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一部韓國電影名字
《非常主播》
導演: 姜炯哲
編劇: 姜炯哲
主演: 車太賢 / 朴寶英 / 王錫玄 / 宋河波
類型: 劇情 / 喜劇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 2009-10-09(中國大陸) / 2008-12-03(韓國)
片長: 108 分鍾
又名: 超速緋聞
『貳』 新世界劇情解析(深度解析韓國黑幫電影)
新世界》非常優秀的一部黑幫電影,故事曲折跌宕,演員演技爆表。為了更好的理解這部電影,就讓我們以問帶答的方式,來深刻解讀這部電影。
第一個問題:石東出會長是誰殺死的?為什麼要殺死他?
要分析石會長是被誰殺死的,首先讓我們回到事故現場,尋找蛛絲馬跡。 過程就是:石會長的座駕,正常左轉彎,被直行的卡車撞擊。 這看似是一起非常普通的交通事故,可其實每一個看官內心都很清楚,這是一起陰謀。 在現實中,我承認巧合的存在,但我本人絕不相信巧合,因為這種概率極微,可以被忽略。如果有的人堅決相信巧合,那麼其實一個人是無法生存的,比如吃飯可能會被噎死,下樓梯會被摔死,過馬路會被撞死,即便什麼也不做,待在家裡,也可能發生地震被砸死,相信巧合人是無法生存的。所以我和大家一樣,認定這是一場人為的事故。 既然認定這是一場陰謀,那麼從現場中,唯一可以確認就是,駕駛卡車的司機是一個「暴徒」。也許有的人說司機可能不是一個「壞人」,被脅迫所為,我們姑且承認這種說法,那麼他被誰所脅迫呢?無非就是兩方,正義的一方和邪惡的一方。如果是正義的一方脅迫他,比如警察,那麼正義的一方本身就是邪惡的;如果脅迫的一方是邪惡的一方,比如黑幫,那麼又怎麼能說這個司機是「好人」呢,好人也就不會和壞人有瓜葛了。
讓我們繼續解答是誰殺死了石會長。這個問題在整部電影中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李仲久認定是丁青所為,警方姜科長告訴丁青是李仲久所為,而丁青則認定這是一場陰謀。沒有任何人承認,也沒有任何人被定罪,我們萬眾期待的警方也沒有查出任何有用的答案。其實看官,與其我們無法找到准確的答案,倒不如,我們自己主動推導,讓最可能的兇手,主動現身。丁青陰謀論
李仲久認定丁青所為
警方姜科長告訴丁青,是李仲久所為
要想找到殺害石會長的兇手,首先我們就要分析,哪些人具備殺害石會長的能力?只要我們將所有的可能一一羅列出來,再用排除法,最後剩下的就是兇手。我們首先從金門內部分析,李仲久,丁青是絕對具備殺害石會長的能力的,至於二號人物張秀基,有心卻無力,因為他的爪牙被丁青和李仲久拔掉了。從外部分析,警方所代表的正義方具備殺害他的能力。還有一類人就是丁青口中的阿貓阿狗,可能是金門內部的人,也可能是外部的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里外勾結,共同預謀。總共就這四類人具備這樣的能力。接下來我們要用排除法,一一分析。要殺害石會長,首先要和石會長是有利益沖突,也可以說是和石會長是有關系的。這一條就排除了阿貓阿狗,因為處在石會長的層次,和阿貓阿狗沖突的可能很小,即便有他們也無力做出這樣的行為。其次,根據誰受益的真理,也就是誰是受益人來推斷,因為如果沒有受益,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丁青,李仲久隨著石會長的遇害,具備了成為會長的可能。警方隨著石會長的遇害,黑幫勢力受損,也就不會成為像黑手黨一樣的失控組織,讓警方失去控制。假如是丁青所為,那麼他勢必要遭受李仲久的沖擊;同樣李忠久也會遭受丁青的沖擊,無論他們兩個誰是主謀,勢必會讓整個黑幫產生分裂,並對自己造成損失,但是這並不能排除他們兩個人的可能,因為無論是誰最終成為會長,對對方而言都有巨大的好處。