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俄羅斯電影托博爾百度網盤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俄羅斯電影托博爾百度網盤

發布時間: 2023-01-03 05:33:56

㈠ 額爾齊斯河在俄羅斯叫什麼

額爾齊斯河在俄羅斯被稱為鄂畢河(俄語:Обь)。

額爾齊斯河是鄂畢河最大的支流,流經中國、哈薩克和俄羅斯的國際河流。額爾齊斯河發源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阿爾泰山南坡,沿阿爾泰山南麓向西北方向流淌。

爾瑪水庫(寨桑博已成為水庫的一部分),離開湖後繼續向西北流經哈薩克東北部,進入俄羅斯後向東北方向經鄂木斯克,在塔拉附近向西北方向轉向,在托博爾附近轉向西北方向。sk轉向北加入漢特曼西斯克附近的鄂畢河。

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發源於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縣阿爾泰山南坡,沿阿爾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縣以西進入哈薩克國,注入齋桑泊(現過境後即注入布赫塔爾馬水庫,齋桑泊已成為水庫的一部分),出湖後繼續西北流穿行於哈薩克東北部。

進入俄羅斯後,過鄂木斯克轉向東北,於塔拉附近又轉向西北,於托博爾斯克轉向北流,在漢特曼西斯克附近匯入鄂畢河。額爾齊斯河是中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源出中國阿爾泰山西南坡,山間兩支源頭。

喀依爾特河和庫依爾特河匯合後成為額爾齊斯河,自東南向西北奔流出中國,一路上將喀拉額爾齊斯河、克蘭河、布爾津河、哈巴河、別列則克河等北岸支流匯入後,流入哈薩克境內齋桑湖,再向北經俄羅斯的鄂畢河注入北冰洋。

㈡ 火車冒著濃煙,末代沙皇流放西伯利亞

68°26'N.58°22'E

凱風自南撰稿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良夜,在光明消逝的剎那,曾經有個悲涼故事永遠埋藏在了廣闊的烏拉爾山之間……….」

1917年初的冬天,聖彼得堡的寒夜漫長而凜冽。為了避開聒噪的貴族大臣與不時反復的民眾罷工,尼古拉二世早就遷徙到了位於首都以南24公里的「沙皇村」。在這個華貴的離宮別館里,沙皇遙控著首都的局勢,並不斷收到各種不詳的消息。

在遙遠的西方戰場上,盡管去年的布魯西洛夫攻勢讓俄軍在戰場上取得了一定優勢,但軍事素養低下的俄軍依舊死傷慘重,三年的戰爭讓俄軍已經損失了近五百萬有生力量,數十萬名俄羅斯士兵成為了逃兵,將前方的艱苦與對政府的怨恨擴散到了後方的大街小巷。

在前線吃緊的文書之中,混雜著關於聖彼得堡工人罷工運動的報告。

在尼古拉二世即位之初,這位年輕干練的沙皇曾被貴族與人民寄予厚望,然而,戰爭的損耗與暴政壓垮了他在人民心中「小父親」的形象,再加上沙皇本人對妖僧拉斯普廷的寵幸,他們對皇室的態度已是由怨生恨,處在革命的邊緣。而此時的尼古拉二世卻缺乏敏銳的判斷,認為這些民眾的舉動與12年前的暴民一樣,掀不起什麼大浪,只要將槍口壓低,他們就會老實。

然而,人民的怒火已經遠遠超越了他的想像。2月25日,看似軟弱的罷工轉變為武裝起義。大驚失色的尼古拉二世連忙詔令彼得格勒軍區司令哈巴洛夫:「著令於次日將京都騷亂悉行制止」。於是,沙皇調集軍隊在屋頂和角樓架起了機關槍,向示威的群眾射擊。不過,倒行逆施的殺戮終究激起了軍隊內部的嘩變,大部分軍隊在人民的感召下倒戈而擊。

兩天之後,成千上萬的工農士兵在布爾什維克的組織下湧上街頭,他們奪取了兵工廠、火車站、市政府、警察局、電報局,隨後一路奔向冬宮,逮捕了正在商議對策的沙皇大臣們。一夜之間,聖彼得堡易主,二月革命取得了勝利。

對時局毫無准備的沙皇在接到這一消息時瞬間癱坐在地上,彷彿昨天還是世界之王的他明日就將淪為階下囚。還好守衛沙皇村的侍衛軍官沒有發生嘩變,在近臣的建議下,沙皇帶著妻兒老小連夜出走。他們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位於聖彼得堡西南250公里的普斯科夫城堡。

這個由彼得一世修建的要塞曾經是俄國向西擴張的橋頭堡,在俄國人征服波羅的海沿岸之後,這里便由邊疆變成了內地,但依舊是接近波羅的海的西部重鎮。沙皇一家在此落腳,一來可以暫避革命者的鋒芒,二來可以伺機窺測首都局勢,尋找機會,最不濟也可以快速向西跑路尋求國外政治庇護。

