑了電視機前的觀眾,更是讓《心太軟》大熱了一把,直接捧紅了當年進軍大陸不順的任賢齊。
後來在采訪中,任賢齊說自己能在大陸成為一線歌手,最感謝的便是兩個女人——王菲和趙麗蓉。
她曾說,「演員不能對不起觀眾,干咱這行講究的是不能將就。」
為了不將就,每次表演趙麗蓉老師都在挑戰自己。
1999年的春晚小品《老將出馬》里,趙麗蓉用一段「點頭yes搖頭no,來是come去是go,要打招呼喊hello」幫全國的少年兒童完成了英語學習的啟蒙。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小品尾聲趙麗蓉盤腿坐在椅子上,用老太太嘮嗑的姿勢唱出的當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泰坦尼克號》主題曲《我心永恆》。
這一曲直接驚艷了電視機前數以億計的觀眾。
而就當觀眾們沉醉於趙麗蓉為這個人間所帶來的快樂時,卻少人知趙麗蓉學歌的過程。
為了能把這一曲英語的《我心永恆》唱好,連漢字都認不了幾個的趙麗蓉便請人把英語歌詞諧音成漢語讀音錄到磁帶上,每天對著錄音機逐字逐詞鑽研發音,然後和原唱做對比,日復一日的練習。
但這些努力付出背後,也讓她在最後一次登台綵排時,累到咳出了血!就是這一年,她被確診肺癌晚期。
舞台上這一曲《我心永恆》也成了趙麗蓉在這個世間的絕唱。
曲終,趙麗蓉老師說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句台詞 —— Welcome to China。
寫在最後
當她知道自己剩下的時間不多時,她很平靜。
「我都七十多了,我什麼都見過,也什麼都嘗過,我知道是什麼病,你們可別著急……」「別哭,別讓人以為我真的病了」。
她親手給自己縫制壽衣,在幾百張照片中挑選用作遺像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得特別開心。
2000年7月17日,趙麗蓉老師過世。
「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平凡的來,也要平凡的走。」這是趙麗蓉老師留下來的最後一句話。
趙麗蓉老師的舞台就此散場。
她用自己的方式,向所有深愛她的觀眾做最後的告別,最後留給觀眾她那最為標志性的慈祥笑容。
時代在變,每年的春晚也在變,中國人面前的這個備受期待的春晚大舞台,總是人來人往。
但時至今日,我們都沒有忘記趙麗蓉老師。這位慈祥的老太太將歡喜帶給觀眾,將悲傷留給自己。
⑥ 鞏俐的獲獎記錄
備註:
1、鞏俐是華語影壇唯一一位在國際影展上擔任評委會主席的演員,同是也是(以下均指主競賽單元):
第一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委的華人:1997年
第一位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的華人:2000年
第一位擔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席的華人:2002年
第一位擔任東京國際電影節主席的華人:2003年
第一位上海國際電影節女性主席:2014年
2、鞏俐是華語影壇唯一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均獲得過個人殊榮的演員,分別為:
1992年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1993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金攝影機榮譽獎
2004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紀念大獎
3、鞏俐是第一位兩度獲得國際A類電影節影後和第一位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影後的華語女星,分別為:
1992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2000年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4、鞏俐是世界影壇第二位主演影片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分別為:
1988年《紅高粱》獲金熊獎
1992年《秋菊打官司》獲金獅獎
1993年《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
5、鞏俐是華語影壇主演影片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和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最多的演員,分別為:
《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3部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大紅燈籠高高掛》《霸王別姬》《活著》3部獲得英國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6、鞏俐是主演影片入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多的華人女演員,總計11部:
《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活著》《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風月》《中國匣》《荊軻刺秦王》《2046》
7、鞏俐是唯一一位授勛法國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級勛位的華人演員
8、鞏俐是金雞百花電影節獲獎最多的女演員之一:
獲得兩屆金雞影後、兩屆百花影後、一屆百花女配獎、一屆百花最受歡迎女演員獎
⑦ 拿過國際影後的中國女星都有誰
趙濤
趙濤(1978年1月28日- ),中國著名電影演員。1996年考入北京舞蹈學院民舞系。2000年起開始與第六代著名導演賈樟柯開始合作,主演其多部電影,在國際多項電影節上獲得榮譽,其中包括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獅獎。趙濤也被譽為即鞏俐之後最被國際了解的中國電影女演員。2006年被美國林肯中心評選為全球年度最佳女演員五十佳之一。2007年擔任紀錄片《無用》監制。2010年出演艾薩克·朱利安導演的電影《Better life》,與張曼玉共同演出東方韻味。
鞏俐(大陸)/《秋菊打官司》/第四十九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女主角(1992)
張曼玉(香港)/《阮玲玉》/第四十二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1992)
蕭芳芳(香港)/《女人,四十》/第四十五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 (1995)
張曼玉(香港)/《清潔》/第五十七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2004
其中張曼玉一人同時獲得過戛納影後和柏林影後,為當前中國第一人。
鞏俐,趙麗蓉,呂麗萍第二位柏林影後,第三第四位東京影後——劉若英、曾靜,大馬士革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潘虹),周迅 巴黎電影節最佳女主角,。。。。。。其實還有很多,但都是比較老的明星,近幾年中國的影後沒有很多。
⑧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鞏俐還是張曼玉
首位在戛納電影節封後的華人女演員是張曼玉。
2004年5月22日張曼玉憑借《清潔》獲得第57屆法國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
張曼玉是獲得演員榮譽最多的華語電影演員,個人榮譽涵蓋十一個國際電影節,並以五屆金像影後和電影《甜蜜蜜》九項獎保持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四屆金馬影後和電影《人在紐約》八項獎保持台灣電影金馬獎影後榮譽及主演影片獲獎項目最高記錄。
1992年憑借《阮玲玉》奪得柏林國際電影節影後,成為中國影史首位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演員,2004年憑借《清潔》成為亞洲影史首位戛納國際電影節影後,曾出任五個國際電影節的評審。
⑨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演員是
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影壇上獲獎的女演員是石聯星,她主演的影片《趙一曼》不但轟動了新中國,還讓她獲得了1950年第五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優秀女演員表演獎」,為新中國的電影事業發展爭得了榮譽。
石聯星(1914年5月18日~1984年8月1日),演員、導演。1932年參加革命後不久即奔中央蘇區先後在列寧師范、紅軍學校看護連、高爾基戲劇學校、中央蘇區星火劇團任文化教員、演員。代表作品有《趙一曼》、《湖上的斗爭》等影片。
石聯星同志是蘇區紅色紅劇運動的開拓者之一,她因主演話劇《武裝起來》、《海上十月》、《沈陽號炮》及參演《我—紅軍》、《女英雄》等話劇,在瑞金蘇區進行藝術活動,與李伯釗、劉月華被廣大紅軍和蘇區群眾譽為蘇區「三大赤色紅星之一」。
之後她在《瘋了的母親》、《水車轉了》、《大地回春》、《日出》、《大雷雨》等劇目又中塑造了許多生動鮮明的藝術形象。 新中國成立後,石聯星積極獻身於年輕的人民電影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