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他們兩人無論是誰預謀殺害會長,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備,否則結果可能會成全他人,到頭來自己兩手空空。他們兩個人做好准備了嗎?縱觀整部電影,他們好像都沒有,但是這並不能排除。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條件,也是具備殺害石會長的重要因素,那就是對石會長的行蹤要有準確的情報信息,如果沒有足夠的信息,那麼也就不會有設計出殺害石會長的方案可能。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仔細分析石會長的身份,他是黑幫首領,勢力滔天,這種能夠混到會長位子的人,他的信條中是不會有相信某個人的,他只相信手中的刀與槍。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丁李和警方三方,最了解石會長信息的,是警方,雖然這不能排除丁李二人的可能,但是丁李二人要掌握信息難度是非常大的,即便他們中的一人知道信息,難道他能逃的過警方的偵察嗎?從另外一點也可以看出,如果是他們中的一人,那麼警方也就不會做出干預後繼人的行為。對於是誰殺害石會長,我們也要從反面看,如果石會長沒有被殺害,對誰影響最大?第一個是警方,第二個是張秀基。因為只要金門集團持續穩定,他們的勢力就會繼續擴大,而結果也如警方所言,可能會變成如黑手黨一樣的全球勢力,警方將徹底失去控制。而反觀張秀基,雖然是二號人物,但是是最憋屈的人物,如果金門集團持續穩固,那麼他此生也就如此了。而對於李仲久和丁青而言,金門集團壯大,對自己並沒有多大壞處,反而有好處。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基本可以排除丁青和李仲久的可能,而最大的嫌疑是警方。如果是警方,這個時候就面臨一個新的問題:警方畢竟是正義的一方,是否會自己動手做出這種違法的行為?答案是不會,因為警方畢竟還不是那麼壞。那警方該怎麼做,既不讓自己陷進去,又達到殺害石會長的目的呢?最好的方法,就是扶植張秀基,讓張秀基來做,張秀基缺的是力量,那麼警方就給他力量,這樣既能達到目的,又能隨時控制張秀基,達到控制金門集團的目的。這就是在整部電影中「廢人」出現次數如此多的原因,因為警方就是想扶植一個「廢人」而不是一個能人。所以這部電影中,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姜科長給高局長的方案是什麼?
對於石會長是否是警方親自出手解決,我詳細補充一個觀點:上帝訂立人間規則,就不能親自插手人間事務,一旦插手,就犯了大忌;我非常認同丁青對姜科長的告誡「黑幫內部的事,要由內部人自行解決,希望警方不要介入過深」,如果警方一旦親自插手,就會徹底打亂原先自己所設定的規則。姜科長和高局長的所做所為是個人行為,而不是警方行為,他們的行為會按照黑幫的規則進行最終審判。這也是在影片開始,高局長向上級匯報的時候,領導不承認高局的行動,並且告誡他後果,而高局也很清楚,大不了大家一起S。但是這種S,我想提醒看官的是,這是要按照黑幫的方式解決。