不過,時局的變化顯然再也不能允許尼古拉二世留在沙皇的位置上。二月革命之後的第二天,貴族與資產階級組建的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馬上派十月黨人亞·伊·古契柯夫和國家杜馬代表瓦·維·叔爾根到普斯科夫同沙皇進行談判。兩人竟向沙皇獻策,此時挽救羅曼諾夫王朝的唯一辦法就是將最高權力易手,從而消解人民的怒火。

3月2日午夜,在普斯科夫一節陰暗的火車廂中,尼古拉二世簽署了退位宣言,宣布將皇位傳給弟弟米哈伊爾大公,但米哈伊爾大公拒絕繼承皇位,自此俄國便沒有了沙皇,綿延三百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宣告結束。

然而,故事並沒有結束,作為人民眼中作惡多端的「暴君」,簡單的退位顯然已經不能為尼古拉二世的罪孽救贖。由於尼古拉二世與他的妻子嚴重低估了人民的怒火,沙皇一家退位之後的一周並沒有迅速選擇逃離普斯科夫。3月8日,在聖彼得堡工人和士兵的要求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得不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屬逮捕,將他們從普斯科夫的城堡中押解回京,囚禁於他們曾經居住的沙皇村,沙皇一家喪失了人身自由。

由於當時聖彼得堡存在工農兵蘇維埃政府與臨時政府兩個執政機構,雙方在政治利益與政權模式上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臨時政府一度曾經計劃將沙皇送上法庭審判,但最終也沒有找到他們叛國的證據。

代表貴族與資產階級上層的臨時政府與英國聯系,想把尼古拉二世一家送往英國進行政治避難,既保全了王室的血脈,也可以順便甩掉這個燙手山芋,讓保皇黨再無由頭。

當時的英國國王是喬治五世,他與尼古拉二世是表兄弟關系,兩人同樣具有德國血統,就連長相也十分相似。英王喬治五世十分關心俄國局勢,還在私人的信件中表達了對兄弟的關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將沙皇一家送到英國應該是當時最為妥當的選擇。

不過,當時的俄國局勢卻不容沙皇就這么輕易地亡命海外。本來,英國政府答應派軍艦來接,但奈何這一消息不小心散播出去,彼得格勒的蘇維埃政府表示堅決反對。不僅如此,就連英國報刊輿論也因為尼古拉二世的德國血統與德國妻子而激烈反對他們進入英國境內。

由於憂心俄國人的進入會掀起英國人反對君主制的浪潮,喬治五世與英國政府不得不放棄了這一營救計劃。根據《拯救羅曼諾夫家族的競賽:拯救俄羅斯皇室秘密計劃背後的真相》一書,作者海倫·拉帕波特的表述:「他本可以更有效地扮演一個角色,但關鍵時刻到了,他們必須做出選擇。」就這樣,沙皇一家被最有可能的救世主遺棄了。

在亞歷山大的皇宮中,尼古拉二世一家惶惶不可終日,他們不知道下一個朝陽升起之時會面臨什麼。由於食物供給的匱乏,就連曾經高傲的沙皇也不得不帶著為數不多的侍從下地耕種來維持生計。在經歷了近五個月的軟禁生活後,沙皇一家終於得到了一條來自聖彼得堡的指令:讓他們搬家。

發出這條指令的,是當時擔任俄國臨時政府總理的克倫斯基。作為當時臨時政府的實際掌權者,他在不久之前策劃俄軍發動的「克倫斯基攻勢」中一敗塗地,在讓自己威信掃地的同時也耗盡了俄羅斯軍隊的最後一絲骨血。對臨時政府徹底失去信心的民眾開始謀劃新的起義,聖彼得堡的局勢儼然已經是暴風雨的前夜。

正所謂「山雨欲來風滿樓」,為了應對國內的嚴峻形勢和保障沙皇一家的生命安全,克倫斯基決定將他們送離風暴的中心,到遙遠的西伯利亞暫避風頭。在他看來,烏拉爾山以西的俄羅斯大地已經不再是沙皇一家合適的棲身之所了。克倫斯基為他們定製了一個遙遠的目標——托博爾斯克市。

克倫斯基之所以選擇那裡,一來是考慮那裡位於烏拉爾山以東的西伯利亞荒野,可以躲開布爾什維克革命黨人的視線,二來是由於沙俄政府在那裡經營殖民多年,當地傳統商人與貴族地主依舊對舊沙皇保持著一定的恩主情愫,不至於輕易被革命者所動搖。更為重要的是,就在革命發生之前的1916年,橫貫歐亞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剛剛開通,這為他們安排沙皇一家迅速向東轉移提供了便利。

八月的一個午後,沙皇一家與十餘名侍從女傭被秘密轉運出了亞歷山大宮,從沙皇村外的鄉間小路上取道前往位於聖彼得堡遠郊的軍用火車站,登上臨時政府安排的專列向東方駛去。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去,便再也沒有回來。

