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埋伏戰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埋伏戰

發布時間: 2023-01-10 01:54:25

『壹』 全球頂級高分戰爭電影_十大車臣戰爭電影

1.煉獄

《煉獄》是一部由Aleksandr Nevzorov執導,Alexandr Baranov、米特里·納吉爾夫、Sergey Rost等領銜主演的戰爭片。該片講述了俄軍一座野戰醫院慘遭車臣恐怖分子襲擊的故事。1995年格羅茲尼的戰爭,激烈的巷戰有如當年的斯大林格勒,俄車雙方死傷慘重,就連美國軍方也驚嘆"打不起這樣的城市戰」。

2.風暴之門

故事發生在車臣(Chechnya)叛亂時期,由陸軍上尉多洛寧(Doronin)帶領的戰斗連,被派到一個四面環繞巨岩的狹窄山區,他們的首要任務看似很簡單,即阻止一夥叛軍匪徒通過這個峽谷。本片從風格上彷彿是美版《兄弟連》和國產《亮劍》的組合。三個半小時的電影從俄軍官兵的個人角度將戰役從開始一直細化到結束。影片利用大量的閃回鏡頭交待人物的背景心理,而戰爭場面拍攝得宏大並且客觀真實。

3.亞力山娜

1999年,第二次車臣爆發,無論處於何種目的,然戰火所到之地,生靈塗炭,凄慘荒涼。年事已高的俄羅斯老婦人亞力山娜獨自踏上路程,從家鄉遠赴車臣的軍營探望7年未見的孫子丹尼斯。丹尼斯如今已榮升為陸軍軍官,祖孫倆情深意篤,卻無法迴避歲月和理念所產生出來的隔膜。亞力山娜獨自步出軍營,放眼望去,滿眼盡是破敗和凄涼……本片榮獲2008年Fajr電影節最佳表演獎。

4.戰爭倖存者

車臣戰爭期間,俄羅斯青年士兵基爾(Andrei Chadov飾)所在的小分隊遭遇敵人伏擊,基爾失去一條腿,而兩名戰友尼基什(Maksim Lagashkin飾)和伊格爾(Vladimir Yepifantsev飾)則為了掩護他獻出年輕的生命。回到家鄉的基爾開始籌劃與心上愛人塔提亞娜(Viktoriya Smirnova飾)的婚禮,但車臣戰爭的陰影卻始終籠在他的心頭,無法散去。更為詭異的是,尼基什和伊格爾的鬼魂跟上了他,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

5.戰俘計劃

英國人約翰和他的未婚妻瑪嘉烈在車臣被恐怖分子虜獲,而艾雲是戰俘,他們跟眾人被囚禁在一起。其後約翰及艾雲被釋放,但是恐怖分子要約翰支付200萬英鎊贖金,否則奸殺他的未婚妻,約翰向英國及俄國領事館求助,但被拒絕,最後英國電視台願意資助約翰救出其未婚妻,但是要把過程全程拍攝,約翰最後得艾雲相助,闖入恐怖分子陣營救出瑪嘉烈和俄軍官,但是恐怖分子繼續追殺他們,幸得俄軍戰機協助才能脫險。

6.搜尋

講述1999年第二次車臣戰爭帶來了四個命運的交叉。一個小男孩親眼目睹父母被殺,又與姐姐失散,自己無力撫養襁褓中的弟弟,將其放在陌生人門外,逃離村莊加入難民潮。因為害怕沒有呆在聯合國所設的難民營,逃離後遇到Carole,負責歐洲人權事務。在她的照料下,男孩逐漸恢復往日的開朗。同時,男孩的姐姐Raïssa也在外流的人群中尋找他。另一方面,20歲年輕的俄羅斯小伙Kolia,被應征入伍,他將一步步走向戰爭。

7.高加索的俘虜

一個俄國新兵遭到車臣分裂分子的襲擊,只有他和另一個老兵存活,但被當地的村民姆拉特抓獲。姆拉特要拿他們兩人來交換自己那被俄軍關押的兒子。但是,俄軍指揮官不敢貿然行事,姆拉特讓只好新兵給他母親寫信,讓母親給俄軍的上級施加壓力達成目的。

8.爆破

俄羅斯低成本戰爭片,描述的是車臣戰爭的一場阻擊戰,跟美國大片不同,沒有太多高科技的玩意,戰斗其實也很簡單,直白,很原始,類似二戰,但感覺更貼近實戰,刻畫出俄羅斯的英雄小隊的普通人物。總體來講,煽情效果不如好萊塢,但貴在殘酷、真實和無畏。

9.嚴戒武裝指令

在孤兒院長大的亞歷山大的理想是進入空降部隊,但因為犯有前科於是和運氣一向不好的炮兵學生菲德,一起被編入步兵連隊,加入了車臣的戰斗中,在奔赴戰場的途中,遇到了敵人的埋伏,大部分的戰友失去了生命,亞歷山大勇敢的進行反擊,好友菲德死了,亞歷山大一不小心也成為了俘虜,他的命運會如何呢?

微博:戰爭電影館,推薦更多好看蘇俄戰爭電影!

