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戛納國際電影節2013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戛納國際電影節2013

發布時間: 2023-01-05 18:03:44

①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歷屆華人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記錄:

一、主競賽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6年(第59屆):王家衛

2、評審團成員

1997年(第50屆):鞏俐

1998年(第51屆):陳凱歌

2001年(第54屆):楊德昌

2002年(第55屆):楊紫瓊

2003年(第56屆):姜文

2004年(第57屆):徐克

2005年(第58屆):吳宇森

2006年(第59屆):章子怡

2007年(第60屆):張曼玉

2009年(第62屆):舒淇

2011年(第64屆):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屆):李安

2014年(第67屆):賈樟柯

2017年(第70屆):范冰冰

2018年(第71屆):張震

二、一種關注單元

評審團成員

2013年(第66屆):章子怡

三、短片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5年(第58屆):楊德昌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四、電影基石單元

1、評審團主席

2007年(第60屆):賈樟柯

2008年(第61屆):侯孝賢

2、評審團成員

2009年(第62屆):章子怡

戛納電影節的創辦初期

20世紀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1936年,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會。

1938年,德國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杯」。

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部長尚·傑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藍傑(Philippe Erlanger)的建議,決定在戛納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選擇戛納作為舉辦地點是因為氣候舒適。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電影節

②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有哪些

歷屆戛納電影節華人獲獎作品

20世紀60年代,李翰祥的《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獲得技術大獎,成為首部在戛納國際電影節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

1990年,張藝謀的《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是華語電影首次獲得金棕櫚獎;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葛優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春光乍泄》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屠居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姜文的《鬼子來了》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楊德昌憑《一一》獲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之薔薇的名字》(杜篤之)、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圍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獲得一種關注單元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憑法語電影《清潔》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鞏俐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的《青紅》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主席的華人;王超的《江城夏日》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大獎。

2009年,梅峰憑《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是繼王小帥憑《左右》在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最佳劇本獎;楊紫瓊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特別大獎。

2013年,賈樟柯憑《天注 定》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金馬車獎,成為首位獲得金馬車獎的華人導演;侯孝賢憑《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7年,邱陽的短片《小城二月》獲得中國首座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2018年,魏書鈞的短片《延邊少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提名獎。

2021年,唐藝的短片《天下烏鴉》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戛納國際電影節

③ 戛納電影節的最高榮譽的獎項是什麼呢

戛納電影節的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是金獅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高獎是金熊獎。
戛納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同時因舉辦地擁有大海、美女和陽光(Sea,Sex,Sun)三大特色而被稱為3S電影節。
這些是齊名的。

④ 英語介紹戛納電影節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lso translated as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was founded in 1946 and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top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n the world today.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

With the 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and the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hey are also known as the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in Europe and the three major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 in the world. The highest prize is the "Golden Palm Award".

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The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is held in mid-May every year for about 12 days. In addition to film competitions, market exhibitions are also held at the same time.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The Festival is divided into six moles: "Formal Competition", "Two Weeks for Directors", "One Watch", "Movie Critics Week", "New Appearance of French Films" and "Outside Market Exhibition".

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

Since its inception, the 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has always adhered to its original intention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estival, revitalizing the world film instry, and providing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for world filmmakers.

自開辦以來,戛納國際電影節始終堅持其創立初衷即推動電影節發展,振興世界電影行業,為世界電影人提供國際舞台。

In addition to insisting o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festival, the festival is also ready to accept new conceptual ideas.

除了對電影節初衷的堅持,電影節也准備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

In the past few decades, film festivals have been developing on the basis of their core values. They are committed to discovering new entrants in the film instry and creating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and creation for film festivals.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電影節在保有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也一直在進步發展,他們致力於發現電影行業新人並且為電影節創造一個交流與創造的平台。

⑤ 戛納國際電影節 和 金棕櫚獎 用英文怎麼講謝謝

戛納國際電影節: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金棕櫚獎:The Golden Palm Award。

