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
擴展閱讀
小師姐大電影 2023-08-31 22:05:11
十大禁播韓國電影 2023-08-31 22:05:02
一個外國電影木瓜 2023-08-31 22:04:55

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

發布時間: 2022-12-24 19:26:22

Ⅰ 百花獎最年輕的影帝是誰

百花獎最年輕的影帝是姜文。

1987年,年僅24歲的姜文憑借在《芙蓉鎮》中的精彩演出,斬獲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他也是迄今為止百花獎歷史上獲獎年齡最小的「百花影帝」。當時就有觀眾點評道,「姜文要感謝自己那張早熟的臉,才能在20歲出頭的年齡拿到『秦書田』這么好的角色。」

藉助《芙蓉鎮》這個高起點,姜文此後在中國電影史上屢屢留名,塑造了多個影響深遠的經典角色,成為著名的「中國影壇壞小子」,並為其後來轉型做導演奠定了基礎。

姜文的獲獎記錄

1987年,憑借電影《芙蓉鎮》獲得第1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1989年,憑借電影《春桃》獲得第1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4年,憑借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獲得第12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男主角獎。

1996年,自編自導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奪得第3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1998年,憑借電影《宋家皇朝》獲得第1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獎。

2000年,憑借執導的電影《鬼子來了》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

2010年末上映的賀歲電影《讓子彈飛》刷新了國產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憑借該片獲得中國電影導演協會2011年度表彰大會年度導演獎、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獎。

2014年,獲得第1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華語電影傑出貢獻獎。

2017年,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正式宣布姜文成為「2017年奧斯卡」新成員。

2018年3月,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主席;同年其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入圍第55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六項提名。

2020年,獲得「亞洲卓別林電影人士藝術成就獎」。

以上內容參考:荊楚網-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百花獎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姜文

Ⅱ 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歷屆回顧

歷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獲獎之最入圍最多的導演霍建起2002年第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陶紅)、 最佳攝影(孫明)《生活秀》
2005年第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趙薇)《情人結》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攝影(石欒)《蕭紅》
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入圍《1980年代的愛情》
四部影片兩個影後、兩個最佳攝影、一個最佳影片,也是截至2015年第18屆以來唯一一位獲得最佳影片的中國內地導演。 獲獎最多的導演 高群書 2008年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馬國偉)《千鈞一發》、
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神探亨特張》,其中馬國偉還是一位非職業演員,其本質工作是警察,他也是迄今(2012年)為止第一位中國籍影帝。 克斯羅·馬素米 2004年第7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代價》、2012年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熊》先後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獎 年紀最小的影後李馨巧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馬來西亞籍小演員憑中國香港影片《激戰》獲得最佳女演員獎,年僅10歲。同時,該影片男主角張家輝亦獲得最佳男主角獎,是第一位中國香港籍影帝,也是目前為止第一次影帝影後出自同一部影片。 同一屆獲獎最多的電影人(3獎)尤里·貝科夫2013年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俄羅斯籍導演憑借《警界黑幕》榮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藝術成就(原創音樂)三項大獎,在該電影中,他一人身兼導演、編劇、剪輯、電影配樂等多職。 影帝影後多黃蛋影帝篇2015年第18屆最佳男演員獎由鄧超、段奕宏、郭濤三位中國男演員憑借電影《烈日灼心》獲得,評委給出的評語是:他們個個表現優秀,缺一不可式的表現,讓影片完美呈現,讓人刮目相看;此外,該片導演曹保平還獲得最佳導演獎。影後篇2007年第10屆最佳女演員獎由科琳娜·哈弗奇、達格瑪·曼澤爾、科斯騰·布勞克、克莉斯汀·施恩四位德國女演員憑借電影《完美計劃》獲得,同時該片還獲得最佳影片金爵獎,加上同樣身為女性的製片人及導演,本屆電影節完全成了六個女人的天堂。年紀最小的評委黃軒2015年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是85後第一個評委。

Ⅲ 上海電影節介紹 上海電影節資料

1、上海國際電影節(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是中國第一個獲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認可的國際A類電影節,也是全球15個國際A類電影節之一。1993年首次舉辦;1994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