列車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一路東進,抵達的第一站便是著名的諾夫哥羅德城。尼古拉二世隔著車窗向外望去,看到了他爺爺亞歷山大二世敕令建造的一千年俄羅斯紀念碑。

這座55年前修築的紀念碑前,排列點綴著無數俄羅斯的 歷史 英雄雕像。位於中間位置、面向南方的持盾士兵,就是留里克其人。目光向左移,依次是弗拉基米爾大公、彼得大帝、伊凡大帝以及最早擊敗韃靼人的德米特里·頓斯科伊。面對這些曾經鑄就俄羅斯輝煌的先輩英豪,此時的尼古拉二世恰恰像是一個喪盡家產的敗家子。現在的他,除了保住一家人性命外,已經無所奢求。

列車繼續行駛,舊都莫斯科依然遙遙在望。當尼古拉二世的列車緩緩駛過莫斯科河上的大橋時,昔日的皇後亞歷山德拉為皇儲小兒子阿列克謝指了指博羅維茨基山崗上的那座絢麗的宮殿群,金色的圓頂、高聳的塔尖在夕陽的映射下散發著金色的光芒。在中央的瞭望塔上,一隻象徵沙皇權威的雙頭鷹凌駕其上,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克里姆林宮。

此時的尼古拉二世想起,23年前,正是在宮殿中央的烏斯賓斯基大教堂上,他從東正教牧首的手中接下皇冠,正式成為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第18位沙皇。然而,此時的莫斯科也已經成為了革命者的天下,作為曾經主人的他只能向過街老鼠一般倉皇離開這座舊都。

在莫斯科東南的梁贊,沙皇一家獲得了一個短暫歇息的機會。這里雖然是莫斯科的後院,卻相對來說沒有受到太多政治運動的波及。尼古拉二世對這座奧卡河邊的小城還有著些許印象,十三年前,有個梁贊來的中年人在他引以為傲的聖彼得堡大學里研究生理學,為他的帝國獲得了有史以來第一個諾貝爾獎。他隱約記著大臣向他匯報過這個人的名字,伊萬·彼得羅維奇·巴甫洛夫。

再往東走,沙皇一行終於跨越了俄羅斯的母親河——伏爾加河,來到了繁榮的薩馬拉城。由於處在鐵水聯運的交通樞紐之上,薩馬拉是周邊地區商貿轉運的中心所在,從中東歐到西伯利亞、亞洲中部和哈薩克途徑薩馬拉的路程是最短的。

當沙皇到達這里時,薩馬拉已有90個工業企業,一個麵包廠和一個可儲存6萬噸糧食的大糧庫,成為了俄東南地區極具潛力的工業、製造業和商業中心。然而,行色匆匆的他們並無暇欣賞這繁榮的城市,只能跟隨著汽笛的轟鳴走向更遙遠的東方。

向東穿過烏法小城之後,南北縱橫的烏拉爾山脈就如同一列巨人構成的戰線向他們襲來。在曲折蜿蜒的山間鐵道上,16歲的小女兒阿納斯塔西婭突然哭了起來,尼古拉二世看著啜泣的女兒,眼中滿是憂郁,這不詳的預感早已籠罩,如這峰巒疊嶂的山脈般壓在一家人的心頭,穿過這座山脈之後,他們就真正來到了荒涼的西伯利亞。

在經歷了十餘天的奔波之後,沙皇一家終於在車里雅賓斯克站結束了漫長的火車旅程。在這個烏拉爾山以東的小站,沙皇一家換乘馬車前往秋明,因為當時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只向東通向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亞等地,想要前往托博爾斯克就必須經由當時老城秋明。

在秋明的荒野之上,沙皇一家真正感受到了邊疆的凄涼,泥濘的路途上似乎除了哥薩克的馬蹄外,便人跡罕至。

當時的秋明還未發現大規模的石油資源,其唯一作用依舊是簡單的農業墾殖與皮毛、木材中轉生意,殘破的城市與300多年前葉爾馬克殖民者的年代並無明顯變化,工業革命的浪潮顯然還沒有將這片內陸的偏僻之地納入主流。

在秋明的圖拉河港口上,沙皇一家在護衛的指揮下將馬車裝船,沿著圖拉河的蜿蜒河道順流而下,向東北方向漂去。此時的西伯利亞尚處在夏末,水量豐沛,渡船不用拉纖便順利進入托博爾河。在托博爾河與額爾齊斯河的交匯之處,沙皇一家終於看到了他們的目的地托博爾城。盡管這座城市近年來由於西伯利亞大鐵路未從此經過而中落,但此地依舊是三百年間俄羅斯帝國在西伯利亞的軍事、行政及交通中心。

在他們登上碼頭的一刻,一幅熟悉而精美的畫卷便向他們撲來,一座完美的石質克林姆林宮宮殿群靜靜屹立在托博爾河畔,一棟棟白牆綠頂的洋蔥頭宮殿構成了人們口耳相傳的那個稱呼——西伯利亞的明珠。在這個看似安逸靜美的城市裡,沙皇一家終於有了落腳的地方。尼古拉二世甚至想方設法的接觸一些「保皇黨」人,試圖想辦法脫身,足以證明他們在這里有著相當大的自由。