戛納國際電影節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金棕櫚獎前身為「金鴨獎」,是戛納電影節的大獎,相當於奧斯卡方面的「最佳影片」,因其獎杯為金制棕櫚枝,故稱「金棕櫚」——這是由於戛納這座法國南部的濱海城市,在金銀兩色的沙灘上到處種植著高大挺拔的棕櫚樹。從1946年第一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開始設置。


(5)戛納國際電影節2013擴展閱讀:

1959年,台灣話劇界元老田琛的《盪婦與聖女》成為第一部正式參加戛納金棕櫚獎角逐的中國影片。

1960年,《倩女幽魂》入圍「金棕櫚獎」。

1962年,《楊貴妃》入圍「金棕櫚獎」《楊貴妃》因富麗堂皇的宮廷布景和服飾奪得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3年,《武則天》入圍「金棕櫚獎」。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得第04屆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俠女》奪得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將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了世界。1983年岑范《阿q正傳》成為首部入圍戛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的大陸影片。

1990年,張藝謀《菊豆》獲得首屆路易斯—布努埃爾獎。

1993年,陳凱歌《霸王別姬》獲「金棕櫚」大獎(第一部「金棕櫚」大獎華語影片),侯孝賢《戲夢人生》獲評委會大獎。

1994年,張藝謀《活著》獲得評審團大獎,葛優獲最佳男主角(首位華人戛納影帝)。

1995年,張藝謀《搖啊搖,搖到外婆橋》獲第48屆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1997年,王家衛《春光乍洩》入圍主競春光乍洩賽單元,奪得最佳導演獎(王家衛成為首位戛納最佳導演)。

1999年,陳凱歌《荊軻刺秦王》獲得戛納最高技術大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獲得戛納最佳藝術成就獎(杜可風、李屏賓、張叔平),梁朝偉榮膺戛納影帝,姜文的《鬼子來了》獲評委會大獎,楊德昌的《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1年,侯孝賢《薔薇的名字》、蔡明亮《你那邊幾點》獲戛納技術大獎。

2002年,伍仕賢的電影短片《車四十四》成為首部入選戛納電影節「導演雙周」單元的華語短片,廖琴《哭泣女人》獲「一種注視」特別提名獎。

2004年,張曼玉《清潔》(法國電影)摘戛納最佳女主角桂冠(首位華人戛納影後,首位亞洲戛納影後)。

2005年,鞏俐獲得「戛納特別大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得評委會大獎。

2006年,王家衛成為第一個擔任戛納評委會主席的華人。王超《江城夏日》獲「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

2007年,王家衛的英語新片《藍莓之夜》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同時成為開幕影片,這也是戛納電影節六十年來第一次以華人導演的電影作為開幕影片。

2009年,《春風沉醉的晚上》梅峰獲最佳編劇獎(繼王小帥《左右》柏林獲獎後中國編劇第二次在國際A類電影節獲得編劇獎)

2010年,王小帥《日照重慶》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3年,賈樟柯的《天註定》入圍「金棕櫚獎」主競賽單元。

2017年,中國導演邱陽《小城二月》獲短片金棕櫚獎,這是中國電影自陳凱歌之後的第一座金棕櫚。

⑥ 66屆戛納電影節中國電影人有誰在場

奚夢瑤,成龍、章子怡、范冰冰、劉德華、張雨綺、鄭秀文、李宇春、甄子丹、王寶強、陳坤、黃曉明。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5月15日在法國坎城開幕,2013年5月26日閉幕。美國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被任命為評委會主席。

2013年共有1858部電影報名戛納,近80部入圍影片將在兩周內展映,其中包括中國導演賈璋柯的《天註定》、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峰的《盲探》和中國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

本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獲得者為阿布戴·柯西胥導演的《阿黛爾的生活》,評審團大獎為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

2013年4月19日下午六點,第66屆戛納電影節正式公布了入圍片單,許多值得關注的新片都入圍了競賽單元,共計19部:其中由賈樟柯導演,姜武、王寶強、趙濤、羅藍山主演的電影《天註定》成為華語片的一大驚喜,而《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枝裕和)、《稻草之盾》(三池崇史)、《過往》(阿斯哈·法哈蒂)則是另外三部值得關注的亞洲電影。