現在讓我們嘗試著復原姜科長給高局長的方案內容。既然是一份方案,那麼就要具備基本的四要素:事件起因,事件後果,方案目的及方案過程;附加要素:預備方案。首先讓我們來看事件起因及後果。縱觀整部電影,主要由以下方面:一:金門集團的現狀。是全國性的幫派組織,由南部的虎派,帝日派,和北方聯盟構成,產業主要涉及兩方面,一是貸款,娛樂等,主要由李仲久負責;二是金融,建築,海外資產等,主要由華僑丁青負責。在企業體量來看達到中等企業的規模,韓國是發達國家,一家中等企業的規模,體量也是很大的,並且其已經出現往國外滲透的跡象。姜科長方案中的後果:如果金門集團內部架構持續穩定,很有可能發展成為如黑手黨一樣國際性黑幫組織,警方將失去控制。二:被指控犯罪並拘役三個月的石東出會長,在律師提交解釋之後,檢方不再提起訴訟,無條件釋放。有的看官可能會生出這樣疑問: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陰謀?是不是又買通了檢方人員?這個問題怎麼回答呢,我個人的意見是,我們應該相信檢方,一者這是全民矚目的案件,檢方的壓力很大;二者,也許檢方真的沒有可以定罪的證據,畢竟卧底的資料應該是不被認可的,而證人根本又不可能有。檢方做出不起訟的決定,我們應該站在理性的角度思考,而不應妄加猜測。我們應該欣賞檢方的做出不起訟作為的勇氣,因為在法治的國度,任何個人、任何勢力、任何組織、任何言論都不應超越法律,扭曲法律。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某國,也許就會是另外的結果。這件事情,我相信給了警方當頭一棒,因為一個黑幫分子就在眼前,卻無能無力,不能繩之以法,莫大的恥辱。我也相信每個警察的內心深處都是憤怒的,但又能如何呢。我也相信警察內心是憋屈的,一方面承受著人民的信任,一方面還有承擔著卧底人員的愧疚。我也相信,警察內心很清楚這件事的後果,既然現在體量的金門集團,就拿他們沒辦法,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後果豈不更加被動。三卧底人員暴露的危險。在經過石東出事件後,警方在黑幫的卧底人員,就會面臨被暴露的風險,如果卧底人員被發現,這性質就變了。我們同樣要認識到,卧底人員其實是在刀刃上行走,不好過,都在硬撐,都想早日結束。狗急了會跳牆,警方雖然代表著正義,但是警察可是人。於是負責金門的姜科長,就策劃了一個方案。
現在讓我們來看一下姜科長的方案目的是什麼?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個目的:第一個目的:石東出會長必須要掛掉的。如果不掛斷,以後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任何的意義。第二個目的:必須要阻止金門集團的壯大。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內部自行分裂,瓦解。第三個目的:爭取將金門集團納於在警方管控之下,以免任由其壯大而失去控制。第二三也可看作一個目的,就是干預石會長去世金門集團的後繼人問題。行動代號「新世界」。有的看官可能會對第一個目的存有疑問,方案難道不是在石會長去世才形成的嗎?因為根據影片的順序,一開始石會長就出了車禍,而姜科長的方案是在以後才提出的。如果這個疑問的推斷是正確的,那麼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在警方沒有準備除掉石會長之前,誰有能力呢?根據我們前面的分析,能夠除掉石會長的,基本只有警方,如果警方不動手,其他人是很難有機會的。所以我才認定除掉石會長也是方案的一部分,而絕不是事件發生後才生成的方案。當然我的認定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一是,在石會長的葬禮之上,姜科長對李仲久說,你是不是也想被這樣?二是,姜科長給高局長方案時,高局長做出殺頭的手勢,並且將方案撕掉。
『叄』 韓國電影 講的是一家三口的故事,爺爺很年輕,還是一個主播