然而,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徹底擊碎了尼古拉二世的所有幻想。

公元1918年4月,蘇維埃政權通過了重新審判沙皇的決議。就在此時,托博爾斯克周邊的局勢突然惡化起來,白衛軍首領高爾察克在烏法與鄂木斯克一帶成立了新的俄羅斯內閣執政臨時政府,將西伯利亞大鐵路攔腰截斷,並意圖向西北方向迫近蘇維埃政權後方。

此時的烏拉爾工農兵蘇維埃,為了不讓白衛軍獲得挾持沙皇的陰謀得逞,便通過了把沙皇一家從托博爾斯克遷往葉卡捷琳堡的決議。於是,在托博爾斯克安然過了大半年安穩日子的的沙皇一家突然被來自烏拉爾工農兵蘇維埃的士兵所控制,並強制他們按照指示坐上陰暗的馬車,向西駛入了烏拉爾山區中。

擔任這個特殊家庭的衛隊長是尤羅夫斯基,副隊長是尼庫林。他們都是契卡成員,只接受烏拉爾州軍事委員戈羅謝金的領導。在他們的監視下,沙皇一家被送至烏拉爾山中的葉卡捷琳堡城,並被關押在商人伊帕季耶夫的寓所。

這時的沙皇一家已經完全喪失了自由,成為了徹底的階下囚,等待他們的,只有命運的審判。就在這時,一場發生在西伯利亞的叛亂活動敲響了沙皇一家死亡的喪鍾。

1918年5月下旬,作為戰俘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由鐵路調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途中,受協約國煽動發動叛亂。在俄國白衛軍、 社會 革命黨人和孟什維克的支持下,這一外籍軍團於5月底至8月初佔領了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的大部地區,推翻了當地的蘇維埃政權,對整個蘇維埃產生了巨大的威脅。

7月中旬,捷克斯洛伐克叛亂軍團已經逼近葉卡捷琳堡。當時的烏拉爾蘇維埃認為:「不能給敵人留下活的旗幟,特別是在我們今天最困難的時候。」於是,烏拉爾蘇維埃命令尤羅夫斯基對沙皇一家執行死刑。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11人被看管他們的布爾什維克秘密警察趕到地下室,使用機關槍掃射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最終被丟入了葉卡捷琳堡的一座廢棄礦井中。至此,沙皇一家的流亡之旅劃上了句號。

蘇聯解體後,沙皇一家的遺骸終於在1991年被發現,並於1998年隆重安放在聖彼得堡彼得保羅要塞教堂,停放歷代沙皇棺槨的墓室中。

2000年,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成員被俄羅斯東正教會尊為聖徒。2008年,俄羅斯聯邦最高法院主席團確認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成員是政治鎮壓的犧牲品,並為其恢復名譽。終於,沉寂了近百年的沙皇一家,終於獲得了遲到的正義與榮光。○ 千綠制圖