2、電影節於每年6月上旬舉行,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下設8個獎項,都由來自各國的國際評委評審產生。Oshima,Oliver Stone,Alan Parker,Assayas,IM Kwon-taek等都擔任過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國際評委。

Ⅳ 上海電影節紅毯,朱一龍憔悴,張天愛忙著凹造型,張譯的狀態如何呢

第 24 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盛典在上海舉行,明星們盛裝出席。在紅毯環節之前,居然還有一個 " 酒店紅毯出發儀式 ",但現場稍顯混亂了。

有人說他不夠帥,甚至有點丑,但是就這憨憨的、醜醜的,才讓他更加讓人感到親切。他演戲,就是在「雕琢」,力求每一個角色都有所不同,但又要演出角色獨特的張力,這靠的就是演技。

這幾年,沉寂的張譯終於厚積薄發,接連以優異的作品證實了自己的實力!真為他感到欣慰!他也用事實再次證明:付出總有回報。

Ⅳ 世界上都有哪些著名的電影盛典

柏林國際電影節:

愷撒電影獎:

法國國內電影的最高獎,有「法國奧斯卡」之稱,由法國電影藝術與技術學會和法國電視二台合作舉辦。並組織評選投票產生。它以法國著名雕塑家吧勒達西尼 愷撒命名(因愷撒獎座由他設計)。始於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屆。首屆設十三個單項獎,即最佳影片、導演、編劇、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開始增設最佳處女獎。一九八四年又增設最佳男女青年演員希望獎。

卡羅維法利國際電影節: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歷史最久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於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舉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屆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屆在捷克的馬里安溫泉舉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療病地卡羅維法利舉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舉行外,每年舉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蘇聯創辦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後,為與之交替舉行,便改為兩年一次,在六、七月間舉行,為期兩周。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為和平、為人類幸福、為各國自由而斗爭,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爭。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獎,最高獎為「水晶地球儀」(分為大獎和主要獎),其次有評委會特別獎、「利迪策玫瑰獎」。此外還有導演獎、男女演員獎、編劇獎、攝影獎、榮譽獎、世界進步獎、為新人斗爭獎、自由斗爭獎,國際友誼獎等。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俄羅斯(前蘇聯)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由前蘇聯電影委員會和前蘇聯電影工作者協會創辦於一九五九年,兩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為一年一屆,原定七月舉行。一九七九年為了紀念蘇聯電影事業誕生六十周年,改為八月舉行,為期兩周左右,地點在莫斯科市。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通過放映具有藝術價值和思想內容的影片,促進各國電影工作者交流經驗和相互合作。最高獎名稱為「聖喬治獎」,靠政府撥款。該電影節向來是規模大,參加國多,而且東西方客人並重,亞非拉國家也很踴躍,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個國家,五百至六百多部電影參展或參賽。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主要活動項目有:一由三個評委會分別對故事片、兒童片、短片進行評獎。二舉行會外演映和專場演映;三分別召開各種專題討論會;四舉辦回顧展;五開設電影市場。故事片獎項原來分為大獎、金質獎、銀質獎三種。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獎,相應增加金質獎和銀質獎的數量。以上獎項授予最佳故事片、兒童片、短片。此外,還有最佳導演獎、男女演員獎、評委會特別獎、榮譽獎、紀念獎等。