『貳』 德國 蘇聯戰爭片

美國拍攝的……那個主旋律,那個高大全——什麼都可以是,就是別說他們客觀。

你說的那部電影《紅櫻桃》,葉大鷹的片子。我小學時學校也組織看來著,那姑娘裸了以後我們班主任說「就這還獲獎片子吶?學校也不知道挑個好的!」……

『叄』 跪求一部俄羅斯電影

是法國電影 獵豹行動
翻拍自美國經典電影(血濺13號警署)

巴爾乾地區頭號黑手黨頭目尼塞掌握著一個龐大的犯罪集團,該集團控制著歐洲賣淫網路,逼迫婦女賣淫,所犯罪行令人發指。在歐洲各國警方的強力合作下,尼塞終於在德國落網。法國國慶節當天,法國特種兵女軍官拉博爾奉命聯合由法、德、意三國精英組成的特警小組押解尼塞前往斯特拉斯堡歐洲法庭受審,特警採取了嚴密的防範措施,將尼塞關在裝甲車內。
趁著節日,以那塞為首的一夥盜賊鑽入斯特拉斯堡工業園區的倉庫內,他們切斷了園區周圍的通訊網路,綁架了倉庫看守正欲行竊,突然,一輛裝甲車撞牆而入,車後一群裝備精良的恐怖分子瘋狂尾隨追殺……
這是押解尼塞的裝甲車,途中不幸陷入尼塞犯罪集團的埋伏之中,犯罪集團布置了強大的兵力和火力,勢不可擋地要從特警手中奪回尼塞。突遭襲擊,特警損兵折將遭受重創。由於寡不敵眾,拉博爾被迫開車退守到斯特拉斯堡郊區的工業園內,卻意外與那塞為首的一夥竊賊不期而遇,而工業園內的通訊系統已全部被他們破壞,無法與外界取得聯系。恐怖分子將工業園區團團圍困,發起一輪輪火力強大的猛烈攻擊,打得特警們無處藏身危在旦夕。面對恐怖分子像狂蜂般的從各個入口涌來,由於無法與外界聯系求得援兵,拉博爾決定與那伙竊賊聯手抗敵,在工業園守衛的幫助下,他們和恐怖分子展開殊死搏鬥。當悍匪蜂擁而入從地下室鑽出時,他們點燃了汽油,一時槍林彈雨火光沖天……
數番激烈的血戰後,拉博爾他們終於等到外援,以慘重的代價擊退了恐怖分子,從死神手裡奪回了性命

『肆』 蘇聯擊敗關東軍的抗日戰爭片有哪幾部

有五部

  1. 蘇日交鋒

  2. 命令:不許開火

  3. 命令:越過國境線

  4. 遠東特遣隊

  5. 紫日

『伍』 拿錯蘇聯間諜證給德國衛兵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電影名叫《希特勒完蛋了》,是由Marius Balchunas執導的動作片,巴維爾·捷列連科、安娜·謝苗諾維奇參加演出。該片講述了一名間諜,他奉命到來希特勒的根據地,對其進行監視,並秘密進行他的一系列計劃的故事。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之際,納粹黨衛軍對游擊隊員進行了瘋狂的圍剿,拉比諾維奇的被捕幾乎破滅了蘇聯游擊隊的最後一絲希望。隨著戰況日漸激烈,雙方的情報戰到了關鍵時刻。蘇聯派出了王牌間諜舒拉伯格,潛伏到了柏林獲取情報。

中央司令部要求舒拉伯格,使出渾身解數潛伏下去,而混跡於納粹軍官的娛樂場所,則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舒拉伯格根據截獲的消息進行解密,得知克里姆林宮派來了一名譯電員前來幫助舒拉伯格完成這次任務。

翌日下午,舒拉伯格與譯電員吉娜在接頭地點碰面。但是遭到了納粹士兵的埋伏,經過一番激烈的反抗,倆人殺出了重圍。戰斗中倆人默契的配合,使他們很快的墜入了愛河。

按照慣例每周五納粹軍官都要參加由希特勒主持的例會,作為納粹黨衛軍內務隊長的舒拉伯格也在其中,他從例會中得知,蓋世太保正在計劃研發一套秘密武器,作為帝國最後的希望,同時,克里姆林宮下令舒拉伯格對秘密武器的研發進行嚴密監視。

與此同時納粹軍官米勒開始對舒拉伯格產生了懷疑,便安排蓋世太保鐵漢斯對舒拉伯格在暗中進行監視。

舒拉伯格與秘密武器研發者伽里克會面,舒拉伯格得知伽里克對納粹痛之入骨,便把自己間諜的身份告知了伽里克,誰知鐵漢斯竊聽到了這個消息。當晚鐵漢斯便對舒拉伯格實施了抓捕,結果反被舒拉伯格幹掉。

舒拉伯格意識到自己間諜的身份已經暴露,便找到隱藏在柏林中紅軍的秘密接頭點與地下黨首領會和,舒拉伯格得知克里姆林宮讓他立即回國,但是地下黨首領告訴他,在他來到這里的途中,吉娜已經被捕,而且已經被審訊了三個多小時,現在凶多吉少。舒拉伯格決定要去營救吉娜。