㈢ 圖-154是什麼飛機啊哪裡生產啊

圖-154(Ту-154)是前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三發動機中程客機。當年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代號稱為「大意」(Careless)。同類機型是美國的波音727、英國的三叉戟客機。 圖-154於1966年開始設計,用以代替前蘇聯民航的圖-104、伊爾-18客機。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工廠進行地面滑行試驗,1968年10月14日首次試飛。共有6架原型機和預生產型機用於試飛,從第7架開始交付給前蘇聯民航局使用。1971年前蘇聯民航用所接收的第一架圖-154進行初步驗證飛行和機務人員訓練飛行,1971年5月開始郵件和貨物運輸,7月開始投入莫斯科-第比利斯之間航線客運飛行,1972年2月9日開始莫斯科-北高加索礦水城的航線飛行,同年8月1日,開始莫斯科-布拉格的國際航線飛行 俄羅斯航空公司的圖-154M。 圖-154機身尾部裝3台發動機以及「T」型尾翼的基本布局,與波音727相似。圖-154結構穩固,推進力-重量比(推重比)較好,起飛表現良好,能從凹凸不平的跑道上起飛,擁有14個大型低壓輪胎使其能於積雪而未平整的跑道上降落。對習慣波音客機的乘客來說,圖-154的機艙好象比較狹窄。這是因為機艙截面內部呈橢圓形和天花板比一般西方研發的客機低。圖-154客艙門也比西方同類機型的小,而且客艙頂行李架的位置亦十分有限。 截止2006年停產時,圖-154各型已生產935架。大部分由前蘇聯以及俄羅斯民航使用。國外用戶有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古巴、波蘭、朝鮮、敘利亞、伊朗和中國等。 [編輯本段]主要型號 圖-154 圖-154客機有很多型號。除了在重量和發動機等一般的分別外,圖-154亦有不同利用不同燃料的型號。很多圖-154都裝上降噪裝置,有一些還被改裝成貨運機。 圖-154 基本型。動力裝置裝3台庫茲涅佐夫NK-8-2渦輪風扇發動機。載客量167人。1971年7月開始交付使用。 圖-154A 發展型。載客量和外形尺寸無變化,裝3台NK-8-2U渦扇發動機,提高了發動機功率。加設中部燃油箱,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改進了設備和系統,提高了飛行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了維護要求,並加裝更多緊急出口。1973年下半年首次試飛,1974年4月在前蘇聯民航進行試運行,1975年正式投入航班飛行。 圖-154B圖-154B 改進型。動力裝置與A型相同。新增加了可供Ⅱ級自動著陸的湯姆遜/CSF/SFIM公司自動飛行控制和導航設備。在操縱系統中採用了低速橫向操縱擾流器,擾流器沿展向增大,外段低速副翼變短,改善了飛行橫向操縱性。增加了最大起飛重量。機身後氣密隔框後移,增加客艙長度,載客量180人。在A型上用來壓艙的燃油在B型上可作為正常燃油使用。1977年開始批生產。圖-154B-1升級了操控設備。圖-154B-2引入了西方的飛行控制和導航系統,包括一個側風降落系統和新雷達系統。此型號以出口為主。 圖-154C(圖-154S) 貨運型。1982年提出方案。在B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機身左側機翼前方增開一寬2.8米、高1.87米的貨艙門。強化的貨艙地板。主貨艙容積73米3,整個貨艙地板上裝有滾珠、滾棒系統,可裝運9個2.24米×2.74米的集裝貨盤。地板下的行李艙中還有38米3的空間裝運散裝貨物。圖-154C正常載重量20000千克,航程2900公里。 圖-154M圖-154M(原稱圖-164) 最新改進型。在圖-154B生產開始後,圖波列夫設計局對其結構進行必要的修改,於1980年提出圖-154M。1984年12月27日首次交付前蘇聯民航使用。對尾翼重新設計,機翼的縫翼減小,擾流片加大,尾部中央發動機進氣口擴大,原位於中央發動機下的輔助動力裝置移至機身尾錐內。換裝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比先前的型號經濟、寧靜和可靠。俄羅斯航空圖-154M的出勤可靠率持續高於99%。中國民航曾經引進30架此型號。 圖-154M還有以下型號:圖-154M-LK-1用於接載要員的型號。圖-154M2是雙發動機型號,配備兩台PS-90A渦輪風扇發動機。圖-154-100重新設計了駕駛艙及客艙。 圖-155/圖-156 是使用氫或天然氣作燃料的型號。圖-155的中央發動機可使用天然氣或甲烷,並於1980年代後期首飛。圖-156的全部3個發動機都可使用氫或天然氣。在研發這兩種型號的過程引入了低溫物理學的技術。 [編輯本段]設計特點 機翼 懸臂式下單翼,普通全金屬三梁破損安全結構。1/4弦線後掠角35°。中梁向左右兩側延伸至副翼內端。5段前緣縫翼占每側機翼前緣的80%。三縫式襟翼。縫翼為液壓驅動,襟翼為電動。每側機翼有4個擾流片,機翼內側的兩個擾流片可作為減速和卸升裝置。外段副翼提供橫向操縱,內段副翼在飛行中可作為減速板。前緣縫翼為電熱防冰。 尾翼T型懸臂式全金屬結構。水平尾翼1/4弦線後掠角40°,垂直安定面前緣後掠角45°。方向舵和升降舵為蜂窩結構。尾翼全部操縱面均為液壓操縱。垂尾、平尾前緣均為發動機引氣防冰。 機身 普通圓截面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截面直徑3.8米。除機頭雷達罩內和裝有輔助動力裝置的尾錐為非增壓艙外,其餘各艙均為氣密增壓艙。全部蒙皮均由化學銑加工而成。 