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七七年,於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舉行。最高 獎名稱為「美洲大獎」。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於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爾市舉行。主辦者希望從電影中看世界,所以稱謂「世界電影節」。此電影節的活動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賽;而且獎項名目繁多,但每一屆實際評出頒獎的項目不多。電影節每年對本國參賽的影片都要頒發「國際電影評論獎」。除比賽外還有各種專題展映和研討會。一九九五年為了紀念世界電影誕生一百周年,該電影節邀請全世界最具影響的一批影評人評出本世紀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電影導演給予表彰,舉行表彰大會,在這十名導演中我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名列第七,也是亞洲唯一獲此殊榮的電影導演。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世界上第一個國際電影節,號稱「國際電影節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義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創辦。主要目的在於提高電影藝術水平。一九三四年舉辦第二屆後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舉行一次,為期兩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度停辦。大戰結束後於一九四六年恢復舉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獎項分為最佳故事片、紀錄片、短片、義大利影片、外國影片、以及最佳導演、編劇、男女演員、攝影、音樂等獎。此外,還有特別獎、綜合獎、「墨索里尼杯」、「雙年節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設「聖馬克金獅獎」、「聖馬克銀獅獎」、「聖馬克銅獅獎」等。參加該電影節第一屆活動的只有幾個國家,二十幾部電影參賽。義大利政府撥款資助,還專門為電影建造了電影宮,所以規模逐漸擴大。二戰始,義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評獎活動附上法西斯色彩,讓德國和義大利的影片頻頻得獎,引起英、美、法等國家電影界的強烈不滿。反法西斯國家的電影工作者紛紛拒絕參賽。電影節不得不停辦。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復。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和其它大型電影節一樣,都有自己的宗旨:獎勵世界各地有價值的、有創造性的、並且適合進行國際發行放映的優秀影片,促進世界各地電影工作者之間的交往和合作,並為發展電影貿易提供方便。同時根據形勢的不同,每屆電影節還提出不同的口號。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西班牙第一個,也是該國最大的電影節(全稱為多諾斯蒂亞 聖 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被稱為「西班牙國際電影節之父」。創辦於一九五三年,於每年的9月21-30日舉行,最高獎為「金貝殼獎」。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國電影界人士進行合作,以促進世界電影藝術和電影事業的發展。電影節規定,凡參賽或參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並經電影節主席及選片委員會批准。獎項設正式獎和非正式獎二種。正式獎以「貝殼」命名,分金貝殼獎(大獎)、銀貝殼;非正式獎有雅典娜獎、西班牙旅館獎、堂吉訶德獎等。

東京國際電影節:

創辦於一九八五年,於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東京舉行最高獎名稱為「東京大獎」。它起步較晚,但是由於財大氣粗的日本財團和政府的資助,電影節的經費富足,所以規模大,起點高。每兩年舉行一屆,活動內容豐富,僅電影節大賽就有二種:國際電影節大賽和青年導演作品大賽。國際電影大賽設:電影節大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等。而表年導演作品獎設:金櫻花獎、銀櫻花獎、銅櫻花獎。獲此三獎同時還頒發巨額獎金。由於獎金豐厚,青年導演作品大賽更具吸引力。但此項大獎規定,凡參加比賽的導演年齡要在三十五周歲以下,作品不滿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賽在發掘青年導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貢獻。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瑞士第一個國際電影節,世界上最早的國際電影節之一。創辦於一九四六年(另一說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間舉行,為期兩周。每年有二三十個國家參加,放映幾十部影片。電影節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從來沒有看過的外國影片,鼓勵各國青年導演或新導演拍攝具有新風格的新內容的影片。

英國電影學院大獎(BAFTA):

在英國的地位等同於好萊塢的「奧斯卡」,故此亦被稱為「英國奧斯卡」地位同樣崇高。英國電影學院創建於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與電影製片人和導演公會合並,改名為電影和電視學會,一九七五年又改名為英國電影與電視藝術學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開始評獎,每年一次,2月25日開獎。首屆設最佳影片、最佳英國片、最佳紀錄片等。第二屆增設最佳專題片獎。第三屆增設聯合國獎。第六屆增設最佳英國男女演員、最佳外國男女演員獎,最有前途新人獎等五項。第八屆增設最佳動畫片、最佳電影劇作(英國)兩項獎。第十三屆增設最佳短片獎。第十七屆增設最佳英國片攝影獎。第十八屆增設了最佳英國片藝術指導、最佳英國片服裝設計兩項獎。第二十由增設最佳英國片剪輯獎。第二十二屆增設最佳導演、最佳男演員、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電影和電視分開授獎,一九六八年起,每屆同時授獎。原主要表彰對象是英國電影及由英國籍演員演出的外國影片,但近年來提名較開放,只要在英國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獲得提名,獎項敢改為面向世界各國的影片進行評獎,使之產生了更大的影響。現在的獎項設置已與奧斯卡類似。