你要找的估計這部:《急速緋聞》又名:《超速緋聞》、《非常主播》,不過糾正下,是外公,不是爺爺。
主演: 車太賢 / 朴寶英 / 王錫玄 / 宋河波 類型:喜劇 / 劇情 / 音樂
製片國家/地區: 韓國 語言: 韓語 上映日期:2008-12-03 片長:108 分鍾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急速緋聞主要講10多歲少女們永遠的偶像南賢秀(車太賢飾)曾經是一名人氣組合的成員,現在雖然已三十好幾,仍舊是最當紅的明星,他主持的電台節目一直是收聽率的冠軍。 可是,這樣美好的日子被一位神秘的不速之客打破了,名叫黃貞楠(朴寶英飾)的20歲女孩自稱是節目的忠實聽眾,並且是賢秀的私生女,還帶了一個小孩說是他的孫子。這可讓賢秀驚詫得幾乎暈過去,故事從這樣拉開序幕…… 從此,貞楠便像是賢秀的影子一樣,他去哪,跟到哪。為了不讓放送局和自己的粉絲知道這件事情,賢秀可真是絞盡腦汁想了各種奇招。可是作為一個人氣明星,如果這個秘密公諸於眾的話,那麼他真的就是玩完了!後輩早就對他的位置虎視眈眈已舊,加上放送局裡的明爭暗鬥,貞楠的糾纏令他四面楚歌,結局將會是怎樣?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生活優渥的單身貴族南賢洙(車太賢 飾)曾是一名失敗的歌手,年過而立後,他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賢洙所主持的談話類節目備受歡迎,尤其是近段時間單身媽媽靜南尋找生身父親的故事更掀起收聽率飆升的高潮。 某晚,賢洙正等待和女友共度浪漫一夜的時候,一對不速之客破壞了這一切。來者正是靜南(朴寶英 飾)和她6歲的兒子紀東,而她所尋找的父親竟然是賢洙!原來,賢洙初三時曾和鄰居大他5歲的女孩相戀,這唯一一次戀愛、唯一一次肉體之歡導致了女兒的誕生。當年的戀人在分手後隱瞞了懷孕的事實,賢洙則背井離鄉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女兒和外孫的到來,令這個過慣單身生活且孩子氣的大男人倍感困擾,更主要的是,在這個混亂復雜的娛樂圈裡,這樣的緋聞會令賢洙好不容易經營起來的事業毀於一旦。他該如何面對這突如其來的一切呢
『肆』 沒看懂韓國電影沉默
《沉默》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SeBv5lglKEa7tv9AVsRQgw
《沉默》是何群執導的刑偵題材電視連續劇,由張嘉譯、金鑫、李建義、劉鈞等主演。根據朱維堅創作的小說《黑白道:終結篇·沉默》改編,講述公安分局局長林蔭帶領專案組如何周密部署,將犯罪分子一網打盡的故事。
『伍』 有哪些揭露諷刺韓國財閥的電影
可能大家不知道,韓國文化戰線,存在著一群左翼力量,而且社會地位不低。我們應該都知道,韓國演藝圈有一堆財閥養著的產業鏈,但是韓國文化界的左翼力量,從未向財閥和權力低頭過……它們一直在發聲。
太山是最佳的總統候選人(金秉玉 飾),為人正直、待人和善,而且在民眾面前宣揚自己會給大家創造一個幸福的社會。所有都是太山的作秀,表面廉潔的太山背地裡有一棟豪華別墅,養著很多美女,他在這里享受。
韓國政治家和財閥在這部電影中被黑的體無完膚,兩股勢力里應外合。財閥給政治家提供服務和金錢,而政治家充當財閥的保護傘。
電影套路大同小異,財閥們掌握著生死大權,小人物們卑微的活著,最終迎來正義的審判,大家見證了財閥們的惡。
不過,韓本觀眾好像對這類電影不怎麼感冒啊,這些電影的票房都不太理想,經典的真的不多,雖然具有一定的觀賞性,但似乎成了一種流水線作品。
『陸』 《寄生蟲》這部電影想講什麼主題
《寄生蟲》