舒拉伯格回到了辦公室,對於吉娜的被捕使他後悔萬分。他靈機一動決定冒險一試,他偽造了納粹黨衛軍高級軍官博爾曼的文件,順利的救出了吉娜,之後舒拉伯格和吉娜分別偽裝成了希特勒和葉娃順利逃出了柏林,回到了祖國。從此倆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影片評價:

影片編導馬呂斯·魏斯貝格憑借豐富的創意以及想像力,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超乎想像的故事,在俄羅斯電影漸趨發達、多元化的當下,向好萊塢看齊的同時,也將優秀傳統拿捏得恰到好處。

本片被譽為俄羅斯版的《王牌大賤諜》,故事發生在二戰時期的柏林,不過與人們通常的印象不同,電腦、網路、迪廳、搖滾樂、液晶電視充斥其中,德國軍人也摘下古板的面具,轉而縱情聲色,甚至連希特勒都變成了一個搞笑的小丑,各種搞笑橋段接連發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希特勒完蛋了

『陸』 俄羅斯好看的電影有哪些

1、《T-34坦克》非常還原戰爭場景的坦克對轟,坦克游擊戰,坦克打埋伏,坦克拼刺刀!1944年,一群英勇的俄羅斯士兵用一輛半損壞的傳奇T-34坦克從德國人手中成功逃脫,那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充滿勇敢、激烈的戰斗、牢不可破的愛情和不可思議的奇跡的時代。
2、《危樓愚夫》中國導演夢寐以求,也沒種沒能拍出來的片子,相比《利維坦》,這部更加的娛樂,更加類型片化。管道工接到報告說某個住滿底層群眾的筒子樓水管崩裂,去勘察時發現大樓豆腐渣工程即將在24小時內倒塌,於是通過母親好友聯繫到女鎮長,女鎮長和手下考慮了自身利益,又經扶植女鎮長上位的經濟操手慫恿,大家決定放棄轉移大樓中的820名住客並暗中殺害了兩個頭頭當做替罪羊。
3、《黑海奪金》潛艇版「太平洋大逃殺」。由裘德·洛主演,講述了一個潛艇的船長帶著自己的隊伍奔赴海底,尋找沉沒的寶藏的故事。裘德·洛在片中飾演的是一位具有小混混氣質的船長。在幽閉的潛艇內部,船長和他的船員都由於壓力導致「精神恍惚」。最終,尋寶之旅變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生存游戲。
4、《這里的黎明靜悄悄》除了姑娘的胸脯,還有戰斗民族的浪漫詩意。1942年之夏,瓦斯柯夫准尉帶領兩個班的女機槍手駐扎在一個靠近小車站的村子裡。一天,班長麗達在不遠的樹林里發現了兩個空降的德軍計劃要襲擊蘇聯腹地的軍事設施。瓦斯柯夫帶領五個姑娘去搜查敵軍,但敵人的力量與自然環境的惡劣遠比她們想得要殘酷。

『柒』 沖出重圍是反應那個戰斗的蘇聯電影

二戰末期,蘇聯為了盡快結束戰爭,派遣蘇聯軍隊20萬進入蒙古及中國消滅日本關東軍,在經過蒙古境內遭遇到日軍一個軍的敢死隊頑強抵抗,日軍用人肉炸彈沖擊蘇軍的坦克戰群,並設置嚴密的防禦體系使蘇軍深陷埋伏,經過激戰,蘇軍傷亡慘重……蘇軍一小分隊員進入日軍防禦堡壘用血肉之軀炸掉堡壘,而蘇軍坦克兵團在無彈葯的情況下,與日軍的增援兵團相碰,同歸於盡,最終蘇軍勝利,但戰爭的血腥,殘酷讓人心情沉重

『捌』 第一次車臣戰爭有多慘自斯大林格勒戰役後的最慘巷戰

喜歡看戰爭大片的小夥伴們一定會看過一部俄羅斯非常經典的戰爭電影《煉獄》。這部電影是根據第一次車臣戰爭所改編的電影,這部電影給很多小夥伴們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第一次車臣戰爭可以說是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因為這次戰爭正是自斯大林格勒戰役過後最慘的一次城市巷戰。那麼現在我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電影《煉獄》講述的是第一次車臣戰爭中所發生的事情,俄軍第131摩托化旅在格羅茲尼遭遇埋伏的悲慘故事,在這裡面所有的內用都是取自於真實的戰例。這場戰爭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城市巷戰,曾經一度威震四方的俄羅斯軍隊出動了有三萬多大軍在進行戰斗,打了整整三個多月。俄軍損失慘重,軍隊的士氣大跌,當時俄國官方公布陣亡人數達到3826人,受傷的有17892人,408人失蹤,另外還有一名少將觸雷陣亡。投入的2200輛坦克與裝甲車,其中有225輛被認定徹底摧毀。