歐洲電影獎: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電影大師伯格曼倡議下設立的歐洲電影獎。其宗旨是永久樹立歐洲各國都遵循的電影的藝術精神。當時柏林是電影獎的永久舉行地。進入九十年代後期,歐洲電影獎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慶典移師倫敦。2000年歐洲電影獎在法國的巴黎舉行。

開羅國際電影節:
由埃及電影作家與評論家協會主辦,創辦於一九七六年,於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舉行,最高獎名稱為「金字塔獎」。該電影節的宗旨是:發展世界電影事業,促進各國之間的互相了解和經驗交流。它規定,凡是不帶政治色彩的純藝術性的故事片、紀錄片、短片均可參展、參賽。電影節設立的獎項以古埃及阿米諾菲斯國王的王後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稱,開羅博物館里至今仍保存著她的塑像。此金獎為大獎,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開羅又把大獎改為金字塔金像獎。金字塔銀像獎分別授予最佳導演、最佳男女演員等。

奧斯卡金像獎: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當時美國電影界的三十六位領導人在一次集會上發起組織一個以促進電影藝術和技術為宗旨的非贏利團體。這就是美國電影藝術和科學學院的前身。電影屆領導人梅耶建議學院用頒獎的方式,為正在繁榮和發展中的電影業帶來了聲望和榮譽的人頒獎,於是產生了學院獎,選定了二十四歲的雕塑家喬治斯坦利創作的鍍金雕像偢獎品,因為塑像為金色,故稱金像獎。首屆頒發儀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萊塢羅斯福飯店舉行。當時 ,這項活動只限於電影界內部,報道與金像獎有關的活動也只有當地的《洛杉磯時報》。一九三一年第四頭昏腦脹授獎時,該學院圖書館的管理員瑪格麗特赫利奇看到金像,無意中說了句:「這個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來,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戲劇家奧斯卡 沃爾德。她說的那句話,恰好被一群記者聽到,於是就被廣泛宣揚出去,人們便不約而同地把這座獎稱為「奧斯卡」。瑪格麗特赫利奇後來成為該學院的副院長。一九三四年,洛杉磯廣播電台首次對奧斯卡頒獎儀式作了一個小時的實況廣播,在美國引起了轟動,人們把這次實況轉播稱為奧斯卡歷史上的第一個里程碑。金像是一個中世紀武士的全身像。雖號稱「金像」,卻僅用了二十四K黃金裝飾表面,實際上是用銅和鋁等金屬塑造的,重3850克,高35厘米。這個象徵巨大榮譽的獎品並不在於它本身的價值(製造費每座為400美元),而在於評獎之嚴格和獲獎者寥寥無幾。金像獎共有十二個類別。評選分兩個步驟。每年年初,院方召集全體會員,評審前一年發行的影片。會員們以投票方式選出自己認為最好的五部影片及最好的五位演員,但每人只能選兩大類別,即最佳電影獎和自己所屬的專業獎(例如演員會員選演員,編劇先編劇等)。在投票結果統計出來之後,院方把被提名的名單發給會員再進行第二次選舉,得出最後結果。奧斯卡評選慎重,計票公平(特請一家國際統計公司負責),尤其參選的都是各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評選質量較高,受到各界重視。

上海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由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創辦於一九九三年十月,成為中國唯一的一個國際A類電影節,即非專門類競賽電影節。最高獎名稱為「金爵獎」。根據國際製片人協會的章程,每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由四個主要活動組成:「金爵獎」國際電影評選、國際影片展映,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以及國際電影學術研討會。電影節的口號是:團結、友誼、進步
還有一個嘎納的金棕櫚

Ⅵ 秦海璐拍過什麼電視劇(所有)