這部電影,講述了韓國資本主義,與底層人民的苦難,因為這是最符合資產階級審美的故事。《寄生蟲》是站在了無產階級一邊嗎?並沒有它不能讓無產階級覺悟,只能讓無產階級焦慮、憤怒、困惑無助;它也不能讓資產階級覺悟,它只能讓資產階級對窮人更加厭惡、恐懼、遠離……
它在最後講出的解決方法是什麼?看看電影結尾男主角怎麼說的?他要賺錢,發財,有很多很多錢,多到可以把整座豪宅買下來,讓他和他的父親團聚,一起走到陽光下…
『柒』 如何評價電影《外公芳齡38》
《外公芳齡38》,想必這部由當紅影星佟大為和陳妍希主演的電影很多觀眾都看過。電影所描述的故事很現實也很抽象。都說電影高於現實而又源於現實。
電影是架構在虛擬與真實的平衡桿上,影片故事內容一邊以還原韓國版本為深入點,一邊以中國固有的親情血脈為延續點。由陳妍希飾演的唐慧茹參加歌唱比賽,主持人是自己的父親,在比賽之前,兒子消失不見,她放下比賽,不顧觀眾的詫異,大聲叫出自己的父親,一時間站在台上的父親不知所措。呈現的真相,拷問自己心理的親情,影片主調一直徘徊在真相與謊言之間,但最終還是偏倚到了真相與親情。
從敘事風格上,影片內容在中國發生的幾率很小,38歲的男人如果按正常的生活規律來講,應該只是成為了父親的身份;從鏡頭語言上講,當唐慧茹帶著自己的兒子離開他家的時候,何志武無法正常的主播節目,特寫的鏡頭對准他,無論是對自己女兒和外孫的擔心,還是對暴露真相的擔心,那種無助和矛盾在鏡頭前表現的淋漓盡致。
是喜劇元素的使然?還是中國認祖歸宗的傳統?一切都是現在觀眾評價的方向標,也是影評人融入主觀情緒的必然。豆瓣和貓眼的評分真的影響電影的票房嗎?真的決定電影主流價值的趨向嗎?這些都要交給時間和專業人士的評判。而作為觀眾,我們再次從電影中感悟到了親情的彌足珍貴。
『捌』 韓國電影《燃燒》:兩個故事,三個男女
《燃燒》是韓國導演李滄東,於2018年5月17日在韓國上映的,一部懸疑電影。
01
電影里講述的故事
男主李忠秀住在鄉下的老家裡,父親因為打架官司纏身,忠秀為了父親的案子在村裡四處奔走。平時他會做一些兼職,還會在網上寫點沒人關注的小說。一天,忠秀在城裡的商場中,邂逅了中學同學申惠美,惠美主動和他搭訕,2人逐漸開始交往。
惠美獨自去非洲旅行,同時回來的還有一位韓國歐巴ben。忠秀和惠美、ben頻繁見面、聚會,忠秀發現ben過著富豪的生活。一次三人在忠秀家相約,ben聊起了自己有燒毀廢棄塑料大棚的愛好,還准備在這段時間內,在忠秀家附近燒一個。
聚會過後幾天,忠秀在接到惠美的一個無聲電話後,就再也聯系不上她了。忠秀在自己家方圓幾里地的地方,到處尋找廢棄大棚,但都沒有什麼被燒毀的痕跡。忠秀開始跟蹤ben,他認為是對方殺死了惠美,自己卻沒有證據。萬念俱灰中,他約ben出來,將他殺死,然後將他拖進保時捷車里,一並燒毀。
自己則開著車離開了。
02
電影里沒有講述的故事
電影始終沒有正面回應,惠美是不是被ben殺死了?忠秀堅信惠美是被ben殺死的,有幾條線索可以證明:
1、惠美的家裡被收拾的乾乾凈凈,但是旅行箱卻在陽台放著。根據他和惠美的交往來看,惠美平時有點邋遢,不會將屋子打掃的如此整潔。
2、ben洗手間梳妝台里的女性飾品,裡面有惠美的手錶。
3、惠美家的貓,出現在ben的家裡。
4、惠美告訴忠秀和ben,年幼時掉進家附近的井中,ben將她殺死後,最後埋藏的地方。
因為沒有證據證明,忠秀最後選擇了以暴制暴,並用ben向他描述的方式,結束了他的生命。
電影里也沒有正面回應,惠美是怎樣的一個女人?顯然她是一個略為隨便的女人。
從第一次見面,惠美就有意撩撥忠秀;2人交往時間不長,就立刻進入肉體階段,而惠美還會非常熟練的,從床底下拿出杜蕾斯;去非洲旅行和ben認識以後,很快進入了交往階段;同時還會在嗨飛了以後,隨便在男人面前裸露起舞。