這場戰爭結束後,就連當時的美國也是唏噓不已驚嘆道:「打不起這樣的城市巷戰」。那麼造成俄軍損失慘重主要有哪些原因呢?主要有這五個: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戰爭爆發的時候剛好是蘇聯解體後沒多久,當時的經濟處於崩塌狀態,政治也十分的混亂,俄羅斯的軍隊實力迅速下降,戰鬥力以及經驗都非常的欠缺,另外士兵的技術能力也是不足的,完全無法有效的去應對激烈色戰爭。另外不會沒有得到系統化的訓練,而且還有著嚴重不滿員的情況。1994年12月26日,俄羅斯的聯邦安理會理事成員召開了會議,最終決定向格羅茲尼地區部署裝甲部隊,徹底的鏟除車臣的分裂組織。而在此時此刻,俄羅斯連一個完整編制的坦克師都選不出來,當時俄羅斯最精銳的坦克師以及摩步師全部都缺員4-5千人以上。

第二個就是,當時俄羅斯的主戰武器以及裝備都已經非常落後了,俄軍的坦克裝甲以及車輛的復合裝甲防護普片情況下都是不到位的。當時使用的T80主戰坦克,燃氣輪機怠速時候的油耗和作戰時候所使用的油耗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以至於當時很多坦克在熱車待命的時候燃料就已經全部耗光了。同時在這場戰爭期間,俄羅斯的戰術通信技術也是非常欠缺和落後的。當時車臣的叛軍經常能夠監聽到俄羅斯無線電的加密通訊,甚至還可以冒充俄羅斯的軍官來對俄軍下大一些錯誤的軍事指令。

另外再當時的俄羅斯軍隊中還出現了一些非常讓人乍舌的現象,在格羅茲尼市區激戰後,那些在殘廢坦克身上更換下來的爆炸反應裝甲盒,為了急於應戰,很多T-80BV坦克的反應裝甲裡面都是沒有炸葯的,使得這層裝甲根本沒有任何用處。而這種情況發生有一部分原因竟是有一些士兵賣掉了裡面的炸葯用來補充他們可憐的低工資。

第三個就是當時俄羅斯士兵的戰斗素質太低下,而且還狂妄自大,疆場會出現指揮脫節的情況。就比如當時俄羅斯的炮兵,隸屬於5個完全不同的司令部,當時俄羅斯炮兵根本就不清楚該聽哪個司令部的指揮與調遣。而且前線呼叫炮火支援的時候,火炮支援的反應速度太慢。當時俄羅斯的整個參戰的部隊都沒有做好面對嚴酷戰斗的准備,他們大多數人以為的就是開著坦克就這么闖入格羅茲尼,然後車臣的叛軍就會跪下來祈求俄羅斯士兵的饒恕。

第四個就是,當時俄羅斯軍隊採取了錯誤的戰術戰略方針。在俄軍攻打格羅茲尼市中心的時候,131摩步旅採用的是一字長蛇縱向行軍隊形。而且打頭陣的坦克連個掃雷犁都沒有安裝,步兵也都坐在了裝甲車的車頂上,期間甚至連搜索以及偵察隊都沒有派出去過,一個個的都成為了暗中車臣反叛軍的活靶子。知道打頭陣的坦克和最後一輛坦克被摧毀後,整個縱隊便這么癱瘓了,在狹窄的街道上任人宰割。由於堵塞了通道,而且還過於的擁擠,俄羅斯的坦克火炮無法做到壓制那些藏在地下室和建築頂端的車臣反叛軍。而且步。兵只能分散成為班排各自分散作戰,整個部隊猶如一盤散沙,這些缺乏實戰經驗的俄羅斯士兵們亂成了一鍋粥,結果後一個個逐個被擊破。

這場戰斗的開端,整個131摩步旅基本上是全軍覆沒了,整個旅1000多名士兵,包括旅長在內800多人陣亡了,146輛坦克損失了122輛,僅僅只有一名軍官和10名士兵能夠憑著自己的行動活著撤離了市區。這場戰斗過後,該旅重建以後被歸入到了被高加索軍區第58集團軍序列。後來在2008年俄羅斯閃擊喬治亞的時候,該旅奉命參戰了。戰爭結束後就直接駐扎在了喬治亞阿布哈茲共和國古達烏塔市的第七軍事基地,目前已隸屬於俄羅斯南方軍區。

第五個就是車臣的叛軍很多都是前蘇聯的老兵,很多都是有過實戰經驗的,戰鬥力都是極強的。從很在開始,格羅茲尼就是一塊非常難啃的硬骨頭。這最城市是在1918年的時候建造的,在當時是完全按照要塞設計的軍事化城市,在室內,堡壘密如蛛網,易守難攻。根據當時俄羅斯的聯邦國防部的計算,當時車臣獨立首領杜達耶夫的支持者超過了12萬人,當時他手底下的叛軍幾乎都是當年參加過阿富汗戰爭的蘇聯老兵以及一些阿富汗的傭兵,就連杜達耶夫他本人曾經也是蘇聯的英雄空軍少將。當時車臣叛軍培養了大量的狙擊手,在當時有20%以上的俄羅斯軍人是被狙擊手的冷槍所擊斃的。以至於在當時俄軍的哨卡人員在檢查過往人員的時候會專門檢查車臣人員的肩膀上是否會留有著打槍時留下來的印記。