1990年,秦海璐考入營口市戲曲學校,學習京劇專業,主攻刀馬花旦。1995年,遼寧省組織少年友好交流訪問團到日本演出,17歲的海璐帶著她的京劇《天女散花》訪問日本26個城市,連演40餘場,並且使用了14米的長綢。
1996年,秦海璐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學習舞台劇。
2000年,秦海璐考入中央實驗話劇院。她憑借陳果執導的電影《榴槤飄飄》獲得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提名,並最終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女主角、中國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以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人獎。
2002年,憑借電影《像雞毛一樣飛》獲得瑞士洛伽諾電影節特別嘉許獎。
2003年,秦海璐成為第一個受梅艷芳邀請加入香港演藝人協會的內地演員。
2004年,她主演的電影《冬至》又入圍東京國際電影節和韓國釜山電影節。
2005年,秦海璐把工作范疇拓展到音樂,簽約SONY BMG唱片公司。發行了第一張個人音樂專集《幸福回味》。
2007年,她又以電影《父子》入選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女演員。同年,秦海璐簽約華納唱片公司,發行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單行線》及同名短片。時隔多年再次登上話劇舞台的秦海璐主演的話劇《紅玫瑰與白玫瑰》也於該年創下國內話劇票房紀錄,她也因此榮獲由文化部頒發的國家院團展演優秀表演獎。
2010年,秦海璐策劃電影《愛情36計》並客串演出,她在片中的表演串聯起整個故事。同年,秦海璐在話劇《四世同堂》中扮演經典角色「大赤包」,該劇開了內地排練台灣首演的先例。
2011年,和劉德華、葉德嫻合作演出《桃姐》,該片入圍威尼斯電影節並代表香港參選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同年由她出品並主演的電影《鋼的琴》在業內受到好評,秦海璐也憑借電影中的表演入圍多個電影節並獲得紐約中國電影節傑出藝人獎和上海電影節傳媒大獎。《桃姐》、《鋼的琴》同另一部由她參與編劇並主演的電影《到阜陽600里》共同入圍當年的台灣電影金馬獎,她也憑借《到阜陽600里》獲得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
2013年,和陸毅合作演出《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上世紀80年代為背景,通過展現三段不同模式的中國式婚姻,揭示當代「圍城」背後的苦與樂。同年,由她主演的電影《青春派》入圍上海電影節。這一年,秦海璐還參演了多部導演作品,吳宇森的《太平輪》,王小帥的《闖入者》,張婉婷、羅啟瑞的《三城記》。」
2013年4月,秦海璐和導演田沁鑫再度聯手,將李碧華小說《青蛇》搬上話劇舞台,該劇為香港藝術節委約作品。這也是二人繼《紅玫瑰與白玫瑰》、《四世同堂》之後的再度合作。秦海璐因其在話劇《四世同堂》中的演出獲得本年度金獅獎演員獎。
2014年,《青蛇》作為中國代表劇目參加「2014國際戲劇節」,在華盛頓肯尼迪藝術節上演4場。年底,秦海璐主演的由鄭曉龍導演的莫言經典作品改編《紅高粱》播出,戲中秦海璐與周迅的「宅斗」戲引起了廣泛討論。