起落架 液壓可收放前三點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機身,主起落架向後收入機翼後緣整流罩內。圓盤剎車,有防滑裝置。前起落架為並列雙輪,主起落架為6輪小車式,這種小車式起落架可以使圖-154在180毫米厚的水泥跑道上使用。 動力裝置 基本型裝3台庫茲涅佐夫NK-8-2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93.16千牛(9500公斤),其中兩台懸掛在機身尾部兩側,中間一台位於機尾,其進氣道彎曲延伸至垂直尾翼根部。圖-154A裝3台NK-8-2U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02.9千牛(10500公斤)。圖-154M換裝索洛維耶夫D-30KU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推力104千牛(10604公斤)。燃油全部儲存在機翼的6個整體油箱內,為調節各油箱的燃油量,各油箱都同集油油箱相連,在應急強迫著陸情況下,可用二氧化碳氣體迅速沖放掉油箱中的燃油。發動機進氣道前緣有發動機引氣防冰裝置。各型都裝一台TA-95輔助動力裝置。 機艙 駕駛艙內有正、副駕駛員和飛行工程師3個座椅。基本型的標准布局為每排6座,前艙54座,後艙104座,共158座。最新型圖-154M座位增加到180個。共有4個客艙門和4個應急出口。貨艙為增壓艙,前後兩個艙門,並有貨物裝卸機械。 系統 空調系統為客艙增壓。3套液壓系統由發動機驅動的液壓泵供壓。任何一套液壓系統都可以獨立地驅動機輪剎車、操縱系統助力器、襟翼、擾流片和起落架收放。發動機帶動3台交流發電機,還有一套36伏交流和27伏直流發電系統,另有4個蓄電池。每個發動機短艙內都有滅火系統,輔助動力裝置帶動一台直流發電機或交流發電機,作為應急電源系統。行李艙內有煙霧報警器。兩套防冰系統,機翼前緣為電熱防冰,尾翼前緣採用發動機引氣防冰。 機載設備 自動飛行控制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測定相對地面導航台距離和航向的無線電導航系統,修正偏航角和對地速度的多普勒雷達系統,活動地圖顯示器,可記錄慣性導航系統和無線電導航系統的數據。數字/模擬混合型計算機可以綜合來自飛機大氣數據感測器和導航設備的數據,提供給自動飛行控制系統使用。應答器提供本機速度、高度以及對地面雷達的識別。3套迎角感測器,PB-5無線電高度表,APK-15型無線電羅盤,短波和超短波通信電台,裝在機頭罩內的氣象雷達。圖-154M還有與自動駕駛系統配套使用的3通道自動駕駛儀,飛機起飛到400米以後到降落至30米之前這一飛行階段可使用自動飛行操縱系統。 [編輯本段]技術數據 翼展 37.55米 機翼面積 201.45平方米 機長47.90米 機高11.40米 機身直徑 3.80米 客艙長×寬×高 22.57米×3.58米×2.02米 載客量:150-180人 空重55300千克 最大商載 180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 10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3975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950公里/小時 朝鮮高麗航空公司的圖-154 經濟巡航速度 90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高度 11900米 實用升限 12,100 米 最大載重航程 3740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 6600公里 [編輯本段]安全紀錄 圖-154的安全紀錄比較差。但意外的原因通常是由於長時間於惡劣和極端的天氣、頻繁的航班、低素質的維修和人為失誤,而很少是設計上的瑕疵。 圖-154服役以來一共有62架因意外而損失。在這些失事的圖-154中,有6架是因為恐怖襲擊或被軍隊擊落所引致。當中亦有一些明顯是由於惡劣天氣在跑道起降,包括一次與意外留在跑道上的除雪車碰撞。也有由於低劣的航空交通管制,例如於2002年7月2日,因為瑞士航空管制中心有人疏忽,導致巴什基爾航空公司2937號班機與DHL611號班機(波音757貨機)在德國巴登-符騰堡邦 烏伯林根上空相撞。 重大意外事故 1980年7月7日 一架圖-154B-2型客機從阿拉木圖機場起飛後墜毀,163人死亡。 1984年10月15日 一架圖-154客機在鄂木斯克機場的跑道上與一輛加油車相撞,150人在大火中喪生。 1985年7月10日 一架圖-154客機從塔什干機場起飛後進入螺旋並墜毀,造成200人死亡。 1991年5月23日 一架圖-154客機在列寧格勒的普爾科沃機場進場時失速墜地,機上164名乘客,12 人死亡,34人受傷。 1992年7月20日 一架圖-154貨機因超載在第比利斯機場墜毀,7名機組人員和6名送貨人員死亡。 1993年2月8日 伊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與伊朗空軍一架戰斗機相撞,130-135人死亡。 1994年1月3日 一架從伊爾庫茨克飛往莫斯科的圖-154客機起飛後不久,因故障在返回機場途中墜毀, 9名機組人員和111名乘客全部遇難。 1994年6月6日 中國西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M型客機(B-2610號)在西安附近墜毀,160人死亡。經事後調查操縱系統的維修差錯故障是導致事故的原因。 