『玖』 俄羅斯一位女間諜電影劇情最後那位女間諜被處死,有點老的片子,戰爭時候的,可能是二戰時的

我看過一部《女英烈傳》,是英國女間諜
奧利特·薩博(薇兒莉特)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英國傳奇女間諜Violette Szab。勇敢、美貌,短暫而又悲慘的一生,讓Violette Szab的人生極富傳奇色彩。

violette szabo於1921年6月25日在巴黎出生,他的父親Bushell是一名英國人,母親則是法國人。年輕的時候曾在倫敦布里克斯頓(Brixton)的一家商店工作,1940年嫁給法國軍官Etienne Szabo。不過她的幸福生活並沒有持續多久,在Violette生下第一個女兒Tania之後,Etienne便在1942年的阿拉曼戰役中陣亡。傷心之餘,violette決心與納粹為敵,在女兒三歲之後加入了英國的間諜機構SOE(Special Operations Executive,特別行動處)。

在經過一番艱苦的訓練之後,violette開始了一系列敵後的間諜行動,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1944年6月10日,為配合諾曼底登陸,violette在隨盟軍空降到利摩日(Limoges)僅僅3天之後,便在與當地的抵抗組織領袖astasie一同行動時中了德軍的埋伏,受傷了的violette面對400多名德軍毫不畏懼,為了掩護其他人逃走與敵人展開槍戰,殺傷多名敵人,但最終因子彈用盡而被捕,在被捕後甚至還踢打抓捕他的德軍士兵。
在利摩日的監獄,violette遭受了嚴酷的刑訊,但都沒有屈服,隨後被被送至臭名昭著的的拉文斯布呂克集中營(Ravensbruck Concentration Camp)。即便在集中營期間也積極收集情報,與SOE保持聯系。1945年2月,隨著德軍節節敗退,Violette Szabo等三人被處死,年僅23歲。
violette死後,英國女王和法國政府分別授予其喬治十字勛章和帝國勛章,以表彰她對反法西斯戰爭所做的貢獻。她的故事也被寫成書並於1958年由導演劉易斯·吉爾伯特(Lewis Gilbert)拍成了電影《女英烈傳》(Carve Her Name With Pride)。

『拾』 《長平之戰》有這部電影嗎

《敦煌》有長平之戰的部分
長平之戰?好像沒有這部電影!