2015年,秦海璐憑借《紅高粱》,獲得第21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最佳女配角獎;7月5日,與郭曉東、胡兵合作主演的溫情勵志時尚大戲《媽媽向前沖》登陸山東衛視播出,在劇中飾演事業有成、家庭美滿的女強人「汪晴」一角;12月,主演美食情感劇《女人花似夢》 。
2016年,主演溫情勵志時尚大戲《媽媽向前沖沖沖》。出演翻拍自韓國驚悚電影《捉迷藏》。5月13日,主演的喜劇愛情電影《購物女王》上映;同年,參加北京衛視明星真人秀《跨界歌王》的比賽,獲得最佳表現獎;同年,參演都市感情劇《女不強大天不容》,飾演銀行職員「徐文珺」。
2017年4月17日,主演的年代劇《白鹿原》播出。6月21日,秦海璐受邀出席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電影項目創投頒獎禮,以導演身份亮相上影節多項活動的她,在頒獎禮現場榮獲了「最受關注項目」獎。同年,秦海璐受邀擔任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審。
2018年2月15日,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秦海璐與孫濤、王宏坤表演小品《提意見》;5月,出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評委;9月28日,主演的情感劇《你遲到的許多年》在湖南衛視黃金檔播出,在劇中她飾演在人生道路上幾經起落的趙益勤一角。同年,主演的革命歷史劇《人民總理周恩來》開機。
2019年8月26日,與陳寶國主演的年代劇《老酒館》 首播;9月24日,加盟由李少飛執導的電視劇《我待生活如初戀》,秦海璐在劇中飾演手槍;11月,擔任第41屆開羅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11月6日,主演的《河山》在北京衛視播出。
2020年5月,以「特邀創始人」的身份加盟騰訊視頻能量女團成長綜藝《創造營2020》;6月,以首發嘉賓的身份參加北京衛視音樂綜藝節目《跨界歌王第五季》;9月16日,與王雷、張鐸搭檔主演的家庭都市劇《親愛的,你在哪裡》首播,在劇中飾演女主角何雪琳;9月28日,與周一圍、張智霖等合作主演電影《掃黑行動》開機;10月24日,參加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英雄兒女——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文藝晚會》;11月19日,主演的都市愛情懸疑劇《最初的相遇,最後的別離》播出;11月29日,與張嘉益、閆妮等主演的都市劇《裝台》在CCTV-1和芒果TV播出;12月21日,監制並主演的電影《雲水》上映,她在片中飾演女主角蘇梅;12月31日,加盟《2021迎冬奧相約北京BRTV環球跨年冰雪盛典》;同日,參加央視跨年晚會《啟航2021——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跨年盛典》 。
2021年2月11日,參加《2021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與孫濤、王迅、黃子韜表演小品《大掃除》;4月7日,參加的夫妻觀察治癒類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 第五季》播出;4月30日,主演的諜戰題材電影《懸崖之上》上映;5月1日,主演的現代軍旅布局《空中突擊》開機;5月28日,主演的電影《迷妹羅曼史》上映;10月1日,參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中國夢·祖國頌——2021國慶特別節目》,與鄭雲龍共同表演歌舞《百年征途》;11月,以「洛陽有緣人」的身份參與錄制愛奇藝原創全景式人文探索節目《登場了!洛陽》;12月11日,主演的家庭倫理劇《小敏家》在湖南衛視播出;12月31日,參加《2022迎冬奧BRTV環球跨年冰雪盛典》。
2022年1月,參加虎年央視春晚綵排;2月1日,參與演唱的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口號推廣音樂短片《一起向未來》發布;2月2日,參加《百花迎春》晚會,與靳東、吳京等人共同講述《致百花》;3月6日,特別出演的罪案推理短劇集《獵罪圖鑒》在愛奇藝和騰訊視頻上線;6月22日,與劉濤、劉宇寧、柴碧雲領銜主演的女性成長勵志劇《做自己的光》開機,在劇中飾演為了理想不願向利益妥協讓步的工作狂白楊;8月20日,參加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9月5日,領銜主演的都市女性話題劇《她們的名字》在優酷播出,在劇中飾演職場精英雷粒。同年,主演當代都市劇《從這里開始》。

Ⅶ 寧夏穆薩真名

穆薩,原名馬成龍。甘肅臨夏廣河人,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陝西服裝藝術學院。

2016年穆薩剛出道,就以男一號的身份拍攝了第一部院線電影《疲城》(英文名:KILL THE SHADOW)。該影片入圍第四十一屆蒙特利爾國際影節,此次入圍蒙特利爾國際影節也是是甘肅本土電影第一次涉足國際A類電影節。2017年在徐敏編導的短片《載羊》 中飾演老楊,該影片入圍74屆威尼斯電影節,獲寧波國際微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獲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真人短片。