1995年12月7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從南薩哈林飛往哈巴羅夫斯克途中墜毀,機上88名乘客和8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1996年8月29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島的朗伊爾機場進場著陸時墜毀,機上10名機組人員和131名挪威礦工全部遇難。 1997年12月15日 塔吉克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阿聯酋沙迦機場進場時墜毀,機上86名乘客中,只有一人倖免於難。 1998年8月31日 古巴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從厄瓜多基多機場起飛過程中墜毀,70人遇難。 1997年9月13日 德國一架圖-154客機在納米比亞與美國一架C-141軍用運輸機相撞,33人遇難。 1999年2月24日 中國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B-2622號)從成都飛往溫州途中,在下降著陸過程中失速墜毀在距溫州機場30公里的地方,64人喪生。經調查事故原因是由於大修廠發生升降舵操縱連桿裝配錯誤、日常維修又未能發現問題隱患,導致該機在航班運營中升降舵操縱連桿脫開、失去俯仰操控能力而失速墜地。 2001年7月3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M型客機在伊爾庫茨克機場進場過程中,墜毀在距機場20公里的地方,機上127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1年7月3日 俄羅斯一架圖-154客機在伊爾庫茨克機場以西22公里的地方墜毀,機上136名乘客和9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1年10月4日 俄西伯利亞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的從特拉維夫飛往新西伯利亞途中,在黑海上空被烏克蘭防空部隊導彈擊中,機上78人全部遇難。 2002年7月2日 俄羅斯巴什基爾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德國南部巴登-符騰堡邦 烏伯林根上空與一架波音757貨機相撞,客機上的69人與貨機上的2名機組人員全部喪生。 2002年2月12日 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圖154客機在伊朗西部霍拉馬巴德附近山區墜毀,機上105名乘客和12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4年8月24日 俄羅斯西伯利亞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從莫斯科飛往索契途中,被一名叫捷比爾漢諾娃的車臣「黑寡婦」實施自殺性恐怖襲擊,在羅斯托夫州墜毀,機上46人全部遇難。 2006年8月22日 俄羅斯普爾科沃航空公司一架圖-154客機在烏克蘭東部城市頓涅茨克附近墜毀,機上160名乘客和10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2009年7月15日,伊朗 裏海航空公司 一架載有168人的圖154客機(由伊朗的德黑蘭飛往亞美尼亞的埃里溫的 7908航班) ,在伊朗西北部加茲溫省墜毀。機上共有153名乘客和15名機組人員全數罹難。 2010年 1月24日,在伊朗東北部城市馬什哈德機場,伊朗一架圖154客機在馬什哈德機場迫降時著火,造成至少46人受傷。這架伊朗塔班航空公司的俄羅斯製造圖-154型客機載有乘客157人 ,機組人員13人。 2010年4月10日,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飛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機場墜毀,包括卡欽斯基夫婦在內的88(原報道為132人,已更正為97人)名高級官員以及9名機組人員共97人全部遇難。飛機黑匣子以找到,官方聲稱是飛行員擅自不聽從機場指揮人員的指揮以及飛機機齡較長而導致這起空難。死者名單如下: 1、列赫-卡欽斯基,1949年6月18日出生 (總統) 2、瑪麗婭-卡欽斯卡婭,1942年8月21日出生 (總統夫人) 3、雷沙爾德-卡丘羅夫斯基,1919年12月18日出生 (波蘭最後一位流亡總統) 4、約安娜-阿加卡-因傑茨卡,1964年12月18日出生 5、葉娃-巴科夫斯卡婭,1962年8月2日出生 6、安傑伊-布拉濟克,1962年10月11日出生 7、克里斯蒂娜-博切涅克,1953年6月30日出生 8、安娜-瑪麗婭-巴羅夫斯卡婭,1928年7月20日出生 9、巴爾托什-巴羅夫斯基,1978年6月3日出生 10、塔傑烏什-布克,1960年12月15日出生 11、米龍-霍達科夫斯基,1957年10月21日出生 12、切斯拉夫-薩文斯基,1926年3月10日出生 13、列舍克-傑爾圖拉,1953年2月25日出生 14、茲比格涅夫-傑布斯基,1922年11月29日出生 15、格熱戈什-多利尼亞克,1960年2月17日出生 16、愛德華-杜赫諾夫斯基,1930年1月16日出生 17、亞歷山大-費多羅維茨,1971年7月27日出生 18、亞寧娜-費特林斯卡婭,1952年6月14日出生 19、約爾德斯拉夫-弗洛爾扎克,1969年2月12日出生 20、阿爾圖爾-弗蘭庫斯,1971年11月10日出生 21、弗蘭齊舍克-貢戈爾,1951年9月8日出生 (波蘭軍隊總參謀長) 