敦煌這部片子是我小時候看的,那時中央台還沒有那麼多頻道,中央一台重播了幾遍,幾乎每一次我都不會錯過。
那時最奇怪的就是明明演的是中國的歷史,為什麼影片開始從導演到演員卻全是清一色的日本名字。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多年,直到後來我才知道這是一部中日合拍片,是根據井上靖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日本人為了拍這部影片還專門在甘肅投資2700萬元人民幣修築了一座敦煌城。影片應該是在88年左右拍的,2700萬在那時絕對是個不小的數字。那也正是中日關系最好的時期。
我很清楚地記得這部電影在當時給我帶來的震撼,第一次看完它後從此再看任何國產的古代戰爭片都索然無味。直到最近我用BT把它下到了硬碟上,又重溫了數遍。並象猴子獻寶似地到處推薦,也不管別人褒貶如何。雖然時光流逝,眼睛早已被各路大片的視覺效果轟炸了夠,但敦煌魅力依舊。
故事情節大概如下:
北宋宗時期,書生趙行德參加金殿面試,未曾料到考題竟是對西夏策略。由於他對西夏近一無所知,自然落第。正當他心情郁悶的時候,在街上看見一個被騙到東京的西夏女,她寧願自毀容貌也不願為豪強所欺凌。隨動了俠義之心,將她救下。西夏女無以回報,遂送他一張西夏的通關文書。他這才知道西夏原來並不是一個由野蠻民族建立的小國,它甚至有自己的文字。於是他決定動身前往西夏。
在隨商隊到達西夏後,卻被西夏的漢人部隊所俘虜並成為其中一員。由於在一次回鶻人的夜襲中救了隊長朱王禮一命,於是受到隊長的賞識,成為其親信。
西夏皇太子李元昊率西夏軍會攻回鶻人據點甘州,行德也參與了此次大戰,並在甘州城救下了甘州回鶻王的女兒斯魯比亞。經歷了數次患難後,兩人決定相伴逃走去敦煌。但他們在沙漠中迷了路,又回到了甘州。行德求隊長保護斯魯比亞,寧願自己一死。隊長雖然最終同意,但條件是行德必須去興慶府學習西夏文。行德與斯魯比亞相約一年後相見,斯魯比亞以家傳綠寶石項鏈相贈作為信物。
行德在靈州學習西夏文一年期滿,卻未料到被強行扣住,參與編寫西夏文辭典的工作。待到工作完成,回到甘州,已是兩年過去。
行德找不到愛人,詢問隊長斯魯比亞下落,隊長卻怒發如狂,叫他不要再問,只當她死了。行德詢問再三,才知道她已被李元昊擄走,並馬上就要成親成為西夏皇妃。如斯魯比亞不就範,李元昊就要一天殺死五個回鶻人。
大婚之日,甘州城頭,華燈結綵。斯魯比亞盛服麗妝,李元昊志得意滿,卻未料到她突拔刀相刺,但不中。斯魯比亞遂奮力奔到城牆上,墜城而死。
行德痛不欲生,只求速死,在與吐藩作戰中受重傷。隊長為保他性命,便讓一商隊帶他去敦煌,並告訴他還有一件事要等他們一起來做。
行德來到敦煌,由於通西夏語,受到敦煌太守曹延惠的歡迎,並讓他參與翻譯經書為西夏語的工作。曹延惠是一個典籍收藏家,收藏了無以計數的各類書籍,視為無價珍寶。
西夏連破甘州,肅州,遂決定征服敦煌。隊長作為先鋒來到敦煌。但出人意料地是,他竟欲趁李元昊攜孤軍來敦煌的良機,與敦煌守軍合作,伏殺李元昊。原來這就是他告訴行德他們要一起做的事。
敦煌假裝投降,欲引李元昊進城,遂以伏兵殺之。但未料太守過度緊張而暈倒,引起李元昊懷疑。一場混戰後,李元昊逃出敦煌城。
西夏軍大舉攻城。城中大火熊熊,數以萬計的珍貴經典即將化為灰燼,行德與諸多僧人全力搶救,將其運至莫高窟的藏經洞掩埋起來。
隊長兵敗身死。大漠茫茫,行德孑然一人,終忍不住在鳴沙山下掩面而泣……
日本人在拍攝歷史片時的態度極其嚴謹,無論服裝、道具、布景,都非常注重其歷史的真實性(如果看過黑澤明的作品就知道)。片中西夏軍的盔甲讓人感覺到金屬的厚重和質感,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黃銅光芒,衣著樸素且灰撲撲的歷經風塵,一看就使人相信這是一支在沙漠里行過軍,作過戰的軍隊。而再看我們的國產古裝片,將士們往往衣著光鮮,質地考究,只可惜盔甲雖鮮明卻輕飄飄的如同紙糊,衣料雖上佳卻干凈的使人懷疑他們是不是整天在屋裡行軍。不過近年來的國產古裝片在服裝道具上已有很大改觀。
那時看敦煌,當看到西夏騎兵沖擊回鶻軍陣地時,對回鶻軍的弓箭手放的箭總是驚嘆不已。那箭不密,比起英雄里的箭陣完全是小兒科(但英雄里電腦畫出來的箭已算不上是箭了,都快趕上戰斧導彈了),但卻能讓人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強弓勁弩,一排箭放出後,哧哧的破空聲密如連珠,勁道之強讓人頓時忍不住已經替對面沖過來的西夏人擔起心來。而反觀我們的國產片(沒辦法,誰也不想這么貶自家),射出的箭不知為什麼總是歪歪斜斜,感覺沒飛幾步就要往下掉了。而且我還依稀記得回鶻弓箭手持弓的姿勢很怪,與平常所見的持弓姿勢截然不同。如今重看,才發現這些弓箭手拿的竟都是弩!
駑發明於周代。秦軍布陣,前三排必為弓弩手,後為車兵和步兵,騎兵布於兩翼。長平之戰中,面對趙軍精銳騎兵的沖鋒,先由秦軍弩手給以重大殺傷,步兵再出陣迎戰,最終迫使廉頗不得不深溝築壘,避戰不出。在與匈奴作戰中,秦軍弩手往往在匈奴騎手弓箭射程范圍外便已將其射落馬下。這種軍事技術上的巨大優勢使得「 蒙恬將三十萬眾北逐戎狄,收河南。築長城,因地形,用制險塞,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余里」。而匈奴卻無力扭轉這種局面,因為他們缺乏製造弩的技術。製造弩所需的精密青銅鑄造零件是剛剛學會冶煉技術的草原民族不可逾越的障礙。