⑦ 第66屆戛納電影節幾號開幕

第6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於2013年5月15日在法國坎城開幕。

由華人明星李安、章子怡、范冰冰、陳坤、姜武、趙濤、王寶強、張雨綺等走上了開幕紅毯。

2013年共有1858部電影報名戛納,近80部入圍影片將在兩周內展映,其中包括中國導演賈璋柯的《天註定》、中國香港導演杜琪峰的《盲探》和中國香港導演劉韻文的《過界》。

本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獲得者為阿布戴·柯西胥導演的《阿黛爾的生活》,評審團大獎為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

在本屆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名單中,有兩位新晉奧斯卡得主,分別是憑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斬獲最佳導演的李安和精彩出演《被解救的姜戈》第二次奪得最佳男配角的克里斯托弗·瓦爾茲。




⑧ 戛納國際電影節歷屆獲獎名單

第63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導演: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評審團大獎 《人與神》導演:夏維爾·畢沃斯

評委會獎 《尖叫的男人》導演:馬哈曼特-薩雷·哈隆

最佳導演獎 馬修馬立克《巡演》

最佳男演員 哈維爾·巴登《美錯》;埃里奧·傑曼諾《我們的生活》

最佳女演員 朱麗葉·比諾什《合法副本》

最佳劇本 李滄東《詩》

第62屆戛納電影節完全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白絲帶》導演:邁克爾·哈內克

評委會大獎 《預言者》 導演:雅克·歐迪亞

最佳導演獎 布里蘭特·曼多薩 《基納瑞》

評委會特別獎 《魚缸》 導演:安德里亞·阿諾德 《蝙蝠》 導演:朴贊郁

第61屆戛納電影節獲獎名單:

金棕櫚大獎 《牆壁之間》ENTRE LES MURS/THE CLASS(法國)

評委會大獎 《格莫拉》Gomorra (義大利)

評委會特別獎 凱瑟琳·德納芙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評審團獎 《大牌明星》Divo, Il (義大利)

最佳導演獎 努里·比格·錫蘭 《三隻猴子》(土耳其)

最佳男演員獎 本尼西奧·德爾·托羅 《切·格瓦拉》

最佳女演員獎 溫妮塞斯·德·奧利維拉 《越線》

最佳編劇獎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羅娜的沉默》

金攝影機最佳影片 《飢餓》Hunger(英國)

金攝影機特別獎 《ils mourronttous sauf moi》

最佳短片金棕櫚獎 《盤封管》 megatron

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Tulpan》 (哈薩克)

    ⑨ 戛納國際電影節的歷屆之最

    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 陳凱歌

    中國導演陳凱歌於1993年第46屆憑《霸王別姬》獲得最佳影片金棕櫚獎,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位獲得過金棕櫚獎的中國導演(包括華語影人)。

    最年輕的影帝/影後:

    柳樂優彌

    2004年第57屆年僅14歲的日本演員柳樂優彌憑《無人知曉》擊敗中國男演員梁朝偉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帝。

    喬迪·梅

    1988年第41屆年僅13歲的英國演員喬迪·梅憑借《分離的世界》與同片的另兩位女演員芭芭拉·赫希、琳達·姆夫西一起獲得最佳女演員獎,成為戛納影史上最年輕的影後。

    唯一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華氏911》

    邁克爾·摩爾的《華氏911》於2004年第57屆獲得金棕櫚獎,從而成為歷屆上唯一一部榮獲金棕櫚獎的紀錄片。

    首位獲得榮譽金棕櫚獎的女性影人:阿涅斯·瓦爾達

    2015年在第68屆戛納電影節閉幕典禮上,將頒發榮譽金棕櫚獎給阿涅斯·瓦爾達。阿涅斯·瓦爾達是首位領到該獎座的女性導演:她以傳奇性的幽默感發表感言:「我的電影從來沒像他們的賣座!」

    ⑩ 戛納電影節什麼時候

    戛納國際電影節(英文:Canne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法文:Festival De Cannes),亦譯作坎城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46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也稱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每年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電影節分為六個單元:「正式競賽」,「導演雙周」,「一種注視」,「影評人周」,「法國電影新貌」和「會外市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