22、傑西卡-格拉日娜,1951年12月13日出生 23、卡濟米爾-吉拉爾斯基,1955年5月7日出生 24、普舍梅斯拉夫-戈謝夫斯基,1964年5月12日出生 (著名議員) 25、布拉尼斯拉夫-戈斯托姆斯基,1948年11月9日出生 26、馬里烏什-漢吉克,1965年6月11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部長) 27、羅曼-因傑丘克,1931年11月14日出生 28、帕維爾-亞涅澤克斯,1973年4月16日出生 29、達里烏什-揚科夫斯基,1955年7月8日出生 30、伊莎貝拉-亞魯卡-諾瓦茨卡,1950年8月23日出生 (著名議員) 31、約瑟夫-焦尼克,1959年10月12日出生 32、塞巴斯季揚-卡爾皮紐克,1972年12月4日出生 33、安傑伊-卡爾維塔,1958年6月11日出生 34、馬里烏什-卡扎娜,1960年5月8日出生 35、亞尼什-科哈諾夫斯基,1940年4月18日出生 36、斯塔尼斯拉夫-科莫爾尼克,1924年7月26日出生 37、斯塔尼斯拉夫-科莫羅夫斯基,1953年12月18日出生 38、帕維爾-克拉熱夫斯基,1975年7月28日出生 39、安傑伊-克列梅爾,1961年8月8日出生 (副外長) 40、日季斯拉夫-克羅爾,1935年5月8日出生 41、約尼什-克魯普斯基,1951年5月9日出生 42、索菲婭-克魯祖姆斯卡婭-尤斯特,1952年5月10日出生 43、亞努什-庫爾特卡,1960年8月13日出生 (國家紀念所所長) 44、安傑伊-克瓦茲尼克,1956年11月10日出生 45、布拉尼斯拉夫-克維亞特科夫斯基,1950年5月5日出生 46、沃伊采赫-柳賓斯基,1969年10月4日出生 47、塔傑烏什-柳托博爾斯基,1926年6月6日出生 48、巴爾巴拉-馬明斯卡婭,1957年11月10日出生 49、澤諾娜-馬蒙托維奇-洛切格,1937年12月22日出生 50、什傑凡-涅拉克,1946年8月13日出生 51、托馬什-梅爾塔,1965年11月7日出生 52、斯塔尼斯拉夫-米基,1947年9月11日出生 53、亞歷山德拉-納塔麗-斯菲特,1959年2月20日出生 54、亞寧娜-納圖謝維奇-米勒,1940年1月1日出生 55、彼得-諾澤克,1975年9月20日出生 56、彼得-努羅夫斯基,1946年6月20日出生 57、布拉尼斯拉夫-阿萊維克-洛夫勒,1929年2月16日出生 58、揚-阿津斯基,1975年3月24日出生 59、亞當-皮爾茨,1965年6月26日出生 60、卡達日娜-皮斯庫爾斯卡婭,1937年3月2日出生 61、馬采-普拉任斯基,1958年2月10日出生 62、塔傑烏什-普洛茨基,1956年3月9日出生 63、弗洛濟梅日-波塔申斯基,1956年7月31日出生 64、安傑伊-普舍沃茲尼克,1963年5月30日出生 (斗爭和蒙難紀念警衛委員會秘書長) 65、克里斯托夫-普特拉,1957年7月4日出生 66、雷沙爾德-魯馬涅克,1947年11月7日出生 67、阿爾卡季烏什-魯比茨基,1953年1月12日出生 68、亞采克-薩辛,1969年11月6日出生 69、安傑伊-薩里烏什-斯卡布斯基,1937年11月20日出生 70、沃伊采赫-澤維龍,1939年8月31日出生 71、斯拉沃米爾-斯克希佩克,1963年5月10日出生 (國家銀行行長) 72、列舍克-索爾斯基,1935年11月23日出生 73、弗拉迪斯拉夫-斯塔夏克,1966年3月15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主任) 74、亞采克-蘇羅夫卡,1974年7月2日出生 75、亞歷山大-希格洛,1963年10月27日出生 (國家安全局長) 76、葉熱-斯馬津斯基,1952年4月9日出生 (副議長) 77、約蘭塔-什馬涅克-傑列茲,1954年7月12日出生 (著名議員) 78、伊莎貝拉-托馬舍夫斯卡婭,1955年9月13日出生 79、馬列克-烏列里克,1975年1月6日出生 80、安娜-瓦連季諾維奇,1929年8月15日出生 81、傑列扎-瓦列夫斯卡婭-普沙爾科夫斯卡婭,1937年9月10日出生 82、茲比格涅夫-瓦謝爾曼,1949年9月17日出生 (著名議員) 83、維斯拉夫-沃達,1946年8月17日出生 84、愛德華-沃伊塔斯,1955年3月1日出生 85、帕維爾-維佩赫,1968年2月20日出生 (總統辦公廳部長) 86、斯塔尼斯拉夫-扎恰格,1949年5月1日出生 87、亞尼什-扎克任斯基,1936年3月8日出生 88、加布里埃拉-祖克,1941年5月31日出生 89、索菲婭�6�1克魯申斯卡-古斯特(女性官員) 因身體不適而在最後關頭放棄登機

㈣ 《托博爾》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托博爾》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X4GAa0ut_7zaE9FWcQ6Q-w

?pwd=pcpp 提取碼: pcpp
《托博爾》
導演: 伊戈爾·扎伊特塞夫
編劇: Aleksey Ivanov、Aleksey Permyakov
主演: Andrey Burkovskiy、Erkebulan Dairov、葉甫根尼·戴亞特洛夫、德米特里·迪尤舍夫、亞歷山大·拉扎列夫、Yuliya Makarova、迪米特里·納佐羅夫
類型: 劇情、歷史
製片國家/地區: 俄羅斯
語言: 俄語
上映日期: 2019-02-21(俄羅斯)
片長: 108分鍾
又名: Tobol、The Conquest of Siberia
一名年輕軍官伊萬·德馬林被派往遙遠的西伯利亞。 伊凡在這里遇到了他的愛人,並與當地王子勾結,共同尋找雅爾坎德的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