弩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所起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到宋代,因失去西北養馬之地,宋軍更加依賴弩這種遠程武器來對抗游牧民族的剽悍鐵騎。其時宋軍作戰部隊中百分之六十的人員組成為弓弩手,這一比例也算得上空前絕後。所使用的復合型大弩射程最遠可達 500米,要由幾十個人才能發動,號稱床子弩。宋遼澶州之戰中,兩軍還未有接觸,遼軍主帥蕭達覽在察看地形時便被床子弩射死,導致遼軍士氣大落,最終同意退兵,與北宋結成澶淵之盟。
可是在中國的影視作品中,我們卻絕少能看到弩的出現。導演們似乎更中意於彎弓搭箭的視覺效果,也可能弩這種道具比弓難做,成本更高(當然現在的影視有所不同,英雄中的大型機關弩,成吉思汗中的機關火箭,連漢武大帝中都看到了大量弩的使用),卻不知弩在歷次戰爭的使用比例遠高於弓。感謝敦煌,讓我看到了弩的風采。敦煌中我很少看到弓,無論是守備陣地的回鶻人,行軍中的大隊西夏弓弩手,還是堅守敦煌的漢人部隊,所用的幾乎全都是弩,而不是弓----這才是真正的一幅古代戰爭作戰圖。
再看作戰場面。國產片中的兩軍交鋒往往是兵對兵,將對將(這是中了三國演義的毒太深),而且更難得的是在千軍萬馬的大混戰中,居然還有諸多高手單打獨斗,騰挪閃躍,招數變幻,就差拿大頂倒立了,煞是好看。熱鬧是熱鬧,可要是這樣的軍隊放在敦煌中,一輪西夏軍的沖鋒就足以將其沖得七零八落了。冷兵器作戰時代同樣講究諸兵種的配合作戰和保持軍隊的陣形。局部戰役的的決勝因素往往在於步兵方陣的整體性和騎兵的沖擊力。尤其在騎兵主宰時代,馬高速奔跑所產生的巨大慣性加上騎士的力量和技巧,以及武器質量的優劣(是否容易折斷),都決定了誰能夠在對決中勝出。最簡單實用的動作就是刺和砍,太多花里胡哨的動作只能用來拍電影。敦煌中無論是士兵還是領隊的軍官都混成一團廝殺,根本不可能有機會給兩個人單打獨斗。只不過如果是旗手和軍官,周圍一般會有更多的人保護(忍不住又要說一句,國產影視中不知為什麼一隻部隊中拿旗的人往往會比拿刀槍的人還多,難道拿旗子去殺敵嗎?)最後在敦煌城中的埋伏戰,上千人擠在城門前的一片狹小空間里混戰,長兵器完全失去了效力,李元昊硬是在親兵的保護下,用他的佩劍殺出了一條血路。這一幕也拍得很精彩。
總之,敦煌就如同一幅栩栩如生的中國古代軍事畫卷,向我們展示了古時軍隊是如何行軍,布陣,出戰的。我很喜歡看西夏軍出發行軍這一幕,在一望無際的大漠中,西夏軍整整齊齊地肅立在各自的位置。隨著有節奏的鼓聲,部隊開始准備開拔。等到幾個號手吹起號角,步兵、騎兵、弩兵、投石機兵,一隊隊地按各自的編制開始移動。整支部隊秩序井然,絲毫不顯雜亂,刀槍尚未出鞘,已讓人領略到一股肅殺之氣。憑著這樣一支軍隊以及李元昊的天才指揮,西夏在短短的數年時間內,征服河西,三敗北宋,擊潰遼軍,終與宋、遼、吐藩成鼎立之勢。
影片中我感覺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還不是主人公趙行德,而是李元昊。片中的李元昊面無表情,臉上始終陰沉沉的,喜怒不形於色。我估計導演是把哪個日本幕府大將軍搬來當作李元昊的原型了。歷史上的李元昊那時只有二十四歲,風華正茂。片中的演員卻已四十齣頭,標準的日本武士形象。
片中李元昊在興慶府的書院與趙行德和曹延惠有一段對話,恐怕更是日本人自己的內心寫照了。
李元昊:「行德,你認為我的宋國話說的怎麼樣?」
趙行德:「您說的非常好。」
李元昊:「那你認為我為什麼要學習宋國的語言呢?」
趙行德不知如何回答。
李元昊:「那是因為宋國的文化比西夏先進,而且宋國比西夏強盛。但是現在大不相同了,西夏有西夏的文化,有西夏的語言了。行德,宋國的語言與西夏的語言,你認為哪一方比較正確呢?」
趙行德:「我認為語言是沒有優劣之分的。」
李元昊:「沒錯,是沒有優劣之分。弱者必須學習強者的語言,只有這樣而已。但如果西夏征服了宋國,宋國的人就會爭先恐後地來學習西夏的語言,西夏的文字。」隨後他轉向專程前來向西夏稱臣的曹延惠:「延惠大人,你覺得我說的對么?」
曹延惠微微頷首:「的確沒錯。」
沒有比這番話更能直接表現出日本人對中國的那種微妙心理了。我們自然也能明白歷史是如何完成了從遣唐使到帝國皇軍的轉變軌跡。很遺憾,中央台放的版本把這一段刪掉了(我機子里下的是一個台灣版本)。雖然這是歷史,但對當時正處蜜月期的中日關系來說,刪了也罷。
看過敦煌的人恐怕都會對李元昊出行時那緊緊相隨的節步鼓留有印象。無論他在哪兒一停步,鼓聲立刻嘎然而止,等到他的馬一抬足,他的侍衛一揮手,有節奏的鼓聲又會立刻響起。未見其人,先聞鼓聲。這樣的氣勢奪人,也難怪敦煌太守會承受不住壓力而昏倒。
井上靖在他的敦煌原著里幾乎沒有正面描寫李元昊。但很奇怪,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卻在影片里把李元昊描畫成了一個暴君,劊子手和野心家。他會以一天殺死五個回鶻人來逼回鶻公主就範,弒母殺妻,詐稱和談以騙開吐蕃人的城門,然後進行屠城。