從惠美的同事、家人口中不難得出,惠美平時喜歡到處旅行,羨慕多金中產的自由生活,可自己只有街頭促銷的經濟水平,還會刷卡、借債透支消費。她沒有朋友,受到家人指責,在單身公寓里與陌生男人一起,尋找一絲身體和心靈的慰籍。最後卻成了變態富豪的掌下冤魂。
03
電影之內的小說
電影中的忠秀,是個寫網路小說的作家,他最喜歡的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而電影關於忠秀和父親的故事,則是取材於福克納《燒馬棚》這篇小說。
威廉·福克納,1897年出生於美國密西西比州,1925年開始創作小說,被西方文壇譽為「現代經典作家」,是20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大量運用「意識流」的寫作方式,在時序顛倒、象徵隱喻方面有著獨特的,開創性的寫作手法。
1949年他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後,2次獲得普利策獎,深深影響了馬爾克斯、略薩等作家,在中國,作家莫言、余華也對他贊譽有加。福克納的小說背景,取材於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土地集中在一些白人新興資產階級手中,他們僱傭窮苦的白人和黑人,對他們進行了殘酷的剝削。
《燒馬棚》講述了一個南方白人農民家庭的故事,父親脾氣暴躁,與鄰居發生爭執後,粗暴的燒掉對方的馬棚。之後被告上法庭,十幾歲的小兒子出庭作了偽證。但後來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情之後,小兒子不再站在父親一邊。
電影《燃燒》將小說中父親和兒子的故事,套用在忠秀和父親身上,也將現代社會一般平民和ben代表的中產階級身份,明確指出。
04
電影之外的小說
忠秀、惠美和ben的故事,則是改編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燒倉房》。
小說中的男主是個中年已婚男人,女主則是個20歲的廣告模特,收入很少,平時靠和男人交往補足。2人也是露水之交,直到那個搞貿易的多金男人出現,小說和電影的情節便融合在一起。
只是,最後女孩「消失」後,男主並沒有為她報仇,而燒倉房似乎只是ben的一個隨口而說。
讀過小說《燒倉房》,不僅讓人想起電影《嫌疑人X的現身》,那是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一本小說,也曾經被日、韓、中等導演拍成電影。
小說和電影中都有將視角投入到了社會「邊緣人」的部分。這些人多為流浪漢、殘障人士,他們通常被家人拋棄,被社會冷處理,與那些住在豪宅、開著豪車的人沒有任何關聯。有時候,他們像老鼠,住在「地下」,憑空消失也對任何人毫無意義。
顯然,李滄東導演也透過電影,將視角投射到了,當下社會中拜金的「邊緣」女性。她們常常超前消費,要求能力范圍之外的享受;她們紙醉金迷,與「真愛」無緣,通常將「肉體」有償出賣。而他們的死活,卻無人關心。
05
導演的闡述
導演李滄東曾經在采訪中說明,「電影里的2個年輕男人,生活方式截然不同。忠秀是嫉妒ben的,他尾隨ben是想要搞清楚,他究竟有著什麼樣的生活?但最終換來的,卻是絕望。」所以忠秀並不是因為愛惠美,想為他報仇才殺死了ben,最根本的問題是,ben剝奪了忠秀的一切。
當然,在更深的層面,這也是導演對當下社會風氣的無情嘲諷。拜金主義的蔓延,不僅在韓國、日本、西亞、美國、歐洲,拜金主義一直是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這樣的矛盾由來已久,這樣的矛盾不可調和。
《燃燒》2個獨立的故事,3個糾葛的男女,一連串引人入勝的思考。