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奧斯卡「小金人」只值1美元原來背後有這么多故事
北京時間2月25日,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美國洛杉磯舉辦。在眾多獎項揭曉的時刻,也有不少影迷在討論這兩個問題:奧斯卡小金人到底值多少錢?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針對這兩個疑問,西班牙《阿貝賽報》做出了回答。
該報介紹說,作為電影界中最重要的獎項,奧斯卡金像獎是每一位擁有電影夢想的導演、演員或藝術家夢寐以求的獎項,也是該行業最受認可的獎項。
奧斯卡獎杯雖然在 歷史 上有過一些小的改變,但是整體設計卻從未改變。「小金人」雕像由不列顛合金(類錫合金)作為內部原料並在外部鍍金,以獲得黃金的顏色。獎杯主體是一座身高34厘米、重3.85千克、雙臂交叉的赤裸男子雕像,它手握長劍站在5個電影膠片卷軸上,他們代表著影藝學院的五個重要分支:製片、導演、編劇、演員、技術人員。
關於雕像的價格,這個問題的答案十分令人驚訝。因為根據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它的價值是1美元。原因是自從1950年以來,該機構要求所有獲獎者簽署合同,以「避免」獲獎者出售獎杯。因此,根據合同,如果獲獎者想要出售他的奧斯卡獎杯,就必須先以1美元的象徵性價格將其提供給學院,這使得奧斯卡獎杯不可能被出售給「外部」。如果獲獎者不同意,獎杯則必須留在該學院,並且不會被獲獎者帶走。
然而在1950年前,由於這方面存在法律真空,導致幾位獲獎者已經以巨額資金出售了他們的奧斯卡獎杯。
在這方面,一些電影屆知名藝術家們所做的贊助工作也是眾所周知的。正如BBC報道,著名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以12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克拉克•蓋博於1935年贏得的《一夜風流》最佳男主角獎杯和貝蒂•戴維斯於1939年贏得的《紅杉淚痕》最佳女主角獎杯,並捐贈給了電影學院。
(環球網)
Ⅱ 奧斯卡的小金人,你最想頒給誰
奧斯卡的小金人意義非凡,這是國際對一位影視人的認可,這個獎項不僅證明了某人是影帝或影後,更是專業性以及權威性的象徵。作為一名演員,奧斯卡小金人是影視領域最崇高的獎項,而作為觀眾的我們心裡同樣有一位實至名歸的演員,比如梁家輝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有一位華人演員能有如此殊榮,我最想把奧斯卡小金人頒發給他。
《垂簾聽政》的導演李翰祥曾經說梁家輝:“當時要力捧他成為明星,但他回應自己要成為一名演員”從他的語氣中可以感受到李翰祥對梁家輝的喜愛與肯定的程度已經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梁家輝橫跨國內影壇數十年,在各類影片中所表現出的表演方式讓他成功走上了藝術巔峰,並有資格擔任中國演技派最傑出的標桿人物。但梁家輝還沒有接觸過符合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審時度勢的題材影片,讓他在美國奧斯卡上總是欠缺那麼一步,咫尺之間和奧斯卡小金人就差一步之遙,真的想把這個獎頒發給梁家輝。
Ⅲ 請問奧斯卡搬獎禮上那個小金人是誰啊為什麼要用這個人的像啊
這個高13.5英寸(早斯為10.25英寸), 重11磅(早期為6.75磅)的小雕像起初是由青銅做成的. 二戰期間,由於資源匱乏, 改為用石膏製成. 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小金人是由錫、銨合金磨光後,敷10K金箔,經過精磨,外面再敷24K金箔,最外層塗上發光漆而製成的.
本來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將這個獎的正式名稱叫做學院獎(Academy Awards), 但實際上世人對這個獎項的更多的認識卻是對它的另一種稱呼—奧斯卡獎(Oscars). 而對於為什麼會把學院獎稱之為奧斯卡獎, 至今也沒有一個准確的說法.
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 學會的一個名叫瑪格麗特•赫麗克(Margaret Herrick)的圖書館管理員兼執行董事的女士認為小雕像很像她那名為奧斯卡(Oscar)的叔叔, 所以, 她就以此來稱呼它. 之後, 學會內的人員都開始以奧斯卡來作為小雕像的昵稱.
在1934年的第六屆頒獎大會後, 好萊塢的專欄作家西德尼• 斯科爾斯基(Sidney Skolsky)在他那篇關於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獲得最佳女主角獎的文章中, 第一次公開使用了奧斯卡(Oscar)這個稱謂.
到了1939年, 學會也認可了奧斯卡(Oscar)這個名字, 並且開始正式的使用它. 從此, 奧斯卡這個名字就延續了下來, 自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