影片中有一段情節也表現出了李元昊的應變能力和政治手段,當回鶻公主跳下甘州城而死後,甘州百姓大亂。李元昊立即命令士兵讓百姓安靜下來。然後他鎮定自若地站在城樓上,高聲說道:「回鶻公主為了祈禱神靈對吐蕃作戰勝利,甘願犧牲奉獻了。為了表彰她的這種壯烈行為,全軍歡呼吧!」
所有人都獃獃地站著,沒人發出一聲。
李元昊並不慌張,張開手臂,又大喊:「全軍歡呼吧!」
西夏軍這才反應過來,開始齊聲振臂歡呼。毫無疑問,甘州歷史的官方版本將會是李元昊的謊言。但謊言說的人多了,說的時間長了,記錄成文字了,謊言就是歷史。
李元昊完全可以當之無愧地稱得上我小時候最痛恨的歷史人物之一。雖然以後書看得多了,能夠客觀評價歷史了,知道李元昊其實是黨項族的傑出天才人物,一代開國雄主。也明白那隻是電影有意把他刻畫成這樣的人物,但對他的惡劣印象已是先入為主,再難改變了。陳家林後來拍了一部反映西夏史的賀蘭雪,裡面也有回鶻公主這個人物,只不過愛情故事的男主角自然變成了李元昊(電視劇里是回鶻公主原來與李元昊相愛,在回鶻兵敗後,拒絕了李元昊的愛情,墜城而死)。但我完全無法接受李元昊這個全新形象,本來這是我感興趣的題材,但我硬是沒看幾集。一部電影竟能如此把一個歷史人物的形象定格到這種地步,李元昊地下有知,恐怕也要大罵日本鬼子了。
說了這么多,其實以今天的眼光再看敦煌,它真的算不上一部特別出色的作品。情節有些老套,有些環節甚至很勉強。戰爭場面與今天的相比也差了很遠,那時覺得很壯觀的千軍萬馬現在再一看原來就那麼幾百人(當然,那時沒有電腦特技,拍這部電影日本人已經動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我上網查了一下,電影是88年為了紀念中日建交十周年拍攝的,投資是兩億元人民幣,動用了駐西北的兩支解放軍部隊)。但如今我仍是看得興致勃勃,而且不止一遍,這恐怕也不光光是少時的美好回憶所能解釋的了。也許從下面一段趙行德與隊長的對話可以找到答案。
隊長伏殺李元昊的計劃失敗後,他和行德都明白等待他們的已只有失敗和死亡。兩人在敦煌城頭,遙望夜色下的無際沙漠。
「行德,為什麼到沙漠來,留在宋國也許會出人頭地。」
「不知道,不,我想是為了尋求有賭命價值的東西。」
「找到了么?」
行德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次日西夏軍總攻在即。行德為了搶救經典,向隊長要馬和駱駝。隊長望著堆積如山的各類書籍和衣衫襤褸,滿面煙塵的行德和僧人們,問:「這就是你要賭命乾的事情么?」
行德望著他,「不知道,不過這是我必須做的事情。」
任何依靠武力建立起來的帝國,無論其武功多麼輝煌,國力如何強盛,終有灰飛煙滅的一天。真正不朽的是人類的文化。無論多麼鋒利的武器,終有朽壞的一天,而文化的力量,卻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武器征服的是人的肉體,而文化占據的是人的靈魂。趙行德也許只是那個時代千千萬萬個失意文人中的普通一員,但在這戰火紛飛的危城中,他卻表現出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巨大勇氣和責任感。沒有什麼豪言壯語,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句「這是我必須做的事情」,卻讓我有一種深深的感動。
當隊長最後率領著幾個殘存的將士沖向大軍簇擁的李元昊時,李元昊眼裡盡是對敵人的蔑視,冷冷地說道:「將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是我,而不是你。」
歷史永遠只是勝利者的歷史。但當我們翻開一頁頁記滿帝王將相,英雄人物的歷史時,有些人是不應該忘記的,盡管他們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
影片最後是一段旁白:時光過去了九百年。在十九世紀的最後一年,人們發現了被埋藏的四萬多件文書、經典和美術繪畫。與當時埋藏這些文化寶藏的人意願相反,俄國、英國、法國、日本(沒有避嫌自己)等國探險隊蜂擁而至,將其中大部分盜運到國外,在中國,僅僅剩下不足一萬件。這次發現,在人類文化史上,被稱作本世紀的最大發現。從此,敦煌學這一獨立的分科就成立了。歷史上從來沒有記載過為埋藏這些經典而死去的人們的名字。
我對敦煌這部影片的介紹可以到這里結束了。但有一個小細節我卻忍不住要提及。當最後貪婪的商人死於西夏騎兵的馬蹄下時,行德筋疲力盡地從地上爬起。此時他內心的苦痛足以摧垮一個人的生存意志,但此時他卻看見了一朵小花,一朵在沙漠中孤零零地生長的小花。她在這冷酷荒涼的沙漠中是如此柔弱無助,沒人知道她是怎麼生存下來的。她的生存本來就已經是個奇跡,而她居然還開出了一朵花,一朵淡黃色,略有些乾枯的花。這朵在其他地方再平常不過的花實在算不上美麗,甚至有些難看,但誰又敢說她不是這沙漠中最美麗,最驕傲的生命。影片雖然沒有交待趙行德的歸宿,但我們此時完全有理由相信他會如同這頑強的小花,在逆境中生存下來。不知為什麼,每當我看到這朵小花,心內總會有種莫名的感動。我想這也許是我喜歡敦煌這部電影的另一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