Ⅷ 秦海璐的生日是幾月幾號 秦海璐介紹

1、秦海璐生日:1978年8月11日(獅子座)。

2、秦海璐,1978年8月11日出生在遼寧省營口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國家話劇院一級演員。1990年,在營口學習京劇表演,主攻刀馬旦。2000年,憑借《榴槤飄飄》的表演獲得第3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獎、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2011年憑借《鋼的琴》獲得第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 同年,憑借電影《到阜陽600里》獲得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2014年1月23日與王新軍結婚;6月11日,受英國駐華使館以及英國旅遊局邀請,出任中英電影大使以及英國旅遊形象大使身份。2016年,主演溫情勵志時尚大戲《媽媽向前沖沖沖》。出演翻拍自韓國驚悚電影《捉迷藏》;同年,參加北京衛視明星真人秀《跨界歌王》的比賽,獲得最佳表現獎。2017年,主演情感劇《你遲到的許多年》。同年,受邀擔任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委。2018年,擔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評委。2019年,主演衛國戰爭電視劇《河山》;同年11月,擔任第41屆開羅國際電影節評委。

3、2019年11月,憑借電視劇《老酒館》獲得第26屆華鼎獎中國百強電視劇滿意度調查頒獎盛典中國百強電視劇最佳女主角提名。

Ⅸ 從中央戲劇學院出來的明星有哪些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有鞏俐、姜文、陳寶國、陳道明、鞏俐、章子怡、秦海璐、胡靜、曾黎、傅晶、袁泉、鄧超、孫紅雷、湯唯、劉燁、梁婧嫻、張宥浩、吳佳怡、王美人、張燕妮、張歆瑩、盛子銘、王妍之、張歆藝、鄭曉東、嚴昆、劉洋、史妍等人。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秦海璐

1978年8月11日出生在遼寧省營口市,中國女演員。1990年,在營口學習京劇表演,主攻刀馬旦;2000年,憑借《榴槤飄飄》的表演獲得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

2011年憑借《鋼的琴》獲第8屆電影頻道傳媒大獎最佳女主角;同年,憑借電影《到阜陽600里》榮獲第48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2014年1月23日與王新軍結婚;6月11日,受英國駐華使館以及英國旅遊局邀請,出任中英電影大使以及英國旅遊形象大使身份。

2016年,主演溫情勵志時尚大戲《媽媽向前沖沖沖》。出演翻拍自韓國驚悚電影《捉迷藏》;同年,參加北京衛視明星真人秀《跨界歌王》的比賽,獲得最佳表現獎。

2017年,主演情感劇《你遲到的許多年》。同年,受邀擔任第54屆台灣電影金馬獎評委。2018年,擔任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競賽單元評委。

2、胡靜

1978年11月13日出生於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96級表演系。

1998年出演首部電影《網路時代的愛情》而獲得關注,同年參演首部電視劇《大明宮詞》;2002年胡靜參演電視劇《少年張三豐》和《齊天大聖孫悟空》;2003年主演《孝庄秘史》受到更多關注;2004年主演歷史劇《楊門虎將》。

2006主演宮廷劇《大清後宮》並獲得南方盛典最具人氣女演員獎;2007年憑借《康熙秘史》入圍北京衛視「金康杯」最佳女主角獎。

2008年9月27日與朱兆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結婚,2009年11月25日產下一名男嬰。2010年胡靜夫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蘇丹皇宮受封拿汀和拿督。

2012年胡靜復出參演民國劇《笑紅顏》。2015年,參演電影《巴黎假期》。2016年參演電視劇《小情人》和大型反腐電視劇《人民的名義》。2017年,參演諜戰劇《天衣無縫》。

3、孫紅雷

1970年8月16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1999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從而進入電影圈。2000年憑借都市情感劇《像霧像雨又像風》獲得關注。2003年憑借愛情片《周漁的火車》獲得第1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2008年在劇情片《梅蘭芳》中飾演邱如白。2007年憑借家庭倫理劇《半路夫妻》獲得第13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最佳男演員。2009年因在諜戰劇《潛伏》中塑造了余則成一角,並憑借該劇先後獲得第27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優秀男演員獎、第15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電視劇最佳男演員獎。

2013年憑借懸疑片《全民目擊》獲得倫敦國際華語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 。2016年主演的都市情感劇《好先生》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